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2024-09-05

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通用8篇)

篇1: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全县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推进会后,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贯彻,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在全镇掀起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高潮。

一、具体做法

一是宣传发动。县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会后,我镇立即召开镇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具体工作措施。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农业的2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所有镇三套班子挂钩到村,镇分工干部负责帮办服务,农经部门具体牵头,负责业务指导。种植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党组织书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材料准备工作。

二是摸清情况。各村及时组织人员,根据本村的优势产业和各类能人大户进行梳理,并组织能人大户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义、目的等内容的学习宣传,调动能人大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是明确目标。根据调查摸底情况,我们制定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方案,确定每个村至少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优势产业至少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每个涉农部门必须联系一个专业合作社,进行跟踪服务。大大加快了登记速度,也提高建设质量。

四是业务培训。根据工作目标,每个专业合作社明确一名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合作社建立登记前各项准备工作,对负责创办的专门人员,领办创办的能人大户,合作社管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合作社的注册登记率,促进合作社的大发展。

五是注册登记。我们本着成孰一个登记一个的原则,及时与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

六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过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景春莱蒌蒿合作社、万磊意杨树专业合作社、金福粮食专业合作社等都能达到“十个一”标准。

七是创新发展。重点是体制创新。根据农村土地经营的实际,不少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式从事二、三产业,农民不愿被大量的地所束缚,或因土地生产条件的制约,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为此我们成立农服中心成员和部门分工村干部牵头领办的天野土地股份水产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实现包底分红,到目前为止,该合作社吸收50多户农户730多亩土地入股合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紧密度不够高。一是只作不合,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利益风险不紧密。主要是以大户牵头,风险由大户承担。

二是内部运作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写一套做一套。二是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使设立理事会,但也是流于形式。三是内控制度还需完善。要避免理事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三是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缺乏实力和积极性,部分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观望心理较强。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篇2: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一、发展现状

虢镇街道办事处现有正式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涉及蔬果直销、农资销售、蔬菜种植及畜牧养殖三个方面,入社会员名,投入资金万元,年销售额万元。目前,各专业合作社运转正常,经营状况良好,很好的为全街道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促进作用。

二、发展意义及成效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紧紧依托政策支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虢镇街道地处城区,蔬果直销、农资销售及发展各类连锁服务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全街道现有的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近3年来,针对我街道这8个专业合作社,我们坚持走“强化扶持,深化服务,立足优势,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积极协同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规定,走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之路,积极为其发展长大争资金,跑项目,打品牌,促其不断发展长大。如绿丰源蔬果合作社,经过短短的3年多发展,现在已发展蔬果连锁直销店6个,遍布虢镇城区各个商业网点,目前正向各乡镇及小城镇扩点,直接安排农村劳力达百余人,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同时,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长大,其对各村“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项目的发展起到

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南堡村在绿丰源、益农等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城南蔬菜果品已成为南堡村村民增加收入的“支柱型”产业,直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响了品牌战略,深化了优质服务,是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服务平台。虢镇街道地处城区,发展工商业、服务业是我们的必由之路。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没有品牌,不提升竞争力是不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响了品牌战略,深化了优质服务,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品牌,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农兴农资合作社、农丰良种繁育合作社坚持“立足市场,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城关供销社等“老品牌”发展现代农业,在良种推广、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中走适销对路、优质廉价之路,做出了信誉,做出了特色,深得群众信赖,合作社效益也不断提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地域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式灵活多样,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速了人力、财力、物力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加速了资源经济优势的转化。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农民,依托合作社进入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使农产品商品率和效益明显增

加,农民增产增收,初步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农民”的发展格局。虢镇街道地处城区,农民发展产业的着力点在发展服务业上。近年来在我街道兴起的绿丰源、益农、金鸡果品等合作社,就是紧紧依托正在城区蓬勃发展的蔬果交易而生的,经过蔬果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各直销店,菜农的蔬菜果品参与订单生产,每亩平均利润在5000元以上,比以前平均利润提高了一倍多;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在城区设立6个直销店,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村民收入大幅增加,2011年,全街道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7元,位列全区前列。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性、示范性,有力地推动了街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虢镇街道体制下,我们的城市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艰巨。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区位优势,紧紧跟进城市化发展方向,在发展服务业、物流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示范性,对农民的发展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街道8个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对农民的导向作用已初步显现,在发展城市服务业、物流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规模,很好地为街道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导向作用,其意义更加深远。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我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

