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备规划

2024-07-02

新能源装备规划(共6篇)

篇1:新能源装备规划

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迅速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中新能源装备主要包括核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等。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新能源装备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正在日渐减少,而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却日趋严重。国际能源市场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多次剧烈震荡已经对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许多国家不得不将目光逐步投向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被视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重振经济并在

未来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新能源正在逐步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地位转变。目前,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6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各国核电站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现有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2亿千瓦,预计到2012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亿千瓦,比目前翻一番。世界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在2005年就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国家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9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已超过2000万千瓦。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因此,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样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面对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各省、市都在集中优势资源竞相支持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尤其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并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发

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有力支持,使其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二、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及优势

水电装备:大型水电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主导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两大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研发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迄今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形成年产6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生产能力,其单机最大容量达70万千瓦,居国内首位。同时,能够制造各种容量的混流、轴流、贯流、冲击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水轮发电机组。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为台云峰、刘家峡、葛洲坝、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制造了水轮发电机组。其中,自主设计制造了4台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哈动股份正在进行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

核电装备:我市从80年代即涉足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和基础研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哈电气集团已具备AP1000和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主设备制造能力,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机、汽水分

离再热器制造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核电站用空调机组、关键阀门、核电主泵电机、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等设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先后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岭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制造了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主泵电机、蒸汽发生器及汽水分离再热器、常规岛安全阀等部分辅助设备。同时,该公司签订了浙江三门核电厂AP1000项目蒸汽发生器、常规岛,山东海阳核电厂项目常规岛,阳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华能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发电机,桃花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等多项核电项目。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提供了大型成套核电站空调机组。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为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和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提供了汽机冷凝器设计。风电装备:我市风电装备研发始于上世纪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目前,全市涉足风电装备领域的企业有16家,风电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并网型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两家。哈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速变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大庆瑞好风厂安装调试,首台机组已调试成功并网发电。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

AP1000

90年代,但亿元。其中,直驱式51.5MW

司自主设计的1.5MW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样机现已集成组装成功,并在我省依兰风场安装并网发电。

我市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有十余家。其中,哈尔滨哈电风能设备有限公司曾经制造了由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设计的国内首台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为西安中钢重工整机组装,并已在河北省张北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软件著作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软件控制系统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九洲电气目前拥有专业的兆瓦级并网变流器试验平台,可以对风力发电变流器进行模拟、仿真试验和实载测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网变流器试验室之一。哈尔滨首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叶片技术,自主生产阴阳模具,采用先进的阴阳模真空灌注快干制造工艺已制造出第1片长37.5米的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兆瓦级风电塔架生产能力已达年产500套,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风电塔架生产企业之一。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哈尔滨变压器厂等企业也初步实现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产。除上述企业以外,哈尔滨市还在风电轴承、齿轮箱、机舱、控制系统等多个零配件方面具有研发及配套能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生物质能、潮流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开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制造基础。如哈尔滨电气

”,达1.5MW通用型乙烯基风电桨叶。、风电变压器等产品的规模化生

我市在太阳能、地热能、5

集团、哈工程大学、诺方光电科技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海格科技发展公司、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公司等企业在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潮流能发电、海上风电、非晶硅光伏设备制造、以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开展沼气、供热、发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研制、地源及污水源热泵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制、半导体LED照明设备以及蓝宝石LED衬底材料研制生产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或产业条件。

(二)科技研发优势

我市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某些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开发。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是我国大电机、水轮机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重要研制单位,其拥有的水轮机转轮技术、大型空冷发电机技术等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最早设臵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四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核动力仿真、安全性研究、强化传热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预浸料制造及铺放技术、复合材料设备)和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在舰船核动力和核电氦气轮机方面,哈尔

滨焊接研究所在核电装备焊接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哈尔滨光宇集团在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在控制、电力和机械等专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尽管有较强的传统优势,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近年来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1.整体水平不高。较强基础,但其主要优势集中在核电站常规岛装备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对于核岛内装备的研制开发与上海电气集团和四川东方集团相比,在等方面均显不足。我市风电设备研发尽管起步很早,但进展十分缓慢,目前总体上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任何一项整机或关键零部件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而目前全国风电装备特别是1.5MW等级风电生产能力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能扩张已受到国家政策性限制,我市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我市其他新能源装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步伐较慢。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装备大多数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国

成套能力、装备及硬件设施产7

哈电气集团核电装备研制虽然具有产品系列、我市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

外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封锁,产品更新换代较慢,难以获得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受到局限。

3.产业资源分散缺少整合。我市风电产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企业都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这与我市风电整机企业长期徘徊于起步阶段,难于进入市场形成批量,无法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直接相关。零部件企业因缺少配套批量无法将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作为主业,或转为外地企业配套。资源分散导致我市风电产业的整体优势无法发挥,产业链也难以有效形成。

