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8-05

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通用8篇)

篇1: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

班级:经济082202H姓名:王翌飞学号:20082215023

4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

由于观念、体制以及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是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给本地区的财政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预算外资金的迅速膨胀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预算外资金使用比例较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乱收滥支不利于转换政府职能等。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主张立刻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统一掌握财政资金。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还不可以马上取消预算外资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地位,并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当前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外资金作为对现行财政体制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就能解决问题。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央放权让利,地方权限得到了扩大,在下放财权的同

1时,却没有下放相应的事权,造成财权和事权相脱节。预算外资金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将走向规范化、统一化,预算外资金最终必将萎缩甚至消亡。而如果在当前急于取消预算外资金,由于利益驱动,原预算外资金的拥有主体还将以新的办法、新的名目取得预算外收入。

2、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预算外资金膨胀的问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控制规模,健全管理,加强监督;而从长远看,则要科学地划分财政收入,合理地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消除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制度原因,从而逐步取消财政资金的“双轨制”,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

二、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单位、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原因。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切合实际,找到妥善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办法。总的来说,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清。长期以来,在预算外资金问题上,由于性质不明、概念不清,制度不全,从而产生了三种错误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行组织、自行提取的、所有权理应属单位;第二种观念认为,既然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组织的收入,那么政府无权调控,更不能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第三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不受财政、财务制度的约束,可以任意地自由支配使用。在这些错误的观念引导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容易出现违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3、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

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4、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在财政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在各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其实,从理论上讲,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形式来看,预算外资金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转移,是凭借政府的职权参与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取得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可能取得预算外收入。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必须把预算外资金所有权、调控权、管理权分别归还于国家、政府、财政。为了避免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和分散,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为国家财政资金,要求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各部门、各单位与收费相关的支出,纳入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由财政部门核定支出,统筹安排,部门和单位不得从收费收入中坐支,只要彻底破除预算外资金“三权”属于部门或单位的错误观念,才能克服预算外资金管理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但目前财政预算外专户还没有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并且只有一个人操作,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比如: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来核消票据时没有认真统计计算,有时票据不连续缺号也没有认真追查,没有要求作废的票据也一起拿来核销,这样容易造成预算外资金的被截留,由于这些单位已实行了集中核算的委派会计制度,更没人去追查这些单位是否设立小金库,因此更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加强票据管理。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按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5、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

积极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从原始单据入手,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6、建立健全财政法制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7、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效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单位原有权力、利益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以及内部减员等现实问题。因此,只有把它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列收列支的管理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逐步消除单式预算的弊端,真正发挥财政部们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正确认识财政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最终实现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目标。

结束语:

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篇2: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预算外资金是财政资金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减轻财政压力,维护财经纪律,从而有效地发挥预算外资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上缴的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作为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预算外资金在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减轻财政负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预算外资金具有这样几个内涵:预算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的范畴;其预算和使用方法,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授权收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也应该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来源分散,监管困难,数目难以准确估算。

1.数额巨大,且呈上升趋势。不但绝对数额不断增加,而且占财政收入和占GDP的相对比重也逐年上升。

2.预算外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是中央占的少,地方占的多。

3.对预算外资金分项目分析,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所占比重很小,而行政事业预算外资金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有上升趋势。

4.从地区分布来看,各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基本上是越发达的地区预算外资金越多,越落后的地区预算外资金越少;经济规模越大的地区预算外资金越多,经济规模越小的地区预算外资金越少。

5.从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结构来分析,预算外资金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用于经常性的“吃饭”支出逐渐上升。

6.与预算内连年赤字相反,我国预算外收支年年有盈余,从而形成一种外松内紧的局面。

二、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具体分析如下:

1.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粗放。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各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部门按照经费定额和开支标准对该计划进行审批后,汇总编制总计划。但实际的执行情况是,有些单位没有收支计划,财政部门也很难形成规范的汇总预算,只是粗略地按基数加增长的办法编制并下达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2.应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项目仍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从财政的资金管理看,一方面预算内资金短缺,收支矛盾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财政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使本应纳入预算的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究其原因:一是原编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一旦将其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就要理顺各方面的管理关系,这不仅要加大各部门的管理成本,而且会突破各自的管理指标;二是就单位而言,1收费收入不足以抵顶其正常支出,因此改变财政管理方式,就意味着财政负担加重;三是执收单位作为征收主体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担心纳入预算管理后对其经费保障产生影响,主观上不愿意把专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3.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

