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2024-07-31

财务报表会计报表(精选9篇)

篇1: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财 务 会 计 报 表

所属时间:

编制单位:固原精英集团精英加气站财务负责人:张兆义 制表人:叶云清

2014年5月

篇2: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如题,求: 请好心人发一个excel格式的工资表财务报表模板会计报表,谢谢发至13191652859@163.com 。unjs网为您带来相关内容。

[求excel格式的工资表财务报表模板会计报表]

篇3: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

一、相同点

(一) 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 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帐户核算资料。

(二) 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 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 有些审核关系是相同的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的审核关系是和会计公式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 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 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 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 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

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的不同, 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 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

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 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 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帐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 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 但此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 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 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帐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 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 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 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 累计折旧帐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 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 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 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 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 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 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 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 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 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利息支出 (减利息收入) 、汇兑损失 (减汇兑收益) 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净额) ”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 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 (净额) +存货。以上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 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 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 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 但是“利润总额”指标, 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 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晓芳:《浅谈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之间的比较与联系》,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4期。

篇4: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统计财务报表;互联网信息反馈体制;人员培训

众所周知,统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外行人而言,两者甚至差之千里,但其实两者是既区别又统一的、既分开又联系的。虽然会计与统计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存在并发展成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法都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影响两者在多种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不同方面

在引言部分,我们提到会计财务报表往往处于小范围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这就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着仔细、严谨的观念提供了可能,而统计更多的在国家层面进行,范围比较广,如果每个数据都要求精确,工作量未免也太大了,因此,会根据统计目的而舍弃一些不重要的指标。这大概是造成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会计报表不同的主要原因了。

(一)报表设计方面

1.不同的货币单位设置: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中,通常默认的货币基本单位为“千元”,而在会计报表中默认的则为“元”,这不难理解,因为统计多为国家服务,金额相比会计会更大些。

2.不同的定报报告期别设置: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者在这方面不同,但两者的报告期是一致的。

(二)报表的审核关系方面

1.利润及分配部分。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可以一步步推算出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在报表设计方面,统計与会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这种差别可大可小,例如,在计算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时还要考虑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而在统计财务表上却不用考虑这两个方面。

2.资产负债部分。会计财务报表要求等式两端必须相等,而统计财务报表中等式两端常常是不等的。这从其很多公式中可以看出。

二、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方面

(一)数据来源方面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在资产负债部分、利润及分配部分、其他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会计账户核算资料。可以说,两者在这一方面是惊人的相似的,可以用一模一样来形容。

(二)指标名称方面

上面提到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在数据来源方面的相同性,其实在形式上两者的指标名称设计也是大同小异的,除了个别的指标名称之外,大多都和会计科目的名称保持一致。

(三)审核关系方面

尽管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思想有很大的差异,但在某些审关系上,两者的审核方式会直接采用会计的公式,也就是说两者的审核方式在有些方面是一模一样的。

三、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上报统计财务报表,可以说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如何激发企业履行义务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我想,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有关人员正确理解统计财务报表上报要求。一般单位报表制度不完善,很多问题不会处理,这必然影响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因此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二)建立互联网信息反馈体制

制度建设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见效较快的方式便是利用互联网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建立基层群众与上级的直接联系,将问题及时反馈给上层,避免了部门推诿等问题,也有利于问题得到及时的关注并解决。在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兼顾各个行业的需求,将问题分门别类,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同时要将处理结果及时下发,接受下级的意见与建议并改进。

(三)加大对财务统计分析教育的力度

运用和研究财务会计指标,进行财务统计研究,以期更好地运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难题。而处理这种问题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统计教材非常专业化的难题。在统计学历教育以及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不过课程都非常的专业化:会计课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有关统计工作中运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并没有运用统计理论以及较多的核算资源对于会计指标进行研究的内容,建议编写会计统计兼顾的统计人员对于继续教育教材的关注,同时教材应该具有创新性,其不单单涵盖了统计以及会计的基础知识,另外统计人员运用把控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很大程度上为统计分析创造出全新的空间。

(四)强化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同会计报表的差异性,对于统计报表的影响非常重要和关键。在当前前提下,必须要强化对于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让统计人员特别是让基层人员更加深入的理解:统计同会计属于差异化的专业,必须要更新和摒弃传统的会计观念才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深入地熟知统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更加把控统计报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真正意义上提升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异同性,以及相关的可行性建议。会计工作因其对服务和工作对象的局限性较小,所以在行业企业中似乎更常见些,也就是说它往往处于小范围的企业以及经济体当中;而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通常会用到统计,因而统计不像会计那样普遍些,它常会为国家服务。两者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其能和谐并存。

参考文献

[1]贾丹阳.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异同[J].会计之友,2012,(13):93-94.

