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2024-08-01

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2011年1月15日)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妇女发展规划及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晴府发【2002】39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和《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目标。现将我局2006年上半年妇女儿童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两个《规划》工作目标进展情况

1、发展教育事业,保障儿童权益。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的同时,我局也在加大对我县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校舍,体育场所等的投资,如瓦窑小学,兵务小学等学校建设,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权益。

充分保障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消除就业歧视,拓宽妇女就业领域,逐年提高妇女就业率。组织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配合有关部门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开发适合妇女特点的扶贫项目,发展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使贫困妇女受益,并在贫困地区开展培训活动,学习新技术,使他们懂得利用科学的,适用的技术创造财富。

3、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

加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投入,开展民生工程,解决农村饮水难的问题,新建沼气池。修建通村公路,争取我县尽快达到水、电、路村村通。重视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建立和完善或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以及公共场所,为妇女儿童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创造条件。

4、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在全县范围内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加大各个乡镇的卫生院的建设,从国家争取资金,完善医院的医疗设备。给儿童和妇女看病提供了方便。

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残疾妇女和儿童,仍受到很大的歧视不被人们理解。

2、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需求与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投资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

3、进一步提供妇女就业和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力度。

4、大多数残疾妇女和儿童家庭生活都比较困难,社会保障难以完全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股室要根据《两个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分解任务,采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2、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动员社会力量资助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就学。

3、对残疾妇女继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各乡镇的实际和残疾妇女的特点,开展一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素质,搞好生产,过好日子。

XX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五日

篇2: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规划工作总结

2011年是实施《##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的第一年。#市财政局对实施“两纲”高度重视,并将实施“两纲”列入工作议事日程。

根据省市有关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要求,作为成员单位,我局紧紧围绕#委、#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精神,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为确保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

一、健全组织,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把妇女儿童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位置,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全局财政工作规划之中,积极有效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健全预算保障机制。将妇女儿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为妇女儿童工作办公室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经费条件。逐年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法律援助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确保“两纲”顺利实施。

三、加大投入,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我局依据“优先发展”的原则,在本级预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逐年增大对妇女儿童工作所需经费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例,为改善妇幼的卫生环境,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推行妇幼保健保偿、计划免疫保偿、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逐年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篇3: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一、2011年1-5月份我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及上半年走势分析

(一) 1-5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今年以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在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动下, 我区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在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 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8%的基础上, 工业、投资持续回升,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 1-5月份我区经济趋于平稳增长态势, 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1. 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回升, 但工业投资增速回落明显

我区工业增加值预警指数自2010年3份呈现下行趋势, 2010年12月至2011年1月在偏冷区短暂停留, 之后逐步回升至正常区域, 增幅由今年2月份的0.12上升为4月份的0.45, 回调步伐逐月加快 (图1)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 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快3.7个、2.4个、0.8个百分点, 呈逐月加快的态势, 回升态势趋于明朗 (图2) ;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 位居全国第12位, 比一季度前移5位。

从生产情况看, 1-5月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1%,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6%, 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8%。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0.1%。风电等新能源、硅锗等新材料和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增长势头良好。

从市场需求看, 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促进了我区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销售情况良好。1-5月, 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6.6%, 发电量增长11.8%, 钢材增长10.1%, 电解铝增长18.1%, 平板玻璃增长31%, 水泥增长25.1%, 乳制品增长9.3%, 载货汽车增长11.8%。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4%, 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从工业效益看, 在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增长、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工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1-5月,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620.7亿元, 同比增长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7.8亿元, 同比增长40%。

从工业投资看, 受信贷环境趋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 我区工业投资下滑明显。1-5月, 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9.1亿元, 同比增长5.5%, 比上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 “两高”行业投资增长放缓,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分别下降29.3%、2.9%;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14.8%, 制造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下降27.1个、5个百分点。

分析可见, 尽管前5个月我区工业的基本面是好的, 但工业投资下降预示着下一阶段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可能下降, 从而对工业增长造成影响。

2. 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升, 但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警指数延续上年下行态势, 继续处于过冷区域, 但降幅逐月收窄, 由2月份的1.21下降为4月份的0.35 (图3) 。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由前2个月的8.9%上升至前5个月的19.1%, 比一季度增速1.7个百分点, 回升势头较好 (图4) ;低于全国6.7个百分点, 位居全国第27位。

从新开工项目看, 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 但投资规模减少。1-5月, 我区新开工项目3586个, 比上年同期增长35.7%, 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较上年同比下降17.4%, 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仅为上年同期的60.9%。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下降将对我区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后劲和潜力造成一定影响。

从产业投资看, 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 工业投资回落明显。1-5月, 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24.21亿元, 同比增长9.5%。受国家产业调控政策影响,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致使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缓慢,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38.6亿元, 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64.4亿元, 同比增长38.8%, 其中教育, 信息传输、仓储和邮政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批发零售业同比分别增长132.4%、43%、42.6%、39.8%;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价格攀升等因素推动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 同比增长59.8%, 高于去年同期25.8个百分点。

从资金来源看, 民间投资增长较快, 但国内贷款增长放缓。1-5月, 全区建设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935.7亿元, 同比增长19.1%。其中, 上年末节余资金增长97.8%;以民间投资为主的自筹资金增长19.4%;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继续下降至10.8%;受融资环境趋紧影响,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国内贷款增速放缓, 增长15.8%;其它资金增长18.8%。

分析可见, 1-5月尽管我区投资呈回升向好态势, 但依然处于过冷区域, 加上新开工项目资金规模、工业投资规模和国内贷款规模下降, 实现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压力在加大。

3. 消费呈逐步加快增长态势, 但消费环境变化对消费者影响较大

我区消费预警指数延续上年快速增长势头, 由今年2月份的121.6上升为5月份的125.5 (图5)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8.3%, 高于去年同期9.6个百分点。从逐月看, 除3月份外 (统计口径变化) , 2、4、5月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3%、30.5%、38.5%, 总体上呈逐月加快增长态势。 (图6)

从城乡看, 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8.7%, 高于上年同期9.5个百分点;占全部消费的97.6%, 远远高于农村牧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 低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是造成城乡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52:1扩大为2005年的3.06:1、2010年的3.2: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之比相应由2.43:1扩大为2.85:1、3.14:1。2011年各项惠农惠牧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和消费增长, 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消费比分别缩小为2.34:1、2.94:1, 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从行业看, 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总体上呈逐步加快增长态势。1-5月, 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3%、30.2%和25.1%, 分别快于一季度2.9个、11.5个和7.6个百分点, 住宿业商品销售额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从消费热点看, 住房、汽车、家用电器、装潢等热点消费品市场有所降温。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 我区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下降,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一季度的69.9%骤降为前4个月的36.9%、前5个月的35.6%,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潢、家电、家具等消费需求。受汽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终止和国家年内已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影响, 汽车消费增长放缓。

从消费环境看, 今年以来, 瘦肉精、增塑剂、染色馒头、锦湖轮胎等消费不安全事件频发, 部分商品掺假售假, 部分零售企业使用虚假价签、虚假打折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依然存在, 农村牧区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这些增强了城乡居民对国内部分产品质量、安全性的不信任感, 影响了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对消费增长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分析可见, 尽管我区消费增长态势良好, 但消费环境的变化对消费增长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 上半年经济走势分析

中心形势分析组利用内蒙古 (DRC) 宏观景气预警指数和季度周期模型对我区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初步预测。

1. 地区生产总值将平稳增长

尽管工业、投资回升将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但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结合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历史变化规律, 初步判断,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将平稳增长, 同比增长14.9%左右。 (图7)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继续回升