4.征缴模式陈旧、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形成资金体外循环。

5.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1.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强化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因此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

2.强化预算的刚性和完整性。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要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

3.积极借助智能网络管理系统,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自立收费项目、自立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和法规建设。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推动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向纵深发展。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要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进行规范和完善,真正发挥财政部门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效率。

5.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要把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作为财政监督的一项主要内容进行经常性定期检查。认真检查收费项目、范围、标准;检查票据的使用情况;检查预算外资金的存储使用情况;检查预算外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外资金实行跟踪问效。通过检查,合理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使预算外资金在财政的宏观控制下管好和用活,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总之,我国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必须重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3: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预算绩效评价中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预算编制过程简化。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时没有充分的论证。首先, 表现为盲目立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盲目投产于某一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发现前期的编制预算并不合理, 最后导致财政资金的被动使用和浪费。其次, 表现为行政事业单位对项目的实施缺乏整体规划。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味筹建, 而不去考虑项目的重复性。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项目完成后资产闲置, 无法使财政资金真正的施惠于民。

2.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单位基本支出。财政专项资金, 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然而, 由于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资金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 在接到专项资金后, 只有一个综合定额, 同时定额偏低, 单位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争取财政资金, 将其用于自己单位的日常开支, 而不去考虑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资金管理过于粗放。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划和管理部门, 总体负责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对资金实际使用全过程起到监管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 行政管理部门所开展的管理业务本身比较粗略、不够精细, 对各单位资金的规划和管理的监管缺失。例如, 下发的文件出现错别字、数字金额出现错误;多个行政部门就同一专项业务在文件中所提及的名称、业务内容和资金规模出现误差, 信息调整不及时, 致使有关部门在开展业务和资金管理的过程所依据的文件信息新旧不一。这些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粗放, 导致项目单位简化开展业务、松于资金管理。

4.资金在不同项目间随意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要等到预算资金到位后才可以进行项目建设。然而,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及其项目需要经过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层层审批, 所以, 就导致了项目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资金下拨的时间较晚, 进而造成项目工期的延期完成。因此, 项目单位只好用其他项目的资金, 来完成当前的项目, 这就无法完成财务管理规则中对于专款专用的要求, 从而为专项资金的去向不确定性埋下隐患。

二、解决预算绩效评价中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对资金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重视。预算管理各个组成部分中, 预算的编制无疑是整个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起点。行政管理部门若想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 首先应明确资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与资金管理工作有关的相关人员在资金贬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培训和引导、加强业务培训和意识引导, 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预算编制过程不重视的问题。

2.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的监督监察。财政部门作为专项业务及资金的审批工作和监管部门, 可通过监督检查的形式, 借助社会专业机构,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和梳理, 针对单位的具体业务和环境, 拟定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跟踪检查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推进预算支出绩效的透明度, 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财政发展改革的良好氛围。

3.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 特别是审批及监管业务流程, 明确具体的审批和监管环节、分析可能导致管理效能低下的具体风险点, 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据此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并形成具体而又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4.做到专款专用, 拒绝挪用。第一, 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加大违纪行为处罚力度, 引入领导问责制以增加违规行为的成本, 从思想意识上杜绝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第二, 强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细化预算, 确保专项资金的完整。第三, 财政及相关部门要理顺资金传递渠道, 及时按计划拨付专项资金。第四, 根据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建立专户管理, 对其支出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审核把关, 从源头上控制其按规定使用。

三、结语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推进预算支出绩效的透明度, 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公共财政体系全面完善, 也有利于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 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财政发展改革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宁波审计学会课题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 2014 (2) :4-8.

[2]陈少强.财政专项金改革研究[J].财政税收, 2014 (5) :4-10.

