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2024-07-27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精选6篇)

篇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说、写为目的,辐射发展,感悟语文,实践语文。关键词:提高语文素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七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辐射发展,培养素质。

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听与读都具备理解的功能。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其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在进行听,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珍视独特感悟,丰富语言积累,以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达到感悟语文的目的。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听的能力,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理应加强培养。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作为基础能力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重读写,轻听说是影响人的基本素质的。新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社会发展来看,在未来的社会中,口头指令的传达,人和“机”的对话等,都将广泛存在。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信息、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听语,它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听懂,还会听记、听辨,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同注意说者的语气、内涵,培养语感。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到最后的结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这些人言语,再如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先进人物或到我校参观的客人,听这些人语言,并记录好听来的内容,在班级的板报中转登。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交际中听语,在听语中交际。如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是讨论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先同桌交流,从对方的意见中汲取好的内容,修改自己的,然后选出一人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听后,选出一人在班组级交流,交流积极性高。从而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字,学词到高年级的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读的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新课标注重读中感悟、体验、揣摩、探究、品味,这些都是学生主题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学生的这些智力操作,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选定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内涵。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当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教师给他方法,然后自己探究未知的世界,了解知识的真谛,获得成功的快慰。为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给其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联系课本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训练项目。如: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如何抓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从而读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体读的技巧上,教给学生如何诵读、默读、朗读,如在朗读指导时在实践中逐步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让学生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有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如此起点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读出来了,初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如教《桂林山水》时我对第二自然节运用范例导读的方法,其余采取“辅读”的形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去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课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告诉知识,而是伴随着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对材料有着深深的感悟,所以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远比教师的传授丰富的多、深刻的多。我认为这正符合新“课标”对语文重感悟,不求甚解,重自读、强调读中渗情、理解,重合作,强调多项互补的要求。

读中感悟、读中激趣,学生积极性高,愿学乐学。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课间、课上班级不时地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师生共同铺平了走向提高素质的道路。

二、以说、写为目的,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实践语文

说与写是一种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迁移、一种运用。而这种运用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加强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将读说结合起来。

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而读又是说写的奠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题课文的大意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学习课文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培养说的能力。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读的对象的选择我要求:由学过的课文——未学过的课文——课外优秀文章——自己写的习作的过渡,达到以读来带动写的效果。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方面通过朗读及摧摩,理解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给已以指导。另外,朗读活动及其成功过程中的体验和辅助开展的诸如“沸水活鱼”、“脑筋急转弯”、“听瓶子”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随时观察,不但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诵赛,促进了学生写的欲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总爱把老师的表扬作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的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如:“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量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

在文章评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注重由师评到生评的过渡,如:在教师学六年制第九册基础训练的板报稿写作时,结合板报稿本身类似新闻报道稿的特点,指导写作后,在班级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对照板报稿的写作要求进行评议,可谓在读中获知,在读中激趣,在读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读中锻炼了说的能力,在评析时,针对涌现出的进步大和优秀文章,自编班级优秀作文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基本功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活动可使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学,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力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竟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对未来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会远远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写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主动地字斟句酌字写好每一篇文章,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识,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在教学、生活中体现语文。

分层递进体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和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体现阶梯性、渐进性,使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优生学有新意。例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在逐步认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我让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把“借”换一词,其中有一学生把“借”换成了“骗”。一石激起三层浪,同学们纷纷讨论,有的说是“骗箭”,有的说是借箭。这时教师不是时机让学生围绕“借”或是“骗”展开一场辩论会。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辩论会开始了,大家各抒自己见。争辩中提高了思辩能力,锻炼了说话能力,正反两方的代表,见解独到、据理力争、思维敏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成效,使语文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特别是以激发自信,激发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注重和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校家联谊等形式,在素质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孩子出路观上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素质教育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家里博览群书,与家长交流、交谈,培养读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演讲赛、读书比赛等。在具体要求上,给学生创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实的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无论在家庭拟或是社会在学校,始终处于成功的氛围,畅步于成功的天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正是以上措施的实施,每接一个新班,短期内部分学生潜力得以挖掘,兴趣得以激发,班级涌现出一大批好苗子,作文迷、写作才子、演讲家„„,差生面得以缩小,最关键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语文教学只有注重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善于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才能使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学生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作者简介:

姓 名: 夏 芸 工作单位: 鄂州市吴都小学 性 别: 女 职 务: 工会主席 出生年月: 1970.4.21 职 称: 小教高级 电 话: 0711-3871882 邮政编码: 436000

篇2: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并重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作者/ 金凌

