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2024-08-04

《心中的丰碑》说课稿(精选8篇)

篇1:《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中的丰碑》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边叙边议手法描写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记叙了任长霞生前为民办实事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事迹,展现了任长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本文由长篇人物通讯删改而成,文章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着力场面和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客观。该文有叙述、对话,有描写、抒情,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该文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读写并理解“丰碑、以身殉职、呜咽、蜿蜒长龙、萦绕天际、悼念”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习掌握写事来写人、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是领悟任长霞的光辉形象,体悟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理解“心中的丰碑”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生情,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任长霞》电影末尾片段,激情导入: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她以全票当选。评委们写给她的颁奖词是:“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女英雄。扫黑打恶,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已逝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任长霞,一起学习课文《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课文要求和问题:课文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而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熟悉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主整体认识。

(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感受三个场面。

(1)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聆听。设问: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场面是哪几个?

(2)学生分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感悟,全班交流。

(3)配乐播放视频片段,用多媒体出示文中句子:“消息传开,……三日不断。”“17日上午,登封万人空巷,……送殡的唢呐声萦绕天际。”“大家知道,……送别长霞,登封出现了鲜花的长河。”

(4)老师相机点拔:这几个场面描写中“3公里的长龙”、“三日不断”、“20万群众”、“两条长龙”等具体数字的运用,真实地描绘出万人空巷前来为任长霞吊唁和送行的悲壮场景。“雨如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样倾诉”写出了人们群众泣涕如雨极度悲痛之情。“嵩山悲号,颖水呜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意在渲染出任长霞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的逝去让嵩山、颖水也为之动容。嵩山的悲号、颖水的呜咽,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在朗读时应低沉缓慢以读出悲痛之情。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掌握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

2.感知三幅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设问:任长霞为什么在死后有这么多老百姓为她送行?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任长霞的?老百姓对任长霞的称呼有哪些?从这些称呼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要求学生边读边悟,并圈点勾画做出概括。

(2)教师讲解:文章写了任长霞铲除黑势力帮冯大爹收割麦子、为韩大妈抓捕杀害女儿的凶手、养育照顾孤女春雨三件感人的事迹。让学生理解“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老百姓的安全,是老百姓的福祉;“亲闺女”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女儿;“任妈妈”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父母官。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学习用写事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感悟三个特写镜头。

(1)教师讲解并设问:在电影艺术中特写镜头能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或事物的局部细节表现得细致入微,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唤起观众的共鸣。任长霞局长以身殉职的噩耗传来,悲痛缅怀她的群众无数,作者却浓墨重彩写了冯大爹、韩大妈、春雨三个人物的反应,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3、第9、第15自然段。启发学生:文章这样着墨不仅再现了任长霞的光辉形象,而且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特写,体验情感,训练朗读。

4.体会三个点睛语句。

(1)用多媒体件出示三个点睛语句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们把泪洒给你,把心掏给你,我们的好局长啊!”“人们用口为你铸碑,用心为你竖碑,百姓的好女儿呀!”“你没有离去,你在我们心中永生,人民的好公仆啊!”设问:这三个语句,在文中都起着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这是三个点睛语句,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任长霞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像嵩山一样四季长青,像颖水一样川流不息,像红霞一样光芒四射。她的伟大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是人们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

(四)释疑课题、拓展延伸

文章没有用“好局长任长霞”为标题,而是以“心中的丰碑”为题,寓意着任长霞是我们众多优秀党员干部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请上网查查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篇2:《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心中的丰碑》说课稿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心中的丰碑》说课稿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教 法研 究 】 《 心中的丰碑》 说课稿 孟付新,李崇爱(1 . 湖 南 省邵 阳县 谷洲 镇 良山学 校,湖南 邵阳 4 2 2 1 0 0 ; 2 . 邵阳学院 160份文档

78份文档

104份文档

篇二: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篇三: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心中的丰碑》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 /> 摘要:《心中的丰碑》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关键词:任长霞;边叙边议;感染;感受;感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中的丰碑》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边叙边议手法描写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记叙了任长霞生前为民办实事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事迹,展现了任长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本文由长篇人物通讯删改而成,文章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着力场面和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客观。该文有叙述、对话,有描写、抒情,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该文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读写并理解“丰碑、以身殉职、呜咽、蜿蜒长龙、萦绕天际、悼念”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习掌握写事来写人、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是领悟任长霞的光辉形象,体悟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理解“心中的丰碑”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生情,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任长霞》电影末尾片段,激情导入: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她以全票当选。评委们写给她的颁奖词是:“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女英雄。扫黑打恶,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已逝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任长霞,一起学习课文《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课文要求和问题:课文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而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熟悉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主整体认识。