三、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和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并重;积极整合本地区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迅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优势整机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水电装备、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知名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使哈尔滨从传统能源的“动力之乡”跃升为新能源的“动力之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投资、决策的主体地位。制定和落实新能源装备发展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发展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培育以优势整机企业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一般配套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衔接,域内自主配套的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方向,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哈尔滨江北科技创新城,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我发展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将新能源装备产业建设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哈南工业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各种资源向新能装备产业聚集,不断提高核心骨干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税收、重大项目立项与任务分工、项目招标、首台套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争纳入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设项目,推动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三)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与发展,实现新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增长,产业

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重大装备研制生产取得突破,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产业集群明显壮大,产、学、研、用体系基本形成。

201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4亿元,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其它新能源装备实现增加值2亿元。

--到2012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44.2%。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7亿元,核岛主设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2亿元。形成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基本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到2015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38.3%。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4亿元。在核岛上,掌握AP1000堆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等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以二代改进型、三代及高温气冷堆蒸发器等为主导产品,形成年产4套的制造能力。在常规岛上,以AP1000、CPR1000等产品为主线,形成主辅机设计、制造4套/年的能力。在常规岛主设备研制、按岛分包、整岛成套供货能力上居全国领先位臵,形成自主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8亿元,确保产品市场占有率不低于50%。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达到35亿元,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形成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整机企

业。

--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核电装备全面掌握第三代核岛主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形成核岛及常规岛的整体配套能力,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主供货商。风电装备建成国内知名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其他新能源装备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在LED照明、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发展重点

围绕新能源装备发展目标,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

(一)核电装备

1、核岛主设备。重点开发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核Ⅰ级设备。通过与国外合作的方式,引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开发控制棒驱动机构。抓住消化吸收AP1000核主泵电机技术的机遇,重点开发核反应堆主泵系列产品。

2、常规岛主设备。重点发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及其本体辅机,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全面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自主设计和制造。并在全面消化引进技术基础上实施再创新,自主研发CAP1400/1700汽轮发电机组。

3、辅助设备。重点发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核二、三级压力容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给水加热器、除氧器。以第三代关键阀门(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的研制作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核岛和常规岛各系统各种类型安全阀和核岛截止阀、止回阀、闸阀以及为核电配套的高附加值特种阀门。开发核电站全范围实时仿真平台及数字化核电站在线实时监控平台,自主研发核电站用机器人。

4、电气设备。重点发展核电站控制系统设备、核电站供电系统设备。发展核电站蓄电池组应急电源、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用于核电风机和泵类产品的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臵。

(二)水电装备

依托重点工程,重点发展百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型潮汐电站双向灯泡式贯流机组、300MW等级以上抽水蓄能机组设计与制造。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重点提高低比速混流式(应用于300m水头及以上,特别是400m水头以上)及高比速混流式(应用于50m水头以下)水轮机的水力性能,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进一步提高5叶片水轮机模型转轮效率,加大低水头的4叶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方面研究投入,加大贯流式水轮机的水力模型研发力度,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300MW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进度。支持发展海流能发电设备。

(三)风电装备

1、风力发电机组。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整机企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性能、大容量的要求,重点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机组,迅速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并形成哈市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同时,支持已研发成功的1.5MW直驱式、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形成批量生产。

2、风力发电装备零部件。重点支持为本地风电整机企业配套,尤其是为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整机企业配套的风力发电机、变频器、轴承、叶片、齿轮箱、增速箱、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制生产。积极支持风电装备铸件、液压件、塔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产品的发展。对于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面向全国市场实现批量配套的专业化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应给予政策优惠和重点支持。

(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

围绕太阳能发电,在制造非晶硅的基础上,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等转化效率高的光伏材料的产业化,以及相应的光伏设备制造。生物质能源,围绕生物沼气和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项目和设备,争取在乡镇实现生物质发电、供暖、供气一体化。围绕电动汽车的研发,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专用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围绕LED照明,重点发展蓝宝石LED

衬底材

料和LED照明灯具。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和电厂冷却水等低温热源,重点发展热泵供暖空调技术与产品。择机向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快中子堆技术、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进入。

五、主要任务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载体,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

(一)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重点,超前谋划,着力组织和实施一批能够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功能、具有发展前景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推进哈电集团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制造、核电主泵电机制造基地、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组制造技术改造、核电常规岛国产化完善、650MW核电汽轮机、大型电站阀门技术改造、1000MW等级核电辅机技术改造,703研究所氦气机组,哈电机厂水力模型试验站、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哈九洲电气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产业化、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智能型1.5-3.0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条件,抓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二)建设一批特色载体。加强规划导向和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新能源装备

产业龙头项目进驻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核电、风电装备生产、配套、服务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LED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技术研发、科技信息、技术转化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江北科技创新城,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正确认识全国风电装备迅猛发展和结构性过剩的趋势,鼓励风电装备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合作,构建生产联合体、科技和营销联盟。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支持哈电气集团、哈轴集团、哈飞汽车、光宇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着力推进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九州电气公司、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红光锅炉集团、海格集团、哈工大奥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体

