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2024-07-28

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精选6篇)

篇1: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

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与传统公办高校有着本质区别,又有别于一般的民办高校.这就决定独立学院的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以及对其的管理都有着其特殊性.

作 者:戴建花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7 关键词: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   心理特点  

篇2: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劣和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是判断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后勤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加强后勤各岗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后勤服务工作处处以人为本,更加细致完善,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创新之路。

高校后勤管理机构是维持学校日常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部门。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直接关系到后勤服务质量工作的优劣,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与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一步。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管理体系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服务工作被动等问题,在这种的状况下,为更好地坚持后勤“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我院后勤集团开始探索后勤管理的新出路——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历了六个春秋,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解决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我 们在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和增加服务项目之间产生的矛盾(差距)?如何在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下,怎样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后勤改革,让服务上层次,上台阶,使之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师生的需求。达到师生满意、学院领导满意和后勤员工满意的目标。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在市场企业竞争中,各方实力相近似时,那么,其成败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如何注重细节管理。为用户提供同样的服务,你的服务比别人更深入,更周全,更细化,市场自然会被你占领。因此,后勤的细化管理为高校后勤的发展与生存打开了一道大门。

细化管理,就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甚至管理到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细化管理,规范后勤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优质服务标准,使每一位后勤员工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优质服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年来,我们在集团内部管理过程中,按企业化管理标准,陆续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覆盖了后勤各工作岗位,而要真正落实这些规章制度,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从点滴抓起,做艰苦细致工作。“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重视细节,研究细节,关注细节,解决细节,注重细小工作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那么,高校后勤的细化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后勤各项管理工作制度

在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化。让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管理更加科学,服务更加规范。随着后勤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后勤相应的制度。在制度细化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做好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1.细化岗位职责

将后勤工作内容层层落实到每个具体人,明确每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把后勤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细化到人,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岗位责任,有助于加强对员工工作的监督考核,促进后勤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2.细化服务标准 就是制定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应标准,服务质量的优劣是衡量高校后勤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长久的立足于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在制定优质服务标准上下功夫,始终把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标准。让细化服务标准成为优质服务的制度保障。同时,细化服务要与集团的整体建设相结合,教育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提升服务标准,让师生实实在在地享受高校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促进后勤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

在这方面,我院后勤集团膳食中心在保障全院正常用餐的情况下,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与师生的交流,广泛征求师生对饮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到部分师生在体检中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于是,立即组织人力在食堂内增设了低盐、低脂、无糖菜肴售饭窗口。又如,为方便患病师生的用餐,建立了病号饭登记与送餐服务。正是这样的点滴细节服务,为后勤服务质量增添了几许光彩,受到了用餐者的好评。3.细化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后勤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之符合后勤集团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细化员工的培训机制,是解决以上两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为此我们各中心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把员工的技能培训列入重要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新员工,在他们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经测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方能上岗工作;对老员工,也定期组织岗位技能深化培训,不断制定出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对后勤集团管理干部的培训,主要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在今年集团开展读一本好书《细节决定成败》的活动中,集团中心主任纷纷结合本职工作写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感到受益匪浅。

二、狠抓制度落实,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落实,都将是一纸空文,也就不能为后勤管理做用。因此,制度细化后,要狠抓制度落实。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使其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如何开展后勤服务标准细化后的制度落实工作,我们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在后勤工作岗位上不断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被服务者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尺子。服务工作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后勤工作在师生心中的形象,转变服务态度让师生们感到服务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师生与后勤员工之间的距离,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其次,服务态度转变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服务质量提高了,不能因此满足现状,沾沾自喜,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继续深化细化服务标准的落实,坚持常抓不懈。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质量是师生对后勤服务工作的客观考核,高质量的服务自然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最后,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有做好工作的良好愿望而没有实践工作的本领,是不可能成为师生服务的工作者。一流的产品,产自一流的技能,技能是高校后勤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保证。所以,要想使服务标准落到实处,就要加强自身的技能锻炼,开展后勤服务技能大练兵活动,在后勤各工作岗位上,培养技术能手,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开展一专多能,能处理应急事件的较全面专业技术人才。为此,我们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集团和各中心分别设置了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电话,集团办公室设专人接待来信来访,广泛听取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对查证核实的问题,依照集团责任追究制度,记录在案,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布,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目的是依靠制度来规范后勤工作,确保后勤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项较长时期的转变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加强内部管理,在现行的后勤体制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细化内部管理,始终坚持高校“三服务、三育人”服务宗旨,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一步步得到提高,才能为高校后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后勤管理处处长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遵照校党委的要求,我将2003—2006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师生员工作简要汇报,恳请大家的批评,帮助。

三年来,我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历了思想和工作逐步适应的过程,我认真履行自己 的职责,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勤奋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欢迎登陆文琦秘书网站 http://)

一、校长办公室工作的回顾

2003年元月-2005年元月,在校办担任负责综合接待的副主任期间,参与了防控非典、人大选举、更名及更名庆典等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校办工作的经历使我接触了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全局观念和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后勤管理处工作的回顾

