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工程学的通俗理解

2024-07-10

对社会工程学的通俗理解(精选10篇)

篇1:对社会工程学的通俗理解

龙影

社会工程学的定义?

个人见解:

通过取得信任的方式欺骗对方 这个首先你要有拥有以下几点:

1.取得对方信任的同时 有可能还会和对方产生感情!如果就因为这个打断你社工的道路建议你就不要学了、要冷血!随机应变

2.要有社工这个念头 要有上进心!不顾及其他感情社工对方!

3.最重要的!不要手软 不是以后就没这个好机会了!

4.社工也是要多多看书的 多看一下兵法!如:鬼谷子 、欺骗的艺术 、心理操作术等, 看书看到一定的境界时!你的能力会爆发出来的!

5.随机应变、思维要变化的快一点 不要让对方看透你!越想假一点你就一定越不会取得对方信任!不要夸大自己、社工要有一颗真实的心。

6.社工就像一盘棋!一步皆错,满盘皆输! 请大家谨慎!要给自己可以退的后路!给自己留几个“后门”

7.社工的时候要冷静

――――――――――――――――――――――――――――――――――――――――――――――

===================

什么是社会工程学

===================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一种通过对受害者心理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婪等心理陷阱进行诸如欺骗、伤害等危害手段

,取得自身利益的手法,近年来已成迅速上升甚至滥用的趋势.那么,什么算是社会工程学呢?它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欺骗手法,社会工程学尤

其复杂,即使自认为最警惕最小心的人,一样会被高明的社会工程学手段损害利益.

总体上来说,社会工程学就是使人们顺从你的意愿、满足你的欲望的一门艺术与学问,

它并不单纯是一种控制意志的途径,但它不能帮助你掌

握人们在非正常意识以外的行为,且学习与运用这门学问一点也不容易。它同样也蕴涵了各式各样的灵活的构思与变化着的因素。无论任何时

候,在需要套取到所需要的信息之前,社会工程学的实施者都必须: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基础、花时间去从事资料的收集与进行必要的如交谈

性质的沟通行为。与以往的的入侵行为相类似,社会工程学在实施以前都是要完成很多相关的准备工作的,这些工作甚至要比其本身还要更为

繁重.

社会工程学陷阱就是通常以交谈、欺骗、假冒或口语等方式,从合法用户中套取用户系统的秘密,例如:用户名单、用户密码及网络结构。只要有一个人抗拒不了本身的好奇心看了邮件,病毒就可以大行肆虐。MYDOOM与Bagle都是利用社会工程学陷阱得逞的病毒。从社会工程学慢慢伸延出以其为首要核心技术的攻击手法,网络钓鱼攻击、密码心理学以及一些利用社会工程学渗入目标企业或者内部得到所需要信息的大胆手法.

社会工程学是一种与普通的欺骗/诈骗不同层次的手法,因为社会工程学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针对对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战术的一种手法.系统以及程序所带来的安全往往是可以避免得,而在人性以及心理的方面来说,社会工程学往往是一种利用人性脆弱点,贪婪等等的心理表现进行攻击,是防不胜防的.借此我们从现有的社会工程学攻击的手法来进行分析,借用分析来提高我们对于社会工程学的一些防范方法.

篇2:对社会工程学的通俗理解

请高手补充和指正错误

误区一:社工是骗术,高级骗术,

误区二:社工时搜索和情报能力

误区三:骗术+情报收集就是社工,社工必须是包含骗术和情报收集

(等待他人补充)

-------------------------------------------------------

社工全称 社会工程学

社会:人与人组成,并且有了交流才叫社会。

所以,社工应该是对人性的分析,对人心的探索。而不是单纯的某种技术。

你可以用他骗人,可以用它收集想要的数据,但同样可以用他来获取别人的信任,交到好朋友,

在事业上营造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反驳理由

一:

我想。只要是有一定社工经验的人,都不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我们不一定要骗人才能社工。

