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2024-07-17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共8篇)

篇1: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美国于1985年提出了“2061计划”,并在1995年12月正式出台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把“2061计划”造就高科技人才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英国的科学课程在1988年通过《教育改革法》后受到了高度重视,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德国、新加坡等地也进行了科学课程的改革。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只有从小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才能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市25所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开展了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比较薄弱,农村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课率较高,但是从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看,13.8%的学校对科学课程很重视,21.2%的学校较重视,59.5%的学校不太重视,5.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原因有的是学校真正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的是为了应付市局的教学常规抽查和教学质量抽测,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的应试观念,因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大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也多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较少。教师对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

许多小学教师仍然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因而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注意引导学生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等,更谈不上参与决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参差不齐

调查中发现,有81.5%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科学课,只有5.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科学课。从学生对待科学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科学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科学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科学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调查还发现,学生平时喜欢科技活动的占57.5%,无所谓的占32.9%,不喜欢的占9.6%。但是,只有17.2%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科技活动项目,82.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科技活动项目。

在教学资源方面,由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绝大多数学校有供科学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以及录像、挂图等,极少数学校还有用于科学教学的有关多媒体、乡土教材,以及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虽然科学课教学设备与学生数相比,仍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的科学课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的被束之高阁。

二、发展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对策制订科技教育的总体规划

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的改革。端正学校领导与教师对科技教育的思想认识,充实学校领导与教师教育的理论底蕴,犹如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奠定基石,这块基石是否坚实,将大大地影响学校科技教育的水平。鉴于此,农村小学首先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各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学校科技教育的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学校科技教育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和措施。抓好科技教育的两支队伍

一是抓好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热爱科技,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努力、团结协作的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这是搞好科技活动的基本保证。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应有专人兼管并兼职科技辅导员工作,学校应舍得把骨干教师用到科技教育上。对科技任课教师要通过培训辅导、开展教研、外出听课等途径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二是抓好校级科技兴趣小组队伍。学校要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对科技兴趣组学生定期辅导。建立科技教育的校内外基地

首先,各学校要装配、管理、使用好微机房和科技活动室,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家房前屋后的“一方土地”开辟成实验基地。搞小种植、小养殖。组织科技教育的常规活动

针对学生特点,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可以以班队为单位,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让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遨游21世纪”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科学启蒙,得到教育。也可以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11月9日119消防宣传日等,在这些节日里,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还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各种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兴趣小组,如航模、船模、车模、舰模、生物百项、金钥匙、微机等,通过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通过开展有特色的校内外科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为实施科技教育提供良好的客观物质基础。

篇2: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旬阳县城关镇瓦渣河小学

吉子远

新世纪,党和国家把“三农”放在首位,不仅取消了一切涉农税费,而且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直补、农机家电车辆购臵补贴、农村新型医疗补助等。同时加大了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建教学楼、修水泥路、建微机室、实验室,统配实验仪器,逐年提高经费标准。尽可能的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但是,农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

我们旬阳县城关镇地处旬阳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师资力量总体相对雄厚,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县前列,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极不合理且相对缺员,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此,我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些探讨。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数量偏少。虽然国家给农村学校送来了远程教育模式,配齐了资源,但仅仅是有了教学模式的资源,而新的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手段,必须靠教师去操作,没有教师怎么行?农村学校教师大多都是一人任多科教学,教学任务较重,怎能很好的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用呢?城里学校各科有专职教师,使用多媒体比较容易;农村学校教师一师多用,虽然也使用多媒体,但无法达到有效教学。个别教学点仍存在一校一师的现象。二是教师结构比例失调。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 数量相差悬殊,村级完小和教学点中老年教师约占60%,年轻教师约占40%;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吻合。三是农村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大部分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更有部分老教师享受国家“民转公”政策,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低,传统的小学教学尚难胜任,更何谈素质教育。

二、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村教师数量偏少、结构比例失调、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环境较差,教师不愿在农村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甚至最起码的办公设备和起居条件都不具备,大部分教师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工作。一些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农村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涌向经济社会发达的城区工作,有的干脆跳出教育部门,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刚毕业的大中专生本身根本不愿意到偏僻农村应聘。况且由于城关镇整体超编多年来并没有招聘大中专毕业生。

