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24-08-0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共9篇)

篇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就是这样。。好好学吧你

篇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之所以被称为“信息时代”,是因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提供一种崭新的通用的社会生产工具——大规模智能化的信息网络,一种能够按照一定目的主动获取信息、把信息加工成为知识、把知识转换成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社会生产工具,一种类似于人类劳动者的聪明的社会生产工具。劳动者利用这种社会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就可以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生产力;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就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上层建筑,使工业社会转变成为信息社会。

虽然目前的网络(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还只是一种初等的信息网络,主要只能提供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服务,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信息网络”的技术状态和能力水平,但这个目标和前景十分清晰,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篇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探究

以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综合性较强,与一般传统技术的单一性不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虽然属于一项技术,但是在该技术内部,则具有庞大的体系,内部包含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多项现代技术,而这些子门类技术中,同时也包含更多细化的技术,并且每项小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体系为支撑,由此可见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性;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众多现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技术,不管是传统商品上产中的流水线生产体系,还是现代化电子产品的生产,都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渗透,特别是在数据的控制、流程的监管等环节,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更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结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社会企业,都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绝对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呈现出“平铺式”的发展结构,涉及面广,但是却不精,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本身又需要较高技术水平,所以在发展结构中,应注重“精”,而非“广”。

分析了当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现状之后,以此为基础,本文认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

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自主化发展

在目前的大趋势下,国际发展一体化的趋势已基本成为定局,而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很多现代产品的生产趋同,现代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向统一方向靠拢,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也有趋同的趋势,特别是很多新方向的技术研发方面,多是跨国或者多国合作完成,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自主化发展。一方面,目前各国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各国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有不同要求,比如一些以生产企业为主的国家,更注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关于批量生产规范技术、监控技术的发展中,而对于一些研发型企业居多的国家而言,则更注重创新,所以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研发型技术的要求也自然就更高。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同国家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国的发展,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过着态势,这也正是未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自主化发展的体现。此外,电子科学技术的自主发展,也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其综合性也正要求其发展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总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自主化发展是未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网络式发展

网络式发展是针对独立式发展、单一式发展而言的,所谓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网络式发展,就是指在以后的发展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与其它现代技术形成交错的发展关系网,而不是独立于其它技术单独发展。当前的社会发展逐渐复杂,不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国际发展一体化的推定,行业与行业之间、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壁垒早已打破,随之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跨行业合作和融合,特别是边缘行业的崛起,更是拉动了技术间的合作和融合。作为现代技术,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与其它技术形成发展网络。一方面,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合作形成网络式发展,有利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创新更需要从其它技术中获得支持;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语言交流,还是技术交流,都变得尤为便捷,以互联网为平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其它技术的交流也逐渐方便简化,这也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网络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说,不管是从发展基础方面,还是从发展需求方面,在未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都将实现网络式发展。

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实现兼容性发展

兼容性发展也是滇西信息科学技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从今天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依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而在未来,这样的发展为越来越突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将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撑,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兼容性将更为凸显。

参考文献

[1]李兆铭.论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3(12).

篇4: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篇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11016020228尹值坤

还记得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正因为我偏爱科学与技术,所以我处于了纠结之中!不知道报哪个学校,请朋好友们也都来说近点好,可以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我就毅然决定了重庆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那时候我对它是既憧憬又迷惘,憧憬的是十二年的初等教育学完了,终于可以看看自己的专业,这与我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啊!迷惘的是填报志愿时对它的学习类融合发展方向一无所知。就这样我进入了大学,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下面就是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装也的一些认识:

一、专业概况

1、定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以近代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到等为基础,以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维护和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维护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

4、国内比较强的学校:清华、北大、南大、复旦、成电、天大、哈工大、上海交大、东南、西电、国防科大、中科大等。

5、本庄也所学的专业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信息技术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理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随机过程》、《数字电路》、《电子线路与测试》、《通信电子线路》、《现代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等等。

二、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闯敢技术与应用系统方向等。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

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当今是电子信息的时代,需要的就是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当然就业也需要看清方向,下面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部分就业方向: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移植。

