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2024-07-04

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共9篇)

篇1: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初中阶段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国家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的教育;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关系的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

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教育。4.理想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养;

初步职业道德、环境道德教育;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6.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性道德和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真诚友爱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训练。

(二)高中阶段内容要点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进一步的国家观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区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教育。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4.理想教育

勤奋学习、立志成材,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升学就业指导;正确的人生理想教育;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5.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

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开拓进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恋爱、家庭观的教育和行为指导;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训练。

初、高中除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篇2: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建构刍议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应以基础性内容、核心内容和拓展内容为主层层构建,从而促使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人.

作 者:戴智明 DAI ZHi-ming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刊 名: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YOUNH LEADERS COLLEGE 年,卷(期): 23(2) 分类号:C913.5 关键词:青少年   生态道德教育   建构  

篇3: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数字伦理与道德

数字伦理与道德教育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培育遵循数字伦理与道德的公民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例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发布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中,明确倡导学生要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技术,对使用技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负有数字公民责任的领导力。[1]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简称AASL)发布的《21世纪学习者标准》责任标准中,重点规定了数字公民的行为,如尊重版权和知识自由的原则,遵循道德和法律准则,践行安全伦理的行为等。[2]日本中央教育审议发表的《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的应用状态》报告曾指出:必须教给孩子有关隐私权、著作权保护、安全性等信息伦理道德知识。[3]

数字伦理与道德主要是指数字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包括法律与法规、道德与礼仪等方面。数字伦理与道德方面的教育日益受到普遍重视。例如,日本静冈县富士市立田子浦小学对本校著作权教育指导内容的规定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了解著作权的概念;六年级学生要了解拷贝著作的处理和信息发送的责任;等等。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涉及数字伦理与道德教育,其学习目标为:能准确评价已有技术的潜力和局限;能区别技术运用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能在电子环境中尊重他人的隐私;能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认识到尊重知识产权是创新思想的保证;等等。[4]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是一个致力于让孩子在媒体和技术的世界中茁壮成长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提出了教授儿童数字礼仪的七个准则:(1)语境就是一切:在一些网络社区可以取比较随意的网名,但如果给学校发送邮件,就需要用正式的名字。(2)在发送信息之前要检查:如检查你写的事情是否容易被误解等。(3)选择高尚的行为:当别人发送粗鲁的信息时,不要进行报复。(4)语法规则:在网络公共场所书写的信息要符合语法规则。(5)保守秘密:在你上传照片、文字和视频时,是否会考虑让自己或他人陷入窘境,如果是的话,就将其视为隐私不要上传或者删除它。(6)不要隐藏:在适当的场合,儿童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彰显自己的个性。(7)记住黄金法则:不要说一些你不会对别人说的话。[5]

●数字安全与防护

数字安全与防护教育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重点。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国家和机构通过开发课程、制定准则等方式,教导学生保护自己的隐私,明确怎样应对网络风险、网络欺诈与欺凌,使学生更加安全、明智、积极地参与网络活动。例如,为了向青少年的在线安全提供建议与指导,英国互联网安全中心(UK Safer Internet Center)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内容包括社交网络的隐私、网络风险、网络交友、个人信息、在线声誉等。[6]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CSA)开发的“C-SAVE”课程,是关于网络个人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的学习课程以及资源,课程内容包括保持网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以及保护个人信息两大方面。[7]美国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lliance,简称NCSA)制定了一个“STOP.THINK.CONNECT”的指导原则,以帮助所有数字公民安全上网。STOP即上网前,要了解网络风险和潜在的问题;THINK即要明确上述风险是存在的,并考虑自己的网络行为将怎样影响到自己、家人等周围的人;CONNECT即已经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设备,然后要自信地享受网络。[8]根据学校教育需求的变化,新西兰my LGP网站开发出了新的网络安全模型——学习、指导、保护(Learn Guide Protect,简称LGP)。学习:教育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培养积极的道德行为。指导:教育者利用专业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活动,教育数字公民课程活动,并创建积极的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校园文化。保护:发展技术、基础设施和学校政策,支持创建安全可靠的技术环境。[9]