二是考核晋职导向的影响。目前,农村学校虽然实施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论优劣的评价方法转向创新性的全面评价,但是,考核及晋职城乡一个标准,人员相对充足和人员匮缺同样对待,这样越是艰苦农村小学考核优秀比例越低,前年我所在的瓦渣河小学10 人无一人优秀,晋升职称也存在这种现象,我所在的庙岭辅导站中级职称比例只占25﹪,远远低于全镇平均比例,而城区某些小学中级职称比例高达近50﹪。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偏低。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不交任何费用,学校没有经济来源,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又相对滞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再加之实施“双高普九”,创建教育强县,学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致使学校长期负债运转,教师的福利待遇无力改善。四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严重脱节。农村教师队伍起点学历偏低,绝大多数达标学历主要通过、“函授”方式取得的,相当一部分师资是民转公,急需进行教学水平提高培训。但大多数农村教师因学校教师不足,无法协调其他教师代课,而且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极少,致使教师继续教育受到局限。

为了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应该采取应对措施,我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是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前途,是过去与未来之间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想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就要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城区、城郊教师严重超编,农村学校教师少,年轻教师大量活动调动到城区、城郊;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特别严重,能留住的教师大都是出生农村的老教师,年轻的教师留不住,因为他们大都把家庭建立在城区。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出政策、定措施,充分确保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要他们有在城区一样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

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臵等,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夯实农村学校的发展基础。

三是要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应根据本学区、本校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优秀教育工作者“请进来”,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学习别 人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是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全体教师采取轮流学习的方式,每校每学期安排一至二名教师到市、县进行提高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进一步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师每的集中培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暑假,以校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四是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好平常教研活动,每学期可组织一至二次的学区教研活动,学区教研活动涉及的人数不多,范围小、规模不大,便于组织,有利于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在一起互相切磋教法,探讨在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困惑,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是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目标就是尽量让在农村小学工作的教师收入高于城镇教师。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使农村教师成为令人仰慕的职业,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解决了教师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留住了教师的心,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一是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除了与城镇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及下乡补助费;二是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在严格考核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层次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以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使他们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篇3: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质量意识淡薄

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小学的质量意识较为淡薄, 其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体现在: (1)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或老师仍然只注重语文与数学的学习, 而忽视其他学科, 对考试的成绩比较在意, 重视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2) 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他们很少根据教学实际去备教法、备学生, 只注重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许多的教师仍然只是机械地灌给学生知识, 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 对学生盲目实行“题海战术”, 注重教学的数量, 而忽视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4) 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缺乏相应的教学反思, 不能很好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研究, 只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忽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探索, 等等。此外, 农村小学的质量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千篇一律而忽视个性发展, 即重教而不重学, 缺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状况。

2. 服务意识缺乏

学校是一个庞大的教育服务机构, 教师的职责是为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服务, 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 关心爱护学生, 与学生平等地交流, 深入地了解学生, 为学生的成长教育服务。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一点缺乏相应的认识, 其服务意识明显缺乏。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且相当一部分是年长的老教师, 其接受新信息的速度较慢, 教学思想较为陈旧, 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和学生交流得较少,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甚至有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 把教学任务的完成当成自己最大的目标, 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服务意识。

3. 专业成长漠视

尽管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 仍然改变不了他们故步自封, “原地踏步”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状。究其原因, 农村小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比较漠视。从学校方面来说, 农村小学的经济条件差, 教学环境比较落后, 学校很难提供一定的资金用于教师培训, 一些比较专业的教师学习手段, 譬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 都因为学校资金的不足成为了空话。从教师本身来说, 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 接触外界的新事物有限, 其教学负担重, 工资待遇低, 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缺乏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意识, 大部分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对其自身的专业成长较为漠视。

4. 管理意识落后

农村小学的管理意识较为落后, 其干部管理队伍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经验, 只能靠自身的感觉自行管理, 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此外, 其管理的手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单一、乏力的手段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老一套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 努力学习, 改变观念,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学校的根本,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质量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确保一所学校拥有好的教学质量呢?作为教育工作者, 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实践, 变单纯的“灌输型”教学为“学习型”“合作型”“探究型”教学。在课堂上,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师角色, 由“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 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我们要俯下身来,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是容器, 不是收购站,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 而是一种能力, 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 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 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因为“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生成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 如何正确利用、甄别课堂资源, 是一个教师课堂把握能力、艺术能力的有效体现。当然, 课堂教学所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潜心研究。就教学过程来说,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其不仅仅包含课堂上的40分钟, 其实, 在教学组织实施前的教学设计 (也就是现在的备课) , 以及课后的教学情况反馈 (作业批改、考试、学生交流与答疑等) 与教师反思等都是教学的环节。教师在一学期、一学年中, 甚至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都应该让自己处于研究教学的状态, 时时“备课”, 处处“备课”。同时, 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积累, 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 教师所在的学校, 就是教师发展的学校, 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在工作中生活, 在生活中进步。也就是说, 教师生活、工作的每一天都在进步, 只不过每一个人发展的幅度不同而已。因此, 在教师这个团队里, 只要你用心、有心, 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些。

