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

2024-07-19

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精选4篇)

篇1: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

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

“全年无休”、“十分钟文化圈”……文化惠民,无锡一直在探索实践的路上。在此基础上,无锡围绕建设城市先进文化,又提出了发展新目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自升标杆、自加压力,彰显了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民本”情怀。以人为本,贯穿无锡文化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一个有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创作,“为民惠民”始终是主题。无锡文化建设的“七个一”工程(项目),涵盖产业、事业、文保、精品制作等各个方面,看似个案,却互相渗透、互为联系,围绕的核心,始终是“惠民”。

一本手册、一个剧院,从“建”到“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真正服务于民。

在刚刚落幕的市“两会”上,每位代表、委员收到一份“文化礼物”:《魅力无锡--城市文化读本》,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市民精心策划出版的一本城市文化指南。

“编一本服务百姓的文化手册”,是《魅力无锡》出版的初衷。这本手册涵盖了城市历史文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时尚文化消费场所等内容,以口袋书的形式出版,很具实用性。

在这本手册上,今年4月30日落成开放的无锡大剧院,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一个醒目标志。建成后的大剧院,首日迎接的首批参观者是1.8万名市民。此后,每月的“公众开放日”,加之低

1价惠民票,使艺术之门常为百姓打开。与此同时,这座城市文化地标也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平台:运营两个月上座率达85%左右,票房收入600多万元的绩效在全国名列前茅。

“十一五”期间,无锡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个便民惠民的“十五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十二五”发展新阶段,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着“十分钟文化圈”发展,在布点更科学、更便民的同时,重在利用,让市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一部电视剧,实现精品突破。“以文化人”提升市民素质,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今年,由无锡广电投拍的电视连续剧《誓言今生》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这部揭秘剧被观众热捧,在充分说明“主旋律作品可以很好看”的同时,也完成了无锡文艺精品创作的全新突破。

这部电视剧,只是无锡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美丽剪影。今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文化部向全国选调了20多部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无锡演艺集团创排的舞剧《秀娘》、锡剧《二泉映月》,包揽全国地市级文艺院团三台演出中的两台,《二泉映月》更是获得一致好评,被业内人士称作“自《红花曲》以来最好的一部戏”。

舞台上一片风光,动画影视作品同样斩获颇丰:动画作品《哈皮父子》、《快乐奔跑》等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入围奖,《生肖山传奇》等三部作品分获国家动漫精品工程大奖,慈文影视制作的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西游记》、《藏獒多吉》分获中国电视

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和省内各个专业奖项,巨人网络公司研发的全国首款军事网络游戏《光荣使命》获得“优秀军事游戏奖”。

这些文艺精品,在展示城市文艺原创能力、创新能力,有力推动城市先进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可口的文化大餐。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便为市民精心准备着便捷的“用餐”条件。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数字化率为96.6%,互动电视用户累计发展20.6万户,其中高清互动用户超过11万户,均在全省名列前茅,形成了比较完备高质的电视消费市场。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播出渠道,文化的感染力、感召力,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市民的整体素质,有效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一座尚德之城中,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无锡好人”群体涌现,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一个基金,资助公益文化。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小额补助群文活动,百姓成为“文化主角”。

百姓看戏,政府买单。2012年,无锡加大了政府采购文化产品的力度,随着公益文化的不断发展,百姓将成为真正的“文化主角”。

去年底,无锡市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导小组从申报的12个项目中,确定出资近50万元购买书码头“文化惠民年”公益评弹演出、市戏迷沙龙周周乐交流演出、纪实音画锡剧《天下第一村———吴仁宝的风采》无锡巡演、大世界影城电影公益专场等首批4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使市民能通过免费或低价的方式,享受到更多精彩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我市近年来涌现出诸如舞剧《红河谷》、《西施》、《茉莉花》,锡剧《江南雨》、《青蛇》,滑稽戏《雁过留声》等优秀剧目,为让更多市民欣赏到无锡本土院团创作的文艺精品,扩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市委宣传部从我市文化事业经费中划出150万元,购买近20场精品演出,每月推出两场,实现惠民演出制度化。