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

2)通信方向。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2、mpeg4、h.26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化。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7)微电子方向。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8)还有很多方向,比如音响电路、电力电子线路、汽车飞机等的控制电路和协议、、、三、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较长时期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产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特征。近十多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长,从1989年到2001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和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29%、27%、24%和30%;产业的长期

高速增长使其规模总量快速增加,通信、电子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9年的1.4%提高到2001年的4.2%。

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和渗透作用逐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并不仅仅在于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总量规模,更多的体现在对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对其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系统效应,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三是出现了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上述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四、我对本专业认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课程和主要实验以及毕业后就业方向已经说过,就再在重复了!就对本专业培养人才来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过科学的试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可以培养出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与研发、声场技术干礼工作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专攻型人才!

虽然此专业看是一片繁华,但是问题也不少,吃苦就不用说了。如果想要以后出去工资高点,一则可以选择考研,二则可以选择去实验室跟老师多做做实验项目等。问题就在于考研与找工作之间。

一是有些毕业生向继续深造,担忧害怕考不上研而没有退路,所以就与某些小公司随便签了约。到了真没考上是有想找一个号一点的工作,要么毁约交高额的毁约金,要么屈身这家小公司,处于来那个男境地!

二是有想考研的人被周围那些高工资的同学所诱惑,不知道是考研好还是找工作好。有的就是一边想考研一边想找工作,不能按心的做好一件事,结果得不偿失。等等方面的问题。

五、本科阶段应该如何学好本专业

具体应做到一下几方面:

1、具有杂事的数理基础,学好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例如英语),达到六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写作能力;

3、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较宽技术领域内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掉理论和技术、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了解国家有关信息产业带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

6、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7、了解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8、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篇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

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关键字:电子信息培养方向主要课程就业形势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 1

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 5%,硕士 17%,本科 38%,专科 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 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 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但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有了一定下滑,为此两会做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主要涉及三大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及十大政策措施。核心目标是确保骨干产业的稳定增长,并突出了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对2008 年下降较快的产业给出特别指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转型和升级,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扶持相关行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更快和更大发展。我们认为,该振兴规划对产业发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如果后续能出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则效果将更明显。目前多数电子信息企业已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的财税优惠将可以得到延续。相对而言,软件服务业和信息设备领域较有操作性,如国家投资拉动、对国产设备支持,工业信息化融合等。

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管专业前景不错,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断时间内难以恢复,出现了人才的相对过剩。因此,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为自己找好发展方向,学好专业课,练好硬

功夫,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充满自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时刻关注专业动态,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学员:XX

篇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在电子行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应用的今天,面对着一个既与电子有关、又与信息有关的专业,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前途,正式这种想法,让我充满信心的填报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

刚进入大学时,我还不了解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将来要如何就业和发展的,脑袋里充满了疑惑和顾虑,然而正是陈主任开的专业概述课彻底解决了我的疑惑和顾虑。经过对陈主任的专业概述课的学习我了解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路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理论,具备设计研制和开发、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软硬件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IT企业、教育与各种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本科专业。目录中分级情况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本专业和电气工程的区别为电子科学为理科系,弱电研究;电气为工科,强电研究。本专业应用范围是以电路和系统、嵌入式理论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基础,学习并掌握各种电子系统设计研制和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集成电路设计、这种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以及数字信号的处理等,同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掌握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及嵌入式原理技术,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我们2009级新电科人,学校制定了以培养计划特点为构制的一个更加合理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每一个模块化分地更加明确完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学时分配合理必修2010学时,选修490学时。实验设备更加完善,人才划分为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分为必修、选修和公共必修,基础课为数学、物理、英语、语文;专业基础课为电路分析、电磁场、微波;重要课程的设置为计算机的应用和编程、工科数学分析;专业技术课8门:电路原理模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计算机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与应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科技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厚基础、宽口径、能动手的实践和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向有两个,一个为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另一个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硕士电路与系统的方向为专业集成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和多媒体、智能控制基础。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有几门很关键的专业课程是:电路分析;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这些都是考研的课程)。考虑到要好找工作的,那么就单片机,c语言,微波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比较重要了。虽然大一的时候我们不会学到这些,但是这是很重要的课程,关乎我们今后的发展,所以在大一学好基础课,打好基础,大二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

