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

2024-05-28

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通用6篇)

篇1: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

哲觉镇中心学校本部教师职称评聘及岗位竞聘方案

(2013年讨论稿)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贵州省小学高级、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黔人通[2007]87号文件)、《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黔人发[2007]9号)、《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09年制定并实施的原《毕节地区威宁县哲觉镇哲觉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竞聘)实施方案》做了修改,制定本了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本实施方案初拟后,经考评小组、行政办公会、教职工全体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局、人事局备案后,组织实施。竞聘工作做到“三公开一监督”,即计分标准公开、考核结果公开、申报推荐和聘任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绩效优先原则

注重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择优聘任。做到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保证教师职称推荐、聘任工作的质量。

3、适当倾斜原则

注重偏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酌情向在边远学校任教或支教的教师倾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竞聘范围和基本条件

1.本校在编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正式借调人员)均可参加,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和要求,按岗聘用,竞聘上岗。竞聘某一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应取得该专业技术岗位及以上等级的职称资格。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4.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属教材关考试“五不能”对象者按教育局相关规定执行。

5.现聘任期内年终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6.符合上级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7.现聘任期内没有受党纪、政纪处分。8.身体健康,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三、工作程序

1.成立工作组织: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务会人员为成员的竞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竞聘工作;②成立竞聘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聘人员资格审查、材料审查、竞聘量化打分等具体工作。委员会由单位教职工全体大会推荐产生。③成立竞聘监督委员会或设立竞聘监督员,负责岗位竞聘工作的全程监督,从不参加竞聘的人员中产生2—3人。

2.符合条件的人员书面申请: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在指定时间内向学校竞聘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书面申请(写清楚参与竞聘哪一级岗位)并附职称资格证书及各种所需证件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三份,未交或不按时交书面申请者,按自愿弃权处理,各种所需证件材料过时不补。

3.评审委员会依据竞聘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参加竞聘条件的人员进行公示。

4.评审委员会根据《哲觉镇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竞聘细则》对教师个人提供的各种证件材料进行审查并逐一量化打分。

5.复核审查:对上一环节中各种证件材料的认可性和量分进行复核,对有争议的由评审委员会集体现场商议表决确定后统计个人得分,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拟聘。

6.公示拟聘人选:对拟聘人员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书面公示,时间3—5天。

7.聘任备案。公示结束后,经教育局审核、人事局备案后,由校长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公布聘用结果。

四、竞聘办法及竞聘细则

(一)工作业绩

1.工作量:此项得分即每学期绩效核算中的教学工作量积分加非教学工作量积分。取评比时限内各学期此项得分的平均数。

2.教学质量:按照学期统考成绩,根据以下积分办法进行排名,全镇第一名至十五名分别记20、19、18„„.6分,第十五名之后统一记3分。上多个课头的,取最好一科和最差一科得分的平均数。完全上术科(非统考统评科目)的教师只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统一记14分。

同级同科排名积分=平均分×0.7+及格率分子×0.2+优秀率分子×0.1+学生数×0.1 3.中途接班:刚刚接课的这一学期与上一学期的名次相比,每上升一个名次记1分,名次保持的记2分,名次保持加分与进步名次加分不累计,取较高的一项加分,但此项得分与该学科教学质量名次分(上述第2项该学科得分)之和不超22分;与上学期的名次相比,每下降一个名次扣0.5分。该学科教学质量名次分(第2项该学科得分)减去被扣分后如果低于3分的就直接记3分。接课后的第二学期不予加减分。

4.课头分:每学期任教统考统评的每一个课头记1分,一学期内此项分最多不超5分。(建议按照课型进行积分)

(二)工作能力

1.优质课:获市(及以上)、县、乡镇一、二、三等奖分别记7、6、5分; 5、4、3分; 3、2、1分;校级只是第一名记0.5分。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参加评比的方能记分。逐级组织开展的同一次优质课按最高层次奖对应记分。其余层次奖证不参与累计记分。被市、县教育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按同级别优质课一等奖记分。

2.示范课:每承担一次市、县、乡镇级示范课且效果良好的分别记3、2、1分。示范课的效果由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认定并颁发证书,凭组织活动的文件和证书计分。

