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启动会发言稿

2024-07-07

软件项目启动会发言稿(共6篇)

篇1:软件项目启动会发言稿

软件项目策划书范文

1引言.1 编写目的本开发计划的目的是:

a. 把在开发过程中对各项工作的人员、分工、经费、系统资源条件等问题的安排用文档形式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工作,保证项目开发成功;

b. 制订项目组开发过程中的评审和审查计划,明确相应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员;

规定软件配置管理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明确配置管理工作的人员。

特别要求:需求分析必须详细,并且有相关专家合作进行,.2 背景

本项目软件名称为《电能质量数据分析软件》。

任务来源于(略)公司;

交办单位:(略)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长峰新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 参考资料

无;.4 术语和缩写词

暂无;

特别说明:有关公司内部秘密的内容用(略)代替。

2任务概要.1 工作内容

本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为:

编制附和软件需求要求的软件功能的软件。

文档计划建立:

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目录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项目开发计划

可行性报告

软件标准规范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办法

概要设计说明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指南

硬件总体设计报告

详细设计说明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

软件代码(略)

测试分析报告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检查单

软件评审检查单

软件使用说明.2 产品.2.1 程序

见需求。.2.2 文档

文档内容见2.1中文档建立。

文档格式要求按照软件模式化要求进行,模式按照如下名称模板要求规定:

项目开发计划;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目录;文档目录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需求分析报告

概要设计说明; 概要设计文档

详细设计说明;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标准规范;源代码

软件使用说明;软件使用说明书

测试分析报告;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评审检查单。软件审查报告.2.3 服务

培训:

时间:1天;

内容:软件使用及安装;

软件支持:略。.2.4 验收标准和验收计划

验收测试:

时间:1天。

内容:软件使用。

软件确认:

时间:1天;

内容:确定软件的可使用性,软件的功能完整性。

3实施总计划.1 阶段划分

需求分析:2周;

概要设计:6天;

详细设计:1.5周;

编码:3周;

测试:2周;

验收:2天。

项目启动时间:2000-11-14.2 人员组成姓名职责参加时间

廖燕宁负责软件的总体设计时段:全部,开发时段:部分

耿江涛软件设计,开发全部

高小光设计,开发全部

张欣说明书,部分文档 部分

赵健颖需求部分.3 任务的分解和人员分工

软件开发任务按软件种类采取逐层分解的办法把任务落实到实处。

管理、协调人员:廖燕宁,赵健颖;

确定质量保证人员:廖燕宁

配置管理人员:耿江涛

形式化检查人员:赵健颖

使用者:赵健颖。

软件任务:系统需求

负责人:(略)的市场部经理赵健颖

职责:提供需求。

软件任务:需求分析

负责人:廖燕宁

职责:进行需求分析,提供需求分析报告。

软件任务:概要设计

负责人:廖燕宁,耿江涛,高小光

职责:进行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框图,相应文档。

软件任务:详细设计

负责人:廖燕宁,耿江涛,高小光

职责:进行详细设计,出详细设计流图及报告。

软件任务:编码

负责人:耿江涛,高小光

职责:编码,调试及报告。

软件任务:测试

负责人:廖燕宁,耿江涛,高小光

职责:路径测试。

软件任务:更新

负责人:廖燕宁,耿江涛,高小光,赵健颖

职责:由赵健颖根据测试后的软件提出问题,变更需要更改的地方。

软件任务:文档编制

负责人:张欣

职责:软件使用说明书,部分其他文档。.4 进度和完成的最后期限

进度包括:

需求分析;

软件概要设计;

软件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的时间。

完成的最后期限(不包括测试及验收)为:2000/12/15日(中间有一周软件培训,延误一周)。3.5 经费预算

略.6 关键问题

(略)。.7 独立确认测试工作计划和安排

测试由长峰新康进行;

测试数据由长峰华辉提供;

时间:编码结束后一周内;

设备:

普通PC 机

Windows 98

(略)电能分析仪。

4支持需求

Windows 98 操作系统;

Delohi 5.0开发工具(软件开发);

C++(VC或C-Builder 5)开发工具;

