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2024-07-31

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共10篇)

篇1: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专题访谈等方法,以广州市花都区冠华小学、新华四小、云山中学、大塘中学等20所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处于中间水平,值得关注,其成因主要以是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工作负荷较大、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的不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提出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关键词: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职业倦怠越来越多的被提及,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关注。职业倦怠的有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并界定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

近几十年,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凸显和被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的改革,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学校体育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的转变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工作量增加,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和执行者,当体育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那么他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和责任就会大打折扣,这样就会出现消极作用,说深一点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为提高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感和事业感提供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花都区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期刊、网络,查阅了近10年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对象的选择上,本研究主要以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为选取对象。问卷大体框架借用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该问卷包括情绪衰落、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

1.2.3访谈法

对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有关体育课改、工作压力、压力的应对以及职业倦怠等方面的内容。

1.2.4数据统计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处理。结果与分析

2.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2.1.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情况

依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

2.1.2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情绪衰落、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07、3.21、2.86,说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基本处于中间值水平,其中去个性化得分最高。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间水平,职业倦怠问题不是突出,但是处于职业倦怠心理的比例较高,值得关注。

2.2花都区体育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2.2.1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表2可以看出,有56.41%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认可,认为社会地位得到认可的只占23.07%,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常渴望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外界的认可,社会地位是否得到认可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取心、责任心有很大的影响。

2.2.2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

体育课较其他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体育教师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者,体育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者,体育教师上课地点主要以室外为主室内为辅。体育教师不但要花费大量的脑力去编写教材、分析学生学情、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定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又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去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带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周课时量超过15节的达到60.25%,周课时量少于10节的只占到3.85%。这还不包括平时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教研、自身的业务学习等。

从表4可以看出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将近六成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过大,认为工作量不大的只占7.7%。应适当调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2.2.3学校对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

学校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但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待遇。

从表5中我们可以得出,花都区中小学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达到重视程度的只占32.0%,而不重视的超过40%。说明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成就感有很大的挫败感,对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是很突出,处于中间水平。

3.1.2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社会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

3.1.3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比较大。

3.1.4花都区中小学学校对学体育工作、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3.2建议

3.2.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直以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体育老师的代名词,体育老师一直被认为是文化水平差,认为体育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体育课谁都可以上。因此,需要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对体育学科的认识。

3.2.2加强行政支持,重视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适当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称晋升、评优评选、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让体育教师找到归宿感、事业感。

3.2.3体育教师要自我调节,提高抗压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平缓对待。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的忍耐力和自信心,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于一.济南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态度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09,(3):72―74.[2]季晓静,高俊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对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10):101-104.[3]张勇,于跃.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2,(11):20―22.[4]朱美娟.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8):111―114.[5]李友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18―20.[6]王晓松.运用激励价值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54―55.

篇2: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去花都参加面试了,第一次面试的菜鸟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反正这一次是收获挺多的,不过还是挺沮丧的,综合排第二,招一个,又得继续考编之旅了。

小学英语面试分两场,面试和试教分开进行。先说面试吧,进入教室备考,先抽签决定顺序,这个顺序很重要啊,一个教室30几人,到最后面老师都没力气了,一般分数不会很高的,我倒数第六个,六十几分,我后面也有几个六十多呢,考完才知道同一个教室的面试题是一样的,面试完后不许回教室拿东西,有工作人员拿,防止询问面试的题目。面试用中文回答。第一题: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她好在哪里

第二:你认为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艺术?为什么?

三:假如你在上课时叫一名同学回答问题,但是他对你不屑一顾,丝毫不理睬你,你该怎么办?

题目是先回答上一个,面试官再告诉你下一道的,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但是我是第一次,太紧张了,而且第一道我还真没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回答的不尽人意,哎。。郁闷 另一半人英语的面试题是:

1,假如你这一次没有考上,你会怎么办?