3.课题实验:最近6个学期内未参与记分的,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行文批准立项而未结题的实验课题,省、市、县级分别给负责人记4、3、2分,其余参与教师不记分。如结题且获奖的负责人按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记12、11、10分;省级一、二、三等奖记10、9、8分;市级(地级)一、二、三等奖记8、7、6分,县级一、二、三等奖记5、4、3分;课题参与教师按以上规定减2分执行。

4.优秀教学成果:①小学素质教育测试学科在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以教育局核算排名为准)的记8分(如第①条计分,接下来的第②条就不再计分);②教学质量奖(小考奖):评比时限内获得县教育局小考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2、1分。同一年内任毕业班几个统考科目的只取最好的一个学科进行加分。③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参加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协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县级一等奖、地级二等奖以上(含)的(文本类、课件、课堂片段、录实、录像课、电影课除外)记5分。同一次逐级推荐参加的不累计记分,只取最高一项计分。

5.教学教研论文:聘期内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或获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3分;公开发表于市级刊物或省级评选二等奖或市级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2分;发表于县级刊物或省级评选三等奖、市级评选二等奖、县级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1分。论文记分限2篇。论文认定参照《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执行。

6.表彰:获市级及以上的表彰记5分,县级记3分,镇级记1分(以证书和相关文件为依据)。受表彰的荣誉称号认定参照《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执行。

7.指导学生:辅导学生个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或《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文件中认可的其它竞赛中获奖的。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3、2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镇级一等奖记0.5分。辅导集体(3人以上的团队)获奖的按以上规定加1分执行。同一次逐级推荐参加的不累计记分,只取最高一项计分。须提供组织文件,学生获奖证书,教师获奖证书。

8、业务常规按照“绩效竞聘方案”中的条款进行积分。

(三)出勤

1.加分: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2.扣分:学期统计旷课每节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事假每节扣0.1分,病假每节扣0.05分。病事假每天按3节算,集会、升旗等均按1节算。学期统计缺旷超过(含)10节,事假超过(含)30天,病假超过(含)一学期的(除双休日)不准参与评聘。

3.上级规定的几种特假和产假不扣分。

(四)德

1.近三年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从教行为有关规定、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影响、不服从学校正常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原因受到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的一律不准参与评聘。

2.近三年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从教行为有关规定、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影响、不服从学校正常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原因被中心校记不良记录的一次扣3分,被记严重不良记录的一次扣5分,此项累计计入总分。

3.每学期末的民主测评中,在师德师风、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成效、从教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测评满意度在70%以下的,每次扣5分。

4.在岗位聘用等工作中无理取闹、故意滋事、行为过激、辱骂、诽谤、威胁工作组人员的经竞聘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可以将滋事人的岗位等级聘用在最低等级甚至取消竞聘资格,报教育局调离原所在学校。

(五)其他规定

1.教龄:以参加工作时间(提供分配文件)为准,每年记0.2分,按累计分计入总分。此项最高不超过5分。

2.任现职年限:以取得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时间(见现任职称资格证书)为准,每年记0.25分,此项最多不超过5分。3.近三年内任中层及以上干部(校长、副校长、教务(副)主任、总务(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的每个学期记0.8分;大队辅导员、工会主席、教代会主席、班主任每学期记0.6分;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报账员、营养餐会计、出纳、食宿管理员每学期记0.4分;班主任每期记1分;其他经学校明确分工参与非教学工作的每学期记0.2分,此项累计计入总分。如有身兼几职的只选择其最高一项记分。

4.在新的聘期内(此次聘用起三年内)退休的,若近三年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且未受过任何处分的,优先聘用到已取得职称资格证的最高职称岗位上。

5.评比时限以申请竞聘同一岗位等级人员中有可比性的共同时间段(一学年至三学年)为准,具体由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情况确定。

6、五、几点说明

1.本方案解释权属哲觉镇中心学校。方案中未尽事宜由哲觉中心校岗位竞聘领导小组参照相关文件相关条款予以解决。

2.证件记分不累计,每个证书只记分一次;