篇4: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5-0078-02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能核心。因此,要求高校要重视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使预算更接近实际。但现实工作中,往往一些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管理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科学、完备、制度健全的预算管理体制,缺乏完整、规范有序的财务预算审批程序。有的学校没把财务预算制度作为学校执行预算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比较普遍,预算形同虚设。

(二)预算编制方法落后,缺乏科学性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预算中,大多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即以上年实际支出为基数,增加相关的变动因素,编制下年的预算计划。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不是十分科学和规范,仅凭上年的实际发生基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当年的预算,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发生有较大差异。首先原来的基数是否公平合理,如果基数不合理,仅在原来不合理的基础上增加预算,只会使原来不合理的预算指标继续沿用下去。有些部门为了多要经费,不考虑实际情况,尽量扩大预算规模申报预算经费。这种方法不是以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预算,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有做到以收定支、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得预算缺乏了它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三、各部门重视不够,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

预算编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数据量大,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收支依据,但是有些部门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预算编制,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些部门经费支出计划,有些部门为了多要经费,不按自己的实际需要申报预算,尽可能多报预算,致使财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资金收支情况,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高校预算编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财务预算的内容不完整、不全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经费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的各项资金来源渠道也比过去有所增加。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高校的收支应涵盖全部的收入和支出,对学校的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预算,形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预算管理体系。然而高校部分部门从小团体利益出发,截流收入,没有将所有收入和相应的支出纳入到整体预算中,致使这部分资金脱离了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少数高校由于学校规模较大,对财务收支管理粗放,没有将所有预算内外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事业收入收支和其他收支等全部纳入到部门预算中,使预算的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全面。

(五)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力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所有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学校预算指标是经过以校长为领导的由财务、审计等部门组成的预算委员会来确定。学校预算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一日编制下来,就必须保证其刚性,未经学校领导同意不得随意更改调整,各部门应主动接受监督。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两码事,有的部门对预算安排的项目不按规定期限实施,擅自改变预算经费使用的用途,不注意节约预算经费,到年底经费不够就千方百计找理由,立名目,追加经费、随意调整预算,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预算的约束力不强。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没有细化,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项目上,屡屡出现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甚至虚列支出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些部门年底突击乱花钱,造成国家资金的浪费,学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为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科学、合理、有效性,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的预算编制论证工作。高校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主管财务校长亲自挂帅,学校财务部门负责运作,审计、人事等主要部门及学校专家等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颁布有关预算制度和政策、制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对学校全面预算安排及重大预算调整进行总体规划、部署和指导,审批预算指标,分析、考核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可以防止权力部门滥用职权,使预算指标更为客观、合理、准确和科学;可以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为学校预算的顺利执行并完成预期目标提供保证。

(二)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财务预算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其职责范围,做到预算合理、落实到位。

在制度的基础上应着力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作为出发点,逐项审议各种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开支数额的大小,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择优安排,从而确定预算的一种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法就是要彻底打破基数加增长的模式,改变原来预算编制中多考虑基数的做法,有利于解决部门经费只能增不能减的问题,有利于克服学校内部各种随意性的支出,保证重大计划项目的资金需要,有利于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建立激励机制,将预算的考核和奖惩相结合

为了保证财务预算与执行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重点应考虑预算完成的情况及节支增效上,对预算执行情况好并能够节支增效的部门及个人,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使得人们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惩罚;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这样才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财务预管理的顺利

实施,

(四)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

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优化资金分配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高校预算内容多、工作量大,为科学准确地统计基础数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首先必须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通过实际和预算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做好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预算编制前对各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汇总各部门材料,逐项进行分析,将较为普遍且涉及面广的意见列为重点,进行充分论证,对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提高预算分配透明度,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内高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可能给学校带来的资金流入量和预算年度学校在完成事业计划和任务过程中预计所需资金总量。即将学校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年度预算范围,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防止浪费。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做到人员经费按人数、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核实各项基本数字。高校基本数字是反映高校发展规模、业务工作量等基本情况的数据,如教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分学院分专业学生数、毕业生数等,都是编制高校预算的基本数据。为使财务预算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必须对各项基本数字逐一加以核实,以期达到正确、无误。