[2]任娟.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J].才智,2011,(29):2.

篇5:财务会计报表申报规定

“财务会计报表申报”提供财务会计报表月报、年报的网上申报和网上查询功能。报表格式和填报要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执行。

一、报送范围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个体工商户除外)需报送财务会计报表月报、年报。月报必报种类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纳税人所适用的会计规定需要编报《现金流量表》的,纳税人也需报送该报表。年报必报种类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纳税人所适用的会计规定需要编报《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表》年报的,纳税人也需报送该报表。

2、只缴纳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只需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年报。年报必报种类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纳税人所适用的会计规定需要编报《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表》年报的,纳税人也需报送该报表。

3、不在国税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缓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含月报、年报)。

4、个体工商户、实施增值税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人独资企业、增值税汇总申报的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二级以下(含二级)、实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纳税人不报送会计报表。

5、单位性质为“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暂不实行财务会计报表网上报送。

二、报送期限

1、财务会计报表月报需按月报送,报送时间为月度终了后15日内;

2、财务会计报表年报需按年报送,报送时间为终了后5个月内;

3、财务会计报表月报、年报纸质资料和其他财务会计报表资料需按年报送,报送时间为终了后5个月内;

4、上述报送期限如遇法定节假日顺延的,其报送期限按我局网站每月公布的日期为准。

三、具体要求

1、按规定需要报送财务会计报表的纳税人,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深圳市国家税务局门户网站中”财务会计报表申报“栏目,报送财务报表月报、年报规定报表的电子数据。

2、凡报送数据符合要求的,系统提示纳税人报送成功,并提供电子回执凭证打印功能,由纳税人进行打印,作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的凭证;凡不符合要求的,系统提示报送不成功,纳税人应当及时检查纠正,重新报送。

3、凡系统提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成功的,纳税人如需要进一步修改、作废和更正财务会计报表数据的,应向国税机关办税服务厅前台提交数据正确并加盖公章的财务会计报表纸质资料,由办税服务厅前台负责受理、审核、录入系统和对应修改资料的归档。财务会计报表月报、年报的修改、作废和更正实行”全市通",即:纳税人可在全市范围内任一国税办税服务厅办理财务会计报表的修改、作废和更正业务。

篇6:会计基础总结20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p19

5一、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其目标p19

5财务报表是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目标: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1.投资者

2.债权人

3.政府及有关部门

4.社会公众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p19

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告列报》的规定,财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从不同角度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报表中的列示项目补充文字描述。

三、财务报表的分类p19

5(一)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不同

中期财务报表,包括:季报、半年报、月报附注可简略

年度财务报表是企业的年度决算表

(二)按反应财务活动方式不同

静态财务报表:某一特定时点上

关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状况报表。

根据“期末余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财务报表:一定时期内

资金消耗和收回情况,及经营成果等的经营成果报表

根据“发生额”填列,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三)按财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

对外财务报表: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定期对外报送

有统一格式和指标要求

对内财务报表,又称管理报表:内部需要,自行设计,没有统一格式和指标要求.(四)按财务报表编制的范围不同

个别财务报表:独立核算的企业

合并财务报表:母公司编制的,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反

应整个集团的第二节资产负债表p196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p196

第二十章 财务报表/ 第1页

资产负债表是反应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恒等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p196

(一)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分布情况(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债权?)

(二)反映企业的权益结构(负债?使用者权益?)

(三)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实力(变现能力)(取决于资产结构和权益结构)

(四)提供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可以计算出流、速动比率)

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p197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包括三部分:

1.标题----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货币单位

2.报表主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数

3.附注----进一步说明报表的主要项目和编制基础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告列报》的规定

1.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列示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2.资产的列示

⑴流动资产满足的条件,4个条件之一即可

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⑵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3.负债的列示

⑴流动负债满足的条件,4个条件之一即可

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③自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

④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⑵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并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三)1.资产负债表应当列示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

2.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类项目金额总计=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金额总计

3.资产与负债的金额一般不应相互抵消

(四)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12月末余额就是当年的年末余额。

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往往当年12月份的资产负债表相同

四、资产负债表的格式p198

报告式和账户式---企业一般用账户式,左借右贷。

左边资产,右边:上边负债,下边所有者权益

五、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本方法p199

第二十章 财务报表/ 第2页

(一)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

占大部分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

(二)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存货”= “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