经过专业概述的学习,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今

后的学习中我会制定明确的目标,把握住学习的方向。主要的想法如下:

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方面我会加强对线性代数、工科数学分析和英语的学习。它们是以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起初我们不了解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所以重视程度不够;而在听过陈主任的介绍之后,我们基本已经了解了它们在今后学习中的用处,我会重视这些公共基础课,在大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两科数学的学习方面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授课方式,也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上认真听讲,记录好老师所讲的内容,紧跟老师的节奏,在遇到没听懂的问题时做好标记,课后自己再补上,争取在上课时间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在大学里我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情,但首先还是应该拿出课下的时间多回顾回顾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上课没听懂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不能推到第二天。作业也是一样,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其实大学的作业并不多,很多同学反映作业多主要原因是当天的作业不能完成,最后攒到星期天一起写,所以感觉作业多,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作业必须当天完成。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重点在于平日的积累,不能指望突击。大学的英语学习与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老师不会每天督促你背单词和课文,这些都要靠自觉。平日课堂上多学习老师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听力课也必须抓住老师分析短文的方法。在老师提出问题后积极回答,锻炼自己的口语,老师组织同学讨论时积极参与,一来可以锻炼口语,二来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也是了解同学情况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在平日里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有计划的背一些单词,多读课文重要的句子要背过,听力必须天天练习,一旦放下就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所以每天可以把大段的时间来学习数学,小段的时间挤出来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

其它人文课程虽然不需要下太大的功夫但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它们可以拓宽知识面,使你拥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融入社会,不至于在将来成为一个只懂专业其它什么都不了解的人。

学习电子和信息方面的同学,都普遍反映专业课会让你听着感觉云里雾里的,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假期或者空闲时提前接触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做好专业课的预习工作对专业课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它们时也要比学习现在的基础课更加努力才行。

篇8: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会对人才的需求靠拢, 社会缺哪种人才, 我们就补上哪种,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准

为了追赶时代新要求, 我们通过实践教学例如:实验设置、主课程设计、整体设计实验、总结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此提高学生想与做的全方面素质和创新思维、并用在需要的地方。课程教学第一步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获取, 紧接着就是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 从各个方面培养多功能型人才, 训练讲究方法, 可以开展实训课程, 具体到每一个分支, 类似电视机组装、电子路线等等, 结束相应的课程后, 这时就要给学生展现成果的平台, 提出基本要求, 学生需通过课程实验完成系统分析, 数据统计, 方案设计, 程序调控, 电路板整装等。院校对电子信息与科学这个专业的管理与教学, 并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到细节的培养方式依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利用课程实用的实践实训环节, 对增大学生就业机会, 提高竞争力, 打造本专业特色有绝对优势!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学有所用, 社会是验证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有用的最佳“场所”。

2 优化课程教学系统, 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 增加实验的实践过程, 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引导角色

网络资源的利用给教师更多机会以新的手段教育学生, 很多经验老道的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其它的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等可利用网络资源都能为教师所借鉴利用, 从中汲取适用的、与实际课程相符的部分。整个教学过程应能划分为两部分, 一是讲授, 课本不是最有用的, 但却是最基础的理论常识, 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也是残疾的;二是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 “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的实际作用要大, 因为“授之以鱼”只是短时间内的收益, 只有学会方法的使用, 才能获得长远利益, 目光短浅不应该用来形容现代学生, 他们应该而且必须掌握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也要付出一定努力, 在学生消化知识,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授课过程中, 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新技术平台, 可以是放映动画、网上制图、计算机办公软件等多种形式做课件, 展示课程内容及要点。要改进的不仅是教学技术, 教学方法也得随之而动, 以单元为单位确定教学方法, 省去了版书等不必要环节的时间, 力求少课时、内容信息量大。电子信息与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强的专业, 教学中加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也是在学习利用本专业,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教学资源的免费开放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内容, 是教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使教师学生在资源利用中获利更多。

