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2024-07-18

小学生的美术教案(共12篇)

篇1: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阶段:

1、游戏介绍

(1)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2)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1)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2)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4)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3、欣赏:

(1)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2)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3)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

三、反馈阶段:

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1、小组合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3、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国画课,不强调要让学生画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水墨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篇2: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1、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

2、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撕纸、想象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先撕纸,后想象,再添画。

教学难点:

根据撕出纸块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实物范例、彩纸、胶水、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掌握撕纸、想象的方法。

二、展示阶段:

(一)、刺激想象。

1、想一想,变一变。

教师拿出一张彩纸,随意撕开,展示于黑板,问:“小朋友看一看,它像什么呢?”

学生观察,思考。展开想象回答。

教师趁热打铁,“老师来变一变,把它变成刚刚小朋友说的东西。”

教师任选一学生的想象添加,在学生惊疑中完成想象。

2、废纸篓,变变变。

教师出示一个废纸篓,问:“老师这有一个废纸篓,里面全都是小朋友平时丢掉的废纸片。我们都来动动脑,看看他们能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

师生互动。教师快速出示各种废纸片,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想象力。

3、揭示课题。

(二)、发散思维。

1、亲手撕,独立想。

引导学生尝试,“小朋友想不想动手变一变?”

学生尝试,随意撕开一些彩纸,想象添加。

教师同时动手撕纸,与学生同步创作。

2、赏一赏,想一想。

出示刚刚添画的部分作品,及自己的作品,问:“小朋友们变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想一想:

A、他们有趣吗?哪里最有趣呢?

B、这些想象巧妙吗?找一找,把他们找出来。

C、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作品呢。”

3、小结:

A、将纸随意的撕开,像什么呢?寻找方法:将纸片转换方向;寻找相同的轮廓剪影等。

B、组合联想:将撕开的纸全部利用起来,进行同一主题的想象添加,像什么呢?

C、思考:如果你想动手,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阶段:

1、“撕开的纸到底像什么呢?”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启发想象。

2、学生主动创作,个人独立完成。

3、运用勾线笔添画,并利用彩笔丰富其色彩。

四、课堂小结:

1、随堂评价,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独特新颖之处,及时给予肯定或笑脸。

篇3: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都对生活中事物十分感兴趣, 所以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吃饭用的碗筷, 画出自己睡觉的小床, 画出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都可以当做对象来进行绘画, 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十分亲切, 乐于去作画。

二、利用表扬激发兴趣

即使是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 都十分期待着别人的表扬和夸赞, 喜欢听正面评价, 更何况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呢?教师不经意的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者是一句夸奖的话, 都会让学生内心欢喜, 久久不能平静, 会让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 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不断地夸奖学生, 多赞赏, 少指责,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来评价他们的作品, 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画作固然幼稚, 但是他们的画保留了对大自然的初始感觉。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小学生的兴趣与其天真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 唤醒他们的创造意识,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三、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 所以我在结合学生各自兴趣爱好的同时, 又组织了许多活动, 以期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通过泥工、布贴、拓印、剪纸、图案设计等多种美术活动, 让学生喜欢上了手工制作课。如《动物的各种姿态》是一节泥工课, 为了激发兴趣, 我组织了一次“动物乐园”的活动, 首先自制教具, 用泥巴捏了动物乐园、沙盘、假山、湖水、草地等, 画了很多千姿百态的小动物挂图, 其次启发学生讲一讲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最后让他们模仿着画面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捏出来, 送到“动物乐园”里, 并说说所捏的小动物的名字, 说说这些小动物来到动物园的目的是什么。对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兴趣可高了, 大家都踊跃地捏制, 捏出了老虎、大象、小兔子、狐狸、小猴子等十几种小动物, 然后再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动物乐园”里, 并写出了很有意思的说明。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 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对美术课起到了推动作用。又如学生对布贴画很喜欢, 我就鼓励学生收集一些零碎的花布, 根据各种花布的纹样进行布贴画设计。多数学生的作品都很形象, 学生互相欣赏班上同学的作品, 极大地激发了美术兴趣, 许多人都感到这样的课总也上不够。