(三)据明细账余额计算填列

应收账款:根据“应付账款”、“预付收账款”的所属明细账的期末贷方余额计

算填列

应付账款: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

填列

(四)据总账余额和明细账余额分析填列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余额 — 明细账中一年内到期的账项

(五)据总账余额减去其附属备抵账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总账余额(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总账余额(原值)—“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三节利润表p200

一、利润表的概念p200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的作用p200有助于分析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有助于预测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有助于企管层的未来决策。

三、利润表的内容p20

1(一)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二)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三)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四、利润表的基本格式p20

2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用的是多步式利润表

多步式利润表,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反映营业利润三步利润

第二步:反映利润总额各利润计算方法见前面章节

第三步:反映净利润

第四步:反映每股收益

五、利润表编制的方法p203

“本期金额”----本期实际发生额

年度报告----全年累计发生额,并将“本期金额”改成“上期金额”

第二十章 财务报表/ 第3页

“”

篇7:财务会计报表信息化

本文根据财务报表的基本特性以及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对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 会计 报表 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及潜在的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水平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正确的财务会计报表分析方法对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首先,企业收入的构成。

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

在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比重以及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情况、与关联方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其次,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

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最后,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与企业利润成反比,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压缩有关开支。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第一,对应收账款周转率。

通常可采用账龄分析法,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状况,评价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对于呆账和坏账,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第三,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第四,对三大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偿债能力分析

鉴于企业安全性考虑,偿债能力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关注。

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流动比率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账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说明企业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比率过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对于股东权益比,该指标值大,说明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较低,该指标的值小,是低风险的财务结构;利息保障倍数说明的企业利润偿还借款利息以后还有多大盈余,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它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支付能力越强;它与与营业利润的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实现账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它与净利润的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资产的现金净流量回报比率,反映了每一元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流量;负债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平均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首先,企业或有事项指可能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

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尚需待未来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予以证实,企业一般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必须在报表中披露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的损失,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其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

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有利的和不利的方面,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日后事项的分析,可以快速判断这些重要事项将对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将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最后,要着重了解企业的关联性交易的实质,了解企业被交换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兵.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山西统计.;12

篇8:怎样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一、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分析报表前必须对被分析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联系,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其他相关资料信息。一般信息收集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的性质、隶属关系、经营规模与范围、机构设置及所属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理念、重要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数据,如企业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品种、市场价格等;经营管理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化、期初数的调整;监事会监督检查报告、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外部审计报告、纪检监察、企业职工等所提到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收集可通过查找资料、听取汇报、专题调研、座谈会、参加有关会议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二、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真实性分析

如果被分析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表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使采用的分析方法很正确,也无法对被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客观的评价。对报表进行真实性检查,主要根据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主要有: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其附表资产减值准备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表与其附表利润分配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主表与主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必须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对应相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未余额减期初余额,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对应相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净利润”对应相等;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损失”对应相等,但方向相反。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利润分配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项目的变动相勾稽。

三、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分析

根据被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总体性分析,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总体的认识。总体分析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分析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情况。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使各期编制的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从而导致各期合并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也使利用合并范围的变动,调节利润成为可能。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关注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合并情况,对企业集团中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重点梳理,大体找出风险点所在。

(二)对企业营业收入进行分析匡算。

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将企业的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与预算、与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否则,该企业被认为主业不突出。

对企业营业收入可采取按已销产品(劳务)的数量乘以平均销售单价的公式,进行初步匡算,从总体上把握营业收入的准确性。

(三)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大体分析。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反之亦然。企业有可能人为增加或减少成本费用调节利润。这就需要对成本费用作结构性分解,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的支出和所占的比重,再结合本期内各成本费用实际支出如企业原材料、燃料消耗等,从总体上验证成本费用各项目的合理性。

四、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横向、纵向分析

横向分析的前提,就是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多年)的会计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并增设“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编制出比较财务报表,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横向分析实际是对不同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而纵向分析与此不同,它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它是将会计报表的某一重要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或权益总额,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等)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报表中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

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横向、纵向分析,主要目的是查找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异常变化的项目,作为进一步关注的重点和线索。

五、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基本的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对企业盈利能力状况的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状况构成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主要体现。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对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所以,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当剔除。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主要采用本期与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与本期行业的平均数值相比较,以便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的盈利能力发展趋势。

(二)对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资产运营状况反映了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经营者的资产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运营状况分析,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即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对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使用的效率,判断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对企业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偿债能力状况是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强弱的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为60%、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时比较理想,但也不绝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只有和同行业平均值和本企业的历史相比较,才能判断这些比率的高与低。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该指标值越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四)对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状况反映的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发展潜能的能力,是企业未来价值的源泉。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主要有以下指标:销售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是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该指标在实际运用时,应结合企业前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应付风险、持续发展能力越大。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体现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六、对财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篇9:财务报表会计报表