(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感受三个场面。

(1)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聆听。设问: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场面是哪几个?(2)学生分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感悟,全班交流。(3)配乐播放视频片段,用多媒体出示文中句子:“消息传开,„„三日不断。”“17日上午,登封万人空巷,„„送殡的唢呐声萦绕天际。”“大家知道,„„送别长霞,登封出现了鲜花的长河。”

(4)老师相机点拔:这几个场面描写中“3公里的长龙”、“三日不断”、“20万群众”、“两条长龙”等具体数字的运用,真实地描绘出万人空巷前来为任长霞吊唁和送行的悲壮场景。“雨如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样倾诉”写出了人们群众泣涕如雨极度悲痛之情。“嵩山悲号,颖水呜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意在渲染出任长霞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的逝去让嵩山、颖水也为之动容。嵩山的悲号、颖水的呜咽,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在朗读时应低沉缓慢以读出悲痛之情。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掌握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2.感知三幅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设问:任长霞为什么在死后有这么多老百姓为她送行?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任长霞的?老百姓对任长霞的称呼有哪些?从这些称呼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要求学生边读边悟,并圈点勾画做出概括。

(2)教师讲解:文章写了任长霞铲除黑势力帮冯大爹收割麦子、为韩大妈抓捕杀害女儿的凶手、养育照顾孤女春雨三件感人的事迹。让学生理解“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老百姓的安全,是老百姓的福祉;“亲闺女”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女儿;“任妈妈”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父母官。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学习用写事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感悟三个特写镜头。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3、第9、第15自然段。启发学生:文章这样着墨不仅再现了任长霞的光辉形象,而且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特写,体验情感,训练朗读。4.体会三个点睛语句。

(1)用多媒体件出示三个点睛语句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们把泪洒给你,把心掏给你,我们的好局长啊!”“人们用口为你铸碑,用心为你竖碑,百姓的好女儿呀!”“你没有离去,你在我们心中永生,人民的好公仆啊!”设问:这三个语句,在文中都起着什么作用?(2)教师小结:这是三个点睛语句,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任长霞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像嵩山一样四季长青,像颖水一样川流不息,像红霞一样光芒四射。她的伟大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是人们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

(四)释疑课题、拓展延伸

文章没有用“好局长任长霞”为标题,而是以“心中的丰碑”为题,寓意着任长霞是我们众多优秀党员干部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请上网查查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孟付新,女,湖南省邵阳县谷洲镇良山学校教师;李崇爱,男,湖南邵阳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篇四: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篇五: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为人坦率、热情、讲求原则;处事乐观、专心、细致、头脑清醒;富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内容提示:

篇3:《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心中的丰碑》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边叙边议手法描写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 记叙了任长霞生前为民办实事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事迹, 展现了任长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本文由长篇人物通讯删改而成, 文章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 着力场面和细节描写, 凸显人物, 主题鲜明, 内容真实客观。该文有叙述、对话, 有描写、抒情, 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该文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读写并理解“丰碑、以身殉职、呜咽、蜿蜒长龙、萦绕天际、悼念”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习掌握写事来写人、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是领悟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体悟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人物形象, 理解“心中的丰碑”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生情, 以“情”感人, 以“情”促人。指导学生读中感悟, 读中质疑, 领悟思想感情, 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 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任长霞》电影末尾片段, 激情导入: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 她以全票当选。评委们写给她的颁奖词是:“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女英雄。扫黑打恶, 除暴安良, 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 扶危济困, 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 白花胜雪, 挽幛如云, 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 是因为, 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已逝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任长霞, 一起学习课文《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 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思维, 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课文要求和问题:课文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而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熟悉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主整体认识。

(三) 品读课文, 把握主旨

1.感受三个场面。

(1) 配乐朗诵课文, 学生聆听。设问: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场面是哪几个?