Paradex 数据库软件。.1 计算机系统支持

本软件的开发需要工作平台:PC 主机;.2 需要交办单位承担的工作

需要(略)公司提供:

需求,在本周提供;

PF 1文件格式,或读写代码;.3 需要其它单位提供的条件

测试数据项目列表。

5质量保证

质量审核:赵健颖,廖燕宁.1 评审和审查计划

见评审表;.2 标准、条例和约定

代码每日发送到小组共享区,由廖燕宁提取。.3 人员

赵健颖,廖燕宁.4 对任务间接承办单位的管理

6软件配置管理.1 基线

开发编码结束后一周内,交齐文档、代码。.2 配置标识规则

软件开发计划:2000-10-1-1;

文档目录:2000-10-1-0;

需求分析报告:2000-10-1-2;

概要设计文档:2000-10-1-3;

详细设计文档:2000-10-1-4;

源代码:2000-10-1-5;

软件使用说明书:2000-10-1-6;

软件测试报告:2000-10-1-7;

软件审查报告:2000-10-1-8。

其他(略)。.3 配置控制.3.1 更改控制

软件设计的更改权限为:廖燕宁;

软件需求的更改权限为:赵健颖;

需求分析的更改权限为:廖燕宁;

编码的更改权限为:耿江涛,高小光;

文档的更改权限为:廖燕宁, 张欣;.3.2 更改规程

文档的更改;编码的更改软件设计的更改  需求分析的更改软件需求的更改

篇2:软件项目启动会发言稿

2.负责开发工作计划的制订、任务安排、工作检查和考核。

3.负责项目管理软件相关的开发代码、配套文档的管理工作。

篇3:浅谈软件项目的项目管理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我国在全球软件外包产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国内的软件公司也承接了越来越多的软件项目。但是大多数的软件项目却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据来自Standish group的Chaos Report报道, 调查者在对全球数千个大中型公司进行了关于IT项目的调查后发现:在1994年, 80%以上的项目都是不成功的, 31%的IT项目是彻底失败的。只有16%的项目是成功的。这的确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数字。近年来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理论的完善、相关实践经验的建立和推广和以及项目管理考核体系的引入, 这一数字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到了2006年, 完全失败的项目的比率已经下降到19%, 成功的比率则上升到了3 5%。

软件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需求定义不明确;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不完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项目产品研发领导小组;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缺乏对软件过程的日常监控;对软件构架不够重视;软件界面定义不善且控制失调;软件和硬件的相互限制;缺乏对风险的管理;团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不力等等。

那如何有效地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确保项目的成功呢, 笔者从近十年的软件项目实施经验出发, 浅谈一下对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解和一些切身感受和经验。

二、软件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和管理方法

一般说来, 项目管理涉及下面的九个知识领域:范围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整合管理。可以说涉及范围是非常的广泛。本文限于篇幅, 并不对各个领域作解释和讲解, 而是从自己多年的软件项目经验出发, 谈一谈一些关键的影响软件项目的要素, 这些要素归属于上面九个领域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1) 明确的软件需求定义及需求变更管理

软件的需求定义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基石, 其在项目管理里的位置举足轻重, 只有需求明确了, 整个项目才有方向, 也才谈得上整个项目的工作开展。一个不合理的需求定义会让整个项目轻则延期, 重则亏损甚至失败。

需求的捕获是需求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需求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 它往往来自各个方面, 涉及众多的相关利益责任方, 所以需要运用一些需求的捕获技术。在软件业或者其它的行业, 一般都会用为业界所广泛采用并经验证的需求捕获方法——用例模型。它是系统既定功能及系统环境的模型, 并作为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契约。最终确立的用例模型应该是和各相关利益责任方一致确认, 是全面的、详细的、清楚的、逻辑完整的、可实现的且可测试的。确认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个轮次的交流, 多方协商推敲最后才能拟定, 千万不能想当然地将单方面的想象当作用户需求。