3.凡是学校推荐和评选的材料必须是经校务委员会公开评选,在教职工会上宣布、公示的方为有效证件;

哲觉镇中心学校 2013年3月28日

篇2: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

(仅供参考)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贵州省小学高级、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黔人通[2007]87号文件)、《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黔人发[2007]9号)、《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本实施方案初拟后,经考评小组、行政办公会、教职工全体大会讨论通过,报教育局、人事局备案后,组织实施。竞聘工作做到“三公开一监督”,即计分标准公开、考核结果公开、申报推荐和聘任对象公开、接受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2、绩效优先原则

注重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择优聘任。做到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保证教师职称推荐、聘任工作的质量。

3、适当倾斜原则

注重偏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酌情向在边远学校任教或支教的教师倾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竞聘范围和基本条件

1.本校在编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正式借调人员)均可参加,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和要求,按岗聘用,竞聘上岗。竞聘某一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应取得该专业技术岗位及以上等级的职称资格。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4.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按时参加教育局教材关练兵考或提升考,成绩均为合格及以上,属教材关考试“五不能”对象者按教育局相关规定执行。

5.现聘任期内年终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6.符合上级及相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7.现聘任期内没有受党纪、政纪处分。8.身体健康,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三、工作程序

1.成立工作组织: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务会人员为成员的竞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竞聘工作;②成立竞聘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材料审查、竞聘量化打分等具体工作。委员会由单位教职工全体大会推荐产生。③成立竞聘监督委员会或设立竞聘监督员,负责岗位竞聘工作的全程监督,从不参加竞聘的人员中产生2—3人。(按大中小学校确定人员指数)

2.符合条件的人员书面申请: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在指定时间内向学校竞聘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书面申请(写清楚参与竞聘哪一级岗位)并附职称资格证书及各种所需证件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三份,未交或不按时交书面申请者,按自愿弃权处理,各种所需证件材料过时不补(审)。

3.评审委员会依据竞聘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参加竞聘条件的人员进行公示。

4.评审委员会根据《哲觉镇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竞聘细则》对教师个人提供的各种证件材料进行审查并逐一量化打分。

5.复核审查:对上一环节中各种证件材料的认可性和量分进行复核,对有争议的由评审委员会集体现场商议表决确定后统计个人得分,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拟聘。

6.公示拟聘人选:对拟聘人员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书面公示,时间5—7天。

7.聘任备案。公示结束后,经教育局审核、人事局备案后,由校长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公布聘用结果。

8、具体操作流程:评审委员会拟定各级岗位→召开教师大会公布岗位情况→参聘教师根据自身条件提出拟竞聘岗位申请→上交各种证件材料→评审委员会根据预定时间召开成员会议组织评审→将评审结果提交督查委员会(监督员)→评审委员会根据督查委员会(监督员)发现问题进行复核审查→将评审结果进行公布公示→无异议后填制相关表册→上交教育局审核→审核通过报人事局备案→再次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满无举报后签订聘用合同。

四、竞聘办法及竞聘细则

(一)工作业绩

1.工作量:此项得分即每学期绩效核算中的教学工作量积分加非教学工作量积分。

2.教学质量:

(1).按照学期统考成绩,根据以下积分办法进行排名,全镇第一名至十五名分别记20、19、18„„.6分,第十五名之后统一记3分。上多个课头的,取最好一科和最差一科得分的平均数。完全上术科(非统考统评科目)的教师只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统一记14分。

同级同科排名积分=平均分×0.7+及格率分子×0.2+优秀率分子×0.1+学生数×0.15(2).中途接班:刚刚接课的这一学期与上一学期的名次相比,每上升一个名次记1分,名次保持的记2分,名次保持加分与进步名次加分不累计,取较高的一项加分,中途接班名次保持和进步得分与该学科教学质量名次分(上述第(1)小项该学科得分)之和不超22分;与上学期的名次相比,每下降一个名次扣0.5分。该学科教学质量名次分(上述第(1)小项该学科得分)减去被扣分后如果低于3分的就直接记3分。接课后的第二学期不予加减分。