综合考虑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 以及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以及风电、硅锗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增长势头良好, 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一季度的基础上继续回升, 增长20%左右。

3. 固定资产投资将有较大幅度回升

二季度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的重要工期, 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 现代物流、文化、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项目,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有力推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预计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回升, 同比增长19%左右。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加快增长势头

一季度, 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6%、27.2%, 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个、16.9个百分点, 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6.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将推动我区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口径) 同比增长17%左右。

二、2011年下半年我区发展趋势判断

(一) 从总体看, 经济增长幅度将收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 但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稳步增长态势未发生改变, 将为我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营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国务院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我区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 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向北开放重要的桥头堡, 这些将为我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但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环境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由3月份的53.4%持续下滑至5月份的52%, 钢铁流通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50%的临界值以下, 显示在政府主动调控政策作用下, 我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市场需求将有所收缩。

综上分析, 下半年我区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但增长幅度收窄。

(二) 从工业看, 规模以上工业将持续稳步回升

随着工业重点项目的加快建设和陆续投产, 以及我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将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并推动下半年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从前5个月的运行态势看,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装备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 将增强下半年我区工业发展后劲。

但下半年我区工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不容忽视。

一是部分行业增长放缓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去年以来, 国家房地产调控以及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到2010年终止对商品房、汽车销售的影响在今年逐步显现, 加上国内制造业增长回落、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下降, 这些下游产业的回落将拖累下半年粗钢、钢铁、水泥、发电等中上游产业增速, 我区相关行业增长将面临一定压力。

二是企业去库存不利于工业经济增长。存货变动是导致工业经济短期波动的重要原因。受国家政策持续紧缩影响,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实际需求稳步回落, 但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我区PPI较快上涨影响, 我区企业不断增加库存, 促进了工业经济增长。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影响, 5月份PMI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比4月份的高点下降2.5个和0.8个百分点, 表明企业步入去库存化进程, 我区工业企业也不例外。下半年, 企业将通过逐步放慢原材料采购、减缓生产活动来消化前期积累的产成品库存, 从而对整体工业经济造成下行压力。

三是生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不利于企业经营。今年以来我区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 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挤压了利润空间。1-5月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1.8个百分点, 自2010年6月以来已连续9个月持续低位, 影响了我区企业进一步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 (图8) 。货币政策持续收紧, 5月末我区中长期贷款增速大幅下降, 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甚至采取高风险的融资方式来应对资金紧张问题, 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下半年, 受融资困难和成本上升双重挤压, 我区企业经营将面临较大压力。

(三) 从投资看, 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回升

支撑我区投资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一是国家近期将集中审批一批火电和电网项目, 以迅速缓解南方部分省份的用电紧张形势, 为我区积极争取新的火电项目、拉动电力投资增长提供了新契机。二是我区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带动商品房投资快速增长, 加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加快推进, 将有助于我区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三是政府“十二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的加快推进, 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商贸流通等服务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将为整体投资增长提供动力。四是近期国家下达了我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第三批投资计划, 主要用于我区河套、海日苏、黄河南岸、甸子及察尔森5个灌区的改建工程, 将带动我区水利投资增长。

同时, 必须高度关注引起投资下滑因素的影响, 确保实现全年投资增长目标。

一方面, 重点产业和领域投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区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将制约煤炭行业投资增长;二是煤炭成本高挤压电力企业利润、国家对风电支持优惠减弱和电网建设滞后将影响电力行业投资增长;三是我区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发展风电的政策性文件, 在项目审批核准、风电企业准入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将对风电投资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四是国发【2009】38号文件使得我区部分相关高耗能、低附加值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五是随着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效应的继续显现, 相关建材类产品需求继续减少, 将导致建材行业投资增长放缓;六是为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 银监会要求银行减少房地产贷款, 将致使房地产商资金链愈加紧张, 对房地产投资增长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 项目建设资金日趋紧张。招商引资方面,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我区煤炭资源配置政策的变化将削弱区外资本来我区投资的积极性, 不利于我区招商引资增长。银行贷款方面, 今年以来央行频繁加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 目前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75%的历史高位, 这使得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环境愈加趋紧。5月末我区人民币新增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55.87亿元, 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从自有资金看, 受国内经济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通胀预期高企的影响, 我区企业利润同去年相比大幅下滑, 企业自有资金明显不足。政府投资方面, 政府投资力度减弱和国家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决定了政府投资上升空间有限。从下半年看, 鉴于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房价高企并未出现实质性松动, 国家有可能继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高位, 这些将导致我区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凸显。

(四) 从消费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我区将稳定物价、扩大消费和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下半年促进和抑制消费增长的因素并存。

促进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因素方面:一是随着我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施办法、自治区《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及税阶调整政策的逐步落实, 城乡居民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而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二是今年我区免除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 提高了城乡低保、五保户、“三无”人员保障供养标准以及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 加快推进新农保试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试点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将有助于解决居民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 改善消费预期。三是三季度是我区旅游的黄金季节, 旅游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热点, 加上教育、医疗等刚性消费稳步增长, 将拉动消费较快增长。四是国务院《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颁布将促进消费环境特别是食品安全环境改善, 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需要关注的是, 高物价、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5月我区CPI累计上涨4.9%, 下半年受供应量下降、养殖成本上升因素影响, 肉、蛋类价格不断攀升, 这些可能推动CPI继续保持高位。高物价不仅增加了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我区呼包鄂等大中城市房价低于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 致使部分游资来我区寻求市场, 高通胀促使高收入群体、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将购买商品房作为财富保值升值的重要投资手段之一, 加上城镇化加快推进、建设成本上升和地方土地财政制度等长期因素的影响, 推高了我区商品房价格, 这将影响商品房及相关的家电、家具、装潢等消费, 而且会成为已经和准备购买商品房的中等收入家庭的负担, 致使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扭曲和整个社会消费能力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 强化措施, 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巩固提升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延伸产业链, 发展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下游产品;积极推动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 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重。加快发展非煤产业, 规范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推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硅锗等新材料规模化生产, 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 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发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风电设备、化工机械、轻工机械等装备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 进一步提高对整体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加强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和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 落实资源配置、企业并购重组、企业成长环境优化等措施, 加快重点工业园区扩区升级步伐,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进一步巩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实施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围绕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能源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建设与周边省区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 支持蒙西电网与南方电网合作, 加快建设从鄂尔多斯到广州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通道, 尽快解决煤炭运输瓶颈及电网通道建设滞后问题, 以保证我区煤炭、电力外销渠道的畅通。

确保工业投资稳定增长。抓住三季度“黄金建设期”, 加强项目调度, 扎实做好开工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加快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国家鼓励我区发展煤化工、资源深加工、开展电力多边交易和鼓励西部地区承接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等产别化产业政策, 谋划后续工业发展项目, 增强工业投资后劲。

(二) 多渠道筹措资金, 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和适度的规模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投入。抓住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 按照国家政策方向, 扎实做好交通、水利、输电通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 以及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筛选和申报工作, 争取更多的大项目落户我区, 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实到国家补助投资。

争取金融信贷资金和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加强银企合作, 协调驻区金融机构, 推动建立联席制度,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制度,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 力争实现一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积极争取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鼓励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融资。

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切实落实国务院“新36条”, 逐步下放项目核准审批权限,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加大资源配置等支持力度, 力争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抓好开放引资工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和京津冀、东三省等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 扩大投资合作领域, 切实抓好对接工作, 共同争取国家在通道、产业项目核准方面的支持。全面落实好我区与东三省、北京、河北、湖北已经达成的协议、项目和投资。加快推进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区、临港码头和乐亭化工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 提升配套服务功能,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 多措并举, 稳固和扩大消费