(五)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只是预算工作的开始,要圆满完成学校各项预算指标,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强化预算约束力。首先要把好预算的审批关。审批预算经费的有关领导或项目负责人,既要确保事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对预算执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在规定的预算审批权限内对预算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强化高校预算管理责任和预算约束力。学校财务预算一经审议通过,如无特殊情况,未经学校预算委员会审议通过,在执行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追加或超预算透支。对确实因突发事件、学校发展需要或政策变化等原因必须要追加或调整预算时,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审批,报学校预算委员会审批同意,方可追加预算。维护高校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其次要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控制。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的审批签字权限,做好事前把关。对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审批程序的支出项目,财务部门一律拒绝付款和报销,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在支出预算中,必须依章进行,不得随便更改,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严把支出关。对于重大项目经费的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的审批,建立“一支笔”制度,严把支出关。再次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要结合年终财务决算的编审情况,搞好综合分析、考评。对不符合预算的项目,要查明原因,提出严肃考核意见和改进、完善的措施,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挂钩。审计部门应对学校预算编制、预算完成情况、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预算支出的合理合法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学校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即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有完整的制度支持,同时还要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人才,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建光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0,(04).

[2]刘锦铭,高等学校综合预算管理的程序与方法研究[J],经济师。2004。(04).

[3]张万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习论坛,2006,(04).

[4]张建国浅议高校预算管理[J],中国市场,2005

篇5: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党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财政惠农、救灾、优抚及土地征用资金大幅增长。各级政府和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强化了资金管理;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也经常开展监督检查,积极查处违反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保障了惠农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有效落实。从近几年审计监督检查情况来看,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在资金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贪污私分专项资金。少数个人利用审批补贴款发放的权力,采取虚报多报、伪造签字等手段,将惠农、救灾、优抚及土地征用资金归个人所有。还有的在发放补贴时,利用手中权力,要挟农民群众,采取不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威逼群众缴纳一定数目的“管理费”、“赞助费”等,不缴纳就不发补贴款,从中将补贴款克扣贪污。有的将虚报获取的资金以发放加班费、福利奖金等形式集体私分。

2.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少数单位和个人采取弄虚作假,造假项目、报假数字等非法手段,骗取国家补助资金,非法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一是通过编造虚假种植户、购机户、养殖数量和多报粮食、油菜种植面积等手段,骗取粮食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购机补贴等资金。二是个别村干部,以家属、亲戚、朋友的名义虚报数据,冒领国家补贴资金。三是一些村组将村组预留的移民地、机动地等集体耕地以个人名义申报粮食种植面积,违规领取粮食补贴资金,入村财务账,用于村组各项支出。

3.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一是借其他已完工的项目做替身,通过签订假合同,做假预决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骗取专项资金,有的甚至在本系统内交替发生的基础上,还与系统外相似的项目上替身重复多次套取财政资金。二是申请项目大,实施项目小,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三是采取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回流手段,以专款、赞助、设计、修理等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

4.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一是将专项资金直接拨入单位的经费账户,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作弥补行政经费或挪作他用。二是在资金中直接开支争取项目的接待费、礼品费、请客送礼费用。三是项目资金使用上“张冠李戴”。

5.资金拨付和发放不及时。一是由于资金调度困难,导致大量资金滞留财政。二是个别地方在发放惠农、救灾、优抚及土地征用资金时,工作措施不力,没有及时完成基础数据的调查核实,导致补贴资金无法发放。三是由于部分农户长期在外打工,或者没有及时获取补偿信息,或身份证有误等因素,造成补贴资金未及时发放到户,资金滞留在财政所或信用社。

6.资金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体资金量小的项目由乡镇或村组进行财务核算,存在记账不及时、票据不规范、账实不相符等问题,“包包账”、白条随处可见。有的强农惠农建设项目地点分散、单体资金量小,监理或监管不到位,建设质量低下。有的项目建成后未及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被人为破坏、内部物资被偷盗,而形成事实上的损失浪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有关惠农等资金投入渠道多,有的资金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的在建设内容、实施范围上有交叉,不利于严格管理和监督。此外有关惠农等资金分配权遍及政府多个相关部门,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资金管理权责不清,为个别单位和个别人谋取非法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2.部分惠农专项资金从登记到核准再到发放过程门槛太低,有关职能部门把关不严格,使虚假申报、套取骗取资金等问题有了可乘之机。

3.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在农村基层申报主要集中在村、组干部,但部分村、组干部素质较低,政策法制观念较差,对农村基层的村、组干部缺乏日常监督和制度约束。

