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2024-06-30

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精选9篇)

篇1: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法治型政府,着力提高我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依法行政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

一、充分认识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处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只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才能更好地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处理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稳又快发展。



(二)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是政府自身改革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镇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坚持依法行政,有助于全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从制度上规范行政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府管理,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二、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

(三)建立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完善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每年至少安排4次领导干部集体学法讲座,县政府常务会议及时学习新颁布、修订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集体学习和自学等形式,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熟练掌握公共行政法律知识,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普法规划要求,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训制度,强化对行政机关学法用法活动的指导和考核。各镇、各部门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建立行政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

(四)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查。对拟任命为镇政府及县政府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在任职前考察时,要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其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从事行政执法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上岗执法。完善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机制,逐步建立公务员法律培训考试档案,把公务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评。

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

(五)健全依法行政决策制度。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决定土地、森林、水流、矿藏、山岭、荒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可能产生污染或其它公害的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准入和行业垄断经营项目以及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避免盲目决策,杜绝个人擅自决策。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行政决策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

(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并作风险评估。县人民政府在作出重大事项决策前加强与县政协的民主协商,并依法提请县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备案。各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前,必须按规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均要向社会公布,进行听证或者公开征求意见。对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在决策前应组织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论证。举行听证时,对参加听证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及时告知听证代表,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

(七)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县、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应当经过本级政府和部门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主体、内容、程序合法。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结果,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均要向社会公开。



(八)加强政府性合同审查。建立健全政府法制机构参与审核本级政府对外签订合同制度。县政府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和行政合同,必须经过县政府法制办和法律顾问的审查,重大事项应当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各镇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对外签订的合同,应当经过本单位的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的审查;政府性投资合同标的在100万以上和招商引资合同标的在5000万以上的,必须事先经县政府法制办审查,并在合同签订后5日内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

(九)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县、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应当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重大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给予处分。对依法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

四、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



(十)严格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各级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要按照《*县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县政府令第23 号)等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发布施行。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

(十一)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严格执行《*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办法》(省政府令第196号),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按相关规定报送备案。县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发现县政府所属部门和镇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超越法定权限、合法不合理、违反法定程序等,要坚决予以纠正。对逃避监管、有件不备的,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十二)建立规范性文件异议处理制度。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对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异议申请,由本级法制机构及时受理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异议申请人。



(十三)建立规范性文件评估和定期清理汇编制度。规范性文件施行后,执行机关要定期将实施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由制定机关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机关要每隔两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等上位法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不得作为以后行政管理的依据,并按期整理汇编,以便更好地学习、贯彻、执行。对有施行期限的规范性文件,到期前制定机关未作出重新确认发布的,该规范性文件自动废止。



五、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十四)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县政府法制办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处罚权办法》(省政府令第192号)等有关规定,拟订我县城市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按有关程序报批后,力争2009年底前实施。从体制上、源头上改革和创新我县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体制,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管理、执法扰民等问题。



(十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建立以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完善审批制度、提高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的新机制。健全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一个窗口对外、行政法律文书格式化、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对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办理时限等作出公开承诺。健全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的机制,完善行政服务大厅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积极推行事前定标准、事中重指导、事后严督查的行政管理方式,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十六)建立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制度。实行执法主体资格认定制度化。依据有关规定对全县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清理、确认,将合法的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执法权限和范围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执法、亮证执法、文明执法,没有取得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未经定期审验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以清理聘用合同工、临时工履行行政执法职责为重点,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对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对无证执法、证件超期使用、越权执法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十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切实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实体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裁量权的行政机关,要抓紧组织对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有裁量幅度的条款进行梳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对上位法暂时没有具体规定,又需要规范的行政事务,要善于运用合同方式管理行政事务。建立行政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县政府法制办、县监察局要定期不定期地牵头组织开展行政监督检查,加大暗访力度,并就监督检查的内容、依据、方式、人员、目的、时间等进行记录。

(十八)完善财政保障机制。行政机关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彻底杜绝行政执法与福利挂钩。严格实行行政赔偿制度,认真执行《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关于赔偿费用拨付的规定。行政执法经费、行政赔偿费用和行政工作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十九)严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考核评议。法制、监察、人事等部门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而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理。



