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2024-08-02

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精选9篇)

篇1: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专业选择之农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农学简介

农学agronomy agricultural sciences 是中国内地官方所划分的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之一。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农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主要培养学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1] [2] [3] [下一页](责任编辑:卜范龙)

篇2: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也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等。

工科是指如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是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 以上所述主要指传统工科,此外还有新型工科。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我国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等以工科见长。

分类

1、实用技术类 (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管理、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等)

2、公安学类 (包括侦查学、刑事侦察、经济犯罪侦察等)

3、职业技术教育类 (包括园艺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4、数学类 (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医学信息学等)

5、物理学类 (包括应用物理学、声学、物理学教育等)

6、化学类 (包括化学、应用化学、化学教育等)

7、生物科学类 (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等)

8、天文学类 (包括天文学等)

9、地质学类 (包括地质学等)

10、地理科学类 (包括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学等)

11、地理物理学 (包括地球物理学)

12、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气象预报等)

13、海洋科学类 (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学等)

14、力学类 (包括理论与应用力学)

15、电子信息科学类 (包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电技术应用等)

16、材料科学学类 (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17、环境科学类 (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

18、心理学类 (包括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

19、统计学类 (包括统计科学、电算化会计与统计、统计与会计等)

20、系统科学类 (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工程)

21、地矿类 (包括采矿工程、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黄金地质勘察与管理等)

22、材料类 (包括冶金工程、化学装潢材料及应用、宝石学等)

23、机械类 (包括工业设计、化工设备与机械、飞机及发动机维修等)

24、仪器仪表类 (包括自动化仪表及应用、医用电子仪器、测绘仪器等)

25、能源动力类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低温技术、采暖与通风等)

26、电气信息类 (包括自动化、计算机软件、移动通信等)

27、土建类 (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

28、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电站动力设备等)

29、测绘类 (测绘工程、测量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等)

30、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室内环境控制工程、安全技术等)

31、化工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化学工程、精细化工等)

32、交通运输类 (交通工程、飞行技术、铁道运输等)

33、海洋工程类 (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

34、轻工纺织食品类 (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出版等)

35、航空航天类 (包括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测控工程、空间工程等)

36、武器类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军械储存与管理等)

37、工程力学类 (包括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

38、生物工程类 (包括生物工程)

39、农业工程类 (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工程等)

40、林业工程 (包括森林工程、木材加工、森林防火等)

41、公安技术类 (包括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刑侦技术等)

42、植物生产类 (包括农学、花卉、种植养殖等)

43、草业科学类 (包括商品花卉、园林花卉技术、种子种苗等)

44、森林资源类 (包括林学、森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管理等)

45、环境生态类 (包括园林、风景园林、环境保护等) 46、动物生产类 (包括动物科学、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

47、动物医学 (包括动物卫生检验、畜牧兽医、动植物检疫等)

48、水产类 (包括水产养殖学、名特水产养殖、资源与渔政管理等)

49、基础医学类 (包括基础医学)

50、预防医学类 (包括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妇幼卫生等)

51、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包括美容医学、医学检验、高级助产等)

52、口腔医学类 (包括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等)

53、法医学类 (包括法医学)

54、护理学类 (包括护理学、高级护理、中西药结合护理等)

篇3: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类专业,软件外包服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作为职业教育, 它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切实体现, 即职业教育要根据企业需求, 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 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信息化人才,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软件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软件产业被公认为人才产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强软件专业建设,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加强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所以,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选择

校企合作的需求企业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IT企业要发展, 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减少员工岗前培训的成本。而作为学校, 专业要发展, 也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打造专业特色与品牌, 从而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一个专业在合作企业、合作形式的选择上, 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了解专业的就业状态, 清楚迫切需要的知识、技能, 既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典型性, 又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地域性。因为一个企业在该专业领域中从事的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 而且在不同地域范围内, 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以软件类专业为例。随着世界产业转移的加速,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大量的软件开发业务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国家。软件外包业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重点扶植对象, 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各类软件园, 投资建设服务外包实训基地, 帮助企业培养软件外包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 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节点, 我国已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五大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 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及大量的地方产业园区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环境, 也为高职院校选择合作企业、合作地域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因为有的软件企业是侧重JAVA开发方向, 有的是侧重.NET开发方向, 有的地域是侧重对日外包服务, 有的地域是侧重对欧美外包服务。我院的软件外包服务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在区域内选择了武汉思远顾问有限公司、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IT企业紧密合作。而针对区域内小型软件企业, 主要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主, 因为通过与行业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学生能满足这些企业的岗位需求。

通过这些合作形式, 一是满足了学生专业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专业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 选择Java或.net等不同的专业方向, 分别编班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二是满足了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可根据就业地域的要求, 选择到不同地域的合作企业就业。同时, 也便于建立广泛的专业校友网络, 通过他们在工作岗位的实践及时反馈专业建设方面的意见, 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软件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的成效