系。成立市政府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工业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平房区政府、香坊区政府、哈高新区管委会、哈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委、国资委、建委、科技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及有关企业、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产业建设,审定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协调解决产业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政府对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宏观指导。

(二)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组织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财税政策、资金扶持、首台(套)应用、项目审批、省内风场优先采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并且对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及时纳入市重点大项目,优先供给土地、信贷等发展要素,优先安排省内资金和争取国家资金。

(三)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鼓励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新环节的联合与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积极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配合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争取国家

发改委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对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的支持,增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完善推进新能源装备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进一步整合省、市、区政府和中直企业的资源,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构建以银行为主,担保、金融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为辅的综合融资体系。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努力改变企业单纯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和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资本、大基金参与新能源装备项目建设。

(五)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体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加快引进消化再创新步伐。将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快对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装备产业博览会、项目洽谈会和高峰论坛等活动,推动产业招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六)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支持组织和建设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入股、持股、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与

表彰和奖励。

篇2:新能源装备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工作,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编制《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依据。

第2条

规划范围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总规确定“一城四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2.4km,其中南部组团约10.14km,北部组团2.26km。第3条

规划原则 2221.用地布局合理性原则。2.产业优先、集约发展的原则。3.生态适宜性原则。4.交通便捷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6.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第4条

发展目标

1.环保集约的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型综合性产业区。2.有地域特色的魅力产业区。

第5条

发展定位

从园区的发展条件和潜力出发,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产业,未来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两个基地”:

(1)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绿洲地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第二章 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6条

空间结构

1.规划形成“两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组团:南部组团与北部组团,南部组团为原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组团为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2.南部组团形成“三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三轴:中央大道、经三路、经四路。三区:配套服务区、装备制造区、仓储物流区。3.北部组团形成“一轴、二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一号路。二区:新型建材区、精细化工区。第7条

工业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工业用地面积905.4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2.21%。

第8条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所有物流仓储用地均控制为一类物流仓储用地,用地面积29.0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31%。第9条

行政办公用地(A1)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0.10%,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纬四路北侧经四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在北部组团二号路南侧、一号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第10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配套服务区内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用地面积16.4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31%。北部组团在规划中不单独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可在行政办公用地中适当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第11条

道路与交通用地(S)

规划道路与交通用地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用地(S1)和交通场站用地(S4),总用地面积152.2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2.14%。第12条

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供热用地、排水用地、环卫用地和消防用地,总用地面积21.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8%。第13条

绿地与广场用地(G)

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83.6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6.67%。南部组团在配套服务区内规划2处公园绿地,在主、次干路单侧或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8—30米不等,北部组团在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10—14米不等。第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14条

对外交通规划

紧邻南部组团的金武高速连接连霍高速和北仙高速连接线,该组团东北角设1处匝道,并通过经五路与本组团连接。中央大道向东下穿金武高速公路可延伸至金武公路。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由金色大道连接,南部组团经一路向北延伸与北部组团二号路向东延伸连接起来,形成南北组团之 间的两条便捷通道。第15条

内部道路系统

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主干路——规划区内客货运疏散的主要通道。次干路——主要解决各组团内部的交通组织,为内部组团主要交通构架,同时对接主干路和支路。支路——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8米、34米,支路红线宽度24米、20米。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4米,支路红线宽度16米。第16条

路网结构

1.南部组团 南部组团形成“两纵三横”的骨干道路结构,以主干路为骨架,以经一路、金色大道、经十三路和纬一路为边界,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两纵:经三路、经四路。三横: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一路。2.北部组团 规划区形成“一纵两横”的骨干道路结构。规划区以主干路为骨架,以二号路、四号路、七号路、六号路为边界,形成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

一纵:一号路。两横:二号路、三号路。

第17条

交通设施

工业、仓储物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内按照控制要求配建相应的停车位与停车设施,保证满足各自需求。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停车位同时应考虑货物装卸的需求。南部组团配套服务区内商业、商务、居住用地未来根据发展需求,可配建公交首末站与停车场,但必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建设执行。第四章 绿地景观规划

第18条

外围绿化

沿着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的范围边界布置宽度为30米的外围绿化带。第19条

内部绿化

规划区内部绿化是防护绿地和配套服务区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是沿着主干路和次干路设置的街头防护绿地和高压线防护走廊绿地。第20条

景观系统

南部组团构建“两心五横五纵”的景观系统。依托其打造九条景观轴线,兼具景观、防护和用地功能划分的作用。两心:配套服务区内的2处公园绿地。五横:指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五纵:指经一路、经三路、经四路、经五路、经十三路。第五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21条 给水工程

