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2024-07-10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学生通过自学,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备、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指着课前画的三只不同样子的松鼠,这是什么?(松鼠)松鼠在你脑海中是一个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灵活乖巧、惹人喜爱)是啊,松鼠被成为“大森林的精灵”,你手头上有多少关于这小精灵的资料?交流一下吧!板书:贮存粮食、灵巧可爱、树上搭窝。

2、如果有一天松鼠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学习课文。

3、板书课题:22*、跑进家来的松鼠(注意“鼠”的写法)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己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松鼠在“家”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把鹿角当树枝、千方百计储存冬粮(偷方糖和晾蘑菇)、垫温暖的窝的事。(板书)

发生的这些事都是松鼠平时的生活习性使然,结合谈。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事,读后再小组内交流最喜欢的事的经过,并结合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重点句子的解析: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写松鼠在我们家“整天满屋乱跑”“动作灵活地跳来跳去”,可从“惊人”“从来没有”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我们读到的只有称赞。)

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松鼠“跳”到小作者的肩上,“蹭”他的脸,还“轻轻咬”他的耳朵,俨然,松鼠已成为小作者亲密的伙伴。对于松鼠的喜好,小作者已了然于心。描写松鼠的几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我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我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的这句话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交流其他语句。

3、交流中穿插朗读训练: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2、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

五、拓展延伸

1、启发练笔:让学生想象: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里,你会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相关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篇2: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1.发展幼儿图画观察能力、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2.能通过图画阅读,建构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三只松鼠》大书。

2.《小松鼠吃松果》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松鼠吃松果》。

(2)师: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呀?(松果)是呀!寒冷的冬天要到了,小松鼠也要准备食物过冬了。

二、展示大书。

(1)封面

教师:封面上是谁呀?有几只小松鼠?这三只小松鼠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谁能帮他们取个好听的名字?他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这三只松鼠在干什么?

(2)第一页

教师:谁走在最前面啊?谁走在中间?走在最后的是?最后只剩下谁啦?

第五页

教师:谁不见啦?他们去干什么啦?他们到底去干什么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第一页

教师:三只松鼠出去采松果,走啊,走啊,

(4)第二页

教师:他们来到了草地上遇见了谁啊?小兔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绿松鼠看见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会对小兔说什么呢?绿松鼠到底有没有和小兔一起去捉迷藏呢?

(5)第三页

教师:去了没有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现在只剩下谁啦?

(6)第四页

篇3: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陈教授说,第一次来德国,看见自家院子的地上落满了榛子、核桃,她也非常兴奋,把地上的果子捡得干干净净的,很有成就感。先生Link教授下班回来,她拎着沉甸甸的袋子,向他炫耀“战果”,还想揶揄一下他的“懒惰”。谁知道,先生一脸疑惑地看着她,很认真地说,把果子都捡干净了,松鼠吃什么?

是呀,松鼠吃什么?种满果树的原生态的院子,是松鼠的地盘,也是鸟儿、野猫、刺猬的乐园,是它们自由自在生活的天地,Link教授不仅给松鼠留足了吃的,还在篱笆上挂了个放满荞麦的盒子,地上摆了个装满猫粮的盆子,这些都是给鸟儿和野猫、刺猬准备的食物。

松鼠得有足够的果子吃,学生在课堂上也得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的时间呀。可有的老师却高呼“我的课堂我做主”,在课堂上尽情地分析、讲解、演绎,说、学、逗、唱,声、光、电、影,潇洒发挥,把原本应该属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都霸占了。这和从松鼠嘴里抢果子,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个盛产哲学家的国度生活的德国人,这样处理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和动物的关系,更是这样处理同一间教室里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学生共栖于课堂的德国老师,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越俎代庖,替学生咀嚼、消化美妙的学习过程。

班贝格一所国民学校的副校长Annette L  hlein女士告诉我,德国的老师喜欢组织孩子们开展发现式、探究性学习,学生也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学句式的变化,会让学生通过句式对比发现规律,如“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考试或练习的时候,也会在“照样子写句子”的题型中提供对比的句式,以提醒学生。德国老师通常不这么做,他们习惯让学生自己尝试。比如用“爸爸说:‘让我回家。’”这个句子学习句式转换,会让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发现,说成“‘让我回家。’爸爸说。”意思也是一样的。再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句子成分的前后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并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句子,进行练习。这种自己“编造”例题进行操练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很流行。在意大利的语文课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学生兴趣盎然地“胡编乱造”,最后在同伴的互相帮助下,“编”得像模像样。学习这枚美味的“坚果”,就是这样在学生“磨牙”的过程中弥散着它应有的滋味。