数字安全与防护主要涉及个人隐私安全、网络安全防护、网络欺凌与欺诈等内容。个人隐私安全教导学生保护好个人账户和密码,设置相对复杂安全的密码;在社交网站等公共平台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防止身份盗窃和欺诈;选择正规的途径上网;对自己的文件要及时备份,以防丢失等。网络安全防护教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等设备,做好病毒防护和防火墙管理,及时更新这些防护软件,防止恶意软件、钓鱼网站、计算机病毒等的入侵。例如,Media Smarts网站一直在为加拿大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提供服务,为家长等成年人开发数字和媒体素养项目和资源,目的是让成年人帮助青少年培养数字安全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该网站分为三个主要领域:教育、提高公众意识以及研究和政策。其中帮助解决的数字问题包括网络欺凌、网络安全、过度使用互联网、网上仇恨、网上道德、在线营销、隐私等。[10]

应对网络欺凌这种较恶劣的网络行为,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协同应对。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青少年安全上网;家长要关爱孩子,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行为;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防范网络欺凌。应对网络欺凌,可以先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了网络欺凌,网络语言暴力、披露隐私、网络骚扰等都属于网络欺凌;然后让其学会如何应对网络欺凌事件,具体方式包括阻断不良信息、不要进行报复、向有关部门投诉、联系学校、告知家长等。例如,最早致力于网络安全教育的网站——Wired Safety,提出了应对网络欺凌的措施:(1)保护个人信息。(2)停止、阻塞和告知。“停止”即在遭受到网络欺凌时,先不要做任何事,冷静几分钟;“阻塞”即阻止事件进一步发展;“告知”即告诉信任的成年人,不要独自面对。(3)在谷歌上搜索自己:删除曾经发布到网上的个人信息,防止身份盗窃和被追踪等事件。(4)远离网络几分钟:放下鼠标,远离计算机,尝试做读书、打球等其他活动,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5)明确立场反对网络欺凌:不要对网络欺凌事件袖手旁观,不要忽视别人的痛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6)践行互联网“黄金法则”:首先,发送信息时明确信息是否有价值,让收信人知道是谁发送的信息,确保发送路径正确;其次,不要在网上攻击他人,未经他人允许不可分享或转发他人信息,不要回复垃圾信息并及时删除。[11]Child net International是英国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致力于让互联网成为儿童安全活动的场所,提出了应对网络欺凌的建议,其中对青少年的建议是:(1)在上网时要尊重他人。(2)发信息前要考虑是否合适。(3)设置自己的安全密码。(4)阻止欺凌事件的发生。(5)不要随便回复。(6)保存证据。(7)告知信任的成人、机构或学校。(8)不要袖手旁观。对家长和社工的建议是:(1)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网络欺凌的对象。(2)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和电话的方式。(3)使用网络工具的安全功能。(4)提醒孩子不要报复。(5)保留犯罪的证据。(6)报告网络欺凌事件。[12]在网络欺凌方面的教育,澳大利亚制定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澳大利亚政府的儿童网络安全委员办公室(Australian Government Office of the Children e-Safety Commissioner)提供一站式的网络安全服务,为澳大利亚儿童、父母、社工和教育者提供有关网络安全的一系列最新信息和资源,并且运营投诉系统,使青少年可以在大型社交媒体网站上报告严重的网络欺凌事件等。[13]

●数字技术素养

数字技术素养是21世纪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数字公民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目前,各国和组织对数字技术素养的理解各不一样,其中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对数字技术素养的定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使用。ALA数字技术素养任务组将“数字技术素养”定义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发现、理解、评估、创造和交流数字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需具备认知和技术技能。[14]

数字技术素养的内容在不同的组织中也各有侧重。ALA数字技术素养任务组认为一个具备数字技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如下技能:(1)具有多种技能,如查找、理解、评价、创造并交流各种数字信息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技术两方面;(2)能恰当并有效使用各种技术来检索并获得信息、理解查询结果、判断信息质量的能力;(3)理解技术、终身学习、个人隐私及恰当管理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4)使用这些技能和技术,与同龄人、同事、家人及公众进行沟通、合作的能力;(5)使用这些技能,有效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做贡献的能力。[15]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简称P21)发布的“21世纪学生能力”中,也明确规定了数字技术素养内容,涉及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以及信息、通信与技术(ICT)素养三个方面。[15]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此外,数字技术素养的内容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有不同体现。例如,英国Computing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可以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抽象、逻辑、算法和数据表示;(2)能分析计算方面的问题,并有重复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实践经验,用以解决这些问题;(3)评价和应用信息技术,包括新的或不熟悉的技术,分析解决问题;(4)成为负责任的、有能力的、自信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员。[16]