2. 完善制度, 落实规范, 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一套科学的制度能够激励人工作, 促进人成长。以实效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 能克服“大锅饭”体制下的自由化人情管理, 让全体教职员工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制度重在执行, 重在落实。对违纪违规者一定要按原则办事, 执法不严者必须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给出中肯的评价, 不合格者必须适时予以更换。

而服务意识的提高则有利于刚性制度的落实, 有利于人性化的管理, 有利于社会认可程度的提高。我们要时刻把“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装在心中, 与学生平等交流, 做学生的好朋友, 做学生的知心人。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3. 加强培训, 创设平台, 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培训是教师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保证, 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学校要给教师创设成长展示的平台, 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获得别人的认可, 有工作的成就感、满足感。

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 中央教科所田慧生研究员认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 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 是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 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因此, 对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 其专业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4. 灵活用人, 模范管理, 加强干部引领作用

篇4: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与对策

美术课程是小学基础美学教学的基础,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小天才、小画家,而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课程上,而是应该全方面,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其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减少城乡差异,是每个教育界人士应该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和不足

(一)美术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目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现如今,农村小学一般都只重视应试科目的教学,对于音乐、美术这类培养审美情趣的课程则明显不重视。在农村小学内,一般都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一些不具有美术专业素质的教师成为了美术教学的主力军。这些缺乏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本身自己对于美术知识就不是很熟悉,更别说进行美术教学了。因此,农村小学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很难达到。

(二)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忽视

目前,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得不到相关部门或者是学校的重视。甚至由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很多的农村小学连开展美术教学的基本条件都完全不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教材、教具严重缺乏,美术教学的开展无从谈起。同时,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他们只关注对升学有帮助的学科的学习,对于这些所谓的“副科”则不闻不问。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三)家长对孩子兴趣的错误导向

美术本身对于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绘画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但是很多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他们会片面的认为美术就是一门浪费时间的功课,其往往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画画热情也给予无情的打击,更有甚者阻止自己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绘画。这些错误的做法严重的打击了孩子对于美术的热情,让孩子刚刚萌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情的扼杀在“摇篮中”。

(四)应试教育对美术发展的制约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的教育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下,社会、学校、家长都会选择对于考试有用的科目进行重点教学,而对于对考试成绩没有影响的科目则一律选择忽视。虽然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加深的影响,有的学校对于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小学中,美术教学的开展仍然任重道远。美术课的课时安排本就很少,有的主课教师还要对美术课进行强行“霸占”,学生真正能够进行美术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

(五)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缺乏

与城市学校的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的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要低很多。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多的学生不能购买相应的绘画材料,其所能接触到的美术图册等更是陈旧不堪,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情趣无法得到激发。其次,农村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方法枯燥呆板,在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教具更是少之又少。这些成为了限制农村学生提升美术学习兴趣的障碍之一。

二、提高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家长和领导要首先转变观念

要想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转变自己的观念是首要条件。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该从思想上从新审视美术教学的作用,并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学生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有绘画兴趣的孩子应该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而不是采取一味的打压措施。

(二)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针对于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较低的现象,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首先,培训的内容应该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适合农村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让让培训的效果一目了然,换句话说,通过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应该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其次,对于年轻的农村美术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不但让这部分年轻教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同时让他们根植下留在农村进行教学的决心。

(三)运用各种教学机智,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慢慢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其次,诙谐有趣的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教学致胜的一项利器。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该门功课的学习中去。最后,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小学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等能够让学生欣赏到很多的美图美画,让美术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直观且有趣。

(四)联系农村美术教育实际,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的各项教学资源都较为的缺乏,这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成为农村美术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农村虽然没有游乐场、动物园,但是却有着魅力无限大自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美好的素材整合成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并将自己的所见所谓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这也是农村美术教学的优势所在。

结束语

美术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农村教师应该结合各项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美术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顾薛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J],美术教学研.2011(09).