建设校企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学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通过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专业共建的典型企业, 在通过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双方能进行人员互聘, 企业的技术人员、部门经理既能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又能随时参与到专业建设及教学的各项工作中, 通过双方沟通与交流, 能很好地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共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例如, 与我校合作的软件企业中, 有的企业有专门的企业员工培训讲师, 如深圳软件园, 这些培训讲师本身就是企业的技术人员, 可通过与他们互相探讨, 探索更加适合软件开发岗位的教学方法。

构建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特色, 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不合理, 即使有再好的师资及实训条件, 人才培养规格也不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大同小异, 若干年没有什么变化, 没有考虑本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区域的就业岗位情况, 这就是没有深入的校企合作的体现。只有通过深入合作, 才能实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变化, 并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 保证专业定位的准确性, 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标准,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在实际工作不能使用的学习内容是不可能达到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能更好地把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融入教材, 体现出专业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吸纳行业企业职业标准, 把专业新技术融入教材, 体现专业教材适度超前并实用的特点。技能训练是达到学以致用的必经路径,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标准, 规定训练任务及环境要求, 明确考核办法, 可使技能训练有据可依, 对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等都有明确的标准。这样, 才能克服技能训的盲目性, 有效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如对于软件开发类岗位, 软件企业一般会考察学生的代码编写能力、Web页面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等。针对这些必备技能的要求, 我们正在分别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库, 明确规定训练方式、熟练程度及应达到的要求。具体见表1。通过技能训练, 开发一些软件开发参考模型, 强调设计风格, 在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形成一定的开发思维定势, 使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惧心理。

通过顶岗实习, 实现“用中学”, 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在校企合作中, 通过顶岗实习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 把学校的技能教育直接引入企业研发部门, 利用企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能手, 积聚一线开发工程师的实用技术、开发实例等教学储备, 再加上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员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 可使学生进一步获得IT职业人所需的素质。通过专业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顶岗实习训练, 可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应用自己所学,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同时积累工作经验, 既能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 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 又能实现学校服务企业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如我校与深圳软件园合作的“订单班”教育, 学生前两学年在学校学习的同时, 软件园区定期派专家承担强化语言和实践技能教学的任务。进入第三学年, 以软件园师资教学为主, 按园区企业研发模式进行企业开发实践训练,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了向准职业人角色的转换。

校企合作实施IT类专业共建, 是高职教育依托行业企业的需要, 让行业企业参与教育, 也是行业企业真正获得IT职业人的需要, 只有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 建立双环境的实训实习基地, 使学生能在练中学、做中学、用中学, 才能彻底转变高职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倾向。这样, 学生既有高技能, 又有高素质, 可增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也可实现学校服务企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国兴.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 2010, (12) .

[2]梁胜彬, 吕冰.中西部地区软件学院校企合作主要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育, 2010, (12) .

[3]杨荣.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1) .

篇4: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摘 要]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的状况到底怎样,弱在哪里,如何推进?建立土建类专业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能真正提升实训技能水平,同时,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产教创的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影响因素。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的机制包括机制保障、合作模式、双向兼职、双向培训、柔性定岗、订单培养、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高职土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30-0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是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倡导创业教育,以完善制度标准为重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主线推动继续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土建类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建筑企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企业因素主要有:建筑企业的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的需求等。其中,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和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就越高,投入力度也更大。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建筑企业所处的土建行业性质及其培训传统、创业就业制度、政府培训政策、国际市场的竞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发达程度、创业氛围营造、创业理念形成等都是外部影响因素。

(三)高职院校的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有高职院校类型、内部机制(驱动、沟通和分配机制等)是否健全、院校对需求的研究、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与要求等。

(四)师生观念的固化因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还有很多老师、很多学生的思想观念固化,认为进入大学,学好专业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创业是一种高质量就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其他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

二、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一)政府发挥职能,提供机制保障

在德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体系,立法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目前还没出台强制企业参与教育的法律法规,大学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学费,学生是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企业,而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投入,属于无偿行为。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当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制定政策带动企业参与教育,将税收与企业参与教育的贡献大小相结合。学校作为受益方,应敦促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实现校企真正意义的深度融合。

(二)“校、企、政”三位一体,共创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的作用很关键,要主动与企业、兄弟院校组建资源、利益联营体。除了校企之间联营以外,企业之间、企业政府之间,也应建立联系,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营体中,政府可以促进院校、企业的互惠共赢,院校则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校企、校校联合,互利互补,提高联营体抗风险能力。

(三)校企双向兼职,打造双师团队

教师可以为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持,参与企业项目,可以加快“理实一体”教改进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零对接。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能手共同制定岗位标准,参与专业建设,主持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课程,指导学生实践,举行专题技术讲座等。

