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主义法试题

2024-07-21

反恐怖主义法试题(精选6篇)

篇1:反恐怖主义法试题

反恐法选择题

1.《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共有几章几条(A)

A.十章97条 B.九章96条 C.八章98条 D.十章95条

2.《反恐怖主义法》将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施行(B)A.2015年12月27日 B.2016年1月1日 C.2016年12月27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于哪一届哪一次会议通过(A)

A.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B.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C.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4.《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C)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A.单位和个人 B.团体和企业 C.组织和人员

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隐瞒 B.协助 C.抵抗 6.《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设立(C),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

A.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小组 B.反恐怖主义工作协调机构 C.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

7.《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国家(B),实行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统筹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

A.反恐怖主义信息中心 B.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 C.反恐怖主义讯息中心

8.《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A),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A.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B.检查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C.监督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 9.《反恐怖主义法》规定,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B),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不得运输、寄递。

A.安全检查制度 B.安全查验制度 C.安全监督制度

10.《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C)罚款。A.十万元以下 B.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11.《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履行反恐怖主义职责的紧急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A)单位和个人的财产。任务完成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恢复原状,并依照规定支付相应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补偿。A.征用 B.征收 C.租用

12.《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A)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A.三人 B.五人 C.十人

13.《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B),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权力 B.义务 C.责任

14.《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C),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A.宣传 B.教育 C.宣传教育

1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B)。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的,不得提供服务。

A.检查 B.查验 C.核实

16.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公安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和监护人对其进行(C)。A.管控 B.教育 C.帮教 17.《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A)。发现违禁品和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扣留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A.安全检查 B.安全抽查 C.查验

18.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建立跨(B)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对重要的情报信息,应当及时向上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对涉及其他地方的紧急情报信息,应当及时通报相关地方。A.区域 B.部门 C.层级

19.《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针对恐怖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分级、分类制定(B),具体规定恐怖事件应对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范、应对处置程序以及事后社会秩序恢复等内容。

A.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B.国家应对处置预案 C.国家应急处置预案

20.《反恐怖主义法》规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恐怖事件或者特别重大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由(A)指挥.A.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指挥 B.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指挥 C.多个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联合指挥

21.《反恐怖主义法》规定,恐怖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处置信息,由(C)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 A.国家 B.省级 C.恐怖事件发生地的省级

2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因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C)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补偿。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补偿。A.合法权力 B.合法利益 C.合法权益

23.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依法进行,(C)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A.尊重 B.保障 C.尊重和保障

24.对举报恐怖活动或者协助防范、制止恐怖活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C)。A.表彰 B.奖励 C.表彰、奖励

2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织、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在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城市公共区域的重点部位,配备、安装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等防范恐怖袭击的(A)设备、设施。A.技防、物防 B.技防 C.物防

26.《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依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力量,提高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能力。A.党员 B.群众 C.机关干部

27.《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C)。

A.积极配合 B.如实报告 C.如实提供

28.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嫌疑人员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查封、扣押、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情况复杂的,可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延长一个月。A.县 B.市 C.省

29.《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遵守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约束措施的,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B)月: A.一个 B.三个 C.六个

30《反恐怖主义法》规定,恐怖活动嫌疑人员违反公安机关责令其遵守的约束措施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C)拘留。

A.五日以下 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C.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31.《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应对处置恐怖事件,应当(优先保护)直接受到恐怖活动危害、威胁人员的人身安全。A.优先保障 B.优先保护 C.优先保证

3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行为,窝藏、包庇,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公安机关处(B)处罚

A.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B.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C.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33.《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应当尊重公民的(C),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A.宗教信仰自由 B.民族风俗习惯 C.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风俗习惯

34.《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B)的恐怖活动。

A.较大社会危害 B.重大社会危害 C.特大社会危害

3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A)。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A.背景审查 B.资格审查 C.背景调查

36.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外交部门和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对于需要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应当向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提出(B)。A.建议 B.申请 C.批准

37.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A),应当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

A.城乡规划 B.经济规划 C.环境规划

38.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营运单位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C)。

A.安全检查 B.保卫工作 C.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

39.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未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B)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罚款。