●数字健康

数字技术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给人们的身心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数字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首先,要树立身体健康意识,注意上网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防止眼睛疲劳、头疼等;其次,要关注心理健康,增强自制力,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避免疏离现实的人际交往;最后,学会自我保护并遵守网络规则,知道如何应对不良的网络对话、信息以及不健康的网站,避免受其诱惑误入歧途。

篇4: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二、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常规教育课程设置和落实不平衡:重智育、轻德育和法制教育。

仁义礼智,信行忠良,才是一个人的本质素养。一个人的素质,绝不仅仅在于是否身怀诸多技能以及脑袋中知识总量的多少,最主要的是在于它是否具有是非心、羞耻心、恭敬心、辞让心。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决定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形成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公民思想品德的塑造在整个社会形态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把品德排在第一位,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提高,并不代表其个人的道德修养必然提升;正如物质文明的发展不代表精神文明必然升华。

然而,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却在我国青少年学校教育工作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很多地方在衡量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好坏、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领导的政绩时都要以“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导致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专业考试合格率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首选。

(2)具体教育工作脱离现实;教育方法、方式不当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是个人成长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青少年时期生理上快速的生长发育,同时心理方面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好奇心强、交往需求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同时,青少年又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例如: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型,主观约束力差,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好胜心,易受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爱感情用事,易冲动冒险、等等。少数青少年因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心理偏差,表现出:性格内向,孤僻,不太合群等等。此外,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发育期普遍提前,随之而来出现一系列心理的变化,比如:对异性产生浓烈的好奇心等等。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当代青少年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这基本上已经成了当下社会的“共识”。

同时,我们知道:人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同时还需要处理一些现实且基本的生活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生活消费理财、自身生理、心理的正常需求和释放以及塑造自己的言行举止、外在形象等等。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最终都要经受生活实践的检验,在现实生活(包括工作)中,实践是第一性的:实践检验一切、实践衡量一切!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的老师!

据此,学校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心智健全、知行合一的个人。现代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情商、智商、财商、美商以及社会生活和青春期生活指导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社会生活。

可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主要采用的仍然是普鲁士教育体制(它的明确目标是培养士兵和职员,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品质)。这种教育把学校简单地当作是一种工具,主要关注对青少年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以培养合格、优秀的雇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目前,许多学校对青少年的情商、财商、美商以及社会生活和青春期生活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导致个人被训练的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最终仅仅成为社会运转的一种专业工具。也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方面教育的缺失,许多青少年在了解、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自我激励、处理人际关系、基本的生活消费理财、掌握基本的生活经验和技能以及自身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许多青少年发现当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是不合理的,不良的现象时,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并不能帮助他们正确的把握处理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原则和方向,自己缺乏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务实有效的技能,常常显得茫然无知、束手无策、应对乏力、甚至吃亏上当。同样的,一旦走入社会,很多青少年就会发现,单凭证书、文凭、良好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魄力”、“勇气”、“毅力”、“大胆”、“气势”、“精明”、“勇敢”、“坚强”、“灵活机智”等等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在起作用,可是学校里通常没有提供的这些教育。学校的课程仅仅是教一个人如何成为一名好员工,而未来是否有更好更大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后者。同时,部分学校缺乏对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性生理健康、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导致许多青少年对性的认识处于无知状态:有些学校早恋现象严重、出现堕胎、人流等出格行为,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职人员由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特有的成长发育规律,从而不能务实、有效、合理、科学地针对这些规律和特点采取有的放矢、因势利导、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具体表现为:教育形式和内容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教条陈旧、刻舟求剑、讲大道理对青少年进行强制性的教育和灌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等等。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和发育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改进学校教育工作,促使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要想使青少年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相关的高素质和能力,同时还须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教育方法、技巧和智慧。这就要求学校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强化建设。

我国现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学生的测评为主要依据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评(学校的工作理念应该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师优胜劣汰,同时在压力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对于那些歧视,侮辱、体罚学生的教师,要予以严厉处罚,绝不姑息,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对那些品质低劣、作风粗暴、能力低下,不能为人“师”的人,要及时淘汰出局。

