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2024-07-17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精选6篇)

篇1: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摘要: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私立高等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则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其拥有完善的私立高等教育立法,经费和管理政策。对中美高等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可以找出我国的问题和不足,并借鉴美国的的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私立高等教育;立法;经费;管理;

一、美国私立高等教育政策

1.立法政策

美国是一个法律体系较完备的国家,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私立高等教育的立法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保障作用。1819年,最高法院在对达特茅斯学院案的判决中就体现了这一作用,其大意是:根据共和国宪法,必须维护私立学院取得的法律保障,州议会不应该更改私立学院取得的法律保障,州议会不应更改私立学院所获得的权利。这一判决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界的法制精神,从此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在法律的保护下,得到自由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1858年,美国又出台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明确规定:“向非营利的私立学校提供贷款”,这项法律也刺激了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1963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高等教育设施法》,规定向公、私立非营利大学设施提供联邦补助金和贷款,促进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工程学为对象的教学、研究和图书馆建设。1965年,政府通过了《高等教育法》,该法中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要向公私立高等学校提供长期的资助。而在1972年的《高等教育法》的修订中,又首次规定联邦政府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向公私立大学提供资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均可申请联邦资助,并开始设立学生贷款。

其中 “达特茅斯学院案”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命运的转折点。美国属于典型的普通法系国家,制定法与判例法都是教育法主要的法律渊源。自从“达特茅斯学院案”的裁决之后,美国公私立高等学校出现了分野。在“达特茅斯学院案”裁决之前,在美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私立高等学校可以从地方当局获得财政资助,但裁决之后就不再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直接财政资助。通过“达特茅斯学院案”的判决,私立高等学校在法律上赢得了自主办学的权力,同时也提醒政府不能违反原有学院的意志而把它们改为州立学府。

《权利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法律基础,也为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唐卫民,姜育兄.中美日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的空间。1719年的《权利法案》中第10条修正案指出,“凡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和未禁

止各州行使之权利,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由于1787年通过的联邦宪法没有提及教育,因此教育应是各州或人民的保留权利。虽然在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有过数次国家介人和干预教育的企图,但美国教育的分权制特征并未改变。《权利法案》不仅是美国教育管理分权制的法律基础,而且它还是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私立高等教育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法律基础。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法律的保障。就私立高等教育而言,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达特茅斯学院案的裁决赋予了私立大学具有独立于州的立法权及行政权之外的地位,为美国私立大学长期以来得以存在以及和公立大学并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特别地,《军人权利法案》、《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设施法》以及《高等教育法》更是从发展机会、经费资助学生贷款等微观层面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美国政府对公、私立高等教育一视同仁的态度在这些法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经费政策

美国私立大学在世界上算是很发达的,其私立高校数量占美国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代表高水平的大学,大多数是私立大学。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中学杂费、销售服务收入、政府资助和私人捐赠是其主要经费来源。其中,学杂费在美国私立高校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最大。1980—1981学年占36.6%,1985—1986学年占38.6%,到1992—1993学年已上升到占41.2%。服务及销售收入是美国私立高校经费中除学杂费外的第二大财源,其主要形式有:科研服务收入、校产经营收入、销售收入等。在美国私立大学经费收入中,占居第三位的是联邦政府拨款。1993—1994,私立大学获取联邦政府经费资助为96.11亿元,占私立大学总经费的14.5%;1994—1995为100.51亿元,占经费总额的14.4%。各州政府是通过与本州内的私立高校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资助私立大学开展各项研究工作。来自企业、私人、校友、社会团体等私人捐助同样是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约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8%。联邦和州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高等教育,制定了专门的税收法律。法律规定,凡是向非营利机构捐赠基金、款项、设备和不动产等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优惠。

3.管理政策

从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来看,美国的教育权在州,联邦政府无权直接管理私立高等教育,虽然在1979年美国把教育总署升格为内阁级的教育部,但教育部的管理权仍限于邓莉.教育立法: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保障--与美德两国立法实践的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4)