摘 要: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把这四种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训练,能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能力系统。同时,综合训练能够利用富于变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篇3:加强听说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听说训练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训练。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 声音直接代替了许多过去必须依靠文字来传递的信息, 语音录入即将代替键盘输入。现在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是未来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 所以我们必须把听说训练的重要性提到应有的高度, 听、说、读、写并重。下面, 我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谈谈加强听说训练的几点尝试和设想。

一、增强训练意识, 营造训练氛围

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 通过大量阅读充实自我, 丰富语言, 并用规范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在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注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循序渐进地搞好训练, 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强化朗读训练, 提高听说水平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是听说训练的起步, 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常听、常读好文章, 可以帮助学生吸取人类语言精华, 积累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 开阔视野, 发展思维, 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学生应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悟文章的中心及写作技巧、方法, 培养语感, 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不仅听、说的能力得到足够的训练, 写的能力也将逐步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 训练听说能力

依托教材, 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不难发现, 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 听话、说话训练内容以口语交际的方式编入课本, 内容多样, 形式活泼生动。如有问题类、故事类、看幅图说话类等。训练内容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并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 教师要深入教材, 按照不同的训练内容, 分别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如问答式或谈话式。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得清楚、准确, 进而有条理地说一段话、一件事情, 最终达到让学生说明白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将这些训练内容放弃不练, 只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或者仅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有的教师则干脆念几段话给学生听。没有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没有教师的指导, 这样做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材, 切实抓好听说训练。

四、抓实课堂教学, 多渠道听说训练

1. 课堂练听说。

没有听与说的阅读教学也就等于放弃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在, 有的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往往把阅读教学中的听说活动当成例行的教学步骤, 忽视了听说训练的作用, 没有听说方面的要求, 以致错失了语言训练的时机。语文课堂教学为我们进行听说训练提供了有效的“训练场”。特别是阅读教学中, 听讲、朗读、回答、讨论、复述等课堂活动同时又是听说的真实训练。作文教学与听说训练的密切关系, 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应充分重视。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 在学生在理解了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青蛙从井中跳出来看一看, 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它会说什么?”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样, 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活动促听说。

教师应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小记者现场采访, 然后结合文艺演出等把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汇报给大家听,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就能做到在活动中实践, 在活动中检验, 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3. 竞赛比听说。

教师应经常开展学生间的听说竞赛, 注意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注重在竞争、评比中鼓励学生敢说、愿说、会听、会说。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有效的竞争机制, 观众的反馈效应, 使听说训练落到实处。

4. 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教师应提高师生交谈、学生与学生间交流的要求, 注意用词的准确、语言的规范, 做到互相纠正, 提高说话水平。即运用教师的示范效应, 同学间的相互督促, 将语言的训练落实到生活中。

实践证明, 日常教学中, 我们只要坚持循序渐进、形式灵活、课内外结合, 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并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线语文教师, 让我们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 一定会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训练。对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听说训练意识, 营造训练氛围。课堂上,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抓实课堂教学, 强化朗读训练, 多渠道进行听说训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艺术, 坚持循序渐进、形式灵活、课内外结合, 为提高读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4: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一、听力训练

听作为一种技能,不是单纯的听觉灵敏度,而是要记住、要理解的心理感知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吸引学生专心致志地听,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在开始讲课或朗读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可以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力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听读课文前,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要求。例如,听读《孔乙己》这篇小说,要求学生复述文中孔乙己来咸亨酒店的几个片段并说说体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其次,听力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善于接收信息,还要让学生善于分析信息。 一个听辨能力好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听到的信息能够分析、归纳和概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抓住所听内容的重点,理清其层次,辨清其脉络,把握其主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一个有听力素养的人,还具有很好的想象能力,能由此及彼。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注意让学生把握事物间相互关系。例如,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写景的佳作,这种静寂美的意境,在听读时,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

另外,听力的训练还体现在记忆能力的训练。听了不记等于没听,至少不能算是积极意义上的听。我们所要训练的是积极的听,因此在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一边记忆。朗读比较精彩的段落时,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组读时,其他组听,读完了一段就进行交换,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口语训练

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表达自己的意思。“言,心声也。”说话训练要抓思维方法。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来进行训练。平时在说话时,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中说话,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词清晰,注意抑扬顿挫,擅长运用重音、语调、语速等表达各种各样的感情。例如,《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在朗读时,通过重音突出“实在”“高声”等词,表达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其次,叙述、议论、辩解,都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要尽量用简明的话语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常言道:“明快的语言来自于敏锐的思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有很多人研究“雄辩术”、“口才”之类的,这些都很好地开发了人的智力。

再次,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要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可让学生朗读课文,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见闻,可让学生看图说话,可让学生课堂讨论,可让学生抢答问题、可让学生评论问题,可让学生表演小品,可让学生演讲比赛等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不适宜单独进行。