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十)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正确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保障基层群众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二十一)加强对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管理。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现有隶属于行政机关的检测、检验、检疫机构以及经济类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在人事、经费、资产等方面与所属行政机关彻底脱钩。加强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对其违法经营活动要依法处理。



七、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十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认识并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改进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理案件,提高和解率和调解率,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该撤销、变更或责令履行的,坚决予以撤销、变更或责令履行。健全行政复议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定期培训行政复议工作人员,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保障行政复议办案条件,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能力。

(二十三)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机关必须有专人具体承办行政应诉工作。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行政首长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行政机关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提倡其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确因不能出庭应诉的,分管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要支持、配合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积极主动地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二十四)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归档制度,提高案卷制作质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公开通报案卷评查结果,纠正评查中发现的重大执法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案卷评查,促进执法机关加强执法案卷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十五)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相关制度,除应当保密外,要按照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全面、及时、准确、真实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提高政府机关工作透明度。

(二十六)主动接受各类监督。各镇、各部门在接受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监督的同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的制度和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的权利。对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监督,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依法决查处。

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十七)实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加大对各镇、各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考核,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合理设置依法行政考核的分值。要将依法行政考核结果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对不依法行政,导致本单位发生严重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十八)加大依法行政典型的培育力度。在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开展较好的镇和部门中确定依法行政示范点,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二十九)建立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各镇、各部门要于每年*月底前,将本地区、本部门本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报送县政府法制办汇总后报告县政府。对县人民政府提出的改进意见,要自觉接受并认真整改,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三十)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参加政府常务会议或行政办公会议制度,以及参与本地区重大涉法案件处理制度。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由县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组织运作,为本级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县公安、交通、建设、国土资源、农业、环保、城管等部门要成立法制股(室),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人员;县直其他部门要配备1名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各镇政府的法制工作由所在镇司法所承担。配齐配强法制机构人员队伍,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交流、任用力度。各级法制机构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理顺工作关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到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财政部门要将政府法制机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公共行政法律宣传和执法人员培训等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十一)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意见。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把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认真扎实地加以推进。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执法频率高、任务重的领域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依法行政工作开展不力,走形式、不作为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篇2: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提升下洼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 计生办结合工作实际,本着重点突出、专项推进的理念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使健康有序的人口与计生工作与依法治镇工作协调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法三规一条例”为依据,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依法行政专项推进,增强全乡计生干部的法制意识,实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加强普法工作,减少家庭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利用“12.4”全国

法制宣传日、“7.11”世界人口日等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的“四进”活动及“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生育关怀活动,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一法三规一条例”和《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二)做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计生办、司法所每年联合组织开展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业务培训,使全镇各级计生工作人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了解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程序,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技巧,让法律为健康生育服务,为家庭和睦服务。

(三)认真实施行政执法工作。司法所配合计生办做好社会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政策外生育的调查取证等工作,同时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育龄群众,司法所协同计生办搞好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群众依法生育,从而营造良好的人口、计生环境。

(五)开展妇女儿童维权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对育龄妇女和女婴受到侵害案件提供法律援助;积极配合开展“预防、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法制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计生办、成立执法工作队,对违法生育案件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并严格按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肃征收纪律,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及时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拒不按时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通过司法程序移交法院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全面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率、结案率。

四、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计生办和司法所组织动员本部门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村级联防员、计生专干密切配合,全力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将社会抚养费征收户进行分类,作出征收计划,确保社会抚养费及时征收到位。村级积极配合执法工作队按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计生办适时发现并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问

题,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满意。

(二)建立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工作员互聘制度。司法所要将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符合条件的村级计生专干

2、建立协调沟通制度。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委政府领导、计生主导、司法参与、部门协作”的执法工作机制。司法所与计生办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研究解决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建立依法行政监督制度。司法所要对计生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确保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4、建立民主评议制度。计生办每年组织一次下评上的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联合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效性和群众性。

(三)实行考核奖励制度。每结案一例,10%用于村级计划生育事业。对在联合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木树乡计划生育办公室