A.五万 一万 B.十万 一万 C.二十万 一万

40.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应当对履行反恐怖主义工作职责、义务过程中知悉的(A)予以保密。违反规定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B.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C.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个人隐私

41.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ABC),根据宪法,制定《反恐怖主义法》。A.国家安全 B.公共安全 C.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2.《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ABC),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纹、虹膜图像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和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并留存其签名。A.盘问 B.检查 C.传唤

43.《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主义作出明确定义,通过(ABC)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A.暴力 B.破坏 C.恐吓

44.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ABC)的原则。

A.防范为主 B.惩防结合和先发制敌 C.保持主动

45.《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ABC)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A.扰乱公共秩序 B.侵犯人身财产 C.妨害社会管理

46.下列哪些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A.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 B.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C.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的

47.参与下列活动(ABC)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 B.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的;

C.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48.因报告和制止恐怖活动,在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作证,或者从事反恐怖主义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经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ABC)保护措施:

A.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B.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 C.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49.《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将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较大以及遭受恐怖袭击可能造成重大的(ABC)的单位、场所、活动、设施等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报本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备案。A.人身伤亡 B.财产损失 C.社会影响

50.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有下列情形(ABC)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A.未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未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的;

B.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予以运输、寄递的;

C.未实行运输、寄递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的。

篇2:反恐怖主义法试题

 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国务院

C.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下列关于公安机关的职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

  B.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对了解有关情况的人员只能在公安机关进行询问 C.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和传唤

 D.发现恐怖活动嫌疑,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迅速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外交部门和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对于需要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应当向()提出申请。

  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下列关于在罪犯刑满释放前接受安置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被安置教育人员无权自行申请解除安置教育

B.被决定安置教育的人员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 C.安置教育机构应当每年对被安置教育人员进行评估  D.罪犯在刑满释放前必须接受安置教育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人员该如何处理?()

    A.公安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帮教

B.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帮教 C.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关押

D.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依法处置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为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遵守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约束措施,其中不包括()。

    A.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活动情况 B.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C.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 D.两年内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从事特定的活动

正确答案:D

7、(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国(边)境安全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当在重点国(边)境地段和口岸设置视频图像采集和防越境报警设施

   B.可以在重点国(边)境地段和口岸设置拦阻隔离网 C.应当依照规定对抵离国(边)境前沿的人员进行检查 D.应当严密组织国(边)境巡逻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出入境证件签发机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恐怖活动人员和恐怖活动嫌疑人员,有权作出的决定不包括()。

  A.决定不准其出境入境 B.宣布其出境入境证件作废   C.决定将其驱逐出境 D.不予签发出境入境证件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下列关于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B.只能用于反恐怖主义应对处置和对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的侦查、起诉和审判

  C.必须是因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的需要 D.对侦查到的信息必须长期保存以作他用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公安机关发现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的,必要时可以加以制止 B.公安机关对宣扬极端主义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 C.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应当将有关人员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

 D.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物品等,应当予以收缴

正确答案:A

11、(多选题)海关在对进出境人员携带现金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该如何处理?()

    A.应当立即通报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 B.应当立即通报民兵组织

C.应当立即通报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D.应当立即通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正确答案:AC

12、(多选题)《反恐怖主义法》明确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原则。

 A.全民防恐    B.防范为主、惩防结合 C.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D.先发制敌、保持主动

正确答案:BCD

13、(多选题)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负责严密组织国(边)境巡逻的职责主体有()。

    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B.民兵组织 C.公安机关 D.中国人民解放军

正确答案:CD

14、(多选题)《反恐怖主义法》明确规定,()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根据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部署,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

    A.各级国家机关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民兵组织

正确答案:BCD

1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的是()。

    A.实行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安全威胁,完善内部安全管理 B.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 C.指定相关机构或者落实责任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D.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措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正确答案:ACD

16、(判断题)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申请复核。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7、(判断题)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8、(判断题)《反恐怖主义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销售、提供、购买、使用、持有、报废、销毁前款规定的物品。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9、(判断题)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0、(判断题)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但无权采取冻结措施。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1、(判断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2、(判断题)电信、互联网、住宿等业务的经营者和服务者,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应该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3、(判断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城乡规划,还应当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4、(判断题)根据《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5、(判断题)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  A.对 B.错