二:

如果只是在网络和现实中收集目标信息,而不是去从他的内心和人类思维出发,那么也不能成为社工。因为没“人”的元素。

三:这里是重点,如果一个高深社工人员,不一定要去收集目标信息,而只要从交流开始,就能达到目的,也许他的目的不是某个情报,而是让目标去实现一个目的,如:重启服务器。

同样的,一个社工人员,通过对目标的性格,心理==一些“人”的元素分析,从现实或网络中,猜出密码或者控制目标网络,而没有和目标网络任何人员交流哪怕一个字节,也是社工。

篇3:对体育社会化的理解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社会化,深化改革,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在体育的社会化方面,为我国体育事业增添了新的生机,也为我国体育事业注入了无限活力。但是对于体育社会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才能够使我国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向前进一步推进,使体育社会化成为我国体育事业腾空而起的飞翔之翼。

一、深化对体育社会化的理解

当我们一提到体育社会化,就会联想到企业或高校办的高水平运动队,让人误以为这样做就是将体育社会化了。我认为,企业办运动队、赞助比赛,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等虽然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但这些只是体育社会化的开端,也只是体育社会化的其中一个方面。体育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体育社会化是由体育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它必须努力反应体育的本质和全面发挥体育的各种功能。所谓体育社会化,就是一方面要在社会各界乃至全国上下,形成关心和支持体育事业的氛围,并借助社会力量来促进与发展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同时,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使体育为整个社会服务。

二、社会体育的现状

随着当前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体育社会化提供了向更深层次改革的条件,推动着体育社会化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全国各地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办的各种形式的民间体育组织持续发展,遍布全国。同时,筹集资金的渠道与形式也不断拓宽,民间体育组织也出现了新形式,这些新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和宝贵的经验。现在体育社会化主要表现为社会办体育竞赛,社会办业余俱乐部、体育团体,社会办体协等几方面,这些都对体育社会化不断深入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当今体育社会化的情况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体育社会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其局限性,体育社会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专业队轻业余队。二是重比赛成绩轻精神文明建设。三是重比赛轻基本技术训练。四是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这些是今后体育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投资与学校合建体育场所,打破行业界限的综合性体协,体育场馆实行承包制,主教练聘请制。以上情况是在依靠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改革中的新发展形式,它的出现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

体育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体育社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现阶段的必然要求。体育的社会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决定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过程中,体育社会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毫无疑问的,从当下实际情况分析:

(1)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消费结构的多方面和社会资金构成的多渠道,造就了体育社会化必然要向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道路发展的趋势。所以,体育社会化必然要与上述结构同步进行,否则就会脱离经济发展的方向。

(2)可以预见,由于体育将深入家庭并成为生活消费的结构之一,所以体育各类服务机构、锻炼中心以及体育团体必然将活跃于社会,体育必将深入到家庭成为家庭或个人生活的消费之一,体育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于社会,为消费者服务转化为商品的一种形态。

(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力劳动者的体力活动时间进一步缩短,由此必然带来广泛的健康问题,体育活动成为治疗“富贵病”、解决健康问题和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必将成为保护劳动力的主要方式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推行。同时,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内容之一,这也使得体育普及,向着社会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4)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体育在保护老年人健康中起着积极作用。体育社会化也有着承担老年体育的一项任务。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从体育社会化本身来说,在老年人中广泛开展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是必然趋势。因此,开拓更丰富的老年体育活动项目,提供体育保健的科学依据,从体育社会化的大趋势来说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篇4:我对屈原的通俗理解

大家都在惋叹他的仕途不得志,可惜他在政坛上被排挤,抱怨楚国统治者对他的冷落。这些文学史家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他在朝廷一直得志,深受君主重用,没有受到排挤,世界上还会有一个值得每一部中国文学史都辟出专章专节来恭敬叙述的屈原吗?