[2]张俊红.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篇5: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织金县板桥小学 丁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的浅显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研究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课的总目标。但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育教学常常偏离甚至违背这一教学的总目标,实在令人担忧。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现对其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剖析,期待引起共识。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是普遍现象,还相当严重。而且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民转公”的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科学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物质、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但绝 1 大部分负责小学科学教师以前都没有接受系统的小学科学教育。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从学历来看,高中、职高、普师占总数的47%,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3%;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25%;反映出职前教育学历较低,教小学科学的时间普遍低于2年,这是整个大体情况。当然作为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育,科学教师素质会更低:上科学的教师大多临近退休,工作安于现状,缺乏激情;职前学历更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科研意识淡薄,群体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不强,外出听课、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加之本来在职前培训就“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这些教师科学知识匮乏、基本概念模糊、无实验技能、对科学教学法缺乏正确认识。“严而不活”、“灌而不思”、“教而不启”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欠缺。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小学一个典型的特征: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农村小学的收入仅限于生均公用经费。有限的资金除水、电费等必须的办公支出所剩无几,哪还有钱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进行布臵,种植花草树木,建生物角、科技景点;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使用率极低。由于地处农村,交通、信息闭塞,作为城市孩子所能享受的社区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不要说科技报告、工厂、科技实验基地、高 2 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的孩子走得最远的就是场镇。更令人堪忧的是大多数农村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据抽查: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这些隔代监护人除了百依百顺、过度溺爱外,没有教育理念、无知识、无职业背景。哪谈什么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人、在教师。要有一支愿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德、能兼备的师资队伍,再结合各级政府、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导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一定会有所好转。围绕这些,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考虑农村教师编制。人事部门在核定编制时,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1.以县市为单位,对教学中素质较低的教师要彻底清退,交流到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事业单位。2.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待岗和降级处理,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3.打破城乡和学校之间的禁锢,实现城乡教师交流大循环。4.将农村教师的退休年龄提前,动员年龄偏大的教师提前退休。5.每年 3 在大专院校新招一批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小学。6.多措并举,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从教。中、高级职称投放比例向农村倾斜,让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有盼头。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达到真正的公平教育,使年轻教师能留在农村安心从教。

篇6: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中小学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分时段“放学疏散制度”、“问题首遇责任制”等制度,多数学校能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维修校舍、排除隐患。一半以上的老师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法制教育和运动安全。

不过,目前安全教育的形式仍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另外,教师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应对迷恋网络、心理辅导和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课外活动、楼梯、校门口附近易发生安全问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此外,面对着学生的安全,教师们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为此,班主任不敢组织学生活动,科任教师不敢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体育老师甚至申请取消体育课的某些项目。这种状况,不仅使得按照素

质教育的要求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于落实,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本地实情,充实安全教育课的内容。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二、教师应积极发挥在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做到课前课后清人,课间有序,发现问题立即报告教导处,并做好记载和处理工作。在课间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看到学生追逐、打闹、爬窗、爬栏杆等有较大安全隐患的事件有责任及时制止,并适当地批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守岗位,不准学生随意私自离开教学场所,对学生生病、意外伤害等事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及政教处,并妥善处理。

三、完善安全教育所需的各项硬件设施。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季节特点,配备所必须的常规救援硬件,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在校

园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设置警告标语,如楼梯口、围墙边、花台旁等地方。定期排查校园的安全隐患,排查一处处理一处。

四、不定期举行紧急逃生演练。学校应将紧急逃生演练纳入常规的安全教学内容。假设遭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按照预案进行紧急疏散,落实好人员分工,确保演习成功。只有加强平时的演练,才能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

篇7: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强调终身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是前提,缩小城乡差距是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是关键,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契机,提高教师素质是核心,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发展是有效方式,优化教育结构是保障。

关键词: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农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

一、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结构单一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存在的、越来越严重的城乡差异造成的。

1.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认识到,只有将孩子送进高等学校才是摆脱农村户口、摆脱贫困的最佳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城市居民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甚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享受各种优惠,而农村人则与此无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农村人即使有钱也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特殊待遇,比如子女入学、高水平的医疗等。因此;农村的家长和学生都知道,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加入到可以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城市人的行列。哪个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2.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更为困难和艰辛,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少人多,生产力比较落后,工业不发达,因此除了种植和养殖以外很少有其他出路。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还十分落后,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较低,资金匮乏,即使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青年,其创业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十分艰辛。大多数农村青年还是要进入城市,并且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这就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太热情,学习成绩较好的,更多地愿意到普通学校学习,希望将来能够升入高等学校;学校成绩较差的,早早辍学,外出打工。3.城乡居民在社会资本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考试分数才能在竞争中获胜,这进一步加剧了“应试教育”在农村学校的盛行。和城市学生的家长相比,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社会资本相对较少,在各种机会面前处于不利境地,只有依靠较好的学习成绩,确切地说,只有依靠较好的考试成绩来和城市学生竞争。因此,从家长、学生到老师都非常清楚: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在竞争中有一些优势。4.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更加依靠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办学条件是制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实验设备,没有图书资料,更没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生应该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由于没有实验只好死记硬背教材,学生应该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的内容只好靠老师告诉、自己硬记。为了牢固记住这些应该通过实验、课外阅读、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标,在升学、考试中与城市学生竞争,教师、学生只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住、背会这些知识。