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尽快研究提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 落实好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 扩大创业引导资金规模, 着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加快落实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扩大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研究制定城镇无收入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办法, 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

稳定物价。稳定农畜产品供应保障, 继续完善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 建立健全粮食、蔬菜、肉禽及蛋类等应急保障预案。着力降低物流成本, 落实农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收费减免政策和国家鲜活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整顿规范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检验检疫收费标准, 规范和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强化价格监测监管, 做好粮油、肉禽蛋菜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的预报预警工作。健全低收入居民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 最大限度地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科学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 完善价格信息批露机制, 稳定居民市场预期。

篇4: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的精神,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2010年同期有所放缓。

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外贸增速明显回落

2011年上半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同比增长率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季度增长9.7%,第二季度增长9.5%。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2.2%,其中:上海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较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浙江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放缓,与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一致;江苏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领先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增速快于工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的增速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所占比例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位数增长,且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上半年,我国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较上年同期回落17.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24.0%;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收窄18.2%。长三角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2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5.8%,较上年同期略有回落,其中: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排名全国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二位,同比分别增长21.0%,23.1%和19.9%,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回落。

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明显回落

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2.9%,较上年同期回落9.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12.2%;内河港口完成812.9万TEU,同比增长19.2%。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4.5%,较上年同期回落12.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比重为38.1%,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万TEU,同比增长10.5%,创历史同期新高,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浙江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8.6万TEU,同比增长15.0%,较上年同期回落20.0个百分点;江苏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60.8万TEU,同比增长23.6%,较上年同期回落15.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上海港和浙江省港口13.1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万TEU,同比增长48.0%,成为2011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南京港完成87.0万TEU,同比增长31.5%;扬州港完成20.0万TEU,同比增长32.7%;常州港完成7.3万TEU,同比增长39.0%;连云港港完成233.0万TEU,同比增长22.1%;苏州港完成205.7万TEU,同比增长23.3%(其中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分别完成58.8万TEU,16.5万TEU和130.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4.8%,6.5%和30.3%);南通港完成26.9万TEU,同比增长28.6%;镇江港完成18.5万TEU,同比增长25.5%;泰州港完成5.7万TEU,同比增长23.9%;上海港完成万TEU,同比增长10.5%;宁波—舟山港完成715.4万TEU,同比增长14.1%(其中宁波港域和舟山港域分别完成708.1万TEU和7.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4.3%);温州港完成21.9万TEU,同比增长14.9%;江阴港完成54.8万TEU,同比增长16.6%;台州港完成6.0万TEU,同比增长7.3%。

32011年下半年形势展望

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虽然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结束,中东、北非等地区政局动荡,国际商品价格继续上涨,汇率剧烈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些因素均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0年,约为4.3%,其中:受负债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2.0%左右;日本因受地震重创,全年经济将停滞不前或转为下行;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2011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表现将好于上半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9.5%左右,较上年有所回调,通货膨胀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我国外贸在促进口、稳出口的贸易平衡战略下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将增长23%左右,其中出口增长21%左右,进口增长26%左右。

在上述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我国港口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港航生产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逐步趋于平稳。预计2011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万TEU;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万TEU,同比增长15%;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万TEU,仍将位居世界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十二五”开局之年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始转型发展的起步之年,也是长三角地区港航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年。长三角地区各港航管理部门、企业、中介组织和区域港航综合行政协调机构等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精神,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增强预见性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港航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区域港航业进一步融合,为“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港航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篇5: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彰会暨2011年工作会

【导语】为进一步推动各乡镇及相关部门重视支持妇女儿童事业,推进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11月8日,我县召开《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十年来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正文】会议指出,广大妇女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的十年间,我县上下高度重视,扎实工作,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十年间,全县妇女参政、参与经济建设环境明显改善,儿童教育环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妇女发展环境、妇女儿童维权环境得以进一步改善。全县妇女儿童事业呈健康发展态势。

对于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抓住重点,做

好前期调研工作;要借鉴学习,突出我县特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妇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考虑妇女儿童特殊利益和发展需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妇女儿童工作领导机构,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有序的工作格局,着力为全县妇女儿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6: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为使两个《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能全面完成,根据两个《规划》实施工作的要求和××县妇儿工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回顾总结了XX年-2011年妇女儿童工作,认真落实好两个《规划》,现将我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简要汇报如下:

一、妇女儿童工作回顾

(一)加强婚姻登记管理,维护妇女婚姻、家庭的合法权益。一是依法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云南省婚姻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等婚姻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权益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执法检查等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和婚姻登记效率,制止违法婚姻和非法同居现象,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好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严格按照《收养法》的要求,认真办理收养登记。XX年至2011年6月,全县共办理收养登记35件。

(二)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贫困妇女数量。县民政局在抓好民政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的发展,认真宣传执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九年来,妇女数量平稳增长,缓解妇女贫困程度,减少妇女贫困数量。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首先考虑孤老妇女、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列入社会救助对象。据调查统计,全县绝对贫困妇女儿童约有5628人,其中 0-17岁人口935人。对这些妇女儿童实行动态管理,在生活、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救助。

(三)提高防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与决策,是衡量妇女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女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制定和完善了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妇女的政治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占有一定的比例。在57个村民委员会中,妇女担任过村干部25名。

(四)加强开展妇女儿童文化娱乐活动和法制宣传活动。为了增强妇女的法制观念,认真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的意识增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文明程度日趋提高,妇女生存空间更趋完好,有效地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

(五)开展流浪妇女儿童的有效救助。加大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的同时,有效救助流浪妇女儿童,及时提供吃、穿及一定的资金,让他们振作精神,有信心尽早回到家园。

(六)认真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嘴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工作。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做好<“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的通知》精神,县民政局结合实际,经调查核实,每年2-3名孤残儿童、唇腭裂儿童送到县人民医院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康复手术,截至2011年6月全县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嘴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累计38例。

二、存在的问题

尊重妇女和保护妇女,实现男女平等历来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县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量化指标已达到《妇女儿童发展规划(XX—2011年)》的目标要求,但基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男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在卫生保健、妇女权利保护、妇女参政议政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寻找原因,采取措施,不断努力,强化实施。一是女性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特别是下岗女职工再就业难度较大。尤其是年龄超过45岁、身体素质稍差的女工就业选择面更小。这部分劳动适龄人口多数是家庭的主要支柱,需培养子女就学,瞻养老人等,职业不稳定,收入难提高,将更直接地影响职工家庭生活。二是就业领域中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目前的就业政策、企业改制后的再就业工程,尚未在操作上规定妇女特殊保护政策。妇女由于受生理、家庭等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限制,在市场化就业岗位竞争中,妇女择业往往处于弱势,体现在职工性别构成上,妇女就业比例虽有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社会保障体系需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并未实现同步增长,增长比例缓慢,私营企业的女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得不到保证,侵犯女职工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女职工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不多。要切实解决妇女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障。

篇7: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将我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成立了妇女、儿童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分工明细,明确责任,采取确实有效措施,确保妇女儿童工作有序推进。

