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技术

2024-05-26

uber技术(精选4篇)

篇1:uber技术

交委“打脸”优步 成都专车还开得下去吗?

自5月6日下午Uber位于成都仁恒置地广场的办公地点被成都交委和市工商、市公安执法人员联合调查以来,5月12日,Uber成都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简短声明,强调已经与成都市多部门有关领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

在该声明中,Uber似乎更加表达出了一种与政府合作、共赢的积极态度和发展愿景。

在如何应对平台运营风险问题,尤其是新合作伙伴的监管的问题上,Uber表示将紧密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接入和考核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

不仅如此,在声明中Uber似乎还透露了企业对未来的一些打算。其表示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探索“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在规范中求发展。此外,企业还将陆续推出更为完善的平台管理、审核、保障措施,在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大力发展。

然而,就在Uber发出声明的当天,成都市交委在深夜23点01分,也首次通过其官方微博对此次调查事件作出简要回应。

文章称,因涉嫌组织私家车接入平台从事非法营运,5月11日下午5点,市交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对Uber(优步)中国区负责人进行约谈告诫。明确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在国家深化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法律法规出台前,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专车”运营的,均涉嫌非法营运,交通部门都会依法查处。

对于双方颇为不一致的回应态度,或许不难看出,Uber及其它“专车”市场在成都的长远发展,在合法性、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为Uber方面此次声明全文:

目前,我司与成都市多部门有关领导进行积极有效沟通,达成“更规范,更完善”的共识,现做出如下声明:

一、我们将紧密配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接入和考核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

二、我们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共同探索“互联网+”战略下创新商业模式如何在规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完善。

三、未来我司还将陆续推出更为完善的平台管理、审核、保障措施,在积极配合政府规范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大力发展。

中国优步始终以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利益提升为己任,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

UBER

要因势利导 不能机械查处

《川报观察》客户端评论员 高云君

关于优步之争,最为尴尬的是相关部门,明明是依法行政,何以引发如此对立的民意?其实,对立的民意、尴尬的处境折射出的恰是新时代、转型期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困局。如果民意总为蝇头小利所拘,监管者又仅仅局限于判别简单的对错,争来争去,除了一地口水,什么也不会留下。

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循法治以求善治,把问题放到转型期改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考量,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加以打量,专车之争,没准正是促进监管转型、破解执法困局的良机。

回溯历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对传统监管方式的挑战,社会正是在适应不断的颠覆与挑战中发展进步的。

我们不妨把以优步为代表的新的资源整合模式对出租车行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以及对传统监管的挑战,看成是新的生产方式对旧有生产、监管方式的冲击与挑战。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新技术正在革传统行业的命,无疑,这种冲击与挑战还将继续,涉及的将远不止出租车行业。

传统从业者和从事监管的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正视的现实是,已经尝到打火机带来的好处的人,不会愿意再回到钻木取火的时代。

那么,对于那些受到冲击的传统行业来说,摆脱困境的上上之选,就不是沿袭惯性思维,想方设法吁请政府保护,而是应以主动的姿态,寻求在与新技术的合作中再生。

对政府监管部门来说,破解困局的出路在于,不能再因循机械的查处而放弃与时俱进的责任。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代表着新的生产方式的新生事物,因势利导,促其进入合法合规的发展轨道,善用法律引导其健康发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达成真正的善治。

有争论是好事,若能通过争论达成共识,进而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更是天大的好事。从目前报道看,与以前相比,尽管是例行履职,各地监管部门的态度也都比较审慎。我们有理由期待,政府监管部门有勇气回应时代召唤,更有智慧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寻找到既保护市场创新,又符合社会秩序和法制要求的新方式,为新业态创造公平生长的法治环境。大河向东流,九曲十八弯,改革自然也不会一蹴而就,身处转型期,我们理当有足够的耐心。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 4月30日晚间,手机打车软件平台优步(UBER)在广州的分公司,遭到广州市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

据广州市交委于晚间11时20分向广州当地媒体发出的声明指出,三部门的联合检查,系针对一家“涉嫌未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组织不具备运营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过程中还对“相关经营工具的一批手机终端等物品进行暂扣处理”,而相关调查还在进行中。《广州日报》微博和客户端则引用消息称,遭到执法部门检查的,即是优步的广州分公司。