(四)校企双向培训,提升双师素质

目前,企业产品换代、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而员工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很难跟上,这是限制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高校可以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弥补企业员工技术知识不足问题。高职青年教师大多从高校到高校,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让他们下到企业一线,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实践锻炼,不仅是企业技术培训职能的体现,也是高职双师素质提升的保障。

(五)柔性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是高职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顶岗实习则是实现工学交替的重要策略。高校要深入剖析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依据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实行“分段轮流、交替穿插、边工边读”的柔性顶岗实习,实现顶岗实习和理论学习轮换递进,达到“企业人才不间断,学校教学不中断,就业实践不冲突”。

(六)深化订单培养,实现对口就业

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满足技术要求的人才则是企业更新换代的基本保障,订单培养二者合一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根据企业技术要求,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实现对口就业。当然,企业人才需求周期短,而学生学习周期为三年,这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订单培养具有一定的风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订单培养周期不能过长,教学内容也不能过专。应在大一实行常规专业教学,大二开始针对性培养,大三就进入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这样既能解决订单企业实际需求,又能保证学生的对口就业问题。

(七)完善课程体系,达到创学结合

在电子商务盛行的年代,专业学习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浙江省已经要求所有的高校必须成立创业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创业。因此,结合专业创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话题。应调整常规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增设创业类课程模块。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等。创业课程模块包括创业思维、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等。根据课程模块的不同性质,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综合平台”,通过这三个平台的建设,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达到既培养专业岗位能力,又培养电子商务创业、专业创业能力的“目标平台”,实现高职土建类专业“创学结合”的教育目标。

(八)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创学共赢

高校应出台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创业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构筑创业型大学建设梦。

第一,完善创业考核体系。学校要从制度层面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创业。每学年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下发创业达标率任务,将指导学生创业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实行诱人的激励机制。对创业指导优秀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在晋升职称、发放福利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创业指导业绩较差的教师实行“黄牌警告”,对同年级各班之间创业率末位的指导老师实行“末位淘汰”。

第二,完善创业激励机制。高校要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一是建立方便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请销假制度,当学生创业与课堂教学冲突时,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任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方便,允许学生适当请假从事创业活动。二是要实行弹性学分制或可替代学分制,根据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业绩,分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替代,减小学生因创业而存在的专业学习方面的压力。三是适当调整常规教学时间和考试安排,针对创业的学生,可利用节假日补课、单独辅导、网上交流学习、单独出卷考试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四是打破常规学生评价体系,摒弃学习成绩唯一评价指标论,增设创业绩效考核指标。另外,加大鼓励创业力度,对创业学生在同等条件下,评奖评优、入党优先。

三、结语

目前,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模型,提出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中若干核心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我国高职土建专业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政策完善等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邓志辉,王兆奇,赵明威.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4).

[2] 赵燕萍,王爱心,姜旭霞.校企合作如何做到真正的“互利共赢”[J].科技与企业,2012(9).

[3] 许孔联,舒大松,胡素云,等.机电类专业“校企深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

[4] 王增春,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

[5] 蔡彬.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3).

[6] 彭德红.高职土建类专业“创学结合”教学理念探索[J].大学教育,2013(13).

篇5:日本动漫专业深度解析

专业深度分析之一:动漫产业分析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有机结合的简称。动漫的概念非常宽泛,远远不只是动画加漫画。目前存在“泛动漫”的说法,即所有采用漫画和动画的元素制作生产的作品和产品都可以纳入到动漫的范畴里面。

日本动漫产业现状

目前的国际动漫产业,日、美、韩呈争先态势,尤其是日本的动漫受到我够青少年乃至世界各地青少年的欢迎。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有数据指出,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年产值居国民经济第6位,动漫产品出口额超过钢铁。日本动漫俨然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

专业深度分析之二:日本的动漫专业分析

不少爱好日本动漫的青少年朋友都可能有一个疑问,日本的动漫专业到底如何、去日本学动漫的优势在哪里。通过韩日联合交流会的专家介绍了解到,日本不仅对动漫非常重视,而且与之相关的动漫产业也有着大好的前景,除此之外日本拥有宫崎骏、井上雄彦、青山刚昌、藤子不二雄等耳熟能详的动漫大师,还有久石让等动漫音乐大师,可以为动漫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黄静。

以前,日本动画大多是专门学校开设,现在日本的大学也开设动漫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本科阶段,比如京都精华大学,分为动画、漫画、角色设定等多个专业方向;研究生阶段,比如东京艺术大学的动漫研究生课程,更偏向动画和动画电影制作方向制作的一个硕士课程。

本科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就读大学院或者专门学校;而针对高中毕业打算赴日的同学,韩日联合交流会的老师建议我们说先修读一个本科学位之后,如果有兴趣再选择深造或者工作。毕竟,如果你选择日本留学之后回国工作,本科学位还是很重要的。专业深度分析之三:日本动漫专业授课主要内容