通过各种鉴定机构的方式对私立高等教育保持间接影响,以及依据国会通过各种立法和财政拨款对私立高等教育施以间接管理,但目前其干预和调节的力度正日趋加强。州管理私立高等教育的行政机构由负有决策职能的州议会和负有执行职能的州教育委员会组成,州没有所谓监督检查制度。但在以下五个方面,私立高校一般须接受的管理:①学校设置的审批;②学校授予权的审批;③财务审计和税收检查;④州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建筑设施安全状况、卫生状况、防火设施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⑤有的州对私立高校提供资助,州政府教育部就要对私立大学有关的学科专业、学院的设置进行审查。此外,教会办的私立高校由教会自己管理,联邦政府和州都无权插手。

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1.立法政策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发展,以《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主要标志。如《宪法》中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 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 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举办本法规定的各类学校。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此外,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也明确提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 并在自愿的基础上, 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 但不得强迫摊派。”进入 90 年代后, 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获得政策支持, 并得以快速发展。如 1993 年的 《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1995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7 年的《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工作的通知》、1998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 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3 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 在民办高校师生的法律地位、民办高校的性质、审批、设立和收费等标准、经费来源渠道、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管理与监督、扶持与奖励、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资助政策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我国民办道等教育一直在摸索中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其中困扰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办学经费的短缺。经费的短缺首先表现在民办高校经费来源的单一。2001年,厦门大学邬大光对39所民办高校的调研得出: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王斌林.美日中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比较[J].民办教育研究,2004(2)

三项合计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0% ,其中获得政府资助的仅有8所,占被调查学校的20% ,且资助数额极为有限。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公室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现在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经费收入还是学费部分,占全部收入的将近80%。

与国外私立高校的经费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社会捐赠和政府补助相比,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收入中社会捐赠和财政资助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两者合计只占到8%。正如西安外事学院的校长黄藤所言:我国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可以概括为 “两个80%”现象,即尽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然有80%以上的民办高校80%以上的办学经费靠学费收入,其余不足部分则依赖银行和个人贷款。

3.管理政策

我国施行的是民办高等教育省级管理为主的体制。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过去设在教育部成人教育司下,现在挂在教育发展司,其职能主要有三条:一是研究制定社会力量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在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资格审查等方面对各省、市、自治区工作加以指导;二是根据《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具体负责办学许可证的式样设计和组织印制工作,负责国家高等学历教育文凭考试资格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三是筹建并管理国家社会力量表彰奖励基金。其他司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职责分别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指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学校的工作;高等教育司指导社会力量举办高等学校的工作。同时,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内负责有关的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这样的机构被国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管理,各司其职,有机结合。

因各地情况不同省级主管民办高等教育的部门之间有所差别。有的是在省教委的成人教育处下设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民办教育,有的设立了独立室——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喝方针政策,指导、监督和管理民办高等学校;对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审批备案、公告、年检,定期对民办高等学校进行执法检查;评估检查民办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水平;监督民办高等学校的财产,财务,组织对民办高等学校的检查、审计,对民办高等学校的违法行为给予处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同样,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三、两国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

1.立法政策 华灵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分析[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

私立高等教育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占主要地位, 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是靠私立高等教育的推动才得以发展的。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合法地位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保障的,美国立法政策的制定具有具体性、连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向私立大学提供资助也是通过

制定法规得以保障的。美国除了联邦政府制定相关法规之外, 各州的私立高等教育法规是

由本州政府制定的, 所以各州的私立高等教育政策会因为各州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中国私立高等教育同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相比,起步较晚, 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 但与美日的私立高等教育的法规相比, 明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从民办高校的合法地位上看, 我国并没有在民办高校刚起步的时候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其合法地位, 虽然最终在 2003 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但这一规定却处于虚置状态, 民办院校的法律地位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次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私立高等教育的立法的操作性不强, 概念比较模糊, 虽然为了更好地促进《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 在 2004年我国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条例》, 但与发达国家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立法相比, 我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显得比较稚嫩。

2.经费政策

美国政府给与私立高校一定的资助, 在美国私立高校总经费中政府的资助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费, 但为了避免过分依靠学费, 美国的私立高校积极拓展筹集经费的渠道, 如获得社会捐赠和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创收。与美国相比,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是依靠学费, 获得的捐赠很少,学校自身创收方面获得资金也很少。同时, 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几乎为零。

3.管理政策

从宏观管理方面来看,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资助的方式来间接控制私立高等教育, 而且在衡量私立高校的质量标准方面, 做到了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美国有民间的鉴定机构、中介组织以确保私立大学的质量。从微观管理层面上看, 美国具有任免校长的权力及筹措资金的职责。从招生政策上看, 美国的私立大学招生通过严格的考试以确保生源的质量。