(二)突出学习,注重宣传。按照两个规划要求,结合我办实际,拟定学习方案,将妇女儿童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知识拟作为学习内容和范畴,加强对妇女儿童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准确把握妇女儿童工作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积极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强化对妇女儿童工作相关法规政策及业务进行深入宣传,使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充分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利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利益。我办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利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面对面地向妇女、儿童反复宣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使全办干部职工家属妇女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保护意识,提高了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维护了家庭的和谐、邻居间的和睦,促进了单位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围绕一条主线,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办始终围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条主线,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是积极推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给办里的青少年讲解法制教育课。使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犯罪等知识。同时,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营造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求知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的效地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四)以人为本,积极为未成年人搭建成长平台。为了全面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在向未成年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心理、不同环境、不同行为习惯的特点,针对性的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使未成年人心理品质得到提高,行为习惯变好,学习成绩得到进步。为有效遏制邪教对少年儿童的侵蚀,净化我办这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年来,我办积极开展好“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主题警示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了警示教育。

(五)加强督导,推动相关工作落实。任何工作要想落到实处并取得预期实效,离不开经常性地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一年来,为了保证我办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的落实,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落实力度。一是我办班子领导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了解妇女同胞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她们交心谈心,为她们即时解决各种困难,鼓励她们在工作中要积极向上,杜绝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每年“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在资金上支持她们开展各种文体和娱乐活动。二是我办班子领导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走家窜户,与他们拉拉家长,调解各家庭中的小矛盾和纠纷。

(六)协调配合,统筹推进。作为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除认真贯彻落实好两个规划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外,还积极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开展好有关妇女儿童工作,特别是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落实的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合理统筹,充分发挥督察作用,确保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共同推进,并取得较好实效。

二、存在问题我办的妇女儿童工作在全办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政府法制机构建设达不到国务院关于“健全市县政府法制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要求”;二是法制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三、2012年工作计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认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实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一项保障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综合性和专业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积极宣传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要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在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未成年人受到保护的观念,增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

篇8:2011年上半年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前 言

妇女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省妇女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一半,她们是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益、推动男 女平等,对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 策,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落实《 浙江省妇 女发展规划(2006 — 2010 年)》,切 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妇女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妇女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 95.30%、99.98%,孕产妇死亡率降至 7.44/10 万,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81.5 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加,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全省小学适龄女生净入学率、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初中三年女生巩固率分别达到 99.99%、99.90% 和 99.99%,普通高校在校女生和在校女研究生比例分别 达到 52.67% 和 45.39%,成人高校在校女生比例 达到 59.42%。三是妇女参与经济和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达 322.8 万人,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总 数的 36.5%。四是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决策的领域不断拓宽,参政议政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县处级以上女干部占同级干部的比例上升,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数量增多,50% 以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备了 女干部,省级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有所提高。五是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妇女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制定颁布了《 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办法》和《 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条例》 等法规规章,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基础更加牢固。六是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各地、各部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先进性别文化,全社会特别是决策层的社会性别意识不断增强。

“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男女两性均衡发展要求更为迫切,这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妇女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根据《 中 国 妇 女发展纲要(2011 — 2020 年)》 和《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 策,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提升妇女素质,发挥妇女作用,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从满足妇女生存发展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经济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法律保护和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坚持性别平等,促进男女和谐发展。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度,注重社会公平,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进一步缩小两性社会地位差距,促进男女和谐发展。

———坚持妇女参与,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依法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引导和支持妇女在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和区域妇女协调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乡和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卫生保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三)总体目 标。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妇女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教育资源,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保障妇女享有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机会,妇女的经济地位明显提升; 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妇女参政议政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保障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益,妇女的生活质量大幅改善; 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更加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护; 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和管理,妇女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力 争实现浙江妇女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优先发展领域的部分重要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部分 优先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妇女与卫生保健。

主要目标:

1.延长女性平均预期寿命。

2.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 10/10 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3.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 30% 以下。

4.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9% 以上。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 93% 以上。6.降低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7.降低妇女剖宫产率。

8.降低妊娠性牙龈炎和妊娠性牙龈瘤的发病率,提高妇女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9.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 80% 以上。扩大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的覆盖面。10.控制妇女艾滋病感染率及性病感染率。

11.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素质。扩大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有条件的医院设立心理咨询科。

12.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 80% 以上。13.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 70% 以上。14.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 70% 以上。

15.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已婚妇女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达到 90% 以上。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16.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控制在 6/ 万以下。17.流动育龄妇女基本享有当地同等的生育和卫生保健服务。18.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完善健身设施建设。主要措施:

1.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预防为主、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网络。

2.加大对妇幼卫生的支持力度。坚持妇幼保健机构的公益性质,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加 快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妇幼保健的规范化管理。增加财政投入,保障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县两 级均设臵一所由政府主办、符合建设标准的妇幼保健院(所)。优化卫生资源配臵,增加农村山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妇幼保健人员配备达到 0.29/ 千人口 以上。3.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加 强《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卫生执法监督范围。进一步实施“ 母婴健康工程”,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技术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依法实施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制度,切实规范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助产技术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终止妊娠和非法接生等行为。

4.提高妇女健康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完善预防保健制度,提高预防保健能力,为妇女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保健、科学养生等知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5.加强生育医疗保健。落实省优生“ 两免”政策,做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优生检测工作。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做好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等,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出生残疾的发生。宣传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对有生育计划的妇女开展孕前牙周疾病免费检查,降低妊娠性牙龈炎和妊娠性牙龈瘤的发病率,预防由此引发的出生缺陷。

6.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普及生殖健康、避孕节育、妇幼保健等知识。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广避孕节育新方法、新技术,提倡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强化男 女两性共同承担避孕节育责任的意识。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机构和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7.加大对妇科常见病的查治力度。加强对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供优质的妇科常见病防治服务,做好妇科常见病的早诊早治 工 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深 入实 施“ 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确保妇女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妇科常见病检查。扩大乳腺癌、宫颈癌的普查普治范围,对贫困、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给予补助或减免。8.加大对艾滋病、性病及吸毒的预防力度。完善艾滋病、性病、吸毒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妇女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娱乐场所监管。把预防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卫生常规工作,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规范化的性病和艾滋病诊疗服务,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9.关注妇女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心理咨询网络,对妇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妇女的心理压力,增强妇女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10.做好流动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关心流动妇女的健康状况,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户籍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大对流动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流动妇女自 我保护能力。制定相应的医疗救助方案,保障流动人口中 贫困孕产妇得到 及时救助。11.推动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妇女体育健身表演和竞赛活动,提高妇女的身体素质。(二)妇女与教育培训。主要目标:

1.女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96% 以上。

2.女生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 99.9% 以上,消除女生辍学现象。3.高中段女生毛入学率达到 95% 以上。

4.高等教育女生毛入学率保持在 50% 以上,提高女研究生比例。5.提高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5 年。

6.提高妇女接受成人教育的比例。7.提高女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

8.农村女劳动力普遍接受 1 — 2 项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措施:

1.贯彻男女平等原则。在教育方面的法规、政策及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禁止教育中的性别歧视。

2.建立和完善妇女终身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确保适龄女童平等接受良好基础教育。加快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增加妇女选择多种教育的机会,提高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加快发展非学历教育,拓展网 络教学和远程教育新途径,提高妇女继续教育参与率。

3.鼓励妇女参与社区教育。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机构建设,普及社区教育,发展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

4.加强妇女科技教育培训。加大科技帮扶力度,针对广大妇女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进一步完善培训 网 络,加大对妇女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村妇女、中 老年妇女倡导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女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造就一批女性学科带头人和女性专业人才。5.保障欠发达地区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完善省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为贫困家庭女生接受教育提供补助,为贫困妇女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6.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创造条件为残疾女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校接受残疾女童入学。

7.加强流动妇女和女童的教育和管理。帮助流动人口 中妇女接受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坚持以公办学校和流入地政府为主,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做好流动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三)妇女与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1.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妇女平等就业。2.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 40% 以上。