(1)动画漫画类

动漫画类一般分为卡通画专业、故事漫画专业、动画专业、漫画企划专业等。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表示想要自己画漫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情 节,这其实就是故事漫画专业了,日本叫做story manga,它和卡通专业是不一样的,卡通更偏向于单张讽刺画、4格讽刺画、或者绘本书等。

在专门学校里也会设置声优专业。

(2)设计类

设计类,在动漫专业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分工比较细的专门学校里,有角色设计专业、场景设计专业等等。

(3)3D类

3D,3D游戏制作、3D动画、3D建模、CAD工程建图等。

专业深度分析之四:日本动漫专业的就业前景

相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当前国内从事动漫的人才不足一万人,缺口达60万人,未来几年缺口会更大,而且从事动漫行业的薪资也是比较诱人的。

动漫行业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但与之对比的是我们国家动漫人才培养的层次过于单一,侧重的是制作技术人才,但对于动画的原创、编剧,则缺乏规划。动漫专业老师分析说,“很多高校的动漫教学急于求成,数量上是增长了,但教育质量没跟上。”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成熟,大学及专门学校对动漫都非常重视。除了上述提到的京都精华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外,还有很多专门学校像像神户电子专门学校、神户电子专门学校日本语学科、神户情报大学院大学、东京漫画声优专门学校、大阪动漫专门学校、札幌漫画动画学校等都开设了的动漫专业满足不同学子的要求。

在日本学成之后,就业方向又如何呢?可以选择留在日本工作。现在的日本也鼓励并且希望有留学生可以留下工作。如果学生想要选择回国工作,那么可以选择动漫、游戏制作和运营,以及广告和设计行业工作。一方面,动漫作为创意产业的一种,会受到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国内动漫和游戏行业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正有一大批有理想肯实干的年轻人正在投身这个行业,而这个行业也始终得到一大批fans和支持者。

专业深度分析之五:动漫专业的就业方向

就业八大就业方向、三个应用方向:

1、2D动画:动漫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漫画创作、动画故事版创作、插画制作。

2、视频合成:3D动画后期合成、影片剪辑、3D动画片后期剪辑、影视特效制作。

3、3D动画:3D场景建模、工业产品建模、3D动画角色建模、3D模型纹理绘制、3D场景灯光设计、3D动画渲染、3D动画制作、3D角色动画制作、3D动画特效制作。

篇6:生物学专业考研深度解析

细胞生物学是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层次研究细胞的功能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命活动原理的学科。从目前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快速,近年来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大都给了该领域的科学家。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也常常被提及,可以预见,该学科的前景光明。

二、就业前景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同学,毕业后既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也可以从事药物和农产品的开发生产。

目前,在理论研究领域,有关疾病的研究是一大热门,特别是有关肿瘤的研究,是热点中的热点。

在生产中,也有许多企业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造疫苗、红细胞生成素、病毒杀虫剂和农作物种苗等生物制品。

三、院校推荐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厦门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

四、专家建议

细胞生物学在国内可谓生物学学科新军,由于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在该学科上拥有很强实力的院校不多。厦门大学是实力较为突出的一所院校,其生命科学院有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林圣彩和韩家淮两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学院的夏宁邵、陈清西、黄河清几位导师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夏宁邵导师在艾滋病毒抗原和抗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专业介绍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发生、遗传和进化的一门古老学科。主要分为5个研究方向: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植物学在科研和应用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科研上,它属于基础学科;在应用中,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二、就业前景

植物学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就业状况会有所差异。总体上来说,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居多。

但也不一定非得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植物学知识同样可以用于其他科研领域。比如一些园林单位、制药公司、种子公司和政府部门都会招聘该专业人才。

三、院校推荐

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四、专家建议

相比细胞生物学等兴起不久的学科,国内植物学研究水平较高的高校比较多。以中山大学为例,植物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点是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专业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现象,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

下属的不同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但由于该专业理论性较强,要求报考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以便日后能查阅各种专业文献。

二、就业前景

该专业的毕业生多在实验室里工作,此外,刑侦和医学检验也会涉及该专业中的DNA分析技术、PCR技术等,因此,该专业毕业生也可以到公安系统或医疗机构工作。如果所学的专业研究方向是有关药物方面的,就业机会也比较多。

三、院校推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四、专家建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发展很快,而且涉及面很广,从长远来看,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就往年的招生人数来看,各院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招生人数并不多,一些著名的重点院校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竞争非常激烈。

一、专业介绍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大方向可以分为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两类。

在基础微生物学的培养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具备创新性思维、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除了上述培养要求外,有些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设备的使用原理。