(3).课头分:每学期任教统考统评的每一个课头记1分,一学期内此项分最多不超5分。

(4)、以上三项累计为本学期教学质量分,即本学期教学质量分=教学成绩排名分+中途接班名次保持进步分+课头分。

3、工作业绩=工作量+教学质量。

4、以上各校必须每学期保存并提供原始依据。

(二)工作能力

1.优质课:获市(及以上)、县、乡镇一、二、三等奖分别记7、6、5分; 5、4、3分; 3、2、1分;校级只是第一名记0.5分。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参加评比的方能记分。逐级组织开展的同一次优质课按最高层次奖对应记分。其余层次奖证不参与累计记分。被市、县教育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的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按同级别优质课一等奖记分。

2.示范课:每承担一次市、县、乡镇级示范课且效果良好的分别记3、2、1分。示范课的效果由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认定并颁发证书,凭组织活动的文件和证书计分。3.课题实验:最近6个学期内未参与记分的,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行文批准立项而未结题的实验课题,国家、省、市、县级分别给课题负责人记5、4、3、2分,其余参与教师不记分。如结题且获奖的负责人按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记12、11、10分;省级一、二、三等奖记10、9、8分;市级(地级)一、二、三等奖记8、7、6分,县级一、二、三等奖记5、4、3分;课题参与教师按以上规定减2分执行。

4.优秀教学成果:①小学素质教育测试学科在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以教育局核算排名为准)的分别记10、9、8分(如第①条计分,接下来的第②条就不再计分);②教学质量奖(小考奖):评比时限内获得县教育局小考奖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加3、2、1分。同一年内任毕业班几个统考科目的只取最好的一个学科进行加分。③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参加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协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县级一等奖、地级二等奖以上(含)的(文本类、课件、课堂片段、录实、录像课、电影课除外)记5分。同一次逐级推荐参加的不累计记分,只取最高一项计分。

5.教学教研论文:聘期内公开发表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或获省级论文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3分;公开发表于市级刊物或省级评选二等奖或市级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2分;发表于县级刊物或省级评选三等奖、市级评选二等奖、县级评选一等奖的每篇记1分。论文记分限2篇。论文认定参照《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执行。

6.表彰:获国家、省级、市级、县级、镇级的表彰分别记10分、7分、5分、3分、1分(以证书和相关文件为依据)。受表彰的荣誉称号认定参照《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执行。

7.指导学生:辅导学生个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或《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毕地教【2011】121号文件)文件中认可的其它竞赛中获奖的。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8、5、4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5、4、3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4、3、2分,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镇级一等奖记0.5分。辅导集体(3人以上的团队)获奖的按以上规定加1分执行。同一次逐级推荐参加的不累计记分,只取最高一项计分。评审加分时须提供组织文件,学生获奖证书,教师获奖证书。

(三)出勤

1.加分: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出满勤的加2分。

2.扣分:学期统计旷课每节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事假每节扣0.1分,病假每节扣0.05分。病事假每天按3节算,集会、升旗等均按1节算。学期统计累计:缺旷超过(含)10节,事假超过(含)30天,病假超过(含)一学期的(除双休日)不准参与评聘。

3.上级规定的几种特假(如婚假、丧假、产假等)不扣分,公假不算请假。

(四)德

1.近三年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从教行为有关规定、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影响、不服从学校正常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原因受到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的一律不准参与评聘,待其他符合条件教师的竞聘完后安在现有符合条件的空余岗位上。

2.近三年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师从教行为有关规定、工作失误失职造成影响、不服从学校正常的工作安排或其他原因被中心校记不良记录的一次扣3分,被记严重不良记录的一次扣5分,此项按次数连续累计计入总分。

3.每学期末的民主测评中,在师德师风、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成效、从教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测评满意度在70%以下的,每次扣5分累计入总分。

4.在岗位聘用等工作中无理取闹、故意滋事、行为过激、辱骂、诽谤、威胁工作组人员的经竞聘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可以将滋事人的岗位等级聘用在最低等级甚至取消竞聘资格,报教育局调离原所在学校。