中国文化人总喜欢以政治来框范文化,让文化成为政治的衍生。他们不知道:一个吟者因冠冕而喑哑了歌声,才是真正值得惋叹的;一个诗人因功名而丢失了诗情,才是真正让人可惜的;一个天才因政务而陷落于平庸,才是真正需要抱怨的。而如果连文学史也失去了文学坐标,那就需要把惋叹、可惜、抱怨加在一起了。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屈原说成是“爱国诗人”。这也就是把一个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学定位前面。“爱国”?屈原站在当时楚国的立场上反对秦国,是为了捍卫滋生自己生命的土地、文化和政权形式,当然合情合理,但是这里所谓的“国”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我们不应该混淆概念。在后世看来,当时真正与“国家”贴得比较近的,反倒是秦国,因为正是它将中国统一,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形成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之中国”。我们怎么可以把中国在统一过程中遇到的对峙性诉求,反而说成是“爱国”呢?

有人也许会辩解,这只是反映了楚国当时当地的观念。但是,把屈原说成是“爱国”的是现代人。现代人怎么可以不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早已不是当时当地的了。把速朽性因素和永恒性因素搓捏成一团,把局部性因素和普遍性因素硬扯在一起,而且总是把速朽性、局部性的因素抬得更高,这就是很多文化研究者的误区。

寻常老百姓比他们好得多,每年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划龙舟的时候,完全不分地域。不管是当时被楚国侵略过的地方,还是把楚国灭亡的地方,都在纪念。当年的“国界”,早就被诗句打通,根本不存在政治爱恨了。那粽子,那龙舟,是献给诗人的。中国民众再慷慨,也不会把两千多年的虔诚,送给另一种人。

老百姓比文化人更懂得:文化无界,文化无价。

文化,切莫自卑。

在诸多同类著作中,我独独推崇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那一部《中国文学史》对屈原的分析。书中指出,屈原有美好的政治主张,曾经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但由于贵族出身又少年得志,参加政治活动时表现出理想化、情感化和自信的特点,缺少周旋能力,难于与环境协调。这一切,在造成人生悲剧的同时也造就了优秀文学。

这就说对了。正是政治上的障碍,指引了文学的通道。落脚点应该是文学。

我的说法可能会更彻底一点:那些日子,中国终于走到了应该有个性文学的高点上了,因此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派出一个叫屈原的人去领受各种心理磨炼。让他切身体验一系列矛盾和分裂,例如:信任和被诬、高贵和失群、天国和大地、神游和无助、去国和思念、等待和无奈、自爱和自灭,等等,然后再以自己的生命把这些悖论冶炼为美,向世间呈示出一个最高坐标: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什么是第一等级的诗人。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通向辉煌的必要程序。

抽去任何一级台阶,就无法抵达目标,不管那些台阶对攀援者造成了多大的劳累和痛苦。即便是小人诽谤、同僚侧目、世人疑惑,也不可缺少。

甚至,对他自沉汨罗江,也不必投以过多的政治化理解和市井式悲哀。郭沫若认为,屈原是看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首都郢,才悲愤自杀的,是“殉国难”。我觉得这恐怕与实际情况有一点出入。屈原自沉是在郢都攻破之前好几年,时间不太对。还有一些人认为是楚国朝廷中那些奸臣贼子不想让屈原活着,把他逼死的。在宽泛的意义上这样说说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编制出一个谋杀故事,却没有具体证据。

我认为,他做出自沉的选择有更深刻的因素。当然有对现实的悲愤,但也有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皈服。在弥漫着巫风神话传统的山水间,投江是一种凄美的祭祀仪式。他投江后,民众把原来祭祀东君的日子转移到他的名下,前面说过的包粽子、划龙舟这样的活动,正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屈原还有哪一种更好的方式作为生命的句号。世界上的其他文明,要到近代才有不少第一流的诗人哲学家做出这样的选择。海德格尔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形成、处境、病衰都是无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如何结束生命。