在官方声明中,广州市交委重申了交通运输部对于各类“专车”软件的管理立场,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将遭依法处罚。

声明还透露,近期广州市市、区两级执法部门所查处的多起“利用手机软件揽客的非法经营个案”,均已被分别处以3万元的罚款,并称“对扰乱运输市场的非法营运,广州交通执法部门一贯保持高压的整治态势,绝不手软”。

但广州市交委在声明中也表示,当地交通部门已注意到传统出租车“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水平参差,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因此广州市政府正在研究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约租车”服务,为市民提供规范、合法的优质出行服务。

无独有偶,在4月30日,深圳市工商管理部门也曾赴优步在深圳的分公司进行检查。此后,优步深圳公司还曾向当地合作司机发出通告称,“今天工商局来访优步公司纯属例行检查”,“优步正在密切跟各部门沟通,优步公司一直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积极配合,平台服务没有授到任何影响”,并称该公司一贯“响应中央号召提倡公益拼车”。

在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就私家车参与“专车”营运和进行“拼车”行为,表达了政府部门的不同态度。当时,杨传堂说,为了安全理由,“永远不允许”私家车进入专车营运范围。但对于拼车软件的发展,杨传堂则称,“我个人来讲对拼车是支持的”,“但拼了以后价格是多少,有的是当面议价,我想议完价以后多少,收税就完了”。

为更好地运用官方对于“拼车”行为的宽容立场,优步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和武汉等地,推广其覆盖面最广、车辆数最多、收费最便宜的营运种类“人民优步”时,亦将“人民优步”诠释为“公益拼车”的一种形式,并指该公司在“人民优步”服务过程中,给予司机的补贴不时高于乘客于旅途中所支付的费用,因此公司并未从中得利。然而,优步司机亦不讳言,在优步的软件操作平台上,举凡乘客叫车、系统配对派单时,司机并不会知道乘客的目的地;而一名乘客开始旅程后,途中司机也无法再搭载其他乘客等实际情况,也未尽符合一般情况下,民众对于“拼车”行为的定义和理解。

一名在北京执业的司机告诉财新记者,本周内,司机在登入优步营运平台时,还都必须先签署一份所谓的《拼车协议》。协议内容为:“(1)您已经签署有关合乘性质的协议,并同意遵守该协议的全部条款及后续修定;或者(2)在不违反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条件下,您或您所在单位已合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或者拥有从事营运活动的相关资格。”

这名司机表示,如果不单击“同意”选项,即无法再继续使用营运软件,因此,“理论上目前仍在路上跑的司机,都已经签了这份协议”,并承认协议中所载的内容属实。

然而,这名司机称,一部分优步平台的在京加盟司机认为,协议的内容实质上是在替优步公司“免责”,“将全部责任都推到司机身上”。因而从上周以来,有部分在京优步司机产生了抵触心理,并串联消极执业,减少营运时段。

这名司机推估,采取类似行动者,大概占全体在京加盟司机的三成左右。但目前,尚不能确定优步公司所下发的这份《拼车协议》,是否仅要求在北京的司机签署,或者还包括国内其他城市。

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布点超过230个城市的优步平台,在全球各地的遭遇有起有伏。截至目前为止,西班牙、法国、德国、韩国、泰国、荷兰等国的行政管理当局或法庭,已经优步提供的私家车专车,必须终止在当地的运营。禁止的原因和执行禁令的强度虽略有差别,但大多是以私家车入市提供运输服务违反当地法规,或对乘客投放的保险力度不足为由。

而在优步的发源地美国,已有部分州和城市,如优步总公司的注册地加州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皆已替优步等手机软件叫车平台制定新的监管专法,使之就地合法化。然而,优步对乘客乘车纪录隐私的保密问题、对司机背景的筛查程序和筛查深度,以及司机在行车中使用手机营运端所衍生出的道路安全问题,都仍使优步不时在各地陷入争议。

去年八月,为更好地推展该公司的公关策略、反制来自政界、媒体和传统出租车业者的质疑,优步公司宣布聘请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的竞选策士David Plouffe,担任该公司的政策及战略资深副总裁。优步公司的创办人Travis Kalanick称,“我们已经置身于一场政治运动之中了,而这次我们的候选人─就是优步。”