(五)其他规定

1.教龄:以参加工作时间(提供分配文件)为准,每年记0.2分,按累计分计入总分。此项最高不超过5分。

2.任现职年限:以取得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时间(见现任职称资格证书)为准,每年记0.25分,此项最多不超过5分。

3.担任班主任的每个学期记1分。

4.聘期内自愿申请到教师紧缺的村小任教或支教,且所任学科成绩在全镇统考同级同科排名1—5名(含)的每学期记10分,排名6—10名(含)的每学期记6分,排名11—15名(含)的每学期记3分。此项工作累计计入总分,但最多不超20分。

5.在新的聘期内(此次聘用起三年内)退休的,若近三年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且未受过任何处分的,根据本人自身条件优先聘用到已取得职称资格证的符合的最高职称岗位上。

6.评比时限一般是上一聘期开始至现在的六个学期,如申请竞聘同一岗位等级人员中有人在该校工作不满六个学期的,评比时可选择有可比性的共同时间段(最近一学年或二学年)累计总分进行评比,也可由取得相应职称资格且先前调入(分配)到本校的教师选择上一聘期内各学期得分的平均数与后进入本校其他人员最近一学年或二学年中个学期得分的平均数进行评比,具体由取得相应职称资格且先前调入(分配)到本校的教师向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然后由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7.中心校上行政班人员岗位聘用积分根据《中心校行政人员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后按相关规定执行(办法另制)。

8.商议聘期内没有认真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和没有达到该岗位等级条件的在新一聘期内将不再聘用原岗位等级,执行高职低聘。各岗位等级所需条件由学校根据相关文件具体拟定并写入本方案。

五、几点说明

1.本方案解释权属哲觉镇中心学校。方案中未尽事宜由哲觉中心校岗位竞聘领导小组参照相关文件相关条款予以解决。

2.证件记分不累计,每个证书只记分一次;

3.凡是学校推荐和评选的材料必须是经校务委员会公开评选,在教职工会上宣布、公示的方为有效证件;

篇3: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

安徽省中职学校教师职称标准已修订出台, 新标准打破了学历、资历等限制, 构筑了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规定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 破格申报评审相应的教师职务资格。同时, 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 除正常的在编在岗中职教师可申报职称评审外, 与中等专业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离退休教师以及在安徽省中等专业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 也可按要求申报职称评审。新标准还增设了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新标准根据新形势下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对教师能力、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做了进一步调整和更新, 适当增加了教师在教改课改、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考评内容和权重。新标准规定:申报高级职务的, 需胜任2门以上课程 (以1门课程为主) 的教学工作, 并能独立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等;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专业实践, 文化课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进行考察、开展调研。

以前的标准是1998年制定的, 已经不适应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次经过广泛调研和多方求证, 安徽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修订出台了《安徽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 (试行)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 (试行) 》, 从2010年起开始执行。增设的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以前是没有的, 因为中职教育技能性要求比较高, 必须体现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新增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有利于壮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完善和创新中职学校教师职务制度, 加强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适用范围扩大对拓宽中职学校教师来源,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促进作用。

篇4: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的政策解读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主要精神有: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三)坚持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

(五)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根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等级体系,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重点:盘活存量,制定规则,阳光评聘

1.盘活存量是指在深入调查摸底、情况明了的情况下,对现有岗位设置总量进行盘点,把岗位由相对充裕的区域、单位或学科向相对紧缺的地方倾斜,使之总量再平衡,起到自主调节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实现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基础。

2.制定规则是指在吃透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有效的并与岗位设置相辅相成的评聘规则,包括过去已取得职称但尚未得到相应聘岗人员的过渡办法和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合二为一的评聘实施方案。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核心。

3.阳光评聘是指中小学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评聘过程中必须做到“五坚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保障。

(二)难点:统一认识,稳步推进

1.统一认识。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还是岗位设置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与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允许在政策大原则下,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因此结果会因地、因事、因人、因时而异,如果在评聘过程中两者没有做到宣传到位、规范有序、阳光操作,老师们要真正理解国家政策设计初衷、统一认识并非易事。统一认识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前提。