2,教师也是学生的家长,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第3道不记得了。

重点是试教,试教前先交教案,其实,教案主要是看你的书写以及教案的基本格式,所以不必纠结太久,大概步骤写到就行了,在试教时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看你的教案,有经验的老师就扫一眼而已,这次花都进行的是片段教学,所试教内容的导入部分,要求是十分钟左右,其实也就最多四分钟,加上回答问题总共不超过十分钟,反正我们那个教室就是这样的,然后根据你的试教(导入)来提问题,老师没时间看教案,就体现在这里,你紧紧围绕你的导入用英文回答就行了,她根据你的回答就知道你是如何导入的啦,导入有没有新意,是否扣住重点。所以一定要重点多花心思设计你的导入,对其要十分的熟练。

篇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研究

一、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国内外对于职业倦怠的认定是指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够全心的应对工作压力时出现的一种个体极端反应, 体育教师在长期江大的工作压力之下, 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现象, 生理上表现为持续疲乏、耗竭感、虚弱, 对疾病抵抗力薄弱, 胃肠不适、失眠;认知上出现心智耗竭状态, 自我概念低, 出现低自尊、失败感, 对工作缺乏动机, 对学生缺乏热情、麻木不仁;情绪上沮丧、烦躁、易怒, 容忍度低, 冷漠悲观;行为上表现为工作变得机械化, 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 人际关系上疏离退缩、摩擦增多。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 影响其工作的情绪, 使其工作效率下降。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 缺乏成就认可

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大多处于一种模糊的位置, 在承受着不同学科待遇的同时, 还要承受着其它学科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非正确理解, 很多教师与领导认为体育工作就是学校中的一门必有的课程, 但对于体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 导致他们承受不公的同时, 还要承受着教育系统内部的劳酬不公, 这让体育教师的附庸角色凸显, 因此,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

2. 学校学科建设歧视

第一, 学校组织对于体育教师的较色定位不够准确, 可以说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社会职业, 如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楷模、知识传授者、组织管理者、朋友和知己、心理保健医生等。在这么多的较色面前, 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定位自己的角色, 出现角色混乱的情况, 则很容易导致角色自身的责任感丧失, 进取心下降, 致使其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 不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产生职业倦怠感。第二, 体育教师的待遇不公平, 尤其在当前应是教育的大背景环境下, 体育学科更被定位成一门附属学科, 不被重视, 体育学科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体育教师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与其它学科教师之间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容易使其产生心理落差, 导致心理失衡, 消极怠工。

三、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要是在学校的管理层面, 让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体育工作以及体育工作者, 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尤其在政策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 为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减压、减负, 充分电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 在薪酬待遇方面, 实现公平、平等对待, 体育教师不应与其他教师有所区别, 要实现其彼此间的同等待遇, 同工同酬, 视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位置, 并从精神层面引导体育教师正视自己的价值, 享受到公平的待遇。第三, 改变对体育教师的考评制度, 要让体育教师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 满足自我成功欲望, 同时, 争取为体育教师创造更多能够参与到学校决策与管理的机会, 成为学校的主人, 促其能够尽职尽责的为学校出力办事, 消除心理倦怠感。最后, 在学科建设方面, 学校应鼓励各学科教师能够团结合作, 培养其尽职尽责, 全心服务于教学, 教书育人的理念,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体育教师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 所处于社会系统中的个体能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使个体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尊重的、有价值的, 归属于一个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会网络。高校体育教师是一个相对封闭、缺少社会支持的群体, 因此在社区或省市内形成高校体育教师社会支持系统, 能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例如, 构建省、市高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体育教研中心等, 是同事之间相互提供社会支持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可以与同行讨论种种教学、科研和竞赛等问题的场所, 使他们获得信息支持、实践支持和情感支持,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 有效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缓解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摘要: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常见的长期工作疲劳状况, 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 职业倦怠的产生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 本文针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从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 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 解决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高校

参考文献

[1]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 .

[2]郭英, 董淑花.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四川心理科学, 2004 (3) .

篇4: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体育锻炼

1前言

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或因为长期体验压力所产生的情绪、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1〕。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的个体健康和组织竞争力。教师如果体验到倦怠,那么很可能个人生活质量就会下降,总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工作也会不认真,不求进取。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一些心理压力,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教师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疏导心理压力具有促进的作用。因此本选题在前人对职业倦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症状,以及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锻炼的相关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为研究对象。依据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选取郑州、开封、许昌、信阳、洛阳、新乡、济源等7座城市的600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选取15所学校,其中高中4所,初中6所,小学5所。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图书馆、资料室以及网上查询,查阅了大量有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书籍以及相关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480份,其中城市250份,农村230份,剔出无效问卷28份,得到有效问卷452份,其中城市245份,农村207份,回收有效率为80%。

2.2.3数理统计法:把调查得来的数据利用spss17.0、office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百分比统计,相关分析,差异性检验等。

2.2.4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了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表1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来看,情绪衰竭相对突出,其次是低专业效能,工作怠慢最低。其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低专业效能)上分值最高,其次是高中教师,初中教师相对较低。