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交委客管处约谈包括Uber、滴滴、快的等在内的多家打车软件公司,并向四家平台公司正式发文,要求各公司对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及司机进行自行清理,并再次强调私家车营运专车违法,将坚决查处。: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继4月30日晚, 广州市工商、交通、公安部门联合行动, 对Uber(优步)广州分公司进行检查并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后, 5月6日晚,位于成都的Uber分公司也遭遇当地部门的调查。就在同一天,武汉市交委客管处约谈包括Uber、滴滴、快的等在内的多家打车软件公司,并向四家平台公司正式发文,要求各公司对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及司机进行自行清理,并再次强调私家车营运专车违法,将坚决查处。在专车服务受到广大乘客欢迎的同时,也处于国家法律的灰色地带,关于专车的争议也因此一直不绝于耳。

谁在开专车

记者于5月6日下午五点晚高峰时在安徽合肥体验了“一号专车”软件,七八分钟以后,一辆黑色的丰田凯美瑞缓缓停下。在路上,开车的李师傅告诉记者,自己白天在单位上班,做这一行是兼职的,今天休息,来赚个奶粉钱。在另外一次体验中,记者打开“一号快车”,接单的是一辆奔驰E260,司机是一个扎着时尚潮流马尾头,穿着蓬松休闲服的小伙子。司机告诉记者,自己是做投资的,最近比较闲,想在合肥路上多跑跑,顺便接些乘客多聊聊,看看能不能出现新点子。

更有接单的女司机告诉记者自己家里闲着实在是无聊,跑专车当成了自己的休闲,送完孩子上学,出去溜达两圈,然后接孩子回家。

如何成为专车司机

专车运营公司对专车司机的培训是如何进行的?暗访中记者发现,滴滴专车培训、考试半天就结束,司机准备好材料和装备,激活账号就能去拉客了。

在滴滴打车南京公司,记者体验了专车公司对司机培训的过程。一位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每周培训六场,约有180名车主前来听课。该公司宣传单上写着“全程软件派单,日赚一千元,工资周结”的广告语,吸引了不少车主报名。公司要求车主带来的车价格要在10万元以上,并且是三年八万公里之内,才有资格加盟专车,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带车来通过考试,车主是否为本人不重要。

按照现行运管部门规定,现金交易是非法营运的证据之一。培训中,她反复鼓励司机要努力抢单,每月130单以上服务评价在56%至100%的司机可以获得公司100至2000元不等奖金。有司机提出,如何避免运管部门的查处,工作人员称:“如果被查,公司会帮司机解决。”滴滴公司要求,司机购买348毫升装百岁山矿泉水供乘客饮用,车辆购买30万以上商业保险,经过考试后合格,要签一份租赁公司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就可以成为专车。

专车监管难在哪里

从去年专车这个新生事物诞生以来,各地交管部门也曾有相关措施出台,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像北京、上海、济南等多个城市的交管部门曾一度以“专车”有安全隐患、部分车辆涉嫌非法运营等理由叫停了专车,但专车市场仍然不断发展。河南洛阳市运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专车目前并不在行业管理范围内。这位工作人员说:“现在有好多非法营运的私家车,私自搞营运,这对乘客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也没备过案,没有办相关的营运手续,对乘车的人来说,坐这种没有行业部门管理的车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打车软件Uber广州总部和成都分公司,先后被查,让专车市场感受到了些许寒意。但目前来看,真正出手整治的城市还是占少数。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交通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地交通部门之所以对待专车的态度不一,主要原因是,各地监管的配套设施没有出台。

据了解,在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中提出了“预约出租车”的概念,并规定预约出租汽车的车身颜色和标识应当有所区别,且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这位业内人士介绍,这个官方文件中的“预约出租车”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专车”。下一步,各地将在发票领取、电招商收取费用、汽车租赁行业行政许可上出台具体管理细则。

篇2:uber技术

UBER少年

为详尽了解UBER打车软件在深圳地区的使用情况,调查UBER乘客和UBER司机产品体验,UBER少年团队分别对注册并使用UBER的乘客和司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收集有效问卷312份(乘客200份,司机112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团队成员自身作为UBER用户体验,分析归纳出目前UBER在乘客服务和司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本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改进方案,详细情况如下:

一、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UBER乘客在使用UBER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司机不熟悉道路,地图定位不准确(表1)