3 最佳实现与企业合作, 适当调整企业用人标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营造学生就业的优良环境

不能等到真正要就业时被拒绝才问为什么拒绝这些毕业生, 可能是某识或技能还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等一系列问题, 恐怕已无力回天了。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到调整课程面向就业。毕业实习有在校内的, 更多的是在校外。校内实习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 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练习的机会。校外实习的学生可以增长见识, 学校常常与周边或熟悉的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当做学生实习基地, 企业、单位也能缓解工作压力, 双方互利。实习相对来说, 只是给学生一个短暂的机会了解社会、用人单位, 有的知识可能用到了, 还有的需要用到的可能不会, 这都是一个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状况, 学校挑选必修、选修课程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 其中企业用人准则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切合企业单位的实际运作。

4 通过亲力亲为的动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 以创新思维独立完成科研。

在课余时间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业, 严抓学生专业学习质量, 落实专业知识、技能, 实验的实现方案通常都不是唯一的, 学生可以自己做主选自己最擅长或最习惯用的, 最简便的动手完成开放性强的实验, 借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发无限动手潜能, 激发学生对接受的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所需资料查阅过程中能了解到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涉及多方面知识, 处处孕育着创新能力提高的苗头, 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是一个获益多方的行为, 学校实验器材买来就是为了用的, 学生用来理解课本知识, 动手有助于理解,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加大培养力度, 培养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1, 2 (3) :58-61.

[2]杨成全, 卢玉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7, 8:79-81.

篇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都已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目前,社会对于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要数量日益增长,因此我国的教育事业务必要做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然而,现今各大院校在专业建设及其发展方面仍旧是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深入发展。因此,各院校应不断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增加师资方面投入力度,在实践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以下笔者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进行阐述。

一、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各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掌握扎实理论及系统知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人才市场需要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获取、贮存、传送、检测、控制以及加工信息的技术科学,它也是一门技术密集且发展十分迅速的工程应用技术科学。本专业作为一类理工学科,主要是培养出一方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控制知识、信息系统、信号处理以及各类试验测试技能,深入了解微电子技术、光学工程、微波通信技术、波普物理、无线电电子学以及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电子工程、信息科学和一些相关领域进行科研活动、科技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构建多模式、层次化、多规格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的变化规律来看,社会需求对专业培养模式及规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务必要按照行业自身发展动态来不断调整专业规模与结构。当前我国IT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很多院校陆续设置了微电子、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理科类专业,要和以上各工科专业形成互补关系,但绝不能出现雷同情况。此外,本专业需适当地控制招生人数,还要在本科阶段实行宽口径的通才人才培育模式。

在大学阶段设立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3各层次的培养规格。通常情况下,本科教育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作为目标,而研究生教育则以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作为目标。3各层次的人才培养需对应专业领域的不同层次社会需求。

此外,由于本专业属理科专业,因此需严格控制专科设置的学校。若是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合理,在研究生层次毕业生便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攻读不同理科类研究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设置该专业的各大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院校严重缺少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能力较差,对于这样的院校应严格控制该专业的发展规模。

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前世界发展速度最快且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领域便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纳米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他们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这正是前沿科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融合,未来势必会激发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类理工科专业,适应学科专业较宽,同时本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强化理论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因此,需根据创新体系,并按照一定原则培养出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虽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理科专业,但我国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雷同于工科专业。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俨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优势,也已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热点。从战略角度来看,本专业体系应站在各学科融合的高度,在重视工程技术课程的同时,强化理科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选课。

四、坚持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理工类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实验教学主要包括物理实验、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自动控制等。出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等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大设计性实验。此外,在重视知识教育以外,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也应使学生具备敢于探索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势必会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快的技术更新。这对于搞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应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成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童亚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08).

[2]吴振森,李平舟,郭立新,车纯,张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教育体系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仲伟峰,何小溪,崔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实践[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C].2009.

上一篇:七年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下一篇:学习新时代文化思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