2.稳步推进。无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还是岗位设置,全国各地推进时间和力度因地而异,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如此,既得利益群体和未得利益群体之间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何时推进、如何推进、力度多大等都直接影响到评聘工作的推进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这是两者有机融合的关键。

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竞聘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从鼓励教师主动从教、专心从教、专业从教、终生从教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竞聘工作。

(二)必须摸清底数,盘活存量。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摸清两个底数,一是本单位(系统、地区)专业技术岗位核准和使用情况,特别是岗位空缺情况;二是本单位(系统、地区)申报计划申报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原则上本单位的岗位空缺情况与申报职称人员通过情况要大体一致,也就是要做到评聘有机融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采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调整职称评审通过率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用活现有岗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妥善解决职称评聘矛盾。

(三)必须吃透精神,制定规则。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制定岗位竞聘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竞聘对象、具体竞聘岗位及数量、占空岗比例、竞聘条件、量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程序、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

(四)必须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全校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同时按程序报批。另外,在全面组织实施前,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系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切忌一刀切。

(五)必须阳光评聘,全程监督。教育、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和学校必须做到阳光评聘、全程监督,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保持中小学职称评审政策连续性,切实搞好评聘衔接,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必须强化监督,建立上下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政策执行不变形走样,评聘结果权威公信。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局)

篇5:中学教师职称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新一轮事业岗位设置审核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本方案依据《琼海市教育系统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精神,以及《朝阳中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制定量化评分细则。将教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量化评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聘用相对应的等级岗位。

(二)原聘为高级、中级或初级职务的,本次聘用不超出不降低原职务范围,只在等级档次中进行调整。在同等分数下,优先照顾工作龄较长,任职年限较久,学历较高的教职工。

二、领导机构

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我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的正确领导及全面管理,推进该项工作的设置及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特成立有关工作小级如下:

1、朝阳中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蔡

群 副组长:冯加芳

成员:云莲花

黎才俊

冯世兰

2、朝阳中学岗位聘用考核小组 组

长:蔡

副组长:周日开

云莲花

成员:李丽(文)

杨昌霖

李丽(英)

王军

曾维环

陈传宁

三、细则适用对象:本校2015年3月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竞聘岗位及说明

1、中级岗位12个,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八级岗位3个,九级岗位5个,十级岗位4个,其中八级岗位现3个(需补0个),九级岗位现4个(需补1个),十级岗位现5个(需补0个)。

2、初级岗位16个,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十一级岗位8个,十二级岗位8个,其中十一级岗位现6个(需补2个),十二级岗位现10个(需补0个)。

五、实施程序

1、由申报教职工按本方案自评,送交考核小组审核公示。

2、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总分为30分,考核后公示。

3、管理领导小组复核,总分50分,考核后公示。以上三次公示累计总分排名并公布。

六、量化方案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分、第二部分为奖励分)

(一)基本部分得分:(学历、资历、教龄工龄、职务、身体健康等)

1、教师教龄(含工龄),一年得1分。

2、学历:全日制本科5分,函授本科4分,专科3分,中师(中专)2分。

3、资历:任现职以来,每年得1分。

4、职务:任现职以来,校长每任职一年得10分,副校长每任职一年得8分,中层领导每任职一年得6分,团书记、科组长、班主任每任职一年得4分,治安队长、档案室、教务处管理人员、出纳、工资专管人员每任职一年2分。完成教学课时工作量又兼有两种以上职务者,可同时累计得分。未满一年则按月计算(一年以10个月工作时间计算)

