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2024-07-23

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精选8篇)

篇1: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一体化教学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当务之急是探讨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实施教学,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培养

我国对职业教育愈来愈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为突出。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求懂得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也就是说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外,要求专业教师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这里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格,又能教会学生操作技能,有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教师。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一般由同一位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区别以往的理论与技能操作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

一、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很多学校虽然引导教师走向“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现象,理论教学见长而实践教学跟不上。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学校里的专业课教师的成长也非常的有利。但是,在有些学校把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不能使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利于各任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1、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从上述分析可以说明,目前有的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实际操作也过硬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都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习(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去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实习时,又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同样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比如,教电视机原理的老师却不懂修理电视机;而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方面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必然使老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老师只有经验而无理论作为基础,这样不利于教学,必然扼制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2、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一体化教学模式从上世纪末已经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内开始实施并运用。由一名教师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在教学 的具体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先讲理论后实习或者先让学生动手、发现问题后再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

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不但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必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的老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如果要想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要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能经常性地接触到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的实际操作,做到了既熟悉专业的理论也熟悉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我校的电类和汽车维修专业较早就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超过90%比后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工等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50%高得多。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步骤和方法。

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地在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例如陆续举行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班。虽然各个职业学校也积极地将学校的教师送出去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送出去培训学习,无论教师,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后,并不能真正做到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不能真正起到“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效果不佳。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时间短、条件有限。其次,参加的教师数量也很有限。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我认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必须调整专业课程授课的内容,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

1、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必须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编写一体化教材。我校部分专业已编写出校本教材,在一体化教学中使用。

2、确定教学内容以后,要合理制定学科课程授课计划,要考虑到内容、学生、设备和教师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对教师在“双师型”培养过程会更有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以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

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也要执行这个传统的方法。现在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实际应用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经验较少。即便是有一定从教年限的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教师马上独立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对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起到制约作用。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着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为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三)、组织年青教师培训学习,开展一体化教学,促成“双师型”教师。

年青教师跟随老教师一段时间,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有一定的基础后,将这些教师送出去进行综合的培训学习一段时间,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 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经过老教师传、帮、带和培训学习后,让年青教师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还要大胆地磨练、任用年青教师,让他们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安排过程中,为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可安排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协助、辅导第一次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教师上好这一门课程。这样既确保了教学的效果,也锻炼了年轻教师,使他们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趋向成熟,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结束语: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办法很多,以上的几种方式、方法是我们这些年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能帮助他们较快成为一名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实践操作技术的“双师型”教师,并通过创新教学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在此提出这些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更盼望得到同行们指教和提出更好的做法,让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应做的事。

参考文献: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人社厅发(2009)86号

篇2: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双师型: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篇3: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一、“双师型”体育教师的界定

1998年, 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但是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 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共有六种观点:一是“双证”说, 认为凡是持有“双证” (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 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说, 认为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叠加”说, 认为有“双证加双能”者是“双师型”教师;四是“双职称”说, 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教师的职称, 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五是“双层次”说, 认为教师既要能讲授专业知识, 又要能开展专业实践;六是“特定”说, 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性定义, 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离开了特定的背景, “双师”的提法就没有意义。综合以上观点, “双师型”教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有“双能”, 其他如“双证”、“双职称”等是对“双能”的不同形式的认证。

由此可以看出, “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双能型”人才。我们认为, 作为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者, “双师型”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具备有效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其次必须具备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简而言之, “双师型”体育教师首先是“体育教师”, 其次是“健康教师”。但是, 这二者不能简单叠加, 应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

二、将体育教师打造为“双师型”人才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体育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既掌握体育训练本领, 又能够开展健康教育,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 这是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从课程性质角度看, 新时代的体育课程既是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课程, 又是进行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新的时期, 体育教师必须注意传授终身体育理念, 传授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发展其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积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成为生活的强者。