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不足,数量偏少。这主要还是对合作社发展的认识不够,对专业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缺乏了解,缺乏相应的建设经验;二是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合作社没有真正形成经济实体,凝聚力不强,吸纳农民参与的措施不够,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带动效应明显不足。个别合作社有名无实,“只搭台,不唱戏”,呈现空壳化。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技术、信息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合作社缺乏有经验、善管理、懂经营的牵头人,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够。

篇3:建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 时间是在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前。这一时期的合作社大都是自发形成, 以协会、研究会等形式出现, 没有稳定或统一的发展模式, 会员的联合大都局限在社区内部。在此期间, 全县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只有2家。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 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进入依法发展的阶段。截止2012年12月30日止, 全县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 其中全国示范社1家, 部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6家, 县级示范社46家, 注册资金2.5亿元, 拥有合作社成员近4786人, 带动农户近5100户。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近几年来, 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政策。我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特别是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我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县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各乡 (镇) 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抓这项工作。县里还制定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的意见, 明确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及实施步骤。

(二) 规范发展程序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在开展过程中, 我县严格按照程序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好、发展好, 使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 我县十分重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 不断完善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1) 组织合作社辅导员深入合作社指导和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促其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章程、协议, 使农民合作社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 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障了农民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2)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和利润返还机制, 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农产品原料上的收益, 而且还能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返还得到部分利润, 从而巩固了与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关系, 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 建立和完善了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三) 抓好宣传培训

我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培训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为了使本法深入农村农户, 组织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培训活动。1) 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培训干部群众人员8000余人次。2) 印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册子, 利用宣传巡回车, 在农村集镇赶集日深入乡、村开展宣传活动, 张贴宣传标语, 发放宣传资料, 开展现场咨询。全县共悬挂横幅近20条, 张贴法律标语600多张, 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 现场咨询解答10多场次。3)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五五”普法学习的重要内容, 组织农业干部群众深入学习, 特别是要求负责业务工作的同志要全面掌握, 做到理解深、理解透。4) 对已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法律和业务水平, 使他们依法开展工作。

(四) 开展“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 实行扶持政策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 (闽政[2011]58号) , 开展“五有”示范社 (即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制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明显的增收效果) 创建活动。在莲籽、水果、笋竹、油茶、魔芋、槟榔芋、畜牧水产养殖、食用菌等相关产业各培育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

对县级示范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2010年县农办安排15万元资金扶持13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1安排18万元资金扶持18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2安排19万元资金扶持19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取得成效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建宁县黄花梨专业合作社, 在2005年5月由县经作站牵头成立, 2006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围绕黄花梨这一特色支柱产业, 在抓好新品种的引进区试对比观察;抓好生态果园建设;推广节水灌溉设施;扩大早熟梨面积规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我县黄花梨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2006年注册成立, 2007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7年合作社莲子产品在济南第五届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一村一品与专业合作社展区展示中, 产品荣获金奖, 中央电视台对莲籽专业合作社社长曾小福进行了专访, 2008年合作社取得产品自主出口权, 2009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过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的运作, 我县莲子的收购价已由去年的每公斤36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60元, 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建莲产业的发展。

(二)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全县成立了农机合作社19家, 其中百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大, 农机服务质量好, 合作社占地面积1500m2, 办公场所建筑面积120m2, 注册资金400万元, 入社农机户达50户, 社员覆盖面3个行政村。合作社拥有联合收割机12台, 插秧机8台, 拖拉机56台, 谷物烘干机1台, 旋耕机、起垄机等其他配套机械400余台 (套) 。

(三) 增强了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

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2008年注册了“莲子”商标, 采用了精品礼盒包装, 提高了建宁县莲子的包装形象, 深受消费者青睐。

建宁县黄坊笋竹专业合作社2006年3月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 法人代表范龙辉, 合作社2008年注册“素霸”商标食品, 这类食品是以魔芋粉为原料的仿猪耳朵、猪腰、毛肚、肥肠、鸡爪、鸭爪等素食食品。