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也逐步实行了法制化管理, 通过立法手段来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并且民办高校内部也实行了董事会制度。但是由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与美国不同, 因此与美国相比也存在着差异:首先,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较多, 而职能集中在教育行政部门, 而且没有社会参与。其次, 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侧重于法规政策, 并没有通过财政拨款来对民办高等教育实施影响。最后, 从民办院校的内部管理政策上来看, 虽然《民唐卫民,姜育兄.中美日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民办院校董事会的人员构成、职责以及校长的职权, 但在现行制度下, 由于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构成方式不太合理, 在实践中, 学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往往集于举办者一身, 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篇2: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一、档案高等教育

新中国诞生后,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的急速扩展亟需大批档案专业人才。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原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曾先后举办了档案管理专修班和训练班,均因缺乏适用教材而停办。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办档案专业教育。至1984年底,全国已有24所普通高校、14所业余大学开设了档案专业。各高校在开设档案专业的同时,相应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和讲义,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专业教师。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了首批档案学专业硕士。

美国的档案高等教育一直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没有档案专业本科教育。教师授课没有标准的教材,通常都是自编讲义,档案教师少之又少,全美加起来不足十位。迄今为止,共有23个州的38所大学设有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于1994年通过了《档案学硕士学位课程指南》。该指南将学习课程分为三类,即档案学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辅助性知识。教师授课的原则是偏重于具体原理和实际操作的讲授,授课形式灵活多样。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国档案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异同点在于:(一)在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方面,我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高等教育体制,拥有丰富的档案专业教材和齐全的师资力量。而美国只有研究生教育,没有档案本科生教育,缺乏专门的档案学标准教材和专职教师。(二)在授课内容和形式方面,我国的档案专业授课形式略为死板,教师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不是很强。而美国则注重于专业技能、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经常带学生去各类档案馆参观实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这种形式类似于MBA的案例教学,其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对照美国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档案专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教材内容滞后,跟不上档案工作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国内外档案学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学生动手能力弱,知识结构单一,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强调实践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发展;关注现实、保持与实际部门的联系应该是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今后发展所应侧重的内容。

二、继续教育

1992年,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了“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电视讲座”,并出版了相应的电大教材。1997年制定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形式和要求。随后,又颁布了《全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九五”培训要点》,该要点列举了18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有:电子文件的产生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术语的标准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新型载体材料的保护技术、方法;当代档案馆的性质、功能;档案馆网布局及档案流向问题;走向21世纪的档案开放与利用;档案鉴定理论与企业档案的管理;信息共享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文件中心和联合档案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检索体系等若干问题。

美国的继续教育是指某些大型档案馆对本馆新聘任的档案业务人员进行的一种大学后教育。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建立了为期2年的在职培训制度。该制度要求新聘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通晓美国历史,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竞争激烈,应聘者一般都具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培训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岗位轮训、论文写作及考评四个大方面。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档案原则与技术、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及其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行政组织和管理程序以及人事、财务制度等、档案保护技术理论与实践、联邦文件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这种培训方式,自始至终对学员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继续教育对推动两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两国继续教育都是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代社会。不同点在于:(一)对教育对象要求不一。在中国,所有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不论其学历高低与否,均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而在美国,只有拥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二)在教育内容方面,中国比较注重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及核心课题的研究。而美国则注重于对新技术的学习及对档案部门行政职能及人事、财务管理等知识的提前介入。岗位轮训是美国继续教育工作中最独到、最吸引人之处。学员在2至3个月的轮训期间,被交叉派往10至12个部门进行实习,熟悉馆藏、广泛直观的了解档案局(馆)的各项业务。各部门负责人可借此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弱点,方便日后的聘用工作。无论是受训者还是培训者,都对这种作法感到非常满意。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这种轮训方式。当然,良好的投资是这项培训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岗位培训