(2) 学生分小组内讨论, 说出自己的感悟, 全班交流。

(3) 配乐播放视频片段, 用多媒体出示文中句子:“消息传开, ……三日不断。”“17日上午, 登封万人空巷, ……送殡的唢呐声萦绕天际。”“大家知道, ……送别长霞, 登封出现了鲜花的长河。”

(4) 老师相机点拔:这几个场面描写中“3公里的长龙”、“三日不断”、“20万群众”、“两条长龙”等具体数字的运用, 真实地描绘出万人空巷前来为任长霞吊唁和送行的悲壮场景。“雨如泪一样飘洒, 泪如雨一样倾诉”写出了人们群众泣涕如雨极度悲痛之情。“嵩山悲号, 颖水呜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意在渲染出任长霞的事迹感天动地, 她的逝去让嵩山、颖水也为之动容。嵩山的悲号、颖水的呜咽, 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 在朗读时应低沉缓慢以读出悲痛之情。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 掌握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

2.感知三幅画面。

(1) 学生默读课文, 设问:任长霞为什么在死后有这么多老百姓为她送行?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任长霞的?老百姓对任长霞的称呼有哪些?从这些称呼中, 你能感受到什么?要求学生边读边悟, 并圈点勾画做出概括。

(2) 教师讲解:文章写了任长霞铲除黑势力帮冯大爹收割麦子、为韩大妈抓捕杀害女儿的凶手、养育照顾孤女春雨三件感人的事迹。让学生理解“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老百姓的安全, 是老百姓的福祉;“亲闺女”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女儿;“任妈妈”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父母官。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 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 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 学习用写事来写人的写作方法,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感悟三个特写镜头。

(1) 教师讲解并设问:在电影艺术中特写镜头能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或事物的局部细节表现得细致入微, 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唤起观众的共鸣。任长霞局长以身殉职的噩耗传来, 悲痛缅怀她的群众无数, 作者却浓墨重彩写了冯大爹、韩大妈、春雨三个人物的反应, 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3、第9、第15自然段。启发学生:文章这样着墨不仅再现了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而且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特写, 体验情感, 训练朗读。

4.体会三个点睛语句。

(1) 用多媒体件出示三个点睛语句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们把泪洒给你, 把心掏给你, 我们的好局长啊!”“人们用口为你铸碑, 用心为你竖碑, 百姓的好女儿呀!”“你没有离去, 你在我们心中永生, 人民的好公仆啊!”设问:这三个语句, 在文中都起着什么作用?

(2) 教师小结:这是三个点睛语句, 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任长霞忠于职守、勤政为民, 像嵩山一样四季长青, 像颖水一样川流不息, 像红霞一样光芒四射。她的伟大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是人们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旨, 升华情感。

(四) 释疑课题、拓展延伸

文章没有用“好局长任长霞”为标题, 而是以“心中的丰碑”为题, 寓意着任长霞是我们众多优秀党员干部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 请上网查查资料, 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 并把这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篇4:《心中的丰碑》说课稿

关键词:任长霞;边叙边议;感染;感受;感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中的丰碑》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边叙边议手法描写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记叙了任长霞生前为民办实事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事迹,展现了任长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本文由长篇人物通讯删改而成,文章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着力场面和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客观。该文有叙述、对话,有描写、抒情,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该文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读写并理解“丰碑、以身殉职、呜咽、蜿蜒长龙、萦绕天际、悼念”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的深刻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习掌握写事来写人、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是领悟任长霞的光辉形象,体悟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理解“心中的丰碑”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生情,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任长霞》电影末尾片段,激情导入: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她以全票当选。评委们写给她的颁奖词是:“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女英雄。扫黑打恶,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已逝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任长霞,一起学习课文《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多媒体出示朗读课文要求和问题:课文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而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熟悉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主整体认识。

(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

1.感受三个场面。

(1)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聆听。设问: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场面是哪几个?

(2)学生分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感悟,全班交流。

(3)配乐播放视频片段,用多媒体出示文中句子:“消息传开,……三日不断。”“17日上午,登封万人空巷,……送殡的唢呐声萦绕天际。”“大家知道,……送别长霞,登封出现了鲜花的长河。”

(4)老师相机点拔:这几个场面描写中“3公里的长龙”、“三日不断”、“20万群众”、“两条长龙”等具体数字的运用,真实地描绘出万人空巷前来为任长霞吊唁和送行的悲壮场景。“雨如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样倾诉”写出了人们群众泣涕如雨极度悲痛之情。“嵩山悲号,颖水呜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意在渲染出任长霞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的逝去让嵩山、颖水也为之动容。嵩山的悲号、颖水的呜咽,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的感情基调,在朗读时应低沉缓慢以读出悲痛之情。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掌握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手法。

2.感知三幅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设问:任长霞为什么在死后有这么多老百姓为她送行?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写任长霞的?老百姓对任长霞的称呼有哪些?从这些称呼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要求学生边读边悟,并圈点勾画做出概括。