二、就业前景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里的一个大学科,就读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就业上所处的境遇会不同。就读于偏向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科,在工作选择上,一般只能选择到大学或研究所工作,而这些单位对招聘对象的要求也很高,一般要求应聘者拿到博士学位。

如果所学专业偏向于应用的领域,就业的选择面要广得多,可到企业、政府部门、学校从事生产、检测和教学等工作。

三、院校推荐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

四、专家建议

目前在微生物专业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能源和微生物制药,尤其在制药方面,就业率一直都比较高。

一、专业介绍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研究生物应对环境的生理变化的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生理学又可细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其中,在人体生理学中又派生了病理生理学。

二、就业前景

对学生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医学研究部门和制药公司是理想的就业单位。这些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对专业的对口度也要求较高,即招聘对象所学的生理学应该是人体或病理方向上的。

如果是学植物或动物方向的,则理想去处还是研究所或高校。

三、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汕头大学

四、专家建议

在国内的高校中,第二军医大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教育和科研实力。该大学的生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学科上,以分子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有袁文俊、高文元等优秀导师,其中袁文俊教授还是中国生理学会的副理事长和上海市生理科学会理事长,他在内皮素与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急性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与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植物性神经功能的中枢调节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专业介绍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了海洋生物的分类和分布、海洋生物的遗传和演化、生物的生长、遗传以及生理等。

二、就业前景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科研机构、环保、检疫、水产和海洋等部门就业。

三、院校推荐

中国海洋大学

四、专家建议

专家预测,海洋生命科学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将是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领域之一,因此海洋生物学在当前的生物学领域中是一大热门。

一、专业介绍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计算机、统计、数学与生物医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是当前的热门学科。

目前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学软件、技术平台开发、基因和基因组进化等。

二、就业前景

该学科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医学部门就业。

三、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

篇7: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法学科的兴起和经济法理论的不断研究深入, 各种经济法著述相继面世, 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即是《经济法》教材。在各种版本的《经济法》教材中, 不乏极具代表性的著作, 如刘文华教授主编的《经济法》、漆多俊教授主编的《经济法学》、李昌麒教授主编的《经济法学》等, 此类教材观点鲜明、学术性强, 是经济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但随着专业化进程的推进, 很多非法学学科尤其是财经类专业产生了对于经济法的强烈需求, 由于很多财经规则和法律联系紧密, 所以, 培养“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使得很多财经院校将《经济法》列为必修课程之一, 并且《经济法》课程在其专业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达到设置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本好的《经济法》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而一本好的《经济法》教材首先要适合财经类学生。经管类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法律基础薄弱。

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 除了部分学生选修过一些法学课程外, 其他学生有限的法律知识全部来自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暂且不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老师的法学素养, 在短短几周的法律课上学生难以储备学习经济法所必需的法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比如说, 合同法里关于意思自治的理念, 民法里的行为主体行为能力的划分, 行政法里的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等的掌握, 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会对经济法的学习产生致命的桎梏作用。

2. 所需法律知识以实用性为主。

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其所从事的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类的实务工作中去, 而不是单纯为了进行法学的理论研究。所以即使经管类类专业开设法律课程, 其目标也是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 而非理论型法学人才。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法的重要特点是要注重学以致用, 所学到的经济法中的法律知识要能和实际对应起来, 同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3. 所需法律知识繁多、涉及面广。

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经济法”和学术上理解的“经济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其本质实是和“经济”有关的法, 也就是“大经济法”的概念。经管类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法的内容, 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银行法、证券法等外, 还要学习“大经济法”概念下的合同法、企业法、破产法、诉讼法、仲裁法等的内容, 内容横跨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几大法部门。尽管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经济法的内容庞杂, 但时间并不会相应增加, 仍然是用一学期的时间学完《经济法》的课程。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应当符合上述学习特点并能够满足上述学习要求。

二、现有经管类《经济法》教材情况简述

鉴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特点, 一本好的《经济法》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照目前市面上经管类专业《经济法》各种版本的教材, 其中不乏在体系、结构、编写方法上很有创新的代表性著作, 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术麟、董占军主编的《经济法》 (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天善、张力主编的《经济法教程》 (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赵威等编著的《经济法》 (第3版) 等, 皆是此领域的优秀之作,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部分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并没有凸显风格鲜明、精练简洁、操作性强等应该具有的特点。总结下来, 现有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 学术层次偏低。

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 比如高校将编写教材当做职称晋升的指标, 或是为了市场利润, 现在学术界越来来越不将教材编写当做严肃的学术工作, 有才华和学识的教授越来越不把编撰教材当一回事, 急功近利的思想直接导致今天的很多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学术品位低下:很多教材之间内容上高度雷同, 思想上互相抄袭, 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缺乏创新, 和国际上难以媲美。