由于随着业务的拓展, 需求是会发生改变的, 所以在制定需求时, 还应在这一阶段考虑到需求的可扩展性及可能的扩展方向。据2001年的Standish Group的CHAOS Report, 该公司在对多个项目作调查后发现:最经常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就是变更的用户需求。近年来一般的软件项目都对需求变更非常的重视, 都会建立完善的需求变更审核制度, 要对需求变更内容必要性、实施风险及对项目进度、预算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影响作分析, 并设专门的流程来审批变更的用户需求。很多软件项目都会在合同增加一些相关条款, 如限定用户提出需求变更的时间, 规定何种情况的变更可以接受、拒绝或部分接受;有的合同甚至会写明当超过一定比例的用户需求变更时, 应中止原有合同并签订新的合同。

2) 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

团队建设是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高效的、有强烈协作精神和自驱力的学习型团队对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角色和分工的细化, 单靠个人的技能和力量是根本无法完成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这更需要有一个强烈责任感的团队, 分工协作, 主动沟通来共同达成项目的目标。

责任感是团队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只有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感, 能够积极主动工作, 才能够谈得上后续的沟通和相互协作, 以达到团队所共同确定的目标。在软件项目特别要强调的就是项目成员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努力为下游输出高质量的半成品。项目中经常出现的设计粗糙、编码不当甚至软件BUG过多等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项目成员的水平问题, 而归因于其责任感不强。

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实施中也非常重要, 即使一个简单的项目任务也需要我们项目中的需求、设计、开发和测试人员等来共同协作完成。协作精神之根本在于企业文化所强调的互相尊重, 项目内每位成员都应该尊重和认可其它成员所扮演的角色, 学习他人的优点。如果项目成员间没有很好的协作精神, 主动沟通去解决问题, 那项目质量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证。项目成员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充分信任和充分沟通来共同实现团队任务, 每个项目成员都应该认识到团队利益始终高于个人利益, 只有团队进步和发展了, 个体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在团队建设中, 常用的办法有:一)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组织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以及管理层与项目成员之间的单独沟通。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轻松活跃的技能技巧培训、聚会和活动等等, 以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并建立有效的意见反馈渠道, 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二) 还要注意在项目小组或者成员取得突出的成果和表现时, 做出表扬和鼓励。三) 关心项目成员的职业发展期望, 在了解项目成员在个人职业发展和技能发展的期望的前提下, 帮助成员达到项目成功和个人发展的平衡。

3) 确立完备的流程管理及量化的考核指标

在项目管理中, 完备和高效的流程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和按预算完成的关键因素。一个规范的流程可以保证不是很出色的人开发出来的产品也许不是精品, 但至少符合项目标准;而一个不规范的流程, 即使是一群很出色的人来, 也很难做出好的产品。通过流程可以使软件的实施更加规范化、流水线和工业化, 为最终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流程管理涉及项目的方方面面, 只要是可重复的行为, 都可以纳入到流程管理中来。大到合同管理和需要变更管理, 小到会议室申请、员工的个人休假和文具申请等都可以创建相应的流程来进行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 我们需要建立多项考核指标以评估整个项目的运行情况。这些考核指标要尽可能地对各种目标、投入、成果等进行分类量化。如果我们已设立了完备的流程管理, 那么我们不妨考虑在这些流程中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 特别是针对关键的流程。一方面, 通过对这些流程中的指标数据的分析, 可以使项目管理者对整个项目、部门、团队乃至对个人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如: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何?是否存在超时?质量、费用情况如何?有何潜在的风险?各部门、各小组的任务执行情况如何?团队间的配合情况可好?个人的绩效如何?个人工作效率、出错率、出勤率等情况如何。另一方面, 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指导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 让我们知道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什么应该加强, 什么应该避免, 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高效和高质地进行。

4) 共享的知识库

共享的知识库对软件项目而言是项目宝贵的财富。不是每一个进入到项目的人在进入时就具备了其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 也不是每一个项目上的人对项目所要求的全部知识都了解和掌握。特别在一个大型的软件项目, 其人员难免会有变动, 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一个长期项目中, 其角色和地位也会发生改变。那么建立一个共享的知识库就尤为重要。知识库的存在一般都以文档的形式存在, 某些文档就是项目的交付物, 如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文档;而另一些则不是交付物, 但它们对项目的运行可能同样重要。知识库涵盖所有项目相关的文档, 如项目的规章制度、合同、会议纪要、工作报告等。只要与项目相关, 都应该分门别类, 进行管理。