3.改善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就业层次,拓宽 妇 女就业渠道。提高女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

4.建立完善妇女自 主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鼓励妇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5.提高妇女非农就业率,增加妇女收入。6.提高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例。

7.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女性比例达到 35% 以上。

8.妇女平等享有资本、信贷、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和有效服务。

9.保障农村妇女平等获得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10.提高残疾妇女就业比例。主要措施:

1.将妇女创业与就业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妇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有效服务。

2.制定落实相关法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中 公平就业的相关条款,并制定配套法规和相关政策,确保妇女平等参经济发展。

3.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用人单位招录人员,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限制女性结婚、生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妇女劳动参与率。对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和行为,新闻媒体应及时予以曝光,用人单位要及时改正。全面落实男女同工同酬,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保障女性就业和收入分配上的平等权。

4.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推动妇女在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就业,探索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深入开展“ 一对一就业帮扶”、“ 女大学生创业导师”等妇女就业援助专项活动,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引导鼓励妇女进行更广泛的就业选择。大力 宣传妇女创业典型,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妇女实现创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采取全程培训、税费减免、资金支持、跟踪指导等措施,支持帮助妇女创业。加强面向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满足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

5.提高妇女就业创业竞争能力。加大农村妇女的转移培训力度,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制定和完善女性科技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领域妇女人才的成长。对妇女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初、中、高级技能劳动者女性比例。

6.增加农村妇女收入。促进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 妇 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及“ 农家乐”规模扩大,提高收益。多渠道扶持和鼓励农村妇女发展来料加工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和返乡妇女实现多形式创业,增加收入。

7.完善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相关规定。清理取消村规民约中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侵害妇女权益的条款,保障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方面享有与男 性平等的权利。定期对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中的妇女权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坚决制止和纠正以未婚、出 嫁、离异或丧偶为由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行为。

8.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 度。采取“ 指定人员 带,落实项目 帮”等方式,对贫困妇女进行“ 一对一”帮扶,逐步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政府推出的公益岗位安臵向贫困妇女倾斜。以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开展就业服务、就业援助。

9.帮助残疾妇女就业。落实《 浙江省实施〈 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和“ 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等专项活动,为残疾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 位。鼓励引 导残 疾妇女灵活就业。

(四)妇女与决策管理。主要目标:

1.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至少各配备 1 名 女干部; 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各配备 1名女干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 1 名女干部。

2.省、市、县(市、区)党政工作部门保证 50% 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有女干部。3.各市一般有1至 2 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正职女干部,各县(市、区)一般有 2 至 3 个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 配备正职女干部。

4.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比例,市 一 般不少于15%,县(市、区)一般不少于 20%。

5.各级党代表女性比例一般不少于本地本单位妇女党员 占党员 总数的比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比上届有所提高。6.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

7.女性较集中的部门 或行业中,管理层中女性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8.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 30% 以上。

9.女性村民代表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10.重视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措施:

1.制定完善促进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妇女参与政务活动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政策机制。采取措施保证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占有适当比例。积极营造支持、鼓励妇女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保障妇女享有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

2.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和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女干部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男女平等、一视同仁。在公务员 录用、培训、考核、奖励、轮岗交流、职务晋升等方面,保证女性有平等的机会。

3.加大女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坚持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女干部成长的渠道和途径。重视女干部实践锻炼,选派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安排交流轮岗时,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女干部到省级机关和市县乡任职。抓好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时保证女性占有适当 比例。注重从源头抓起,在选调 生确定、大学生“ 村官”选聘等工作中,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女性。坚持“ 物色选拔积极分子优先、培养教育优先、落实发展计划优先”,努力 提高女党员的发展比例,实现女党员数量逐年增长。

4.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妇女干部学校等作用,切实抓好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妇女的性别平等意识,发挥妇女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和两性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推动妇女参与教育卫生系统管理。重视教育卫生系统中女性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培训、开展交流等方式,提高教育卫生系统女性的整体素质,改善教育卫生系统管理者的性别结构,努力提高教育卫生部门领导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

6.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重视企业高层次女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中 的女性比例。探索在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决策层发挥女职工民主参与作用 的形式,扩大女职工民主参与的渠道。

7.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完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选举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妇女委员 的专职专选,发挥妇女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比例不得低于女职工在本单位职工中所占比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8.扩大妇联组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在研究涉及妇女权益问题、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妇联组织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推动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五)妇女与社会保障。主要目 标:

1.生育保险按规定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

2.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全省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000 万。3.提高城镇灵活就业、未从业妇女和农村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4.城镇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5% 以上。5.提高城镇灵活就业、未从业妇女医疗保险参保率。6.农村妇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0% 以上。7.提高城镇灵活就业、未从业妇女的养老保险参保率。8.提高妇女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9.提高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

10.落实女职工“ 五期”特殊劳动保护措施,降低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

11.在建立工会的企业中实现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全覆盖。

12.保障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的贫困妇女普遍得到救助。13.保障老年妇女和残疾贫困妇女得到关怀和照料。

14.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为单位,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

15.降低妇女家务劳动强度,缩小男女自我支配时间差距。主要措施:

1.保障妇女公平享有社会保障。全面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等涉及妇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公平享有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努力扩大妇女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2.建立覆盖城乡妇女的生育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障制度,通过实行社会保险“ 五费合征”等手段,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并完善城镇居民生育保障制度,为城镇灵活就业和未从业妇女提供生育保障。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推广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模式,提高农村妇女的生育保障水平。

3.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城镇灵活就业、未从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参加医疗保险提供制度保障。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 诊医疗费以及城镇未从业妇女和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等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

4.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女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城镇灵活就业和未从业妇女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极引导城乡妇女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城乡妇女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5.落实覆盖城乡的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妇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保障失业妇女基本生活。

6.保障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增强女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将女职工劳动保护纳入企业集体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扩大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覆盖面,逐步规范女职工劳动用 工制度和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设臵女职工劳动保护和卫生设施,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降低女职工职业病和职业伤害发生率。

7.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监察力度。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将女职工劳动保护作为劳动监察和安全监督的重点内容,加强日 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8.关注生活困难妇女群体。完善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生活困难妇女享受社会保障水平。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的妇女实行应保尽保。9.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救助服务转包、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制度,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多渠道发展社会救助事业。鼓励社会各类慈善基金组织建立针对妇女的专项救助基金,作为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为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的困难妇女提供帮助。

10.为老年妇女提供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加老龄事业投入,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推广社区养老,倡导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增强社区养老的照护能力和心理支持水平。加快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11.为残疾贫困妇女提供社会保障。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残疾贫困妇女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保障残疾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建设残疾人“ 小康・ 阳光庇护中心”,开展扶残助残专项行动。将残疾贫困妇女危旧房改造优先纳入困难群众保障性住房救助体系,完成农村残疾贫困家庭危旧房改造任务,将城镇低收入残疾妇女优先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12.提倡实行家务劳动社会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提供家庭服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倡导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提高家政服务水平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让女性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六)妇女与法律保护。主要目 标:

1.制定和完善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规政策。

2.完善妇女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机制,保障妇女权益。3.提高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

4.保护妇女的人身 权利,降低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提高结案率。

5.县以上设立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委员 会或确定相应机构。

6.县以上建立受害妇女庇护所。

7.保护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权利。8.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9.建立健全县以上妇女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或相应的协调机构。乡 镇(街道)、村(社区)妇女维权站覆盖率达到 90% 以上。10.县以上“ 12338 ”妇女维权热线覆盖率达到 100%。主要措施:

