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2024-09-04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共8篇)

篇1: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实习报 告

实习名称: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区域经济作物)

实习时间:

实习目的:

1、了解小豆植物学特征、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了解绿豆各生育阶段的特点

3、了解南瓜各器官的组成,各生育阶段的特点玉米籽粒的类型。

4、掌握甜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及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

5、掌握花生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6、掌握向日葵、烟草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实习内容与步骤:

(一)小豆

一、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茎上无毛或疏生毛。花很少,淡黄色或淡银褐色,龙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4厘米,细长圆筒,内含种子4—8粒。荚上无毛,种子赤褐色或淡黄、绿灰、白色。矩圆形,脐长大于籽粒的一半。小豆是喜温作物,在8—12度以上时开始发芽,生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生育期短,约70—110天,所以南北各地都能种植。

二、栽培技术要点

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地平土碎,红小豆生育期较短,施肥增产十分显著,因此,应以整地时一次重施底肥为主,如土壤肥力较差,可在幼苗期追施少量的速效氮,能起到显著的增产作用。一般要求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以灰土粪为宜,口肥磷酸二铵5公斤,或过磷酸钙15—20公斤,加尿素2、5公斤。生育期追尿素7、5—10公斤,重点田块可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每亩再增施草木灰200—250公斤,口肥二铵10公斤,追尿素10—15公斤。

一般播期在5月上、中旬,播前药剂拌种,晒种,采有条播或空播,播深3—5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3—4粒种子,播种后覆土,播种量为40公斤/公顷左右

三、加强田间管理

①早定苗。播后7—10天,苗展开2—3片真叶时定苗,疏密留稀,可适当留些备用苗做移栽苗用。

②要求三铲三趟,防止草荒。

③防治病虫害

由于红小豆的抗逆性较强,在红小豆的整个生育期病虫害发生较少,只有在开花期和结荚期,豆荚螟和食心虫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害,可用高效低毒农药敌杀死进行防治

④追肥灌水

在现蕾初期追肥,有灌水条件的地块遇到旱时灌好丰产水。

(二)绿豆

一、选用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应选择抗倒伏,分枝发达,生长旺盛,生育期短,栽培简单,结荚集中,产量较高,色泽油绿、粒大饱满;煮易烂、无石豆,入口化渣口感好的“安岳油绿豆”和“中绿一号”等作为我市的主推品种。

二、播期、播量、密度及播种方法。

如果林地小春季空闲,可将播期安排在4月上、中旬;如有前作,可安排在小春季收后开厢播种,适宜播期一定要安排在5月下旬以前,以保全苗,获取高产。要坚持抢时抢墒,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抓紧播种;遇干旱可在播种后用清粪水淋窝。亩用种子1公斤,用钼酸铵10克兑水10公斤拌种(未用完的水另装备用),收汗后用少量稀泥浆裹钙镁磷肥播种。其播种规格是:净作2米开厢,行距50厘米,窝距40厘米,亩播3200-3400窝,窝播5-6粒,每窝定苗2-3株,亩定苗9500株左右;果林地在留足与果树基部间距40cm的基础上,再2米开厢,与净作的播种规格大体相同;间作则参照净作规格,视情况确定亩播量。

三、底肥施用:

一般亩用钙镁磷肥35公斤加灰渣肥1000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再均匀拌和沙壤土300公斤盖种,或亩用优质有机复合肥15-20公斤粉碎后和沙壤土300-500公斤盖种的效果最好。

(三)南瓜

1、选地与整地

南瓜地应深耕细作,起垄栽培。为防治南瓜疫病可采用宽行平台栽培,垄宽65~70厘米,株距50~60厘米,隔行播种,中耕破垄定向压蔓在平台上,引种栽培方式即离病又便于田间管理,亩株数800~1000株。

2、施肥与播种

南瓜系喜肥作物,一般亩施1500kg左右厩肥作底肥。5月中旬播种,暖地及地膜覆盖可在5月初播种。播种量每亩1.0~1.5kg,如地膜覆盖应在出苗时立即将膜挑一小口把苗提出来,以防灼伤幼苗。前期追施尿素或硝铵,但不易过多,以免贪青徒长,后期当瓜长到苹果大时施用400倍液富尔655液肥,以促果实肥大。

3、病虫害防治

即科学选地,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除病残体,喷药要早,药剂以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600倍。以上农药在喷雾时应以喷蔓为主,尤其是生侧生根的节部应多喷。南瓜疫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他病害如病毒病,白粉时有发生,但对南瓜生产不成威胁。虫害以幼苗期瓢虫为害猖獗,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1500倍,80%敌敌畏、2.5%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即可。

(四)甜菜

一、产量结构

理论密度6000-7000株/亩,收获株数5500-6200株/亩,平均单株0.7-1公斤。

二、选地及土壤肥力

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ɡ/㎏,碱解氮60㎎/㎏,速效磷10㎎/㎏,速效钾170㎎/㎏,以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上等沙壤土较好,前茬小麦、玉米、棉花、瓜菜均可,忌重茬。