1.水源规划 南部组团由中央大道北侧、经一路东侧的现状水厂为园区供水,现状水源为水厂内部的1眼自备井和经一路西侧的3眼自备井取水,后备水源为规划西营水库。采用双水源供水,提高南部组团的用水保证率。北部组团由规划区南侧的规划水厂为园区供水,上级水源取自西营水库。2.给水设施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沿中央大道、经六路、纬三路、纬四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北部组团规划沿一号路、二号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 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第22条

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严格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工业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从严准入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强化绿地景观的滞蓄能力。2.污水排水系统 规划区污水管道最小覆土以满足所服务的区域污水能接入为原则,按规划道路标高计算,污水管道最大埋深控制在5米以内。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地块污水井管网收集后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入规划区北侧的污水处理厂。3.雨水系统规划 考虑到规划区干旱少雨,蒸发能力强,地表易渗漏等特点,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雨水排放区,并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隐蔽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雨水调节池、绿地中。在污水处理厂远景规划合建中水厂,用于工业生产、绿化水供给。第23条

电力工程

1.电源规划 南部组团电源由330千伏雷台变和110千伏太平滩变接入,现状110千伏太平滩变电站容量为2×50MVA,远期提升至3×50MVA,结合用地布局在规划区北侧预留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容量为2×50MVA。南部组团设置10千伏开闭所8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北部组团电源由110千伏皇台变接入,远景规划预留双电源。设置10千伏开闭所4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2.供电线路规划 规划沿市政道路设置电力线路。规划区内10千伏配电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在商业、商务、办公用地内应采用地埋敷设。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沿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线路逐步沿规划道路布置。第24条 通信工程

1.线路规划 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永昌镇通信点接入,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一号路接入。规划通信线路布置自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通信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商业、商务、办公用地采用地埋敷设。移动通信基站按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集约化设置。2.广播电视网络规划 完善广播电视转播网络,提高传输质量,形成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规划区有限电视网络整合,网络全面光纤化、双向化。第25条

供热工程

1.热源规划 热源由规划区内的规划热源厂提供,采暖高温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130/65℃,经各地块内换热站换热后供用户使用。2.管网规划 本次规划采用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形式布置热力网。管网采用闭式双管制热水管网,供热管网选用树枝状网。第26条

燃气工程

1.气源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采用凯添能源公司为天然气的气源,北部组团规划由外部中压燃气管网接入。2.管网规划 市政燃气管网整体采用环状布置,局部为枝状。第六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27条

抗震规划

1.设防要求 规划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进行设防,生命线工程应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 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避震疏散场地的布局 本次规划的避震疏散场地主要依托配套服务区四周的集中绿带、规划广场及公园绿地进行布局。

第28条

消防规划

消防站布置由总规统筹考虑设置。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各设置1处普通消防站,南部组团消防站位于中央大道和经六路交界处西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北部组团远景规划1处消防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近期由南部组团规划的消防站兼顾。第29条

人防规划

根据国家人防办有关规定,战时疏散比例为70%,留城比例为30%,按人均人防面积1.5平方米计算。

在核心服务区内,设人防救灾指挥中心,配套生活区应按照国家标准配建地下人防工事。

第七章 环保环卫规划

第30条

大气环境质量

1.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察制度,大气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级标准。

第31条

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第32条

声环境质量

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用地划为二类声环境功能区;物流仓储及工业生产区域划为三类声环境功能区。

第33条

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转运站 在南部组团规划2处垃圾转运站,在北部组团设置1处垃圾转运站。

2.垃圾收集点 规划结合垃圾清运线路安排布置垃圾收集点,共设置垃圾收集点8处。

3.公共厕所 南部组团共设置公共厕所18处。4.废物箱 主要设于道路两侧及各类公共设施、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按服务半径70-100米进行设置,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设置密度。

第八章 附则

第34条

成果形式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图集和图则四部分组成。文本、图集和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对文本、图集和图则的解释说明。

第35条

实施策略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即作为地方性规章执行,具有法律效力。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1.本规划一经批准,应加强领导和管理,广泛宣传,使全民自觉参与遵守、维持、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

2.为进一步落实规划,指导具体开发建设,应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重点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区界定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统一实施、管理,防止建设失控。

4.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变更或修改,需按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报原批准单位审议通过。

5.武威市规划局是武威市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也是本规划的具体实施部门,拥有本规划的解释权。

篇3:新能源装备规划

1 园区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1 产业发展前景

据权威机构预测, 未来二十五年山西乘用车的需求量在65万辆以上, 而目前乘用车整车生产能力还处于空白, 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期用于运输的载重汽车需求强劲。

1.2 政策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得到了晋中市政府的重视, 出台了具体、完备的汽车产业扶持性政策。2009年晋中市根据山西省结构调整及新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总体部署, 结合晋中市的区位、交通优势, 积极引进全国的一些大型企业, 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1.3 区位优势