5.城乡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水平、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都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较差,收入较低,工作负担较重。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进修提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也严重缺乏。这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水平、评价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曾在四个县的农村小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学校“应试教育”更加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更多。

6.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素质教育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特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对教育的现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理论及实践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的进一步确立,使得素质教育这一普通词语带有了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点,并且产生了新的丰富的含义。我们今天所说的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种含义或特性。

1.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性就是要求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远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重视智育而轻视其他,尤其是对德育重视不够,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理解不深,特别是没有理解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方针把全面发展分为几育来谈是为了更便于说明和理解。实际上这几育所育成的人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每个人就是靠着这个整体素质来发挥本人的作用的,所以发展的全面性应与整体性结合起来理解,几育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整体的作用就难以正常地发挥出来。

2.全民性与民主性。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所有的人,人人都有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当然,由于人的天赋潜能之不同,不能强使所有的人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但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

3.终身性与可持续性。素质教育要及早开始,要在中小学打好基础,但在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仍应巩固提高,并且坚持终身。今天之所以强调终身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及适应职业变动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4.个性与差异性。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小或大的差异,因此,实行素质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所谓因材施教。只有把各人不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算是充分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见,这里提到的个性与差异性和前面提到的全民性并尤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5.主动性与创造性。教育是离不开学习者的主体性的,教育功能是否能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主体性的重要,才能派生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者的主体性中,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是人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因素与条件,也不断给予主动性以生长与活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克服枯燥单调的知识记忆,克服学生厌学具有重要独特价值。素质教育的全民性与民主性对于保障每位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保证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农村儿童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农村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个性与差异性对于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特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及其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遵循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三、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1.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当前,许多地方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么将素质教育与升学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不要升学率了,因此导致教师、学生和家长拒斥素质教育;要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展课外活动,甚至在课外活动方面与城市学校盲目攀比;素质教育是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要克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全部围绕考试进行的做法。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和留级率较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依然要强调升学率,但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强调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或终身发展、生动活泼学习前提下的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是降低留级率和辍学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各种宣传、典型示范、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使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全面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条件。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农村教育才能真正摆脱“跳农门”的局面,农村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推进。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加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校长的能力建设,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农村基础教育来说,县级政府是最主要的办学主体,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县级政府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发展观和绩效观直接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县级教育局局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是一些地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研讨、培训、考察、学习等,使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县教育局代表县级政府具体负责本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教育局负责人的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等,直接决定其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决定着校长的选拔、任用和评价,决定着当地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应加大培训的力度,要选拔那些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卓有成效的于部担任教育局局长或主要负责人。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对校长的考核与评价,也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避免单纯按照升学率来进行。

4.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也表明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是新课程对于解决农村学校长期存在课程文化单

一、课程内容脱离当地实际、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辍学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农村学校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课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

6.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资源带动乡村教育发展,是促进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较高,而且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创造出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是十分需要的,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搞好对口支援对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解答校长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或与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应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校长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实行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任教等措施。

篇8: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一 村级小学面临的现状及原因

1. 生源锐减, 规模萎缩

受村级小学在校生逐年减少、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各级财政对村级小学的投入不够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农村村级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影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和赞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家长纷纷把孩子送进教育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和乡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就读, 甚至全程陪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 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 还不用额外缴纳借读费用, 与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 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 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 农村村级学生生源日趋减少, 办学规模日益萎缩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 中心校要求所属完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到中心小学就读,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学生生源逐渐减少, 生源严重不足。本人目前所在学校只有两个班级, 共5名教师, 17名学生。因为没有平行班, 导致学生学习气氛不浓, 学习效果不理想, 这就导致了家长对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的不满和失望, 转学和借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造成了村级小学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发展的困境。