三、播前准备

种子处理:种子要求经过精选并药剂处理。种子在播前用“3911”乳油0.8-1公斤加水60公斤搅匀,喷洒于100公斤碾好的甜菜种子充分翻拌,用破旧麻袋或薄膜盖好,每隔4-6小时翻拌一次,闷24-36小时,取出晾干,待播。

按照农技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施肥标准施肥,施肥总量:优质农家肥2吨/亩、尿素45公斤/亩、磷酸二胺25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施肥方法是以氮肥总量50%和全部磷肥及钾肥深翻入土,其余50%氮肥作追肥。

四、播种

(1)播种量:机械精量播种用种量12-15公斤/公顷(0.8-1公斤/亩)。

(2)播种质量及播种方式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铺膜质量要达到横头铺齐,膜面平整,松紧适中,压土紧密,采光面大,播种深度一致,播深3-4厘米,采用(60+40)厘米宽窄行播种。

(3)播种期:一般播种期3月25日-4月10日。

(4)追肥:在头水前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5公斤,对局部苗期差的地段,在二水前适量补尿素。

(5)灌水:甜菜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5月低到6月上旬进头水。7月中上旬灌第二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水。

(6)病虫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7-8月份当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采用每亩地粉绣宁60克或多菌灵100克对水喷雾,每个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五)花生

一、施足底肥。

亩产300-400公斤的花生田,底肥一般掌握在每亩施土渣肥2000公斤,碳酸氢铵20-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5公斤左右,整地前均匀撒施,翻入耕作层。

二、平整土地。

整地质量要求高于露地花生田。要求做到厢面平整,无杂草根蔸和粗大土块等可能刺破地膜的杂物。按地膜宽度开厢,一般按80厘米起垄,垄高25厘米,垄面宽150厘米,播种2行花生,行距25-30厘米,用80厘米宽幅地膜覆盖,也可按200厘米开厢,厢面宽180厘米,播种6-7行花生。整地开厢时注意开好排水沟,厢面不能积水。

三、精选良种。

宜选用早中熟、大果型、产量潜力高、品质优的中花5号等品种;以食用或

加工食品为主的选用早熟、中果型、食味品质好的中花7号等品种;丘陵沙土地;花生连作种植,青枯病疫区,应选用中花6号等抗病品种。播种前剔除已发芽、变色、霉烂的种子,用钼酸铵拌种,2克钼酸铵拌1公斤花生种子。

四、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春播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的播种期比当地露地播种提前10-15天左右。播种时土壤墒情必须充足。播种深度3-4厘米为宜。密度应视土壤肥力和品种而定,一般肥力较好的地块,中熟大粒花生每亩应在9000穴18000株左右,中早熟中籽粒花生每亩10000-11000穴左右,达20000-22000株,基本控制在15×27厘米为宜(垄作)。播种后盖土,做到厢面平整便于盖膜。

五、生长中后期防病保叶。

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可开花期每隔10-15天交替喷波尔多液、多菌灵3-5次,防治叶部病害(叶斑病和锈病)。有早衰现象的田块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1-2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注意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残膜。

(六)向日葵

一、合理轮作,选好茬口。

向日葵不宜连作,也不宜在低洼易涝地块种植,对前茬选择并不严格,除甜菜和深根系牧草外,其他作物均可作为向日葵的前茬,向日葵的适应性较强,最适宜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PH值6—8的砂壤土或壤质土壤种植为好。

二、选优良种,进行处理。

选择产量高、质量好、品质佳、商品性好、抗叶部斑病、耐菌核病、空瘪率低、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优良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充分发挥“种尽其用,地尽其力”的作用。

三、施足底肥,夯实基础。

向日葵是需肥较多作物,据调查,每形成100千克子实,需从土壤中吸收氮6千克,磷26千克,钾86千克,播种前施足底肥,并做到有机和无机结合,每公顷施入腐熟、发酵的有机肥30至40立方米(最好是灰土粪),施磷酸二铵150—200千克和尿素100—150千克。施足底肥是夯实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基础。

四、合理密植,有利通风。

向日葵秆高、茎粗,要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原则是高秆大粒品种,宜稀;矮秆及小粒品种,宜密;油料型品种每公顷保苗25000—30000株,食用型品种18000—20000株为宜。

五、加强中耕,适时追肥。

早疏苗、早定苗,当幼苗长到二对直叶时,进行定苗,出苗到现蕾期,进行2—3次中耕除草,最后一次应深耕培土,防止倒状,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能伤根。追肥既要适时,又要合理,向日葵现蕾至开花期,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沟施或穴施,盛花期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看长势而定,追一次或二次。

(七)烟草

一、整地、施肥、起垄、覆膜。

备好的地块、起垄时再次楼平细耙,起垄时的湿度不宜过大,相对湿度55%最好,谷话讲,干硒瓜墩,扬尘烟意思是说如果湿度大,易造成板结,透气性差,对生长发育不利。垄底宽75-85厘米,垄高25-30厘米,行距95-100厘米起垄时间,移栽前15-20天为宜。垄底开两条5-8厘米,垄高25-30厘米,行距95-100