3.2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统计情况

卢元镇等按照中国体育人口的划分标准,将我国体育人口划分为4种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将满足3个条件的划分为标准体育人口,满足2个条件的规定为近似体育人口,满足1个条件的划分为偶然体育人口,满足0个条件的划分为非体育人口。〔37〕 按照以上标准,统计分析状况如下:

表2所示,按照卢元振等所划分的4种不同体育人口类型的标准,满足3个条件的标准体育人口仅占总人数的6.4%,满足2个条件的近似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15.5%,满足1个条件的偶然人口占到总人数的38.1%,非体育人口占比例最大,占到总人数的40%。

3.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人口状况关系

表3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体育人口中的情绪衰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与工作怠慢以及低专业效能差异性不显著。

由此说明,是否体育人口与职业倦怠存在相关关系,非体育人口的情绪衰竭水平要远远高于标准体育人口。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相对较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当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情绪衰竭偏高。

(2)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教师较为突出。

(3)不同体育人口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随体育参与的程度加大分值递减。

4.2建议

本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倦怠情况最为严重,情绪衰竭指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小学教师待遇相对于初高中要低一些,加上有部分教师可能身兼数职,劳动支出相对较高,而且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又不及初高中教师,失落感由此而生,部分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很有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应该加大对教师的物质投入力量,可以适当的采取物质激励或者是精神激励,当物质激励有所满足时,精神激励更能满足教师情感、发展、成就等高层次的需要。政府、学校应该投入一定资金,综合教师需求,配备相应的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的环境。学校在为学生开设体育课的同时,也为教师开设体育课,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教师自身的一些情绪衰竭,应该学会自己合理发泄,注意劳逸结合,在工作之余,也应自己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建议选择集体项目,这样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情绪衰竭。

参考文献

〔1〕Byrne B M.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diate and secondarteacher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3):197-212.

〔2〕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周毅刚.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学校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J〕.心理研究,2010,3(4):84-88.

〔4〕王芳.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J〕.2004,6(5):568-574.

〔5〕伍新春,曾玲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4,(3):37-42.

〔6〕刘晓明,邵海燕.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53-55.

篇5: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

王 云

摘要:职业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小学教师这个重要的教育群体中,由于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反差、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一致 以及角色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等原因,使职业倦怠现象在小学教师中尤其突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否则将对基础教育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本文试对此现象的成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倦怠

小学教师

对策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小学教师中也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小学教师中是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反过来就会作用于工作,影响教学工作,导致工作恶化,于是职业倦怠进一步增强,继而影响到下一次的工作状态,导致进一步的工作恶化,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不但对工作有极强的破坏力,而且能导致当事人发生多种生理疾病,如失眠、头痛、头晕、内分泌失调等。

一、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千差万别。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表明,造成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期望与现实的反差

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我国也不例外。“教师节”的设立,《教师法》的颁布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轻视知识、读书无用、轻视教师的种种偏见,对教师的物质文化生活漠不关心,鄙夷教师职业,轻视教师的劳动,甚至还有殴打、谩骂教师的现象。

作为知识分子的小学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以维护他们的尊严。但是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该职业的态度与他们所渴望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形象很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屈尊感”和“失落感”,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光荣而烦恼。处理不当就会对教育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

2.当前小学教师工作的低创造性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繁杂纷乱的教育内容,瞬间即变的教育环境,他们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才能胜任教育这一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封闭性的教育系统、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与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我国的教育失去了内在的原动力,也使教师们日渐疲惫。

3.小学教师劳动付出与回报不一致

我国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有资料表明:我国小学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倒数第三,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这样小学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严重背离,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4.角色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无论从角色职责,还是从社会文化的继承而言,教师一直是社会提倡的价值模范,且被作为一种价值传播的工具。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的价值观念在不断改变,人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许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于是就产生了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

另外,一些个人因素也在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倦怠,例如,有研究表明:男教师较女教师更易产生倦怠,中学教师较小学教师压力更大,单身教师比已婚教师的倦怠程度更高,任教于较大城市学校的教师比中小城市的教师倦怠程度高。

二、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以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为基础,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教师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历程。小学教师的挫折阶段常发生在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即大约是任教后15年左右,这时小学教师可能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工作满足程度逐级下降,在教学上常表现出无力感、倦怠感。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教师非常需要帮助。在这一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使教师之间彼此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可以邀请著名学者、教师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提高科研意识,激发教师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为小学教师切实提供时间与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增强教学效能感等。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帮助与支援会有助于教师摆脱倦怠,走出低谷,提高与完善自己。