晋中市紧邻太原市, 是北方内陆与沿海港区物资集散的重要节点, 是山西省城镇与经济密集带的中心区域和带动太原经济圈快速发展提升太原能级的核心节点。

1.4 交通优势

晋中市交通网络发达, 现状有多条交通干线。规划建设中的太中银铁路、大西客用专线、汾邢高速、龙城高速均从市区周边通过, 太原武宿机场位于市区边缘。

1.5 产业基础

晋中市是山西省少数拥有汽车产业的地区, 是山西省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晋中市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汽车相关产业企业较多, 具有较好发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基础, 是山西省新能源在汽车领域利用较早的城市, 并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

2 园区现状用地条件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晋中市区东北部的丘陵台地, 冲沟发育较明显。现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平均坡度约为2%, 局部地段达到6%左右。规划区整个地势较高, 远远高于市区。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沟壑,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废弃军事用地、一个村庄 (新付村) 和一些零星的简易工厂。现状用地靠近市区地段地形较为破碎, 有六条较深的冲沟, 但北部冲沟较短, 在1.5公里以内;位于规划区南部的冲沟为最大的一条, 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规划用地面积为9.84平方公里。

3 总体布局思路

3.1 土地整理

规划中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沟壑除了较大的育红沟外全部予以平整, 但竖向规划中尽量保持了原有地势, 尽量减少土方量, 达到土方就地平衡, 同时保证运输的合理性。

3.2 功能组织

规划区距城市新区一路之隔, 规划利用这一优势, 将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的功能需求安排在城市新区内。一方面缓解园区土地紧张的局面, 另一方面城市新区是教育、商贸居住区, 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职能进入, 促进城市新区发展的同时, 为园区研发、培训和居住提供优质的条件。

3.3 空间发展

规划结合用地规模与现状, 考虑园区未来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园区未来空间发展作出预测, 并对园区内道路做出可延续性规划。规划确定园区空间中远期主要向南向北发展, 利用现有较为平整土地;远期空间可跨越龙城高速向东发展。

4 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4.1 功能结构

园区功能结构可概括为:“一廊”、“二轴两轴”、“五区”。

“一廊”指的是利用育红沟建设的生态休闲廊道。

“两轴”指的是通过园区的两条主要轴线, 一条为城市发展轴线 (龙湖东大街) , 另一条为园区内部的物流主轴线。

“五区”指整车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仓储物流区、配套服务区、生态休闲区。

4.2 用地布局

在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化区域环境的原则下, 结合自然环境和土地条件, 按照用地功能分为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生态休闲5个区。

(1) 整车生产区。整车生产区总用地为247.6公顷。由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三部分组成, 分别位于三个街区,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位于原172仓库场地内, 作为启动区;专用车为园区二期发展用地。整车生产区, 除了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区外, 还包括必要的附设与整车生产区内的试车区、零部件制造区、仓储物流区。

(2) 零部件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总用地为335.9公顷。由动力总成生产区、电子电器生产区、底盘零件生产区、内饰生产区和其它零部件生产区五个生产区组成。用地布置原则为运输量较大、与园区整车生产关系密切的零部件靠近整车生产区布置;内部运输量较小、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厂则灵活布置。

(3) 仓储物流区。仓储物流区总用地为63.6公顷。规划仓储物流用地共设三处, 分别为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 纬一东街物流用地, 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位于园区西北角, 用地靠近运输道路, 以整车物流为主;纬一东街物流用地位于园区中部, 用地靠近整车生产用地, 并与运输道路纬一东街相邻, 包括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以整车物流为主。

(4) 配套服务区。配套服务区总用地为81.1公顷。包括管理服务区、商业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和展销服务区四个部分。管理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北区, 以办公性质类建筑为主体。商业服务区共设置两处, 一处位于园区西南角, 新付村南侧, 利用现状零星、仓库和厂区改造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区;另一处位于位于龙湖大街北侧、管理服务区东侧, 包括为园区服务的饭店、商场等商业性、娱乐性场所, 以及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场所。生活服务区位于纬一街纵六路交叉口段, 包括单身公寓、娱乐、文化等设施。展销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南区, 包括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展销、汽车品牌展销、零部件展销、汽车会展中心、自驾体验中心及售后服务中心等。

(5) 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总占地109.7公顷。包括天湖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和育红沟生态公园。天湖公园为现状的公园绿地, 规划对其进行改造, 增加有关汽车的元素, 使其成为一处汽车主题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 位于天湖公园与育红沟生态公园间不可建设用地形成的公园绿地。该绿地与生活服务用地相邻, 为园区内的休闲公园绿地。育红沟为一条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的冲沟, 随着远期园区防洪设施的建设, 育红沟将失去其泄洪功能。规划对该沟予以保留, 增加生态绿化以及休闲娱乐设施, 并在廊道的末端, 利用雨水的收集形成一个小型景观水面, 使其形成一处城市生态公园, 既有生态涵养、休闲、娱乐的功能, 同时也是园区的景观廊道。