(四)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2012年通过合作社流转的土地8500亩, 均口镇天南星魔芋专业合作社在岭腰、官常村流转350亩土地种植魔芋, 建宁县锦瑞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均口镇修竹村的300亩土地种植吊 (下转第266页) (上接第252页) 瓜。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虽然我县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我县发展专业合作社起步晚, 没有成熟的经验,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群众的参加积极性还不高, 社会认同面较小;2) 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近两年组建, 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有专业没合作, 有合作没规模, 抵御市场的风险还很弱, 带动能力较弱;3) 合作社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能力效应不明显, 经营管理水平滞后;4) 运作不规范, 合作不够紧密;5) 依赖行政扶持多, 市场意识差;6) 扶持政策力度有限, 资金运作困难。

(一) 政策扶持不够

目前国家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了总的方针、政策, 但我县就如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未出台优惠政策, 资金、信贷、税收、科技投入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与各部门也缺乏沟通, 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弱, 抵制市场风险能力差。

(二) 内部运作不畅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均有严格的申报材料和章程,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的批复文件。但在实际运行中未发挥作用, 章程流于形式, 财务不完善, 有的合作社根本没有成员账户和股金设置, 与过去的协会公司没有任何区别, 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基本上还是处在比较松散状态, 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及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久而久之, 势必有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危险。

(三) 品牌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80%以上是农民, 小农意识强, 小富即安, 对自己种、养殖的产品不注重宣传, 没有著名、驰名商标的培育意识, 更谈不上强化商标帮扶战略, 打造精品名牌, 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这样就导致了合作社的产品知名度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下一步,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重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2) 进一步加强领导, 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 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局面。3) 加强培训, 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成员的素质。4) 加大扶持, 县政府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 用于合作社的培训经费及示范合作社的奖励资金,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2007年以来,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协调引导, 创新发展模式, 优化配套服务,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篇4: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同心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9家(专业协会8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97家(其中粮食产业63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9%,林业12家,占4%,畜牧业147家,占43%,农机服务业14家,占4%,其他69家,占20%。入社社员12236户,辐射带动农户39065户。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期,培训社员34970人次,年实现销售额5亿元,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涉及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品、农机等多个产业和生产、储藏、运销、加工、技术、信息服务、融资服务等领域。目前,全县规范运行的专业合作社60家,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23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

二、发展状况

(一)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向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把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农户连接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也使农产品市场通过合作社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它起到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同心县圆枣专业合作社,带动枣农3000多户,种植枣树30000多亩,产品远销至上海、山东、北京、广东,枣农人均增加收入1398元。

(二)促进农户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使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同心县的枣树、红葱、西甜瓜、枸杞、甘草、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截至2012年末,特色种植业和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逐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拥有的管理、技术、设备使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被老百姓认为使用价值非常低的旱地得以充分利用。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天予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泰杰工贸有限公司等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44533.8亩,进行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一方面获得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外出打工或在合作社打工,获得双重收益。

(四)以引导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重点,完善经营机制,扩大规模。过去承包地块过于零散,家家种地、户户备耕的经营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合作社模式,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适当分离和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30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心存疑虑,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和从金融机构贷款。

(二)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的问题,虽有规范的《章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三)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同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牌意识差。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三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了解不深,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领导重视,农民文化程度高,接受程度快,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就比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乡镇领导对发展专业合作社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形不成特色。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地挖掘当地主导产业的潜力,不下功夫研究市场,不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现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与农民、市场严重脱离,造成规模小,业务萎缩,农民参股、入股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品形不成自己的特色,效益不好。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低下,形不成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会员基本都是以五人组成,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少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技术承包和内部监督等制度。虽然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热情较高,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领全体成员上规模、上效益的能力比较欠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部分领导在制度的执行上还有待提高。

(八)合作意识淡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实行社员资格开放的原则,部分成员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部分社员合作意识淡薄,功利性强,社员的期望值太高,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带来丰厚的利益,稍有困难就影响积极性。多数社员特别是核心社员排斥其他农户加入,不愿意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九)经营资金普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和可抵押资产,不能满足金融部门贷款条件,因此资金不足是当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难题。受资金限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基本的办公设施也没有,甚至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至今没有开展任何工作。2009年,自治区农牧厅和区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但仍在探索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然受资金缺乏限制。

四、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此,对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协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市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及相关具体措施,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着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意识,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层次对县乡农经及相关部门干部、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和农民等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建议县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同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争取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示范推广力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相对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着力培育一些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服务效果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具体要求:一是产品特色明显。产品符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带动广大农户。参加的社员在100户以上或带动农户在300户以上,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市场竞争力强。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资源获取能力强,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经营业绩显著。四是运行机制健全。有规范的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示范效应,推进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联接力度。利用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成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辅导小组,定人、定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重点帮助试点单位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服务能力,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实现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农经站)