UBER乘客在用户体验方面最不满意的两点就是司机不识路和UBER地图地位不够精确,其实这两点最终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地图定位精确度不够。有部分乘客反映,使用UBER叫车时,司机确认了乘客位置之后,却等了半天没等到司机,等坐上车之后询问司机,原来是司机不熟悉地形,找不到乘客的具体位置,浪费了很多时间。另一种情况,乘客要去的目的地,司机不是很熟悉,在去往目的地的过程中,饶了冤路,耽误了时间,有点甚至没有办法将乘客送到目的地。种种情况,给乘客留下非常坏的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表1乘客对UBER的各项满意度(1-5满意度逐渐增加)

2、UBER乘客端APP运行不稳定 不少乘客反映想要打车时,启动UBER非常缓慢,有时候APP会自动停止,特别是安卓系统,APP运行的不是很稳定,存在不少BUG。

3、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UBER的客服系统不是很完善,至今还有很多UBER乘客出现了问题不知道该与谁沟通:一方面是投诉问题,UBER乘客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投诉渠道有哪些(图1),并且相当一部分乘客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另一方面,一些乘客有些疑问想要咨询UBER的工作人员,发了很多邮件,没有得到回应,在微博中询问,也出现了文不对题的回答,总之,乘客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快速解决,严重影响乘客用户体验。

图1乘客对Uber司机的投诉渠道了解程度

二、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结果的显示,UBER司机端的体验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UBER司机端功能不稳定性、UBER用户不足和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1、UBER司机端功能不稳定性(图2)

一方面现在UBER司机端地图定位不准,不少司机,特别是不熟悉路线的司机反映,有时UBER软件的导航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本来很近的路要绕弯子,从而耽误了乘客的时间,又多收取了他们的费用,这样就会照成乘客的不满,而给司机差评。另一方面自动收费的程序问题,有时当司机将乘客送达目的地时,司机点击接受行程时容易出现死机,迟迟不能够结算乘车费用,让乘客与司机都非常烦躁。

图2 UBER目前存在的问题(多选题)

2、UBER用户不足

图3 影响UBER司机上线的因素(多选)相当多UBER司机都是兼职司机,很多人都有一份正式职业,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娱乐休闲的时间,出来做UBER的司机了?其中很大的动因,就是赚钱(图3)。因此,UBER乘客的数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司机的数量和活跃度。可是,相比于滴滴与快滴,目前UBER在市场占有率偏低,这也是UBER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图2)。一名UBER司机曾说过,除了UBER在做活动,送优惠期间,他接单很少。如果UBER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司机从UBER中得不到足够的收入,离开UBER将会是迟早的事情。

3、客服系统不够完善

调查问卷和面对面的访谈显示,许多司机对UBER深圳的客服系统不满,主要是缺少客服电话和微信平台,在司机端使用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可以反馈的渠道。有位司机说到,不知道为什么他接单时从来没有取消过乘客订单,也没拒载过,自己的账号却突然被永久停用了,运用了很多方式联系UBER工作人员无果后,后来直接到UBER深圳公司去再办了一系列手续才弄好。客服系统不完善,给UBER司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改进方案

通过对UBER乘客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和UBER司机用户体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发现其实很多问题是一个点而两方面体现的,主要集中在UBER用户数量(UBER产品推广)、UBER软件优化和客服系统三个方面。接下来,我们基于UBER主要用户的行为方式、需求,从打车前、打车中和打车后三个阶段,就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1、UBER主要用户分析 通过调查(图4、5、6、7),我们发现UBER乘客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良好收入的年轻白领,这一部分乘客有较好的消费力,频繁接触互联网,追求时尚和优质的服务。

图4 UBER乘客年龄 图5 UBER乘客教育程度 图6 UBER乘客职业 图7 UBER乘客收入

2、打车前

这一部分主要针对UBER的宣传,UBER的消费者都比较年轻,频繁接触互联网,因此,可以在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平台上推出营销活动,扩大UBER的知名度。同时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互动,保持用户的活跃度。在UBER客户端中设置品牌论坛和分享专区,分别为乘客和司机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其他人提供帮助,体验到社交的乐趣,实现自我,增强用户粘性和归属感。同时,UBER可以从用户交流中获得产品改进方案。