从课程理念角度看, 在新的基础教育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及的课程理念中, “健康第一”理念居首要位置。在新时代的体育课程中, 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可以说“健康第一”理念, 是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践行这一理念, 必须注意将运动技能的专题教学与健康教育的专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二者相互融合,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 新的课程标准从“增强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发扬体育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五个方面阐述课程总目标, 从“运动参与” (参与态度与参与程度)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阐述领域目标, 显然“健康”是课程的最高宗旨, 甚至可以用“健康”这两个字来概括课程宗旨。在新的时期, 如果只能进行传统的体育教学, 不能进行健康教育, 就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

从课程价值的角度看, 世卫组织指出:“一个人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很健全, 才是最完全健康的人。”此次课改将体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定位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使其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 切合了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

三、“双师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从知识与能力的角度看, 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从事传统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外, 还必须具备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从事健康教育实践的能力。

体育教师大多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 他们都学习过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学、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课程, 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这些理论和知识可以为体育教师从事健康教育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仅具备上述条件是不够的, 体育教师还必须参加健康与健康教育的专题学习, 专门学习健康与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 掌握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要求, 在学习中打破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界限, 并努力促进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 在具备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基础上卓有成效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首先, 体育教师应具有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体育与健康学习, 增强体能, 提高健康水平的能力。其次, 体育教师应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 使学生获得关于身体、身体活动和身心健康的正确理念和有效体验, 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第三, 体育教师还应有较强的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安排, 使学生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通过感受友谊、赞扬和多种形式的激励, 产生各种丰富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培养勇敢、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 体育教师应具备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能力。体育教师应使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 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培养对自我、对群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增进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学会尊重他人, 关心集体, 团结伙伴, 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双师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首先, 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在职教师提供职后培训服务的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培训比重, 应尽可能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扩大在职培训规模, 丰富培训形式, 有针对性地安排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 组织观摩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 多方面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以逐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其次, 培养体育教师的高等院校应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高等师范院校的有关院系不仅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主要阵地, 而且是提高一线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培训场所。由于各地课程改革的不均衡、教师培养与教师实际需求之间脱节等缘故, 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并没有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及时调整。有的院校还未开设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 有的虽开设了相关课程, 但是教学内容和时数偏少, 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关高等院校应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课程的研究与调整, 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比重, 努力培养适合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双师型”体育教师。

第三, 各类开设体育课程的学校应为体育教师的业务进修创造条件。体育教师任职的学校, 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基地, 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所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体育教师课时多、任务重, 在职学习与脱产进修的时间和学习机会少, 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等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所在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体育教师的学习与进修、业务知识和水平的提升, 提供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此外, 学校可邀请校外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 也可安排体育教师与其他相关教师、校医等进行互动交流,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共同为增进学生的健康而努力。

第四, 体育教师应主动积极地通过学习与研究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最根本的还是靠自身的努力。体育教师要确立学习意识, 提高学习能力, 除了正规的业务进修外, 还应抓住各种机会, 积极主动地与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专家联系, 向他们请教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此外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 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 了解、吸收健康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知识, 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 尽快使自己成长为适合新课改需要的“双师型”体育教师,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改革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双师型教师 师资建设

职业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职业学校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所需求的技术型人才,是职业学校的根本目标。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这一目标,从教学环节来看,应加强三项基本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其中师资作为学校主导力量,其建设摆在前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建设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现状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学科制体系进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的建设和评价要求偏重理论。在职业学校中,理论教育占到90%,经调研,在广元市25所职业学校中,理论教学平均占93%,实训教学占6-7%,其中“双师型”仅占3%。到2009年统计“双师型”教师占到25%。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所以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比例。

职业教育为了适应以成功培养为主实践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内涵:

一是“双职教型”,而教室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执行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即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应用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①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有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向的素质能力。②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按照市场调查,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阶段,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③具备相当好经济素养,即具备较丰富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经济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关、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理论,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④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⑤具备相当管理能力,能进行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能力。⑥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

通过上进心分析可知,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

① 教师理解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②认为教师应当担任教学,也体验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拥有“双知识”或“双证”“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如:会计师 律师 工程师 技师等)。“双师型”教师应追寻其优点与“双证”相结合。一个专毕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还要有教师资格证以外的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师 律师 工程师 技师等)从内涵上看,“双师型”教师应当是这类教师所具有的職业资格,有应该具有其他行业的职业素质(如经济能力 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等)。