2.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3.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情绪,既是预防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也是预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1)教师个人要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只有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忱,才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才能热爱学生,并从这种爱中得到极大的职业享受。教师要想做到“乐而为之”,必须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种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来源于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认定,是一个小学教师避免职业倦怠、保持最佳心境的思想基础。

(2)引导小学教师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职业倦怠信念源于挫折,挫折是在目标行为受阻时产生的。为防止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引导教师确定恰当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获得成功。

(3)注意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教师健康心理状态是由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熏陶而形成,要想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者首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同时还要对教师付出同志式的爱心、诚心、细心与耐心。主动了解教师思想动态、业务能力,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积极分担教师生活中的忧虑与艰辛,并时常为教职工之间的业务交往与情感交流铺路搭桥等。

(4)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要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信心,克服自暴自弃等。小学教师还应注意经常保持乐观自信的健康情绪,做到不多愁善感,不暴怒暴喜等。

4.完善教育领域内部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完善的竞争机制能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活力。当然,教育领域内的竞争不同于商品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它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而是培养人才的竞争,是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竞争。

篇6: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1 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定义及其负面影响

1.1 197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些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产生心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因此可以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乃是体育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体育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2 其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可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许多对生活有负面作用的行为,如沾染低俗嗜好,赌博、酗酒、沉溺于电脑游戏等。其次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倦怠症状表现,尤其是体育室外课的教学,更将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以及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再次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前途命运。体育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久而久之积聚起来的能量就会不断影响情绪,使得他(她)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影响生活和工作。

2 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2.1 社会因素

受传统重文轻武、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至今仍有些人轻视体育,忽略体育,认为搞体育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轻视体育,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教师得不到公众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其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升学、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跳出“农门”才是他们的期望。

2.2 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视体育为“副科”。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能同工同酬现象普遍,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课时系数只有0.8,两操、两活动不算课时现象比比皆是,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认可,这在精神上、物质上都给体育教师造成很大的压抑,严重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从而产生倦怠。

还有,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器材陈旧、欠缺。二是体育场地,据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4日‘安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的报道称:安徽省中小学生要求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2,初中不低于25M2,生均运动场地,小学不低于6M2,初中不低于8M2。而现实状况,在农村中小学却少有学校达到如此标准。

另外,在农村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也难以达到国家1:250的标准,很多学校多少年就一名体育教师。有的还不是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就出现了体育教师课时太多,工作量太重的现象,据统计,农村体育教师每周课时少则14节,多则达到20多节,这还不包括其他诸如早操、课间操等活动时间。因此有些体育老师不愿到农村中小学来任教。

2.3 教师个人因素

首先是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性格以外向型为主,A型人格特征居多,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挑战性、好竞争、易急躁、易动性、专注和奉献等,而恰恰心理学研究表明: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

其次,体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非显现性,因而,体育成绩的呈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体育成绩,一方面这与学生自身遗传和营养等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体育教学还有个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此,体育教师的成绩就很难得到及时的认可和回报,容易造成体育教师长期的低成就感和压抑,这也是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之一。

3 预防和缓解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许多负面效应,虽然令人心力交瘁,倍感痛苦,但它不是世界的尽头,而只是人生的一个交叉路口,如果选择得当,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不但将危机化为转机,而且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所以要解决好体育教育职业倦怠的问题,不仅体育教师自身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更要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多做努力。

3.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首先,确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及社会价值取向,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从而确立合理的目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那样会经常在心理上承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矛盾,使自己长期感受到压力,自信心不断下挫,进而产生倦怠感。其次,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源于教师自己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即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尚的事业,做到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再次,体育教师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这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并结合体育专业特长,积极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办法。

3.2 学校在缓解和预防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给予体育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学校应明确体育老师的职责、义务和权力,一视同仁,同工同酬,调整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真正将国家的各项体育法规和政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予以落实。

其次,在学校管理层面,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在学校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尊重体育教师的地位,真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完善教学场地、设备、器械等。尤其是在某些政策上应该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相对采取一些倾斜性策略。

此外,应多提供体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一方面缓解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更新思想,补充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上,不断充实了自己的能量,从而预防和缓解了因知识陈旧不能从容教学所产生的倦怠感。

3.3 在社会层面缓解和预防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措施

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和工作价值的肯定,转变传统“重文轻武”的思想,端正舆论导向,认识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使这一职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政府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待遇,合理量化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