5 结语

我国汽车产业区数量虽居世界之首, 但模式各异、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园区大多处在初级的集群阶段。而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厂分离;汽车零部件向模块化、系统化、电子化、数字化发展;零部件向及时供货 (无仓储供货) 的方向发展这三大趋势。因此通过建立一个以整车生产为核心的, 高水平的汽车产业园区, 进而带动零部件产业乃至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晋中市产业园区的规划无疑是现实的、具体的。

参考文献

[1]陈研新, 管祖北, 钱振水.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汽车贸易园区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 2015 (16) :37+41.

[2]王玉平, 鲁丹, 王立明.平台共享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园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 2012 (10) :1-4+77.

篇4:新能源装备规划

2009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7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随后的公告中,该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新兴产业”。

2009年11月,有媒体援引科技部有关人士的话称,我国确立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20年,水电提高到30万兆瓦,风电提至5万兆瓦,太阳能提高到1800兆瓦,新能源比重占能源消费比重的15%。

事隔一个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及同事完成《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课题,报告中排定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大步走的发展目标,即争取到2020年使新能源利用总量达到能源消耗的20%。这也是官方智囊机构首度披露最新的中长期新能源发展目标。主要参考了国家能源局正在修订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显然,前一个比重已不能满足低碳经济新形势的需要。上调目标,凸显减排压力及力度增大。

同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对媒体吹风说,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于明年初出台。

瑞盛投资公司总裁丁自选介绍说,据粗略估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的投资可能会达到4.5万亿元。

政策层面的相关事实是,一个集合了十几个部委高层的国家能源管理委员会有望于择期宣布成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电力结构调整中,把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清洁能源作为主攻方向。新型能源占能源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

未来将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掘金时代,机遇出现,如何应对挑战,将是这个领域所有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风电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新能源的领头羊

“追风逐电”还将猛烈。风电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预测2010年风电装机有望达到34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5亿;而实际情况还有可能突破,这源于国内风机的产能扩张。有预测到2050年,有近30%约7亿千瓦的装机容量要依靠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

乘风而行,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为解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力供求矛盾,加之并网率的提高,大功率海上风电是风电制造业的增长点,特别是高端海上风电机组将成为未来主流。较与陆地风电相比,尽管投资成本高,制造技术难度大,但因海上风电不占土地,又靠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

上海电气风电公司公司自主设计的3.6兆瓦海上风机预计2010年上半年下线,届时,年产1000台、185万千瓦风机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高端风机不再由国际寡头通吃。

2009年10月25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兆瓦双馈式风力发电机在华创青岛产业基地下线,标志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上到新高度,打破国际的技术垄断,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硕果。该机在自主创新上实现了多项第一:高速齿轮研制、发电机研制、变速变浆叶片研制、协调控制系统研制等。

低碳经济催生新能源产业,风电装备产业又是强者间的搏弈。有抢占市场先机的,有后来居上的,风电产业已成为实力、资本、技术搏击的主战场。

以地利优势,酒钢集团西部重工长城电力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风电设备制造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嘉酒地区规模最大的风电塔架制造厂,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在张家口市张北县风电设备产业园,年产30万千瓦的运达风机组装线项目已经入驻。

风电产能过剩的争论不绝于耳,但这并不影响风电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阻;其次,外资大量进入,双刃剑效应显现,带来新技术,产能又急剧扩张;三是投资领域收窄,大企业规模性加入。风电产能过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风电入网率低,有27%的风电闲置,显然,电网规划不适应新能源发展需求。

据有关统计,我国有风电机组整机企业八九十家,风叶、齿轮箱及配套企业上千家。就连航天集团、兵器集团这样的巨头也不放过风电这块“肥肉”。我国风电机组的理论年产能在3200万千瓦,有效产能在2000万千瓦左右。

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目前在我国风机领域,第一梯队是华锐、金风和东汽三家,在新增风电装机中的比例占50至60%,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第二梯队是上海电气、明阳、湘电等不到10家企业,从2008年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第三梯队包括华创、汉维等20多家企业,刚刚生产出样机或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第四梯队的几家企业刚进入行业,还没有推出产品。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也提出了风机制造规划,但还没有实际动作。而目前真正具有产能的是前两个梯队的企业,其中又以第一梯队的三家企业为主。

有专家认为,当前存在一定的风能过剩,主要是由于电网建设和风电场建设不协调,造成部分风电场不能及时并网或并网后出力受限,现行的调度机构对风电场也缺乏调度经验和技术手段。“目前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阶段性和瓶颈性过剩。如果要使新能源行业向前发展,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后头的那只脚迈出去,而不是把迈出去的那只脚再收回来,要完善电网,而不是抑制风能。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错过驱动未来发展和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