我在北欧旅行时,知道那里每年有不少孤居寒林别墅中的高雅人士选择自杀。我看着短暂的白天留给苍原的灿烂黄昏,一次次联想到屈原。可惜那儿太寂寞,百里难见人迹,无法奢望长江流域湖湘地区初夏时节那勃郁四野的米香和水声。

这种想法是不是超越了时代?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所谓诗人,就是那种把过去、现在和将来融为一体的那种人。当然,惠特曼所说的是少数真正的伟大诗人。

因此,屈原身上本来就包含着今天和明天。

(选自《我对屈原的通俗理解》,有删节)

思维魔方

篇5:常用成语通俗理解

A

【哀而不伤】原指悲伤而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的农民。

【爱不释手】释:放下,爱:喜爱, 喜爱到不能放手的地步

【爱屋及乌】因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安居乐业】居住安定,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可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安民告示】安定人心的布告。现多用来比喻政府或机关团体等在做某事之前,把有关内容、要求等先让人知道的通知。

【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安步当车】安步,从容步行。不乘车而从容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原来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安之若素】素,平常。(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暗度陈仓】作战时正面迷惑敌人,侧面突然袭击;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销魂,灵魂离开躯壳。心情沮丧得好像丢了灵魂。形容极度悲伤。

【黯然失色】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远远不如从前。

【嗷嗷待哺】原指小鸟饥饿时叫着要东西吃。后常用以形容饥民渴求得食而亟待解救的悲惨情景。

【按下葫芦起了瓢】按下葫芦又起瓢就是说在水缸里把葫芦按下去了,瓢又浮起来了。意思就是顾了这边又丢了那边。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而手忙脚乱。

B

【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

【百无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笔走龙蛇】比喻文笔放纵,挥洒自如,也形容书法笔势矫健雄放。也作“笔走游龙”。不能说“写得笔走龙蛇”。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白驹过隙】白驹,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班荆道故】班,铺开;道,谈论。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论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多含贬义。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像斜坡上滚弹丸一样。

【抱残守缺】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

【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原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表里河山】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鞭辟入里】现常用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闭门造车】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

【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

【敝帚自珍】:自己家的破扫把,也被视作宝贝,十分珍惜。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惜。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别出机杼】机杼,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别无长物】不是说没有特长强项,而是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便宜从事】谓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落窠臼】[bù luò kē jiù]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堪设想】多形容后果很糟,不能想象。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注意它是一个自谦之词。

【不经之谈】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不孚众望】孚,信服。没有使大家信服,辜负大家期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期望,褒义。

【不刊之论】刊,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用刀删去。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

【不一而足】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所言事物很多,不能尽举。

【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许插嘴。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而跑得很快。比喻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足为训】训,准则。意思是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注意千万不能把“训”误解为教训。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麻烦、罗嗦而使人受不了。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不厌其烦】:厌:嫌;烦:麻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常加“忙得”或“打得”等。

【不名一钱】没有一文钱,形容极其贫困。名,占有。

【不时之需】谓随时的、不能预定时间的需要。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请教为耻辱。要注意该词适用的对象。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急促。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暴,且错写作“不温不火”。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

【不法常可】:不盲目效法因袭历来所认可的事。常可:永久认可的道理和成规。

【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

【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也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不虞之事】: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不虞:出乎意料。

C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强,振奋;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使人满意。常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或“想当初”。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不能离开。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担。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比喻良好的教育。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重整旗鼓】亦可作“重振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注意这个成语不能用作贬义。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多形容春色,且不能只形容一种花。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完完全全。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正:情趣;误:景致)

【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òu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也可写作“藏垢纳污”

【曾经沧海】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D

【东窗事发】喻罪恶阴谋败露。贬义。

【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的样子(含贬义)。

【大相径庭】径,小路;庭,庭院,两者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像很笨拙。

【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大快朵颐】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指贫苦的生活。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殚精竭虑】竭,用尽;虑,思索。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地。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政局不安定。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豆蔻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东施效颦】(dōng shī xiào pín )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效果很坏。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指都市或娱乐场所繁华热闹。