与此同时,无锡从今年开始,设立群众文艺团队小额资助专项资金扶持特色团队,每年对符合资助条件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申报工作已于6月30日截止,目前已进入审核程序。

在购买文化产品、采取小额补贴之后,公益文化基金也呼之欲出。来自市委宣传部的信息表明:无锡太湖文化发展基金会正在积极筹建,该基金将用于资助公益文化、激励文化创新、丰富文化积累、造就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该基金筹建半个月,目前募集原始基金已接近1000万元。

让百姓共享城市文化建设成果,提升幸福指数,将有力推动“幸福无锡”建设。

(来源:太湖明珠网,单红)

篇2: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禹天建 绘

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

■赵璞 近年来,总书记的言语风格一直成为热议。其朴实清新之风,暖人心、折服人、鼓舞人,赢得点赞如潮,被国际媒体亲切地称为“习式风格”。如果细细品味,这种风格所蕴含的习总书记及本届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情怀,更值得体会和称道。

平实风格——饱含民本思想

大家公认,总书记的语言表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平实清新、深入浅出,常常使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形式,让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讲话中大量使用形象贴切的比喻、令人信服的事例、精粹鲜活的俗语,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干巴的内容生动化,言约旨远,内涵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亲切感,具有感染力。例如: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说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让人民满意是评判执政能力和成效的最重要尺子;用“总开关”比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言行的决定作用;用“益智补脑”比喻学习的重要意义;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用“温水煮青蛙”、“请君入瓮”说明党员干部思想上麻痹大意的危险性;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比喻加强群众监督;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用名臣裴矩在隋朝一味逢迎隋炀帝,而到了唐朝却敢直谏唐太宗的故事,来教育领导干部:要想让别人对你讲真话,首先自己要愿意听真话。这类精彩表达在习总书记讲话中比比皆是。

这种言语风格的形成,是习总书记起步于基层、根植于百姓,长期自然养成的。因此自然而然地说着跟老百姓一样的话,情真意切,毫无做作。网友们把他亲密地称作“***”,正是像对待邻家大叔一样的感情认同。这种言语风格也是他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自然展现。人们一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他担任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犹在人们耳畔回荡。他总是要求自己和各级干部“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其各种重要讲话中,“人民”、“群众”、“老百姓”都是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以今年的新年贺词为例,一共只有1366个字,如果大体按照双音词折算的话,也就683词次,而其中“人民”、“群众”、“老百姓”就出现19次。有言道,“言为心声”。习总书记的言语风格正是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的自然流露。

民族风格——高扬中国特色

习总书记言语风格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民族特色鲜明。他善于融汇中国文化精髓,利用中国文化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和愿望,阐述各种理论、方法和实践。在各种讲话中,大量征引古代经典,经常使用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警言名句等生动形式。这种颇具匠心的表达风格,并不只是说话形式的精美追求,其实质反映出总书记在以身示范,用心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不同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我们仅以习总书记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例。这篇不长的讲话,广征博引,妙语连珠,极富韵味和内涵。先后使用的名言警句如下:引用《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提醒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从严治党;用《论语》“言必信、行必果”,说明抓落实的重要性;借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阐释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问题的重要性;引用王粲《仿连珠》“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来论述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化用方孝孺等人的说法,强调要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唐朝名臣褚遂良的诤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告诫全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古语“逆水行舟”、“滴水穿石”为喻,申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以《尚书》“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向各级干部敲警钟,要求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以《韩非子》“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来揭示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化用孟子等先贤的古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调“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全篇精彩迭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大量借用古语,但典雅而不晦涩,得体自然,恰到好处。反复品味这篇讲话,就不难感知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用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这无疑也是力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思想理论体系的一种积极实践。