(2)“德、法、智、体、美、劳”教育必须全面开展,认真落实;以德为先、切实抓好综合素质教育。我们知道: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方向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树立起正确、科学、务实、辩证发展的教育理念:必须坚决的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法制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学校教育思路必须彻底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这种错误的应试教育取向,让综合素质教育真正的走进课堂,尤其是德育必须放在所有工作中的第一位。同时要抓好青少年的法制等方面教育。法制课必须作为必修课,使广大青少年知道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上述要求的几个方面必须完善,均衡、不可有所偏颇、厚此薄彼。对于每一门课程都要配备优质的专业师资力量、设置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内容、建立合理务实的综合考核方式和标准,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具体教育工作必须切合现实、与时俱进;同时改进教育策略、方法和具体的教学方式。学校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情商、财商、美商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设相应的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育工作中强调实践的第一性和重要性,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对人才的需要和现状,将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青少年。比如:通过开设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理财规划、仪表形象设计、心理咨询辅导、青春期性生理、心理教育等课程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对青少年自我情绪调控、个人修养、为人处世、自我形象设计、消费理财、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态度等方面的塑造,从而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处理人际交往、恋爱和性等方面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育策略和方法方面,应该加强教职人员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体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自觉遵纪守法。例如: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教职人员应该积极的和学生沟通、引导、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解决困难,改正错误,经过认真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使其转变为“先进生”,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甚至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面,学校应该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为生动实用的“启发式”、“互动式”、“实践式”来积极调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知行合一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青少年学生才能真正乐于且用心接受所学的知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例如:对于中小学思想品德、法制课的教学,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对他们进行丰富多采的社会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融合,把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法制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技能引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

四、结语

当前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缺失和不当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不利影响,它是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端正、更新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切实改进和完善相关方面的工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1]鲍鹏山著.鲍鹏山新说《水浒》[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篇5: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受学校委托,今天由我就“杜绝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暴力”,给同学们做一个报告。时间大约10分钟,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给哪些个别行为出现问题的同学敲响警钟。

同学们,如何杜绝“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拒绝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影视小说中所描述的武打、枪战情节是特定时代的传说故事加上现代艺术加工所形成的供人们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法的,如果现实生活中象影视上那样一个人被砍一刀或打一枪,扔一颗炸弹,就是一个伤害案件或一个故意杀人案件、一个爆炸案,就要出动公检法机关,经过立案、破案、拘留、逮捕、起诉、判决、执行等多种程序,当事人可能被判处严厉的刑罚,绝不象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上可以乱砍乱杀乱开枪乱扔炸弹都没事。

同学们,我们必须要拒绝观看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以及电子游戏,有过上诉经历的同学要学会迅速地从幻想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现在还有不健康报刊书籍的同学要立即销毁或交给老师处理,切不可害人害己。

同学们,有一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就是说,我们要防止现在的错误,就必须从小的毛病改起,还有一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必须从未成年人的不良习惯抓起。

经过对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发生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主要恶习有:

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

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厅二室”。

3、不讲公德,为所欲为。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漫骂行凶,同学间不能互相忍让,发生碰撞、摩擦,不会互相道歉,而是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4、以大欺小,勒索钱财。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

5、称兄道弟、哥们义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以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而常见的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以下10种,它们是:

1、吸烟、酗酒;

2、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

3、旷课、离校离家出走;

4、携带管制刀具;

5、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6、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7、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

8、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观看、收听淫秽音像制品读物;

10、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包括网吧)。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参照上述不良行为做一下自我批评,想一想,我曾经有过这些行为吗,如果有,我有决心和毅力去改正它吗? 同时,为了保障同学们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也建议学校对有以上不良行为的同学必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严厉的纪律处分,我们必须明白法律是无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篇6:少年聂耳课文内容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他的邻居是一位木匠师傅。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师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有一次,聂耳指着短笛恳求说:“师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也喜欢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一天下午,聂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游玩。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篇7:中华少年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诗,诗中,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与中华少年的宣告一一呈现于我眼前,让我的新情久久不能平静。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中华母亲承受的千灾百难我们没有忘记。从我过历史上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到爱国诗人屈原再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们都是文学坛上的佼佼者;从秦始皇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再到新中国开创者――毛泽东他们都是政治云坛中的领军人马是老百姓口中的风云人物……这就是中华民族!