篇3:反主体主义与福柯

关键词:福柯,理性主义,反主体,人类学

福柯是20世纪法国举足轻重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是“最伟大的现代哲学之一 (德勒兹) ”。1926年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省会普瓦蒂埃的一个医生家庭, 他从中学时代就倾向于哲学研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他师从很多当时法国最著名的学者。1970年, 福柯被聘入法兰西学院教授。新闻周刊《新观察家》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他的才智宽广无垠, 拥有令人心悦诚服的力量, 他的判断之严谨, 又是极尽苛酷”。他以炼金术般的语言、超乎寻常的思维、奇异的视点和宏大的理论走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绝对体验证实着他挥之不去甚至摄动心魂的思想力量。

福柯毕生都是在实证经验的基础上探寻主体与真理游戏之间的关系问题, 按照福柯自己的表述“我所研究的, 是有关我们人类的各种不同的主体化模式的历史”。17世纪的笛卡尔哲学是西方所有哲学的共同基础, 他核心的思想就是“我思故我在”。它强调先验“我思”的绝对地位, 确定主体可以通过理性的力量来把握真理。笛卡尔在肯定理性至高地位的同时, 理性压抑非理性也带来严重的后果。当文艺复兴驱除了宗教蒙蔽, 却创造了另一个理性的信仰, 祭起了理性主义的高牌。另一方面, 笛卡尔把存在、个体和意识三者都等同了起来, 排除了作为无意识现象中的梦和癫狂, 作为共同体现象的语言, 变动布局的历史经验。

在《癫狂与非理性》里福柯用精细的区别、严谨的分析, 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寻有关癫狂与非癫狂、理性与非理性的真相。“癫狂只存在于社会之中……从中世纪起直到文艺复兴时代, 癫狂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和世俗的事实存在的;在17世纪癫狂便经历了一个沉寂、被排斥的时期。……到了20世纪人们则对癫狂采取了一种武断的态度, 把它化约为和世界的真实相连的一种自然现象……即产生了有全部精神病学向狂人所展示的那种荒谬的慈善, ……它力图使癫狂体验为禁闭所压抑的深刻意义和启示力量获得的解放。”从文艺复兴时期癫狂与理性的对话到17世纪的流浪再到18世纪末的精神疾病的确立, 癫狂与理性之间的对话中断了, 理性至此建立了自己的独白地位。

在《词与物》中, 福柯对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化的文化和知识史都做了深度的梳理和剖析, 批判了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福柯表明:“在18世纪末以前, 人并不存在, 存在的是能表象物之序的话语所特有的权利。18世纪的知识不存在适合于人的专门知识领域……只有在18世纪末, 人们能够之一表象的起源时, 表象成了知识对象时, ……人才能产生”。这表明, 主体的产生不是先验的自然规定, 不是至高无上的、起奠基作用的、无所不在的主体, 也不是康德意义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康德的人类学不是指外在于我们的文化进行研究的特殊学科, 而是指专门意义上的哲学结构即我能知道什么?我必须做什么?我可希望什么?人是什么?这个结构使哲学问题全部置于人类有限性的领域之内”。康德认识到人类主体性的有限性并对笛卡尔的无限主体进行了批判。福柯进一步批判了康德的人类学主体主义, 他认为, 人类学中的基于有限自然之上的先验并不能成为无限的真理。

福柯反对先验的大写的我, 也拒绝加入康德有限性主体之中寻求解脱。他认为不同的、可变化的主体都是在历史进程中的, 福柯做的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在被哲学家被忽视的其他领域加以系统论证。福柯一生都在反主体性这条路上艰难的迈进, 他用全新的话语理论来祛除历史造成的蒙蔽和启蒙带来的弊端, 最终在科学世界中找到了出路。“福柯希望通过语言、符号、匿名的体系、可变的结构来取代人的这个主体, ……从而在具体的科技世界中伟哲学寻找出路”。福柯不是否认理性, 而是还原非理性之地位;不是否认主体而是否认专一性, 要把主体分解为多个的、多样的;不是绝对的起源, 而是极具有建设性的。福柯不是悲观主义者, 也不是相对论者, 他的理论系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在福柯的理论直觉中, 他一直追求“艺术性”的人生。“使我惊讶的是, 在我们的社会中, 艺术只与物体发生关联, 而不与个体或生命发生关联, ……每一个体的生活难道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福柯的反主体性就是实现“艺术”人生的前提, 做到这一点, 就要正确对待非理性他者, 正确对待人的存在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1]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莫伟民:《莫伟民讲福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癫狂只存在于社会之中》 (谈话) 载《世界报》第5135期, 1961.[2]《癫狂只存在于社会之中》 (谈话) 载《世界报》第5135期, 1961.