3、打车中:APP优化和UBER司机标准化服务

UBER乘客端和司机端目前存在着不少漏洞,在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所以,技术人员必须对软件不断的进行测试、优化和升级,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并且实时接受用户的反馈,然后根据他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优化地图的定位功能,让司机以最快的速度接到乘客,将其准确无误的送达目的地。在细节方面,有的司机反映接到乘客后往往忘记打开计费按钮,汽车 都运行好一段路了,才想起来,让他们郁闷不已。在司机端的APP中可以设置启动计费的提醒,让司机记得计费,在到达目的地时,司机结束行程时,也设置一个结束计费的提醒,这个是为了提醒乘客司机已经结束计费,打消由司机一人结束计费而引起乘客的疑虑。

由于UBER整合很多私家车资源,在法律上属于打擦边球,这使很多乘客对使用UBER有安全方面的担心,所以,越是这样,UBER司机就越应该以标准化的优质服务取信与乘客。这些标准化的服务包含:着统一服装,乘客上车前必须为乘客开门提行李、上车后递水、询问乘客是否需要充电、车上设置WIFE等等,虽然有一些UBER已经要求司机去做,但是结果并不是太好,所以,UBER应该设有监督和惩罚机制。

4、打车后:快速高效的客服系统

不管是UBER的乘客还是司机都曾反映过UBER的客服系统不够完善,让他们有问题没有途径去解决,这非常影响用户体验。所以,在这个方面,UBER必须增设多渠道的客服系统,除了已经设立的邮件、微博之外,还要设立电话、网站、微信等多个平台,对用户的疑问和投诉须尽快的耐心解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途径尽量选择公告号,比较有公信力。之前有乘客反映,在注册UBER账号的时候,由于是私人号码发的验证码,让他们有很大的顾虑,就没有继续注册了。

篇3:Uber的黑色八月

但在过去的6个星期里, Uber的霸主地位开始摇摇晃晃。一方面, 在中国市场豪掷了数十亿美元后还是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短短6个月里面损失了12亿美元。12亿美元!要知道亚马逊最糟糕的时候, 一年下来的亏损也几乎才是这数字。

另一方面, Uber背后的投资者在持续的施加压力, 促使它赶快上市, 好兑现自己的投资回报。这些投资者们是怀抱着Uber颠覆原有的出租车体系, 建立起全新出行体系的梦想的, 但现在看来无论是退出中国, 还是大幅度的亏损都让人开始担忧这梦想能否实现。

也许Uber给到的承诺是完全不同的, 它正在打赌, 尽管将自己正在押注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它同时也认为, 这是在通往更大的荣耀的路途中, 必经的荆棘。

Uber的耻辱

当Uber放弃了中国这片战场后, 便开始了其艰难的八月。和中国滴滴出行的一场恶战, 尽管Uber没有做错什么到但还是退出了, 一开始中国其实是卡兰尼克势在必得能拿下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 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机会。”卡兰尼克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说过, “但我们将所有东西押注在出行领域上。”

而事实是, 滴滴占据了绝大部份的中国市场, Uber面临巨额亏损, 最终支持不住。彼时竞对滴滴完成了73亿美元的募资, 其中有10亿来自于科技巨头苹果。更糟糕的是, Uber在中国占据了60座城池, 而滴滴足足占据了400座城池。

也正是这个时候, 卡兰尼克意识到中国这市场, 他不得不放手。

“作为一个企业主, 要取得成功在听从你脑海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听从内心的想法。Uber和滴滴在中国出行市场已经耗费了数十亿美元, 至今却未盈利, ”卡兰尼克在其声明上如此写到, “在这持续的旷世僵局过后, 结束才能看到盈利的曙光, 才能建立起一个坚固可靠的商业模式, 才能真正为乘车用户、司机以及城市三方提供最好的服务。”

退出中国市场在投资者看来甚是宽慰, 这意味着Uber止血了, 但另一方面, Uber面临估值雪崩的打击, 按照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来估算企业的价值的话, Uber割让了中国市场, 拉低了自己的天花板, 市场规模也极大的缩小了, 估值雪崩。