把“果子”还给“松鼠”当然不错,可是德国的老师更愿意让学生自己把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因为这是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从二年级开始,老师便会让孩子运用学习任务单完成学习。比如词语拼写教学板块,学习“走”的近义词,老师通常会提供这样一张学习任务单:给学生许多的图画,让学生找出含有“走”的意思的词语(跑、瘸……),演一演;找出生活中和“走”有关的词语,写下来。在学生开开心心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拼写单词和区别不同词语的意义的教学目标就达成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就是欣赏者、激励者,如同我们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看着松鼠摘松果,啃榛子。

到了三、四年级,更多时候老师会给每个小组一篇文章,让学生找词语(词性相同的,词根相同的,构词方式相同的,词性化用法相同的,等等),同伴分享。一般情况下,老师提供的课文是课内、课外各占一半。为什么?丰富教学内容,贴近语用实际,兼顾不同学生。这就如同Link教授给动物们另外准备的荞麦和猫粮一样。

我们的语文教学,主张用教材教,老师是教材的使用者,教师用规定的教材教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课型。德国语文课也包括阅读、书写(拼写)、口语交际、语法、写作(在评价中,写作占的比分最重)等内容,但老师可以自己选用或自编教材。对他们而言,课堂是学生的,老师的“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上。通常,老师会选用或编写教学内容和课型交叉的教材,让课文的学习变成一个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任务单,正如他们喜欢在院子里混种各种果树,让动物们自己充分享受内容丰富的大餐一样。他们认为,这才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生态。

以四年级语文为例,一般以同一主题的内容编写单元教材。每篇课文后面一般会安排5~6 个学习任务,分别指向阅读、书写(拼写)、口语交际、语法、写作,但在同一个单元里,学习任务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任务,通常有动笔的要求。

比如 《西班牙》这个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封度假信》,以一个在西班牙度假的孩子写一封度假信的形式,整体介绍西班牙,课后给出学习任务:“我”曾经去了西班牙的哪些地方?找出课文中的形容词,找出形容词与名词的不同搭配形式……

第二课是介绍西班牙首都的说明文《马德里》,课后的学习任务是:你对马德里有哪些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形容词与名词搭配的词组;分析不同类型词语的拆分方法。

第三课是介绍西班牙的《村庄》,学习任务包括:朗读课文;观察插图,对比课文描述和插图的差异;你在课文中看到了西班牙的村庄有哪些蔬菜水果,并进行词语归类;把动词作名词用的词语找出来。

第八课《风车的力量》,是塞万提斯著名小说《堂吉诃德》的选段。课后提供了课文的相关背景文献(选文出处,作者介绍等),并设计了这么几个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解释一些重要的词语;根据要求学习一些重要内容,如:根据提示,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对比一段文字和原文进行区别等。

不难发现,老师选择或编排的这些学习内容,没有纯粹的哪种课型,但是整个单元会突出一两个重点。《西班牙》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学习语法(词语的属性和拼写) 和主要内容的概括。当然,其他学习内容也交叉其中,每课各有侧重。第一、第二课侧重词语和概括,第三课侧重朗读和阅读,第八课侧重阅读和写作。

这一单元还安排了 《气候》《音乐舞蹈》《橙子》《毕加索》等课文。不仅每课的教学重点各有侧重,每篇课文的体裁也各不相同:书信、说明文或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小说以及非连续性文本。

除了根据主题组织课文,设计教学外,还有以问题探究组织教学的,比如以“怎么介绍”为探究问题的单元,课文包含状物类的文章、操作指导(一道名菜怎么烧)等说明文和非连续性文本。另外,还有专题学习的单元,如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同体裁文本学习单元,如拟人化描写动物的文章(类似动物小说);学科交叉整合学习单元,如历史性文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从教材的编写角度来看,德国语文教学不仅在学科内部有语法和写作、拼写和语法等不同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交叉,而且还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科学等教学内容交叉,各学科都渗透、整合着语文教学。这种浓厚的学科整合意识,也是德国中小学为什么以全科教师包班教学为主的重要原因。老师们往往会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科学、历史、劳动技术等)进行整合———当然,每个学科都有规定的课时,在整合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让相应的学科在规定课时中有所侧重。

Annette L O hlein女士告诉我们,多种文本的选择,多学科的整合,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材料,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活性、实践性,更重要的是,为写作教学提供鲜活的范例和实践的基础,因为写作是他们考察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内容。正因为注重语言的实践,德国学校给学生留足了时间。

通常情况下,下午1 点钟,德国学生就放学了。因为,他们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当然,包括其他学科的实践任务),为学业评价做准备。

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到四年级毕业班,德国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考试科目”:每个学期做一个时长为15~20分钟(包括师生自由提问的时间)的小讲座。当然,评价标准会不一样。学生可以自定讲座主题,可以自主申报一学期内的任何时间做讲座,而且通常会有3 个月的准备时间,可以充分地参考各种资料。

