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

2024-06-01

保险学(通用6篇)

篇1:保险学

一、风险

可燃物多

大型商场经营的商品大部分是可燃物品,如服装鞋帽、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一些商品即使是不燃材料制成,但其包装箱、盒却都是可燃物品,更有一些商品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如指甲油、摩丝、酒精、赛璐珞制品等。现代大型商场为了商品周转快和便利销售,往往前店后库、前柜后库,而大型超市则完全是以店代库,整个商场储存了大量的商品。另外大型商场的装修材料、柜台、货架等也常采用可燃材料,因此整个商场都充满了可燃物,其火灾荷载要大于其它民用建筑和工厂,几乎接近仓库。

电气设备多

大型商场现在很少采用自然光采光,越来越多依赖于人工照明,因此大型商场均安装有数量巨大的荧光照明灯具。为了提高商场的装修档次,商场还采用满天星式深罩灯、各种射灯等装饰灯具,有些装饰灯具表面温度还很高,足以引燃可燃物。为了增加户外广告数量,丰富建筑物的外立面,尤其是夜间照明的情况,大型商场均安装了大量霓虹灯和灯箱广告,有的还安装了操纵活动广告的电动机。另外,商场经营照明器材和家用电器的地方,为了测试需要,装有一批临时供电插座;在节假日,大型商场内外还要临时安装各种彩灯,增添节日气氛。所以,大型商场就具有电气设备多、品种繁和线路错综复杂的特点;此外还有使用时间长的特点,一天一般在12小时以上。如果设计、安装和使用稍有不慎,就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人员疏散难

大型商场人员疏散难,上面提到的人员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大型商场往往采用自动扶梯作为人员的垂直交通工具,而安全疏散楼梯都在商场的四周,不十分显眼,平时很少有顾客使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人员在火灾条件下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避难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顾客就会蜂涌至自动扶梯处。而为了阻挡烟气和防止火势蔓延,自动扶梯四周的防火卷帘将会自动降下,再加上人员对火灾烟气的恐惧心理,在缺乏消防安全培训的情况下,疏散人员将很难通过疏散指示标志来寻找安全出口。疏散人员在恐惧和随从的心理作用下,极易形成疏散混乱,造成人员疏散困难。由于商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商场在经营期间,常会出现堵塞消防通道,安全出口门的情况,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人员疏散难度。

火灾扑救难

大型商场由于自身空间大,采用可靠性并不是很高的防火卷帘来进行防火分隔,而不是如其它建筑物采用的防火墙,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势就可能通过中庭、自动扶梯、中央空调风管等设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快速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造成火灾扑救困难。由于商场的火灾荷载大,大型商场的火场温度将非常高,建筑物发生倒塌的危险将大大增加,不利于消防部队开展扑救,同时需要更多的消防用水冷却火场温度和堵截火热蔓延。另外,大型商场由于人员疏散困难,在消防部队开展火灾扑救之前或同时,还必须组织力量营救被困人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火灾扑救难度。

二、对策

提高建筑耐火等级,降低商场火灾荷载

大型商场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对于采用钢屋架和钢柱的,必须进行喷涂防火涂料或敷贴防火隔热材料。商场的吊顶应采用轻钢龙骨和不燃材料吊顶,室内装修应严格控制可燃材料数量,除了因为造型等特殊原因外均应采用不燃材料装修,对使用的可燃材料要进行防火处理。要尽可能地降低商场的火灾荷载,一是对于那些柜台、货架、固定装饰品、空调通风管上的保温隔热材料等应采用不燃材料,降低其固定火灾荷载,二是对于那些包装盒、箱等移动火灾荷载,应及时处理,一旦不用了,应迅速清理出商场,降低商场移动火灾荷载。

改善建筑平面布局,保证防火分隔和人员疏散

首先应根据大型商场是属于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等因素,确定其防火分区的大小,决不允许火灾分区超标。在划分防火分区时,还应尽可能地考虑功能分区,最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可因功能分区而影响防火分区。要加强对中庭和自动扶梯的防火分隔处理,这些地方因为烟囱效应的影响,往往会成为火灾传播的主要途径。对于设有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场,还应通过合理地设置防火阀等防火分隔物来阻止火势通过风管来传播。为了保证大型商场的人员安全疏散,首先应根据规范要求,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楼梯,同时应多方位地均匀布置,保证商场内任一点到最近的楼梯距离小于22米,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小于27.5米。疏散楼梯应根据规范要求将其楼梯间设置成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并最好具有自然排烟的功能。大型商场内还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火灾中的人员能迅速通过标志找到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发现和扑灭初起火灾的能力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技术已非常成熟,国外统计其灭火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大型商场必须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这样能够有效地扑灭和控制初起火灾,不让小火酿成大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迅速发现初起火灾,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控制火灾创造有利时机,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于大型商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型商场还应配置足够数量和型号正确的灭火器,并合理布置,不应为了便于管理而统一放置,影响其扑灭初起火灾的效果。在加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管理,1985年,我国对23起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案例进行了调查,成功的只有14起,占61%,远远低于国外的水平。这说明在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投入使用后,还应加强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系统完好有效。这样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才能及时发现和扑灭初起火灾事故。