篇8: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一、少儿频道——带有商业性质的公益频道

目前国际上少儿频道的经营模式有公益性模式和商业性模式。比较成熟的英国BBC和美国维亚康姆公司的尼克罗地恩频道、迪斯尼频道。英国BBC频道由政府全额投资, 频道收取一定的收拾订购费用, 有专门的下属公司专门运作后期衍生产品。尼克罗地恩频道、迪斯尼频道的主要收入为广告收入、收视费、节目销售和配套衍生产品, 是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代表。[1]

与国外少儿频道频道不同, 少儿频道在我国的运营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推动, 带有公益性质。但在实际运营中少儿频道被迫选择了公益性与商业性结合的方式运作。少儿频道建设属于国家公共文化建设范围, 而公共财政提供的财政资源却是有限的仅依靠政府政策发展显然是不够的。

频道公益性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如下理解:公益性是频道的根本属性, 是频道的立意与内容, 这是频道的宗旨、定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少儿频道围绕公益性的核心, 以独特的商业模式展开运作, 商业化指的是运作模式, 是公益性的根本保证, 不试试商业化运作, 频道的公益性就不可能得到有力和充分的保证。1

2005年2月6日,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举行了首次少儿频道广告公开竞标会,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代理商, 获得7500万元的广告代理价位。这次广告招标就标志着少儿频道商业化的开始。

二、频道中广告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儿频道针对的受众数量少, 是有着特定观看人群的分众频道。受分众特性影响少儿频道的主要广告客户为儿童用品生产商。从少儿频道播出的广告来看, 播出的广告全部是针对少年儿童的消费类广告食品、服装、玩具、学习用品等儿童用品。

少儿频道中播出的广告制作精美, 充满活力, 易于孩子们接受。以动画形式呈现的广告插播在儿童节目中间使孩子们在遇到广告之后人就将广告视为节目的一部分。少儿频道虽然广告少, 但因为收视率高含金量也高, 孩子们会拽着家长观看。电视广告不断刺激着儿童的消费欲望, 诱发其消费行为。

电视广告中渗透的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息, 是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的根源。非公益性质广告本身的目的就是盈利, 一些广告为了推销商品, 用词违背科学, 不符合实际。如某一保健品广告就在广告中称只要服用该产品就能轻松考出好成绩。而学习文化知识是需要刻苦学习的。这样的广告会助长孩子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心理, 对于自身判断力缺乏的孩子来讲这样的广告无疑是有消极影响。

三、儿童节目中商业元素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少儿节目, 特别是卡通节目对于孩子的诱导能力是很强的, 卡通人物的说服能力超过了老师和家长。这是对儿童收视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少儿频道专门开辟了由当红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专门介绍产品的时段, 专门吸引少年儿童和家长购买。少儿频道中策划和主办的一些比赛, 也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消费习惯。例如悠悠球大赛、轮滑大赛、四驱车大赛等等。悠悠球、轮滑、四驱车这些产品的流行与电视节目密不可分, 都是商家策划出来的。

孩子们购买动漫节目的衍生产品的动机也来自社交需求。目前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说涉及的所有能涉及到的儿童用品。以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为例, 在该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后, 其中的卡通形象收到了孩子们的热捧。由这部动画片产生的衍生品就达到了200多种, 衍生产品涵盖了食品、玩具、文具、服装, 并且销售火爆。孩子都有攀比心理, 当他们特别喜欢一部动画片时, 就会对有关这部动画片的一切商品特别感兴趣。当有人首先买了一个这方面的新玩意时, 其他同伴也想拥有。这正是动漫行业得以开展衍生产品的绝招。[2]儿童人格不完整, 没有衡量自身价值的内在标准, 从而只能通过外界, 比如将同伴们的行为和看法作为标准。

商品冠名权在少儿频道的节目中的使用很普遍, 我们不光能在节目的开头和节目中见到所冠名的商品名称或是商品本身, 在很多少儿节目的结尾都有以冠名商品作为收看节目的奖励, 奖励那些观看过节目并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并且同时拥有很好运气的孩子。这样的节目设置, 可以帮助节目拥有一定的收视率, 帮助授权商品进行宣传, 检测孩子对节目内容的理解程度。利益的驱动容易对孩子们的价值观造成影响, 使孩子成为物质主义信徒。