(2)教师讲解:文章写了任长霞铲除黑势力帮冯大爹收割麦子、为韩大妈抓捕杀害女儿的凶手、养育照顾孤女春雨三件感人的事迹。让学生理解“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老百姓的安全,是老百姓的福祉;“亲闺女”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女儿;“任妈妈”说明任长霞是百姓的好父母官。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人们心中的“丰碑”。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学习用写事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感悟三个特写镜头。

(1)教师讲解并设问:在电影艺术中特写镜头能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或事物的局部细节表现得细致入微,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唤起观众的共鸣。任长霞局长以身殉职的噩耗传来,悲痛缅怀她的群众无数,作者却浓墨重彩写了冯大爹、韩大妈、春雨三个人物的反应,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3、第9、第15自然段。启发学生:文章这样着墨不仅再现了任长霞的光辉形象,而且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理解人物特写,体验情感,训练朗读。

4.体会三个点睛语句。

(1)用多媒体件出示三个点睛语句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们把泪洒给你,把心掏给你,我们的好局长啊!”“人们用口为你铸碑,用心为你竖碑,百姓的好女儿呀!”“你没有离去,你在我们心中永生,人民的好公仆啊!”设问:这三个语句,在文中都起着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这是三个点睛语句,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任长霞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像嵩山一样四季长青,像颖水一样川流不息,像红霞一样光芒四射。她的伟大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是人们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旨,升华情感。

(四)释疑课题、拓展延伸

文章没有用“好局长任长霞”为标题,而是以“心中的丰碑”为题,寓意着任长霞是我们众多优秀党员干部中的一员。还有许许多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请上网查查资料,了解他们的感人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说给同学们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口语交际能力。

篇5:丰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丰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一课的教学理念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丰碑》这篇课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记叙的是一支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红军将领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揭示了红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作者为了表达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文章构思巧妙,语言精美,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我在教学中,着重于如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懂得“丰碑”的真正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理解“丰碑”的真正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

和谐完美统一。考虑到《丰碑》一课语言精练生动,思想性强,故事感人至深。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诵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实现语感的积淀。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在导入时,我出示《丰碑》课文中最后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去认识课文中的这支队伍中的一些值得敬佩的人。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一支红军队伍冒着风雪,在凛冽的寒风中艰难前行……。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

接下来,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学生在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后,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 1

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五、说板书

篇6:《丰碑》说课稿

《丰碑》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挚、悲壮动人,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老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被严寒冻死的事,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位于《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之后。教学本文除继续训练学生分清详写和略写外,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二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详细描写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其中,通过“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崇高的内心世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美读品味,体悟写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除继续运用“分清详略、自读自悟、体情悟法”的学习方法外,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在激活学生方面,教师主要运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激励、示范引导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读书感悟的兴趣。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读书用脑、注意文题、主动自学、自觉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两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语,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及片段仿写。整个教学真正体现“充分感知、理解品味、诵读积累、迁移运用”的母语学习规律。

充分感知、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接着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对读不好的地方进行示范朗读后,再让学生反复练读,直到“充分”为止。

理解品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初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以了解学生自读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接着直奔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读不懂的问题,理解品味。着重理解“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分这样几个步骤:

1、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表演等方法,理解“镇定、安详”的字面意思;

2、通过过联想补充老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内心活动,理解“镇定、安详”的内在意蕴,激活现场感,使学生入境入情;

3、反复诵读,抒发学生心中的感情;

4、背诵内化课本语言;

5、写赞美的话,进行表达训练。最后通过教师的引读,读懂将军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历程。

诵读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及时把精美的语段背下来,已水到渠成。这一段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用富有激情的引读语言、音乐渲染,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背得如出己口。

篇7:丰碑 完整说课稿

福清美佛儿学校小学部陈海晖

一、教学内容

《丰碑》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课文的第7自然段着重从军需处长的神态描写体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忘我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及朗读去体会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文章还详细描写了将军,通过抓住将军的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文章采用先抑后扬和侧面衬托的表现手法。学懂了这篇课文,落实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单是从文章的内容去理解文章,还能在今后的习作过程中运用到本课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3、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三)突破措施

通过引导抓重点词句体会、创设情境指导反复朗读等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

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合理的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学法

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是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要使学生知道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授课时,指导学生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衣着的词句并学习讨论,做到品词、析句,从而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课文写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语段,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第七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最后总结,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思一思的过程中,从将军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激发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一揭题导入,出示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