四、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艺, 如果我们针对他们这个特点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自然会使他们兴趣盎然。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每个期末都举办画展, 把学生在本学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横向对比, 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异, 从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绘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纵向对比, 对比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每幅画的进步, 从而更加自信。我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学年都会举办“美术作品展示”活动, 就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出, 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 将作品集中到美术室进行展示, 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观, 同时鼓励学生请家长来参观画展。我校的这种做法让学生在画展的过程中,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 当然对作品质量不够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从正反两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小范围的隔段时间举办一次优秀画展, 选取学生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分展示给大家,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平常我能使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有一个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加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受到一个激发, 从而越加乐于绘画, 乐于学习美术。

五、结语

兴趣是一个人对认识和活动的某种特殊的倾向, 必须以需要为基础加以培养。小学生早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 可能对他们未来从事有关方面的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对于那些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兴趣。事实证明, 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成正比的, 三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根据实际了解, 一般美术方面兴趣很浓的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很好。总之, 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 而兴趣的激发则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把握好这一环节, 才能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

摘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 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中也依然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 尤其需要学生充满兴趣, 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才会学好美术。本文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 希望能为诸位同仁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美术兴趣,激发,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美术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刘春雨.浅谈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兴趣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篇4: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关键词】高段小学 美术教学 兴趣爱好

【基金项目】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教育优秀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07-01

一、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及原因

(一)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产生积极倾的态度,是人做好一件事物的最初动力。在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1]。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培养小学生,尤其是高段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本课题的主要原因

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既是中低段小学生对美术学科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高段小学生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主课课程不断加大学习量,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不高,使得我们在对高段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很难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而高段小学生不喜欢美术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其所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也有了相应的增加,许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美术。其次,由于美术学科属于非笔试科目,而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使得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常常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需要考试的科目上。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等方面分析,人类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必须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才能有效的提高处事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大脑中与学习科目有关的神经细胞就会表现的格外兴奋,与学习科目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于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这样一来,相关知识信息的传输就会保持一种最佳的传输状态,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二)学习心理学理论

高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发育,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重以及求知欲旺盛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形成。

(三)快乐教育理论

要想使学生长期处于快乐之中,就必须要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快乐作为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最主要因素,常常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被满足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生产生钻研、探索以及创新等愿望的主要动力。

三、研究本课题的目标

(一)探讨高段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依此为参考依据,对教学方案做出及时调整,为后期高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高段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征和规律

众所周知,就自然界而言,任何一件事物都有着其相应的特征和规律,所以,一旦我们掌握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特征和规律,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制定高效合理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渐被淘汰,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也逐渐被提出。然而,我们在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却面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观念跟不上的现状,老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其教学思想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所以,研究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用人单位人才标准逐渐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学美术学科已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学科,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青燕.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2]肖维新.如何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5)

作者简介:

篇5: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检查学习效果。

二、发挥主体

1、 播放可见欣赏不同的点线色,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寻找点线色,加深学生对点线色的认识。

2、 尝试用点线色进行具象表现。欣赏运用点线色表现的三张学生作品。

三、发展主体

画手的游戏,运用点线色画出美丽的小手。

课堂总结:

篇6:我的一家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开心场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龄人画的有关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学生引起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细观察人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4、通过观看人物照片和刻画,知道特征的深入刻画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与交流

1、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2、小组讨论:

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他们当时的动作和神态。

三、绘画与创作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一家人”的故事,启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简单分析画面内容,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3、安排人物的位置,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是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灯。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四、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

2、自评:介绍“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评价画面。

3、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4、教师小结并肯定学生的作业。

篇7:我家的厨房小学美术教案

授课 人:闫芳

课 题:《我家的厨房》

教材选取:桂教版一年级第2册第14课 授课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折、剪、贴、画的方法,了解纸制厨房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与制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口头的表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制作纸制厨房,了解到厨房用具的多样性、繁复性,感受父母做饭的辛劳,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和欣赏厨房用品,了解厨房用品的外形特点与功能特点,学习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表现属于自己的厨房。