[3]樱井哲夫:《福柯—知识与权力》[M].姜忠莲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3]樱井哲夫:《福柯—知识与权力》[M].姜忠莲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篇4:反恐怖法的立法概况及问题分析

关键词:反恐怖主义;立法

2014年,中国提出要制定和修改多部法律,《反恐怖主义法》便位列其中。但是,原定于年内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并未如期出现于公众的视野。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1]仍然处于审议阶段,现在是以2011年出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为指导,决定中表明了我国反对恐怖主义的坚定决心,对恐怖组织、恐怖组织人员、恐怖活动等进行了界定,并对涉及打击恐怖主义的主要职能部门进行了说明,对列入恐怖主义名单的人员的财产处理方式进行了规定,还提及了参与反恐国际合作等的内容。但是,我国仍然需要一部反恐类的专门立法作为依据,通过对我国反恐怖法的梳理,就会发现我国的反恐怖法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立法概况

(一)法律类

我国没有反恐方面的專门法,但有多部法律对反恐进行相关规定。

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0条对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罪和资助恐怖活动罪作出了规定。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7个条款明确涉及恐怖活动犯罪,这7个条款及其涉及的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之刑事程序问题:第20条主要讲恐怖活动案件的级别管辖问题,即恐怖活动犯罪至少应当同中级法院管辖;第37条第3款主要讲恐怖活动犯罪的律师会见问题,即“应当先经侦查机关的许可”;第62条第1款主要讲证人保护的问题,对于在恐怖活动犯罪中作证的证人,应采取多项必要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第73条第1款主要讲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监视居住的问题,即涉嫌恐怖活动犯罪的,即使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当出现有碍侦查的情形时,经上级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批准,也可以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第83条主要涉及恐怖活动犯罪拘留的问题,即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但是当犯罪嫌疑人涉及恐怖活动犯罪且24小时内通知有碍侦查时,可以不受24小时的限制;第148条[2]主要讲对恐怖活动犯罪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问题;第280条[3]主要讲涉及恐怖活动犯罪的违法所得没收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2条将恐怖活动犯罪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第36条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资金处理问题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失效)第8条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了列举,其中就包含了恐怖主义的内容,即“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37条对邮寄的物品进行了规定,即邮寄的物品中不得包含恐怖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第7条规定了武装警察的职责,“参加处置暴乱、骚乱、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社会安全事件;”

(二)行政法规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失效)第8条对危害国家安全的其它破坏活动进行了列举,包括了“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的”。

199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失效)第7条和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失效)第7条对外国人入境进行恐怖活动进行了限制。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第1条和第17条对核恐怖主义进行了规定。

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条、第3条第1款、第17条、第19条都对核恐怖主义进行了规定。《烈士褒扬条例》第8条规定了应当评为烈士的情形,如在执行反恐任务中牺牲的可以评为烈士。

(三)部门规章类

1.“办法类”部门规章

《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第1条从立法目的上表明了对金融类反恐的态度,即“有效防范证券期货业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失效)第8条对可疑支付交易进行了列举,包括“与恐怖活动严重地区的客户之间的商业往来活动明显增多,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支付;”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失效)第10条[4]对可疑外汇非现金交易进行了列举式地说明,包括因恐怖活动犯罪严重地区的金融机构附属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对销存款或贷款交易。”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恐怖融资行为制定的部门规章。第1条就开宗明义的指出其立法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恐怖融资活动,为监测恐怖融资行为,防止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恐怖融资,规范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可疑交易的行为。”第2条对恐怖融资活动进行了解释,即“本办法所称的恐怖融资是指下列行为:(一)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募集、占有、使用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二)以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协助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以及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犯罪。(三)为恐怖主义和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占有、使用以及募集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四)为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占有、使用以及募集资金或者其他形式财产。”第11条对金融机构违反本办法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说明。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而制定的部门规章,第1条即列明了其立法目的,“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对客户的识别,减少金融风险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第27条和201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和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办法》第31条当出现恐怖活动时,公安部应当暂停或终止签发出入境通行证。