厘米。起垄时间,移栽前15-20天为宜。垄底开两条5-8厘米的沟,把备好的基肥一半施入沟同,垄起至15厘米再把另一半施于中间,垄顶中间,垄顶宽25-40厘米。呈槽形,中间凹,有得前期保温保墒,覆腊前,从垄顶中间开一条5-8厘米的沟2500倍98%的天达恶霉娄喷于沟内每亩两袋即可,然后平沟恢复原样,亩用50%的乙草胺乳油10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布在垄心,然后盖膜压膜待栽。膜用0.006-0.007毫米的银灰色的驱蚜膜最好,对预防共叶型病有好处。

二、综合防治

移栽成活后6-7天长出两片新叶、团棵期,也叫伸根期用98%天达恶霉灵2500倍灌根,叶面喷施壮苗2116 600倍加1500倍蚜虱速克加20%病毒A粉剂500倍,能有效的防治猝倒病、根黑腐病,普通花叶型病毒病、烟青虫、蚜虫等病虫害,确保初期的健壮生长。

实习总结:

篇2: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实习时间:2013.4.15-2013.4.20

地点:黎水植物园区

实习内容:

1、了解小豆植物学特征、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了解绿豆各生育阶段的特点

3、了解南瓜各器官的组成,各生育阶段的特点玉米籽粒的类型。

4、掌握甜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及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

5、掌握花生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6、掌握向日葵、烟草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参加实习人员:董科

篇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一、成都市粮食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走势分析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面积逐年下降, 而种植经济作物面积逐年上升, 这一状况在一些粮食主产省尤为明显。很多地方将耕地用于发展经济作物, 以便获取更多的收益, 甚至有些耕地用于发展休闲农业, 使得耕地“非粮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据四川省统计局及成都市统计局关于成都市粮食 (含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 合计播种面积情况显示:

由图表1可以看出, 自1978年至今, 成都市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且自2010年起下降幅度加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同种趋势变化, 从1978年到1990年, 这十几年间,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735224公顷降到702559公顷, 平均每年减少2500公顷。而从2000年到2012年这十几年间, 由616275公顷降到409380公顷, 平均每年减少16000公顷, 减少幅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波动情况明显, 从2010年以后, 下降程度进一步加快, 平均每年相比去年减少5个百分点。

而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的同时, 成都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从1978年到2000年,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243733公顷增加到370242公顷, 且2000年达到了峰值。而从2000年到2012年这十几年间,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据有所波动, 但减少幅度不大, 且从2010年2012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出现上升的趋势。

从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从1978年到2012年,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逐年减少, 由73.7%减少到53.3%;相比之下, 经济作物比重明显增加, 由24.4%增加到47.0%。说明成都市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粮食播种面积相应减少,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长, 可见成都市耕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失调现象如此严重。

由文献资料可得, 四川省成都市的粮食作物以谷物、薯类、豆类等为主, 而谷物主要包含小麦、水稻等。为了进一步研究耕地“非粮化”情况, 我们选择近几年成都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进行深度分析。自1978年至今, 成都市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均持续减少, 并呈现不同幅度的负增长。且小麦、水稻面积下降速度日益加快, 尤其是小麦, 从2006年到2012年, 小麦的播种面积由100940公顷减少到78900公顷, 截止到2012年为止其种植面积与2006相比, 已减少21.8个百分点。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成都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经济类作物主要包括油料、棉花、烟叶、药材、蔬菜与瓜果。我们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卉、果园、油料来着重分析。成都市花卉、果园、油料种植面积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06年到2012年, 花卉播种面积由14888公顷增加到34435公顷, 增加了131.3%;果园面积由55471公顷增加到66207公顷, 增加19.4%;油料的播种面积由100035公顷上涨到109768公顷, 增加9.7%。

根据上述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市近几年来经济作物的播种比重在持续上升, 而纵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 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在播种面积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失调日益凸显的结论。

二、成都市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变化分析

(一) 成都市粮食总产量萎缩

成都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例失调不仅表现在播种面积方面, 在各类农作物的产量方面, 也出现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比例失调的现象。从下图的走势可以看出, 从1993年至2013年, 成都市的粮食产量整他呈现下降的趋势。截止2013年, 成都市粮食作物的产量接近243万吨, 比1993年减少154万吨, 减少38.8%。在1999至2003年间, 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波动较大, 由3970200吨减少到2651200吨, 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并且下降比率增长。在2004年度, 产量虽然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长但是仍然保持低产量的状态。更严重的是2009年至今, 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且2013年为我市产量的最低点, 产量仅达2431100吨, 比2009年减少357700吨, 减少12.8个百分点。 (见图2)

(二) 成都市经济类作物产量增加

基于“十一五”期间, 四川省以茶叶、蔬菜 (食用菌) 、水果、中药材等产业为突破口, 带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使得经济作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川省编制《四川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使其更好地促进经济类作物的生产。因而近年来成都市作为主要的农业基地, 经济类作物的产量不断增加。

从1978年至2013年, 成都市经济类作物皆呈现上升的趋势。截止2013年, 成都市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接近557万吨, 比1978年增加459万吨, 增加21.4%。1980至2000年间, 经济作物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并且上升比率增长。之后, 产量仍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长, 并且保持高产量的状态。