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模式

1.制度建设是保障

制度建设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 规范化的保证和核心阶段。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为实现这一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学校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各项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外,还要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好适合本校“双师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向技能型转变,成长为“实践型”,“动手型”的”双师型'教师。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考核和评价制度,引导“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扬积极有效的作用,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目标高远,不懈追求,不断提升。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当前“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特点

对师资的培训一般要求其培训模式具备以下特性:

(1)实用性。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设置必须针对培训教师的实际行动和专业。仅供获得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仅培训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岗位上受到良好的效果,做到学以致用。

(2)实践性。对教师进行培训。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培训教师进工作的教学岗位上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研究性。在对教师培训中要启发或教学,探究法教学让教师参与到课题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教学力极大的提高。

(4)前瞻性。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势下。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的情况下,教师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要体现领先一步的原则。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提高也成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

3.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

(1)对现有教师加强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和未来对劳动力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充分满足专业所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度。而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在理论上完全能满足职教的需要,年龄层次正值经验积累之时,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师资资源,加强对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技能教学的要求。具体途径:

(2)学校自主进行和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师资培训。一方面学校自己组织进行师资校本培训,以满足学校专业设置和自身发展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职教师资培训要求面广,层次多,要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与参与,既可解决培训经费的来源,又可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在执行培训计划时,可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方式。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实习场所,包括实验室、实习工厂等,承担教师的专业实践任务,新进校五年以内教师,有实验课的,安排一年实验室工作,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安排一年的专业生产实践,其次建立校外教师培训基地,有计划与相关企业建立协作关系,选派教师到企业见习、实习或参与技术和管理工作及科技开发等,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到企业参加岗位锻炼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几项任务:①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②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工与学”结合建立纽带。

(3)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目前职教的发展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这要求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中,真题真做。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任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①要求凡是从事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都必须取得高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②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时,结合实际,实现“七个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教学、科研合一;服务、创收合一。③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4)安排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由于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面较专一,难以适应面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利用寒暑假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可通过相近的专业的短期培训,达到拓宽教师专业知识面的要求,如机电类专业教师进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电子类专业教师进行计算机理论培训等。通过培训,使教师的知识面拓宽,能够适应培养职业类学生一专多能的目标。

(5)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校、国外进修培训。

(6)选聘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充实教师队伍;并根据教师资格管理办法,积极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师、技师何高级技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篇5: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快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皖教人„2015‟2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范围

(一)承担教学任务2年以上的校内在职(含内聘)专任教师;

(二)经学校聘任,承担教学任务1年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的外聘兼职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

(一)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基本条件

1.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高职“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外聘兼职教师申请认定高职 “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专业实践能力或专业教学能力基本条件 1.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 “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即:必须具有本专业非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备从事本专业高级技能(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以下简称《认定标准》)规定的其他相应水平专业实践能力条件。

2.外聘兼职教师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教学能力,即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且教学考核合格。

3.专业实践能力或专业教学能力虽不完全具备上述规定的条件,但专业实践能力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也可申请认定,由院专家评议委员会评审确定。

(三)“双师型”教师认定具体条件

各类专业各级“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具体条件参见《认定标准》。

三、“双师型”教师申请

(一)每年6月份受理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申请,具体受理时间由省教育厅统一规定并公布。

(二)申请认定 “双师型”教师,实行自愿原则。凡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应提交《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

四、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 1.组织人事处为我院“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负责本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2.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机构,受省教育厅委托,具体承担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工作。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

我院成立“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学校分管院领导、组织人事处处长、相关系部负责人及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等9-12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下设若干个专业类评议组(一般由3-5人组成)。专业类评议组须经全体人员半数以上投票表决同意后,方可提交专家评议委员会评议。

(三)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 1.组织人事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2.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家评议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同意的,在校内公示一周无异议后报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机构备案审核。