篇3: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1. 各级党政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在每年的党委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档案工作提上日程, 并把档案工作纳入了当地年终工作目标考核, 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原桃山林业局局长一年内三次去档案库房了解档案装具情况并划拨资金10多万元用于档案装具和办公设备的购置, 新青区、西林区领导多次到档案室检查工作, 有针对性地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得到理顺。原来归党委管理

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划归到政府管理部门, 从而确立了档案部门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地位。同时, 档案部门的人员编制、岗位津贴、职务职称等涉及档案干部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极大地调动了档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 各级政府对档案工作的投资力度加大, 优化了全市21个县 (市) 区 (局) 档案保管环境。

三年来, 市委、市政府先后为市档案局投入资金300万元, 用于维修档案馆办公大楼, 更换了公务用车, 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 添置了档案柜、办公桌椅和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今年, 铁力市政府投资300多万元为档案局新建2 000㎡的现代化档案馆;嘉荫县政府已将新建2 000㎡的档案馆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规划, 并投入20万元为县档案馆购置了密集架等档案设备;2009年, 西林区档案馆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搬入新馆, 并投入资金13万元, 购置了15列密集架、6台电脑、6套办公桌椅、20套防光窗帘等设施设备;南岔区政府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档案密集架;红星区政府投入40万元维修了档案库房, 购置了档案办公设备;汤旺河区政府投入36万元对档案库房进行了维修, 更换了防盗门、供暖设备、电源线路, 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上岭区政府投入19万元对档案馆进行了维修, 粉刷了墙壁, 安装了自来水、防盗门窗和监控设备, 进行了房顶平改坡改造;翠峦区政府把原组织部档案室粉刷一新划给档案局使用, 使馆库面积由原来的350㎡增加到700㎡, 同时投入资金10万元购置了档案设备;铁力林业局将档案馆搬入新建的局办公大楼内, 并投资10多万元购置了档案设备;桃山林业局是全市经济最危困的林业局, 三年来为档案科投资33万元, 用于维修档案库房, 并将原有的档案柜进行了密集架改造。此外, 全市检察院系统、法院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等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已步入了标准化、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先进行列。

篇4:行政与党务工作创新发展之我见

[关键词]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10-02

一、行政与党务工作的现状

行政工作是协助执行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维护工作秩序、负责公司员工的考勤管理、负责公司全体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及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的工作;党务工作是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基本载体,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近年来,绝大多数机关党务工作做得很出色,能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群头脑,实践科学发展观,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一是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少部分党务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政治素质方面,有些党务干部理论根底还比较浅,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在能力素质方面,一些党务干部缺乏复合型的知识和能力,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在业务素质方面,少数党务干部不精通所从事的机关党务工作,与新形势下党务工作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管理素质方面,主要是一些党务干部教育管理的能力还不够强,与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党务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如何做好党务工作

做好机关党务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党务干部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应的制度,形成机关党务建设有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通过科学安排和严格培训,把机关党务干部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为此,首先要强化自学制度。落实个人自学计划,突出重点,在系统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其次要建立在职培训制度。本着“增新、补缺、提高”的原则,探索在职培训的新路子,通过讲座、短期培训、与院校联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拓宽干部培养渠道,提高党务工作干部的素质。

二是要建立健全理论和业务学习机制。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好党员对“三会一课”等理论学习制度不重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解决好学习零散不系统、肤浅不深入的问题,解决好学用脱节的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其次要健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健全党员干部培训制度,做到述职中有述学、评议中有评学、考核中有考学。推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的学习档案,把学习成效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首先要要突出考核重点。要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特别要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的考核。其次要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全面反映机关党建工作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单项工作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再次是把考核结果和选拔任用干部紧密结合起来。对考核优秀的真正重视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列入进一步选拔任用的范围,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确实把那些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优先选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上去。

四是要提高对新形势下机关党务工作开拓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多在学习上下功夫,多在思考上下功夫,多在实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和工作思路,增强做好党的工作的本领,切实承担职责,作出应有贡献。党工委也要加强内部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既做好宏观规划,又做好具体服务。定期将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

三、党务与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二者如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精心部署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定位和“三会一课”活动内容的安排。