4 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多方努力也是可以预防和缓解的。教师职业倦怠不解决,损失的不是一群不想工作的庸才,而是学校里那股最优秀、最具实力和潜力的师资力量。因此,中小学管理者应该采取符合本校实际、适合教师特点的有效措施,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让受挫折教师再次拥抱阳光和雨露[2]。

摘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甚,这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本文从社会、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三个层面对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中学,小学

参考文献

[1]蔡宝忠.体育教师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7: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职业倦怠是西方心理健康研究广泛流行的一个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应用在教育领域。由于教师倦怠心理的突出现象,使人们对教育领域职业倦怠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体育教师群体中,同样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只是体育课往往是不被重视的课程,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也没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同仁对体育教师工作及生活的更多关注。

一、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内心产生职业倦怠后,对工作就会失去激情与动力,进而没有心情过多关注学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慢慢地被教育发展所淘汰。体育课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男生喜欢上体育课,但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玩;女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也不喜欢过多运动,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耐心指导,也无法提升体育教学魅力,所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师态度冷漠和缺乏爱心。教师职业倦怠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讨厌上课,在课上只是敷衍了事,内心缺乏激情与爱。教师与学生沟通缺乏感情,在学生做错事后,甚至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不仅如此,教师也不愿与其他领导和教师沟通,一方面自己所处的地位较为尴尬,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不愿听到领导不重视体育的语言,对领导的讲话听不进去。

3.体育教师的自豪感下降。职业自豪感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值得骄傲的情感。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时就会对工作充满信心,从而抵御各种不良情绪的出现。当一个人的职业自豪感缺乏时,就会情绪低落,产生自卑感,降低工作效率。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比较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缺乏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教师得不到支持和理解,对工作丧失了信心。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我国教育一直存在“重智轻体”的观念,导致体育教育明显滞后于德育、智育。部分高校领导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对体育十分重视,但实际并没有做任何相关的工作,甚至将体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工资分开对待,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使体育教师十分不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家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住房贷款、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使他们心理严重不平衡,从而导致了职业倦怠。

2.组织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各类院校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大量增加而体育教师没有相应增加,一些高校的周学时甚至达到了20多。另外,体育场地、设施也没有相应增加,体育教师还要为解决场地和器材的问题而到处奔波。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体育教师很少有进修的机会,所以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进而产生颓废感,厌恶自己的职业。

3.个人因素。一个对自己职业充满向往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为自己的工作做出最大的努力。然而不现实的理想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从而对自身的优缺点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价。体育教师总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仁的认可,但当这种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所以在评定职称方面他们没有任何优势。而职称与待遇是息息相关的,在他们与其他教师收入拉开差距后,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建议

高校体育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是一个客观事实,它的不合理性和消极性对体育教育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各类院校应该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而不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针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通过社会舆论宣传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应该受到尊重,应该享有公平待遇。政府要加大执法强度,维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工资、住房、进修、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帮助,同时还要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教育进度上来。

2.为体育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积极主动地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给予他们公平的进修和升职的机会,以唤起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对这个职业重新燃起希望和斗志。

3.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减少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当体育教师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倾向时,就要下意识地去放松自己,调整不良的情绪,多与朋友、亲人沟通,严重时可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从而缓解职业倦怠。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此,社会层面、高校组织层面以及体育教师自身都应该深刻反思,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姚向颖,施文敏.关于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13(4).

[2]郝明,刘莉莉.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1).

篇8: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给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初中体育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师身心健康, 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也自然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受害者。本文将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为体育教师自身及学校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2、研究对象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州市吴江区部分农村初中体育教师20人。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研究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关资料, 重点把握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阅读文章百余篇。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 剔除无效问卷2份, 剩18份, 回收率90%。抽样方法:根据老师所在的学校体育老师的人数发放, 并回收。

访谈法:请教部分老师和专家获得有关研究关于老师职业倦怠的资料信息。对部分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 并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职业倦怠问题。

3、结果与分析

3.1、年龄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状况。任何群体中不同年龄的人员组成, 是群体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群体效能的发挥。尤其是在学校的体育老师, 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特点, 如年纪大的经验丰富, 而刚出来的老师知识结构新颖,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根据表中数据显示, 苏州市吴江区中青年体育老师占很大的比例。

3.2、职称的构成

职称结构是指各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构成状况。它是人才群体的要素之一, 也是衡量人才群体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 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和科研状况。