经济类作物主要包括油料、棉花、烟叶、药材、蔬菜与瓜果。下面选取了成都市经济作物中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的蔬果与油料作物的产量情况。截止2013年, 成都市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接近557万吨, 蔬菜产量接近533万吨, 比1978年增加275万吨, 增加107%。在1990至2000年这十年间, 经济作物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由243万吨增加到428万吨, 增长76.1%。并且上升比率增长。在2000年至2004年产量有所波动, 之后, 产量仍得到了小幅度的增长, 并且保持高产量的状态。

目前的数据显示, 成都市的粮食作物产量总体下降, 经济作物产量总体上升。这说明成都市存在着“非粮化”现象的趋势, 并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量

比例失调现象日趋明显。在经济利益与政策的驱动下, 农户更偏向于选择拥有相对优势的农作物进行生产。然而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粮食作物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齐头并进。

三、成都市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比例失调带来的挑战与威胁

目前, 成都市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无论是在播种面积还是在产量方面都存在严重失衡问题。且经粮比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以及计算得知, 2013年成都市粮经比例为30.4:69.6, 对于成都市而言, 合理的粮经比值应该在60:40至30:70之间。2012年成都市的粮经比值已经逼近合理的范围下限,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临比例失调的威胁。

(一) 粮食及经济作物比例失调致使成都市进口粮食总量增加, 对外依存度增高。据2011年数据显示, 成都市粮食年消费量在550万吨到600万吨, 而粮食产量在270万吨左右, 成都粮食对外依存度已达40%以上。其中口粮需求在220万吨左右、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缺口主要体现在玉米等饲料、工业用粮上。每年成都从北方购进的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达200万~300万吨。成都市在粮食消费方面, 每年平均消费70万吨左右小麦以及120万吨稻谷, 小麦消费占总体用粮的15%, 而年自产小麦45万吨左右, 这部分小麦多用于农民自用口粮和饲料用粮, 而市民食用的小麦 (面粉) 年外购量在30万吨左右, 约占35%。成都市粮食产量的减少, 对外依存度的增高。

(二) 粮食及经济作物比例失调进一步威胁全市甚至全国粮食安全。成都市的未来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 粮食产量的比例下降, 这意味着成都市将更加依赖于外来的粮食供给, “北粮南运”工程与外来粮食进口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 若不警惕, 成都市将会丧失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与自身的地理优势,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粮食生产处于农业发展的主导的, 决定性地位, 在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分配适当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用以发展林、牧、副、渔以及其他农业生产。发展工业和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 必须以农业能够提供适当的商品粮食为前提, 农业所能提供的商品粮的多少, 制约着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所以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粮食安全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 是四川省政府所关心的民生所在。因此, 解决粮食及经济作物比例失调的问题迫在眉睫。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日益扩大, 农村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历史上的粮食富产区成都平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各类粮食及经济作物自1978年至2012年的播植面积与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 展示成都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在播种面积以及产量方面的失调状况, 并浅析该现象带来的挑战及威胁。

关键词:成都市,粮食及经济作物,失调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79-108.

[2]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50-187.

[3]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90-130.

[4]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100-107.

[5]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四川省经济作物产业“十二五”规划.http://www.sc.gov.cn/scszfxxgkml_2/sbgt_81/jhzj/fzgh/200711/t20071108_221156.shtml

[6]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183-184.

[7]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79-387.

[8]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50-187.

篇4: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关键词: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9-0083-0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采取的办学模式。劳动保障部制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

校中厂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创新之举。根据教育部2006—2011年下发的指导文件概括出的校中厂定义为:组织形式为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人员和项目,双方共同管理;建设目标是以人才培养为主,兼具生产、科研服务功能;基本思路是以实际生产和科研带动教学,学生在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办学模式。

辽宁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及现有的办学条件,对校中厂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实施中的问题,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校中厂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1 中厂办学模式设计方案

1.1 实施模式选择

校中厂一般有3种实施模式:一是以自建为主。新建和改扩建校企合一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实体。二是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推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新模式。三是积极引进实力强、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经营、学院参与管理的经营实体——前厂后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

目前,农艺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有校内实训基地2.67余hm2,校外实训企业10余家,校办企业象育种业1家。同时,于2012年大学生就业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创办大学生孵化项目“嘉合农资公司”。鉴于这些实际条件,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校中厂主要属于第一和第二种模式。

1.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学习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两方面的知识。设计时,主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按照农时季节组织教学和生产实践活动,实施“三段式,季节性,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3 a划分为“职场体验,教、学、做一体,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企业参与。首先,职场体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通过企业参观、体验式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专业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做一体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种植生产田和种子田,以“两田”为载体参与作物生产和种子生产全过程。各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农时季节,安排学习情境(如作物播种、间苗及定苗、去杂去劣、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预测与调节、人工去雄、产量预测、收获、种子检验与加工等),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夏季假期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育种任务,到象育种业和其它企业参加实践学习。在此期间,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农艺工或种子繁育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和学校教师对其联合管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岗位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2 校中厂办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与学校的学生管理投入比例不协调

在整个教学中,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主要集中在顶岗实习阶段。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第二阶段,学生仅在假期时到企业进行育种的授粉环节实践锻炼,其它时间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在实验田学习技术。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上课时间较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学校是公益性单位,主要目标是育人;而企业是营利性单位,主要考虑利润。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性和管理上的考虑,希望学生在同一单位长期学习;而企业出于成本和利润上的考虑,仅希望适合所提供岗位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暂时可以达到平衡的是假期授粉工序。