4.有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一致,有的业主单位为了早日完成土地征用任务,迁就农村基层干部,擅自提高补偿标准,造成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将高于国家补偿标准部分占为己有,而不发放给被征地群众,甚至有的地方还制定土地征用奖励政策,为农村基层干部贪污、私分资金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土地征用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以征地困难为由,要挟开发商为自己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方便,为自己谋取私利。

5.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国家出台的众多支农惠农政策,最后落实到镇、村组只有靠镇财政所。由于这些政策的标准和要求都不一样,根据政策安排的资金来源渠道多而且分散,需要监管的环节太多,范围太广,而财政所由于受管理能力、政策水平、人员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调查、核实、发放资金等环节上已经是疲于奔波,对资金使用和发放情况的监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许多项目资金和补贴资金一旦拨付完毕,资金的具体使用和发放情况再也无人问津。

6.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不公开,透明度不高,再加上薄弱的法制意识无形中助推了“腐败温床”的产生。同时有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重争取资金和分配指标,而对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惠农等资金管理制度。每年对涉农部门急需解决的项目,按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排列,建立项目库,严把项目审批关,对涉农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年度财政惠农等资金预算,在安排支出上严格执行预算,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上,落实到农民手中。

2.强化对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的全过程监督。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对农村基层村、组在有关惠农等专项资金核算、发放、使用等全过程监督,并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做到监督检查常态化。同时,大力加强基层财政所“第一道闸门”的监管职能,把好基础数据申报、核查关,不断提升强农惠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加强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加大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要完善惠农等资金发放公示制度,在村组农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永久性公示栏,长时间张榜公布惠农等资金补贴范围、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农户姓名及实际享受补贴金额等情况,杜绝补贴资金发放的“暗箱操作”和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现象。

篇6: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预算外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特有的财政范畴。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找到一个适合预算外资金特点的管理形式,从而有效地发挥预算外资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预算外资金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收取、自行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它具有两个显著问题:、专用性。预算外资金项目设计规定有特定的用途和范围,按规定收取预算外资金,并要求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关事业的发展。、分散性。预算外资金收入的项目多,来源渠道繁杂分布面广,使用方向也千差万别,具有明显的分散性。

由于预算外资金具备以上两种特点清楚地表明其形成,集中和使用必须坚持计划性,反对任意性和脱离必要的计划性,或不顾总体效益的滥用等做法。

随着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配关系的调整,预算外资金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虽然对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预算外资金项目繁多、数额巨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力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其消极的作用和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预算外资金的弊端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职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1.)扩大了收费部门的收入差距,造成苦乐不均。2.冲击财政分配,脱离财政监管。3.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双膨胀。

针对以上的弊端和原因,我们应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控制源头,规范收费。一是统一收费立项权。二)健全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三)建立征收、入库、支拨三分管体系

(四)可以根据收费的性质来加快实行“费改税”进度和力度,实行分类管理、财政监督。五)加强财政与监督部门的配合,强化对收费单位的监督检查。

上述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3.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是落实好党和国家政策的需要。

4.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是政治问题。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必须确立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其所有权应该是属于国家,其调控权应该是政府,其入户和管理权必须是财政,只有这

篇7: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在一个企业的日常管理、重大计划决定与企业将来的发展方向中,预算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大部分企业都对预算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甚至对何为预算、如何预算都没有明确的概念,整个财务的预算工作缺乏严重的监督管理以及后期的评价与奖惩机制,财务人员的能力也普遍偏低。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企业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市场的需求为预算方向,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为目标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建立健全专业的预算编制队伍,明确个人职责,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细致的预算管理体系。关键词:预算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管理

现如今,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也在逐步的走向完善,而且更多的企业也更加重视财务的预算工作,很多企业与集团也在逐渐增设预算管理工作,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也逐渐升高。可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目前企业中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仍有很多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中将对预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进行解决。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的核心认识不足,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 虽然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开始进行了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是每个企业在该项工作中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的核心认识不足,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既然制作了来年的财务计划,那么就可以不用编制财务预算,也有人觉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就是将企业制定的来年工作计划指标逐层分解,财务预算应该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甚至是觉得根本不需要财务预算工作。这些思想的存在都对预算工作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阻碍。而存在这些想法的又大都是一些小企业,领导层面上就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的关键性,工作人员的能力又普遍不高,无法真正理解预算工作的真正核心,甚至对预算工作随意糊弄。