篇5: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来抓,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了依法规范全面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服务工作中,我们依照全县合作社运行情况、经营规模、发挥作用、成员受益、发展前景等综合评价确定典型,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并积极争取立项扶持。其中:XXX淮山生产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农业部及省级扶持示范社;XXX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及XXX农特产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省级扶持示范社,XXX水口强农花生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市级扶持示范社。在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及时总结、交流并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实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目标。在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示范社建设取得实效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厅关于《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广东省农机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试行)》及《广东省种养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试行)》精神,为了把示范合作社建成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合理、具 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坚持依法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创新增收的原则,把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点,深入合作社开展调研,指导示范合作社制定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示范社建设实施方案,为示范社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佳效益 对示范合作社的扶持资金,我们严格按照扶持内容和资金用途,指导合作社设立“项目资金”专账、明细账。对项目扶持资金的支出范围、审批程序和使用情况等内容在全体成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公布。项目资金由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专户管理,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并及时向成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县农业局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日常跟踪、监督检查;对照省厅核定的资金补助范围,对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通过有效的监督,切实保证了扶持资金及时足额用到合作社及成员最需要的环节和地方,使其发挥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以培训为突破口,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 合作社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合作社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以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队伍为重点,着重加大对合作社负责人、管理人员、会计和重点农户的培训,着力强化合作知识、市场经济、内部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合作社成员法律法规、合作经济和实用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成员充分掌握了合作原则、运行机制、利益分配等基本知识,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近几年的示范社建设中,我们先后举办合作社骨干培训班3起,参训35人次。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针对我县示范合作社产业种类较多、县域分布较广的特点,我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方案。分别对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服务等类型的示范社实施分类指导。在试点示范工作中,我们积极同基层干部广泛开展交流,共同解剖典型,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示范效果。例如,我县淮山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基地建设,加工设备配套,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硬件设施缺乏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使合作社入社发展的成员迅速增加,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我县淮山产业的发展。

五、注重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共识,我们在示范社建设中积极引导、帮助合作社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把农产品质量管理作为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石,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引导他们创建品牌,通过产品注册商标,产地、基地认证,打造品牌优势。示范社现已成功注册“XX”、“XXX”等品牌,极大的增强了合作社发展活力。

六、落实“五规范机制”,实现合作社规范运行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议事、奖励惩处和股金管理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经营机制;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通过明晰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产权界限;建立健全合作社总账、分类账、固定资产账等账薄,依法实行财务公开,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透明度;三是规范服务内容。切实指导合作社开展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农资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四是规范民主管理,推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集体智慧,协作共进、共同发展。五是规范盈余分配。引导合作社与成员的关系从松散的产品购销向紧密的产权关系转变,利益分配采取以成员与合作社之间按交易量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建立起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示范社的建设,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合作社成员入社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经营管理和科学种植养殖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畜禽产业化发展进程;在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 过示范社的有力带动,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到24家。其中:种植业17个,养殖业3个,农机服务合作社1个,其他类型的3个。合作社共有成员1350人,带动16400多农户参与生产,注册资金达1421.925万元。生产经营范围覆盖了全县种植、养殖、农机等相关领域。合作社已初步建立起在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环节“多位一体”发展的经济产业链,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县示范合作社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解决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项目实施期限短,扶持资金有限,合作社用于生产经营项目的开发资金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加之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把示范社建设成为制度更加健全、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市场竞争力更强、示范带动作用更广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能率先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和管理规范化,引导和带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巩固示范社建设成果,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稳步发展。

篇6: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县××柑桔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

11月,是一个专门从事柑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有社员116户,联系桔农4000多户,有柑桔基地2.2万亩。

合作社生产的“××牌”柑桔,先后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wgh-03-00308),绿色食品认证(cb-18-0404180422a),有机产品认证(cofcc-r-0707-0130);2005年、2008年连续两届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入选为“中华名果”;2009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桔”。合作社2003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

“××”柑桔主要销往哈尔滨、沈阳、乌鲁木齐等三大城市的210多个县、市、区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际市场。目前在哈尔滨市、沈阳市、乌鲁木齐市有自己的加工厂房,流水作业线。近几年每年外销柑桔15000吨左右,成立9年来,已外销柑桔80000多吨,为桔农增收过亿元。