3.经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机构备案审核合格的,在安徽教育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颁发文件及证书。

五、“双师型”教师证书管理

1.“双师型”教师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机构负责发放。2.“双师型”教师证书实行登记注册制,各级“双师型”教师证书一次注册有效期为五年。

四、“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1、双师型教师所授课程,其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可在课时费、评优、进修、职称、教科研等方面给予倾斜。

2、取得“双师型”教师证书后,根据级别给予课时费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奖励,获得初级“双师型”教师提高2元/节,获得中级“双师型”教师提高4元/节,获得高级“双师型”教师提高6元/节。

3、有计划地每年优先选派双师型教师参加专业、行业的交流会议和考察学习,经费由学院承担。

4、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申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技术职务。

5、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试行)

为做好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根据《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结合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等级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按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两种类型,依据不同条件分别设置:高级“双师型”教师、中级“双师型”教师和初级“双师型”教师。

二、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一)校内专任教师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条件

1.初级“双师型”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同时具备下列专业实践能力条件之一:

①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栏);

②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栏); ③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行业特许资格(执业资格)证书并参与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注册执业资格”栏);

④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及以上考评员资格证书;

⑤近五年中有1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⑥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前3名)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类技术研发和相关服务,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⑦本人在B类及以上赛事中获得优秀奖,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B类赛事取得一等奖以上;或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A类赛事取得三等奖以上(A、B类赛事依据皖教秘〔2014〕1号文件分类);

⑧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师资培训基地组织的“双师”教师培训,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掌握相应专业的关键技能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

2.中级“双师型”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同时具备下列专业实践能力条件之一:

①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栏);

②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近五年内,有一年以上企业(或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③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栏);

④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证书;

⑤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行业特许资格(执业资格)证书并且每年承担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1项以(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注册执业资格”栏);

⑥有五年以上企业第一线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⑦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前3名)2项及以上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类技术研发和相关服务,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⑧本人在B类及以上赛事中获得获得一等奖以上,或本人在A类赛事中获得三等奖以上,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A类赛事取得一等奖以上。3.高级“双师型”教师

(1)具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高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高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同时具备下列专业实践能力条件之一:

①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近五年内,有三年以上企业(或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②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在近五年内,有一年以上企业(或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③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级技师(一级)职业资格证书(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栏);

④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行业特许资格(执业资格)证书者并且每年承担行业企业具体案例、项目等工作2项以上(见安徽教育人事网公告栏: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类“双师型”教师岗位资格证书对应一览表“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栏);

⑤本人在A类赛事中获得一等奖以上,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⑥有十年以上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主持或主要参与(前3名)5项及以上为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类技术研发和相关服务,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二)校外兼职教师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条件 1.初级“双师型”教师

具有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中级“双师型”教师

具有非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取得本专业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3.高级“双师型”教师

篇6: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012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4日第7版

目前,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他们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卢鹏程

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是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幅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是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能干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一部分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则是走出大学校门又进中职学校大门的新生代教师。他们都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职业学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最起码要具备以下素质:在专业教学中,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可以让学生学到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预备知识;他们是能力引导者和道德示范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中,他们是身怀技艺的师傅,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而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

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浙江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教师进企业、骨干进协会、苗子进高校、专家进学校、技艺进赛场”的“五进”培养工程,趟出一条全面提升中职师资素养的新路。

教师进企业: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学校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为契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细则”,每位教师在去企业之前先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规划,然后递交企业实践申请表,并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校通过联系函与企业对接成功后,下达“企业实践任务书”,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企业。在企业实践期间,每位教师要完成“企业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要带着成果返校,包括个人实践总结、企业对教师的实践鉴定、实实在在的产品或作品。产品或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篇调研报告,还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甚至可以是一个生产过程的操作演示。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骨干进协会:实现专业行业一体化联动 行业协会虽然是非政府机构,但是其对整个行业具有组织与管理功能,能够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如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督促产品质量提高、招商引资等,同时它还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鄞州职教中心成为机械协会、技师协会、模具协会、汽车流通协会、金融学会等区域内十大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为增进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的深层次交流,学校鼓励和推选专业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其中一部分会员教师还担任着协会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职务,拥有了一定的行业话语权。