(二)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而没有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

一个企业的预算是要基于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基础之上的,它是需要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对未来企业的整体财务资金的支出与使用情况进行一个预测性的安排,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却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只针对每年的情况进行安排,使每年的财务预算情况不能有效的连接,长期下来就无法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脱离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预算

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只认识到到财务预算工作是对现有资金以及未来企业资金的安排作出前期的预先判断,没有将预算工作同企业对应的销售市场相结合,不对市场进行一个前期的调查和评估。同时,很多企业对财务的预算都是基于现有的固定资产之上,没有为财务资金留存一个可以浮动的空间,使得财务预算工作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的多样性。这些问题也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企业管理工作才刚开始重视起来,很多都采用预测计划的管理方法,没有考虑到企业所在的市场大环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也过于不切实际。

(四)对预算的执行工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工作结束后也没有完善的考评机制 要使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按照计划实行,不仅需要编制合理有效的预算,同时也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保障预算准确高效的执行。虽然,现在有大多数企业都知道财务预算工作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并且进行人员的配备和工作体制,可是,大多数企业仍然只是流于形式,在制定一些预算工作制度、制定一些表格之后就束之高阁,并没有真正的按照文件进行自行,这就是因为企业没有形成对工作的监管体制,也没有对预算执行完成后的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够有效的分析预算没有执行好的深层次原因,这也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对于财务预算工作的发展。

(五)财务预算工作人员能力普遍偏低,严重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承担财务预算工作的主要部门就是财务部门,也就是说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能力严重影响着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效果。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是直接有企业领导层或者是企业的法人直接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企业的财务资金走向管理以及对财务情况进行通报,还有就是对预算执行工作的监管,对财务预算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之后进行及时的整改。但是因为现在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广、工作环节又异常之多,所以,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现在的高科技财务管理工作,例如,部分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采用老方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些人员从思想上就不限做预算工作。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从领导层面上加强重视程度

大家都知道,在一个企业中领导是企业的领头羊,在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的领导人员能够加大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亲自管理这项工作的话,首先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热情就会有所提高,同时在此项工作中的人财物的配备上也会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也会进行有成效的配合,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方向为目标制定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 财务预算就是要在前期的预先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新一年内的财务资金的使用、年底利润的分配等所有资金进行一个前期的安排和预测。所以,这项工作必须要同市场的情况相互结合,紧跟企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基于企业业务和资金的预测,将获得收益作为年终目的,四种围绕着资金的走向进行制定。该项工作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提前安排管理,是为了更高效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成果,所以这是一种指向性的工作。只有将预算工作真正同企业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预算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专门从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强专业能力的工作,需要很多专业人士从事此项工作,但是目前企业都少有此类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人员,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对预算工作加强管理与监督。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国家于近年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且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专门管理部门,就只负责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和后期的执行。企业内部也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并且严格遵守,形成良好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良好工作环境。

(四)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中各个方面的人员,并且将各方人员的之间的权利和责任进行量化的管理体系,是利用权利的分销和整合对企业所有各方的权利职责进行规划,最好是形成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逐层划分管理机制。所以,这就需要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将该项管理工作分为预算设计、实施、监管等环节进行部门划分,明确每个部门的所要负责的事由,使其能够相互管理、相互监督,利用预算管理进行企业内部的监督。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效果的评价体系,通过对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监督与考核,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利用这种评价体系,与过去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后用以指导以后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五)聘用专门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工作都采用电算化等财会软件进行工作,这就要求财务预算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要聘用更多的专业人才从事此工作。同时要强化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激励他们多多学习现代的预算工作方法,提高人员的预算工作能力、应变沟通能力,切实加强预算工作的质量。同时由于现在管理工的要求,对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系统,使这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在系统中体现,增加预算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

能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财务预算工作是一个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重要部分,它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方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起来,与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围绕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工作的完成工作体系,设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的奖惩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现今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参考文献