1.加大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规政策执行力 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组织实施《 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办法》,依法保障妇女权利。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将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全省“ 六五”普法宣传计划,增强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外来务工妇女、农村留守妇女、下岗失业妇女等群体的法制宣传,提高妇女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健全保护妇女权益的监督执法机构。强化司 法保护和法律监督,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的合力。健全和完善妇女维权合议庭、巡回审判、人民陪审员等机制。

4.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与诉求,针对法律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予以解决。

5.加强妇女维权工作者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工作者中的女性比例,提高人民陪审员中的女性比例,加强对维护妇女权益专兼职人员特别是女性人民陪审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妇女在司法、执法中的影响力。办理涉及妇女权益的案件时,应有女性司法工作人员参与。

6.强化对妇女的法律援助。推动 修改《 浙江省 法律援助 条例》,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法律援助妇女的受益面。重点对老年妇女、贫困妇女、残疾妇女、无行为能力 和限制行为能力妇女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衔接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妇女维权工作站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援助。发挥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律师协会等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7.保障妇女人身安全。依法受理和积极处臵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治安、刑事案件,切实维护妇女的生命健康权。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强奸妇女、拐卖妇女及组织、强迫、引 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和其他社会丑恶现象。

8.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力度。建立组织机构,负 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本地区有关部门、单位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建立完善预防、制止、救助、帮教一体化多部门联动的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工作机制,完善家庭暴力 110 报警协作机 制。建立健全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举报站、妇女热线、庇护所等机构,为遭受暴力和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医疗救治、心理疏导等服务。

9.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案件和继承案件时,应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切实保护妇女的婚姻自由权、财产权、子女抚养权和继承权,在财产分割、继承以及子女抚养上,应摒弃旧俗陋习,依法维护女方权益。

10.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开展“ 男女平等、关爱女孩”主题行动,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完善和落实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优化人口性别结构。坚决制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严厉打击残害、遗弃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11.维护流动人口中妇女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加快创建“ 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增强外来妇女的归属感。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保障外来妇女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七)妇女与环境优化。主要目 标:

1.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

2.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等涉及妇女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执行中充分体现男女平等。

3.倡导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乡 镇(街道)级以上文明家庭创建达标率不低于 50%。4.倡导妇女参与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5.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6.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7.市级全部建立妇女活动中心,30% 以 上的县(市、区)建立妇女活动场所。主要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的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男女平等意识,营造两性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2.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和文化艺术工作。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倡导和督促新闻媒体和广告机构自 律,禁止在媒体、广告和文艺作品中宣扬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的内容,消除媒体报道中的性别歧视、暴力和侵权现象。加大妇女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3.为妇女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健全城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广大妇女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充足的文化服务场所。完善文化服务手段,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

4.引导妇女参与精神文明 建设。大力 开展以“ 奉献他人、提升自 己”为宗旨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开展“ 家庭文明 建设行动”,不断深化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 素质,培养文明、健康、科学、低碳的生活方式,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5.加强妇女发展研究。开展妇女发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对策性研究,为党委、政府制定涉及妇女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前瞻性和战略性建议。聚焦当前妇女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为推动出 台相关政策提供 科学依据和参考。不断拓展妇女研究机构和基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妇女研究基地、开设女性学相关课程,培养妇女研究和高层次女性学人才。

6.加强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改厕步伐。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和农村改厕建设的长效管理,提高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卫生效益。新建或改造的公共厕所应增加女厕位。

7.提高妇女自我保护和应对灾害的应变能力。开展妇女自我保护和应对灾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妇女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处臵意识,提高妇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

8.引导妇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动和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生态省和“ 森林浙江”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妇女的生态文明意识,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引导妇女牢固树立低碳生活理念,注重节水、节电、节能,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第三部分 重点实事项目

(一)实施妇女健康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第二轮“ 妇女健康促进工程”,继续对城乡 妇女进行两年一次的妇科常见病免费检查,逐步扩大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范围,并将其纳入“ 农民健康工程”检查项目; 开展第三轮“ 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加强经济欠发达 地区和偏远地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人员 培训、健全急救网络、增添设备等措施,提高对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能力。(二)实施浙江省妇女保健大楼建设项目。改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就医条件,提高妇产科疑难杂症的研究和诊断水平,缓解我省妇女就医难问题。

(三)实施妇女教育培训项目。着眼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通过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或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加大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县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五年内普遍进行一次轮训,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将省管女后备干部轮训一遍。利用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 10 万名 创业女性、20 万名 失业女性、100 万名农村女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对 1000 名女性开展心理咨询知识培训。

(四)建立妇女创业就业服务中 心。通过设立妇字号示范农家乐指导中心和充分发挥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妇女来料加工推广中心及妇女创业就业指导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 100 万名妇女和 1 万名女经纪人从事来料加工业,50 万名妇女融入休闲旅游农家乐产业,500 名妇女成为具有创业实力的企业主,建立 200 个女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五)拓展省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服务内 容。聘请法律专业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受理妇女投诉,对符合省法律援助条件的妇女当事人,及时为其转接省法律援助中心; 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确需帮助的妇女当事人,及时联系律师志愿者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并为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儿童提供救助 服务。通过“ 12338 ”浙江省婚姻家庭咨询热线对需求者进行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疏导。

(六)加快妇女基金项目 发展。通过财政增拨、社会募集捐助等渠道,扩大妇女发展基金,利用 基金利息,为创业就业困难的妇女提供补助,对因家庭成员患重病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妇女进行救助。(七)建立浙江省创建文明家庭指导中 心。组织指导各地开展家庭文化、家庭健身、家庭读书、家庭环保、家庭助廉、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家庭成员追求文明、健康、科学、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省妇联红娘工作站,为单身妇女搭建幸福桥梁,促进社会和谐。

(八)建立浙江省妇女研究中心。筹建浙江省妇女研究中心,推动社会各界开展多学科妇女研究工作,促进研究成果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定中的运用、推动更多公共政策、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向妇女倾斜,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发展以及妇女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浙江省妇女舆情监测网络平台,进行动态性舆情监测。同时,逐步建立全覆盖的“ 妇女舆情监测点”,及时、直接、准确掌握妇女的所思、所盼、所求,化解矛盾纠纷,为妇女维权和社会维稳做好基础工作。(九)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对农村符合一定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实行奖励扶助,改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在生活、养老方面的状况。

(十)实施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建设项目。全省建有妇联组织的地方都建立妇女之家,实现全省妇女之家全覆盖。为夯实工作基础,加强阵地建设,支持市级及 30% 以上的县(市、区)在城市规 划中建设多功能的妇女活动阵地,为妇女学习培训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建设必须的场所。第四部分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妇女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工作,政府各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要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自 职责,承担落实相应的目标任务,加强跟踪分析,全力推进规划实施各项工作。

(二)强化规划落实。各市、县(市、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把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妇女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三)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督办督导、统计监测、调研评估、评比表彰、会议报告、培训交流等制度,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对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部门协作,共同

推动解决。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每年要向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省政府对实施规划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评比表彰。

(四)加大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人力、经费保障。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做到机构、编制单设,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将实施规划经费和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