但是, Uber的故事正在发生变化, 它在中国市场失去的, 将通过开辟另一片市场获得。

Uber的自动驾驶和卡车梦

八月初, 也就是Uber宣布离开中国后的两个星期后, Uber揭露了其在进行的另一个项目, 自动驾驶。

今年5月, Uber官方首次公开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照片。如今与沃尔沃达成合作, 又将Otto装入囊中的Uber似乎信心更足了, Uber还宣布, 在本月晚些时候还将进行一项测试开始测试, 在匹兹堡的用户有可能叫到自动驾驶的沃尔沃XC90。

Uber在恰当时间公布了它另一项位于匹兹堡的大型研究项目, 这似乎在对众宣示, Uber中国市场也许是失败了, 但它正在积极解决出行商业的存在威胁。这个公告另一层面来解读的话, 即Uber正在通过开启另一片新市场来弥补中国市场的丢失。

据了解, Uber花费了至少6.8亿美元来收购Otto来进入卡车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 Otto专注于研发基于已上路卡车的的无人驾驶组件, 换句话说, Otto无意开发自己的自驾车车辆, 而是选择把重点放在一些无人驾驶组件套件上, 这些组件安装现有的卡车上就能实现无人驾驶。此外, Otto还研发生产自己的雷达传感器。

当记者问到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是否要进军卡车事业的时候, 他很肯定的回答了记者。“首先是的, 我们正在进军卡车领域, ”卡兰尼克说到, “再者这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全球业务。我总是在说用户们的地面出行业务是一桩数万亿美元的生意。现在有另外一项叫卡车的生意, 充满挑战、趣味, 还足够细分, 要进入这个领域意味着很大的挑战, 也正是这个我更加感兴趣了。这个领域目前看来还处于早期, 我们要做的是观察领域的成长。如果它靠谱的话, 我们将把它列入我们的研发项目。”

正是这个举措, 卡兰尼克巧妙得将Uber估值翻了个倍, Uber不再是一家出行公司了, 卡兰尼克现在在讨论的是一桩市值两倍于数万亿美元的生意了。这样看来, 中国市场的缺失不再是遗憾, 因为Uber要做的是一件更大的事情。

从头开始

尽管这听上去未来非常美好, 但有投资人认为这是一招障眼法, 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从Uber的巨额亏损上转移开来。

Uber的亏损在加剧, 2016年上半年合计6个月总亏损额度达到12.7亿美元, 另外美国这片盈利市场在第二季度也遭遇亏损, 而Uber将这归因于对Uber司机的补贴, 这也许也是Uber着手自动驾驶的一个原因。

此外有行业观察者在彭博社发表观点指出, 其实Uber亏损多少是没有可比性的。亚马逊在2000年一年合计损失了14亿美元, Uber仅用了6个月达到这个数字。另外, Uber2015年亏损20亿美元。

卡兰尼克在宣布Uber让步中国市场给滴滴的声明中说到, 他这么做是听从脑袋和内心的想法, 为的是Uber和滴滴两家公司都能盈利。然而, 投资者本来预期的是Uber的亏损会在下一个季度下降, 但是Uber在中国已经全身而退了。卡兰尼克那句“不惜一切代价”的口头禅也再也没听到了。

Uber进军无人驾驶和卡车领域将要付出巨大成本、并且冒着巨大风险。再者这是一片未经证实的领域, 押注它本身就是玩的一项赌博, 卡兰尼克已经表示了, 他不能犯错。中国市场也许对于Uber来说是一个耻辱, 但是卡兰尼克打算做的事情较之去征服每一个市场, 都要难得多。

卡兰尼克没有征服中国, 这对于他来说是可以承担的损失。至于Uber未来想做的是一个物流平台, 协助人们把他们的包裹通过自动驾驶汽车或卡车运送到另一方, 卡兰尼克已经将Uber的资金投入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上, 不再在中国市场上与滴滴厮杀。

“首先, 自动驾驶是一个绝对的趋势, ”卡兰尼克说到, “所以到时候这真的发生了, 但是我们却没有做这件事请, 如果我们到时候在这领域没有话语权, 那会如何?未来就把我们给抛下了。”

它们的共享经济无从说起

毫无疑问, 自动驾驶是一个趋势, 尽管技术问题尚在解决的过程中, 但不同于特斯拉、谷歌、乐视、百度等圈内玩家在实践造车, Uber从和沃尔沃合作开始, 到收购Otto, 其实怕的是未来将Uber给抛下, 因为至始至终Uber的意图都不在造无人驾驶汽车, 它想做的还是老本行——汽车共享平台, 过去是传统的汽油车, 未来是顺应大趋势, 为无人驾驶到来那天做着一切铺路。