通过专业教师进协会,密切了学校各专业与相关行业的联系,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来,行业标准引进课堂教学中,行业职教集团组建起来,行业培训的形式更为丰富,各专业紧紧扣住行业发展的脉搏,实现了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

苗子进高校:把专业前沿理念带回学校

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臵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专业教师进高校培训计划,选送专业教师中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和著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同时鼓励教师进高校参加更高学历学位的在职进修。

苗子进高校,把高校中与专业相关的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及时引进到学校,使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

专家进学校:拓视野增底蕴提能力

通过行业中介,学校构建专业师资培养专家队伍,以专家理念提升教师认识。一是邀请职教专家走进校园,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意识。二是邀请企业老总走进校园,讲授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对优秀企业文化的认识。三是邀请企业班组长走进校园,讲授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车间的管理文化,提高教师对企业管理和生产的认识。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讲述各自的生涯规划、奋斗历程、职场得失,提高教师对就业创业的认识。

不同类型的专家走进学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底蕴,提高了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技艺进赛场:以赛带练打造过硬技能

竞赛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营造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好氛围。针对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学校实行“1+1”备赛计划,包括人员组成“1+1”,学校为参赛教师配备1个校内资深专业教师和1个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支持导师;项目培训“1+1”,让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参与1项专题培训、落实1个项目调研,教师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提炼形成专业核心技能,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技能教学实践;技能发展“1+1”,要求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要同时掌握本专业的1项主攻技能与1项辅攻技能,如数控专业教师,在主攻数控车床技能的同时,还要辅攻线切割或电火花技能。技艺进赛场,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技能、提升技能的平台,打造了一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近3年来,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18名教师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56名教师在市技能大赛中获奖。

篇7:双师型教师聘任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证,(条件特殊的可放宽),又具备第二章规定条件的专业课教师。

第三条 学校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专业实践能力等培训。

第四条 学校在职务晋升和福利待遇方面,对“双师型”教师予以倾斜。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专业课教师。

第二章 “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第六条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条件特殊的可放宽至高级工)。

二、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且成绩突出。

三、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与)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且效果好。

第三章 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掌握教学规律,精通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第八条 学校“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担任过两门(或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二、近年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三、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第九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一、指导过一届以上学生的实训课的教学。

二、主编或参编过一本以上校本实训教材。

三、承担过不少于两项实训室建设或技术更新项目。

第四章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聘任

第十条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将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列入每年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第十一条 “双师型”教师的聘任程序:

1、个人申请,并附有关材料上交学校教务科。

2、学校根据“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要求,在认真考核的基础上经审议,确定“双师型”教师聘任名单。

3、“双师型”教师聘任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任期4年。

第五章 “双师型”教师的管理

第十二条 学校教研室与教务科负责按任期对“双师型”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学校予以聘任或续聘;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续聘,条件具备后可重新申请。

第十三条 “双师型”教师受聘期间,享受“双师型”教师待遇。第十四条 学校教研室与教务科建立“双师型”教师档案,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作为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篇8: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论文

1 实施背景

1.1 专业教师基础

目前, 汽修专业部共计教师33人, 专业课教师14人。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向:高等院校、企业、转型教师。从高等院校招聘的教师善学习、有干劲, 理论知识储备丰富, 但毫无企业实践经验, 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理论与实际结合度较低;从企业招聘的教师实践能力强, 教学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模式, 但欠缺较高的理论水平;转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专业知识与实作能力非常欠缺。

1.2 专业教师实作能力不足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就是实践性, 它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几年,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来源单一, 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 他们没有企业岗位工作经历或实践年限较低, 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课必需的专业操作技能。

1.3 专业教师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轨

教师的教学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轨的现象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知识最重要最直接的来源是企业一线上的实践锻炼, 当教师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时候, 其教学知识方能满足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主要目标