每年,他们还要在完成美术、劳动、社会实践(野营、历史文化考察等)等其他学科实践的基础上,完成7 篇作文———看图写故事、写信、写菜谱、写说明书、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写文章(如郊游等)、写记叙文、写童话等———从这7 篇作文,可以看出老师选(编)教材的良苦用心。

除了这两项,德国学生每个学期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完成5~6 张语法卷,4~5张阅读卷,8 次包括拼写、听写、看图写词语、从文章中找错词、词语填充(完形填空)等形式词语测试。而这些,都是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因为德国老师从来不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也没有期末考试。

德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教材、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与我国截然不同。巨大的差异留给我很多的思考。但是,在德国看到的两个现象,让我理解并认同了这种差异。

Annette LOhlein女士和我谈教学的时候非常认真,就像格林童话里经常出现的严肃的德国老太太。谈话结束后品酒闲聊的时间,她却欢笑不断,眉飞色舞。当我递给她一支毛笔、一块徽墨作为答谢时,她如获至宝,如同天真的小孩,手舞足蹈,令人动容。从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享受学习,在生活中开心快乐地开展实践,在讲台上头头是道地作着报告的情形。

再看院子里,不时从树头跳过肥硕的松鼠,叶间有着欢唱的小鸟,这不正是因为Link教授打心底里把它们当作院子的主人,把大树和果子还给它们的缘故吗?

是的,一定要把果子还给松鼠,把学习还给学生。

篇4: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乖巧、清秀、矫健、玲珑、追逐、触动、锐利、错杂、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激发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4.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

2.采用本文的写法,仿写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制作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词的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做游戏,接谜语

师: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生:松鼠)出示课件:松鼠图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板书)生跟着写。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内容呢?想知道吗?(想)

3.先看本节学习目标:(课件)

⑴以自学为主,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小松鼠的可爱。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⑶学着本课的说明方法,仿写一种小动物。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介绍

2.轻声读文,画出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

3.汇报:

⑴出示课件作者简介(生读),有画像

⑵出示课件:(读生字,理解词语)

三、 结合预习,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

⑴本文中的小松鼠有什么特点?(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⑵课文是在哪些段落描写这些特点的?

2.汇报:课件出示

3.最后写它“乖巧”,是从什么来写的?是第几段(3、4段)找出词语、句子、段落,读一读,默读第三、四段。

4.生汇报

⑴表现它乖巧、聪明的句子

⑵表现它灵敏迅速的,“只要……就”,让学生说一句话

⑶表現聪明可爱的句子

⑷动作迅速的

⑸搭窝过程:“先……再……然后”,让学生用上这三个先后词,说一段话。

师:把同学找的几句话,概括来说。

5.出示课件:最后说松鼠“乖巧”

师:松鼠不但乖巧,还很漂亮,课文是第几段写的(一段),它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怎样写的?(谁能读一下),指名读,认真听,再回答。

6.汇报:出示课件:漂亮

谁能用喜欢、赞美的语气读(指名有感情读)

师:它不但漂亮,还非常驯良,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的?

找出词语。

7.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读二段

读出松鼠的活泼可爱,讨人喜欢的语气。(生大胆,自由,发自肺腑地读)

师:通过读后,汇报上面的问题

8.汇报:出示课件

四、实践巩固

1.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哪些方面讨人喜欢?板书:(漂亮 驯良 乖巧),通过什么来写的?(外形、活动、动作、搭窝),除此之外,还写什么?(习性、:打扮、洁净)

2.好,那么你能用三个词,描写小动物吗?(能)

出示课件:学以致用

请你分别以“漂亮 驯良 乖巧”为中心描述一下右边小动物(课件图:有三只小狗)

说的真不错,那么,你能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小动物吗?(能)

3.出示课件:仿写训练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方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课件图:有一只小白兔)

⑴汇报:(没写完,后面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⑵指名读,评议

⑶师:同学们写的真不错,写得都很棒,掌声鼓励。

五、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或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如果没有,咱们课后,完成两道题,写在“家庭小练笔”上

六、课后作业:(课件)

1.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呢?

篇5: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的):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2、指名读。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呀?

如果你是它,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六、布置作业

自由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小松鼠边玩边吃,忽然,小松鼠眨眼睛,想起来了!

引读:

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讨论:

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住到哪儿去呢?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看它在做什么?

如果是你还会怎么做?

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到了春天,小鼠种下的松果怎么样了?

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过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六、扩展活动

想象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篇6:小学六年级语文《松鼠》教材教案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3.了解松鼠的习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并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图片。

2.介绍作者布封。

3.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借助拼读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学习。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学习,同学研究。

3.集体交流。

(1)订正字音。

良 子 实 橡 健 帽

玲 窄 强

(2)理解词语。

乖巧:①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灵巧。

驯良:和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①精巧细致。②机灵敏捷。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①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②敏锐地感觉到。

三、自主阅读,适时点拨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

2.探究交流。

(1)课文中哪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概括写松鼠的特征。)

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从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

生甲:从形体方面表现它漂亮的特点。

生乙: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等方面表现它驯良的特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这几方面的特点吗?