【教学难点】

怎样将厨房制作得实用、美观。

【教具准备】

师:成品纸制厨房、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

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游戏环节:出示一张PPT图片,图片的上面是厨房用具的图片,图片的下边是厨房用具的名称,让学生连一连,上下两边哪两个是互相对应的,最后提问,这些东西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引出课题——《我家的厨房》,同时播放PPT厨房的图片。(2)出示课题——《我家的厨房》(3)讨论交流 ①请学生说一说:厨房里除了刚才的那些物品,还有其他的么?它们有什么功能?(将学生回答的物品列在黑板上)②游戏环节:将已经做好的纸制厨房用具放在箱子里,让几名学生轮流上来摸,并口述自己摸到的东西都有些什么特点,比如说电冰箱:是长方形的,分上下两层,上面还有把手;平底锅:圆圆的,底面是平的,有一个长长的把手。然后让学生们一起猜一猜,摸到的究竟是什么。

③提问:厨房里的物品各式各样,同学们可以将它们归纳成几何图形吗?比如说,冰箱是什么图形?锅是什么图形?

接着板书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让学生归纳。④让学生们闭上眼,一起倒数5秒,等他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刚刚摸出来的物件组成了一个精致可爱的纸制小厨房。师:同学们,这个厨房漂不漂亮啊?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做?

2、新知识讲授

(1)问:这个小厨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总结:是用纸做的,运用了折、剪、贴、画四种方法制作出来的。(2)接下来老师就运用折、剪、贴、画四种方法,做一个微波炉,这时候跟小朋友们说:可是老师忘记微波炉长什么样了,你们能告诉我吗?

总结:微波炉是长方形的,有六个面,炉顶有空隙,正面有很多很多小按键,门是可以打开的。

接着请一位同学上来跟老师一起做微波炉,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3)示范环节:请一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微波炉。(老师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示范步骤:

①选颜色:根据想要做的物体选择适合的颜色,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②注意物体有几个面:微波炉有6个面,其中呢,上面和下面是一样大的,前面和后面也是一样大的,左面和右面也是一样大的,所以呢,我们做的时候要注意大小,否则到时候我们的微波炉就组装不起来了,在剪的时候要注意在每一面的四边都要留一条边,到时候将边对折涂上胶水,就可以黏住另一面了。

③注意物体的细节:找出微波炉的顶面,镂空几条缝隙透气,否则,微波炉会爆炸的哦,接着找到微波炉的正面,用水彩笔画上按键。④最后组装

⑤检查: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东西,或者想要加些什么进去。师:老师喜欢吃鱼,所以想用微波炉烤鱼吃,咱们就来做一做小鱼吧。⑥做小鱼:首先铅笔在纸上把小鱼画出来,然后按照铅笔印剪下,最后在用水彩笔画上鱼的眼睛,嘴巴。最后可爱小巧的微波炉就诞生了。(最后提醒小朋友们用剪刀的时候不要刺伤自己和身边的同学,剪下了的碎纸片也不要乱扔。)

3、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我家的厨房 要求:

①10个小朋友为一组,每个人做一件厨房里的物品,最后摆在老师分发的纸盒子里,最后组成一间小巧可爱的厨房; ②厨房的设计必须实用、合理,并且美观大方; ③同学间要互帮互助,互相商量。

热身环节:跟着音乐《健康歌》一起跳舞,老师也跟着一遍跳一边唱。同学们都热身好了么?3、2、1开始咯,看看哪个组最快,待会我们一起开一个厨房展示会。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5、厨房展示会

①自评 ②学生互评 ③教师评价

6、课堂小结

篇8:小学生美术工具使用习惯的培养

由于美术教学中经常用到各种材料,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美术教学中,笔者重点关注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学生美术工具使用习惯的养成。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与同行分享。