算,并确保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省财政要适当增加拨款,主要用于妇女维权、社会和家庭服务等领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全社会支持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五)注重示范引 导。加强对示范工作的管理指导,深入调查 研究,掌握信息动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策略措施,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先进经验。省设立若干个示范县(市、区),县(市、区)设立若干个示范乡 镇(街道)。第五部分 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通过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相关信息,动态把握实施进度,全面评价实施效果,客观分析发展状况,合理预测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健全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机构。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负责审议妇女规划的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方案; 定期审议统计监测报告,发布统计监测成果; 根据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结果,考核实施规划的 绩效,提出相应对策。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统计监测组和评估督导组。统计监测组由省统计局牵头,负责制定统计监测工作方案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统计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 收集统计监测数据,建立和完善妇女数据库,定期报送统计监测信息; 撰写统计监测分析报告; 指导全省各地规划的统计监测工作。评估督导组由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评估督导工作方案; 审评统计监测报告,检查规划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 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督导,审核监测评估报告; 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实施规划的评估督导工作。

(二)健全性别统计指标体系。省、市、县(市、区)相应设立分 级、分性别的规划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相关部门将性别统计纳入常规统计工作,提高规划实施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性别统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三)实行定期报送和审评制度。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 单位、各市以及各省级示范县(市、区)每年向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省统计局报送统计监测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报送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在规划实 施的中期和期末,各市、省级示范县(市、区)和省级成员单位要向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递交实施规划中 期、期末监测评估报告,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组织力量开展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工作,并向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递交中期和期末监测评估报告。

(四)提供工作经费支持。各地要按规定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为统计监测和评估督导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 — 2015 年)前 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认真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面落实《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06 — 2010 年)》,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儿童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县(市、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 100%,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6.06‰ 和 6.07‰。儿童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不断提升,15 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 97%,教育强县比例达 95.6%。儿童保护工作逐步加强,新修订的《 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正式

实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儿童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县(市、区)校外活动场所达 3700 余个。“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儿童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决 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 问 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儿童权益的有 效保障,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为进 一步促进我省儿童发展,根 据《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 2020 年)》和《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权利,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和福利水平,保护儿童权益,优化儿童成 长环境,推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儿童倾斜,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

———优先考虑原则。在制定法规、政策、规划和资源配臵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需求。

———最大利益原则。处理与儿童相关的一切事务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共同参与原则。创造有利于儿童共同参与的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畅通儿童表达渠道,重视倾听、采纳儿童的意见。

———平等发展原则。为所有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儿童不因户 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三)总体目 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儿童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和服务体系,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普及教育; 建立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 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法律保护体 系,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促进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实现。努力实现我省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儿童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优先发展领域的部分重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部分 优先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主要措施(一)儿童与健康。主要目 标:

1.努力减少严重多发致残致畸出生缺陷的发生。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8‰ 以内。3.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 9‰ 以内。

4.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县(市、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保持 100%,新生儿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率达到 90% 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 85% 以上。

6.以县(市、区)为 单 位,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 90% 以上,7 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保持在 90% 以上。7.以乡 镇(街道)为单位,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 95% 以上。

8.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 4% 以下。

10.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 85% 以上,6 个月 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到 90% 以上。

11.5 岁 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12.降低儿童近视及弱视发病率。

13.幼儿园儿童龋齿发病率控制在 30% 以下。

14.5 岁 以 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 病率控制在 2% 以 下。控制儿童肥胖症发生率。

15.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 90% 以上。16.提高中小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17.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防控未成年人吸毒。18.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9.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2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 85% 以上。主要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中 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 度,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行业管理,严格机构、技术和人员的准入。2.加大妇幼卫生投入和妇幼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总经费的比例,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妇幼卫生经费投入。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 络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臵儿科,增加专业性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依照卫生部《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规定,开展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各项 基本保健服务。将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纳入流入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重点做好免疫规划、传染病控制、6 岁以下儿童定期健康体检等工作。

4.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加强婚检、孕检知识宣传,提高婚检、孕检率。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增加并扩大免费为孕产妇提供添加营养素的种类和范围。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 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5.预防、控制儿童疾病。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完善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儿童疾病的综合管理,推广 5 岁以下儿童常见病诊治的适宜技术。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

6.积极倡导母乳喂养。严格执行《 母乳代用品销售 管理办法》,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加强爱婴医院的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

7.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科学育儿指导,普及辅食添加相关知识。继续推行中小学生“ 爱心营养餐”工程,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营养状况。

8.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成立有利于幼儿健康的群众性体育组织,推动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每两年进行一次全省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体质状况。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深入推进“ 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 1 小时。加强儿童膳食、体育锻炼指导,控制中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

9.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健康知识课堂教学,对儿童开展禁烟、禁毒、防病、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等教育。在儿童中加强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宣传,家校配合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在倡 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开辟和健全多层次、多 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网络与传播途径。

10.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精神专科医院设儿童心理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科医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机制。中小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健全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预防机制,努力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低龄阶段。

11.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务力量。按照《 托儿所幼儿 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强中小学校医务室的建设和校医的配备。(二)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

1.促进 0 — 3 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学前 3 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 以上,学前 1 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8% 以上。

3.每个乡 镇至少建成 1 所达到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建立幼儿园。

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 99.9% 以 上。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 以上。6.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7.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8.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 8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 80% 以上。

9.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10.在 80% 的城市社区和 60% 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点。中 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到 85% 以 上,全省创建 100 所以上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11.浙江广电集团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各所属媒体上至少 开设 1 个家庭教育专栏节目。有条件的市、县级媒体也要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主要措施:

1.坚持依法办教育。全面贯彻《 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 要(2010 — 2020 年)》。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素质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教育法规体系。大力 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加强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2.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21% 以上,全省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重高于现有水平并力争逐步提高,全社会教育投入增幅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幅。

3.开展 0 — 3 岁儿童保育和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依托社区广泛建立卫生、安全、便利、家长互助的托幼服务中 心和婴幼儿看护人交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早期教育专业指导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队伍,服务社区婴幼儿及其家庭。明 确 0 — 3 岁托幼机构的主管部门,制订管理办法,促进早教规范发展。4.规范发展 3 — 6 岁 学前教育。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种形式丰富学前教育资源。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 和评价,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队伍整体素质。切实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建立贫困家庭学前儿童资助体系。

5.保障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解决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帮助符合办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6.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制定和落实残疾儿童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相关政策,提高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全面形成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的规模。把社会福利院、聋儿康复中心等从事教育的工作机构纳入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将其中符合办学条件的发展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或教学点。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突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国 家、省级改革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骨干专业,扶持建设一批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扩大学生及专业资助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充分利用职业学校丰富资源,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 毕业生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

8.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城乡 间、地区间及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实现以县域为单位的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开展“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等助学活动,消除因贫困造成的失学、辍学现象。建立学业、心理等方面的帮扶体系,维护每一名儿童的学习权利。

9.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全面推广“ 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把减负落实到中 小学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学习、生活和做人做事。1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建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基本形成要求严格、高度开放、流动有序、适度竞争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1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 2015 年,全省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中 小 学、幼 儿园 实现“ 校校通”、“ 园 园通”。

1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力实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 五大工程”和“ 春泥计划”,引导未成年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者和实践者。13.进一步重视和推进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三)儿童与福利。主要目 标:

1.扩大儿童福利的范围,推进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3.基本满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及适龄孤儿就业等方面的基本需求。5.提高 0 — 6 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6.减少流浪儿童数量。

7.增加孤儿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服务机构数量。各市和 孤儿较多 的 县(市)建立 1 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综合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和 1 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8.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及适龄儿童就业等权利。主要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体制,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资的预算,逐步实现儿童公共服务均等化。

2.完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儿童参保率。落实儿童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将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用 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助等形式,设立儿童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实施医疗费用减免或专项补助。