【道貌岸然】道貌,外貌正经严肃;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贬义词。

【道路以目】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鼎力相助】大力帮助。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如:多蒙鼎力协助,不胜感谢。

【断线风筝】像放上天去断了线的风筝。比喻一去不返、不知去向的人和物。

【大刀阔斧】 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这里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鱼忘筌】dé yú wàng quán 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登峰造极】 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褒义)。也比喻做坏事猖獗恶劣到极点(贬义)。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独辟蹊径 】dúpìxījìng 辟:开辟。蹊径:途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德行和才能都很差。多用作谦词。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

【对泣牛衣】:比喻夫妻共守穷困。

【独树一帜】: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滴水不漏】: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

【独出机杼】 独:独特,特别;机杼:织布机和织布梭,引申为织布方法。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易与燃眉之急混淆

当务之急和“燃眉之急”;都指马上要办的事情。

不同在于:当务之急偏重在“当务”;强调是当前最急需做的事;“燃眉之急”偏重在“燃眉”;形容事情着急的程度;强调事情之急如火烧眉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E

【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边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耳根清净】耳边很清净,没有什么干扰。形容生活平静。注意这个成语的适用范围。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要求严格。褒义。

F

【翻然悔悟】翻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防微杜渐】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来指一般人想不到的人,后来指思想离奇。

【粉墨登场】①演员傅粉施墨,化装登台表演。②今多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贬义。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收回来。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多用于夫妻离异)。

【俯拾即是】亦作“俯拾皆是”。俯身拾取,即得此物。言其多且易得。

【俯首帖耳】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含贬义。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见识肤浅或印象不深。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注意:“土崩瓦解”意思是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彻底崩溃。

【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如:专家们高屋建瓴的话振聋发聩,每每读之,启发良多。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褒义。

【风雨如磐】风雨交加,有如磐石下压。比喻处境艰难或世道险恶。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正:炫耀;误:讨伐)

【方枘圆凿】意思是:方榫头不能楔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

【沸反盈天】:声音像烧开的水那样翻滚,充满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晷:日影。

【否极泰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反躬自问】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返璞归真】同“返朴归真”。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

【分道扬镳】道:道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

【愤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篇6:三国志通俗演义序阅读理解答案

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间亦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欲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诵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读书例日: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寸: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为读书也。予尝读《三国志》求其所以,殆由陈蕃、窦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为奸宄谋之,权柄日窃,渐浸炽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当时国家纪纲法度坏乱极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进识见不远,致董卓乘衅而入,权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灭亡,理所当然。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江东,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之君子,宜致思焉。

弘治甲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 (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虚浮、不实

B. 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目:为……拟定标题

C. 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庶几:接近、略同

D. 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 出处:身世、出身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由其不通乎众人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B. 士君子之好事者 夫晋,何厌之有?

C. 而不身体力行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 求其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蒋大器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几方人物进行了鉴评,推举蜀刘为汉室正统,其“尊刘贬曹”的思想态度极为鲜明。

B.作者认为以前的有关三国的评话“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字不艰涩,文词不鄙俗,事件记述基本属实。

C.作者对孙权父子的肯定在曹操之上,认为孙权父子“虎视东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远胜曹操。

D.本文行文比较严谨,既高度评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也不讳言其存在“过与不及”之处。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3分)

盖 欲 昭 往 昔之 盛 衰鉴 君臣之 善 恶 载 政 事 之 得 失 观 人 才 之 吉 凶 知 邦 家 之 休 戚 以 至 寒 暑 灾 祥 褒 贬予 夺 无 一 而不 笔 之 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

(2)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

答案

16.D(出处,意为“出仕或隐居”)

17.C(皆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介词,相当于“于”/助词,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B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无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D意为“原因”/意为“用来……的”) .