加强以电气设备为重点的火源管理

众所周知,燃烧需要点火源、可燃物和助燃剂,在大型商场的火灾预防中,应重点放在对火源的管理上,火源的管理又应以电气设备和线路为核心,因为电气火灾在所有火灾原因中是占第一位的。电气线路和设备安装应选择有资质的队伍施工,必须符合低压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在吊顶内敷设的电气线路应选用铜芯线,并穿阻燃管保护,接头必须用接线盒密封。电气线路的敷设配线应根据负载情况,按不同的使用对象来划分分支回路,以达到局部控制又便于检修的原则,在停止营业后,除了必要的照明外,大型商场营业厅内的其它用电应全部切断。大型商场应加强电气设备管理,特别是吊顶内埋入式灯具和霓虹灯,应防止其高温引发火灾,必要时可通过红外线测温等电气检测的方法对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找出接触不良、过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发热点。大型商场内应严格控制临时线路,严禁乱拉乱接,严禁使用电炉、电热杯、电水壶等加热器具。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现在部分大型商场多采用招租、招商等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经营人员和商品都变化较快,这就更加要求加强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首先是要加强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会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会引导顾客疏散,让所有人员安全疏散,并且在适当的时机依照灭火预案组织人员演练,熟悉各自的职责。其次是加强行政管理,营业大厅内应设置“禁止吸烟”的标志,严禁吸烟;商场的疏散楼梯、安全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堆放商品和上锁。第三是商场在更新、改建和变更用途时,应及时申报消防部门审核,从源头上避免产生火灾隐患;第四是积极整改业已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让火患变成火灾。

篇2:保险学

500

500

姐姐

爷爷

奶奶

12125

125

结论:母625 姐姐125 爷爷125 奶奶125 某市育红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某系学生团体平安保险的被保险人,在家中睡觉时不幸煤气中毒死亡,其母已在一年前去世,其父与其兄也同时煤气中毒,虽经医院抢救,他们仍在李某死后的当天死亡。李某的受益人是其父。你认为此案受益金应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继承还是受益人的遗产继承?

在本案中,李某先于李父死亡这一事实,使得保险金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继承,只有在受益人先于或与被保险人同时死亡或未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继承。本案中的保险金应该是受益人的遗产。田某将怀孕即将临产的妻子送进医院。在医院为其妻做剖腹产手术前,田某拿出钱,委托其妻姐为其妻办理了母婴安康保险。保险责任是,被保险人或连带被保险人(即婴儿)在被保险人住院分娩期间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死亡,保险人给予约定的保险金额。在填写保险单时,妻姐未征求田某和田妻的意见,将自己填入投保人和受益人栏。手术中,田妻和婴儿因难产而相继死亡,妻姐随后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请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付,为什么?

答:保险公司根据有关规定,认定妻姐因不是被保险人有抚养关系的近亲,又没有经过投保人同意将自己填作受益人是无效的。此案作为没有指定受益人处理,田某和其亡妻的父母应共同享有这笔保险金 余某系某印刷厂工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了简易人身保险,投保时余某身体健康。一年后余某因失恋而致精神不正常,并日趋严重,在其家人监护间离家出走,途中因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而被公安机关收容。在收容室内因试图出逃而用头撞墙,造成头外伤颅内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付?

答:应该给付。因余某的死虽是自伤所致,但他在精神病期间,思维紊乱,不存在自杀意图,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向其受益人全额给付保险金。被保险人张某,男,14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了学生团体平安保险,一天中午他与同学在江边游泳,被水冲走,经几天搜寻也未发现尸体,张某的父亲遂向县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给付。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付?

答:从本案看,被保险人确遇到特别危险,死亡的可能性极大,保险公司可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在以后重新出现,受益人要退还以前领取的保险金

第四章 保险的基本原则 某厂财务会计赵某于1998年5月22日为其公公瞿常秋投保10年期简易人身保险15份,保险金额2055元,指定受益人是瞿常秋的孙子瞿润东,当时年仅8岁。投保两年后,赵某与被保险人的儿子因感情破裂而离婚,经法院判决,瞿润东由被保险人儿子抚养。离婚后赵某仍按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交保险费。离婚一年后,被保险人瞿常秋因病身故,于是赵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给付保险金的申请。与此同时,被保险人的儿子提出受益人是他的儿子,而且由他抚养,应有他领取这笔保险金。为此发生纠纷。请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付,给谁? 答:保险公司应该给付。因为人身保险可保利益的适用时限与财产保险不同,只要求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可保利益,而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以不具有可保利益。所以赵某在为其公公投保后,尽管中途婚姻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这份保险单仍是有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5条第1款规定:“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有平等监护权”,此案在司法部门的协助下,由监护人双方达成协议:①由赵某领取保险金;②保险金以受益人瞿润东的名字存入银行;③存单由赵某保管,待瞿润东成年后交给他使用。某银行将其抵押贷款的一栋房屋投保了一年期火灾保险,保险期限内某日该房屋遭受火灾而焚毁,银行持保险单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保险人经调查发现该银行已在火灾发生前收回了此笔贷款,故拒绝赔偿。问保险人能否拒赔?为什么?

答:保险人应该拒赔。因为根据可保利益原则,财产保险的保险合同在投保时,以及在损失发生时,均应具有可保利益。而此案因贷款已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前归还,所以银行对该房屋已无可保利益,保险合同失效,保险人不应赔付。

1986年6月3日,某市职工王某将其私房投保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同年11月25日,王某将该房屋卖给了李某,并把保险单一起转让,房屋卖价中已包含了保险费一项。次年4月1日,该房屋发生火灾,损失金额为3500元。李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被保险公司拒绝。问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

答:保险公司应该拒赔。因为:首先,财产保险合同成立时以被保险人对投保财产具有可保利益为条件的。被保险人王某在房屋售出后已失去了可保利益,该保险合同已自动失效。其次,除了货物运输保险单以外的其他财产保险单不能随保险财产出售而自动转让,应该先通知保险公司,经保险公司同意更改了被保险人之后,保险单才继续有效。既然李某不是被保险人他也就无权索赔 1987年3月15日,李某将其木质机动船投保,保险金额按重置价值确定为7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次年1月15日,李某驾驶该船发生触礁事故,施救和维修费共计5400元。保险公司接到出险通知后立即组织调查,发现投保时船舶属于李某一人所有,但他后邀另外二人合伙经营,船舶分为四股,李某占两股,并签订了合伙经营合同,但没有办理保险批改手续。案发后保险公司人员对理赔有不同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意见应该是什么?

