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2024-07-06

小学老师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 “ 以人为本 ” ,学校要以教师为发展之根本,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就要以教师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于发展的一切为根本,为此我们工作中要做到勤学习,辩方向,明确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谋求发展,办实事,暖人心,追求幸福。

我们的学校是教师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单位应该有一种眷恋,有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责任感,总之为职业的幸福感。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一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劳动和创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实自己的教师人生。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篇2: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当爱成为常态,成为习惯,爱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更加的细心。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中餐,吃饭前,我总是会提一桶干净水让孩子们先洗手;吃饭时,我总是陪着孩子们一起吃,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吃完。从教室去操场的台阶旁没有扶手,上下操时,我总是会站在台阶的旁边,守护着孩子们安全通过……

当爱成为常态,成为习惯,爱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更加耐心。

开学初,我班有一个孩子,由于刚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的不适应,以及受到同村一个小孩由于家长看管不力溺水而死的刺激后,非要送她来学校的爷爷奶奶在教室里陪着她上课,爷爷奶奶一出教室,她就放声大哭,非要跟着一起走。我便蹲下来,抱着她,柔声跟她讲了许多道理,虽然不跑出教室了,但是依然望着外面嚎啕大哭。这个时候我便带孩子们唱儿歌,边唱还边做动作,这样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慢慢的她不哭了,后来竟然跟着一起做,一起唱。我便趁机表扬她,并让全班同学予以掌声鼓励,让孩子感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

奇迹出现了,第二天爷爷奶奶送孩子来时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说:“老师,你真好,真有办法,孩子一大早上就起床了,吵着要来学校”。

当爱成为常态,成为习惯,爱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幸福。

教师节,手捧孩子们用自己零花钱买的鲜花,顿时一扫疲惫,满血复活;当孩子分享自己吃的东西时,我的婉言拒绝,换来的却是不管不顾丢在我的讲桌上,转身就走,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因为热爱所以相信,因为热爱所以被爱,孩子们在我的课上活泼、认真,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家长们都由衷地说,孩子能在我班读书,真是孩子的福气。

篇3:我是一名小学老师

当上教师的第一感觉, 首先是自豪,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托起明天的太阳”, “勤劳的园丁”。人人尊重, 万人仰慕。动不动就能听到别人说:你是老师啊!似乎老师就是“老实”“诚信”的代名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接踵而来的是自卑, 挣得少, 付出的辛劳多, 有时还会被扣上“最小气的是老师”的帽子。

爷爷说“要干一行爱一行”, 不管工作多么艰辛,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 我只能甘于平庸,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小时候那些职业理想统统远去了, 有时觉得自己很可笑。妈妈说那时因为年纪小, 有宏伟壮志也是可以理解的, 什么年龄就该有什么理想。就像我三岁的时候很在乎榆树上结的榆钱, 因为吃到嘴里是黏黏的。四岁的时候, 幼儿园的某个小朋友给了我一打画画用的白纸, 我觉得他真好, 尽管他整天拖着鼻涕虫。五岁的时候梦想着当一名小学老师, 可以指点江山。七岁的时候, 邻居家的小哥哥保护我不受别人欺负, 他要是亲哥哥该多好啊。十二岁的时候, 班长成了我的仰慕对象, 因为他学习又好皮肤又白。我不会在五岁的时候担心房价又涨了的问题, 也不会在三十岁的时候为少拿了一颗糖而难过。理想总是跟年龄有关的。

篇4: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老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老师的传统角色

传统的教师只是扮演一个相对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修养、教学水平和自身知识积累等方面的落后会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障碍。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观念陈旧

一些老师观念陈旧,他们认为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讲好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以及把大纲上要求掌握的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接受老师传输知识的方式也就是多做题、多考试。

(二)学科水平低

现在小学语文老师的学科水平普遍低下。他们的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低,除了小学语文,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懂,这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一些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育科研能力弱

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具备教研能力,他们的主要教学工具还是停留在“一块黑板讲遍全书”的阶段,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电脑和互联网等。

以上的这几点都与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老师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转变。

二、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单方面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有老师的“教”,也要有学生的“学”,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他们往往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依然存在“一言堂”的现象,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成为传统语文老师的经典教学工具。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自我,积极发言的权利,使学生与老师处在了不平等的文化地位上。我们经常提倡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是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开放教学”的随意现象