二、示范社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一是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农村办主任、县经管局局长任副组长,15个相关单位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安政办发200970号),明确县经管局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局为相关责任单位。三是加强了检查督促。3月10日至11日,××县长亲自到××柑桔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指导。7月15日,县政府召开了为民办实事督办工作会议,县长××、常务副县长××对如期如质完成实事建设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9月27日,县政府办组织县经管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局、县移民局等单位到该合作社召开了现场督办工作会议。分管县长多次对合作社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四是加强了工作指导。县经管局作为实事承办单位,切实加强了指导,重点是指导该合作社制订实事建设工作方案,完善章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为桔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带动和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安排了专项扶持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该示范合作社建设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和工作经费30000元。

(二)改善了办公条件。今年4月份,该合作社在柘溪镇开发区租用了160平方米房屋作为办公场地,重新制作和悬挂了《××县××柑桔专业合作社》、《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县××柑桔专业合作社》等牌子。花了5万元重新进行了装修布置,添置了办公桌椅、会议室圆桌,购置了电脑等办公设施,布置了综合办公室、财会室、理事长室、会议室等规范的办公室。合作社章程、各项制度、理事会名单、监事会名单、合作社社员名单、“××”牌柑桔生产网点、销售网点图等全部上了墙。同时,还对合作社历年来所获各级政府的奖牌进行了整理、陈列。

(三)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调整了一名副理事长和监事长,使合作社机构班子工作能力更强、组织能力更强、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强,更受社员群众的欢迎。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完善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制度,把盈余返还额提高到了可分配盈余总额的60%,尽可能让社员增加收入。

三是建立和完善生产安全制度,重点修正了《××柑桔种植技术规程》,建立了社员生产全过程安全记录,强化了产品质量追踪问责。

(四)开展了优质服务。

1、举办了技术培训班。聘请柑桔专家刘干生等近十名技术人员,分成四个技术服务组,在全县柑桔主产区开展技术培训,共办班9期,培训桔农18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极大地调动了桔农种桔积极性。为“××”柑桔高产、优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开展了柑桔重大病虫防治。从5月中旬开始至7月中旬,合作社安排专人为柘溪库区8个乡镇场的桔农配送药液5万余斤,有效防控了柑桔重大病虫害特别

是大实蝇的发生和为害。

3、加大了新品种的研发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合作社加大了“××1号”和宫川新品系的研发繁育工作力度,在烟溪镇卧龙村建起了30亩××柑桔苗圃,嫁接新品系种苗20万株,年底可优惠提供给桔农,将扩大柑桔优良品种种植面积2000亩。为推进库区柑桔品种更新打下良好基础。

(五)狠抓了项目建设。根据该

合作社的实际需要,我县向上级申报了柑桔良种—××ⅰ号及宫川新品系苗木基地建设项目。该合作社在烟溪镇卧龙村征地30亩,抓好了办公室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砧木40万株,该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年底可为桔农提供种苗20万株。

三、问题和建议

篇7: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农民农业合作生产愿望的不断增强,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也从无到有,规模从少到大,数量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到目前止,全镇有专业合作社8家,专业协会3家,合作社(协会)党员48名,社员(会员)400多名,带动农户8000多家。2005年,经营服务总收入9800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

(一)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我镇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来组建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对农产品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我镇相继成立了西甜瓜、青蟹、蓬勃西兰花、明大葡萄、超腾果业、蓬海养殖、兴绿蔬菜、兴农生猪产销等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农业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这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成立了18支农产品销售队伍,年贩销农产品达1200多吨,联结农业种养植(殖)大户150户,联结农户达2000多户。

(二)创建农业行业协会。我们积极引导镇农技人员、种养植(殖)大户、贩销大户和科技示范户,按照“民办、民管、民产、民益”的原则,成立农业行业协会,把协会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放在同等位置,采取市场联结式、契约式、参股式等形式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成立了镇农业技术、青蟹养殖、水产养殖3个农业行业协会。协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组织贩销、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技术信息服务等,在衔接产销,联结农户,加强农业种养殖大户、贩销大户与农户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镇的青蟹养殖协会目前联结的农户已达250多户,带动周边近8000亩围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镇农业技术协会下面还设立了农经、农技、植保等10个专业分会,基本涵盖了全镇十大主导农业产业,据统计,2005年,该协会发展农产品订单3000亩,为会员和群众增收450多万元。