5、不接受学校布置工作任务都,只能取最低档。

6、常规教学检查3分(检查评比优秀者)。

7、出勤(满分10分,扣分累计不超过10分)。

(1)教职工旷课一节(次)扣1分、迟到、早退累计二次计旷课一节(次)扣1分。

(2)教师下班缺勤二次扣3分,迟到、早退每次扣1分。

(3)教职工事假、病假一天扣0.3分,每学期因事因病请假累计10天(含10天)扣5分,累计超过一个月列为本岗位最低档。

(4)教职工不参加例会(升旗、周会、年级会、教研活动、学校集体活动)一次扣2分。

(5)教职工因公出差学习、计满工作量。

(6)教职工产假、婚丧假、因公受伤请假计满工作量。

(7)任现职以来,近一年无故旷课每节扣1分,累计5次无故旷课,不得参加申评。

8、教学及相关工作考核,专任教师各项教学材料缴交及时符合要求得5分;不符合或不及时每项每次扣5分,该项最高得分5分。

9、身体健康:5分。

(二)奖励部分得分

1、任现岗位近3年来,考核评为优秀档次者一次得2分。

2、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者(含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每次得10分;获得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含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每次得5分。市级以上“十佳”教师、班主任、校长每次得10分,获镇级、校级先进教师称号者(含班主任)每次得2分。

3、近三年内由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优质课案例、说课稿等获国家级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4分,三等奖3分;省级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获市级奖者分别比省级递减1分;获校级奖者分别比省级递减1分。优质课比赛获市级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

4、任现岗以来,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得相关部门通过者,分别奖15分、10分、5分。(课题负责人及参与人员按下列情况加分:课题负责人5分,参与人员2分)。

5、近3年内由学校指定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学艺、体育等竞赛,获得国家级团体一至三等奖者,主要指导教师奖5分、4分、3分,获得省级奖励的分别比国家级相应档次降低1分。获得市级奖励的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指导学生个人参赛的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分,二等奖得4分,三等奖得3分;省级一等奖得4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市级一等奖得3分,二等奖2分,一等奖得1分。同一次同项目多级奖励;只取最高一项加分。(注:体育科目一等奖为(1—3名),二等奖为(4—6名),三等奖为(7—9名)

6、近3年内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比赛,获得奖励,主要领导、指导教师奖励: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镇级1分。

7、近三年中考所教班级学生当年考取省一级学校1人以上者得4分(注:统招生),3人以上者得3分(指标到校),校行政领导、班主任得2分,学校综合评价一等奖,校领导、班主任、科任得5分。

二、三等奖依次递1分。该项不累计加分。(初

一、初

二、初三比例为1:1:2)

8、在各级发表、交流文章每篇得分为:CN级3分,其余每篇为1分。

七、集体或个人各类得分必须出示有关证书资料原件。该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报送市教育局审批备案。

八、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琼海市朝阳中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 行 政 2015年1月

近日,市教育局转发了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

一、实施方案和相关标准要在学校(单位)网站、宣传栏等处转载、张贴,并在学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学习。

二、请根据通知要求,提前做好本单位人员过渡的准备工作。

三、请对新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的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制定我市实施细则。

安徽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79号)精神和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我省全面推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为做好改革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为改革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目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建立起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统一制度、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坚持按需设岗、自由择岗、竞聘上岗的原则;

(三)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四)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

(五)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 改革实施的范围包括: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及省、市、县(市、区)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已核定编制的在编在岗的教师。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教师可参照本实施方案及有关规定执行。

四、主要内容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立统一的职称制度体系。

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制定评价标准条件。

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我省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总结试点工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新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评价标准要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一线经历,对特别优秀的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乡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评价机制。

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完善评审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负责制。认真总结我省三个试点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继续探索单位、业内和社会认可的多种评价方式,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价机制。

2.加强评聘工作监督机制。全面推行竞聘岗位数额、评价(竞聘)资格条件、评聘工作程序、参评人员业绩和评聘结果公开(公示)制度,增加评聘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健全评聘工作程序。

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应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单位)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各学校(单位)要结合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和教育教学需要等情况制定竞聘方案和岗位竞聘条件,制定岗位竞聘条件应根据我省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突出本单位的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竞聘方案和竞聘条件须经学校(单位)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五)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1.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用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

2.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评聘工作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且有空岗的情况下进行,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鼓励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和基层薄弱学校流动,经所在学校(单位)和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中小学教师可跨校申报、竞聘。

3.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比例,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正高级教师结构比例及推荐参评人数按国家确定的比例和数额执行。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改革准备阶段(2015年8月-12月)。