国家发改委规划自2008年起用十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建成几个千万瓦级的风电基地。可以预测,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风电有望超过水电,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电力类型。风电设备制造业前景无限。

光伏装备制造业:亦将成为大角色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官方预测目标将有若干增长,其中光伏装机量将增长十几倍。

太阳能发电将是未来提供大规模电力的主力,也是大规模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光伏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发电,具有不需燃料、环境友好、无转动部件、维护简单、功率可大可小等突出优点。

风能与太阳能的能量与功率密度的比值是,每平方公里风电场装机约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约10万千瓦,使得大型光伏电站能够建在资源丰富、土地没有利用的荒漠地区。

2009年9月21日,国家鼓励发展的光伏新能源建设项目,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蓄势待发。沉寂的戈壁滩被新能源唤醒,中国华电集团投资2.3亿元的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奠基仪式在嘉峪关举行。这里云量和雨量极少,大气透明度高,日照时间长,是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理想区域。在10平方公里区域,将建成太阳能跟踪光伏阵列、逆变设施、升压输变、控制检测与数据传输系统、场地基础及土建工程等。大唐集团新能源公司、江苏林洋公司等5家企业将陆续在这里兴建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100兆瓦。

2009年12月16日,华电集团公司首座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华电宁夏宁东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目前亚洲投产的又一座最大太阳能发电项目。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30MWp,一期工程容量10MWp。

国家能源局审核确定了青海省8个项目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达到26.19兆瓦。未来两三年,中央财政将投资近200亿元,将支持294个示范项目,发电装机总规模为642兆瓦,年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

光伏产业未来的竞争是技术与成本的竞争。千方百计降低光伏电源的投资与电能成本、实现规模化应用,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有专家认为,已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是硅光伏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6%,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发展其它新型光伏电池,向更高的转化效率及更低的成本,企业在研发与应用上给予关注。

2009年12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美新能源论坛”会议间隙,GE全球副总裁、全球研发高新技术发展总裁迈克尔·艾德奇大胆表示,目前的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在3年后就会被淘汰,GE的研发成果将会体现出来。他还表示,GE公司在太阳能方面已经进行了7年多的研发,不生产晶体硅,研发重点在薄膜太阳能方面,即用薄膜做太阳能电池的技术。GE认为,薄膜对原材料和电力的消耗都比较少,晶体硅的效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在成本控制上没有优势,因此薄膜太阳能的发展前景更好。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解晓南表示:“当前背景下,中国光伏企业一定要把视野放在全球,与国际游戏规则接轨。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定要记住中国的所谓游戏规则,一定是国际游戏规则。”中国光伏行业顺势而上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外反倾销问题等等障碍。中国企业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全球化,不然的话依然“会被打得片甲不留”。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表示,现在中国已经有生产成本低至15—25美元的公司,生产完全没有任何污染,技术水平甚至远超国际最先进的硅料制造商。

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更具有效能优势,我国企业若能在制造技术上占居领先,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将引领产业革命

当今,美国、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都将知识产权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力图以知识产权来促进本国发展与遏制对手进步。

低碳产业发展将成为中美两个全球主要大国的机遇而非负担,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2009年11月23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克莱姆森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表示:“美国有机会领导世界进行新的工业革命。”又说:“我们在清洁能源的竞赛中落后了……中国一个月在清洁能源的投入就达90亿美元……中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已赶超美国欧洲。美国没理由把高科技制造领域的地位拱手让人。”奥巴马政府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到2012年在能源结构中要占10%,到2015年要达25%,风力、核能、地热、太阳能在美国将呈现增长趋势。实际上,美国在暗中争夺低碳经济主导权。

在“碳强度”上,中国已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09年,火电建设规模在总规模中下降到42%,前十个月投产的发电机组中,火电比重也比前几年下降了10%。这对火电装备制造业是个减产信号,同时,又是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好兆头。9年间,我国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一直在74%至77%之间徘徊,调整电力结构喊了多年,是该有大动作的时候了!否则,我国向世界承诺的减排目标就难以实现。

针对新能源入网率低、入网难的问题,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丽萍认为,在多元化的新能源全面发展起来前,电网企业需要及早建立大能源互补系统,使风电、太阳能与水电、火电通过不同的特性和技术差异实现互补,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协助下实现和谐配置。电网发展也要紧跟新能源发展的要求,这是功在千秋,立在当代的伟业。

中国如果不能抓住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将可能失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最好机会。这是专家、学者们的忠告。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只有低碳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强制性目标,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中国工业化道路面临着新选择,从一个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中国必须给出新的产业方向定位。在应对这场危机中,发达国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这预示着全球科技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中国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明晰涉及以新能源为首的7大新兴产业。2009年,11月23日,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以上,温家宝总理指出:“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步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沦落了”、“中国再也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必将促使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走向强大,相生相伴的是新技术的产生,引领中国的产业革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由“名义专利大国”向“核心发明大国”转变。