(三)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我镇积极鼓励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订立协议,农业订单等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通过制订奖励政策,提供农业技术和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领农户走向市场,为农产品找准销路,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我镇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5家,建成基地面积8000多亩,联结农户近500户。

我镇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培植农业种养植(殖)大户、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等途径,将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农户有效联结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为农产品文秘114版权所有找到了销路,同时也为实现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协作创造了条件。

二、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

面对这支庞大的专业合作社队伍,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发展,在专业合作社里的党员又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就农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培养成农民致富的领跑者,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示范区。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抓支部组建。为了使党建工作迅速而有效地进入到新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镇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于2002年6月,率先在条件较为成熟的路桥区青蟹养殖合作社建立党支部,组织关系采取迁转与临时并存,在管理上采取合作社与村(居)双向沟通和联系制度,解决了由于利益原因,组织关系难迁入与党员教育管理难融洽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镇又于2003年7月,建立了蓬街镇农业科学技术协会党支部,使党在专业合作经济中建支部问题获得突破。

二是抓班子建设。首先建强镇班子,我们建立了由镇组织委员为主要责任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责任班子,发挥宣传、农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其次建强支部班子,在注重班子成员结构、年龄、地域等方面合理搭配的同时,针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党员专业素质强、党务知识薄、协调能力弱等实际,由镇选派农技服务中心干部挂职任书记,既主持支部日常工作,又肩负培养物色干部、培养党员的重任,注重把已具备一定政治素养、威望高、懂经营、善管理、会服务,又有技术专长的党员任支部委员,使合作经济党组织参与协会决策能力得到保证,制度得到执行。

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我们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把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入党,吸收他们参与党的活动,接受党的启蒙思想教育,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务。支部成立以来,共有28名社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2名社员列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5名社员加入了党组织。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是抓制度建设。为加强党支部

和合作社的有效运转,我们建立健全支部工作规划和各项制度,明确党支部和理事会的职责,建立了支委会月工作制度、理事会重大问题决策向支部报告制度、党支部理事会重大问题联合讨论研究制度、季节性调研制度、电教培训制度、党员先锋岗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为提高合作社党员的致富本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我们积极探索适应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加强支部成员理论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要求合作社中的党员带头开拓市场,带头科研攻关,在急、难、险中冲锋在前,在生产经营中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为社员作出榜样,使党的活动真正为党员和会员所欢迎。同时,我们围绕党员人才工程活动,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到目前,合作社党员已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各类技术骨干38人,有9名党员获得了市、区级科技示范户荣誉称号。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借助党员“七彩电教”开展培训。农协会党支部按照“三个一”标准(一个党员电教播放室、一个“电教长廊”、一个农业科技实实践基地)建立党员电教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主陈地。在电教片播放的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做到时效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政治理论灌输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收看与现场示范相结合,使培训工作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富有成效,使党员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学到了农业技术知识和致富本领。今年以来,电教室播放各类电教片面6场次,参加收看人数达200多人次。

二是聘请农技专家授课指导。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不定期邀请农技专家进行授课,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三年来,以浙农大张明方博士、浙江农科院何圣米、省农业厅赵建阳等组成的专家队伍,为合作社建立了西甜瓜研究所、大棚蔬采研究所、葡萄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提供了19项新技术,开发了60多个新品种,培训社员和农户90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种养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

三是开展示范基地现场实践。确定镇内8个具有实际推广价值的基地,划定为合作社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及社员的意愿,组织社员到示范基地学习,进行现场技术辅导和观摩。三年来,8个示范基地共吸引农户4300人次参观学习。

(三)强化平台搭建,发挥党员作用

如何发挥好合作社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服务,是合作社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积极为合作社党员搭建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围绕“解民忧、致民富”开展活动,使他们有作为、有地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树典型引导致富。对合作社中有发展潜力的党员、会员人才,积极为他们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小额信贷、产业和科技项目立项,以及各级多项优惠政策,并以其为典型,引导社员引进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用党员户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如支持农协会党员杨礼池,建起了百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种子种苗和无公害两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效益农业的带头人。其本人也先后被团中央、国家科委、省委授予“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浙江省十大杰出农村青年、“双带好党员”等荣誉称号。

二是组建农民“土专家”宣讲团。组织14名合作社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宣讲团,每月有计划地到各村居课堂交流经验、讲授技术、传播市场信息,帮助消化电教片中学到的技术,帮助社员和农户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如超滕葡萄合作社党员曹仁福,利用十多年种植大棚葡萄积累的丰富经验,经常巡回各村和生产基地,为社员无偿传授大棚葡萄生产技术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农民“土专家”宣讲团共宣讲5场次,受教育人数达到3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