1985年6月,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在成都召开了“全国档案学教育改革座谈会。”会议提出中国档案教育必须由倚重职前教育向在职教育转变。自此,档案在职教育迅速发展,类型不断丰富。各地陆续建立了档案干部培训机构或基地,受训者不计其数。1990年7月,在辽宁鞍山召开的“全国档案教育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了要将岗位培训作为迅速提高在职档案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方案。随后,国家档案局又在《关于开展档案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一文中明确要求,在1995年年底之前必须对所有在职人员轮训一遍,并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上岗任职的资格证明。此后,该项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美国岗位培训对象可分为三类:即从业前接受过和未接受过档案教育的档案专业人员和对档案专业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一直是为美国档案界提供最为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的重要力量。该协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以及夏季年会期间,大约要举办25-30个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有16类,即收集和征集、鉴定、档案教育、著录与编目、电子文件、职业道德、信息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包括档案馆及档案人员的管理)、口述史、保护、利用服务、特殊载体、专门馆藏、概论(档案原则与实践介绍)等。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的现代档案学院也是提供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一个主要机构,每年夏、冬季都要举办一期培训班。

篇3:中美高校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治教育,特点与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 本文着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教育部分。政治教育并非中国高校的专利, 全世界不同体制的国家均以不同的形式在高校中开展显性或隐性的政治教育, 以保证其培养的高端人才能够为国家发展服务。美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其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对我国的高校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高校的政治教育

(一) 政治教育目标。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成为国内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16号文件为依据, 高校的政治教育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 认识当今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确立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同时, 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优秀、先进分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汲取营养, 培养大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 政治教育内容。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思想, 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深入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开展中国革命、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教育, 开展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教育, 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开展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 开展各民族团结、平等教育,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三) 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第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国内高校中, 主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理论课, 这些课程以高校政治教育的教学需求为依据设置, 是学生集中、高效学习政治理论和国史国情的重要途径。第二,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高校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 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正确认识、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各科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把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第四, 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增长知识, 提高才干,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第五, 党、团组织是我国高校进行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我国的体制决定党组织和团组织是学生们接触最早、最多的组织, 党、团组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活动, 直接有效地向学生宣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六,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 可以通过隐性课程的方式向学生们宣传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取向, 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教育。这种形式往往比课堂教学更易于接受, 效果也更加显著。

二、美国高校的政治教育

(一) 美国政治教育目标。美国政治教育强调“爱国与忠诚”, 要求服从社会的法律, 注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责任、自制, 以及社会关系中的诚实。美国看似信仰自由, 其实质是以信仰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 通过覆盖全社会和各个年龄阶段的显性和隐性教育, 达到每一个公民都以自己是美国人为荣并忠诚于国家的目的。

(二) 美国政治教育内容。

1.政治观的教育。政治性是美国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自觉实践活动, 它反映着美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目标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有明确的政治理论作为基础。美国历届政府的首脑都非常重视政治教育, 认为政治教育是政府行为的重要部分, 美国的政治教育旗帜鲜明、导向明确、措施得力。

2.公民宗教的教育。美国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美国实际上存在一种称之为“公民宗教”的宗教形式, 它是美国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 深深地融入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 成为美国立国的根基。

(1) 社会信仰的教育。国家的稳定需要并建立在一种深刻信仰基础之上, 美国这种深刻信仰即是对上帝的深刻信仰, 对美国社会和国家的信仰。美国公民的宗教信仰为大部分公民所认可, 国民有了归属感和群体意识, 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概念:我是美国人, 我的祖国美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这就是社会认同感。

(2) 民族精神的教育。公民宗教是美国人的民族精神--美国精神的体现, 即热爱国家的民族精神;勇于创新、乐观进取、崇尚个人奋斗的民族精神。美国公民宗教的象征、仪式和信仰, 产生于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是美国人民在创立和建设国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传播美国人开拓理想的献身精神, 民主、自由的信条;通过这些历史事件, 不断强化人们的国家荣誉感和成就感。

(3) 神学宗教的教育。美国的宗教种类繁多, 其神学宗教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虽然美国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 但是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宗教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 美国政治教育的途径。美国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

1.家庭教育是树立公民意识的最初来源。在整个西方国家中, 家庭都被认为是政治思想教育的起点, 在政治社会化中起发挥着基础的作用。就其内容来看, 美国家庭中的政治教育主要是侧重于政治情感与心理等政治文化意识的塑造。