答:正确的意见应该是,李某对该船仍具有全部可保利益,从个人经营到合伙经营,并没有引起保险标的过户,户主仍是李某,他是经营人,又是其他两人所占部分财产的保管人,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全部损失 某人于1979年在曼谷以65000美元买了222件古代石雕像和青铜雕像。在新加坡,这些货被估价3000万美元,他就以此金额在伦敦投保了去荷兰的货运险。货物装运前,承保人对货物进行了检查,认为投保人对商品估价过高,一些事实有虚报现象,因此取消了保险单。1982年他从美国的一家保险公司获得货运险保单,货物装上了船,途中那条船触礁沉没,货物全损。问其保单是否有效?

答:承保人经调查后宣布保单无效,理由是投保人对货物的一系列事实作了错误申报,特别是隐瞒了以前保险单被取消一事,并要求法院做出裁决。法庭认为,最大诚信原则是海商法中的既定准则,于是作出了有利于承保人的判决。2 1991年3月5日,安徽怀远县第三航运公司个体船主陈某在船发动机被拆除、船体严重受损的情况下,竟然在总吨位152吨的船上装载石块167吨,用缆绳将该船系在另一船旁,从张家港拖往上海。途中,该船破裂,大量进水,沉没于江底。该船已投保了船舶损失险,请问保险公司应否赔付?

答:保险公司不应赔付。因为该船缺乏适航能力,违背默示保证条件,有悖于最大诚信原则,其船舶的损失属船舶保险中的除外责任,保险公司应予以拒赔。

1986年4月15日刘某携同其小车司机宋某到保险公司将其年仅15岁的女儿刘某某谎称16岁投保了30年期简易人身保险5份,保险金额为3450元。在被保险人健康情况栏内,刘某填上“正常”,但未在保险单上签字,当天下午由宋某缴了保险费,并在保险单上签字。同年5月10日,被保险人刘某某因病住院。11月4日,刘某某因胃癌转移已无法治愈而出院,6日上午死亡。刘某某病逝后,投保人刘某于次日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保险公司是否应予给付?。

答:保险公司接到申请后,对被保险人的病情进行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刘某某在投保前的2月28日被医院诊断为胃癌,并作了手术。保险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以投保人刘某隐瞒被保险人患有癌症这一重要事实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4

1983年2月5日,王某为其妻徐某办理了简易人身保险的投保手续,保险期限为30年,保险金额为4000元。投保时保险公司的经办人员曾向被保险人的单位了解过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证实她的健康状况良好,能正常工作。到1986年7月5日,被保险人徐某住院,诊断为胸部鞍区肿瘤,同年8月2日,徐某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应予赔付?

答:在本案中,被保险人的死因虽是癌症,但其投保在先,并是在保险公司调查之后才给予承保的,而患病诊断后,投保人并未隐瞒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所以应视同正常疾病死亡,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全数给付保险金。1998年,某县客运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代理合同,为保险公司代办公路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在代理合同有效期内,该客运公司的一辆客车在山区行驶时与迎面驶来的一辆货车交会,由于客车司机打方向盘过猛,致使客车翻入山谷,造成9人死亡,22人重伤,14人轻伤。本次事故的伤亡人员家属持旅客车票(车票上印有票价中含保险费的字样)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以客运公司已连续四个月未向保险公司结转保险费为理由拒赔,提出由客运公司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于是伤亡人员的家属诉之法院。法院会如何判?

答:客运公司在抗辩时引用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并提出由于本公司经营亏损,多次恳请保险公司延缓结转保险费,而保险公司从未提出终止代理合同,本公司至多只能承担补缴保险费的义务,受伤旅客的保险金应由保险公司负责给付。最法院认定这次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事故,由保险公司负责给付保险金,客运公司应将4个月未结转的保险费连同利息缴付保险公司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保险人莱兰船舶公司的一艘轮船被德国潜艇用鱼雷击中,但仍然拚力驶向哈佛港。由于港务当局害怕该船会在码头泊位上沉没而堵塞港口,拒绝其靠港。该船最终只好驶离港口,在航行途中,船底触礁而沉没。该船只投保了一般的船舶保险,而未附加战争险,保险公司予以拒绝。你认为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

答:保险公司的做法是合理的。虽然在事件上看致损的近因为触礁,但船只在中了鱼雷之后始终没有脱离险情,触礁也是由于险情未解除而导致。因此近因应为战争,而战争不属于船舶保险的保险责任,所以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1983年7月,某地因连续暴雨造成洪灾。洪水进入该地烟酒副食品公司的一个纸烟仓库,底下一层的纸烟都被水浸泡,直接损失12万元。上面几层的纸烟虽未被浸泡,但屋内潮气很大,对纸烟不利。该公司为了防止损失扩大,立即采取措施将这批纸烟削价销售,销售差价为35万元。事后,该公司向保险公司索赔差价损失,保险公司对此提出异议。在调解过程中,投保人提供了仓库的防潮设施因洪水进库而被淹没失效的鉴定。你认为保险公司应否赔付?

答:根据近因原则,这部分纸烟虽未受洪水直接浸泡,表面完好,但受潮与洪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被保险人在未霉变前采取果断措施削价处理是合理的、有效的,保险公司对这部分销售差价应予以赔偿。某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与古巴某糖厂签订进口10000吨袋装蔗糖的贸易合同。卖方负责租船并支付运费,承运船舶为某轮船公司所属A号货轮。起运港为古巴的圣地亚哥港,目的港为我国的青岛港,农产品出口公司作为收货人向国内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两个月后,A号货轮到达青岛港,卸下全部货物,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发现大部分蔗糖已经受潮变质结块。损失发生后,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以被保险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保险理赔人员经过调查,发现蔗糖包装过于简单,大量破损。请问保险公司应否赔付?