四、启示

儿童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未成熟, 思考能力、认知能力水平有限, 在儿童成长中, 大众传媒 (尤其是电视) 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视对少年儿童在接受知识、认识世界、放松娱乐、提高审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电视节目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好的节目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健康有益的榜样, 增长他们的知识, 教育他们做人, 学会沟通,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而那些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误导的节目及广告会对孩子们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3]

简析金庸小说中与武术相关称谓的词语意义

——以《书剑恩仇录》为例

刘静付欣晴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金庸小说词汇丰富, 武术类的词汇是小说的核心。但为更好地表现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与武术相关称谓的词语, 它们并不直接示“武”, 按所反映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人物称号词语、武术器械词语、武功招式词语。这些词语的词义有三大特点:主要理性意义的独到特定性;视觉色彩意义的形象可感性;文化意义的深厚丰富性。这些词语所具有的语义特点可见于所有金庸小说。文中所举限于《书剑恩仇录》。

关键词:金庸小说;人物称号词语;武术器械词语;武功招式词语;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YY1223) “金庸小说武侠名词研究”;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11WX36) “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方言重叠形式研究”

一、引言

金庸小说中的词汇丰富, 可谓不可胜数。词义是语言的核心。关于词义的构成, 东西方有过许多种界说,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义学》一书中提出现代汉语词义大致可以分解出五种意义成分:理性义、色彩义、结构义、文化义及联想义。基于目前学界对词语结构义的研究并不深入, 联想义实则是一种特殊的理性义, 本文仅涉及词义中的理性义、色彩义及文化义。

“武”是金庸小说情节的核心。“武”的内核是武术, 这是所有武侠类小说致力于表现的内容, 但金庸武侠小说与别家武侠小说有明显不同, 在这里, “武”不仅仅是武术, 更是武道。研究者将其合称为“武学”。武术, 起源于古人类与自然界动物的搏击, 或自卫, 或猎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武术的器械、套路、分类等日臻完善, 至今, 它既是体育中的技击项目, 有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 又讲求形神兼备的内蕴, 主张“心动形随、形断意连, 势断气连”, 形即动作的外在形体, 神即心、意等内在活动与气息的运行。从这一角度说, 中华武术还是一种深受哲学、医学、美学等的影响与渗透的文化。

为表现好金庸的“武学”理念, 也为更好地设计情节和塑造人物, 小说中出现了这样一大群词语:它们在语义上并不直接表示“武”斗的内容, 如“点穴”的“点”、“起势”的“起”、

电视广告在儿童的购物选择、日常生活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儿童对广告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个人需求。家长应该谨慎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 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看电视。

在少儿频道中建议多播出公益广告, 尽可能培养少儿高雅的情趣, 并未他们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少儿频道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目标是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与品牌。“还青少年绿色的电视文化空间”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少儿频道发展方向。

专业的少儿频道在我国仍属于发展初期, 属于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少儿频道的发展现状与其服务和消费的对象一样, 既充满着活力又带着盲目幼稚, 拥有无限的发展生机又远未成熟, 这意味着少儿频道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并有待进一步开拓。

“持剑”的“持”等, 但在语义上却间接表示着与“武”相关的一些称谓, 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类:人物称号词语、武术器械词语、武功招式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不仅与“踢、打”等“武”语义场中的动词性词语一起传递着武术技击的特点及意义, 更将“武”语义场中的动词性词语具体化、形象化了, 武术者的性格、武术器械的质感、武功招式、套路等的美感也随之跃然纸上。