《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失效)第2条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第18条对因恐怖袭击造成的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形进行了规定。

《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61条规定“商务部按成套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指导成套项目实施主体开展防范恐怖主义威胁工作。”

《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定义,其中就包含了恐怖袭击事件。

2.“规定类”部门规章

1998年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失效)第44条对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罪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上,给出了特别的规定,即一般的犯罪为48小时之内,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犯罪是5日之内。

2012年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1条规定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权侦查恐怖活动犯罪案件。第254条对可采用技术侦查手段的案件进行了列举,包括恐怖活动犯罪案件。

2003年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失效)第3条将进行恐怖活动犯罪所产生的收益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

2013年制定的《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第161条对高度危险品进行了定义,即“可能在恐怖主義事件中被滥用,造成大量伤亡或大规模破坏等严重后果的危险品。”

二、问题分析

综观上述关于反恐问题的立法,就会发现,我国关于反恐的立法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设定相对失衡

恐怖活动犯罪不仅危害社会的安宁,也危害基本的人权。反恐立法法所指向的价值主要是社会安全的秩序价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第1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证券期货业反洗钱工作实施办法》第1条列明了其立法目的,即“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认为在社会安宁的情况下,才可谈人权的保障。

(二)反恐立法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部门法体系

首先,反恐类立法是缺少宪法层面的支持,反恐虽有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作为制度基础,但是在宪法层面仍没有找到实质的依据,最为贴近的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8条[5],本条虽然提出了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进行打击,但并没有明确表明国家对恐怖主义的态度。我国目前的反恐类立法规定的内容既有重叠的部分也有空白的部分,只有出台了基本法,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部门法体系所应有的架构,辅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反恐类相关法才能以其系统性和完备性给反恐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使我国的反恐工作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三)《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的结构相对失衡

《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第104条将恐怖主义的概念解析放在第10章附则中还是有待商榷,放大第1章中可能更为妥当。反恐怖工作主要包括预防、应急、制裁、恢复等多个环节。[6]我国正在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展开的,但是,从法条中可以看出,其中的预防和制裁措施较多,而应急和恢复措施较少,[7]尤其是恢复措施。这四个环节对反恐怖工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作出此类规定明显表现了重预防和制裁,轻处置和恢复的基本理念。

(四)反恐相关法和责任承担机制不完善。

如《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中所说,如果恐怖主义的言论可以是《反恐怖主义法》打击的对象,那么,如果发表了恐怖主义的言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中并未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也找不到依据,本法出台后,还需要相关的修改以适应反恐怖作出的规定。就目前我国的反恐类立法来说,主要是以刑事制裁为主,而事实上,恐怖主义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打击恐怖主义的制裁方式也应当多样化。

三、完善建议

鉴于以上提到的我国反恐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一)平衡反恐立法的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8]就将国家秘密和解释放在了第二条,《反恐怖主义法》应当遵循一般的立法结构,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独辟蹊径”。另外,反恐工作中预防、应急、制裁、恢复四个环节应当尽量做到均衡,不能有失偏颇。过于偏向某个环节而忽视另外一个环节可能会对反恐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恐部门法体系

1.反恐入宪,为反恐立法提供宪法依据

任何一个部门法体系都能在宪法中找到依据,但是反恐类法却没有在宪法中得到体现。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恐类立法体系,首先应从宪法着手,为反恐法的制定找到宪法依据,增加法律的权威性。可以考虑在宪法中第28条中加入国家“反对恐怖主义”,虽然28条的“其他犯罪活动”有点类似“兜底条款”,可能包含了恐怖主义犯罪,但是,鉴于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严峻形式,还是有必要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对其单列,突出表明国家在这方面的坚定决心。