3.3、教龄的构成

教龄结构是指在学校体育老师中每个老师教书的年限, 教龄的长短可以了解一个老师的教学经验。

3.4、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情绪低落: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体育教师常常表现出疲惫感, 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急躁发火的行为表现, 容忍度降低, 对自己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 甚至对生活冷漠悲观。失去了给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情绪很低落,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人格解体:所谓人格解体就是老师的日常交际以及工作态度都偏离了正轨, 体育教师人格解体的显著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 给学生贴标签, 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持多疑轻视的态度, 甚至不愿意和学生, 其他老师交流等。

成就感不高:由于现在还存在着对体育课的轻视, 使得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自身专业前景不好, 容易产生自卑感、逆反心理, 对工作消极应付, 这样就可能大大减少体育教师工作的驱动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访谈的角度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 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苏州市吴江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的思考归纳研究结论如下:

苏州市吴江区中学体育教师中, 年龄在21-40岁以上占很大比例, 中青年教师占很大的比例, 教学经验丰富。职业倦怠中成就不高出现在31-40岁的比例最大, 职业倦怠人格解体出现在高级职称的体育老师比中一职称体育老师的比例高, 职业倦怠情绪低落在教龄5-10年的占很大的比例。

苏州市吴江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人格解体、成就感不高等。

苏州市吴江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4.2、建议

4.2.1、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提高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离不开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政策制度, 究其学校不能重视体育教学的根源还是在国家政策的环节上, 因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都不被国家纳入大多学校升学考核的主要范畴, 那么这些学科终归无法被相关学校机构引起足够重视。另外, 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绩效考核也应当加强, 对于体育教师的职称评比要有足够重视, 如果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没有足够的奖励措施, 奖惩均不明的情况下, 那么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也无法避免。

4.2.2、加强成就感

加强自我成就感的实现是有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这种手段的实现主要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比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学生家长的肯定、自己时刻教导的学生终于在某个行业中出彩、时刻不忘做体育教学科研活动受到学校关注等, 这些方式都可以使体育教师内心达到一定的成就感获得。如果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 那么相关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引起学校或是他人的重视, 如果能因为部分优秀体育教师的努力改变了在部分地方不被重视的局面, 终有一日, 将会迎来体育教学政策的巨大变革, 从而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4.2.3、锻炼心理能力

但凡在工作中, 都有职业压力和问题的存在, 因此体育教师也不能因为无法引起重视或者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而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为人师者, 更重要的工作是对自己所教导的学生做正确的教学工作, 而不是在职称评比、政策颁布上面望眼欲穿。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那么就有必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接受能力, 很多从事体育教育这一行的工作者都是抱着喜爱教学的这份心态来进行应聘的, 因此在工作开展中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衷, 不要被利益、地位等因素左右,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正确对待名利地位, 是教学工作者本来就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对名利地位都有强烈的欲望, 那么这个社会的下一代人又懂得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奉献, 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 被权位左右, 这个社会将难以想象。

总的来说, 初中的体育教学目前在很多地方还不够被重视, 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也存有工作倦怠的情况, 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无法改变这种不被重视的现象, 反而会导致体育不被重视的情况加剧, 因此这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做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 就有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始改变自己工作倦怠的情况,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在体育教学上获得一定成就, 那么才会受到学校的重视, 如果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都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教学工作, 那么终有一日, 会迎来体育教学政策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江.初中女生中长跑倦怠心理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10, (5) .

[2]陈宗正.温州城乡初中教师休闲活动比较研究[D].2009.

[3]梁焱.初级体校学生的道德教育研究——以广西北流体校为例[D].2007.

[4]陈文科.海口市初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J].网络财富, 2009, (5) .

篇9: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体育教师作为人际工作者,他们面对着多种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本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职称评定、与非体育教师同校不同待遇、高考的指挥棒导致学生和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等等,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妥善处理,长期累积下来的压力就会损耗其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其职业倦怠的产生。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极大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其精神疲惫不堪,自我成就感降低,且以消极的负面态度面对工作、学生和同事。生理层面出现慢性的疲倦、头痛、失眠、各种职业病频发等等;情绪层面会出现感觉沮丧、意志消沉、情绪失控、易发怒、妄想、有逐渐远离同事、学生与领导的倾向;行为层面会出现抽烟和喝酒的频度增加,甚至出现暴力及攻击性行为;价值层面会经常突然地改变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看法,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够不够的一连串的信念,不仅影响着教师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其努力程度和情感体验。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属于教师信念的范畴,对教学活动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教学效能感能够降低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的影响程度,即高教学效能感可以改变职业压力的作用,减少“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消极影响。教学效能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选择、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以及对情绪的调控。因此,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挫折时,比较倾向于采取逃避的策略,易将教学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忽视自己内在能力和努力的因素,会因学生的不良纪律等而引起较大的焦虑和恐惧,甚至厌恶教学、厌恶学生,从而表现出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症状。