2005年调任后勤管理处处长兼后勤国资直属支部书记后,我认识到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牢记坚持为教学科研,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全心扑到工作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通过努力,为学校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绿化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具体如下: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身作则,强化服务意识,全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明显提升。

我组织全处人员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处务公开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结合岗位职责,强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充分发挥了后勤对学校教学科研的支撑保障作用,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

后勤管理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根据学校制定的后勤服务标准,代表学校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实体的工作。一年多来,对学生食堂、超市的食品卫生安全、饭菜质量与价格、服务态度进行了多次检查,监督,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按照“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对内协调两集团深挖潜力,不断规范后勤服务,精心安排,确保了2005级近9000名新生入住,保证了师生学习生活秩序正常、稳定;对外与太原市水资委、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煤气公司、供热公司等部门协调,为学校争取了政策,节约了资金,保障了生活秩序。如去年冬季,我校的煤气供应形势非常严峻,师生员工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处及时向省、市人民政府反

或映,并采取调整浴室开放时间、增加部分电加工餐饮设备、根据气源供应随时生产等措施来保证师生的正常就餐,以最大努力保障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 任劳任怨,甘作为师生服务的老黄牛。去年,我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职工住宅调配工作在全校教职工的关注中拉开了序幕。我带领全处同志认真调研,先后召开房管会8次,修订了《中北大学住房条例(暂行)》;制定了《新南区住户手册》、《装修管理规定》等办法,对新南区住宅的物业、装修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冒着酷暑,使近500名教职工高高兴兴领取了新房钥匙,有力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耐心走访了所有的拆迁户及遗属;虚心征求了引进博士、教授的意见,汇总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全校公布房源、人员情况,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对、纠正,圆满完成了住房调整工作,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三)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竭尽全力履行工作职责。

我认为,后勤工作必须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上任伊始,我改革了校园保洁工作模式,既为80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岗位,又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提高了保洁水平;加强了对单身公寓、学生宿舍、公共场所、办公教学区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如改造线路、增加照明、疏通安全通道等,目前,所有单身公寓一改过去楼道内堆放杂物,脏乱差的状况,居住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本着勤俭办学、节约高效的原则,协调公交公司托管了学校班车,安全、准点、舒适地完成了市内教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运送任务,学校节约了资金,职工乘车比以前舒适了,教职工普遍反应良好。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2005年完成维修改造工程多项,涉及实验室改造、教学办公场所改造、水电线路改造、道路改造和校园绿化,所有工程均按期完工,接受了审计处的审计,确保了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为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我指导开展了节能宣传月活动,并实施了澡堂刷卡系统改造,有效减少了水、煤气用量,仅此一项可为学校每年节约经费60多万元;对我校的磁卡售饭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我校的餐饮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加强了后勤部门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后勤管理处网站的开通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网站已受理近1000封师生来信,并被评为“最佳网站”;编辑了11期《后 勤工作通讯》,大力宣传学校后勤改革的方针、政策及改革成果;多次召开了学生伙食委员会、公寓委员会和单身职工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师生需求,不断改进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发扬奉献精神,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我加强了对全处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改进工作作风。2005年的几次暴雨,我处干部职工都在防汛一线,确保了学校安全度过汛期;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杜绝推诿、效率低等现象,树立了“勤奋热情、诚信务实”的后勤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目前,我正带领全处同志积极引导两个集团认真巩固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果,努力推进后勤数字化建设,创建餐饮、维修两个省级“青年文明号”窗口,稳步推进学校后勤改革。

篇3: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一、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以人为中心,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为根本的管理思想。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就是在高校后勤管理活动过程中以人为本, 采用人本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 以“三服务, 两育人”为宗旨, 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为手段,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从而推动高校后勤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人本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 以人为中心, 把人的因素放在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2) 重视人的需要,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3) 人是管理的目的。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实行模拟企业化运作, 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没有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行, 加之其所处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有其特殊性, 因此高校后勤人本管理除了具有人本管理的一般特点外, 还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如下:

1.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具有姓“教”的特点。

高校后勤是以“三服务, 两育人”为宗旨, 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校的师生、员工, 因此高校后勤的人本管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必须坚持姓“教”。

2.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具有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它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服务,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职责, 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对创建和谐校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高校后勤实体与一般的社会企业不同, 其经营的目的一方面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谋求师生的满意,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两个效益兼顾、并重, 不可偏废。

3.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具有跨行业运作的特点。

高校后勤涵盖了饮食、物业、水电、能源供应、通讯、医疗服务、旅游接待、学生公寓管理等行业, 因此人本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具有跨行业运作的特点。

4.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呈现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的特点。

随着校园一卡通、智能IC卡、全自动洗碗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等一批技术含量高, 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新产品在高校后勤的广泛运用, 网上报修、网上投诉、网络沟通与交流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 高校后勤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品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基本实现了零距离服务, 人性化管理。高校后勤人本管理与现代高新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呈现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的特点。