这些词语的语义具有三大特点:主要理性意义的独到特定性;视觉色彩意义的形象可感性;文化意义的深厚丰富性。下文所举限于《书剑恩仇录》 (注:以下简称《书》) 。

二、金庸小说中与“武”相关称谓的词语的意义特点

1.主要理性义的独到特定性

主要见于武功招式词语。其主要理性意义由常用词义化为表武功招式义, 为的是适应小说独到的情境要求。

如《书》第一回陆菲青与关东六魔的对峙。陆菲青使白龙剑展开“柔云剑术”中的招式, 先有“满天花雨”, 继而“白虹贯日”。“满天花雨”, 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理性意义为漫天的花瓣自高空落至地面, 其飘飘洒洒状如小雨点轻柔下坠, 而用在此处, 既无花又无雨, 只取其外在的形似, 用以摹状该剑式的特点:持剑快速在上空四下圈挥, 留下的剑影便似那“满天花雨”。“白虹贯日”, 原指一种特殊的日晕天象, 白色长虹穿日而过, 但此处只突出“白虹”与“日”相“贯”连这一外形特征, 用以摹状该招式的特点为以剑直刺。再如霍青桐与李沅芷初次见面。霍青桐展开“三分剑术”中的武功招式“冰河倒泻”, 至三分之一处换作“千里流沙”, 继而“风卷长草”“举火撩天”, 这些招式与日常景物或动作的相通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主要理性意义却不再是日常景物或动作本身了, 而是用一个动词连接前后两个景物, 并突出其中的动词词义, 以描摹该武功的特点。“冰河倒泻”――剑势向下直刺, “千里流沙”――剑势改为横向, “风卷长草”――左腿的一个下盘动作, 与此相配合, 剑势也为向下猛砍, “举火撩天”――剑势又改为自下而上了。

这一化汉语常用词语的常用义为小说特有的武功义的作法在金庸小说中极为普遍, 如“鹏搏万里”“一鹤冲天”表跃起势, “二郞担山”“泰山压顶”示下压势, “一苇渡江”“燕子三抄

参考文献

[1].雷蔚真:《国外少儿电视节目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10期

[1]殷俊、陈维璐:《尼克儿童频道运营机制分析》[J], 《中国记者》, 2006年8期

[2]宋慧丽、李炯:《少儿频道活动策划与衍生品的开发——以上海市19个区 (县) 调查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09 (07)

篇9:青少年普法教育内容

一、语言智能

留守青少年,普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个缺乏交流的群体,他们由于过早地缺失了父母的关怀,导致内心孤闭,不愿意和周围的人交流,以致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语言智能主要在针对留守青少年对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有效运用,全面提高留守青少年运用语言文字与周围的人交流的能力,让他们敞开心扉。并且语言智能可以提高留守青少年的记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言类的课程。留守青少年教育社区的老师们可以多和留守青少年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用爱和关怀感动他们,让他们充分信任自己,让留守青少年主动和社区教师沟通,提高自己的语言智能。

二、逻辑思维智能

由于留守青少年处于智力的关键上升时期,能否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对他们以后进入更深一层的学习很关键。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无法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做出正确的指导和修正,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他们的教学。因此,留守青少年教育社区的社会工作者们可以借助教育社区这个平台,关注和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数物化等理科科目很有帮助,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三、人际关系智能

留守青少年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内心情感缺失,不得不比其他同龄人更早地学会独立,学会一个人做很多事情。因此,留守青少年更倾向于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年迈的爷爷奶奶也不能敏感地发现他们这些异样的变化,不能及时进行情绪的梳理和排解,使他们越来越自闭。留守青少年教育社区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他们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出心灵的荒地,重新收获正确的价值观。慢慢地走出封闭的内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周围的教师、学生交流,懂得必要的人际关系,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和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避免独断性格,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

四、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了解,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和自己的兴趣,以及自我奋斗目标的确定,这形成于孩子成长的初期,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逐渐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自我认知,他们会明确自己的喜恶和今后奋斗的方向。由于留守青少年大多生长在闭塞的山村,他们很难快捷地与外界进行直接的沟通,也许他们的目标就是长大以后和父母一样走出大山,去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并没有想过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人生和世界,这是当前留守青少年教育的缺失。留守青少年教育社区的教师可以运用已有的设备将他们和外界紧紧地相扣,让他们富有存在感,并且用一些励志的故事激励他们奋斗,告诉他们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出人头地,改变自己、家人、故乡、社会、国家,做一个于己无愧,于国有益的栋梁。让他们在社区教育的课堂中,激发自己奋斗的潜质,充分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而不是坐以待毙。只要肯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留守青少年教育社区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关注自我,了解自我,从而改变自我。

我们可以贯彻实施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内容,将这些好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留守青少年的社区教育中。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大众瞩目的焦点,能否从根本上关注每一个留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引进社区教育这个模式,真正地改变他们令人担忧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的发展状况。让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让自己的人生发光发亮,这需要我们每一位社会大众一起探索。

上一篇:临床医生自荐信下一篇: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