“教有定法,教学无法”,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理解新课改的要求,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忽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进入另一个误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没有深入理解、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让学生发挥充分的自主性,就会使学生在内容深刻的文章面前无所适从,只是简单地理解一些表面意思就不了了之了,难以掌握文章真正的精髓所在。同时,实际教学表明,过度的开放性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把握,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开放程度、如何开放等问题是需要我们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调整的。

三、小学语文老师角色转换的方法

(一)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学是教学行为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小学语文老师的角色必须从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同样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现代教学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只要他们能够朝着自己的成功方向努力就可以了。其次,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不仅会读书,还要会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民主、开放、科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教师应该拥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课文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预习,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师对同学的成果从修辞、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给予肯定,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堂标准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课堂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性化,这导致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学生就如同“书呆子”一般。如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多点激情,让学生有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和紧迫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新课改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中角色的转换,为培养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会桃.新课改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5).

[2]马占元.浅谈新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J].华章,2010(15).

篇5: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这周的时间过的好漫长,是我经历的“最长”的一个礼拜,并不是说觉得时间很难捱,而是觉得日子太充实了,充实的`我要用一生来学习,来经历。人生到现在,我还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这个礼拜里面做过太多从来没有接触的事情:第一次接受90度的震撼,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班级,第一次遇到这么有才又可爱的班长,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传统文化,第一次翻阅4.2米的毕业墙,第一次遇到这么友爱的“家人们”…太多太多的第一次感动着我,震撼着我。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读书的时候朋友们都说我“冷血无情”,可是在这里的几天里面,感动无处不在,那么的自然,常常热血沸腾,眼眶泛红。今天下课前,方老师提到他的父母,感叹自己做的不够好,亏欠父母。

一个大男人,眼眶都红了。我低下头不忍心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男儿泪,撼人心!我很遗憾,这么迟这么迟才认识我们璀璨的中国文化,可是我又很幸运,能在这个年纪里遇到“她”,我很感恩,我有与“她”相遇的机会,我很珍惜,在这里遇到的一切一切,我很幸福,因为所有…

篇6:小学语文老师心得体会

但在这次的培训后,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些门路,我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穿插一些能够提起他们兴趣的事情,使得他们对上课提起一些兴趣。而且可以举办一些背诵文章的小比赛,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胜负欲,如果是比赛,他们就会努力的去背诵。虽然要让课堂保持活跃,可也不能够太过活跃了,不然会影响到课堂纪律。还要培养语文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中有一些题目不是靠着死记硬背才能记下来的,有些题目是和课本没有直接关系,只能靠着同学们平常的积累,课外阅读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除了学生们本身的兴趣之外,语文老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文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几个课程之一,因此语文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一个也在培训的老师和我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待学生亲切,关爱,那么学生们就会很喜欢她,在上课时自然也会更加认真的听讲。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读书的时候,就是如他所说的一样,喜欢的那个老师讲课时就会认真听课,不喜欢的那个老师讲课时就想着开小差,这件事我应该自己再清楚不过了,没想到教书了,成为了一个老师反而忘记了这件事。

现在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老师,要勇于突破自己,勇于创新,学会用多媒体工具来教学,这样可以方便了自己教学,方便教学重点之间切换,对学生们成绩的提升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篇7:小学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我会踏踏实实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把这份职业也当做一种事业来经营。我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首先,我真的很认真很认真再次学习了小学英语课标解读,在张晓燕老师的带动下,我重新认识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等,在她巧妙的语言艺术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仿佛每一种理念每一级目标我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对应点,这种感觉就好像河流汇入了大海游子回到了故乡找到了家的感觉一样。课标为我们教学指引了方向,也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各种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简单点可以概括为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

2、个性教学原则

3、简约课堂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问题教学原则

6、直观教学原则

7、先学后教原则

8、当堂过关原则

9、激励课堂原则

10、永不替代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多方面学习及时充电,争取打造高效的课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欲望走进教室,同时让他们带着信心和好奇走出教室。我相信,在努力的路上就是在成长的路上。

其次,我从这个学习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进修学校的王珂校长、管箐鹤主任、安霞老师、书法协会的赵老师、艺术范的徐健老师、以及三位主学科教研室主任,还有我敬佩的四位英语老师翟主任、刁老师、晓燕老师、许栋老师,当然更不能忘了可敬又可畏的华主任。在他们的身上,好像就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向他们靠拢。在他们的讲座中,我或多或少听出了些许相似点,那就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就如刚才说过的在努力的路上就是在成长的路上。我相信只要我多干一点儿,我就会多成长一些,只要我多努力一些,我就会成长快一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份良心活,教师是一项赢在终点的事业,我不单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我要为他们终生负责,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篇8:小学老师心得体会