2. 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我地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多数年老的和少数年轻的, 教师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有一些村小, 教师平均年龄都达到了45周岁以上。还有一些优秀、年轻的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另寻出路。

第一, 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在村小教师队伍中, 45岁以上或是工龄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 且老教师中多数都是民办转正的教师, 实际文化专业知识不够, 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知识水平有限, 吸取新知识、新方法的速度慢, 又因为不懂信息技术, 获取知识的渠道窄, 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 又因身体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根本无法胜任教学任务。即便在岗工作, 也多从事低年级教学, 由于精力不够、知识老化等原因, 实质是在看孩子, 而不是教书育人。如本地区的宝泉完小, 包括幼儿园在内, 共有6个教学班, 公办教职工9人, 50周岁以上4人占44.4%, 41~49岁的4人, 占44.4%, 40岁以下仅有1人, 这样的年龄结构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第二, 教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容乐观。在本地区, 小学教师中专科第一学历人数远远低于镇内学校平均水平。可以说, 整个教师队伍结构表现为三个三分之一, 即三分之一的第一学历, 三分之一的后续学历, 三分之一的民办转正。这样的队伍结构决定了教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很难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

第三, 教师观念更新困难重重。由于经费所限和工作所需, 许多教师往往从参加工作至今, 很少走出去学习, 以至于教育观念十分陈旧, 教学的方式方法几乎一成不变。即使偶尔参加了一些培训, 但由于不能连续、流于形式, 仍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 出现了“教学无效益, 家长不满意, 学生不喜欢”的尴尬局面。

第四, 教师工作负担重, 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 办学条件差, 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 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呈现出“既多又少”的局面, 即:相对于师生比例而言, 教师数量多, 相对于农村学校实际而言, 部分学科严重缺人, 致使部分艺术类学科 (音、体、美) 等无法正常开课, 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 甚至复式班教学。再加上部分教师业务能力水平较低等因素, 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不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诉求。

同时以“务工潮”为背景, 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 致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孩子多由祖辈代管, 或溺爱有加, 或放任过度, 或管教的精力不足,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 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 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向农村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 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 随着校安工程的落实, 乡镇中心学校有了崭新的教学楼、餐宿楼和新的课桌椅, 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很远, 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缺口还很大, 我地的乡级中心小学只有一个多年前建立的多媒体教室, 电教设备相当老化, 图像不清晰, 学校仅有几台老式电脑。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是不容乐观, 他们依然住着多年前盖的砖瓦房, 有的甚至是危房, 没有基本的教学仪器, 没有音、体、美及其他活动课的教学设施, 上文化课只能是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接受, 教学质量怎能上得去?

二 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 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 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一大半, 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 也就谈不上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 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 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 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 科学决策, 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 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相关部门应科学决策, 客观而全面地分析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合理调整农村小学的布局, 积极解决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办学规模日益萎缩的问题。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 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 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的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 集中投资, 既可保证重点, 适当提高标准, 加强软硬件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 又可节省开支, 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不能因为学龄儿童少, 大范围撤校并点, 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要积极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 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2. 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素质

只有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队伍, 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一, 科学合理制定教师编制,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相关部门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 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 解决农村因缺编造成的困难, 以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老龄化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 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老教师实行转岗使用, 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农村任教, 对新上岗的教师积极培训, 使他们尽快胜任教师角色, 并出台优惠政策使年轻教师喜欢到农村工作, 积极留住人才。防止出现令到人不到、人来取令走的不正常情况的出现。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 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只有教师队伍稳定了, 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了, 才能使农村教育出现生机和活力。

第二,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素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实效性, 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参加继续教育。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 特别是音、体、美及英语教师,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学习和培训, 使教师能真正了解最新教学理念, 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改善,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 落实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及管理方法鼓励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农村学校挂职或任课。选派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先进学校学习任教。通过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第四, 实施好“青蓝工程”, 通过青老教师结对互相学习, 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3.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基础在于小学教育, 而小学教育多数在农村, 所以改善农村现有教育条件已刻不容缓, 各级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筹措资金, 以保证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优惠政策多向农村倾斜, 没有好的教育条件, 没有教学硬件设备, 没有优秀的图书资料, 怎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提供给农村学校必需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 给农村教师应有的待遇, 才能使农村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 结束语

邓小平同志曾说:“忽视教育的领导者, 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 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 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 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 抓好义务教育, 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总之,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 希望上级相关部门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多方调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把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农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出现喜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

[2]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 2003 (1) :26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 2002.9.1

上一篇:人大依法治区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许可法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