在管理的时候应当注意, 一是要制订文档命名的规范, 比如命名时可以考虑加上日期和版本号, 以便于日后查找;另外也需对文档分门别类, 创建不同的文件夹, 同时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级别, 最好能用一些文件管理软件, 如CVS等来进行管理;此外还有必要建立一套所有文档的集中索引表, 将文档的关键字提列出来并建立关联关系, 每一次在加入新的文档时, 都应对这张表进行维护。对于文档与文档之间相关联之处最好用超链接进行关联, 虽然这样在建立和维护时麻烦一点, 但对将来的文档的参阅和查找是大有好处的。

5) 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是一些不确定的事件或情况, 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目标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风险有两类: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风险。可预见风险是可以预见的, 可以计划的, 也可以管理的。而不可预见风险则是不能预见、不可计划、不可管理, 那么它需要应急措施。风险管理就是要系统化的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 最大化正面影响, 最小化负面影响。

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下面的方面: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及风险监控等。在风险管理计划里面, 就需要明确风险如何管理、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且明确各责任方。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在整个项目中多次反复的过程, 最好是每次的项目例会上都对风险进行回顾, 已识别的风险哪些确实发生了?影响程度如何?如何应对的?还有哪些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而识别风险的方法可以依据立项报告, 范围说明书, WBS, 费用和进度报告、假定条件和限制条件清单等资料, 也可以借鉴其它相似项目的经验等。风险定性分析的作用就是判断全部各个已识别风险的重要程度以作为进一步风险管理活动的依据, 最重要的产出物是对已识别的风险的评分列表, 按其重要程度的分值进行排列, 这个一般需要依靠经验和专家意见。而风险定量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能达到具体项目目标 (进度、费用、质量) 的可能性、量化地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因子并判定当前最应关注的项目风险。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风险监控的作用就是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监督已识别风险和残留风险、识别可能出现的新风险、执行风险应对计划、评估计划执行的有效性。

三、结论

软件项目的管理问题决定了软件项目成败。本文结合实践开发经验, 分析了软件项目的特点并探讨了影响软件项目管理的几个较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有注意了这几个关键因素, 才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确保软件项目的最终成功。

参考文献

[1]周伯生.软件工程技术丛书——统一软件开发过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施平安.软件工程实践丛书——软件项目管理实践作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尼尔.怀特.管理软件开发项目——通向成功的最佳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4:软件项目的需求变更管理

需求管理的常见误区

软件项目的范围控制应该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的,然而很多项目经理针对需求分析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误区1:开发商和用户仅就软件需求的基本轮廓达成一致即可,具体细节准备日后协商。

从项目管理角度分析,这是非常危险的,许多软件项目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分析阶段对问题、流程、细节的描述不够准确,导致后期预算超支或者工期延误。

正确的方法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对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用性需求、操作界面需求、外部接口需求,以及项目评审的方法、标准、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讨论,逐一进行明确。

误区2:软件需求是软件必需向用户提供的功能和界面,功能上满足需求就足够了。

从软件需求工程角度分析,这只是认识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忽略了软件的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需求捕获不够全面。软件需求工程理论认为,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三方面内容。

正确的方法是:除了要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非功能需求(即软件产品所必备的属性和品质,包括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和设计约束(即软件研发必须遵守的特定规约、限制条件、政策标准,如软件必须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

误区3:需求调研的对象是用户,用户就是软件产品的最终使用人员。

从项目管理角度分析,该观点缺乏对项目相关人全面、系统的认识,对用户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用户”是一种泛称,它可细分为客户、最终用户和间接用户三种类型。例如,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并不直接参与软件的采购和操作,但是其对于软件项目实际上起到了关键意义的决定作用,属于最重要的间接用户。

正确的方法是:要充分认识用户的多重性、层次性、复杂性,在进行需求调研时应首先对用户进行分析、分类,根据重要性、优先级、特殊性对各类用户进行排序;其次,是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分别制订不同的需求调研计划,全面开展需求调研。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对于由多个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软件项目,在确认软件需求时一定要得到全部参与部门的共同认可。