在国际交往中,总书记语言的民族风格也同样魅力四溢。2012年2月15日在美国演讲,用谚语“饮水不忘掘井人”缅怀开启中美对话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用辛弃疾《菩萨蛮》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来形容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和积极发展的大势;用《论语》“民(人)无信不立”来表达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的希望。使用“欢聚一堂”、“风风雨雨”、“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不可逆转”、“利益攸关”、“同舟共济”、“魂牵梦萦”、“欣喜不已”、“前景广阔”、“后继有人”、“顺势而为”、“乘风破浪”等精粹的成语、惯用语,使表达简明扼要,生动活泼。2014年3月29日在德国一个座谈会上,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等成语,来表达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努力消除偏见和误解的自信、耐力与定力。这些其实都是在用中国元素塑造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的民族风格赢得了世界关注和赞赏。新加坡《星期日时报》2013年4月7日发表《习近平,我的中文老师》一文称,“最近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古语、诗词摘录和格言警句有了突飞猛进的了解,常常让我在北京的同事感到惊讶„„这些语言瑰宝并不是我偷偷上语言培训班得来的,而是通过认真留心一个人的讲话学到的,他就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他的讲话风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让人耳目一新。”作者还指出:“中国经常觉得自己遭到误读,如果更多领导人以习近平为榜样,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至少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2014年4月2日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报道说,习近平公布国家政策和到国外巡访时总爱使用成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成语的几个字中浓缩了先辈的聪明才智。由此可以看出,总书记运用鲜明的民族语言风格来高扬中国特色的思想和实践,已经开始在国际上奏效。

时代气息——展现创新精神

习总书记今年发表新年贺词时使用了流行语“蛮拼的”“点赞”,迎来了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随后,这两个词的网络搜索指数、媒体指数迅速蹿至空前的高点。其实,使用具有时代感的鲜活语言,本来就是习总书记的一贯风格,而且他本人也可算流行语的创造者,比如“中国梦”、“新常态”、“人生的扣子”、“时间都去哪儿了”等等,都因他而流行。但大众为何对使用“蛮拼的”、“点赞”欢呼?很值得玩味。我们认真观察各方热议发现,民众关注和赞誉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这两个词语本身,也不在于对总书记使用“潮词”感到新鲜,而在于总书记对这两个富有时代气息词语的使用所展现出来的勇立潮头、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和鲜明态度。它使全国人民备受鼓舞,对新的一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话语风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体系。习总书记不仅非常高超地把自己的话语风格自然地融入时代话语体系,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创新时代话语体系。他通过鲜活语言的运用和新思想、新概念、新名词的提出,不断丰富和创新紧贴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进而引领社会改革创新,引领时代不断发展。可以看看几个具体例子:他用“中国梦”这种质朴的字眼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后来又说:“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从这些鲜活的语言片段可以看出,总书记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应对现实问题,不失坚毅地开拓进取,充满浓烈的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如果读一读《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执政风格》一书所列举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25个“第一次”,一定会感触更深。

凛然锐气——彰显敢拼胆略

习总书记讲话,一般语调平和,语态沉稳,但透射出凛然锐气。尤其是讲到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充满震撼力、威慑力,其中折射出的气魄、智慧和魅力,令人钦佩。

最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关于反腐的一系列讲话,充满凛然正气。例如“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这些话语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既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习总书记关于治国大政方针的讲话则充满锐不可当的豪气。谈“中国梦”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谈改革时说:“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荡漾着对追逐中国梦的执着和深化改革的雄心。

习总书记充满锐气的言语风格,也洋溢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劲。他总是叮嘱“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誓言“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他时时处处强调“实”,以身作则践行“实”,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磅礴气势——创建国际话语 习总书记讲话沉着大气,常常形成强大气场,充满磅礴之气。这不仅表现在对国内大政方针的阐释上,而且体现在国际交往的各种讲演中。在国际舞台上,他善于运用别人能听懂、好接受的语言,创建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重塑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不断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以下话语可见一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国际场合经常引用的中国古训。既借以展示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包容并积极借鉴人类各种文明的宽广胸怀和气度,也表达了世界各国应该相容共存、共赢共进的鲜明主张。其实,也不妨看作我国积极推动消除隔阂、冲突和霸权,构建公平公正、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的宣言。