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 写字的手, 有知识的头脑, 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件。真正的老师, 应该是只凭一张嘴就能够上课的人, 没有书本, 没有笔, 没有黑板, 只靠自己的语言表达, 就能把课上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老一辈老师大概许多人有这样的本事。

作家陆文夫 (1928~2005) 写的《乡曲儒生》中的那位私塾先生秦老师, 现在倾国家之力, 也造就不出来了。秦老师是个杂家, 我觉得他什么都会。他写得一手好字, 替人家写春联、写喜幛、写庚贴、写契约、合八字, 看风水, 念咒画符, 选黄道吉日, 还会开药方。他的桌子上有一堆书, 那些书都不是课本, 因为《论语》《孟子》之类他早已倒背如流, 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属于医卜星相之类, 还有一只罗盘压在书堆的上面。秦老师很忙, 每天都有人来找他写字、看病, 或是夹起个罗盘去看风水。经常有人请他去吃饭, 附近的人家有红白喜事, 都把老师请去坐首席。

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 (1921~) 那一代人的中学是这样的:旧社会上课跟新社会有很大的不同。解放后我们学苏联……学校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标准教科书, 上课前老师备一份讲稿, 一二三四、ABCD, 一条都不落。可是我做学生的时候, 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 各个学校也不同, 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中学里教中国通史, 每个老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一套讲, ……再如国文, 老师高兴教哪篇文就教哪篇……没有标准教本。大学入学考试的题目也没有标准一说, 倒是解放以后, 全国有统一的规定、统一的模式, 有标准教科书, 考试还必须按“标准答案”。不过我想还是应该没有“标准”, 包括自然科学, 我认为也不需要有个标准, 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想, 科学怎么进步?包括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应该成为标准, 否则永远不可能超越。

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对这样的教学, 陌生, 更多的是害怕, 甚至是恐惧。

据说, 我国现在有的县中小学欲行“无黑板教学”, 一般的多媒体教学似乎已经落伍, 新技术已经“侵略”到教学王国, 或者说, 我们要把新的“侵略者”请进我们的教学王国, 如MOOC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 多音译为“慕课”) 。

很有可能, 越是使用机器教学的人, 是越没有口才的人, 越没文笔的人, 越没有知识的人。至少, 一个当老师的人, 要会两个本事, 一是赤手空拳上课堂, 一是用机器教学。正如老师应该能够使用地方方言上课, 又能够使用普通话上课一样, 一个人首先是地方人, 然后才是国家人、世界人。现在是核武器时代, 当代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上百次, 人为什么还那么崇拜拳击与相扑?拳击和相扑是人本身最原始的生命展现, 只有人本身的原始生命才是人最终的依靠。技术社会的教育正消灭着人的原始生命, 用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代替人的生命。

老师应该拿回用自己的语言教化天下的权利, 不能把自己的权利让渡给自己权利以外的机器。老师应该象高僧那样口粲莲花:

东晋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 (344~413) , 一生讲经译经成就, 在佛教文化中臻于极致。他对人说:自己一生翻译佛经, 并不能了然译出的经文是否正确。如果译出的经文是正确的, 自己圆寂焚身之后, 身体焦烂, 舌头完好;如果译出的经文是错谬的, 舌乃焚烬。他圆寂后, 按照佛家仪节火化, 果然唯有舌头安然, 如生不毁, 身体成灰;他的一个弟子竺道生 (355~434年) , 传其说法衣钵, 对着石头说法, 石头也点头领悟, 这就是“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的境界掌故。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说:“师被摈, 南还, 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讲《涅槃经》, 至一阐提处, 则说有佛性, 且曰:‘如我所说, 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 旬日学众云集。”《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 聚石为徒, 讲《涅槃经》, 群石皆点头。”意思是说, 竺道生按照佛经的说法, 即使一阐提人, 也能成佛, 一般的僧众不明佛理, 认为一阐提人没有佛性, 不能成佛。于是, 将竺道生赶跑了。竺道生跑到苏州虎丘山中, 对着石头讲《涅槃经》, 石头点头, 十来天的功夫, 人像天上的云一样涌来听他说法。所谓一阐提人, 佛教中是指有欲望又执着于世俗荣辱, 沉溺于生死之境, 不能出离修道, 故后转为“断善根”“信不具”之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中小学老师放弃用自己的嘴讲课, 还可能把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弄得不明不白。“知识分子”是一个歧义极大的话题, 是一个舶来品, 知识分子的西方意思集中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救世情怀、同情弱者等几个话题上, 他们维护人类的基本价值, 有自己的说话领域;知识分子在中国的一个主要意思是和古代的士大夫气质接续, 以社会道统自居, 民国知识分子是“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人格, 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他们的教育是先知知后知, 先觉觉后觉;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概念, 与西方和民国知识分子概念几乎是本质上的颠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是一个政治概念, 是政府和党教化的对象。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育, 是以知识分子的改造为思想的教育, 老师不是教育者, 是政府的使用工具, 更是受国家政治教育的对象。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是革知识分子之命, 中小学老师集文化大革命的响应者、鼓动者和受害者于一身。