2. 学术不规范。

教材同样是学术成果, 而且相比于其他学术成果, 编写教材需要更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 因为教材是学科体系的科学概括和严格系统的知识表述[1], 所以教材编写者只有深才能浅出、只有博才能返约。而当下学术界似乎已经形成了抄袭教材不算抄的学术怪圈, 一本教材可以在数月内速成, 很多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通篇也看不到注释和参考文献。

3. 风格不统一。

由于现在大都采取分工合作制的编写模式, 各编写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而如果组织工作不到位的话, 会导致整本书的学术风格前后不统一, 内容前后不一致:有的章节用语烦琐、有的章节用语简练;有的章节偏重于理论性, 有的章节偏重于实用性;有的章节在全书中所占比重过大, 有的章节在全书中所占比重过小或者根本缺失,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4. 有学术偏见。

有的虽然标注适用于经管类专业, 但实际上和法学类专业所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并无区别, 教材中过多地涉及理论问题, 并且带有明显的个人学术倾向和学术偏见。过于偏重学术性, 且带有一定的学术偏见很难带给学生全面客观的学术视野, 同时会给不具备法学基础理论功底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理论困扰。

5. 通篇是《经济法》律法规条文的简单堆砌, 没有理论的必要铺垫, 也没有学术观点的必要说明。

选择此类教材的老师会感觉无法拓展, 选择此类教材的学生则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 对此类简练有余, 理论不足的教材也不适应当下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

这种学术上的不理性、不严谨导致市面上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很难达到适应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的要求。

三、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应当具备的特性分析

理论上讲, 一本好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1. 专业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首先应该是由专业的法学教师向学生教授专业的法学知识的一门课程, 在教材编撰中要体现出专业的知识载体的功能。只是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的专业性并不体现在学术思想和学术著述上, 而是对整个经济法体系的高度提炼, 对《经济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精神要有最精准的专业描述。

2. 实务性。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应该体现出为解决经济事务、经济纠纷提供法律途径的特征, 所以教材在编排时要尽力为这一思想服务。从教材的体系, 到每一章、每一节内容的编排, 都应该本着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经济法的学习。一本好的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应该可以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法律问题提供必要的法律思维和专业技巧。

3. 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如果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仅仅是为专业性和实务性而设, 那么学生仅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于未来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束手无策, 所以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材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教会学生用现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具有举一反三、类推适用的思维和能力。

四、胡智强等主编的《经济法》教材评析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的经济法教学老师, 在为经管类专业学生选择《经济法》教材时总是感觉不尽人意。后看到这本由胡智强、颜运秋主编, 专为全国高等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法学课程编撰的教材, 整体观之, 定位清楚、目标明确, 值得推荐。

1. 高质量的编写团队。

笔者与编者中的大多数成员相熟, 这本教材的编写团队是由多年从事《经济法》教学与研究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一批在经济学科各个方向有专门研究的博士构成, 他们都是活跃在法学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教师, 其中既有学术底蕴深厚的专家, 又有具有开阔学术视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治学态度严谨、谦和, 既牢牢把握当前的学术走向, 体现最新的学术前沿成果, 又不虚妄骄纵, 逞一家之言, 避免在内容中加入个人学术专著的思想。

2. 实践性的教学成果体现。

现在很多教材的功利思想严重, 为编教材而编教材, 通篇所见为材料的堆砌, 既没有课堂的实践检验, 更没有课后的沉淀思索。而作为从事《经济法》一线教学的教师, 笔者看到的这本《经济法》教材浓缩了编写团队的老师们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心血, 从结构的编排到内容的阐述上, 都是极富实践性的教学成果的体现。最优的编排只能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优模式。所以,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用的教材。

3. 行文流畅、风格统一。

由于一本教材大都由数人合力编著, 每个人在写作上的风格也会也较大的差异, 反映到教材上就会出现前后风格不统一的现象, 破坏教材的整体性。这本教材虽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本教材的编写组并非临时拼凑而成, 而是在学术交流和教学工作中基于信任关系而形成的工作团队, 在编写的过程中各位编写者精诚团结、互相帮助, 体现了可贵的团队协助精神, 最后统编者的付出更是为整本教材风格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整体阅读下来, 此本教材在风格的把握上比较统一, 不会给人以突兀感。

4. 体例、结构合理。

既然是针对全国高等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编著的法学教程, 也即这本书的受众为非法学类专业学生, 那么在专业定位和能力要求上务必与法学类学生有所区别。这本教材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做到了适应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特色和课程层次多样化需要的最佳经济法体系结构。在“必需”原则上, 这本上涵盖了非法学类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所必备的法律基础知识, 如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对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的阐述, 扫清了学生理论学习上的障碍。就“够用”原则而言, 既最大限度地把基础理论知识阐述透彻, 又不做过多赘言, 整洁而又透彻。

5. 学术规范。

这本教材在学术上体现出规范化、科学化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所有引用的法律法规条文都是最新的发展状态, 不引用已被改、被废的法律法规条文;所有借鉴和引用的他人成果都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有所体现,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所有注释的体例都按照标准进行修改。

6. 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适用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 当然就其他非法学专业的学生, 这也是一本好教材。因为就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 单纯地掌握法学知识进行理论研究并不是学习《经济法》的初衷, 学习《经济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所学法律知识去处理经济领域内的相关法律问题。而这本教材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也符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 既具有鲜明的理论观点和充分的学术思想, 又与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取材适当、深浅有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万俊人.推进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J].人民日报, 2012, (6) .