三是积极开展党员人才联困难党员和群众活动。组织合作社党员人才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对,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困难群众和党员,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5年多来,合作社党员人才共结对帮扶贫困农户102户,帮助30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四是组建生产经营贩销队伍。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合作社党支部鼓励一部分社员生产经营骨干从生产中脱离出来,直接从事农产品贩销,通过他们把产销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去年全镇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000多万元,并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窗口、直销处和连锁店50多家,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五是引导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合作经济党组织指导合作社开展品牌经营,注册了“绿森”牌葡萄、“蓬蜜”牌香瓜、“台藤”牌葡萄、“蓬潮”牌青蟹4只商标,组织合作社参展产品参与国际农业博览会,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支部牵头组织带领合作社走市场销路,在上海和杭州召开西甜瓜、青蟹、葡萄推介新闻发布会,使得“蓬潮”牌青蟹、“台藤”牌葡萄等在上海、杭州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六是积极参政议政。把确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党员人才推荐为所在村(居)村级后备干部人选,把特别优秀的党员人才推荐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先进劳模,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党员人才的作用。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8名合作社社员当选为村两委成员。目前,有2名优秀党员人才被推荐为区党代表和政协委员,有3名当选为镇党代表、人大代表。

三、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分析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少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合作经济组织支部的自转能力欠强。支部中的党员绝大多数埋头于抓经济,求致富,他们在生产管理、业务技术上自有一套,可在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上都相当欠缺,离开了机关事业单位下派的支部书记就感到无所适从。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是在上级党委的推动下开展,缺乏应有的自转能力,牵制党委的大量精力。

(二)合作经济组织党员有奉献的意识,缺少政治参与的热情文秘114版权所有。他们乐于将自己致富的技术和本领传授给普通的群众与会员不计报酬和名利,对专业技术知识等也能主动的学习、钻研。但是他们对参加党课等政治性组织活动的态度比较冷漠,热情较难调动。

(三)合作经济组织的缺位与支部越位并存。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以后,其理事机构运作不正常,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合作生产效益有些不很明显,缺位较严重。支部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协会组织功能的发挥,但同时带来了协会支部的越位,牵制了支部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党的建设,需要协会理事机构的及时补位,实现协会理事机构和支部的良好互补与互动。

(四)党组织关系的管理欠缺。虽然合作经济组织支部党员的组织关系迁转与临时管理共存,对协会支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对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带来了困难,一些村居党支部和党员对协会党员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支部活动,不参加村居支部的活动感到困惑和不解,并在党员民主评议对象的确定和评议结果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合作经济组织支部与村居支部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五)支部活动经费的不足。由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构管理不够正常,多数组织不能完全做到“民办、民管、民受益”,专业合作社需要有牵头能人,但目前农村中既懂技术又善经营管理的能人比较匮乏,影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支部活动经费基本上由镇党委提供,不利于支部长期自主的良性运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会支部活动的开展。

(六)有效的活动载体和方式需进一步创新。尽管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如何协调支部与理事机构的关系,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吸引和凝聚非党员参与活动,为会员户增产提效上还有很多可资挖掘的地方。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员先进性怎么体现,党组织怎样统一党员的意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合作经济组织怎样实施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对这些新形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十分需要我们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去摸索、去实践、去创造。

(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渗透力。思想政治工作由“外延扩大向内函提高转变”,积极利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工作,探索出一条融合作社管理、服务、宣传、教育、培训、科技推广于一体的新路子。增强吸引力。创造一些形式上喜闻乐见、内容上需求、效果上潜移默化的办法和载体,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合作社社员,做到全体党员。增强感召力。讲究工作艺术,注重以情感人,把宣传教育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合作社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取得社员的理解、支持、参与。

(二)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把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当作镇委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探索合作经济组织的特殊规律,从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活动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采取单独建支、联合建支、属地管理、向无党员的合作经济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的办法;努力寻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新突破。搞好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建设,关键是选准选好支部书记,拓宽用人视野,引入竞争机制,把那些具有一定素质素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肯吃苦的理事会党员、社员公认的优秀人才选上来,进入支部队伍。以争创“五好”支部和设立先锋岗为载体,促进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落实。