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我在上第一课时前与学生搜集了许多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资料及观看了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了解体会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艰辛。所以,我用简洁的语言简单介绍了红军的精神品质导入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小学的课程中,好的导入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半,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这

里设计了过渡语。

设计意图:过渡语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远程教育资源的运

用,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

(二)、剖析课文,理解中心

文章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了最能体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语段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文章的第七自然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及外貌,从中引导学生通过画句子抓词语来品词析句。教学本部分时,开始先让学生“快速地读读课文第3—13自然段,思考本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等学生自学汇报后,引出第七自然段的学习。紧接着出示本部分内容的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并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情。我问道:“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这么单薄?”这样一点拨,使学生明白到这是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他们最缺的是棉衣。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我紧接着说:“这么严寒的天气,军需处长的穿着这么单薄,他明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可他的神态为什么这么镇定,这么安详呢?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所以,他十分镇定、安详;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他们明白了军需处长这么镇定、安详是因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便让学生体会到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

文本,推敲词句。学生汇报完句子之后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走进文段去品词析句,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幻灯出示军需处长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以引读的方式带学生再次地走近文本,在此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学生的思考及体会。我问“他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此时的他正思考着?”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接着又问“读到这里你想说写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在读中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更深地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

文中还详细描写了将军。这一人物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他的神态变

化来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教学前先总结了作者通过动作、神态及外貌三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谁?引出将军这

一人物。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了学习第七自然段的方法,教师总结出示学法提示。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

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章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在教学

这一重点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是描写将军神态的变化的。然后让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体会。我问学生,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将军为什么叫军需处长来?当没有人回答他时,他为什么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时将军认为军需处长没给这位老战士发棉衣,以至冻死。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严重后果。他要叫军需处长来追究责任,这也为下文体现军需处长的伟大作了个埋伏;当将军知道这位牺牲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什么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这一个军礼,包含了将军复杂的感情。他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而内疚。这一无声的军礼,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和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学生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从中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同学们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这些句子的同时,我让学生比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么区别;“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训练,也学会在特定的句子中体会词义。在分析清楚将军的情感变化后,我让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学生在读中再一次被军需处长的伟大

感动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澜。

为了落实这一课的学习目标,我紧接着问道:“课文为什么详写军需处长牺牲时的神态、动作、衣着和详写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这一问让学生知道:这都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也让学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应详细些,为学生今后习作作铺垫。

(三)、深入体会,强化中心。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能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时我便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回答,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都能说军需处长的外形,确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便由表及里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在讲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体会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坚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为树立了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因为受到军需处长的鼓舞,战士们一定能经受严峻的考验,一定能战胜重重困难。这样,也使同学们从中受到鼓舞。

(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

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不仅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

(五)、当堂训练

本节课以一首诗歌作为训练的题材,通过填空,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体会感情。

1、把诗歌内容填写完整:

你是一座(),你把()给了(),而自己却(),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设计意图:课文的最后以填补一首诗歌作为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丰碑

毫不利己

篇8:国歌我心中永恒的丰碑

关键词:国歌,民族精神,前进的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由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 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 便遭反动派逮捕, 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将歌词谱曲。歌曲随电影的放映, 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 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 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他激励着一大批热血青年走上抗击侵略者的前线。并快速的将守土保疆, 抗击外倭的战火燃遍全国。无疑, 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和号召全国工农团结奋进, 同仇敌忾, 联合抗战的决心及必胜的信心。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血与火的洗

礼。中国的国歌从本土唱响到响遍世界确实不易。这期间有无数的中华儿女用可歌可泣的壮举谱写了感天动地, 气壮山河的诗篇。又有多少仁人志士用血肉之躯凝铸起民族不灭的精神和不朽的灵魂。今天的国歌已被国人奉之为民族的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的号角。是一曲扬国威, 雪国耻最动听, 最悦耳, 最雄壮最令人鼓舞的乐曲。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落后, 中国始终处于被动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局面。在这个世界上, 从来就没有强弱间的公平交易和道义上的文明。自鸦片战争失败和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中国就不断的接受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并接二连三的向各国列强赔偿不计其数的白银和资源。这种屈辱和灾难是任何一个民族难以承受的。

为什么今天老一辈华人在国际体坛, 乐坛, 科技讲坛中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赛场上空的时候。会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这是不难理解的。

只有长久的经历了黑暗的挣扎与折魔的人, 才会百倍的珍惜光明时刻的到来。

中国人,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的屈辱和斗争中经历了苦难极限的考验和迎接曙光, 享受胜利时刻的那种百感交集, 尽享殊荣的荣耀。因为这一时刻来得太不容易了。国人是扶着尚未愈合的伤口, 忍着切肤错骨的剧痛庆祝这得来不易的胜利。