三会之一是支委会:侧重于研究工作,如何去做,做什么?怎样围绕营销中心开展工作,谁负责,要有分工。要研究职工思想动态,如何去引导说服大家齐心努力;三会之二是党员大会:需要广大党员知道的,必须让每位党员知道。只有知情才能动情才有激情才会带有感情。诸如月度、季度、年度销售工作的完成进度,只有大家知情才能配合好干好各项工作;三会之三是民主生活会:先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互相指出应注意的事项,然后是业务工作回顾,工作任务分解,下阶段工作目标任务等;一课就是党课:学习党的新思想,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党课有专题,党课有研究。从理论延伸过来再从实践谈到理论中去。诸如领会中央精神、了解循环经济等。

譬如,2010年是深入开展机关办事能力活动,促进各单位能力建设年,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认为应从制定党务行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手,促进行政管理与党务工作的全面创新。联席会议可由中心主要负责人召集,主管领导及中心相关科室、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程序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由基层单位负责人介绍本单位近期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由与基层单位有工作联系的科室负责人与单位进行信息的沟通,情况的交流,就如何更好的联系工作,加强协作达成共识。三是由主管领导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指出今后工作重点及措施。只有找准党务和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加强公司与各基层单位之间的联系、指导和督促检查,才能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才能使单位与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完善各项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作者简介:

篇5: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年,是我市实施“6+3+1”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举办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关键年。市依法行政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市卫生局按照《广安市依

法治市纲要》部署,严格执行行政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严格执行依法决策制度

切实落实办公会议会前学法制度,2014年我局局办公会会前至少学习12部涉及卫生政策、业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严格实施行政重大决策程序等制度规定,把重大决策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评估、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通过中心组、局务会集中学法和法制讲座、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严格问责。

二、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

严格按照《四川省行政职权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施行政职权目录动态管理。结合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要求,对已经录入行政职权目录的基础数据进一步修改完善,依法取消和合并。将行政审批系统纳入行政权力运行平台,确保行政权力公开数据规范、准确、全面。凡是没有经过审核确认、没有在网上公开运行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对行政权力不上网运行或网下办理、网上登记的,要坚决纠正,并按照《四川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严格问责。集中开展行政审批项目专项检查活动,采取自查自纠、交叉检查、巡回抽查等方式,重点对行政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纠正,确保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位、规范到位、监管到位。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陆续公布的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进一步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强化并联审批,加强行政审批后续监管,积极推进行政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建设。制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四、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资格证件管理。对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进行清理,取消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人员的行政执法权。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完善“两法衔接”机制,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领域的执法力度和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着力纠正违法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畅通行政复议渠道,适度扩大行政复议申请受理范围。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行政决策、财政预决策算、“三公”经费、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办事公开,把公开透明作为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抓好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声讯服务平台、3G网络服务平台等载体和政务公开查阅点建设,为公众及时查阅、获取政务信息提供便利。

六、加快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选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1〕45号)要求完成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和平台建设工作;在行政权力全面清理的基础上,行政执法部门要实行全程网上办案,案卷材料同步录入上网,实时公开案件办理环节;要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处罚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案件信息依法在政府网站公开。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广泛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发挥引领舆论的正能量作用。市政府新闻办应于2014年内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向社会公布并开始运行。全面查找权力运行各环节的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基本形成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权力清理结果作动态调整,确保运行权力的合法、公开、透明。

七、解决依法行政突出问题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自查和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深入梳理2件

以上涉及公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公开承诺。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

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

八、强化保障措施

篇6: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区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根据《区政府法制办2012年依法行政培训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区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领导干部加强培训、执法人员重点培训、法制干部经常培训”的基本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深入进行。

二、培训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因需施教、普遍参与、分层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好民政依法行政培训工作。

三、培训内容、形式

(一)处级领导及科以上干部学法

时间:每年至少学习2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形式:局长办公会前学法,局务会中学法

内容: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北京市关于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及与民政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持有执法证人员参加)

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

形式:市、区培训与本局培训相结合。组织持有执法证的人员参加市、区组织的执法培训。同时在9月份以问卷形式进行一次重点法律法规的再学习。

内容:按照《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履责、协调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应急处置和运用岗位专业技能等五种能力为核心,设计培训内容。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制度和业务相关法律法规。