口语表达既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还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是要深入其意境,学生在听读《十五夜望月》(王建)这首诗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想象诗中的画面,思考融入了作者的何种感情;二是以听促说:听朗读,说内容;听录音,讲要点;三是以读助说:读小说,讲梗概:读报纸,转述新闻;四是以说带写。最好的做法是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再进行书面写作训练。

美的语言不仅要是规范的语言,还要是润色的语言,同时也是礼貌的语言。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不仅为写作打下基础,而且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也能开发智力。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常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读书的规律,学会自己读书,逐渐形成自己读书的能力。

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文下注释”,并试着去做课后的“探究练习。“预习提示”一般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反复去读,并加以理解,进而分析、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目标明确。“注释”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部分疑难,特别是文言文,应多让学生借助注释进行翻译练习。“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重点,并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或听讲。

读书时可以把精要的字、词、段勾划出来,也可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进行勾划,还可以划段,同时要求加以简要的批注。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说单元时,可要求学生自己了解小说情节,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找出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弄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把握文章中心,概括文章主题。这是阅读的关键,所以,一定要传授相关方法,使学生明白怎样分析归纳各种文章的中心意思。拿记叙文来说,向学生指出,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特点:以写事为主的文章,看表现事情的什么意义。与此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对于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要看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文章的社会意义。

把握说明类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说明类文章,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分析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写作训练

写作也是全面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标准。写作训练,要将读与写,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多观察,密切联系生活,广泛积累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一般是读什么写什么,读是为了会写,最终的目的是读以致用。写又分两个层次:课内写与课外写。课内写是指课堂上写的作文,严格控制速度,训练快速思维、下笔成文的能力。课外写是指每周练笔,或写观察日记,或写自由作文,或写条件作文等。对学生写得好的习作,展示在教室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课内写后要及时评改,评改也可由学生分组交叉进行,教师进行认真的组织和指导。讲评时可读一段或一篇习作,让学生听后进行评述,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勤练多思”是写作训练的途径,经常让学生动笔,学了就练,勤练习则笔下生花。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强化听说训练,提高语文素质

――小学语文“口语训练”实验简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 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 律。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由此看来,听说是 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的现状,我校以“培 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验课题。

实验前,校领导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为实验假设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并吸取了外地值 得借鉴的教改经验。依据实验方案,我在实验前对学生口语水平进行了测试。备课时注意设计听说训练点,注 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一、遵循原则进行听说训练

1.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 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 ,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2.实践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 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 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 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 练的实践中。

4.反馈性原则。

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小学生把注意指向学习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 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5.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 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 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 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二、多种渠道进行听说训练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 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实验计划,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的举行,同学 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于是,我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 出,上电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干什么 ?”“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 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 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三、方法各异进行听说训练

1.激趣法。

第八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道听说训练题――说自己做过的某个小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用具、材料、注意事项 。为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条理叙述,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怎样使小船游到盆中央?”实验材料摆 放在讲桌上,我先请学生说说实验前有什么准备工作。(桌子上放着两盆水,都不很满,其中一盆水水面上漂 浮着一只小船。此外,桌上还放着糖、盐、面粉少许。)然后我又提出:“在不借助手、棍拨弄的情况下,有 什么办法能使小船游到水中央呢?”同学们思维很活跃,纷纷猜测分别放糖、盐、面粉试试,我请学生上台操 作,别人观察他的动作、实验过程、结果,再连成几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下来。在放了糖等物以后,小船依然 毫无反应时,有人建议:往盆里倒水试试。这次实验过程、结果也请学生仔细看,看后说说。果然,小船在盆 里巡游一圈后停留在水中央,我告诉学生这是水表面有张力的缘故。有趣的实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注 意力,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自参与的试验表述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

2.看图练说法。

例如教学看图学文《小足球赛》时,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内容说 清楚,说具体。说话要求准确,用词恰当,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小足球赛紧张、精彩的场面。

3.听辨、比较法。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作者在结尾段用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珊迪美好品质的赞美。我将原文的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分别朗读两种句式,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用反问句有什么好 处。

4.说写结合法。

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 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5.内容延伸法。

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如《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后见到妈 妈会说些什么呢?妈妈会怎么说呢?《狼和小羊》―→狼几次找碴儿想吃小羊,最后终于露出凶相,向小羊扑 去,结果怎样呢?《荷花》―→如果你也变成荷花,在微风吹拂下会怎样呢?《揠苗助长》―→如果第二年, 农夫再种禾苗,他会怎么做?这些问题的用意是让学生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儿 童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篇6: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巍山县大仓镇小河小学教师:何忠富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是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独谈谈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上一篇:少儿爱国古诗词教案(四年级上册)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