误区4:按照“需求、设计、编程、测试”步骤研发出的软件不必考虑需求跟踪问题。

从软件工程角度分析,这是对于需求变更过程缺乏系统的认识的表现,严格线性顺序的开发模型并不能保证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成果与需求保持一致。实际上,由于需求变更的不可预见性和必然性,各个阶段往往以螺旋的方式渐进。

正确的方法是:需求跟踪应该贯穿于整个软件需求管理阶段,需求跟踪的目标是实现《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产品之间的双向可追溯。

做好需求工程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项目最重要、最基础的起始阶段,为后续的规划设计阶段提供参照依据。在软件研发项目过程中一定要树立需求工程的意识,将需求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能够全面做好需求管理,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严格划分项目阶段,清晰界定、定义项目阶段的基线,在每个项目阶段制订、执行阶段性需求管理计划,逐一认真落实。

1.需求工程的结构及目标任务

需求工程是一个包括创建和维护系统需求文档所必需的一切活动的过程。需求工程中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需求开发,另一类属于需求管理。需求工程结构如图1所示,需求开发与需求管理的流程如图2所示。

需求开发的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需求开发过程有3个主要活动:需求调查、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开发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用户需求调查阶段和产品需求定义阶段,两个阶段在逻辑上通常是以迭代的形式进行的。需求开发过程产生的主要文档有《用户需求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对于软件产品而言就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用户与开发商之间建立对需求的共同理解,维护需求与软件工作成果的一致性,并控制需求的变更。需求管理过程有三项主要活动:

(1)需求确认:开发商和用户共同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双方就需求达成共识后做出书面承诺,使需求文档具有商业合同效果。

(2)需求跟踪:通过比较需求文档与后续工作成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确保产品依据需求文档进行开发。

(3)需求变更控制:依据“变更申请、审批、实施、重新确认”的流程处理需求的变更,防止需求变更失去控制而导致项目发生混乱。

需求管理过程产生的主要文档有《需求评审报告》、《需求跟踪报告》、《需求变更控制报告》等。

2.需求的跟踪

需求跟踪的目的是建立与维护“需求、设计、编程、测试”过程的一致性,确保所有的工作成果符合用户需求。需求跟踪有两种方式:

(1)正向跟踪:检查《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每个需求是否都能在后继工作成果中找到对应点。

(2)逆向跟踪:检查设计文档、代码、测试用例等工作成果是否都能在《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找到出处。

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合称为“双向跟踪”。不论采用何种跟踪方式,都要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

组建变更控制管理机构

项目变更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或者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对项目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案、进度、质量等方面做出改变。

1.变更控制管理的任务及目标

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变更控制管理的任务是:建立规范、严格、可行、高效的变更控制体系机制,组建变更控制管理机构,出台变更管理制度;对用户提交的变更请求进行快速的响应、受理;及时分析、研究、评估变更的可行性、成本、代价、范围;对于确定接受的变更请求制订变更实施计划方案及配套应对措施,实施变更任务,进行变更测试检查,做好变更记录。需求变更控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变更控制管理流程,拒绝不切合实际的变更,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防止变更范围扩大、蔓延,杜绝随意的变更申请及受理过程等。

2.变更控制管理机构的建立

组建有效的变更控制管理机构和制订配套的变更控制管理制度,是进行变更控制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否则变更控制管理将成为一纸空文。变更控制管理机构(形式上可以是“变更控制管理委员会”、“变更控制管理办公室”、“变更控制管理组”等)是一个特殊组织,对项目负责人直接负责,它不受现存的职能组织结构的束缚,可由来自不同机构、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组成,各成员划分权限岗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协同工作。一般情况下,变更控制管理机构内部应至少配备以下四种角色的成员:

项目管理人员(类似于“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制订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落实、考核项目执行过程,做好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技术负责人员(类似于“总工程师”):主要负责项目中信息技术平台的分析、建模、设计、测试、实现。

业务管理人员(类似于“业务经理”):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业务需求、编写需求说明书、验证和评审需求、管理和控制需求变更。

通信联络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发布。

需求变更控制 管理工作程序

需求变更的目的是希望软件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但是变更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影响大,在进行变更控制管理时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变更控制管理工作程序,这样才能使项目始终按照预定的方向、模式、进度进行。