18.C(孙权父子,有取天下之志,但在用人方面不及曹操)

l9.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共3分,错断或漏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这是史家写作(史书)的原则,(但)它从一般人角度来看(它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也曾是一种缺陷)。(“秉笔…‘病”各1分,其余1分,共3分)

篇7:对社会主义的个人理解

社会主义就是民主,就是公有制,就是政权民主和生产资料民主,就是政权公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1)政权公有制就是人民投票选举政府,这个政府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这个政府的政策不会也不可能得到全部人民的支持,但是要得到大多数人民支持。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2)生产资料公有制分国有制和集体制。

生产资料国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公有,人民投票选举专门机构或者由政府机构管理,这个机构受人民监督,这个机构的经济政策不会也不可能得到全部人民的支持,但是要得到大多数人民支持。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生产资料集体制是全体员工平等参股,大家投票选举集体制度和管理人员,集体制度和管理人员受全体员工监督。

至于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哪个更民主,我说社会主义更民主。

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是公有制的、民主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社会主义不会存在阶级差别、在同等条件下不会出现大的贫富分化。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是私有制的、独裁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资本主义存在阶级差别、在同等条件下会出现大的贫富分化。

当社会不存在阶级差别、不出现大的贫富分化时,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必然是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为大多数人民服务的。当社会存在阶级差别、出现大的贫富分化时,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必然是富裕阶级或者是富裕阶级的代言人、代表大多数富裕人士利益的、为大多数富裕人士服务的。

为什么有史以来没有哪个社会主义国家达到我说的标准呢?这就要从这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时的历史发展水平有关了。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产生的?有两条路:

(1)当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高级(高度发达)阶段后因为劳动人民对生产资料被资产阶级垄断、社会贫富差距增加越来越不满,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经济民主。也就是说从达到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产生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基础和人民的民主意识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所以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特征都最符合政权公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换句话说这种社会主义国家是最完善、民主的。

(2)当封建国家或者初级(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掠夺、压迫时,由于封建国家或者初级(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除了对生产资料被外国和本国资产阶级、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垄断、社会贫富差距增加越来越不满,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经济民主外,同时也对政权被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垄断越来越不满,要求政权公有制,实现政治民主。也就是说从封建国家或者初级(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产生社会主义国家。

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没有经历了长时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基础和人民的民主意识都处于一个很低的程度。与此同时由于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必然要受到通过依靠本国首先进入工业革命而获得的科技优势掠夺落后国家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而在经济、军事实力处于优势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打压甚至军事威胁。这就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金用在本国军事建设方面而削弱在本国经济上的投入以及在政治文化领域实行限制。所以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特征相当程度上都不符合政权公有制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换句话说这种社会主义国家是原始的、初级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历史上看,有哪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有机会走第一条路呢?所以说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种种弊端实际上是交学费,是通向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的必由之路。

篇8:对社会工程学的通俗理解

一、厘清基本概念: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前提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邓小平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过, 但是他在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时, 已经初涉社会主义价值论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其论述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中, 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 总结过去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提出科学发展观, 并且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笔者认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是价值、核心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层层递进的概念体系。

价值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核心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也是比较恒定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主义的次级价值、具体价值、乃至某些基本的价值会有变化和发展, 但核心价值大体应该是恒定的。抓住核心价值,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价值需求、价值创造、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关键。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 是人们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 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它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核心价值观, 二是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派生出来并受其支配的价值观。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它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 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的, 会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但是,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内涵丰富的价值观系统, 它具有内核、层次和边沿。它的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 它的层次由里到外分为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它的边沿就是人们的日常物质生活[1]。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 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兴旺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该民族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 是该民族绝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2]。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 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解:科学的社会主义和伦理的社会主义。它们都没能把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有效地统一起来[3]。后来, 马克思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观点, 认为社会主义是制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这种统一根源于社会本身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未来社会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价值体系, 有其最高价值、核心价值, 也有其基本价值、具体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的支配地位。它是由各种相互联系的核心价值观构成。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 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 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