“命运共同体”,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主张,已经频频在很多重要场合表达,他还借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衷共济”、“独木不成林”等名言警句加以阐释。这个概念的提出,突破了过去带有零和色彩的狭隘国家关系观,倡导和平共处、休戚与共、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观。这既是对国际关系的新诠释、对人类发展的新主张和新期待,也是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世界稳定的压仓石”和“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作用、尽好大国义务的积极努力,展现出博大的胸怀和强烈的世界责任意识。这种理念越来越为一些国家所认同,必将为构建造福人类的国际新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2012年2月14日习总书记在美国政府欢迎午宴上,使用流行语格式对人权问题发表的看法。既是对某些国家总以西方标准无端指责别人的有力回击,也是公开表达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客观深刻,绵里藏针,无可辩驳。凤凰卫视节目随即评论说,总书记“在这次访问当中,对话语权的掌握方面是主动出击,而且是达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总书记访俄时借用这个俗语来比喻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以此批评某些国家对他国说三道四,表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他还在不同场合借用魏源《默觚下》“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来阐述这一思想。这是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表达一种政治态度和主张。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书记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借用这句鲜活的俗语,全面而深刻阐述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性、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和相互交流借鉴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发展自己的文化和选择自己的道路的正当性。高屋建瓴,雄辩大气。他还借用我国先贤的经典论断对此加以阐释:“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恰如其分地把中国古代圣哲的思想转化为具有高度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的国际话语。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论述尤其是表现出的胸怀、气度,深受好评。

“一带一路”,其宗旨是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携手推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这是对全球化发展的积极应对,它所体现的积极担当、平等合作、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得到了有关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这个战略的实施,无疑会造福亚太地区人民。以上所举的这些具有中国思想的国际话语,正逐渐为不少国家所理解和认同,必将在全球治理和新兴国际秩序构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人的言行风范,令人敬佩,也令人鼓舞,让举国上下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更充满信心和希望。

篇3:晚报文化版要彰显城市文化品位

一、反映城市文化动态, 打造党和政府与广大读者间的信息平台。

媒体的一大功能就是传播信息, 使更多的受众获得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就晚报的文化版而言, 这一功能不可或缺。世界、国家、城市、乡村, 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有文化新闻在产生, 时时刻刻都是文化活动的现在进行时, 世界的文化事件, 国家的文化政策, 城市的文化活动, 既是文化资源又是文化新闻, 是各个层次读者需要了解和感知的文化信息。晚报文化版就是要把这些信息采集、整理、归纳、形成文化元素密集的传播通道, 让广大读者及时、快捷、广泛地获取文化的滋养, 尤其是对城市文化动态的报道, 是这一板块的重点, 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 关心城市文化发展, 主动投身到城市文化活动当中, 自觉提高文化品位, 当是报纸文化版的目的所在。

二、挖掘城市历史, 传承城市文脉,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城市文化建设既需要从上到下的大力推进, 同时, 也需要广大读者 (市民) 的共同参与。文化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硬件建设。重点是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 文化场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二是软件建设。重点是挖掘城市历史, 传承城市文脉,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软件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不懈地积累、研究、宣传和创新。而这些正是晚报文化版应该做的。

晚报既是传媒又是载体, 它在传播的同时, 也把所传播的内容记载下来, 并流传下去。每个城市都有悠远绵长的昨天, 城市的历史可能在岁月的长河中, 渐渐地淡去, 甚至灰飞烟灭。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当代人去挖掘, 记录城市史, 为城市留下文字的、图像的史实。人们常说,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过去是一面镜子, 我们透过这面镜子, 能够看到我们的城市是从哪里来, 今天要走向哪里, 明天将奔向何方。

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如江河流泻, 生生不息。一代代的城市人把城市的昨天刻在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上, 无论是美丽或是丑陋, 辉煌或是沉沦, 都将清清楚楚地写在城市的史册中。历史不能割裂, 文化需要传承, 我们要继续书写城市史, 传播城市文化传统。在晚报文化版上, 形成城市文化资源库, 在积累文化成果的同时, 像播撒种子一样, 把城市文化植根于读者当中, 并浇水、施肥, 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使城市文化的脉络延伸、扩展, 绵绵不断地滋养后人。