2.2 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互补作用不明显

企業技术教师擅长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但欠缺指导学生学习的耐心和经验;学校教师擅长教授理论,但缺乏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这两类教师一起交流研讨的时间很少。企业教师到学校教学的机会有限,企业出于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接收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意愿也不高。这导致上述两类教师提高水平的机会较少,互补作用不明显。

2.3 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模糊

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对于具体的能力提高程度,以及学校和企业的投入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程度,至今没有有效、明确的量化评价指标,不利于校中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改进。

3 校中厂办学模式改进措施

3.1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企业引入课堂

深入研究企业运行程序及作物的栽培育种程序,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工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操作。如学校基地和企业合作,引进企业的品种进行展示或生产,企业出于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派管理人员或技师到学校进行指导和监督,实现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对学生共同管理。这样不仅可引进企业教师,还可促进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交流,满足学生集中培养的目的。

3.2 明确各方职责,促进校企双方教师交流

学校、企业、企业教师、学校教师、学生在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责任及享有的权利等,都应在合同中做出细致规定,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监督,督促各方履行义务和职责。双方教师在发挥职责作用的同时,享受应有待遇,提升企业教师参与校中厂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为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

3.3 建立人才培养量化评价指标,为后续改革提供依据

对人才培养的指标进行研究并尝试量化,明确评价标准。对学校领导、企业领导、企业技师、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校中厂校企合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技能等级进行评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出缺席情况进行记录,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等,整理、统计、分析相应的结果,最终找出评定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并用后续重复调查结果进行验证,逐渐建立明确的量化指标,为模式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程云翔.基于目标管理法的“校中厂”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2016,28(3):85-87.

[2] 何家林.校园中现代师徒制的探索——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45-46.

[3] 焦红强.高职“校中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10):63-65.

篇5:德宏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按照决算管理的相关规定,部门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

(一)主要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省、州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负责制定全州经济作物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发示范推广、成果鉴定,指导农业科研、教育工作。

(3)积极配合农口各部门工作;组织实施德宏州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

(4)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协调并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5)提供经济作物技术、信息服务。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1、经济作物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2015年我站按照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2015年全州咖啡计划新植面积5000亩,低产园改造5000亩,由于咖啡价格下滑,2015年没有新植面积,完成低产园改造5000余亩。二是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对生物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要求,2015年全州柠檬计划种植面积3000亩,目前完成新植2929亩,完成计划种植面积的97.63%。全州柠檬累计

种植面积4.8万亩,主要在瑞丽种植。投产面积0.76万亩,总产0.46万吨,平均单产600公斤,总产值1818万元。三是今年由于橡胶价格下滑,割胶收入偏低,开割面积减少,2015年全州民营橡胶累计总面积16.62万亩,开割面积7.01万亩,累计产量5000吨,总产值5302万元。

2、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推进情况

2015年全州水果种植总面积19.53万亩,预计总产量11.17万吨,预计总产值2.94亿元,面积超过1万亩的水果品种分别是:柑橘种植面积9.16万亩,产量0.85万吨,桃种植面积 1.87万亩,产量5.08吨,香蕉种植面积4.46万亩,产量5.08万吨,西瓜种植面积3.25万亩,产量5.01万吨。今年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因此2015年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比去年下滑2.5%、26.95%、15.52%。

3、项目的申报、管理及开展情况

2015年,我站加大了对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力度,通过积极努力全年共申请到省、州科技项目6个。为确保下达的项目在实施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我站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管理力度。

(1)、实施德宏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德财发[2014]8号)下达的《德宏州1000亩烟后甜玉米套种蔬菜州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在陇川县户撒乡建设烟后甜玉米套种蔬菜技术示范推广基地1056亩,示范带动全乡甜玉米种植6300余亩。同时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5亩,引进甜玉米新品种2个品系共8个品种进行试验。表现最好的是:双色先密和HL—010品种产量均在1.3吨以上。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60亩,亩产达1400公斤,较非项目区亩增产600公斤,亩增收840元。开展技术培训4期,培训人员556人次。项目于2015年6月15日通过专家组的检查验收。

(2)、实施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下达的《德宏州2015 年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完成咖啡天牛虫害、橡胶白粉病发生情况的访问和调查,收集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在芒市、瑞丽选择咖啡套种橡胶的地块,建立了咖啡、橡胶病虫害监测点2个,调查橡胶植株的总叶数、发病叶数、有虫叶数、病害级数;咖啡虫口数、发病株率、发病率、病情指数、百叶虫口数。同时还开展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生物学特性观察,每月20号到芒市红木园采取10株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危害的咖啡病株进行观察,目前已采病株17批共170份。通过监测与预报对指导生产效果明显,农户能较好地根据测报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药物使用的同时,有效减轻工人防病劳动强度,还对本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3)、实施云南省财政厅下达的《新资源食品辣木大棚蔬菜栽培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已实施完成:(1)新建可移动钢架大棚30亩(占地),棚数69个,13770平米,开展辣木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30亩,目前已完成整地30亩,育苗1.5万株,直播6亩。开展辣木栽培技术培训2期,培训人员115人次。