2.学校教育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中心机构。美国的公立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式和主要的执行机构, 学校在公民教育中发挥中心作用, 学校系统被看成公民教育的中心机构。美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同时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主要的科目分类有“社会科”、“公民科”、“历史科”、“人文科”等。历史、地理课在美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的, 如果学生的政治课不能合格, 拿不到课程学分, 就不能够毕业。另外, 在学校中还普遍开设了法制课、公民教育课等, 从儿童起就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显著课程”与“隐蔽课程”这样的两种形式是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和载体。“显著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正规课程, 有学校或教师公开承认并开设讲授的学科。“隐蔽课程”是政府为传播政治、道德内容, 把相关理念、价值观渗入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中, 加入到课程和校外活动中, 在公民教育中更加强调了“渗透性”,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3.大众传媒是传播国家价值的有效手段。通过媒体的传播, 美国政府要传播给国内民众的政治观、社会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宣传, 以及政府对世界各国的所谓“民主与解放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 在民众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三、中美高校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 中国政治教育的特点。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因此中国高校是爱国爱党为一体的政治教育, 强调统一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以教导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目标。中国高校的政治教育是将教育目标直接告诉被教育者, 之后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使被教育者接纳。

(二) 美国高校政治教育的特点。美国高校的政治教育是以爱国主义和合格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 宗教传播为辅。表面看是信仰自由, 十分民主, 而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础前提下的有限自由。美国的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隐蔽性,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质上是教导美国公民信仰资本主义制度, 信仰美国是最民主自由的国家, 在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大前提下, 公民才可以选择其他信仰。

四、美国政治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一) 美国的政治教育连贯而完善。一个婴儿从出生、接触社会, 直至成人融入社会, 思想教育始终不可或缺。人的意识形态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公民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决不是某个阶段或者某个老师、某所学校就能够完成的。美国的思想教育体系非常完整, 具有高度连贯性。高校的教育体系承接中学的教育理念, 连通社会与国家的价值期待, 发挥了加强思想教育, 承上启下和凝聚民族精神, 提高社会认同感的作用。同时, 美国的思想教育涵盖社会规范、政治观和宗教等各个方面, 教育内容具体、清晰, 与实践结合紧密, 对学生的整个思想领域产生影响, 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美国的政治教育强调爱国与公民意识, 着重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爱国主义是美国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确使每个美国公民都以自己是美国人为骄傲。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 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即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写照。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 一是使公民了解美国的历史、体制、制度、法律和社会规范, 并接受和认同;二是强调公民责任, 从小婴儿出生开始家庭、学校、社会就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向其宣传公民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负有责任, 应积极地参与到其建设中来。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儿童从小就会承担家务和参与家庭决策, 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也很多, 这些都是培养公民责任感的途径和办法。美国学生普遍比较积极, 对学校和社会事务参与度很高,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尽一份力, 也有责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

(三) 美国的政治教育的形式更灵活多样, 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隐性课程内容丰富, 效果显著。美国高校的政治教育主要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主要是包括美国政治制度、宪法、宗教课程等直接宣传教育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 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 包括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 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选择、管理评价、利益分配制度,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法院、市长办公室等地方参观, 通过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形式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公民教育;通过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升旗仪式等活动, 灌输效忠国家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利用发射航天飞机、举办奥运会等重要活动场合, 宣扬“美国精神”;通过“竞选”活动强化公众“民主意识”, “增强人对政权和共同体的支持”等等。正是通过各种具有渗透式和隐蔽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更有效地促使国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陈姣燕.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6

[3]杨连生, 王金萍.美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篇4:中美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美 创业教育 比较研究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关于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界定。通常情况下,所谓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等教育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业志向,发展创业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

(一)创业教育的初期阶段

1947年哈佛商学院首次引入创业课程,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创业教育才获得快速发展并逐步完善,首先表现为创业中心的建立。创业中心主要设立在高校,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业的学术活动,并通过一些外延拓展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创新中心都拥有一个由当地或国际的创业家组成的智囊团,为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并帮助其获得外部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及工作,为创业融资等。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是此阶段创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通过举办这类竞赛衍生出许多学生自己创办的公司。

(二)美国创业教育的合法化阶段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90年代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创业课程不再只是大学的选修课,有的大学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同时,开始培养创业学方面的工商管理博士,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已经完善。在创业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表现在创业教育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创造出一些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创业计划、学生创办企业、向创业家咨询、计算机模拟创业、与创业者会面、案例分析、田野实践等。鉴于创业教育对象的扩大,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开发出针对非管理学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的创业教育项目。