需求变更控制过程中最难办的事情不是“满足用户提出的变更请求”,而是“在用户认同支持、追加项目投资经费的前提下尽快完成变更任务”。用户往往认为提出变更需求是基本权利,而软件开发商往往认为只有义务解决在《用户需求说明书》、《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中预先定义的各类需求,除此以外都应该拒绝或者在用户追加投资的前提下解决。

现实中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具有一定弹性的,这一点尤其重要,用户和软件开发商之间为了达成共同目标不可能针锋相对,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利用高超的管理艺术、沟通技巧、人格魅力,在对立博弈的关系之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另外,有必要强调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处理越早,难度越小,损失越小;变更处理越迟,难度越大,损失也越大。而且,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项目建设全部相关方(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多方确认后才能计划实施,严禁任何一方擅自变更。对项目变更的范围要有明确的界定,而且项目建设全部相关方对变更范围的理解上都没有任何异议。

篇5:软件项目竣工文件

项目编号:

(第三包)

(第XX分册)

竣工文件

(第一分册 共二册)合同/开工/计划/需求/设计(第二分册 共二册)交付/部署/初验/终验/变更/周报/其他

编制单位: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XX月XX日

目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基于&&&&&&&&&&&的****服务系统开发项目中标合同..................................................3 开工申请及其附件...............................................................................................................4 计划报审表及其附件...........................................................................................................5 软件需求报审表及其附件....................................................................................................6 软件需求评审报告...............................................................................................................7 软件概要设计......................................................................................................................8 软件详细设计......................................................................................................................9 交付产品...........................................................................................................................10 部署阶段...........................................................................................................................11 初验申请及其附件.........................................................................................................12 初验报告及其附件.........................................................................................................13 终验联合测试申请及其附件..........................................................................................14 终验申请及其附件.........................................................................................................15 终验报告及其附件.........................................................................................................16 工程延期申请及其附件..................................................................................................17 项目周报........................................................................................................................18 其他过程文档................................................................................................................19(注:下面所有大纲页都用彩色纸打印,也要编上连续页码;每个阶段中的每份文件都要注明页码(除了已经装订成册的文件);每个阶段流程中的附件内容按照实际情况添加到大纲中。)基于&&&&&&&&&&&的****服务系统开发项目中标合同 开工申请及其附件

2.1 开工申请报审表(页码)

2.2 附1:《国家****&&&&&&&&&&&服务平台项目系统开发进度计划V1.1》(页码)2.3 附2:《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V1.2》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V1.2》 2.4 附3:概要设计说明书

2.4.1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概要设计说明书v1.3》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概要设计说明书v1.3》 2.4.2 《&&&&&&&&&&&广播内容制作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广播内容制作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2.4.3 《&&&&&&&&&&&门户服务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门户服务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2.4.4 《&&&&&&&&&&&内容加工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内容加工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2.4.5 《&&&&&&&&&&&同步信息编辑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同步信息编辑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2.4.6 《终端MRP中间件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终端MRP中间件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计划报审表及其附件

3.1 计划报审表(页码)

3.2 附1:《国家****&&&&&&&&&&&服务平台项目系统开发进度计划V1.1》(页码)3.3 附2:《国家****&&&&&&&&&&&服务平台_配置管理计划》(页码)3.4 附3:《国家****&&&&&&&&&&&服务平台_质量保证计划》(页码)3.5 附4:《国家****&&&&&&&&&&&服务平台应用系统代码走查计划》(页码)3.6 附5:《国家****&&&&&&&&&&&服务平台应用系统项目计划表》(页码)软件需求报审表及其附件

4.1 需求报审表(页码)

4.2 附1:《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V1.2》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V1.2》 软件需求评审报告

5.1 评审报告(PSBG-GC-FG080084-001)(页码)5.2 评审报告(PSBG-GC-FG080084-002)(页码)软件概要设计

6.1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概要设计说明书v1.3》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概要设计说明书v1.3》 6.2 《&&&&&&&&&&&广播内容制作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广播内容制作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6.3 《&&&&&&&&&&&门户服务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门户服务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6.4 《&&&&&&&&&&&内容加工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内容加工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6.5 《&&&&&&&&&&&同步信息编辑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同步信息编辑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6.6 《终端MRP中间件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终端MRP中间件模块概要设计说明书》 软件详细设计