3.建立和完善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 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建立 16 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服务。整合 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4.提高孤儿福利水平。加强孤儿保障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津贴制度,机构养育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 70%,散 居孤儿养育标准不低于当地福利机构孤儿养育标准的 60%,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康复及适龄孤儿就业等多方面的需求。

5.完善孤儿(包括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的养育模式。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孤儿、弃婴接收救治制度,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儿收养制度,推动出 台《 浙江省家庭寄养办法》,提高散居孤儿的养育质量。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医疗、教育及适龄儿童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6.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 0 — 6 岁 残疾儿童特别登记制度,对残疾儿童基本康复给予政府补贴。加快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保证残疾儿童就近就地得到有效、安全的康复服务。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平等就业能力。7.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立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和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设施建设。探索流浪儿童的早期预防机制,健全流浪儿童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臵保障制度,为流浪儿童提供 教育培训、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四)儿童与法律。主要目 标:

1.贯彻落实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落实儿童优先和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

2.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到 100%,法律意识、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3.乡 镇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 99% 以上。4.依法保障儿童获得出生登记和身份登记。

5.健全完善儿童的监护制度,保障儿童获得有效监护。6.预防和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对儿童实施一切形式的暴力。

7.禁止使用童工(未满 16 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8.依法保护儿童的合法财产权益。

9.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全省社区儿童维权机构覆盖率达到 100%,实现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10.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控制在犯罪总 人数的 10% 以 下,刑 释解教青少年帮教好转率达到 90% 以上。11.建设与完善适合儿童的司法体系。主要措施:

1.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我省保护儿童的法律体系。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把保护儿童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列入全省“ 六五”普法重点内 容,定期开展儿童法律知识的社会宣传,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儿童知法、守法的能力,增强社会各界、学校、家庭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

3.保障儿童出生登记权益。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出生登记的认识,增强公民依法及时进行出生申报的法律意识,完善出生登记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部门协调,提高登记服务意识,简化、规范登记程序。

4.完善儿童的监护制度。建立儿童监护监督制度,提高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完善并落实撤销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资格的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 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

5.保护儿童人身 权利。严厉打击拐 卖、绑架、伤害、猥亵、虐待、遗弃儿童和引 诱、教唆、胁迫未成年人犯罪等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利用儿童进行乞讨、卖艺、卖淫等伤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建立受拐卖或暴力侵害儿童的临时监护制度,妥善安臵被解救儿童。

6.杜绝使用童工。严格执行《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及《 浙江省实施〈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办法》、《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等劳动法规规章,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每年开展“ 春苗行动”,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现象。

7.保护儿童的财产权益。依法保障儿童的财产收益权和获赠权、继承权、一定权限内独立的财产支配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8.完善儿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儿童法律援助网络,充实儿童法律援助工作队伍,探索在中小学校设立儿童法律援助联系点,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利用自身资源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儿童在司法程序中获得高效、快捷的法 律援助和司 法救助。通过青少年维权岗、“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等载体,不断完善社会化儿童维权网络。

9.落实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原则。坚持教育为主、惩罚 为辅的原则,落实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积极推动检察机关设臵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机构,完善少年法庭建设。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完善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劳教人员管理所建设。

10.完善不良行为儿童的矫治制度和归正青少年的安臵帮教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司 法机关共同参与的帮扶组织及其运作机制。对有不良行为及倾向的儿童进行早期介入、有效干预和行为矫治。将归正青少年作为安臵帮教工作的重点对象,保障归正青少年在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五)儿童与环境。主要目 标:

1.营造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消除对儿童的歧视和伤害。2.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全的认识,为儿童创设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3.减少儿童因伤害所致的死亡和残疾。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5.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6.保护儿童免受网络、手机、游戏、广告、图书和影视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7.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8.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 85% 以 上和 70% 以上。

9.市级和 30% 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儿童活动中心。10.每个乡 镇(街道)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的儿童工作者。11.90% 以上的村(社区)建立 1 所儿童之家。

12.建立 100 个雏鹰争章体验基地; 少先队员参加雏鹰争章活 动率,城市达到 85% 以上,农村达到 65% 以上。13.保障儿童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主要措施:

1.开展教育宣传。广泛开展以“ 儿童优先”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儿童权利尤其是儿童参与权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

2.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强化生产儿童食品、用 品相关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儿童用品、玩具和游乐设备生产和销售的监督管理。每年对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开展不少于 2 次的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对大型游乐设施逢节必查,对社区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 定期开展检测与维护。

3.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交通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儿童自 护、自 救、防灾和逃生能力。减少各类灾害对儿童的影响,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活、医疗、教育、游戏、娱乐、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救助服务。

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大力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落实公安部制定的“ 八条措施”,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控,禁止在学校周边 200 米内开设歌舞厅、游戏机房和网吧,铲除学校周边“ 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 理制度,加强校园安保力量。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侵害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整体推进学校意外事件预警和应急处臵机制建设。

5.创设和谐安全家庭环境。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预防和制止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6.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环境污染以及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保护饮用 水源。建立儿童环境污染暴露监测网,确保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主要重金属(铅、镉等)暴露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积极引 导儿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7.为儿童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童谣、舞蹈、戏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开展“ 雏鹰计划”优秀儿童剧进校园活动,每年组织 800 场以上的公益性儿童剧演出,推出 1 — 3 部满足儿童欣赏需求的优秀剧目,定期举办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全省中小学生舞蹈节。继续办好广播电视少儿频道及儿童栏目,丰富全省儿童文化生活。对文化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打击非法出 版物,减少色情、暴力等信息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损害。

8.净化儿童上网 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控和监管措施,防止网络中不良信息对儿童的伤害。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打击和治理,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加大打击黑网吧的力度,网吧严格实行消费者实名登记制,防止未成年人进入。家长和教师加强对儿童上网的引导,防止儿童沉迷网 络。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电子阅览室、“ 天天青少年网络活动室”等公益性网络服务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为儿童营造健康安全的上网环境。

9.优化儿童阅读条件。每年举办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其家长选择图 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公共图书馆设儿童阅览室或图 书角,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建少年儿童图书馆。“ 农家书屋”配备一定数量的儿童图书。

10.广泛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开展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为内容的科普教育,建成一批水平高、示范性强、国内外影响大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项目、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科学实践活动示范基地。

11.加大儿童活动设施建设。将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规范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的管理,各类文化、科技、体育等公益性设施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

12.完善乡 镇(街道)及社区对儿童的服务功 能。增 加 乡 镇(街道)综合服务机构的儿童福利服务功能,促进儿童卫生、教育、福利、科技、文化、体育、法律等服务进社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 五老”人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把儿童保护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范围。13.在村(社区)建立并运行儿童之家。将儿童之家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卫生、教育、娱乐、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体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配备儿童之家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每周提供不低于 40 小时的服务。14.深化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进一步落实《 浙江省少先队雏鹰奖章实施细则》,引 导少先队员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儿童的社会参与空间,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15.尊重儿童和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减轻儿童学习负担,保证儿童有适当的自主支配闲暇时间。培养儿童的自 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保障儿童对影响本人或本群体利益的各种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支持少先队组织发挥参与学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第三部分 重点实事项目

(一)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以现有技术可干预的出生缺陷为重点,积极落实三级干预措施。到 2012 年,初步建立以三级干预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出生缺陷干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到 2015 年,争取全省一级、二级、三级干预措施覆盖率分别 达到 70%、40%、80%。

(二)实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建设项目。建设滨江院区,扩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就诊面积,改善就诊条件,提高儿科疑难杂症的研究和诊断水平。2012 年完成一期工程。

上一篇:实习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交通文明礼仪模范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