新中国的后三十年, 知识分子是一个杂糅概念:继承古代士大夫的道统, 重新续上民国知识分子的血脉, 赋予西方知识分子的传统血脉, 又注入后现代的血脉——后现代说“知识分子死了”, 仍然保留着新中国的政治血脉, 又加上了“公共知识分子”的概念——以知识分子高于民众的身份与知识对社会公共事务说话的人。这样一来, 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弄成了混血杂种, 不能定义。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他们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从事脑力劳动, 具体的身份是老师、医生、作家、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会计、编辑、记者等。其德性有几个组成: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之德性;西方的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之德性;后现代的“摧毁传统”德性;公共知识分子;新中国的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总之, 中国知识分子拥有的是现代社会的知识权利, 服从于政府与政党的政治权利的人群, 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自己说话的领域, 中国从来就没有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无论怎么定义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依附于政权的人群。也许, 可叫“知识分子民系”。

那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按照政府的知识分子政治政策, 按照创造、阐发、传播或者运用知识为国家服务、受国家领导之德性, 中小学老师理所当然地属于知识分子。按照中国古代的道统精神, 民国的“先知先觉者”和“启蒙者”, 按照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的良心、社会精英、批判社会、正义、理想、自由德性, “摧毁传统”, 公共知识分子, 就不容易说清楚中小学老师的身份。

民众会把中小学老师当作知识分子。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称的学术界, 以西方的知识分子概念为衡量, 对当代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知识分子, 态度甚为暧昧。譬如, 近年网络上好事者鼓捣的“公共知识分子”风云榜, 没有中小学老师的席位。中小学老师在公共事务上的声音, 确实不大。中小学老师是知识群体中最大的群体与母机, 竟然成了“沉默的人”与“默默无闻”的人。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专业人士

中小学老师的另外一个陷阱是“专业化”和“证书化”。如果把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和其他专业人士医生、科学家、工程师比较, 中小学老师的专业化是最低的:“老师在所有的专业人士中地位最低, 知识修养最低。医生, 能够依靠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 救人的性命于一瞬间;工程师, 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海底修隧道;科学家, 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把飞船吹到太空, 像儿童吹气泡一样;教师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 创造出什么惊奇?教师已经沦落为糊口的职业, 失却了过去的道德权威和知识权威。网络时代教师的优势是数量最大的一个名义上凭借知识为生的群体, 和普及教育的政治意义。”

当代社会的专业化, 最主要的途径是教育, 人是专业教育抟弄出来的。教育不是针对人, 教育目标是专业岗位, 人为岗位而活, 专业和岗位最后用证书保证。“专业”教育是职业养成, 并不是教育。这样培养的中小学老师, 与知识的关系不大。