(三)美国创业教育的成熟阶段

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创业教育教师的准备及社会对创业教育关注程度的与日俱增。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的急遽增长,对这方面专业教师数量的要求也相应增长。美国管理学会创业学部正在着力推进创业学博士项目,他们为创业学博士生提供一个“博士论坛”,以促进他们在创业研究、教学及课程开发方面的工作。另一个教师培训项目是“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由考夫曼基金会与一些大学合作提供,旨在培养更具效率和创新性的创业教师。该项目每年为美国培养大批的创业学教师。美国社会对创业教育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一些著名的杂志,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成功》及《创业者》等都在关注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

三、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创业教育的舆论与试验就在我国悄然兴起。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并在该省几个农村地区开展了创业教育试验。当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弱势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创业教育在城市也发挥了作用,通过创业教育讲座并结合校办产业生产经营的集体创业实践,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毕业生中涌现出许多服务行业的个体经营者,既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又转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由此可见,在我国,创业教育首先是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成效的。相对其他领域的创业教育来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则兴起较晚。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帷幕,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一举措标志着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的正式开始。

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开展创业教育,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清华大学将写字楼以半价租金出租给学生创办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开展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如开设“创业方案设计”、“创业企业的设立与研发”等课程,学院还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提供300万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经评估后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复旦大学专门拨出100万,实施学生科技创新的行动计划,学校还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专门为学生设立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上海市各高校已逐渐形成了各种配套措施,使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四、中美创业教育的比较引发的启示

(一)树立创业教育理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把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具体表现在:一是把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综合能力的培养及思维开发等方面结合起来;二是创业教育的开展应与培养学生独立与开拓精神、培养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识与勇气等方面结合起来;三是把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更应当作为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塑造,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优化创业教育资源,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学生接受创业教育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采用“课堂+实践”型培养模式。所以,首先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向学生传授有关新企业创立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学习分析商业计划书。在课程教学的后期则要求学生撰写一个新企业的创业计划书。其次,通过创业论坛、进入企业或社会观察实践等模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和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学生组织团队、进行社会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并进行答辩,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最后,通过创业者联盟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或通过风险投资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周少南.斯坦福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篇5:中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建议通过对美国社区工作经验的借鉴,完善与改进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社区 借鉴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14-02

西方国家,例如美国,很早就开展了社区工作,社区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比较完备。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比较早的展开实施,现阶段取得的成效非常不错。而我国的社区工作开展得比较晚,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完善,可以进一步挖掘、发挥其潜力和作用。因此,通过比较分析中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中借鉴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的经验教训,从而完善提升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促使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我国的“社区”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构成,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体的特点是:社区的活动形式多样化。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结合社区的传统文化、习俗与规范而展开的,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解决社区居民最切身的问题;社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差异较大,因此各地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同。北京上海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天津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南京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青少年道德素质培养为重点,为祖国培育“四有人才”。我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居民并不是社区的主人,而是受教者。

目前,我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没有参与热情。社会各界对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度不够高。其次,我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总体上看,城区跟郊区、各区县之间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而且有些社区没有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然后是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不足,软件、硬件尚不能达到标准。最后,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够壮大,缺少高素质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不够高,教育方法不得当,无法解决社区居民的问题,使居民对社区失去信心,没有归属感,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其实美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他们却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社区共同意识。美国的社区环境积累沉淀着美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优美的社区环境,可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比如社区里树立历史人物塑像,使居民了解记住历史的同时,精神上也收到熏陶。美国社区的各项法规非常完善,用来保障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邻里纠纷如何解决,门前栅栏怎样修建,房子外面的油漆选什么颜色等等都有相关的规定。不仅解决了居民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也可以使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国的政治文化意识;美国没有设立针对社会工作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在美国,成为社会工作者需要由美国的社会工作委员会批准,同时还需要接受社会工作的硕士专门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在选聘教师及组建师资队伍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学历,还需要有实践经验。社区课程都是根据当地社区的发展跟实际需要而设立的,非常有针对性;美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居民传授知识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训练居民行为能力的目的。美国的社区工作者对居民宣扬民主,并奉行民主制度。积极鼓励居民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奉献自己的服务,提高社区责任感;美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整体性。社区学院分布广泛,教学设施完善,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美国的学校对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重视。纷纷开设社会实践相关的课程,由社区组织进行监督完成。在美国,社区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此外,美国的社区还联合社会各类组织来培养员工,例如政府、企业、民间团体等,以达到扩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目的。