城市文化要有特色和亮点,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才会有魅力。所谓特色和亮点, 其实就是文化品牌。放眼世界和全国, 每一座著名的城市都有广为人知的文化品牌。北京的宫廷文化、四合院文化, 上海的海派文化、石库门文化等都是城市的文化品牌。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抗战文化、流人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 是城市可资骄傲的文化亮点, 报纸文化版应当使这些文化亮点传播开去, 走向全国, 走向世界, 成为城市绚丽的名片。

三、引导读者的关注点, 形成社会化的文化氛围。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人们往往专注于物质的、经济的成果, 尤其是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人们的关注点集中于生存、温饱, 精神的、文化的需求往往被忽略。当经济条件达到一定水平, 人们才会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欲求。如今, 我们的生活已经走出贫困, 达到或将要达到小康水平, 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这一时期, 晚报文化版就需要发挥导向作用, 引导读者关注健康、有益的文化内容, 构建积极向上的群众性的文化氛围。报纸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传媒,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有了习惯性的读报定势。因此, 报纸文化版基于这一优势, 可以大张旗鼓地构建宣传声势, 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使广大读者浸润在厚重的文化滋养中, 获得丰富、健康的文化享受。从而, 建立广泛的群众文化基础, 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 为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 开辟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

四、延伸城市文化链条, 推进文化产业的形成。

篇4:无锡:彰显城市文化“民本”情怀

据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莉介绍,“成龙动作电影周”是由演员成龙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发起的面向全世界动作电影和动作电影人的活动。开幕论坛将以“动作片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由成龙、罗伯·科恩、杰弗瑞·卡森伯格等导演、影人围绕“动作电影当中中国元素的发扬和传承”、“中国电影走出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此外,世界首映的《杀破狼2》也将在开幕论坛后放映,导演郑保瑞、主演吴京、托尼·贾、张晋、任达华等主创都将出席。

展映单元将呈现全球范围内征集到的近5年来出品的优秀动作影片。除了指定影院线下展映外,组委会还将与腾讯视频进行合作,举行线上展映和线上投票。影院观影的观众可通过手机新媒体与影院大屏互动进行投票,也可以在现场领取票张完成投票。在排片方面,则首次尝试了预售模式,即通过提前预售,根据影片的受欢迎程度进行排片,为影展预热。

通过大众评选,将由观众选出的心目中的最佳动作片、最佳动作导演、最佳动作男演员、最佳动作女演员、最佳动作新人、最佳动作指导、最佳特技和最佳打斗场面8项“钢铁人”奖,奖项将在“成龙动作电影周之夜”一一揭晓。

当晚,除了入围影片主创亮相红毯外,成龙、刘伟强、罗礼贤、程小东、元华、吴京、雷尼·哈林、布拉德·拉特纳、姜帝圭、张东健等来自华语地区、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三代动作电影人都将齐集一堂,共同庆祝动作电影人自己的节日。值得一提的是,组委会将从投票观众中抽选出幸运者,与明星嘉宾共同走上红毯。

数据显示,中国功夫片和动作片仍是最受国际观众青睐的影片类型,中国动作电影人却未受到与之匹配的足夠重视。“自2015年起,‘成龙动作电影周’将表彰为动作电影做出杰出贡献的电影人,同时着力培育华人动作新生力量,更好地宣传中国动作电影。”丁莉说。

对于携手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举办国际动作电影周,成龙表示,“很多动作替身、武打演员,常常为了完成某一个高难度动作,终身残废,甚至牺牲生命。他们值得被知道,他们值得被记住,他们值得被肯定。”他认为,功夫片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中国的动作设计、武术指导是世界领先的,应该有一个平台与世界动作电影界进行交流。

上一篇:中年的味道散文随笔下一篇:教案电容器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