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区执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考试,考试通过率达到100%。

(三)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

时间:每年不少于300分钟。

形式:,集中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相结合。

具体:一是7月份利用半天的时间请专家学者进行一次全体人员的培训。

二是平时利用局域网进行民政法律法规学习和答题。

三是请重点业务科室负责人就最新的民政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并制作成多媒体,每个季度集中1至2个小时在局域网上进行培训。

内容:以提升全体工作人员法制服务的能力水平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培训,以疑难问题为重点组织培训。主要包括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清理与备案、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行政调解、行政执法监督指导与协调等。

具体:一是《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主要学习宪法中的国家保障、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本利益和合法权利等有关规定。基本法律知识今年等,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依法行政基本理论知识和民政法律法规,主要以相关的业务部门所需的法律法规为主。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北京市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

三是主要进行依法行政基本理论知识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切实把依法办事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益,提高运用民政法律法规的能力。

考核:适时向局长办公会通报学习培训和答题情况。

篇7: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x市“法治x”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执政能力和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局工作目标,按照“法治x”创建活动的要求,以促进养殖业经济健康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保证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巩固和深化依法治理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市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治x”创建活动,促进我局普法工作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全面升级,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系统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实现执法职权法定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管理制度化、执法监督经常化。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推进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和法治观念,扎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顾问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并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企业、经营户等行政相对人的意见,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规范从政行为,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依法执政的教育培训。

(二)完善规章制度,推进法治保障工作。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养殖业发展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与养殖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为促进全市养殖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重点加强打击利用“松香”、“ 沥青”等有毒有害物质加工禽类产品的违法行为,争取制定出台《x市家禽经营屠宰监管办法》,确保家禽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人民群众禽类产品消费安全。同时,继续做好清理妨碍和束缚养殖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工作。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根据“法治x”创建工作的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部门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积极构建行为规范、流程便捷、监督有力的审批新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制,统一办理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AB岗制和服务承诺制,严禁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处罚、强制收费等事项。建立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执法公正,着力解决监管难点。以提高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和公正、效率为方向,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执法公正的关键环节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相对集中处罚权,努力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监管体系。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及时纠正执法过错行为,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依法惩治各类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紧紧围绕“防疫、检疫、监管、监督”这一主题,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规宣传。重点宣传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养殖业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消费等有关内容,加强科学规范养殖生产的宣传,加强屠宰、加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强依法运输、销售的宣传,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宣传,加强执法形象和执法成效的宣传。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五进入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面,强化宣传效果,营造依法生产、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六)健全监督机制,推进各项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主动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行政相对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健全完善受理、处理机制,在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惩制度,发动群众及时举报等基础上,进一步畅通各种监督渠道,确保监督效果。

(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执法队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积极营造比奉献、比实干、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考核培训制度,实行执法资格认证,确保执法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两次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改善执法手段,完善执法装备,切实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能力。

(八)强化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抽查。积极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x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样监测。并将群众反映多,问题较突出的区域,企业和产品监督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以确保形成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查处、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九)全面推进畜牧水产执法工作。按照春秋抓会战,常年抓防控,天天抓监管的工作思路。每年3至5月、9至11月继续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一是依法对养殖场、城区农贸市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场资质进行审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二是开展动物防疫条件专项执法检查,推进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农贸市场、畜禽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场所)集中整治。三是建立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构建诚信体系。四是加大水产苗种、畜禽良种的整治力度,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十)加强信息体系建设。根据畜牧水产执法工作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善以畜牧水产执法人员和诊疗人员管理系统、畜牧水产行政执法工作管理系统、畜牧水产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x市畜牧兽医网为主要内容的畜牧水产执法信息体系,加强与国家、省、市畜牧兽医网等相关媒体的横向联系,进一步提升x市畜牧水产业行政执法的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依法行政工作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市局将坚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每年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检查。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纪律,予以通报;对违纪违法行政,造成极坏影响的,要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在全局,局长是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副局长对分管的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各处、室、所的负责人对所在处、室、所的依法行政工作负全面责任。局法制工作机构要主动作好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发挥好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坚决纠正和处理行政过错行为。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本单位、本部门综合评价体系,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分解、细化依法行政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开展。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并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社会广泛宣传畜牧水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本系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方案。还要运用召开相关人士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的方式,征询他们对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争取他们对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形成有利于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责任分工