答:从保险公司的调查结果可见,导致蔗糖变质结块的近因为包装过于简单,这一原因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因此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四川省某市果品公司通过铁路运输给黑龙江某单位一车皮四川甘蔗,计2000篓,投保了货物运输综合险。货物在约定的15天期限内到达目的地,在卸货前发现左侧车门开启1米,靠近车门处有明显的被盗痕迹,被盗处保温被被撕破长1米、宽0.5米的口子。卸后清点实剩货物1760篓,被盗240篓,在所剩货物中还有130篓全部冻毁。损失发生后,投保人及时通知保险人,要求对其货物遭受的盗窃损失及冰冻货损给予赔偿。保险公司应否赔偿?

答:保险公司对于两部分损失均应赔偿。根据近因原则,此属数种原因连续发生引起危险事故的情形。前因是盗窃,后因是包装破损,但包装破损是由盗窃所致,因此保险公司应承担两部分的损失。某日清晨,55岁的退休工人赵某骑车途径一条偏僻的马路时,由李某驾驶的一辆出租车在她身后超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后又避让不当,将正常骑行的赵某撞倒并卷入车下。急欲逃跑的李某非但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倒车,将受伤倒地的赵某在前后轮之间又反复碾压了三次。赵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两天后离开人世。李某驾驶机动车违章行驶,肇事后又倒车碾压被害人,手段极其残忍,被依法逮捕。李某所开的出租车已投保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公司应否赔偿?

答:保险公司不应赔偿。结合近因原则,将受害人赵某遭受伤害的过程,可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次受伤,属交通肇事。第二阶段,再次受伤,并导致死亡,属故意犯罪。交通肇事和故意犯罪都是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原因,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后出现的故意犯罪为除外责任,因此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6北京显像管厂与北京潮阳区某建筑队签订了维修成品库的施工协议,其中第九条规定:“因施工发生火灾,由乙方(建筑队)负责”。建筑队在施工时,有关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把带着火苗的沥青桶放在库棚顶上的油毡上,酿成火灾,库内15500余只显像管烧毁,直接损失共计80余万元。保险公司赔付损失后,该厂把要求责任方赔付的权力移交保险公司。在代位追偿过程中,该建筑队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一再推托责任,拖了11个月未能解决,保险公司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诉讼。在事实和法律面前,该建筑队承认应负全部赔偿责任。但保险公司考虑到该建筑队的实际负担能力,给予充分谅解和照顾。经法院调解,最后达成协议,建筑队赔偿保险公司赔款总额的30﹪,分4年偿清。在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艘英国籍船舶被德国所捕获,保险人支付了赔款,并接受了委付。数年后,该船归还原主,但物权应归还保险人。保险人将此船出售后,获得了比保险赔款大得多的金额。请问保险人应否将超出保险赔款的部分金额退还给被保险人?

答:保险人不应退还。

某船因碰撞沉没在某港航道内,被保险人提出委付。保险人认为船舶还在,残余钢板还可回收不少,遂同意接受委付。岂知清理残骸时,造成航道堵塞,因影响航运而被罚款,加上打捞沉船费用,保险人得不偿失。请问保险人能否向被保险人要求分摊部分费用?

答:不能。

1第十一讲

1.有一承租人向房东租借房屋,租期9个月。租房合同中写明,承租人在租借期内应对房屋损坏负责,承租人为此而以所租借房屋投保火灾保险一年。租期满后,租户按时退房。退房后一个月,房屋毁于火灾。于是承租人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如果承租人在退房时,将保单转让给房东,房东是否能以被保险人身份向保险公司索赔?为什么? 解:(1)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承租人对该房屋已经没有保险利益。

(2)房东不能以被保险人的身份索赔。因为保单转让没有经过保险人办理批单手续,房东与保险人没有保险关系。

2、某家银行投保火险附加盗窃险,在投保单上写明24小时有警卫值班,保险公司予以承保并以此作为减费的条件。后银行被窃,经调查某日24小时内有半小时警卫不在岗。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解:保险公司不用承担赔偿责任。因为该银行违反了明示保证(或保证,或最大诚信原则),而保证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违反了保证,就意味着违约,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或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不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3、李某2001年12月23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险期限为1年的家庭财产保险,其保险金额为20万元,2002年2月26日李某家因意外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李某的家庭财产实际价值为30万元。若按第一危险赔偿方式。则:

(1)财产损失15万元时,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2)家庭财产损失25万元时,保险公司又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解:(1)因为第一危险赔偿方式是按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均予以赔偿的方式。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15万元,所以保险公司应当赔偿15万元。

(2)保险公司应当赔偿20万元。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20万元。

4、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金额100万元,保险有效期间从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1)该企业于2001年2月12日发生火灾,损失金额为8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2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2)2001年4月23日因发生地震而造成财产损失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2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解:(1)保险公司赔偿金额=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80×100/200=40万元。因为该保险为不足额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

(2)由于地震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责任免除,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5、某人将一批财产向A、B两家保险公司投保,保额分别为6万元和4万元。如果保险财产发生保险事故损失5万元,因保单上未约定分摊方法,按我国《保险法》规定,A、B两家保险公司应分别赔付多少?(要求写出你采用的分摊方式、计算公式)

解: 按照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按保险金额占保险金额总额的比例分摊,即比例责任制。因此: A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

=损失金额×A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金额/所有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金额总额

=5×6÷(6+4)=3万元 B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

=损失金额×B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金额/所有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金额总额

篇3: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该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讲授的过程往往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听课, 缺少主动思维。又由于该课程的学习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对理论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 理解不够透彻, 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难产生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 由于该门课程属于新兴学科, 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比较陌生, 单纯的理论教学, 难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经验, 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许多用人单位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选择依据。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一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建立了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模式。

1 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目标

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 采用综合研究与实践的方式,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并重的原则, 对教法和学法进行研究, 将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进行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科研素质、实践能力、达到教育过程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和谐统一。

2 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在以往医疗保险教学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 在医疗保险专业课教学计划中体现理论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并重的理念。无论是理论课教学, 还是实践教学都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医疗保险专业课的教学应围绕培养医疗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同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今后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2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支撑