篇8: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校企深度合作是校企双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 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 凸显高职院校特色, 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迅速兴起并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4]2号) 中指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 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 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加工处理需要大量测绘地理信息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对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只有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 更新教学理念, 依托行业企业优势,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达到“共赢”的目的, 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内容

2.1 与企业共同组织教育教学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与企业紧密协作, 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 共同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 共同探索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性教学, 进一步鼓励现场教学、仿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职业实践, 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及时引入专业教材, 使课程、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

2.2 共建实训室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行业企业为依托, 充分听取企业意见,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 本校与西安一测绘单位在学校共建了航测数字成图工作室, 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资金, 即校中厂模式;和天水一大型测绘单位在企业共建了软件研发部, 让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紧密结合生产,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即厂中校模式;测绘类专业也可探索在合作企业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总之,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就要实现双方互为基地, 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 校外基地教学化。

2.3 与企业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

对于职业院校来讲, 双师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可以这么说, 没有技术的职业院校是空壳, 没有技能的教师是空身。要着力打造一支校企共同组成的双师教师队伍, 鼓励校企双向兼职。学校力争引进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 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不少于两个月的专业实践时间, 每年按一定比例教师到行业企业锻炼。

2.4 共同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 突出专业特色,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定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开展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引导专业办学方向。注重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融合, 加强专业协同, 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保证专业建设不滞后、课程设置不过时、课程教学不落伍, 推动测绘类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2.5 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

校企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 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教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测绘类专业要培养骨干力量,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研发工作, 将研发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中加以应用。形成科研思维反哺教学理念、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内容的良性互动机制。

2.6 订单培养 (或冠名班)

学生入学就有工作, 毕业就是就业。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 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 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合作针对性强, 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 就业率高, 就业稳定性好。这种合作模式, 对学校来说, 加强了专业建设, 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 提升了教学质量,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讲, 吸纳了紧缺人才, 减少了资金投入, 弥补了自身产能和技术研发力量的不足, 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7 顶岗实习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规定:“高职教育要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可培养从事生产的理念, 学习企业管理, 养成正确劳动态度。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但顶岗实习必须校企双方齐抓共管, 保证专业对口、做到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才能保证顶岗实习效果。

2.8 就业推荐

学生就业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校企深度合作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企业可优先选择顶岗实习中优秀的学生在本企业就业, 同时也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

3 总结

与优秀的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有四大好处并实现了三个零距离。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是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缩短培养周期, 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 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实现了“三个零距离”, 即专业设置与用人需求零距离, 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 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 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校企深度合作, 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广阔、更深层次的阶段, 将有力地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使企业得到人才, 学生得到技能, 学校专业得到发展。校企双方只有以产学合作关系为纽带, 通过深层次的合作, 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 才能进一步提升和突破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 , 58-6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4]2号) .

篇9:专业选择之哲学类专业深度解析

专业报纸如何开展好活动?专业报如何克服出版周期较长的弱势?笔者认为, 只有大力提倡编写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才能逐渐转变专业报纸目前存在的呆板、空洞、实效性可读性差的文风, 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亲和力。这就要求撰写者深入基层一线, 及时发现问题, 了解群众疾苦, 写出有深度的报道, 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变“短新快”为“深广活”, 这正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基本要求, 也是行业报增强吸引力的一个必然要求。

我们大力提倡编写深度报道,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深入地揭示其产生的原因, 或者说揭示一个信息的具体内涵, 或者说是抓住一个现象, 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揭示事件的本质。” (见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编辑与评论》)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是针对内容而言的, 不论是否是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系列报道等的形式而言, 那些在形式上冗长, 内容上缺乏揭示事件本质和思想深度的报道不能算是深度报道。在内地, 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报纸中, 期期总能看到一篇或数篇揭示某问题之类的深度报道, 有没有深度报道已成为办报成功与否的一个显著标志。