7.1 《MRP中间件详细设计文档》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MRP中间件详细设计文档》 7.2 《广播内容制作详细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广播内容制作详细设计说明书》 7.3 《门户服务模块详细设计说明书》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门户服务模块详细设计说明书》

7.4 《&&&&&&&&&&&同步信息编辑系统详细设计》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同步信息编辑系统详细设计》 7.5 《&&&&&&&&&&&门户服务模块(数据库链接部分)详细设计说明书》(页码)交付产品

8.1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系统自测试报告》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系统自测试报告》 8.2 用户手册

8.2.1 《&&&&&&&&&&&服务平台系统维护手册》(页码)

8.2.2 《&&&&&&&&&&&广播内容制作系统用户手册》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广播内容制作系统用户手册》 8.2.3 《&&&&&&&&&&&交互信息编辑系统用户手册》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交互信息编辑系统用户手册》 8.2.4 《&&&&&&&&&&&门户服务网站用户手册》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门户服务网站用户手册》 8.2.5 《&&&&&&&&&&&内容加工系统用户手册》

请参见案卷中的单册文件:《&&&&&&&&&&&内容加工系统用户手册》 8.3 安装手册

8.3.1 《&&&&&&&&&&&交互信息编辑安装手册》(页码)8.3.2 《&&&&&&&&&&&内容加工安装手册》(页码)

8.4 《国家****&&&&&&&&&&&服务平台_源代码交付说明》(页码)8.5 《可执行程序生成说明》(页码)

8.6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最终用户检测报告》(页码)8.7 《国家****项目系统备份方案》(页码)部署阶段

9.1 《部署实施方案》(页码)9.2 培训文档

9.2.1 《门户网站操作说明书》(页码)

9.2.2 《&&&&&&&&&&&广播内容制作》(页码)9.2.3 《&&&&&&&&&&&交互信息编辑》(页码)9.2.4 《&&&&&&&&&&&内容加工》(页码)9.2.5 《播出设备及终端》(页码)9.2.6 《多媒体内容发布系统介绍》(页码)初验申请及其附件

10.1 工程阶段性测试验收(初验)报审表(页码)

10.2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验收测试计划》(页码)10.3 《部署报告》(页码)

10.4 附1:《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系统自测试报告》(页码)10.5 附2:《用户检测报告(业主方检测报告)》(页码)10.6 附3:《最终用户检测报告》(页码)10.7 附4:《功能确认单》(页码)初验报告及其附件

11.1 《初验报告》(页码)

11.2 《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文档检查记录》(页码)终验联合测试申请及其附件

12.1 终验联合测试申请(页码)12.2 附1:试运行报告(页码)

12.3 附2:《国家****&&&&&&&&&&&服务平台项目_终验联合测试方案》(页码)终验申请及其附件

13.1 终验申请报审表(页码)

13.2 附1:《终验联合测试报告》(页码)13.3 附2:《终验交付材料清单》(页码)13.4 附3:光盘1:《项目开发文档》

请参见案卷中的《项目开发文档》光盘 13.5 附4:光盘2:《源代码》

请参见案卷中的《源代码》光盘 13.6 附5:光盘3:《安装程序》

请参见案卷中的《按照程序》光盘 终验报告及其附件

14.1 终验报告(页码)

14.2 附1:合同交付物清单(页码)14.3 附2:运行维护计划(页码)14.4 附3:承诺函(页码)14.5 附4:(页码)工程延期申请及其附件 项目周报

16.1 项目周报(20080526)(页码)16.2 项目周报(20080603)(页码)16.3 项目周报(20080610)(页码)16.4 项目周报(20080617)(页码)16.5 项目周报(20080626)(页码)16.6 项目周报(20080701)(页码)16.7 项目周报(20080703)(页码)16.8 项目周报(20080711)(页码)16.9 项目周报(20080717)(页码)16.10 项目周报(20080724)(页码)16.11 项目周报(20080730)(页码)16.12 项目周报(20080806)(页码)16.13 项目周报(20080812)(页码)16.14 项目周报(20080821)(页码)16.15 项目周报(20080829)(页码)16.16 项目周报(20080904)(页码)其他过程文档