篇5:国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简介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持续上涨,新能源产业越 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本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当地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在我国再上马风力发电为时已晚,光辐发电也晚了几年,不应 轻易介入,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到2009年我国集热器累计推广总面积为1.45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76%左右,年产量达4000多万平方米,接近世界总产量的60%,太阳能光热技术不仅在民用领域还在造纸、饮料、机械、纺织、食品、养殖等工农业生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一,关键是 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自有技术占95%以上,在太阳能集热高温发电集成系统、采暖制冷、建筑节能、设备检测等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

随着中高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 术的日益完善,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提供热水,正逐步向取暖、制冷、烘干和工业应用方向拓展,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同时横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的太阳能光热,已然成为各级政府和产业政策中的焦点。

一、地理位置

国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华冉建设集团位于河南省新 乡市获嘉县亢村产业集聚区,地处获嘉县成南15公里,东邻新乡市16公里(京珠高速20公里)南距郑州3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紧邻107国道、省道薄口路、汲詹路穿境而过,京广铁路和人民胜利渠横贯东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水利资源丰富。

二、投资规模

国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30171.45平方 米,其中厂房面积为5.5万平方米,办公面积为2.2万平方米,生活区面积3万平方米,厂区绿化面积达7.7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为1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主产品是光热民用支架和工业用支架及光辐太阳能支架,生产部分风力发电装备及配件、小型汽轮机、光热发电设备、斯特林机等产品,内设光热谷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及光热示范园区。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二期项目工程预计征地200000平方米,总投资为5亿人民币。主产品为:低温光热管(针对农村市场),大批量开发生产中温光热管以及玻璃反射镜生产线。

三、项目建设情况

国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从2010年4月12日奠基,开工建设到 目前为止,办公楼预计9层,现主体结构已建到第8层,商务楼主体已完工,餐厅主体已结束,宿舍楼预计4层一层主体已完工,住宅楼一栋基础平面已完成,主车间已完成桩基90%。办公楼主体预计8

月底完成,宿舍楼、住宅楼预计9月末完成,主车间主体预计年末完成。二期工程计划2011年年末动工,到2012年年末完成主体建设。

四、产品简介

我公司有多年的机械制造及焊接经验及成熟的技术,生产光热民 用支架和工业用光热支架及光辐支架,风力发电配件条件已非常成熟。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已掌握了核心技术,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自有技术占95%以上,光热发电也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利用有利条件上马一期工程作为基础,大力开发农用低温光热管,大批量开发生产中温光热管,及上马玻璃反光镜生产线。

五、项目技术条件

光热民用支架,支架工业用支架,光辐支架及风力发电配件等技 术条件都很成熟,开发生产低温光热管,中温光热管机玻璃反光镜等产品,我们已拥有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如:太阳能风能路灯专利号:ZL200520087496.7,阳台分体外承压太阳能热水器:ZL200720157611.2,一种高效率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用金属的片:ZL200420039178.9,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ZL201020209983.7,一种太阳能开水器:200820027000.0,一种太阳能锅炉申请号:201110147370.4等,同时我们聘请了一批光热管,镀膜、熔炼等光热专家及权威人士合作,以及一些太阳光热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生产技术有保证。依托雄厚的技术、品牌和人才优势,全面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技术领先战略、规模化发展战略,管理创

新战略和人才保障战略。

六、项目分析结论: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符合国 家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政策。产品销售潜力大,具有建设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当年投产两年内收回成本,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本项目投入市场后,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减少了大量废气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社会和人类留下青山绿水,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本项目投产必将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投产后将为各行业提供光热领域产业规划,技术服务,应 用推广能源优化,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工程总承包等服务。本项目立足河南面向全球有信心在5年内培养一个光热上市公司,预计10年进入光热发电厂的开发,形成一个光热的产业链。

篇6:新能源装备规划

中航工业入驻山西及晋中后,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及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产业优势,并依托山西煤销集团在地方的突出优势,以中航工业(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为牵引,打造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现代营销及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中航工业特种装备及车辆科技产业基地,在晋中市现代化装备产业园区内,逐步发展机电液一体化、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同时,还将在周边区域布局特种装备及车辆等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过百亿,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山西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中航工业占领中西部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市场,必将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并极大地带动山西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型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发挥晋中市资源优势,壮大煤化工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晋中:将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2011年05月08日 16:25 来源:山西青年报 编辑:聚焦山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兰田科贸集团公司三方合资的中航兰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航美运兰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国际汽车展销有限公司(7S广场)三家公司在晋中市举行成立及揭牌仪式,而这也标志着三方联手打造中航工业山西煤销(晋中)新能源特种装备及车辆产业制造基地进入实质性阶段。

上一篇:上海世博会召开心得体会下一篇:印刷师傅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