一、设境引趣,游戏导入

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游戏环节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工具使用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入快乐学习的佳境。绘画的工具有很多,一年级阶段主要准备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教学中可设计玩游戏、编儿歌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色。记号笔—一般用来勾画轮廓线,用笔要尽量流畅连贯;水彩笔—也可用来勾画轮廓线,但是线条比记号笔要细,有很多种颜色可以选择,还可以用来填涂较小面积的地方;油画棒 (蜡笔) —用来涂大面积的颜色,比较省力。

如在一年级的美术课《认识新工具》一课中,播放音乐,让学生选取水彩笔、油画棒等不同工具进行自由绘画。音乐结束后,先让学生相互交流不同工具的特点,之后教师用儿歌总结:“小蜡笔,粗又短,画个方块涂一涂,又省事来又省力”“水彩笔,真漂亮,勾画细节,它最棒”等。学生能够对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记忆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如何爱护美术工具,如用完水彩笔要盖上笔帽,以免水彩笔的笔头变干,或者颜色涂到衣服上;水彩笔和油画棒用完后要立刻放回盒中,不能摆在桌子上……

二、小组互动,归纳理解

一年级新生,幼稚可爱,注意力尤其容易分散,教师课堂设计的多姿多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要搭设互动平台,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等环节,归纳美术工具的特点、效果以及操作要领。

实施小班化教学后,一年级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便于分层、互动施教。

1. 分组合作

笔者的班里共有26名学生,平常教学时一般分为6个小组,每组4人 (为了营造教学氛围,小组的队形可以适时变换) 。这样就把众多学生分为一个个小集体,便于分组讨论和管理。例如把剪刀、胶水等工具放在共同的桌子上,方便学生使用。剪刀—做纸工类美术作品的必备工具,易伤手,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更不能手拿剪刀和同学打打闹闹。胶水—有普通胶水和固体胶两种,前者较湿,易使纸质变形,后者较干,但黏度不够。把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都讲得详细一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不至于出现差错。

2. 指定组长

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协助教师做一些安全、简单的事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搭设互动平台,调动组长和组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有集体观念。例如上课前,教师把本节课所需的工具放在小组的桌子上,学生开始作画时,由组长分发美术用品给每个组员,在课程结束后,组长和组员要把教师准备的工具整理好才能离开教室,这避免了教学秩序的混乱。因为学生是在美术专用教室上课,可以安排小组轮流进行工具的简单整理。

三、积极鼓励,培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年级的学生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敏感,容易冲动,而且对成功的喜悦感和对失败的痛苦感都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为主。教师的激励与表扬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能够给予他们信心,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对于学生在美术课上表现出的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要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评价方式要简单易行,可以在课上通过奖励小红星、掌声等形式,让每名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小组为单位,表扬一个小组的工具使用习惯,能够促使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形成竞争机制,并且使小组内组员之间更加团结,共同营造努力的气氛。这样,整个班的班风就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努力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教师以“正确使用工具”为标准,每节课评选出3个优秀小组,奖励一颗小星星。在学期末,评选出得小星星最多的一组,给每个组员一些小奖品以示鼓励,并在全班面前鼓掌表扬。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得到奖品的学生有自豪感,没有得到奖品的学生能够能努力争取下次获得奖品。

小学生工具使用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周中美术课的课时虽然不多,但也是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设境引趣、游戏导入、小组互动、积极鼓励、归纳总结、培养习惯等手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具使用习惯,激活学生潜在的审美能力。

四、结束语

篇9:小学生的美术教案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75

正文:以往的美术教学大多采用临摹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儿童的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想象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培养美术技能的前提。

1、音乐情景 激发兴趣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如上创作课《为歌词配画》时,先放一遍《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营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学生听完后说出歌词中的最主要的内容,说出春天景物的特征,然后将歌曲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反复播放。使学生置身于绿色的春天的怀抱之中。音乐手段的运用,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美的感受,促进了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

2、启发诱导,引起兴趣

在指导学生绘画创作时,教师可根據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和动物交朋友》,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境,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眼前。