医疗保险学从教学内容上看,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 作为专业理论课, 它是在其他专业基础课和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经过了前几年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某种角度看, 专业理论课学习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在学习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过程,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应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 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发挥其各种潜能, 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实现自己思想观念的更新, 对自己的角色做出正确的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监督者,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 教师结合课程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必要条件、指导搜集资料、正确无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 教师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可以选择问题式、情景式、随机通达式等多种教学形式, 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同时从学生自己的角度, 结合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 对专业理论有一个深刻的领悟,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3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学实践教学体系应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具体地讲, 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锻炼, 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今后独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因此, 实践性教学体系应包括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2.3.1 实践教学遵循的原则

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进行实践教学应将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实践教学在内容设计、考核方式选择等方面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系统性原则。社会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具体工作看, 包括医疗保险的登记和申报、费用的征缴、款项的划转、待遇的审核、待遇的给付、账户的管理等不同的环节, 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应体现其工作的全过程。

规范性原则。由于社会医疗保险工作遵循社会医疗保险相关的法规来进行, 因此, 在构建实践性教学内容时, 要使实践内容和过程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在相应的政策框架内进行操作。

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学课程的特点, 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 选择不同的实践形式。例如, 在介绍基本理论知识时, 由于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 具体形式可以小组讨论, 也可以双方辩论的形式进行;在理论运用阶段, 可以采用模拟实际职位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 形式可以多种。

2.3.2 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师资队伍的建设。搞好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 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层出不穷,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性地选择社会医疗保险的教学案例, 科学地设计医疗保险的实践内容。因此, 为搞好实践教学, 一方面需要专职教师经常深入社会,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对社会医疗保险案例进行分析和筛选, 选择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有实用价值的案例。另一方面, 需要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 聘请校外专家作为专门的指导教师, 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对学生的实践和实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教学基地建设。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包括实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在内的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 建立相应的场景, 进行岗位模拟、现场讨论、计算机模拟操作等教学。在校外, 主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岗位实习。

实践教学资料的准备。实践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实践模拟操作软件等资料。体现出各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践的方式及手段、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办法。根据需要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一部, 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外购或其他途径取得。

2.3.3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

社会医疗保险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理论和社会医疗保险基本制度两个部分, 整个实践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 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可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基础理论部分应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 以案例讨论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

基本制度运用部分的实践内容应侧重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制度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能够体现社会医疗保险职位的特点。可以按照医疗保险的职位设计实践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手工操作与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校外综合实习部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进行。根据医疗保险学课程的特点可以选择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其校外实习基地, 由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其内容应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般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安排实习的内容, 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 具体内容和程序可与实习基地教师合作确定。

2.3.4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应当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综合评价模式, 考试考核学生对医疗保险学基础理论、基本制度的掌握情况, 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 可以选择相邻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照, 以此来评价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况成云, 杨江林.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素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8) :478-511.

篇4:足球保险学

危险运动

上世纪80年代,德勤公司有一项统计数据:一名球员在场上仅仅靠一次灵光闪现的动作所获取的报酬,相当于井下矿工四年的工资。前英格兰队主教练格伦·霍德尔站出来为球员辩护:“球员比赛的风险比井下作业的风险更大,一次冲撞就可能使他们的职业生涯提前终结。”霍德尔还忽视了一点,那就是矿工在发生事故后都有工伤保险赔偿,但早期的球员们却很少有这种保护。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在多次心理调查中,都表明很多足球运动员身上出现一种共同特质,也就是法国足球专家F.比滕代克在《足球,心理学研究》里所说的:“球员是多疑的、不确定的、疑神疑鬼和自恋的……直到现在足球运动员仍被看作是最敏感的人群。”

很明显,这种“多疑”的特质和公众希望球员所承担的英雄角色截然相反,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到足球运动的危险性。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球员们已经意识到他们从事这项特殊行业的宝贵和短暂——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技术避免自己损伤,足球装备的进步以及规则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伤的风险。一些球员拖着“伤腿”被迫上阵的血案早就成为历史,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不顾一切地勇猛,在比赛时也更加小心翼翼……但真正的苏醒还是来自对保险意识的认知,贝肯鲍尔在成为职业球员前曾是位出色的保险推销员,阿根廷足协在1986年世界杯时为马拉多纳的左腿买了份保额为3000万美元的保险(保额是指保险公司赔付给投保人的最高限额,保费是指投保人购买保险所交的费用,一般而言保费要比保额低很多),这两人是第一批接触到个人保险的球员。当时大部分球员的保险是通过俱乐部购买的团体险,这正是让人担心的地方,一些球员甚至并不知道俱乐部支付他们的工资里包含了保险,总有些“白痴”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高工资才是最重要的。

在过去,尤其是业余足球时代,足球运动员们根本没有任何保险常识,遇到伤病都只能自认倒霉,一些人为此不得不提早结束了足球生涯,很多人甚至连原来的工作都无法从事,从而为献身足球毁掉了自己的将来:法国塞特队上世纪40年代的球星西雷·科拉尼因为脊椎炎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在那个年代,由于脊椎炎而提前退役的球员并不在少数。除了脊椎炎外,还有一些隐形的职业疾病证实了足球运动的危险性,比如疝气(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和睾丸癌等,此外他们还可能遭遇视网膜脱落和间歇性心脏病。最让球员害怕的还是神经性疾病,1974年,《泰晤士报》报道了六名职业球员因为相同症状而死亡的消息,英国神经科医生认为死因是这些球员在踢球时频繁争顶头球所致。最近的例子是前AC米兰和佛罗伦萨球星博尔戈诺沃,由于受到运动神经性疾病的困扰,他的生命面临终结的危险——1973年以来,已经有41名退役球员因为这种疾病被死神吞噬。由于不懂得理财,博尔戈诺沃已经付不起任何医药费……一些科学家甚至提议,为了保护球员,得让他们像橄榄球运动员一样带着头盔进行比赛。