二、现实背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原因、有背景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也不例外。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们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 也遇到和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有两点:发展不科学和社会不和谐。针对这两大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问题。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而, 在这三种逻辑关系中, 构建和谐社会的源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适应国内外环境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物质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物质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 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上来, 于是就出现了社会精神生活的多样化, 出现了社会文化的多样化, 出现了价值及价值观多样化加速发展的新态势。在当前精神生活和文化多样化的情况下, 在人们价值及价值观多样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 主流的东西受到了挑战。在国内是这样, 在国际上也是这样。那么, 我们如何积极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面的挑战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但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而进一步打牢我们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 我们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价值观建设, 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形成了一些优秀的价值传统。新世纪新阶段, 结合新的实践, 认真研究和总结这些优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本质上就是巩固、强化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 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 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 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 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4];江泽民同志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就等于没有灵魂,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5];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出于“价值共识”、“价值整合”、“价值输出”三方面的需要。

一是价值共识的需要。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有根植于广大民众的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柱, 缺乏价值共识的社会, 难谈有真正的凝聚力和实现真正的和谐。而这个价值共识, 就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二是价值整合的需要。随着现实社会利益结构、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由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社会群体冲突成了新的矛盾类型, 这是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冲突。有效地整合价值冲突, 通过价值整合积极寻求价值共识,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三是价值输入的应对, 或者说是价值输出的需要。中国人价值观念的现代化, 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既是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输入的需要, 也是中国文化输出、价值输出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了“正当”与“应然”的价值目标, 也指明了缩少“实然”与“应然”之间差距的基本路径。它认为, “实然”是指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事实依据。当前,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经济结构的多元性,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彰显的市场主体之独立性与多变性, 导致了价值观领域中的多样价值并存的局面。中国社会正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情况不断出现, 新问题不断产生, 新矛盾不断凸显, 这些都是中国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实然”状态。如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应然”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即始终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决不仅仅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寻找文本解读, 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答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既要弘扬民族精神传统, 又要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三、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形成其特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目标, 任何社会都必须通过树立主导价值观来引导和支配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 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主导、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 这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建设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它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 有利于我们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有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牢牢把握科学的前进方向, 在弘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中, 遵循自己的价值准则。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 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 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具有凝聚力量的价值。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 理想信念是灵魂, 是力量, 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国家和民族, 肯定是一盘散沙, 注定没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 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 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 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 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它是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 具有鼓舞斗志的价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具有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会”期间, 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 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 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其内容过于烦琐, 造成人们不易掌握和理解, 因而,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中厘清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前提;现实背景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这三重维度相辅相成, 共同成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表征。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重维度

参考文献

[1]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34.

[2]蒋斌, 周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N].光明日报, 2007-02-13 (9) .

[3]吴向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 2005, (11) :3.

[4]邓小平文选 (3)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11.

篇9:对科学和谐社会的理解

孟小力通过学习了解到,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具体的科学理论。该同志深刻的学习到社会主义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接收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丰富且完善。而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她认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科学理论。

而后,孟小力同志和我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她通过学习,了解到,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党的十七大全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六项目标任务。该同志学习到党正一步步的坚定的向着和谐社会迈进步伐。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通过对该问题的学习,她对党的认识加深了许多,对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有了明确的理解,她认为她会更深入的学习。