(4)、实施德宏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的《德宏州2015年100亩白花油茶种植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成,完成计

划任务的100%,其中:在陇川县户撒乡隆光村委会实施完成116亩白花油茶种植示范,推广白花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白花油茶无公害生产技术;白花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开展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人员304人次。

(5)、实施德宏州科技局下达的《瑞丽市大等喊农业科技服务》项目,项目实施时间:2015年5月—2016年6月,计划引种种植美国山核桃10株、美国无籽石榴20株;建设砂糖桔栽培种植示范区3亩,并且开展技术培训4场次,分别是砂糖桔种植技术培训、砂糖桔中耕管理、砂糖桔病虫害防治技术、砂糖桔套袋技术及采后管理等。培训人员4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余份;建设柚子栽培种植示范区1亩,带动农户种植30亩。目前项目正有序开展。

(6)、实施德宏州科技局下达的《辣木大棚蔬菜栽培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实施时间:2015年5月—2016年6月,目前已实施完成:在芒市风平镇芒别村委会新光村民小组新建辣木大棚蔬菜栽培示范6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20%;在芒市风平镇芒别村委会新光村民小组设立辣木技术服务点,帮助辣木种植户解决辣木种植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为辣木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根据辣木栽培管理要求开展辣木种植技术培训2期,培训203人次,完成计划任务的101.5%。

4、其它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抓好“三农”服务和送技术下乡工作。2015年累计接待来访果农500余人次,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二是抓好优良品种繁育、示范推广工作。全年累计培育各种果苗14622株,为全

州良种种植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抓好花圃示范推广工作。全年累计培育苗木65000余株。四是抓好科技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召开咖啡、橡胶、辣木、蔬菜等各种经济作物技术培训会18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二、部门基本情况

本单位现有编制18人,实际在岗职工17人,财政全供养17人男性7人,女性10人,其中专技人员15人,管理人员2人,工勤1人;离退休人员12人,其中退休7人,提前退休5人。在编实有车辆2辆。

三、部门决算总体情况

2015年本单位决算总收入366.0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60.04万元,占总收入的98%;其他收入6万元,占总收

入的2%。

收支总表部门决算总支出347.15万元,其中:基本支

总收入总支出347.15,49%366.04,51%出218.82万元,占总支出的63%;项目支出128.33万元,占总支出的37%。

基本支出218.8万元

(一)基本支出情况。19.9,9%189.9,91%2015年用于保障单位正常运

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5

转的日常支出218.8万元。与

上年对比增加69.1万元,原因分析:人员工资增加,经费开支增加。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198.9万元,占基本支出的91%;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19.9占基本支出的9%。

(二)项目支项目支出128.33万元0.08, 0%6.89, 5%0.83, 1%0.95, 1%0.07, 0%1, 1%0.8, 1%0.25, 0%0.02, 0%5, 4%9, 14%6.02, 5%0.46, 0%87.48, 68%出情况。201

5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咨询费劳务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设备购置租赁费公务接待费专用燃料费年用于保障本单位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128.33万元。与上年对比增加26.42万元,原因分析:由于本经济作物项目增加,故项目经费开支增加。具体项目开支包括:办公费0.83万元、印刷费0.08万元、差旅费6.89万元、培训费6.02万元、专用材料费87.48万元、咨询费0.46万元、劳务费18.49万元、维修(护)费5万元、会议费0.25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02万元、办公设备购置0.95万元、租赁费1万元、公务接待费0.07万元、专用燃料费0.8万元,合计128.33万元。开展工作情况,严格按照上报的实施方案和批复组织实施项目,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2015年部门一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31.37万元9.88, 3%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住房保障支出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331.37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95%。与上年对比增加71.93万元, 原因分析由于本人员工22.93,7%72.61,22%225.96,68%资增加,实施项目过多,故支出增加。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科学技术支出22.93万元,主要用于商品服务支出22.93万元;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61万元,主要用于退休费72.61万元;

(三)农林水事务支出225.96万元,主要用于工资福利支出114.24万元,商品服务支出108.55万元,办公设备购置0.95万元、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0.25万元、生活补助1.97万元;

(四)住房保障支出9.88万元,主要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住房公积金9.88万元。

五、“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德宏州经作站2015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总额2.6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2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0.46万元。

2015年“三公”经费决算数比2014年决算数减少2.59万元,主要原因是2015年以来,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厉行节约,节省开支,减少公务接待及公务用车,故三公经费较去年有所减少。具体情况如下:

(一)因公出国(境)费

本单位2015年未因公出国(境)。

(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2015年本单位未购置公务用车,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2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2万元。运行维护费2.2万元,比2014年决算减少2.23万元,主要用于保障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产生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

(三)公务接待费

2015年本单位共执行国内公务接待9批次,43人,公务接待费开支0.46万元,比2014年决算减少0.36万元,主要用于接待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上下级单位公务活动产生的费用。

德宏州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篇6:《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答案