1.开展调研工作。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围绕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水平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调查摸底,核清各学校人员年龄学历结构比例、岗位聘用空缺等情况,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打好改革基础。2.启动改革工作。将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的有关精神向省政府领导汇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成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报经省政府同意后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1月-5月)。

1.召开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传达国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革工作。各市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各市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备案。

2.加大对改革工作的宣传。各市要通过新闻媒体、会议座谈、学习讨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介绍改革的范围、条件等政策和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等。

(三)改革实施阶段(2016年5月-11月)。

1.确定岗位比例。按照国家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数量控制在各市在岗教师总量的0.25‰以内;小学(幼儿园)首次评聘高级教师数额,根据各小学(幼儿园)核准的教师岗位总量确定,100人(含)以下的按1名推荐,各市总的评聘数额控制在全市现有小学(幼儿园)在岗教师总量的1.5%以内,市直、各县(区)具体数额依照省确定的总体比例由各市确定;其他级别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数额和结构比例按现行规定执行。

2.组织人员过渡。按照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以及现聘任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职务)体系,并统一办理过渡手续。原则上2016年6月底前完成。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但未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已取得资格予以保留,按现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及岗位等级进行过渡,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可按规定程序参加竞聘上岗。

3.进行个人申报。在人员过渡工作完成后,各学校(单位)在已核定的各级别空余岗位数额内,公布拟竞聘岗位数量、竞聘方案和竞聘条件,由教师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定参加竞聘人选。

4.开展考核推荐。各学校(单位)要成立竞聘委员会,根据制定的竞聘方案和岗位竞聘条件从师德素养、岗位教学工作业绩、教学一线实践经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评价结果,由竞聘委员会根据核准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或现有空岗数额,择优推荐拟聘人选参加各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在本单位公示推荐人选。考核评价要破除论资排辈,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体现业内认可和岗位需要。

5.组织专家评审。对已通过学校(单位)竞争推荐但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其中,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实施,根据国家下达我省正高级教师数额,择优确定正高级教师人选,评审结果及时上报两部备案。全省中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按现行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对已经取得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通过学校(单位)考核推荐,拟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师人选,不再参加评审,由学校直接聘任到相应岗位。

6.单位按规定聘用。各学校(单位)根据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的结果,按照我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将通过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岗位,并办理相关手续。

(四)总结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各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完成后要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对工作过程中相应政策规定、工作程序的操作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特别要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报两部。

六、工作要求

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工作环节多,必须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的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纳入到当前深化改革的议事日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现行职能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的综合管理,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学校要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工作安排,认真做好人员过渡、岗位竞聘推荐和聘用工作。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各地要根据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改革工作。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要认真总结改革经验,为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索积累经验。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改革顺利有序推进。要严格按照方案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办法、评聘程序等,结合岗位聘用工作,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组织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报告。

附件: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2.安徽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3.安徽省中小学教研、电教机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 准条件(试行)

篇6:中学教师职称评定该如何设置

一、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本来是“小学高级”,但为了鼓励优秀、拔尖的教师,1988年开始在小教职评系列中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虽然比例不大,但对广大小学教师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那么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中为啥就不可设立“正高级”的“高级教师”呢?虽然在中小学教师中设立了“特级教师”称号,但这只是“荣誉称号”,不与工资挂钩。

二、现在都讲和谐社会,同一地区、不同行业间都讲均衡发展。在省辖市级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系列中都有正高级职称。以我市为例,医药卫生行业、农业、工业、财会、税务等行业都有正高级职称;唯独中学教育系列没有。同学、老乡毕业后都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其他行业做专业技术工作,总有评“正高”的机会,而在中学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中评到“副高级”就封顶了。

三、近年来,由于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到中学任教的屡见不鲜,在大城市博士生到中学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扎根于中小学,应在中学教师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让他们看到,献身于中小学教育事业照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长期以来,优秀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师范生毕业后不愿当中学教师。现有中学教师不安心教育工作,弃教从仕、从商者大有人在;内地教师“孔雀东南飞”。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学教师压力大,工作辛苦,待遇偏低。

上一篇: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评估大致进度安排下一篇:法制进校园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