篇10: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一、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主心骨。是当前城市城乡结合部的重大政治课题和紧迫的政治任务,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化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虽然没有大城市大发展的浓厚范围,但是却有着土地资源、劳力资源丰富和政府政策倾斜等诸多优势,城乡结合部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正确处理好 “洗脚上田”后农民发展观念向工业化发展的转变;正确处理好立足沿街档口做生意向厂房经营的转变;正确处理好人们进入城市中心发展向立足本地区投资设厂的转变;正确处理好自吃其力向引进外资外力转变。不拘一格逐步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新格局,努力实现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能加快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系统。其中既有利益矛盾,又有是非矛盾,以及实际工作中大量复杂的具体矛盾,解决不同的矛盾所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坚持总体把握、统筹兼顾、协调解决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握矛盾演变特点和规律,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到统筹兼顾。要坚持用法制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任何一方利益的实现都可能促进其他方面利益的实现或为这种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既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保持社会稳定。使各方利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密切观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理矛盾既要周到细致、合情合理;既要旗帜鲜明,又不可失之偏颇。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作风和腐败行为。继续改善干群关系,正确处理干群矛盾。要以强化人事监督为切入点,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顺利实现,做到合民心,顺民意,真正地促进权力监督与人民监督的有机融合。

要坚持德法并举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城市化和谐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各个社会群体与个人都模范地遵循共同的法律规范,使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得以明确和实现,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统一协调、有序运作的和谐体系。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管理,使公民、法人、其它组织和国家机关的各种行为严格限制在法律规范的秩序之内,使处理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所遵循,这是保障城市结合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切实改变人的生育观念

经济的增长,不等于人生育观念的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改变人的生育观念,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才能打开新的局面。当前城乡结和部地区人口聚集的主要刚由农民转变过来的城乡居民和进城打工的外来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思想在这些人群中仍然存在。采取措施,引导这一人群改变生育观念是搞好城乡结合部地区计划生育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由法治向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行为的基础工作。按照当前的形势,一方面要采取有利措施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另一方面必须认真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就需要党和各级政府进一步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给予积极保障。建议:第一,各级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和项目的时候,从设计、执行到监控、评估的全过程,都要注意是否会对男女两性产生不同的影响,避免对性别的歧视,以保证女性能和男性一样平等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二,立法、司法、执法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系列与两性利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认真分析这些法律和政策是否关注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两性差异,是否在法律政策框架内对女性的特殊需求给予重视。正在制定中的公务员法,希望多听听女性的声音,多听听妇女组织的意见,多一种视角考虑问题,公正体现不同性别的利益诉求。第三,为及时了解、认识和反映男女两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地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部门要将分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的统计制度。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都应该注意收集分性别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组织人事等领域,逐渐建立和完善分性别的数据库。只有这样在城乡结合部的人民群众中反复宣传,认真贯彻,才能不断改变人的生育观念。

四、努力扶助弱势群体

帮助弱势群体,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措施,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爱互助环境。首先,要形成共同关爱改革中弱势群体的环境。弱势群体是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产物,在现阶段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就是相对存在、不断变化的。“没有常穷久富家”,他们都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也是改革主体的组成部分。对于改革中产生的弱势群体,最根本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广开就业门路,促进持续发展。通过赞助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广辟就业渠道,积极救助,努力形成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好风气、好环境。其次,要开展工程救助,使改革中弱势群体成为一个动态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改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再就业,对有能力参加工作而长期不能就业的居民,应当吸收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合社会保障,提高其劳动报酬。再次,要进一步扶助弱势群体青少年,强制适龄青少年入学。对于达到初中文化以上的社会弱势群体子女,要组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第四,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暂时陷入困难的群众要认真负责地、满腔热情地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五、继续完善社区管理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功能弱化所留下的空间,由此来加强对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面对城市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政府要逐步调整自己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要适当放权,调动民间力量进行自我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机构与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国家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中退出来,并不意味着社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随之而来。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取决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水平、社会个体素质以及社会动员的能力。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整合城乡居民,通过社区建设增强居民认同感、公益观念和社区参与意识。使由国家的代表机构决定的意图,通过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多数居民的同意得到实现。

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举措。1991年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目的是加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社区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必将极大地促进城市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

上一篇:2017行政事务中心设备管理制度下一篇:国际法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