篇8: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预算管理概念模糊不清

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必然于财务是密不可分的。但是, 在很多企业的预算管理方面, 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预算管理这一概念在企业中还很模糊, 他们认为对于财务这一块, 有了计划就不必再有预算;有的认为那完全是财务部门的事, 与其他领导或部门无关;有的还认为财务预算管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以上那些认识是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 会导致本就不发展的财务预算走向更加路后。

(二) 企业缺乏战略思想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缺乏一种发展的长远眼光。在财务预算管理时, 他们往往将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忽视, 使得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向长期战略目标这一方偏移。此外, 很多企业固步自封, 缺乏弹性的市场头脑, 他们在制定预算管理时, 往往不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调研和预测, 忽视了市场环境对财务预算的作用, 这一没有弹性的固定预算方法, 使得企业面临市场变化的时候往往缺乏应变能力。

(三) 执行缺乏监督与控制, 结果缺乏考核与激励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 往往看的不是它的资金是否雄厚, 规模是否大小, 而是看这一企业是否具有强而有力的执行力。虽然大部分的企业都懂得财务预算重要性, 但是在很多企业里面, 财务预算最终只是以一些文件和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没有真正的落实执行。就算有一些财务预算被执行了,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 却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 也没有对监督控制的结果的进行考核与激励, 以上这些对财务预算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难以发挥。

(四) 预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影响管理效果

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进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财务预算涉及到的环节多、数量大, 同时它还与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相关联, 如果相关的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预算管理的需要, 那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二、主要对策

(一)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实施的集计划、控制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预算管理过程。全员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的业务人员、非业务人员, 包括公司负责人、车间级部门负责人、各岗位员工、财务人员等所有人员, 都必须参入到预算管理中去, 强调所有人员的参入, 而不是仅仅是财务人员和经理层人员的责任;全过程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无论是在事前、事中还是在事后都要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 强调的是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均衡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要求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到预算管理, 包括销售、研发、采购、生产、质量控制、物流、财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强调预算管理的整体性概念。 企业所有部门主管人员普遍有机会参入参入有关预算管理的决策, 是建立有效企业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而财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二)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平台, 在此平台上通过事先对公司目标确定与分解, 合理划分责任主体和责任边界, 落实责任;建立预算假设 (前提条件) , 进行预算编制, 优化资源配置;实时进行预算控制和信息反馈, 及时进行预算分析和调整, 不断调整经营活动, 从而最终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包括:费用预算管理、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成本预算管理、新产品开发预算管理、预算下拨管理、预算控制 (报账系统) 等。同时, 建立预算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 实现两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 从而实现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思想

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往往会在发展短期目标的时候, 围绕一个长期战略目标。财务预算是企业围绕长期战略目标, 对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收入和支出等资金运动所做的具体安排。因此, 财务预算应当以市场为导向, 紧紧围绕企业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 以经营利润为目标, 以现金为核心进行编制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 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行动规划, 因而属于管理导向性的战略管理。财务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预算只有定位在企业战略目标上, 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有生命力。

(四) 设置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组织, 加强预算管理方面的培训

因为预算是一个多综合的学科, 它与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知识相关联, 故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很强的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如果缺乏相应的机构和专业人员, 就很难对预算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因此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 使预算管理人员充分行使其职能, 将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与实施工作得以有效的运行。

(五)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结合

增量预算的特点是考虑了历史成本, 但却不注重现有的资源数量。零基预算的特点是不考虑历史成本, 重视现有的资源数量。通过财务与企业管理部门的结合, 根据整体的预算盘子, 及时进行调整和综合平衡, 确保预算的约当进行, 强调的是对突发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经营费用, 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与历史数据脱钩, 强调的是对现有资源的配置。通过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 使预算更贴近实际。

▶▶结论

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与预算规划同步的, 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他的财务预算管理必然也是高效有序的。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当今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性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只有在各个方面将自己提升, 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有规划, 有组织, 有效率的财务预算管理将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 财务预算却为得到它应有的重视, 很多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这一概念不明, 在对预算编制时没有战略思想, 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职业能力不强, 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本文就我国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做了几点相应的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措施。以便有助于企业财务预算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守业, 李乃文.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实践探索[J], 中国西部科学, 2005 (10) :67

[2]阳红霞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 2003 (4) :22.

上一篇:以三国演义读后感话题作文下一篇:大学心理系学生的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