篇6:软件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总结报告

XXXXXXXXX 2017/7/27 项目概要信息

XXXXXXXXXXXXXXXXXXXXXXX系统的技术团队由11人组成,其中项目经理1人,需求分析师1人,UI设计师1人,开发人员6人,测试人员2人。

本项目的前期工作从2017年5月19日开始,历时16个工作日,于6月9日完成需求分析等准备工作。开发阶段从2017年6月12日开始,历时22个工作日,于7月10日完成全部开发工作,进入外部业务人员验证测试阶段,目前,可使用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二级域名进行访问,详细信息如下:

用户资助申报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用户审核管理地址: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项目的开发过程有5个关键的里程碑,具体时间及内容如下: 2017年06月21日:项目初次全新功能开发完成;

2017年06月29日:项目初次内部功能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完成; 2017年07月04日:需求变更,准备进行二次开发; 2017年07月10日:项目二次开发全部完成;

2017年07月11日:项目二次内部测试完成,等待外部业务人员验证测试。项目经验

因为是初次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我最初找不到切入点,领导和同事在整个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建议。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使我对自己已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回想整个项目开发过程,至少可以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2.1 沟通讨论 信息交换要及时

沟通讨论是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活动,团队成员间信息交换是否及时,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虽然不同角色承担不同工作,但都是以达成项目目标为指导的,团队成员只有始终保持沟通讨论,保证接收到最新的、一致的项目需求信息,才能使得开发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信息交换不及时而导致的返工。

对于沟通,结合实际来说,如果需求分析师不能将变更的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UI设计人员,就会导致不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更会使开发人员写出无用的代码,这必然导致重设计、重编码,甚至会延误整体项目进度。

对于讨论,尤其是像我这样缺少经验的项目经理,不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工作量识别,都必须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接受正确的建议,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2.2项目范围 功能边界要清晰

项目经理以需求文档为依据,将项目范围及边界清晰罗列,是把控项目开发进度的先决条件。

对于XXXXXXXXXXXX系统来说,其功能并不复杂,且开发周期短,所以在确定项目范围并进行任务细化时,可精确到接口、页面。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任务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的估计出它们的工作量,并暴露出很多可能一时无法想到的工作量,也可以保证后续进行项目开发过程的状态跟踪,更加精确。2.3时间计划 人员分配要合理

以前总认为写计划比写代码容易的多,其实恰恰相反。一份合理的项目计划需要经过思考、沟通、权衡、询问、倾听的过程,要知道,用来分析解决问题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单纯的写代码时间。

项目进度计划必须将分解出来的小任务,综合考虑时间、难易程度、人员能力,估出工作量并进行合理分配。2.4代码开发 功能验证要同步

当日的开发任务结束后,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对现有开发成果做验证,即对已完成的功能做验证,及时发现缺陷或其他问题,次日找对应的开发人员做修复。

因此,代码开发和功能验证的同步进行,既可以保证软件质量,同时也可以保证项目进度。当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同步调整项目进度计划,预留处理缺陷的时间。

2.5进度执行 问题修复要反馈

项目成员必须及时反馈当日任务完成情况,及前一天遗留缺陷的修复情况,才可以保证项目经理对整体进度的把控,准确跟踪项目状态。2.6

需求变更 文档修改要记录

开发过程中的任何变更,都应做记录,作为项目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依据,也可以避免重复修改,增加无谓的工作量。项目教训

3.1计划应当先于执行

项目计划必须要尽可能周全,并且在项目经理的可控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调整,但一定要保证,具体工作的开展是在计划范围内,因为没有计划直接执行会直接导致项目进度不可控,状态无法跟踪。3.2沟通应当注意技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软件项目启动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软件项目软件修改报告模版07-15

软件项目项目启动计划06-18

软件项目总结05-08

软件项目工程05-21

软件项目风险07-26

开源软件项目08-25

软件项目验收通知07-13

软件项目周会汇报07-13

软件项目汇报总结07-13

软件项目成本分析07-13

上一篇:中学教师工作心得:班主任教师要学会合作下一篇: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小学阅读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