3、亲手实践,引起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童话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动的事!本课就给同学们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帘、小路等,只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就是成功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设计,培养美术技能

在上完美术课《名字的设计》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名字。开始我以我的名字用两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导入主题。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开始设计绘制。

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名字形状。而且还图上了美丽的色彩,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三、教给学生速写,培养美术技能

在上五年级美术课《手的速写》后,学生通过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将手的不同动作画出来。先由学生说出手的功能、作用,再对照自己的手描绘出手的构造。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手印在纸上,在对照教师的范图临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左手的不同造型画在纸上。

本节课教学,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了解手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手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在对《自行车的速写》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临摹。讲解时,先由学生说出自行车的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绘画技巧。学生在根据教师的绘画步骤画出他们所见过的自行车。

为了增加学生的绘画兴趣,又设计了一个内容:画出未来的自行车。学生根据自行车能锻炼身体,而且还环保的优点,创作出未来的自行车,增强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学生把自行车加上飞机的翅膀,用力蹬就会飞上天空。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的能力的到培养,从中掌握了速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锻炼学生想象,培养美术技能

我在上低年级美术《幻想动物》时,开始我以龙来举例。龙是由:鹿、牛、蛇、鹰等动物组合成的动物。并出示龙的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他们的兴趣被好奇感激发出来,我再引导他们创作学生心中的怪物。先以牛头、猫的身体的动物为例,可以由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动物组合。接下来由学生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或绘画。学生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怪物,并为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以龙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掌握孩童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幻想未来的景色》的绘画中,我通过图片、故事的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孩子根据教师的提示,画出了未来的景色。孩子对未来都充满希望,因此产生了绘画的兴趣。教师再正确的引导他们创作,由此,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有的学生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云彩上,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知识。

五、引领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在一个班要求学生根据所定的内容绘画,学生根据口述,发挥想象力创作,但画面的效果不是很好的。有的学生说不知怎样画,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另一个班教学时,先给他们观看挂图,启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中讲授。结果这个班的学生不但画的有想象力,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还能从快乐中学习知识。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三项内容之一,占有很大的比重。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欣赏一幅画,在欣赏中分辨美与丑,评价优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如上述的例子,口述教学与直观口述教学相比较,后者存在更大的优势。

六、依据学生特点,培养美术技能

在二年级的美术课上,教学生画小燕子。先讲故事引出小燕子,学生描述小燕子的形体特征。教师纠正后,学生开始绘画,但是画出来的小燕子奇形怪状,使人啼笑皆非。这种后果教师能给画的不像的学生批评么?

回答是不能,因为你忽略了儿童的发展特点,因为儿童还没有发育成熟,腕关节还掌握不了度,因此不容易画像,这时教师应细心耐心的指导他们,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范图,再逐个指导。也可以对画的有趣的学生给予鼓励。

篇10:小学美术教案《橙色的画》

1、把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放在首位,这是对学生艺术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主要通过直观实验操作,让学生活跃起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基本色彩知识。学生通过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和互评环节,既运用了知识,又建立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目标:

1、间色的定义: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橙色是如何调配而成的。

2、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绘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带来的温暖、鲜明的美感。

3、用调配出来的橙色创作一幅画。教学重点:

橙色是如何调配的。教学难点:

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绘画。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一个、水粉笔、红黄两种颜料、红黄透明塑胶片。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水粉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雨过天晴后,天边会出现一道漂亮的什么?(彩虹)见过彩虹吗?它由几种颜色组成?在彩虹中,有三种颜色是最最特别的,你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

1、复习:

师: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生:红、黄、蓝

师:那三原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三原色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它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出其他颜色。

2、实验:

师: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操作:

1、把两张红黄透明塑胶片重合。(优点:快速、直观、重复感受)

2、把红黄两种水粉颜料在水杯中加水混合。

3、师:通过老师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被调配出来的颜色叫什么?