11-15 ABBAC

16-20 CAAAC

21-25 BBBBB

二、1.在肥底足,低好的情况下,苗期不追肥,不浇水,多锄地,造成上虚下实,上干下湿的土壤环境,促根下扎,或者定苗后结合中耕,耙苗四周的土扒开 使地下茎节外露晒根7-15天,晒后结合追肥封土。

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蹲苗应在拔节前结束

2. (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

(2)根据地力、水肥条件确定密度

(3)根据播种期确定密度

(4)根据气候条件确定密度

3. (1)小麦迟播,玉米早播

(2)品种搭配好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耐迟播的品种,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

(3)适当增加玉米密度

(4)增加施肥量,小麦要施有机肥

(5)合理增加灌溉量

4. (1)要根据栽培制度选用生育期适当的良种

(2)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援用良种

(3)要选用抗病品种

(4)根据经营目标和生产上的特殊需要选用良种

5. (1)去除分蘖 (2)中耕培土 (3)施肥 (4)灌溉 (5)防治病虫害

6. (1)麦垄套种 (2)麦茬播种 (3)育苗移栽 (4)麦后抢种

7. (1)高温 (2)养分,水分供应不足 (3)密度过大 (4)病虫为害 (5)

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

三、

解:

计划667m2的株数?每穴粒数?千粒重4000?3?400667m==5.33(千克)1000?1000?发芽率1000?1000?90%2

答:每667m2应播种5.33千克种子

四、作用:可以省去养分使雌穗早吐丝,受精结实好,降低株高,改善中上部叶片光照条件,将部分玉米螟带出田外。

去雄的时间: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时进行

选在晴天10:00-15:00去雄,以利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

方法:来用隔行会隔株进行,地头地边的雄穗应保留,全田雄不应超过1/2。

篇7: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一、我市经济作物种植基本情况

潍坊市辖6市2县4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47万亩,经济作物达300万亩。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增长趋势,我市经济作物种类泛多,主要有花生、黄烟、瓜果、棉花、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等。我市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连片集中,主要分布在寿光、青州、昌乐、安丘、高密、昌邑、寒亭等县市区。

1、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我市花生生产的农艺一般是整地、起垄、种植、覆膜、灌溉、收获、摘果、脱壳。花生种植平均密度6800株,垄距一般在800-900mm,株距一般在170-250mm,行距一般在270-450mm,平均株果数在20个左右,千粒重900g,单产370kg/亩左右。种植面积为84.26万亩,整地、起垄用园田管理机完成,播种主要用多功能覆膜播种机,收获主要为农民自制的简易花生挖掘犁和部分配套小四轮拖拉机的半自动化花生挖掘机。

2、胡萝卜生产机械化现状。我市胡萝卜生产的农艺为整地、起垄、种植、覆膜、收获;胡萝卜的种植面积为10.7万亩,垄距850mm,行距170mm-180mm。整地、起垄由园田管理机完成,胡萝卜播种机能够一次性完成种绳播种、滴灌带铺设、覆膜。目前没有胡萝卜收获机。

3、“三辣”(大蒜、大姜、大葱)生产机械化现状。我市“三辣”种植面积为68.7万亩,种植环节中的开沟、培土由园田管理机完成,收获环节,大蒜、大葱都普遍用农民自制的简易挖掘犁来完成。大姜收获机械已研制并试验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160台。

4、山药生产机械化现状。我市山药开沟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主要是螺旋钻式开沟机。08年从日本佐佐木公司引进了一台山药收获机对山药单行种植且行距在70cm以上的实行机械化收获试验并获得成功,但由于种植模式、配套动力等问题,推广试验还在进行中。

5、黄烟生产机械化现状。黄烟生产的农艺为起垄、覆膜、移栽、植保、采摘,除采摘外其他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6、薯类、棉花、西瓜、牛蒡、棉花、中药材、水果、大桑等其他经济作物除耕整地实现机械化外,植保部分实现机械作业外,其它作业工序大都由人工完成。经济作物耕翻、培土、开沟主要用园田管理机械。

二、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关于“稳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和省委关于《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20)》(鲁发[2006]24号)提出的“2020年全省农机化水平达到90%”的要求,我市在保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的前提下,着力扶持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以满足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迫切需要,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我市农机化水平的整体跨越。

三、我市主要经济作物2010-2013年机械化推广方案

2013年,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的总体目标是经济作物总体机械化水平达到60%,耕翻机械化达到95%,开沟机械化达到80%,播种覆膜机械化达到90%。移栽机械化达到60%,收获机械化达到50%。对花生、大姜、黄烟、土豆、山药、大蒜、大葱、牛蒡、西瓜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采取考察、引进、试验研发、推广的方法。花生整地、起垄由园田管理机完成,播种由多功能种植覆膜机完成,收获重点推广青岛宏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联合收获机,收获后处理重点推广河南瑞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脱壳机,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黄烟起垄由园田管理机完成,覆膜由多功能覆膜机完成,移栽重点推广华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作物移栽机;大姜开沟、培土由园田管理机完成,收获重点推广潍坊道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同利达机械有限公司、潍坊呈祥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大姜收获机,实现大姜全程机械化;胡萝卜重点推广能够一次性完成种绳播种、滴灌带铺设、覆膜的胡萝卜播种机。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农机局组织专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制定详细的考察、引进、试验研发计划。按照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层层落实,确保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认真考察试验。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适应我市实际的经济作物机械新机具、新技术进行引进、试验、对比,从中选择功能齐全、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机具进行示范、推广。