“专业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一般把“专业化”看作社会高度发达的意思, 有些领域需要很高的专业化, 如“两弹一星”。但是, 平民时代, 社会实际上不适宜精细化, 应该粗略化, 因为社会越专业化, 个人的空间与权利越小。“专业化”的社会概念下, 没有人能够从整体上体认社会, 专业人士只能从自己那狭隘的专业立场理解社会, 社会越来越小, 每个人只存在于他的那个小笼子一样的天地里, 人人都成了井底之蛙。我们经常引用美国总统布什“把统治者关进笼子里的梦想”, 在专业化社会里, 人们是作茧自缚地先把自己关进了笼子里。所以, 专业化的本质是社会的支离破碎和教育的支离破碎, 支离破碎的教育, 培养的人一定是支离破碎的。专业化教育, 不会有秦先生那样的老师。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从道理上说, 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教育人。当代中小学老师, 都是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 而且集中在师范院校。师范学校本身却是新中国教育体系中, 文化知识水平最肤浅的学校, 一般不能从国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上把握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从有系统文字的西周文明到当代文明, 中国文化融合了全人类的文明, 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系统。大致说来, 中国文化包括三个系统:一是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二是西汉以后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佛教文化, 以及自己形成的道教文化, 三是近代以来, 被动和主动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包括西方科技文化, 西方自由思想文化, 西方政治制度文化和西方哲学文化。

那些从外域传到中国的文化, 最终都成为中国化的文化。禅宗就是中国化的佛教, 中国共产党是西方共产主义学说中国化的政党与政府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是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化学说。然而, 先秦诸子百家文化, 是中国的底色文化, 我国现在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 传播的就是以儒学为核心的诸子百家文化。孔子学院具有中国文化人类化的积极战略意义, 用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观照人类, 是中国智慧重新照耀人类。现在的西方文化, 是人类意义上的西方文化。一种文化, 最终能体现人类意义, 才是真正的文化, 成为全人类的教育内容。

培养教师的教育中, 远远没有如此高的文化立场, 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能在国家与人类文化整体上体认教学。譬如, 中小学语文教学, 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 碰到带有历史性质的课文 (题材) , 看起来是很生动的故事或者场景, 可能被教成了最伤人的东西。“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的“政治正确”;碰到中国的古迹或者古代文化, 就是“激发民族自豪感”。遭遇到历史题材, 简直就是老师与学生和历史的“狭路相逢”。老师的教学多在修辞上和政治意义上说话, 最后落在课程标准与考试的陷阱里跳舞。如小学课文中的《秦兵马俑》的教学, 很容易被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弄得既狭隘又不伦不类:“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是一句万金油式的套话。秦兵马俑说到底是为秦始皇陪葬的坑, 一个老师看秦兵马俑的时候, 头脑似乎应该有一个声音:“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还似乎应该心中有东西作怪:秦始皇陵墓中有70万修墓的工匠为他殉葬。长城和秦兵马俑是冷兵器时代的掌故, 它们本来是帝王家事, 浸在人民的生命与血泪之中。火器时代那些宝贝不堪一击, 核武器时代地球都有灭亡的可能。惟有用艺术品来欣赏它们, 我们的精神才能超越长城和秦兵马俑。

中国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集中在中原, 它和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之间一直处于对峙与对话的状态, 到了近代, 中国遭遇的是来自欧洲的海洋文明, 现在, 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文明时代。中小学的课文一说起古代的成就, 脸笑得像一朵老菊花, 或者像骄傲的老乌鸦。实际上我们后人应该惭愧, 更应该像费孝通先生说的那样:“若是我们还想骄傲自己的历史地位, 只有在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 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中小学老师希望在完成规定性教学中, 挣扎着有些许超越, 形成气象开阔的教育意境, 这样的教学庶几风雅并济, 臻于精微高远的理想, 不会使师生掉进“秦兵马俑”陪葬的俑坑里, 成为有血有肉没有灵魂的活人俑。

中小学老师是不是道德表率

中国传统的老师, 首先是一个道德人物, 必须师表人伦。传统社会, 可以容忍一个老师没有多少文化知识, 不能容忍一个老师道德上的短腿。

老师的文明原型是春秋时代的士, 士是贵族, 他们接受文武双修的六艺教育,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贵族以下的人分为“国人”和“野人”, “国人”是自由民, 只有极少数人接受“书、数”这样的“小学”教育, “野人”是农夫, 为国家缴纳田赋, 也为贵族服苦役与杂役, 不能接受学校教育, 跟随父兄习学生活技能。秦以后的中国社会, 虽然发生了政治和教育上的变化, 老师和读书人是社会上层人士和社会道德象征的意义, 从来没有动摇。老师一直以“贵族精神”自居和“社会道统”自居, 社会也对他们是那样的期许。而以农耕文明立国的中国传统社会, 把道德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和登峰造极的境界, 道德自觉是传统社会的自然法。这样才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对老师以道德期许, 老师也对自己以道德期许。在社会向海洋文明与太空文明进化的当代, 教育已经普及, 人人将接受学校教育, 再对老师以道德权威为期许, 将是一个腐朽的观念, 应该还原“老师是一个人”, 而不再是道德符号。