【关键词】 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质量; 信息需求者

一、引言

2010年以来不断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对集体诉讼。近年来美国针对外国企业提起的证券集体诉讼案数量稳步上升,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面临的集体诉讼最多。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美国投资人看好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在纽约资本市场热衷中国企业股票,后来股价大跌,投资者遭到损失,这时有人发现在这些公司IPO之后发布的财务结果,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表显著不同。这个事件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厉性和监管方法的不同,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对于不按照规定披露财务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上市公司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集体诉讼、司法制度保证了这种处罚措施将落到实处,从而使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规范和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在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我国通过借鉴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证券市场还承担了“国企脱困”和帮助国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等职责,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远未达到规范状态,相关法规也不够完善。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相对较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也曾发生“安然事件”,但其后美国证券市场在强化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在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对现行的公司法律、证券法律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只能在逐步的改进中提高。

二、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提供有利于信息需求者作出合理决策的有用信息;2.提供有助于信息需求者估计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3.提供与整个企业有关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主权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和资源的主权变动影响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性,对于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仅要注重对股东委托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而且投资者也需要获取有关资源配置的信息。

而财务报告的信息基础是会计信息,投资者不能获取会计记账的信息内容,也不可能处理那么多的会计记账信息,他们只希望获取会计记账信息的汇总,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会计信息,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程度,所以信息需求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如实性保证了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相关性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导致使用者的决策差异。在这两个基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下,信息需求者还希望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可比性:被披露的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识别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验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能被信息使用者验证是否无偏见地如实反映了经济事项;及时性是指将信息在丧失影响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能力之前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可理解性是指报告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被使用者理解。

但是上市公司提供有用财务信息的约束条件包括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个方面,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面临着信息过量的问题,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正在逐渐提高,证券市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替代选择,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忽略或错报将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重要信息的遗漏将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或错报,破坏如实反映,而不重要的信息通常是不相关的。因此重要性应作为衡量信息是否能够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过滤器。成本效益是指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花费的成本应低于带来的效益,从上市公司决策的角度,他们更关注成本效益,有时是为了关注上市公司决策层的利益(如大股东的利益),比如为了掩饰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上市公司会记录没有经济意义的经营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汇总,会计信息是经济业务活动的反映,而财务报表的虚假是因为经济业务活动的虚构或者曲解,投资者却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上市公司更关注成本效益原则,但为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制定一套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得投资者等信息需求者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业务特征及其在所属行业的竞争地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内容,掌握上市公司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财务报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了债权人、客户、供货商、投资者等,债权人更注意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偿还比率等,以确定其还债能力;供货商更关注上市公司应付账款的金额以确定企业付款的快慢;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以确定投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比较。而上述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基于一个前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所以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实现的有效途径。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肩负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鉴证职能的责任,这种审计鉴证职能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使得投资者能够依据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而作出自己的决策,市场起到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这种职能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损、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弱化,证券市场的有序性受到影响,例如我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夏事件”就给证券市场带来极具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其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审计目标,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会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混乱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可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无从入手,只能据此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信息的,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必须规范,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才能明确标准,并对照标准进行审计鉴证业务,所以要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职能的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制度以及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使得其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具体化地实现,我们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完成这一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正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矛盾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未能将投资者信息需求作为其财务信息披露的选择标准,而是尽可能少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将财务状况归结于行业不景气、受新会计制度影响等客观因素,而对公司包括管理、营销等问题很少披露,这些都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而且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形,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面临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矛盾。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并不具有直接的统一关系,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是财务报表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和经济业务活动事实,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并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高,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也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低。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组合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决策者的质疑;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低质量的审计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虚构经济业务,导致原本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能持续;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才能保证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得以执行,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三者的统一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更是在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达到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序发展:当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时,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也限制了信息需求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个时候就对审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触到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需要代替信息需求者作出判断,判断其财务信息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和会计信息基础是否真实可靠。如果这时审计质量不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无序发展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不能有效地进行证券定价和资源配置;如果这时审计质量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重整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完善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将规范其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证券市场要达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而逐步进行的过程。美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是在设立之初就达到目前的高度,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具有渐进性。但是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纠正上市公司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并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诉讼制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恪尽职守,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国运.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2] 邱光辉.会计信息质量与独立审计[J].浙江金融,2002(12).

上一篇:请假回家的请假条下一篇:设计院营改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