体育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学里存在的现状却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被边缘化,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看不到体育工作的职业价值,缺少成就感,工作热情低,导致体育课的开设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的实施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工作在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本研究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郑州、焦作、安阳、新乡、许昌、商丘六地市19所中学的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学者俞国良等编制的《教学效能感量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调查,本研究中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77,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克伦巴赫o系数为0.84-。一般教育效能感分量表、个人教学效能感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依次为0.85、0.86,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同时采用了经修订的MasIas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三个维度22个题目,分别是情绪衰竭维度(包括9个题目);去个性化维度(包括5个题目)和成就感维度(共8个题目)。在本测量中MBI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66,情感枯竭维度为0.76,去个性化维度为0.56,成就感维度为0.74。所有数据采取spsslO.Oforwindows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关系

1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其形成依赖于整体的教育实践及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与个体经验的联系较少。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评价,即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心,它更多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相联系并具有更多的个体意义。个人教学效能感比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教师意味着更多的个体意义,因此,教师对个人教学效能感的评价更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普遍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还发现,教龄、学历因素对教学效能感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所受教育、教师的社会化水平、学校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等都会影响教学效能感。学历代表着教师受教育的水平与职业准备状态,教龄则意味着教学经验。职业准备状态与教学经验共同作用于教学效能感,会引起学历水平不同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衰竭与去个性化现象较严重,成就感的作用(p<0.01),性别与教龄因素、学历与教龄因素对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t=4.38,p<0.01),而在去个性化与成就感维度则没有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及性别角色要承担的家庭责任有关系。研究还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中学体育教师的情感枯竭和去个性化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成就感水平能够逐渐上升。个人生活阅历与教学工作经验的丰富,使体育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并获得职业成就,倦怠水平较低。

3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枯竭、去个性化显著负相关(p<0.01),与成就感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一般教育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无显著相关。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认可度与自信度,比一般教学效能感有更多的个体意义,与职业倦怠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

以教学效能感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个人教学效能感对情感枯竭、去个性化与成就感三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p=0.23,p<0.01;B=0.26,p<0.01;p=0.22,p<0.01),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水平对该教师是否发生职业倦怠有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够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还会影响教师是否能够有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缓解工作压力。个人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并通过努力去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容易取得成功并得到学生、同事的认可,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保持较高的成就感和工作热情。教学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时,倾向于逃避或将责任推脱到其他环境因素上,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所以很难在工作中作出成就,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给自己带来痛苦、失落等情感体验,直至引发职业倦怠。

四、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远离职业倦怠

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风尚,转变传统观念中的“重文轻武”的偏见,端正舆论导向,认识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2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和教学的重要作用,尊重体育教师地位;真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度,在某些政策上应该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采取一些倾斜性策略,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自身观念,既要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其次,教师要增强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远离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教学效能感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2]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3]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5(5)

[4]万慧新.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2)

篇10:广州市花都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1 职业倦怠的定义

“ 职业倦怠” ( burnout )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它指人对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 却又不得不为之时, 就会感到厌烦, 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 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对工作表现出来最直接的形式就是冷漠, 消极。体育教师因工作环境和自身专业的特殊性, 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教学无耐心, 对工作缺乏活力与激情;成就感不高, 对前途感觉无望;对他人漠不关心;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内驱力缺乏;更为严重的就是体育教师人格解体, 减少或拒绝跟学生接触, 对学生表现得好无耐心可言。可见在体育教师的行为中广泛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

2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2.1 社会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 社会支持的缺乏易导致职业倦怠[2]。随着社会的变迁, 导致人们对价值的认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这种变化导致的教育体系变革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跟要求, 认为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被赋予了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然而在众多人眼里, 高校教师不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也应该算之一。体育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一员,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职业认可度非常之低, 尽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再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 却恰恰忽略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家长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了, 身体素质可以忽略。家长的这些看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心情, 这种长期不被认可和尊重的职业难免导致体育教师产生抑郁感, 对工作表现的不够认真, 进而慢慢失去对工作的热情。这种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局面久而久之会导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2 学校原因分析