总的来说,在美国的社区发展中,非常注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推广一系列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念。

三、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启示

(一)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专业化

我国对培养专业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方面不重视,美国就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人才方面,设立了专业的课程。我国今后也应该建立专门机构来培养专业的人才、组建专门的队伍。社区领导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社区其他部门应该相互配合。

(二)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应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区人员逐渐复杂化。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时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采取多样化、现代化的工作渠道。首先,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解决社区居民的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其次,要积极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以乐施教。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快,居民工作之余倾向于参加一些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文体活动。此时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迎合居民的需求,开展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要利用社会正面的新闻来正确的引导社区居民,以宣助教;利用社会大众媒体,通过电子宣传栏、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水平。举办五好居民、先进居民等活动,选出典型代表,树立榜样,从而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需灵活多样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的施教内容一般为安全教育跟法制教育,在提高居民素质方面比较少,缺乏多样性。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兼顾多样化的内容,既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也要有民主法治及道德教育等。还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跟健康的娱乐活动等。美国虽然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但却可以保持稳定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有广泛深入的信仰教育,可以稳定人心、团结国民。借鉴美国成功的信仰教育,我国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居民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及民心稳定。

(四)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须尊重社区成员自主性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不单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借鉴美国对民主的重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抓住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解决居民切身问题。

(五)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加强队伍建设

美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非常强大,使得教育成果非常显著。我国可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建立一支年轻又高学历的有实践经验的队伍。

(六)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我国社区教育事业

美国的社区学院立足于社区、依托于社区,满足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我国做的还远远不够。应当发挥高职院校人才设备、信息技术等优势,加强教学的灵活性。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美国社区特别重视与社会各个组织团体,尤其是企业的合作。社区学院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企业向社区提供专业应聘人员,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而我国的高职院校都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意识,教师的学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应将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区教育和企业联系起来,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篇6: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比较

【摘要】 本文主要以明尼苏达大学的教育体制为基础,对中美教育体制从教育理念、学生管理体制、中美高校科研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教育体制;学生管理;团队意识

2006年笔者有幸到明尼苏达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学习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所见,所闻,所感,非三言两语能表达。总之,感触颇多。

明尼苏达大学始建于1851年,拥有四所校园,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美国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明大是美国的赠地大学之一,具有优秀的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传统,也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有很多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者。作为世界一流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明大每年的教育预算高达16亿美元,在校学生近6万人,在美国所有公立大学中位居第三。在三个月的学习中,笔者还参观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圣约翰大学在内的十几所私立、公立大学,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对比,笔者发现,中美高等教育体制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由于教育体制不同,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高校大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美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

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感触颇深的是明尼苏达大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非常强调每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开学伊始,学校就对新生发放大量的欢迎册、宣传品和小礼品,突出学校的特色来赢取学生的认同。各种印着明大标志的资料、文具、服装等随处可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学期中大量组织社团活动,交流和培养不同国籍学生间的友谊和感情。这些做法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以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

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人们对高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为了完成聘期内的论文数量,随便抓个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搜索,两三天就能凑出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美国对学术腐败普遍的提法是“不正当科学行为”。根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等权威部门的定义,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在提议、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美国对于学术腐败采取的方针是揭露、调查等工作,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包括如何获取物证、传唤人证等,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从笔者对明大的了解看,美国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也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的现象基本见不到。

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看,尽管我国高校对于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提高科研能力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的科学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我国高校每年科技成果中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到1/3。美国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紧密联系,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教师的科研目的很明确。从科研经费的来源看,政府投资是目前中国大学科研经费和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校友等社会团体对于高校科研事业的支持作用不高。在美国,民间团体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参与可以吸引更多具有同样需求的单位、人才、资金加入,这对高校科研能力的发挥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明尼苏达大学很注重与校友的联系,其科研经费中的相当比例来自于校友的捐赠。在中国,高校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高,导致科研经费紧张,科研成果不多。

三、学生管理体制不同

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

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

可以取得学位,学生选课五花八门,同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因此在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在各高校,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re)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

通过以上比较,并不说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教育体制哪个更好,不同的教育体制适合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引进美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先进的思想理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在中国猖獗的学术腐败现象。另外,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之外,如果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会使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兼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中国高等教育也将会名列世界前茅。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护照丢失说明英文下一篇:妇幼保健院“预防出生缺陷周”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