2.加快反恐基本法的出台

《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仍在决议中,在《反恐怖主义法》出台前,我国目前仍是以今年出台的《关于办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作为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的基本指引。为有效地加强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必须加快反恐立法的进程,国家也应当创造条件呼吁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积极地对《反恐怖主义法》的制定和修改献言献策,增加反恐类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完善反恐类相关法

近年来,恐怖主义的犯罪活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几项在刑法典中零星规定的罪名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应当及时作出修改,如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罪名,完善对恐怖主义犯罪相牵连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所涉及的犯罪附加财产刑等。在刑事诉讼法方面,建立和完善符合恐怖主义类犯罪的追诉程序,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追诉不宜等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的追诉程序,应当从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出发,结合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性,制定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所遵循的程序,如扩大管辖的范围、赋予侦查机关特殊的侦查权、允许司法机关采取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等。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危害的多样化也亟需责任承担方面的多样化,才能实现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打击。受恐怖主义侵害的人可能遭受了人身和财产的双重损失,仅靠刑法的事后制裁无法对受害人作出补偿,需要通过让恐怖分子承担民事责任来解决,另外,如果国家公职人员对恐怖活动和恐怖组织人员进行帮助,应当区分情节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让其承担刑事责任。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反恐类立法,他们规定了对受害人的民事补偿责任和对国内公职人员参与或帮助恐怖活动组织的行政责任。[10]《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只规定了政府对民众财产损害的补偿[11],而对补偿的具体情况及具体数额等都没有作出规定。另外,当恐怖主义的犯罪分子无法进行赔偿时,国家应当加强补偿的功能,因为国家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有义务为其公民的安定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应当加快制定《国家补偿法》,对在恐怖袭击中遭受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恢复他们的权利未被侵害时的圆满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大网: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全文,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flca/2014-11/03/content_1885027.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1月7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8条:“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據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0条:“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4]《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失效)第10条“下列外汇交易属于可疑外汇非现金交易:(十七)与走私、贩毒、恐怖活动等犯罪严重地区的金融机构附属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对销存款或贷款交易”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8条:“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

[6]杜邈:《中国反恐立法的回顾与展望》,载《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7]《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第3章和第9章专章规定了安全防范和法律责任,第5章规定了应对处置,其中的63条和65条规定了恢复的相关措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http://www.gov.cn/flfg/2010-04/30/content_1596420.htm,最后访问日期:2015年1月7日。

[9]赵秉志、杜邈:《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探讨》,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0]参见莫洪宪:《论〈俄罗斯联邦反恐怖活动法〉与我国反恐立法之构想》,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1]《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第65条:“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给予恐怖事件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适当的损失补偿,并向失去居住和基本生活条件的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及时提供居住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卫生、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为恐怖事件受害人员及其近亲属提供心理、医疗、法律等方面的援助。”

作者简介:

李敏(1988~),西南大学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篇5:反恐怖主义法

2015年12月21日开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审议多部法律草案。会议上提交了反恐怖主义法草案三审稿。会议听取了反恐怖主义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该草案“已经比较成熟”,建议提请审议通过。

在反恐法草案三审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恐怖主义”定义、涉恐信息报道传播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反恐怖主义法

制定意义

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目录 1制定过程 2办法全文 3草案内容 4制定意义

反恐怖主义法最初的草案于2014年公布。这份草案要求在中国境内设置服务器和拥有用户数据的外国公司必须配合执法部门,提供通信记录以及审查与恐怖主义相关的内容。

中国反恐法在起草过程中,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和一些国际人权组织一直表示担心,他们声称中国反恐法将除将“进一步限制民众自由”之外,还因要求在中国营业的公司向中国政府提供其网络信息等规定会损害外国公司的商业利益。

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前后,中国反恐法受到国外高度关注。3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表示,已经直接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告知了美国政府的关注。中国政府则表示,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政府的惯常做法,要求在本国运作的中国公司提供密码钥匙,中国公司企业也受到所在国政府的严密安全审查。

路透社曾报道称,虽然反恐条款将适用于国内外技术,但是华盛顿的官员们和西方商业游说团体则认为,这一法案连同新的银行保险法规草案以及大量的反垄断调查一道,都增加了外国公司面对的不公的监管压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5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难民地位。