生丙: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它们的住宅不接近人的住宅;它们乐于晚上出来活动;吃果实,喝露水。

生丁:课文还从过河、警觉、跑跳、叫声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了它乖巧的一面。最后,从繁殖、换毛、喜欢洁净说明其他生活习性。

(3)松鼠为什么惹人喜爱?你喜欢它的哪几个方面?(学生自主谈看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学习了课文,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课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读了课文后,仿佛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就在眼前一样。)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加以体会。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地写出松鼠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作者能够把小松鼠写得这么鲜活,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3.在学习了《鲸》和《松鼠》后,就这两课在表达上的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生甲:《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生乙:《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一课更多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篇7: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有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内容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绘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主意:办法。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篇8:小学语文松鼠教案

关键词:学习,课堂,高峰体验

以笔者观察,“灌输式”课堂依然存在,学生失去了思想,失去了质疑与思考的空间,失去了学习应有的主动和乐趣,在“被教育”、被灌输的痛苦中,许多学生放弃了学习,大批“学困生”衍生,他们甚或与老师对立,出现乱堂乱班。因此,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力求让课堂处处呈现美丽、趣味,学生经历高峰体验,享受生命成长与快乐,应当是高效课堂的价值追求。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呢?叶澜教授指出:“我不认为凡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让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互问互答才是改革,也不认为学生活动越多、教师讲得越少,课堂桌椅摆成六人组状而非秧田式,就是体现当代教学改革要求的课。”事实上, “学生当老师”“游戏进课堂”,或者徒具形式的“对学、群学、展示”,即使学生问答不停、活动不断,但总缺少会心领悟后的释然,或者怦然心动的触动。这样的课堂似乎只有表面的活力,但很难听到生命力成长拔节的声音。

所以,课堂同样需要有战略性思维,有主旨,有主线,教师有效驾驭课堂,用风趣语言去导引,邀不同观点来争辩等,让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无痕叠加、有效融通,教师的预设、学生的发现以及再质疑、解疑生成等次第呈现,这样的课堂不艰涩、不浮泛,溢满美丽趣味以及高峰体验后的快感,教孩子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学什么;教孩子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对他们说必须思考,潜移默化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如,《那只松鼠》片段1

师:(出示小松鼠视频,让学生观察想象)你们对小松鼠有何印象?

生:可爱、快乐、自由自在……

师:是呀,它可以在树干上晒太阳、吃松子;还可以和伙伴们到处玩耍,每天都过着蹦蹦跳跳、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确是可爱至极。

师:我们接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同学们读到了什么?(有意在小精灵三字上加粗)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 地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学生较易从“蹑手蹑脚地过去”和“‘嗖’地一下蹿上了树梢” 等句子中体会出其活泼伶俐。

师:作者称呼小松鼠为“小精灵”,“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它们不知道就擒的危险吗?

学生陷入深思,有的认为松鼠没有意识到危险没设防,有的认为它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使然,有的认为小松鼠自己觉得身手灵活不介意惧怕作者的捕捉,有的认为小松鼠就是美丽可爱的“小精灵”,不仅爱森林,也爱素不相识的“我”,才乐此不疲地与我逗乐玩耍……

片段2

师:“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为什么会有如此“古怪的目光”呢?如果你是这只松鼠,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会讨论后发表观点看法,有的认为“绝望”是对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让它重回森林获得自由;“抗议”是对作者的做法极度不满;但对于“蔑视”一时间说不出来由。

师:本来已落网的松鼠怎么对胜利者会小瞧、看不起呢?看不起胜利者什么?

生:小松鼠可能觉得自己和作者那样友好,可作者居然这样对待自己,让自己从此孤单、忧郁地生活,实在是不可理喻。

师(点评):因为爱女儿,以及小松鼠的可爱让“我”怀有捕捉松鼠的念想,小松鼠因为爱这片森林甚至喜爱素昧平生的“我”才不慎落网,“我”和女儿都有仁爱情怀,才忍痛割“爱”,将那只恐怖绝望的小松鼠放归自然。爱无疆、善如水,无论是那只可爱的松鼠,还是做出善良之举的父女,都让我们感动。

如此让孩子从不同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文字盘旋中品词析句,细读文本,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抓住事物的矛盾冲突点,不断暴露思维的“难堪点”“遗漏点”,让学生思维在矛盾冲突中得到挑战,究根问底,逼着孩子去做深度的思考,享受思维的高峰体验,课堂也将呈现出趣味盎然。

上一篇: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医药卫生学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