教师下企业有利于提高教师技能,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材料, 使专业发展与时俱进, 不断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专业教师在下企业锻炼之前, 必须明确下企业锻炼的目的。专业部长应根据汽车部的总体规划及该专业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确定下企业锻炼的目的和内容, 以便下企业锻炼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下企业锻炼的教师应学习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熟悉企业相关岗位 (工种) 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或在锻炼中, 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工作过程

3.1 申请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共计教师33名全部参与, 根据教师自己职业规划, 教师可申请实践的企业、工作岗位或工种。《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企业实践申请表》需写明实践时间、企业简介等。企业包含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合作的50多个汽车配件装配厂、4S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美容保养企业等。工种涉及到汽摩配件厂装配线一线工人、汽车销售、前台接待、机修、钣金、喷涂、美容装饰等十几个工种和岗位。

3.2 批准

由个人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自身发展规划、实践教学需要, 填写并提交《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企业实践申请表》到专业部, 专业部根据课程安排批复, 学校批准。

3.3 安排

由校就业办公室和专业部协作安排教师实践企业, 专业部和企业确定实践岗位。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应根据培训需求和客观条件, 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要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到企业, 要求教师在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的同时,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企业实践活动。

3.4 检查

专业部和校督导组抽查教师企业实践情况, 并与实践企业负责人联系, 全方面了解教师实践情况。实践教师因故离岗, 须同时向教导处和企业双方以书面形式请假, 征得同意后方可离开。对擅自离开实践岗位的教师按旷工处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期间必须遵守实践单位的劳动纪律和有关安全规定, 注意人身安全, 避免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3.5 考核

采取考勤、实践总结和实践证明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 考勤时间要求和企业上班时间一致, 用企业的考核标准要求教师, 加深教师的企业意识。每位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回校一周内提交3000字企业实践的总结一份, 内容真实, 配以照片。实践证明由所实践单位盖章, 并签署实践意见。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4 保障条件

4.1 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督导组, 由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及专业部长组成, 由校级干部督查, 中层干部和专业部长协作管理。

在教师下企业实践前, 需与所在专业部签订书面协议, 主要内容为下企业锻炼的安全、责任、岗位目标和考核标准。

将教师下企业实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为当年评定、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4.2 时间保障

教师假期下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30天 (含周末) , 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 可采取集中或分散方式进行。专业部可根据需求安排周末、寒暑假、脱产实践等几种方式进行。

4.3 经费保障

在企业无课时费奖金等是教师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学校从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 从“向文凭要学位”转而“向生产实践要技能”。教师如实行脱产实践或半脱产实践, 实践期间, 校内教学工作量津贴由学校参照相应职务坐班人员的津贴标准按时予以发放。

5 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5.1 主要成果

5.1.1 建立了完善的教师企业实践机制

教师下企业实践不再是一种随性、没有目的性的参观或考察。在完善机制下, 教师实践具有目的、学习内容, 结合几种考核办法, 使得教师下企业实践系统、完整。

5.1.2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考核机制

考核主体多边化, 考核办法多样化。考核主体由督导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专业部长组成, 考核效果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考核办法由考勤、实践总结和实践证明组成, 便于形成成果性资料。

5.2 主要成效

5.2.1 提高了专业竞争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提高了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竞争力, 扩大本专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并将企业内的新技术、新观念带到了学校里, 带到了课堂教学、实作训练中, 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走出校门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本专业因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能力提升—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学生就业受好评—专业提升知名度。

5.2.2 加强了校企合作

教师实践是校企合作众多方式中的一种, 却是最为体现实用价值、校企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师下企业实践密切了校企关系, 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 促进了校企联合办学,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6 体会与思考

6.1 教师企业锻炼重视教学与岗位的契合度

教师企业锻炼目的是为了为教学、实训服务, 因此, 企业实践的内容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岗位多种多样,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企业岗位、技能与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相结合, 需要联系教师规划、实训内容、技术支持综合考虑。

6.2 企业利用教师的知识

上一篇:饮食与健康论文汇总下一篇:《感恩的心英文版》歌词包括lyc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