3、搞好技术培训。抓好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经济作物生产者的技能和素质。经济作物种类、品种繁多,技术性强,更新快,需要较强的科技人员作支撑。因此必须抓好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4、力争政策扶持。力争市政府拿出专门资金在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再对经济作物机械进行补贴。同时对潍坊大众机械有限公司、青州华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潍坊海林机械有限公司等对提高我市的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起到很好推动作用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企业,争取市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或政策支持。

篇8: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探讨

农业生产是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农民全面致富的核心途径。我国地形较为复杂、山区面积广大, 粮油作物种植生产面临巨大考验与挑战。丘陵山地等自然条件不利于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降低了粮油生产效益, 抑制了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导致了农村耕地闲置问题日益严重, 威胁到了三农安全。粮油作物生产应发挥自然生态空间综合优势, 应用特色高效生产技术,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1 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1.1 推广良种良法技术, 实现增效增产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核心, 应用良种良法技术手段可通过优势互补, 扩充农业生产规模,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核心途径为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的进步最为显著的标准为良种的培育以及实践应用。良种是基础农业生产材料, 是育种技术创新实践结果, 是生产技术全面发挥的核心载体。良种可全面提升粮油作物实践生产效益。应依据区域环境特点, 推广适应自身生态系统的粮油作物良种, 提升其覆盖范畴, 进而优化农产品种类结构, 实现产业升级。应配套应用高效的栽培种植技术, 确保增效增产。实践工作中应清晰明确农作物良种的具体特征, 确保引种、示范、不断推广以及综合试验的良好衔接性。应把握推广时限性, 通过有效搭配种植, 提升优种潜能。应明确生态环境特征, 尊重农民种植习惯。良种良法应渗透到种子服务销售的整体过程中, 强化对贫困区域新种类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

1.2 应集成适宜各类生态环境的良好高产技术手段

引入设施栽培处理技术, 引用配方测土施肥处理技术, 选择有效的节水灌溉处理手段。还可配合应用病虫害治理预防手段与粮油种类有效搭配处理技术, 进而全面激发良种增效增产潜能, 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2 实施科技创新,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伴随我国耕地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 应用科技手段提升单产,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必由途径。应强化组织建设、出台扶持政策, 实现项目经费有效整合, 应用合理运行机制, 稳固科技支撑, 丰富应用集成技术, 通过高产创建, 培育生产种植大户, 进一步优化粮油产业系统结构, 实现大面积均衡性增长。

2.1 可利用简便高效, 能够满足机械化生产种植的技术

例如, 应用水稻机插高产、通过全过程机械化种植栽培手段、玉米增密处理技术等。马铃薯生产种植中可应用稻草免耕手段, 或通过糯高粱双季种植技术等, 通过有效推广应用, 实现高产目标。还可积极培育打造粮油著名品牌, 对于一些供不应求的产品, 可引领龙头企业积极参加高产创建, 打造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品牌。种植生产大户以及合作社应开展规模化经营。同时, 应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 同广大农民紧密联系, 进而在高产创建下, 组建专家团队、技术员工、示范户以及服务引领农户的创新推广机制。

2.2 轮种、轮植发掘增产潜能

新时期, 应建设特色效益产业, 基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现有资源状况, 进行错季发展。应有效结合乡村旅游, 拓宽粮油空间, 通过粮兼蔬的核心战略激发内部效益。应依据错落生态条件, 进行统一安排规划, 发展错季农业产业, 体现特色化, 增强粮油基地旅游产业的核心吸引力, 有效应对乡村旅游出现的短游问题。

2.3 粮油同蔬菜产业有效结合

可提升生产综合效益,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建设, 提升地力, 节约生产建设成本, 增强粮油产业综合效益水平。实践工作中还应注重有效开发应用粮油生产阶段中的闲置资源, 优化种植生产模式, 提升种植栽培的频率以及密度, 进而激发粮油产业综合潜能。旱地区域应改革耕种体制, 引入节本增效型间套作种植, 有效的推广应用多元多熟种植手段以及配套栽植处理技术。应推行水田耕制的有效改革, 例如可在水区水稻田之中进行养鱼以及养鸭。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应通过水旱轮作有效的引入稻油或是稻菜种植处理方式, 实现高效生产栽种目标。

3 结语

粮油作物生产阶段引入高效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 推广良种良法技术、高产创建模式、轮种与轮植技术, 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发掘粮油作物潜能, 构建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实现增产增效, 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业生产建设中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 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构建完善生产技术系统,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粮油作物,高效生产,技术

参考文献

[1]孔巍, 王秀清, 李晶宜, 等.高产创建项目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2) :34-3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相关文章:

技术经济体系05-14

技术经济优化05-29

技术经济应用06-29

技术经济档案07-30

建筑技术与技术经济07-13

技术经济专业简历05-04

生产经济管理08-12

农业技术经济08-20

施工生产经济规律05-24

经济技术评价06-02

上一篇:大熊猫作文650字下一篇:论合作精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