(1) 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 如家长代理人、学生的楷模、知识传授者、组织管理者、朋友和知己、心理保健医生等[3]。若体育教师自身职位定位不清楚, 必将导致自身认识错乱, 对应当承担的工作或履行的义务丧失了进取心跟责任心。这也是导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2) 部分高校将体育课最为副课来看, 学校的科研重点也不会着重放在体育学这门学科上, 把学校的体育课只是看成了该校课程组建的一个很小部分, 这种不被看重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资薪水平。在这种于其他学科相差甚大的情况下, 体育教师难免心里不平衡, 进而表现出消极应对。

(3)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师专业不重视, 工作不认可, 不管自己多么努力, 专业知识如何的好, 付出的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到打击, 此外, 教学环境、条件及教学评价机制无不是导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子。

2.3 组织原因分析

若想在该领域不断的超越自己, 教师必须在职称晋升, 考核评比和科研方面大下功夫, 然而这些硬性的指标无不是给每位教师出难题, 包括体育教师。但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特别是现今各高校建立了严格的聘用机制, 这一系列的条件必将导致竞争加剧, 致使体育教师面临资源减少的威胁。对于那些资源储备匮乏或者保护能力较弱的体育教师而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弱他们一再的经历资源丧失时, 职业倦怠自然而言的就会显现出来。

2.4 个人原因分析

职业倦怠虽然在高校中比较常见, 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师都会表现出职业倦怠, 这种情况还跟体育教师的个人因素有直接关系。这种个人因素包括个性原因跟身心健康原因两个方面, 首先, 体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来自身体练习, 这种专业的特殊要求, 势必赋予了体育教师喜好动的形象个性,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 竞争意识太强, 易导致冲动、暴躁等行为的发生, 当体育教师对自身的期望过高, 进而疯狂投入工作以求达到目的, 若最终结果反差太大, 就会自暴自弃产生职业倦怠;其次, 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若体育教师在工作或生活过程中没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 或是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不够, 这样或多或少的就会出现一些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进而常常忽略自身的感受和需要, 给自己内心增加额外的负担, 这样一来体育教师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另外, 部分体育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体育运动训练身体留下创伤等职业疾病也是导致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又一原因。教龄越长的体育教师, 长年累月的工作, 伴随着体能的下降等等原因导致身心交瘁等症状也是职业倦怠的诱因。

除了上述两种影响因素外, 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特别是对刚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而言,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由于没有职称, 工资较低, 又要结婚、买房、养家, 此外女教师还要做家务, 这些各方面压力让青年体育教师无所适从, 难免在工作上会分心。

3 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策略分析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这种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 而且必然会对正常的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因此, 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积极干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为体育教师创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和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3 . 1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

社会为教师赋予了多种角色, 但一个人的能力跟精力是有限的, 在面对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各方面期望时, 体育教师难免会“辜负”部分人的众多期望而显得力不从心。社会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来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积极维护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让体育教师在一个被信任的环境里专心的工作学习。

3 . 2 高校采取多种干预手段, 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据相关研究证明, 在形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中, 个体不可控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远远大于个人因素, 也就是说外在条件的干预是缓解职业倦怠的主要手段。因此, 高校首先从教师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考虑,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 以教师个人发展为重点, 将教师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性结合, 构建一种过程性评价机制, 让这种评价机制不再被量化, 应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体育教师的自身成长。这种发展性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缓解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 而且对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 高校应采用民主式的开放管理, 让各个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举办各类活动, 发挥教师的个人专长, 提高教师的内凝聚力, 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最后, 高校要加强科研组织建设, 为体育教师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教学科研平台, 同时也为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了有意的补充作用。

3 . 3 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积极的进行自我调适

体育教师要正确的认识职业倦怠, 积极的进行自我调适, 正确对待心理挫折, 当个人角色发生冲突时, 应静下心来去发现真实的自己。体育教师也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减轻压力的相关知识, 掌握缓解压力相关技巧, 遇到事情时要学会归因分析, 逐步排解内在的不良情绪, 此外运动也是排解压力的好方法。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需要社会支持, 自身的调节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多管齐下,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才有所缓解, 整个教育、学习氛围相应也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11) :417-419.

[2]陈玉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7 (6) :57-59.

[3]郭黎岩.教师心理素质专题[M].北京: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11) :44-51.

上一篇:《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下一篇:大连市城市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