在教育普及的时代, 老师和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相比, 老师只可能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也许, 不能说老师在道德上比学生高明, 老师的地位或者学识, 不代表老师的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跟老师学的是知识, 而不是道德, 因为, 道德更是实践, 不是课程意义上的知识。另外一个威胁是, 有网络在手, 老师也不一定在知识上比学生高明。

在教育中, 往往对道德有一个强迫意念:道德在人身上的表现, 每个地方、每个时刻都是体面的乃至崇高的, 不知道道德只能表现在一个一个很具体的事情上。也就说, 一个老师或者任何人, 只是在这个事情上是道德的, 在别的事情上未必那么道德, 在整体上更未必是道德的。更进一步说, 我们找不出理由, 人一定要在整体上是道德的。

篇9:我是小学老师

为什么要做老师?似乎很久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了我较丰富的教学阅历,也磨炼了我的教学技艺。如今的我,可以在课堂上从容应对,演绎好每一篇课文,赢得赞誉。从前那青涩的小教师已经成熟。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吗?为人师的神圣、激情还在吗?

唐菲力老师说:

我当教师是因为我喜欢每年9月都可以重新开始一次。

我当教师是因为我喜欢看到32个安安静静、瞪大眼睛的小朋友,看到圣诞绿精灵驾雪橇冲进无名镇时,突然同时爆笑出来的样子。

我喜欢某个孩子哼唱后,其他人也陆续加入的气氛。

我喜欢听他们在默读时间,看到有趣文字时发出的咯咯笑声。

……

可是我当老师的最主要理由是:我喜欢在他们还没有听过或想过之前,成为第一个把生词、音乐,还有书、人物、数字、概念,以及思想介绍给他们的人。

唐菲力老师因为想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次”而当老师,因为和孩子们共同走过第一次学会阅读、懂得计算、认识世界的美妙历程而自豪地说,我是小学老师!

我是小学老师!

想起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兴奋,深吸一口气,很认真地说出每一句话,生怕一不小心会浇灭孩子们眼里那闪烁的光彩;想起了第一次在作业本上画下的红圈圈,左看右看,郑重地落笔,希望孩子们会因为它而笑一整天;想起了第一次找孩子谈心,牵着他的手,盯着他的眼,柔声细语,不敢让他有一点点委屈;想起了第一次有个小女生在自己耳边轻柔柔地说“老师,我好喜欢你”,心怦怦跳,脸颊绯红,痴痴地说“我也喜欢你”……那段时光,有些手忙脚乱,也会失落与掉泪,但心是热乎、单纯的。我喜欢孩子,孩子需要我,每天看着他们快乐地学习、活动,自己也就觉着满足。小学老师不就是这样?没有司空见惯、按部就班,没有患得患失、趋名逐利,像唐菲力老师那样,虽然教室里常常战况激烈、风波不断,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搅得他费尽脑汁、倾尽心血,他夸张地抱怨、大声地哀叹,却没有丝毫的倦怠,字里行间满是对孩子的宠爱,对做小学老师的沉醉。谢谢唐菲力老师,他让我重温初为人师的感动与激情,让我将目光再次投向现在教着的六(5)班,56个孩子,陪着他们有尊严、有个性、有探索、有惊喜、有愉悦、有幸福地走在学习语文、丰盈生命的童年之路上,这才是我最大的荣耀。

怎么做老师?读读唐菲力老师的《小朋友总是这样做》《这些我都知道》《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等等。

如果发尺给小朋友,一定有两个男生会开始拿尺比起剑来。当他们把断成两截的尺还给你时,其中一个会说:“不知道为什么,它就断了。”

你指着掉在地上的纸问:“是谁干的?”一定不会有人回答。可是当你说:“把这个捡起来。”每个人都会说:“不是我的。”

他们总是忘了写sincerely最后的那个e,还有Wednesday里的第一个d。他们会在sure这个单词中加个h,而improve的第二个字母总会写成n。

……

我知道你最讨厌没举手却被点名回答问题了。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我知道你很气我打电话给你妈妈。可是你午餐不能只吃巧克力。