一声召唤于民族危亡时刻的号角, 一面武装全民族同仇敌忾, 抵御外侮的战旗。一片刚毅不屈, 为自由而战的呐喊。一曲凝聚中华之魂, 敢于为国赴死的雄壮乐章。这就是国歌在国人的心目中所处的地位。

国歌。你是那样的神圣, 是那样的庄严。你给了国人骄傲与自豪, 自信和荣耀。而国人也会以他的勤劳和智慧, 无畏和执着为你增色, 全民族为之奋斗, 齐心协力谱写的旋律将国歌奏的更加雄壮。更加庄严。

国歌最感人之处, 是乐曲的开头。以嘹亮的冲锋号为前奏。意在引导国人不怕牺牲, 迎着敌人的炮火, 冲向敌阵。这种义无返顾, 舍生忘死的精神首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如果说乐曲的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引径高昂的冲锋号角的话。那么第三小节的旋律则是万众一心。前赴后继的响应。“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素以礼仪之帮称道的的中国一向待人谦和, 忍让。这就使得强盗们反认为你是软弱可欺, 屡屡犯我疆土, 频频占我家园。面对强盗行经, 只有收起谦和的微笑, 挺直礼让的腰板。拿起武器勇敢面对。因为, 中国人不愿, 也不会做任何人的奴隶!

“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一种精神, 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与敌相差悬殊的时候。我们中国人会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防线。而这种精神足以使任何敌人在我们面前胆寒。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山河破碎, 国破家亡。天地哀怨。日月无辉。各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屠刀带给这个国家的灾难永久的刻印在每个子民的心中。灾难深重的国家, 您的子民为你曾一次次的抗争, 一次次的呼喊。在这民族危亡的最后时刻, 每个中国人被迫发出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起来!抗争!不做亡国奴!建立新中国!

被发动起来的人民大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仆后继。奋勇前进!英勇杀敌。……

歌词言简意赅, 高度概括了中国人不怕流血, 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与豪迈的气概。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是的, 与敌人的斗争, 决不能存在半点的侥幸和慈善。除了前进, 就是前进。只有一往无前的决心, 才是彻底消灭敌人, 收复疆土的根本法宝。

国歌的表现力尤为突出, 达到了乐曲与歌词熔为一体的效果。在乐曲结尾采取了果敢的休止符, 与前进, 前进, 前进, 进。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表现了中国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从不幻想, 从不奢望。从不退却, 从不彷徨的坚强决心, 。, 。, 。, 。, 。

今天, 我国以巨人的姿态, 自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前列。并以强者的身份置身于世界诸强之中。无论在体育, 艺术, 科技领域及高新技术领域, 经济领域和政治等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一个强盛的泱泱大国已经崛起。五十年前

那支离破碎, 体无完肤的穷国难民形象以一去不复返了。国歌那引以国人自豪的, 为之振奋和骄傲的旋律已把整个华夏民族凝聚在他的麾下。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 只要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无穷的感召力就鼓舞着每个华人。形成一个巨大的, 坚不可摧众志成城的群体。今天的国歌已经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这个国家发展的越是辉煌, 越是富强。就越是感到祖国的伟大。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人为国家的腾飞而奋发图强百倍的努力。这种为国争光, 为国旗增色, 能让国歌频繁响起的壮举, 是每个国人引以骄傲, 尤感自豪的最大渴望。

国歌的旋律与整个华夏民族的心声达成共鸣, 既有他特殊的历史背景, 也有他现实环境的因素。百年之中, 前五十年是中华民族倍受奴役的时候, 有多少国民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 流落境外。后五十年, 则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 保家建国的时候, 这期间, 一点点成就, 一次次辉煌。使中国的名字逐渐在世界闪光。让各国震惊。进入二十一世纪, 终于迎来了中华腾飞的时刻。想想百年来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屈辱和反抗, 看看半个世纪翻天覆地, 旷古绝伦的强国之路。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 倍感自豪呢?

听!国歌又一次响起, 他每一次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激动不已。。。。。。他的旋律与整个民族的心声达成共鸣的和声将奏出时代最和谐, 最美妙, 最雄壮的乐章。他将鼓舞着全世界的华人。朝着民主, 独立, 伟大和富强。

上一篇:商务局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2021年下一篇:《新闻大求真》特别节目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