篇8:我国金融行政管理工作发展脉络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枢纽与核心, 在促进融资投资、增加货币流动、调控企业运行风险以及促进全球化等方面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个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能够帮助实现以金融信息、金融秩序等为代表的准公共物品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金融市场常常存在的失灵以及金融业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脆弱性, 使得金融行业的行政管理必不可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政府宏观调控的指导性作用无疑在整个金融业发展中不可或缺, 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 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 金融风险的逐渐加剧, 也对我国金融业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政府机构运用自身的行政权力通过立法等方式来约束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 对金融业及金融市场的运行、发展进行监督调控是未来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在金融监管方面做了较多研究, 但是大多囿于监管的视角, 从行政管理的视角来研究金融监管中政府行政行为的文章相对较少,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的视角对政府金融监管的发展脉络与角色定位进行研究, 发掘我国金融行业的政府行政管理的政治主导性与变动性。

二、金融业行政管理发展历史沿革

(一) 1949—1978: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政府金融管制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计划经济时期, 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可以称为事实上的政府金融强制管制。这一时期的金融管制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金融结构单一并且金融机构设置不健全;二是伴随着金融机构的银行化, 金融业务也十分单一。该时期的中国金融业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市场, 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都由政府严格控制, 而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这一时期金融业的绝对主角。1948年12月1日, 以华北银行为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成立, 成立伊始即具有着一定的金融监管职能。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 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 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 主管全国货币金融事宜。1950年11月21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试行《中国人民银行试行组织条例》,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后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关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行政法规。该条例规定在总行设立监察处, 专司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职能。从1952到1969年, 我国逐渐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也相应的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 实行单一的人民银行制度, 其中在1957年末, 基本形成了金融体系高度集中的全国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中央银行长期充当“一身二任”的角色, 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 同时又是具体经营金融业务的经济实体, 作为政权机构和金融企业的混合体而存在, 这样的制度设计其原出发点就是为了严格监督和保证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任务的执行, 进而形成“强财政, 弱金融”的格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启, 中国的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均遭到破坏, 中国人民银行省以下机构基本合并入当地财政部门。直到1978年1月, 中国人民银行才正式重新独立办公, 再次发挥金融经济实体与金融行政管理机关的作用。

(二) 1979—今: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市场化

金融市场化也即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业也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政府管制逐步走向多元化、市场化轨道, 政府在行政措施上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努力减少政府的无效监管, 通过利率自由化调节经济, 同时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的不断进化, 由之前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占据大一统地位逐步演变为专业银行与其他非金融机构共存的金融业新发展阶段。

1.1979—1984:经营与监管分离, 由中央银行大一统到双层银行体系。1979年3月份, 国务院将中国银行的外汇管理职能剥离, 另外成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 从而实现了商业与行政的分离。为建立银行业市场竞争机制, 1983年4月和1983年9月, 国务院分别批准对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作进一步改革, 在国家和地方两级, 商业银行不断成立, 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可以看出该阶段的改革试图解决中央银行“一身二任”的问题, 将本应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的业务和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抽出, 努力实现经营与监管的分离, 建立起了以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各司其职的双层银行体系。这标志着原有计划经济制度下金融业中央银行大一统的垄断格局被打破, 多元化的竞争性机制被引入其中。

2.1984—1992:有调节的放松管制阶段。首先, 该时期实现了较为全面的金融放松管制, 各专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大量涌现, 信贷业与证券业也得到发展, 政府相对来说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 注重利率自由化, 发挥利率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初步实现了金融业的市场化。从1979年开始发展的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发展也更为推进, 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别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但在此期间, 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两次过热, 金融秩序两度混乱, 金融放松管制的程度有所收减, 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也由此放缓, 许多已经下放的权力再次被上收, 传统的行政性直接调控工具和手段被重新启用。