但汽车共享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共享经济起源于情怀, 也确实是有部分市场在支撑着Uber和滴滴走到今天, 但细观Uber退出中国后, 你会看到无论是赢家滴滴还是输家Uber多多少少都受到外界对其“能否以高市值尽快IPO”存在质疑, 继而质疑他们的主打命题共享经济是否存伪。大白天的时候, 车是停在停车场被闲置了, 但是开车的上班族们并不闲置, 这也是Uber和滴滴的共享经济吊诡的地方。

其实从一开始Uber和滴滴的成功, 凭借的不是共享经济, 而是将黑车标准化罢了。依据打分服务好用户, 再依据价格掠夺市场。有了大量用户, 就有了大量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人一直看好的故事。

将流量循环反复地导流到其他领域, 是Uber在世界, 滴滴在中国烧钱后获得的优势, 也是它们正在做的事情。无论是滴滴布局出租车领域, 还是Uber进军自动驾驶和卡车领域。

Uber第一趟征程没有跑下来, 开始了第二趟征程, 但对于这家充满雄心壮志、估值690亿美元的企业来说, 也许是另一条出路。

篇4:从Uber模式到Uber逻辑

第一,Uber逻辑的核心是价值链接。互联网有三大价值领域,即价值传递、价值链接和价值创造。其代表分别是阿里系、Uber和工业4.0。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

中国的互联网一直聚集在价值传递环节革命,也就是中间环节革命,去中间化。Uber不再涉及中间环节,直接进行价值链接,虽不涉足价值创造,但可以帮助顾客筛选价值创造。

第二,Uber逻辑动员了社会冗余资源,即大量闲置资源。工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资源,但也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Uber、Airbnb,都是对社会冗余资源的利用。冗余资源参与应用,价值很大。比如,有人说,只要洛杉矶有15%的人拼车,就能解决堵车问题。冗余资源参与,因为它的边际成本很低,也拉低了运营成本。

第三,原来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组织,Uber逻辑却能让个体参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从个体到组织,再到个体,这是螺旋式上升,不再是简单的回归。

第四,Uber逻辑是智能链接、自动链接。现在的信息源太多,10T普及后会更多,如果没有智能链接,这个社会如何运作不可想象。

第五,Uber逻辑已经无限接近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商业社会依赖信息不对称,所以随着Uber逻辑向其他领域延伸,商业的活跃度或许会下降。所谓商业领域,就是马化腾所讲的价值传递领域。

农业社会,商业的不对称主要产生于地理跨度,商人远离居住地,才能发现信息不对称,所以商人永远与迁徙有关;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更多地掌握在媒体手中,所以地理跨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少了,但媒体却制造了新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信息轰炸,反而强化了信息不对称。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做着传统媒体做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其实就是一场动员新媒体的公关运动,有时反而强化了信息不对称。

第六,Uber逻辑中,双方是对等的。Uber与滴滴快的不同,滴滴快的把决定权交给了司机,这对消费者不公平。Uber只有乘客上车后,司机才知道目的地。

现在大数据流行,但谁见到大数据为消费者服务?都是为厂商服务,这不公平。

Uber的价值链接逻辑适用于几乎所有领域,其程序大致可以简化为三部分,即需求的智能探测、价值创造的智能搜索和价值链接的智能算法。

第一步,需求的智能探测,要么是顾客直接明示需求,要么是根据以往的大数据进行智能探测,比如阅读倾向、购买倾向,只要有足够的网上消费次数,都能通过大数据下的痕迹进行智能探测。

第二步,价值创造的智能搜索,就是像谷歌、百度那样,把符合需求特征的最佳产品找到。

第三步,价值链接的智能算法。根据需求和搜索,定制网络页面,如果不满足可以持续推送,或者修改需求。

比如,一个人购买服装,可以直接提出需求,也可以根据以往网络留下的大数据,比如款式、色彩、码数等,定制推送页面。

再比如,网络阅读,既可以提出需求,也可以根据以往的阅读习惯计算阅读倾向,继而推送最符合某个读者的文章。

上一篇:清明祭奠诗词下一篇:最后一课微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