大力提倡深度报道对于行业报来说, 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

一、改变时效性差的劣势, 提高新闻价值, 增强可读性。

新闻的时效性, 与出版周期有直接的联系, 往往是综合性报纸时效性强, 专业报纸则因为是出版周期为周三报或周报而显得时效性较差。但是, 出版周期短, 只是为时效性强创造了条件, 关键还是要看内容。新闻的时效性并不一定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后与报道新闻事实的时间长短, 而是主要看所报道的内容是否是新鲜的, 是否是受众所熟知的, 是否有思想深度, 是否易于读者所接受。对于业内新闻报道, 综合性报纸多为“抢时效”, 以消息形式加以迅速报道。但是, 如果行业报不利用出版周期长, 有足够的时间去深挖及身在行业熟知行业这些有利条件, 不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消息报道层面上, 刊登别的报纸已在一周前或几天前已刊登过的“旧闻”, 这些新闻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这样的报道能吸引读者吗?但是, 如果行业报纸采取深度报道的方式, 则情况会大不相同。对于行业报纸, 因为周期长, 留给行业新闻工作者的思考余地就多, 完全可以通过深度报道, 揭示其发生事件来龙去脉的“幕后”, 为受众提供不熟知或闻所未闻的新闻事实, 这无疑是增强了时效性和思想深度, 从而增强了新闻价值, 因为是内容上的“独家”报道,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新闻也是广大读者所热衷阅读的。例如:作为建设专业报的《西部建设报》曾刊登过一篇《芝麻与西瓜孰轻孰重》的深度报道, 此文就是记者在一次乌鲁木齐建委召开的本系统年终总结大会上得到的消息:一些不法企业被驱逐出本地市场, 并公布了黑名单。综合报纸为了抢时效, 当天或第二天就报道了违法者的名单, 至于为什么会被驱逐及其背景, 几乎没有提及或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西部建设报记者则开展深入主管各部门及施工一线采访调查, 弄清楚了被驱逐的前因后果, 了解到新闻背后发生的事实, 写成述评文章, 事隔三天后见报, 因为是读者闻所未闻的内容, 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给人以新的启示, 从而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后来, 此文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奖。

二、通过深度报道贴近群众, 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报纸的亲和力。

要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 就必须深入一线, 贴近群众, 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作为行业报纸, 行业法规政策文件会议应该报道, 但决不能用大篇幅, 那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只要把握住关键点到为止, 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到一线的深度报道上, 看看一线群众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其实, 这也是专业部门最为关心的。行业报应该眼睛下移, 多走一线, 多反映一线问题, 通过深度报道, 为行业负责人提供好参考的同时, 还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 夯实报纸的群众基层, 通过深度报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几年前, 记者在一工地采访时, 偶尔听到一技术工程人员抱怨到:什么活都让甲方 (工程投资方) 分割完了, 还要我们干什么?经了解, 工程投资方任意肢解工程, 承建肢解工程的单位或甲方却都不承担质量责任, 一旦出了质量问题, 惩罚的大板照样会打到工程承包者——施工单位的头上, 这是一线技术人员盼望已久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在了解有关法律法规时知道:随意肢解工程同样是建筑法所不允许的。为此, 记者根据这一现象撰写出《甲方肢解工程工程质量谁负责》的问题性深度报道, 揭示了甲方干预工程、肢解工程的实质就是为了拿回扣、吃黑钱而不顾工程质量的好坏, 同时, 也为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人员叫屈, 呼吁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文章刊发后, 不仅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 还为此工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当期报纸被工地的管理者及工人们争相传阅, 此外还为一线解决实际困难鼓与呼, 为宣传建筑法规起到了很好地宣传作用, 此文于次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奖。

三、通过大力提倡深度报道, 使专业报能更好地起到正确舆论引导作用。

我们知道, 新闻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传播信息, 另一个则是表达舆论, 通过报道新闻事实表达舆论, 从而引导舆论。专业新闻报道也不例外, 深度报道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热门话题或重大题材进行深入探讨, 使读者全面了解事态的发展, 引导读者思考, 引起社会关注, 使其更具有显著的舆论引导作用。暂举一例:近期, 一位民工带队者反映, 说某施工单位欠民工工资多年不还。西部建设报记者闻讯后, 前去调查此事, 后多方了解, 此单位对民工工资早已支付完毕, 所欠的是工程款, 而所欠的工程款没有支付的原因是因为此人的施工队伍因为其他法律纠纷被法院做出诉讼保全的决定而没有支付。为此, 记者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报道上, 而是有意识地从撰写深度报道的角度, 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 撰写出两篇题为《讨薪之真相》、《“讨薪”一事划上圆满句号》的连续报道。文章刊出后, 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通过报道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 让人们认识到: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强调施工单位不能拖欠农民工的血汗钱, 另一方面有关单位要认识到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的道理。这则深度报道是在社会普遍关注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时期刊发的, 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 起到了很好地舆论引导作用。可以说, 此深度报道要比一些报道某某单位不拖欠等消息报道来得更形象, 更有可读性, 更具有说服力。

上一篇:光伏电站开发建设验收全流程详解下一篇:2023-2027年中国高等网络教育行业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