第三条 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本法所称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一)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二)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四)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五)其他恐怖活动。

本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本法所称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

本法所称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

第四条 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加强反恐怖主义的能力建设,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手段,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第五条 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防范为主、惩防结合和先发制敌、保持主动的原则。第六条 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应当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风俗习惯,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

第七条 国家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在上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本地区反恐怖主义工作。

第八条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分工,实行工作责任制,依法做好反恐怖主义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根据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部署,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

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动配合机制,依靠、动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 对举报恐怖活动或者协助防范、制止恐怖活动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一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民或者机构实施的恐怖活动犯罪,或者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恐怖活动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刑事管辖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

第十二条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

第十三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外交部门和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对于需要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应当向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提出申请。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对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公告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应当立即予以冻结,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五条 被认定的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认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申请复核。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复核,作出维持或者撤销认定的决定。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作出撤销认定的决定的,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资金、资产已被冻结的,应当解除冻结。

第十六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对于在判决生效后需要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的,适用本章的有关规定。[2]

第三章安全防范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恐怖活动预防、应急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宗教、互联网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加强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十九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对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责令有关单位停止传输、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关闭相关网站、关停相关服务。有关单位应当立即执行,并保存相关记录,协助进行调查。对互联网上跨境传输的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电信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阻断传播。第二十条 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不得运输、寄递。

前款规定的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运输、寄递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

第二十一条 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第二十二条 生产和进口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枪支等武器、弹药、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作出电子追踪标识,对民用爆炸物品添加安检示踪标识物。

运输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运营中的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的运输工具通过定位系统实行监控。有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严密防范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扩散或者流入非法渠道。

对管制器具、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可以决定对生产、进出口、运输、销售、使用、报废实施管制,可以禁止使用现金、实物进行交易或者对交易活动作出其他限制。

第二十三条 发生枪支等武器、弹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失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开展调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销售、提供、购买、使用、持有、报废、销毁前款规定的物品。公安机关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其他主管部门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并立即通报公安机关;其他单位、个人发现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履行反恐怖主义融资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可以依法进行调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

第二十五条 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资金流入流出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应当及时通报公安机关。第二十六条 海关在对进出境人员携带现金和无记名有价证券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发现涉嫌恐怖主义融资的,应当立即通报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

草案内容

在反恐法草案三审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恐怖主义”定义、涉恐信息

报道传播等问题作出进一步明确。

草案三审稿的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修改为:“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崇尚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对列举的恐怖活动作出相应补充修改。

草案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

此外,草案三审稿还增加规定,对防止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有可能被用于恐怖袭击、发生特别严重恐怖事件后依法实行紧急状态并采取一些非常措施等问题予以明确。

制定意义

篇6:学习反恐怖主义法心得

看到这部法律,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美丽的新疆,这块雄阔大地占据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似一枚定海神针稳稳坐落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而且也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市。历经千年风雨,百年沧桑用宽大的臂膀接纳了汉、维、哈、回、锡等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基本上都是扎根新疆的知青和军人的后代,这里的人民热爱这块热土,用勤劳朴实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价值,源源不断的向外界输送石油、天然气、棉花、番茄等资源,这里的人民过着幸福稳定的生活。然而自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事件,2011年喀什的7.30、7.31事件、2012年和田的6.29事件叶城的6.28事件,2013年巴楚的

4.23事件,莎车的12.30事件,鄯善的6.26事件,像阴霾一样笼罩。回溯历史,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恐怖与反恐怖斗争时起时伏,几乎从未停止过。我们新疆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为了维护地方稳定,我们承受着其他地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和责任。我为我们新疆人点赞,我们新疆人是勇敢的,是坚强的,更是无法动摇的。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反恐怖主义法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有效做法的基础 上制定的,是一部规范政府和社会开展反恐怖工作的法律。该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国反恐怖工作的体制、机制、手段和措施,它的出台必将为我国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证。

当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周边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外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呈现出境外暴力恐怖组织加紧渗透,境内民族分裂分子破坏活动升级。这些暴力恐怖分子目标明确、手法多样,穷凶极恶、丧心病狂地伺机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法制国家。制定反恐怖主义法是完善国家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篇: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现状下一篇:西游记美段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