4、生:橙色。

二、展示交流:

1、师:橙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你知道它属于什么色吗? 生:红+黄=橙

教师出示间色的定义: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

2、学生实验:

师: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橙色,并画在纸上。(学生把橙色调出来画在纸上)

师:同学之间比较一下颜色有什么不同?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

生:有区别。

师:你们的橙色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红色比黄色多调出的橙色偏红,颜色有点深。黄色比红色多调出的橙色偏黄,颜色有点浅。

师总结:多红+少黄=橙色(偏红、颜色深)少红+多黄=橙色(偏黄、颜色浅)无论深浅都属于橙色。

三、感受启发:

1、师:橙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说一说橙色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生:橙色的灯光有温暖的感觉,如果胖的人穿黄色的衣服会显得更胖,所以橙色我觉得还有膨胀感……

师:橙色具有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的特性,因此人们把橙色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也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板书课题:《橙色的画》)

2、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问:欣赏作品,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生:画中画的是丰收的景象,农民在忙碌的打菜籽…… 师: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吗?你觉得色彩上给你什么感觉? 生:感觉人们的心情是欢快、愉悦的。我看到橙色就觉得是丰收的季节,整个画面明快、温暖让我很舒服。

教师学生共同欣赏大师凡高作品《向日葵》感受画中色彩带来的强烈明亮感和蓬勃的生命力。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作者作品的最大特色,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PPT出示一些学生作品共同欣赏。

3、教师总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中也有其它色彩出现,如紫、蓝、绿等色彩,这些色彩能使画面产生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4、师: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1、利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绘制一幅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从内容、色彩等方面介绍)

2、学生互评。

3、评优。

六、拓展小结:

1、PPT展示以其它间色为主的绘画作品。

2、让同学们自己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

橙色是间色,是由原色红色和黄色相调配成的颜色。这堂课我是以实验的方式解决了学生对橙色是如何产生的问题研究,说一说对橙色的感觉,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调出橙色,使学生充分体验橙色的丰富性;最后再用自己调出的橙色画一幅画,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了,画面的层次感就更突出了。

《橙色的画》教学设计

篇11:《我眼中的小学》美术教案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的人。

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的老师的肖像。

教学难点:

既能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能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学辅助课件、画纸、记号笔、胶带、手工制作的人物作品等。

2、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二)尝试阶段:

师: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特点,为画张像好吗?看看老师长什么样?有什么主要特征?

生:圆圆的脸、小眼睛、有两个小酒窝,爱穿一套休闲服。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把老师的主要特征都说对了。下面为老师画一张像吧!来一张一分钟快像。

生:开始绘画。

师:大家快来瞧瞧老师的照片怎么样?

生:哪一张像?说出最像的原因。

师:除了认识美术教师以外,你们还认识多少位教师?最喜欢谁?他们都长什么样?

生:三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喜欢教师的主要特征。

师:谁愿意表演一下喜欢的老师。

生:要求:一边表演一边描述师:同学们,学的真像。师:谁能说说你喜欢的老师长什么样?

师:你抓住了老师的主要特征,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三)欣赏阶段师:

师:别的同学的作业,我们一起找找有那些,好的地方,还有那些地方有问题生:颜色,构图等等

(四)实践阶段: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张?

(五)延伸阶段:

篇12:论美术课中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摘 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其价值主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我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以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7课《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校园后的小树林,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

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又良?,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四、美术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新课程下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惟我独尊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可见,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艺术体验。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是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的参与和亲身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分析与反思有着积极意义。建立美术教师以自评为主,辅以校长、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教师平时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在每一课或每一单元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对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其他方面可以通过美术教研活动和学科基本功比赛,让校长、教师、同行等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如我经常以学生举手调查的方式提出诸如你喜欢上美术课吗?为什么?你认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可以接受吗?你对老师有什么好建议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课等问题,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和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大环境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适度把握,让学生在学中玩、学中乐、学中成长。当然,教师也要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生识图能力;巧妙应用教学技巧,增强学生创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等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18年中医学考试资料带试题下一篇:班级管理绝招-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