篇8: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汇报

1.1 经营现状及管理工作

都江堰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3家 (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 成都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 ;具有33.33hm2上规模经营的有29家;年销售额达2.58亿元。已有成员4.82万人, 联系带动农户8.12万余户, 占全市总农户数66.8%。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量较多, 运行质量不高, 合作社开展活动较少;成员少, 规模小, 经济实力差, 服务层次低, 市场竞争力弱, 发展后劲薄;民主管理意识缺乏, 有的合作社成员只是徒有虚名, 并没有起到作用, 能人主导使得社长唱独角戏;财务制度、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 或者制度执行不好, 没有按章程和制度开展经营活动, 运行不规范。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益、价值及社会贡献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效益及价值

农民受益, 收入提高,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受益:质量受保障, 批量的稳定货源;政府受益: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平台;社区受益:社区居民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贡献

2.2.1 新的市场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中央、省市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 让普通种养殖户能通过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 取得工商注册营业执照, 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到发展农业产业中来, 可以独立地对外洽谈业务, 签定合同, 实现融资, 推广品牌, 直接与市场对接, 收益大大提高。

2.2.2 辐射带动作用彰显

在政府和部门的规范管理、正确引导下, 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成立分社, 分层管理, 不断壮大规模、扩大对外影响。如:都江堰市三木药材产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 激活广大农民的发展积极性, 通过几年的运作, 由最初的1个乡镇、108户发展延伸至都江堰市9个沿山乡镇、23个村、110个组, 入社成员2300余人, 组建了4个分社, 带动18000余户林农种植三木药材。

2.2.3 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合作社通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基地, 以为入社成员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业培训、助销产品等多种形式, 坚持合理开发, 共同发展, 规范管理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如都江堰市顺牲养殖合作社, 向社员发放了社员证, 详细登记了社员权利、义务、出资额、分红记录、技术服务记录等, 规范了合作社的管理, 也做到了社务公开透明。如都江堰市青城兴农茶叶产业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 按照技术规程实施基地的培育、管理;统一产品营销, 实行最低保护价、2次甚至多次返利制度;按统一的质量标准, 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13.33hm2, 有机生态茶园基地33.33hm2, 建333.33hm2名优绿茶出口核心基地, 有效带动农户5000户, 转移农业人口从事项目相关产业1000人以上。

2.2.4 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加强

都江堰市政府积极鼓励合作社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争创名优品牌, 通过品牌建设, 提高了知名度, 扩大市场影响力和销售面, 让都江堰市的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如:都江堰市青城兴农茶叶合作社、三木药材合作社、茶坪跑山养殖合作社等都已注册了自已的品牌, 猕猴桃、川芎、厚、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有机认证;同时猕猴桃打入了上海市场, 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 建议

3.1 多元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结合都江堰市0.667万hm2现代农业生态集聚区、新农村示范片、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殖能手、农业职业经理人及创业大学生引领创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成果运用, 大力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农村产权入股兴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推动农村资源变资本, 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3.2 着力探索运行机制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组织“五统一”农业生产服务, 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分红返利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 与入社农民形成紧密利益联结体, 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带动农户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增收、不断发展。继续完善日昇奇异果合作社“多次返利”、都江堰市猕猴桃高科技示范园区“广招小业主, 共建大园区”和山区万亩茶叶基地“田间股份制”等产业发展机制, 为“三农”工作增添更多新亮点。

3.3 抓好示范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都江堰市市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的评选工作, 每年评选5~10家县市级的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重点抓好省、成都市级示范建设和申报创建工作, 力争每年创建1~2家省级示范社 (家庭农场) , 5~10家成都市级示范社 (家庭农场) , 打造一批代表都江堰市现代农业的亮点合作社 (家庭农场) ;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帮助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工作, 提高品牌价值。

3.4 加速推进重大产业项目

扎实推进猕猴桃0.67万hm2基地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设施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水平, 争取项目早投产, 早见效。继续加大项目引进力度, 有针对都江堰市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 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的升级。通过推进全市农业项目的建设,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壮大企业规模。

3.5 壮大优势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都江堰市自然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优质猕猴桃、高档茶叶、绿色蔬菜与食用菌、中药材 (川芎) 等优势产业基地。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吸引更多企业到都江堰市发展现代农业。

3.6 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

市场信息很重要, 不能坐等商贩上门收购, 不能一窝蜂式的进入和退出市场, 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和滞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做出点样子来下一篇:钢铁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