保险ABC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头盔吗?即使头盔能够保护他们不受伤害,那么能够让他们脱离贫困,抗拒内心的恐慌吗?从过去一些退役球员的案例来看,在面临严酷伤病时,他们都成了社会的弃儿,只能等待慈善人士的爱心帮助。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是:在球员时代几乎都没有科学的保险计划,而在退役后俱乐部自然不再为他们支付任何保费,在花费掉所有积蓄后,他们也终于受到了惩罚,但为时已晚。在很多球员看来,足球运动的伤害仅仅来自于肌肉损伤,最多也就是骨折,这些在球员时代俱乐部已经为他们考虑到了,但他们忽视了这些小伤的潜伏和积累会使更大的伤害在退役后出现,也就是像博尔戈诺这样的情况,所以在退役后他们只能从保险公司那儿得到很低甚至空白的养老保险……好在现在球员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俱乐部也比过去更加人性化。根据欧盟劳工法,俱乐部在和球员签约时,合同里必须有保险条款。以意甲为例,俱乐部和球员的合同规定,球员必须拿出工资的9.15%来缴纳保费,但这些都是俱乐部的行为,真正自己掏钱购买个人保险的球员依然不多。一般来说,主动购买保险的一般有两种人,一是具有号召力的足球明星,他们担心自己因为伤病或意外事故而失去现在的丰厚收益,比如贝克汉姆、卡卡和小小罗等;二是即将退役的球员,像马尔蒂尼和吉格斯都在最近几年自费购买了多份保险。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普通球员,自费购买保险的例子却不多。

在欧洲,俱乐部和球员合同里的保险基本分为三种:一是工资保险,在球员意外受伤后,保险公司为其支付住院费和医疗费,若缺席六周以上,球员工资则由保险公司支付,直到球员伤愈复出,保费是由俱乐部和球员共同分担的,保费一般在两万欧元,保额则能达到数十甚至上百万欧元;二是球员意外险,因意外伤病导致无法踢球,球员可以得到当时所投保额的全部赔偿;三是训练险等其他险种。从成本角度看,赔付金额最高的还是工资保险,随着球员工资成倍上涨,俱乐部财政面临着巨大压力,如果高价引进的球员无法上场,还要为其支付高额工资,这冤枉钱花得甚是心疼。特别是球员在代表国家队或参加其他比赛时受伤缺席,所以每家俱乐部都会在合同里写上:球员只有在代表俱乐部比赛时才受合同保险保护。如果球员被征召入国家队,那么该国足协必须为球员购买保险。而在与各国足协的拉锯战中,俱乐部也始终都站在球员一边,从这点看,这似乎是为了球员的安全着想,但出发点还是为了俱乐部的利益。

有媒体认为,一些俱乐部甚至希望球员受伤来避免损失。以欧文为例,2007年11月,他在英格兰队对奥地利队的友谊赛受伤后,保险公司的理赔方案是:受伤最初两周以5万英镑为上限,此后100周的周赔付可达10万。最终欧文因伤缺席了六周,保险公司向他支付了60万英镑的工资赔偿,这对于纽卡斯尔联俱乐部而言,反而少了一个包袱。而在球员合同内的保险条款中,俱乐部也会动手脚,比如拖延保险赔付期,由于一般保险条例规定球员在受伤期间的工资由保险公司支付,他们会让队医推迟开具球员的健康证明,以节省更多的薪金空间。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一些争议,一些俱乐部借保险来图利,无疑和保险公司一贯提倡的“保险是一种保障”的理念相冲突。

另外,保险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为了球员的“紧箍咒”。根据保险条款,球员们必须与一些高危险的休闲运动绝缘,他们必须根据保险公司或俱乐部为他们设计的内容来安排行程,以使自己变得更“安全”。在去年年底伊拉克国家队对“和平明星队”进行的一场名为“进球为和平”的慈善赛上(明星队主教练为安切洛蒂和瓜迪奥拉),很多球员都以组织者没有购买保险拒绝参加。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之前提到的现象,球员们的保险意识仍存在着对组织的依赖性。看上去他们已经足够聪明,但由于缺乏个人保险上的投资,在职业生涯结束后,他们都将或多或少地陷入困境。他们得明白,俱乐部为他们购买的保险,只是出于投资的考虑,而安全永远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足球保险的桎梏

1.足球运动员属于高风险职业,肌肉损伤经常会复发,这些损伤日积月累后会促发一些突发性伤病或伤残,像欧文总是因为肌肉拉伤缺席联赛而让保险公司赔付高额保险金的情况,按照保险条例,相同伤病如果复发很难得到赔付。

2.很多球员都有滥用药物,甚至服用违禁药物的经历,这是一些特殊伤病的诱因,而职业球员群体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和不科学的训练方式等,都容易使他们和伤病成为朋友,这对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风险投资。

3.俱乐部往往希望国家队为球员购买大赛保险,但问题是大名单都会在最后时刻公布,而保险公司事前需要对参赛球员的身体状况和过去的伤病数据进行研究,在不知道入选球员名单的情况下,很难为球员做细致的个人保险规划,所以现在的大赛保险都是以球员身价和工资来计算的。

结语

足球保险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除了今天讲述的球员自身保险外,体育赛事险和特殊险也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课题。其实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新颖角度,通过保险学在足球运动的发展,对足球界一些特殊现象进行了追问和反思。例如,保险业的健全发展,那些获得了更多“安全感”的球员,是不是会抛弃掉平时的文雅,变得更肆无忌惮,从而使足球运动面临更多的危险呢?俱乐部和国家队之间的争论,如果能更多地从球员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是会避免像博尔戈诺沃那样的悲剧呢?