我知道你没办法专心,虽然你只写了五道数学题,下课时我还是让你出去玩了。因为我以前也有过养的狗死掉的经验。

……

原来,做老师首先就要懂孩子。“如果有人问我有没有小孩,我都会说我有32个。我真的这么认为。老师是他们的第三个家长……”唐菲力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呢?我对我的56个孩子都很了解吗?面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力情况、人际交往、家庭教育等,我都能很自信地说“我知道”吗?面对他们的好动、贪玩、粗心,以及六年级孩子懵懂的情怀、小小的叛逆,我微笑着理解、坦然地接受了吗?我走进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忠诚的朋友、亲密的战友了吗……只有虔诚地倾听、细致地观察、积极地参与,懂得孩子在想什么、会做什么,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为他们设计贴心的、幸福的教育。

唐菲力老师还会扮演医生、侦探、修理工人、运动员、音乐家等各种角色,只为使孩子们开心地学习;他会给孩子们讲精彩的故事,开展有趣的活动,带着他们经历文化体验之旅,鼓励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他给每位家长写信,告诉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他总是有许多创意与妙法。或许我们不能模仿复制,但我们以此观照自己,一定可以从中领悟到何谓教育,并生长出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为什么做老师?怎么做老师?

我教过他们,与其跟某人说他不能一起玩,不如把他拉进来,大家一起玩吗?

我教过他们,在走廊从某人身边经过时怎么向他们道“早安”,而在离开时怎么说“再见”吗?

我教过他们,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而我也是吗?

我教过他们,课本里找不到答案时,应该怎么去思考吗?

我教过他们,想象力真的比知识重要吗?

我教过他们,爱迪生大部分实验的第一次也都没有成功吗?

我教过他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然后给他们看我的法文作业了吗?

……

我是小学老师!

(作者单位: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我推荐的三本书

1.《斯宾塞快乐教育书》,【英】赫伯特·斯宾塞著,张建威、十一的译,中国妇女出版社

“我曾数次面临着考验,是放弃,还是继续;是如此,还是那样。而我坚持下来并赢得了自己智慧生涯中无比的愉悦,这即是我对教育有所发现。”斯宾塞,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他这本既是札记又是自传的著作中,我们会生动地感受到“快乐教育”的真谛,并由心田盈溢出温馨的感动。

2.《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林逢褀、洪仁进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王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赫尔巴特等25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能为我们提供反思教师角色的哲学基础。让我们的专业发展补上哲学这一课,让我们在深刻的思考中追求理想的教师图像。

3.《有效教学》,崔允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小学老师学习心得体会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请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遵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到达的基础尺度;后者则反应在最后一条“毕生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提倡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规范》中是不的。乐于奉献的精力特殊须要倡导。新《标准》提出老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跟人类的运气。”只有当先生把教导作为一项事业、作为本人的人生寻求时,才可能默默贡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价值所在。

新《规范》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少自我保护必须的才能,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含“身材保险”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要挟时,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任务。“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宽大教师独特遵照。在“5?12地震”灾祸中,面对从天而降的灾害,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性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逝世,舍生忘死,保护学生,在全社会博得了高度赞美。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举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意。在我看来,能不能维护学生应该是测验教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育、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常常说要“爱生”,而保护学生平安恰是“爱生”的一个主要表示。咱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熔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养和所有运动中。所以,掩护学生安全,不论是从法律的角度,仍是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都是教师不应躲避的义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正,通过规范的情势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欲望,激发社会的广泛美德,体现了社会的提高。新时期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道魅力。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翻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定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独一标准”。信任跟着教育改革、测验轨制改革的深刻,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上得到体现。

篇11:小学老师假期培训心得体会

思想的转变 核心素养。

本次峰会,从专家报告到名师课堂,让我们收获满满,并且反思自己的课堂,更应该利用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去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教会知识”向“发展素养”的转变!

课堂的智慧。

会议期间,我们聆听了赵才欣、芦苇、潘建明等大家名师做的精彩专题讲座,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独到的大家风范,每位专家的讲座都有两个小时左右,自始至终,他们慷慨激昂,又不失亲切与幽默。听、说课活动更是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全国各地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育教学视角与魅力,点燃了我们的激情,昂扬了我们的斗志。每一堂展示课各有千秋,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我们去思考、总结、学习。

我们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如下的努力。

上一篇:养老护理员第六章讲义11下一篇:英国大学学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