3.1992—今:“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与制度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金融业务不断拓展, 但同时由于各金融机构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综合经营能力的较弱, 而监管部门的监管经验也相对不足, 混业经营的风险逐渐显现, 为此政府开始设计分业经营并稳步推进分业监管。

1998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将证券监管职能移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证监会) , 实现了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监管。1998年11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将将保险监管职能移交给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保监会) 。2003年3月28日, 中国人民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银监会) 成立, 由此形成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三足鼎立”的分业监管格局。为了使证监会、保监会与银监会更好的协调与配合, 提高监管效率与质量, 促进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建立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分业监管之下, 这样各专业机构可以在自己特定熟悉的领域里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有利于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 培养专业化监管人才, 进而有效达到监管目标和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三、结论

政府在金融业行政管理中有着自己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定位。首先, 政府对金融业的行政监管行为应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辅助作用。应最大力度的消除影响金融市场公平竞争, 提高效率等因素, 加强对不正当金融行为的监控与打击, 为金融市场提供信息公开与披露的平台。其次, 政府应努力做好规则的制定者与制度的供给。政府有责任与义务为金融市场制定和提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则, 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金融市场、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做好金融立法, 为金融业提供基本的制度与运行基础;设置合理的政府监管机构并不断随着社会情况变化加以调整;实行合理的利率管制促进利率自由化。最后, 政府应在后经济转轨时代做好金融管理工作。在后经济转轨时代, 市场经济事业推进, 金融业基本平稳发展, 政府应加强金融管理职能, 建服务政府和有限政府, 以有效、有限的行政手段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金融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总体上经历了强制管制、放松管制再到创新管制的过程, 政府在其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2015年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表示:“金融改革开放‘开弓没有回头箭’, 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我国的金融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但不能停下脚步, 应协同推进各项改革, 实现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后小仙.多维视角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年.

[3]王鹤立.我国金融浞业经营前景研究.《金融研究》, 2008年第9期.

篇9:行政局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关键词:思想 政治 经济 行政 思考

在做好和完成经济行政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积极的助推和保证作用。它们之间的關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做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理清和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时,找准政治与经济的结合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做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要从大局出发,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处理好企业与政府、市场、用户、员工之间的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只抓员工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不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实现国家、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为目的,从而实现综合协调,全面发展。要把员工思想观念转变成为推动经济工作中的直接动力,它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要与经济目标一致。这两个目标相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跟着经济工作目标而决定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脱离了经济目标而独立存在,就将失去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服从于经济工作的根本意义,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无本之源。偏离中心工作,形成了“自我循环”,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了生命力。只有与企业经济目标相一致,融于各项行政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它的综合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究其本质,是在做“人”的工作,想法设法充分发动、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由此可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要在“人”字上动脑筋、做文章。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张“王牌”。思想政治工作,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要抓住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这两个关键。

“外树形象”,就是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丰富多样的宣传标语,文明标牌等形式来反映内涵深刻的企业文化理念,传达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以此来展示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内聚人心”,塑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拼博向上的奋斗精神、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以及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抓住这个着力点,来深入开展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的工作,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精神与智力源泉。

三、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要想长期地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关键还是抓好解决人的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过程中,渗透到生产、分配、经营、服务的各环节中。

树立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谋求更大发展;树立利润是根本的经营意识,强化成本控制,广泛开展节能降耗,追求最佳效益;树立多劳多得的分配意识,健全激励机制,让创效争优形成良性循环;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意识,增强科技投入,培养技术人才,以技术推动效能;树立物质与精神的双赢意识,不光谋求物质经济的成长,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造就文明、和谐、高效的现代化企业。

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

思想政治的关键点,就是要抓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干部选配上选准、选强、选好干部,必须坚持以德为先的标准,以业绩为尺度,以能力为准绳,以制度为保障,切实保证领导班子的和谐、协调、高效。二是把思想政治建设当作工作中的大事来抓,通过不断的教育、引导,使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凝心聚力地为企业建设奋发图强。三是搞好团结,提高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做到职责上有区分思想上要统一,工作上有分工目标上要统一,制度上有分别关系上要协调。四是搞好廉政建设,把思想自律与制度约束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廉政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通过抓好廉政建设来促进企业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上一篇:培训消防安全会议下一篇:梦想与现实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