篇5:保险学心得

我是09财务管理二班的学生。为什么我选了保险学这么课程呢?因为我热爱关于金融的任何领域,任何知识。巴菲特是一名投资者,出手通常都是亿万美元。他创建的伯克希尔·哈哈撒韦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的公司。我很好奇为什么一家保险公司能给巴菲特这么多现金用于投资。带着好奇和疑问我来到了保险学的课堂,深入了解什么是保险。

保险学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保险被定义为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将一个实体潜在损失的风险向一个实体集合的平均转嫁。其实通俗地讲,就是一旦加入某个团体,就“一人有难,大家平摊”现代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由动争夺工人阶级而首先创建的,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环。我觉得保险最重要的是对风险的控制。有全盘了解各种风险,对风险的预测尤为重要。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行重点防范预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如果说保险的自然基础即风险基础是自动满足的话的相对性而不能自动实现。保险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包括如何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及最核心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于保险经营的技术基础和分析未来的不确定时间风险产生的影响学,金融学,保险学及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原理有人认为保险是一种在保险期间进行的赌博。保险公司赌你和你的财产将不发生损失,而你拿保险费下注赌发生损失。赌马时却期待你所押的马能够胜出。且保险公司通常把财产损失的一部分让被保险人承担。定的赌金来获得不确定的巨额报酬,是背道而驰的。保险和赌博很容易被混淆。险只是处理一个已经存在的风险的技术手段。保险和约的双方都不能由于损失得到更多的收益。而保险和约的双方都希望能避免对方的损失。我现在浅浅的明白了伯克希尔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现金让巴菲特投资全世界。多的时候就像一家银行,损失降到最小。将让我受益终生!才能够预测可能造成的危害,,2,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对于容――如何保证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以维持必要的偿付能力。

通过傅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19世纪德国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为了与社会主义运此后的欧洲各国也纷纷效仿,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如何提取适当的准备金,所不同的是拿给保险公司钱时可能并不期待发生事故,因为每个人并不期待自己死亡、但保险是用确定的保费来避免不确定的损失,其区别在两个方面。,是以货币形式平摊的社会风险转嫁机制。进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方法。衡量风险,,那么,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决策,如何确定自留风险和安排再保险保险精算。,去解决商业保险中需要精确计算的问题。但这中间仍有不同,首先赌博创造了一个新的投机风险而保其二,赌博一方的损失是另一方的的收益; 所以赌博的双方都希望另一方有损失;

他们精算着风险的概率,我渐渐地了解到保险学的奥秘,今天已经成为维护现代社会正但也存在可测性。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进而确定各项风险1/1000。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保险的技术基础则因为可测性残疾或者发生疾病,只保险中,以,统计

而你而而

篇6:保险学论文

对于“保险”这个词眼,第一次听到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只记得当时一个穿西装模样的人上我家来推销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保险”。从此,我对保险的理解就是,一份可以在你遇到意外时候给你金钱补偿的合约。直到这个学期选修了“保险学”这门课才知道,原来“保险”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保险”一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就从保险学的基本框架,体系结构,和这门学科跟金融类学科的联系,以及中国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与看法。总地来说,保险学(Insurance)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保险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从保险法学到保险数学,从综合保险学到微观保险学,总体保险学,保险学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保险商品关系。作为保险学研究对象的保险商品关系是指保险当事人双方之间遵循商品等价交换原则,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的法律形式确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现保险商品的经济补偿功能。在保险商品关系中,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向另一方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规定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即当发生保险事故或出现约定事件时,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对对方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给付,以保障对方的生产或生活的正常运行。保险商品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保险商品关系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损失赔偿原则损失赔偿原则是指在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内范围的损失时,保险人应按照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赔偿被保险人所后的损失,或者以实物赔偿,或修复标的。无论以哪种形式赔偿,应能、也只能使被保险人在经济上恢复受损前同等状态。当然,如果赔偿不足,则达不到实施经济补偿、安定生活的目的;反之,若赔偿查过实际损失,将使被保险人获得额外利益,这同样是不妥当的。因此,在我们小组看来,损失赔偿原则的核心是对可具体定价的事物的保险,并且赔偿绝不可能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得到额外利益。以下从三个小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最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损失赔偿原则不可能会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得到额外收益,从以下两个小案例来看。

1、重复保险周先生于2008年5月向A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及附加盗窃险,保额为1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而后的两个月,周先生所在单位为职工在B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和附加盗窃险,其中周先生的财产保额为10000元,保险期限为一年。2008年10月的一天,周先生家被盗,他发现后

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同时通知了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后认定,周先生被盗物品价值8000元。因公安机关未能破案,周先生同时向A保险公司和B保险公司索赔,但两保险公司均以周先生重复保险为由拒绝赔付。于是,周先生立即诉至法院,要求A、B两保险公司各向其赔偿8000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周先生与两家保险公司分别签订的财产保险合同均为有效合同,根据《保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由A、B两家保险公司分别向周先生支付保险金4000元。这里是重复保险的问题。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二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由于财产保险合同系补偿性的合同,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偿不应超过其财产的实际损失,当然也不能通过重复保险而取得超过其财产实际损失的额外利得。保险法规定比例赔偿原则,即是将各保险人保险金额相加,去除各个保险人的保险金额,得出每个保险人应分摊的比例,然后按比例分摊损失金额。这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通过重复保险而获得额外利得。上述案例中法院要求A、B两家保险公司各赔偿周先生4000元,即是根据该原则作出的判决。这里虽然周先生买了两份保险,若是都得到8000的赔偿,那么周先生会得到16000,比自己损失的得到更多,显然他会相较获益。这个原则也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若是没有这个原则,恐怕不少人会故意犯罪来从保险公司获益,这种行为不仅不会使社会得到保障,反而让人们变得不诚实和犯罪率增高,甚至相互勾结做坏事。因此财产保险具有补偿性的基本性质,无论向几家保险公司投保,获得的保险赔偿总和不会超过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因而被保险人不应该有通过重复保险获得不当利得的想法。

2、委付1998年3月2日,个体运输专业户张某将其私有东风牌汽车向某县保险公司投保了足额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金额为4万元,保险期为1年。同年6月8日,该车在途经邻县一险要处时坠入悬崖下一条湍急的河流中,该车驾驶员(系张某堂兄)随车遇难。事故发生后,张某向县保险公司报案索赔。该县保险公司经过现场查勘,认为地形险要,无法打捞,按推定全损处理,当即赔付张某人民币4万元;同时声明,车内尸体及善后工作保险公司不负责任,由车主自理。到8月10日,张某看到堂兄尸体及采购货物的 2800 元现金均在卡车内,就将残车以4000元的价格转让给邻县的王某,双方约定:由王某负责打捞,车内尸体及现金归张某,残车归王某。8月20日,残车被打捞起来,张某和王某均按约行事。保险公司知悉后,认为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允许擅自处理实际所有权已转让的残车是违法的,遂成纠纷。最终判决为保险公司获得残车收入4000元,王某获得残车。在此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是委付,委付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物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并请示支付全部保险金额的权利。这中,保险公司已经推定该车全损,说明保险人已经接受委付并给予车主张某全额赔偿,此时保险公司已取得残车的实际所有权,只是认为地形险要而暂时没有进行打捞。因此,原车主张某未经保险公司同意转让残车是非法的;第二、保险公司对车主张某进行了全额赔偿,而张某又通过转让残车获得4000元的收入,其所获总收入大于总损失,显然不符合财产保险中的损失补偿原则,因为王某已经得到了全额赔偿的4万元,若再获得4000元,明显他就有额外收益了,因此保险公司追回张某所得额外收入4000元,恰似代表着残车的市场价值,因其所有权归保险公司,所以残车所卖的钱也是归保险公司,这正是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体现。从以上两个小案例可以看出,保险都有赔付限度。若是保险财产遭受部分损失,计算赔款时应扣除残值,若是多家保险人投保,则事故发生时获得赔款不得超过其财产的总价值。根据以上的分析,投保人不得通过赔偿而额外获利,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我们小组再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损失赔偿原则包括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必须能用价值来衡量。因为如果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不能用价值衡量,也就谈不上赔偿。对物来说,基本上可以明确价值是多少,即使面对不定值保险,也有以实际损失为限而根据市价来定,不能以具体的价值来定的,因此可以看出损失赔偿原则只能使用于财产险。以下来看一个案例。杨峰系四川省宣汉县双河小学一年级学生。2005年3月1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杨峰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达州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达州保险支公司)签订了《学生平安保险合同》。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医疗保险金的赔偿进行了约定,附加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额2000元,附加住院医疗保险金额60000元,疾病事故保险金额2000元。原告交纳保险费27元。保险期限自2005年3月1日零时起至2005年8月31日二十四时止。2005年8月1日18时05分,原告在宣汉县双庆路过公路时,被无驾驶证的宣汉县马渡乡二村四组村民欧大帮驾驶的自用未上户的宗申牌150型摩托车撞倒致伤。2005年12月14日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欧大帮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杨峰无责任。杨峰先后在宣汉县双河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用去门诊治疗费198.60元,住院治疗费19906.39元,共计20104.99元。2006年8月16日,经宣汉县人民法院调解,确认欧大帮赔偿杨峰医疗费20104.99元。事故发生后,杨峰及时给达州保险支公司报案索赔,该公司拒赔,并于2006年9月8日给原告送达了拒赔通知书。杨峰起诉至宣汉县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达州保险支公司给付原告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和住院医疗保险金18004元及要求被告理赔发生的交通费、差旅费、食宿费。被告达州保险支公司辩称,原告诉讼请求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及住院医疗保险金属于补偿性质,应当适用补偿原则,而原告的医疗费20104.99元,已由撞伤原告的肇事方欧大帮全额赔偿,故被告就没有再理赔原告的义务。宣汉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

一、损失补偿原则不适用人身保险,当然也不适用本案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二、本案中,被告没有举证证明自己对该免责条款已经向原告尽到了明确充分的说明义务,所以,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门诊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和住院医疗保险金的诉讼请求理由成立,本院应当予以支持。但本案被告赔付的数额应当为:原告实际支付医疗费共计20104.99元,其中门诊治疗费198.60元,减去免赔额50元后剩余金额的90%,即133.74元;住院治疗费19906.39元,减去免赔额100元后剩余金额的90%,即17825.75元,两项合计17959.49元。一审宣判后,被告达州保险支公司不服,提出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在此例中,我们小组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损失赔偿原则是否适用于人身保险。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身保险中关于医疗费用的保险,其目的在于填补被保险人为治疗疾病所产生的费用,应认为其属于“损失补偿性质”保险。从财产保险“无损失则无补偿”原则出发,保险人不能因疾病或受伤治疗而获得费用以外的利益,保险人有权在给付保险金范围内向第三者进行追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属于人身保险,如果适用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与现行保险法的规定则相矛盾。因此,在现有保险法对于医疗保险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保险合同中的约定最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保险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不赔,保险公司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商业医疗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在司法界与保险界是有不同认识的。即保险界是认同第一种观点的,而司法界是认同第二种观点的。我们小组暂且站在保险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人身保险合同可分为定额性合同和补偿性合同两种。所谓补偿性保险合同,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评定其实际损失额而支付保险金的合同;而在给付性保险合同中,事先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一定数目的保险金额,当保险事故发生时,由保险人按照约定负给付责任。前者以财产保险合同居多,后者主要是人身保险合同,如人寿保险及年金保险等。损失补偿原则中通常是与确定的保险价值联系在一起的,而人身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命和身体,在性质上与财产的性质不同,其价值难以估计和衡量,没有确定的保险价值,因而不存在发生获得多重利益的问题。即使是基于经济上切身利害关系或债务关系而取得的人身保险利益,也只能作主观的估计,而无法以金钱为客观评价。因此,如前所述人身保险通常为定值保险,事故发生时即按照合同中约定的金额给付,而不计较实际损失如何,此种情形多发生在人寿保险合同中。但是,人身保险并完全不等同与给付性保险。因为有的保险并不是定值保险,如疾病保险、意

上一篇:开展班组安全活动之我见下一篇:英语词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