5.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层次差异的特点。

近年来,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稳步推进, 高校后勤实体虽然按照“新人新办法, 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加入后勤实体, 但后勤职工仍然普遍文化水平偏低, 专业技术水平较差, 正式职工趋于老龄化, 一线职工基本来自农村。因此不仅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主体 (后勤员工) 之间存在着层次差异, 而且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主体与其服务的对象 (老师和学生) 也存在着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差异。

6.高校后勤人本管理所指的“以人为中心”的内涵比一般社会企业更为丰富。

一般社会企业所指的“以人为中心”是指以其管理对象员工为中心, 而高校后勤不但具有服务育人的职能, 而且具有管理育人的职能, “以人为中心”的人不但包括管理的对象员工, 而且包括其服务的主要对象学生, 因此“以人为中心”的内涵比一般社会企业更为丰富。

三、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存在的误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等人本管理思想被越来越多高校后勤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所推崇, 人本管理思想的认可和运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很多偏差和误区。这种偏差, 迫切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要注意总结经验, 既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又注意充分运用人本管理原理, 大胆创新, 走出误区, 以求对策。

1.误区一:

误以为人本管理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 即人事工作, 主要任务是获取所需要的人员, 并合理调配、安排其成员, 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组织成员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传统人事管理虽然含有人本管理的成份, 但主要以事为中心, 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管理活动局限于人事部进人、用人、考核等日常事务, 管理工作只有人事部和相关联的一个或几个部门参与, 其它部门基本不参与或参与得少, 因此管理活动缺乏全员参与性。而人本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 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 人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 管理活动不但需要后勤实体全体员工的参与, 而且需要取得师生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 是一种全员参与式的管理。

2.误区二:

误以为人本管理的“以人为中心”就是以员工自我为中心。许多高校后勤的管理者没有深究人本管理的内涵, 不明白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 空谈尊重人、理解人, 凡事以员工自我为中心, 员工只求回报, 不求奉献, 只愿意享受企业主人翁的权力, 却不愿或没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岗位责任。这一点在高校后勤正式职工中表现尤为突出, 正式职工自以为自己是国家正式职工, 拿的是公文包, 享受的是“铁饭碗”的待遇, 一个正式职工全年收入是一个临时工的3~4倍, 而其工作量却是临时工的三分之一。

3.误区三:

误以为人本管理作用仅仅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许多高校后勤的管理者一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或者把人看成经济人, 过分强调物质刺激, 这种观点仅停留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 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二是过分强调人的需要、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 误以为人本管理作用仅仅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把人本管理看成是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

真正的人本管理应该不仅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以人为中心”, 把人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 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需求, 更多地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顺应人性, 塑造整个企业的价值观, 全面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

四、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运用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运用就是要正确认识人本管理思想, 按照人本管理原理建立并完善高校后勤各项规章制度, 并正确运用人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由于各高校的校情不同, 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广度、深度不同, 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运用的过程中, 各高校后勤实体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运用人本管理。

1.正确认识人本管理, 全员参与人本管理。

首先是高校后勤实体的领导层要站在战略的高度, 提高对人本管理的认识, 重视并正确运用人本管理;其次是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详细的人本管理实施方案、措施, 后勤各部门各中心要推动人本管理方案的实施;再次是后勤全体员工要主动参与人本管理, 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 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以实际行动投入到人本管理的实践中。

2.坚持“三服务, 两育人”的服务宗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学生服务, 是学校体现“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为教学服务, 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需要, 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教育事业的成败;为科研服务是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和根本。因此, 高校后勤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 增强服务意识,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服务以人为本, 以学生、教师为主体, 在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中, 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根本出发点, 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教学, 一切为了科研, 真正将人本管理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后勤服务、后勤保障的各项实际工作中。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员工凝聚力。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突显人本管理, 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合理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采用教育、启发、诱导、吸引、熏陶和激励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员工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事业开拓感和集体荣誉感, 以增强后勤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必须把实现和谐后勤作为所有后勤员工的共同愿景, 促使每个人都能把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最大地发挥出来;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包括工作条件、设施、设备、生活空间等物化环境以及经营理念、服务理念、标志、标徽、口号、文化娱乐等无形的文化环境, 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好、开发好人力资源。

高校后勤的员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类是正式职工, 一类是外聘员工。正式工是指学校正式编制的员工, 这部分员工大部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前的老员工, 即老人, 这部分职工按照高校后勤人事制度改革的“老人老办法”仍然享受原有待遇, 因此职工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思想观念转变难, 危机意识不强, 当“工头”, 吃“大锅饭”的陋习仍然存在。外聘员工是指高校后勤实体根据需要引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这部分职工按照“新人新办法”的政策进行管理, 虽然在用人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也存在着引进人才难, 留住人才更难的困惑。由于高校后勤员工的类别不同, 所采取的人本管理的方法不同, 因此在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运用过程中, 要根据员工的不同类别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正式员工和外聘员工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打破员工身份限制。既要考虑打碎正式员工的“铁饭碗”, 让正式职工放下公文包, 拿起工具包;又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经济利益和实际承受力, 确保改革的稳定。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塑造员工;通过管理运用好、开发好人力资源,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人才引进, 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 充分发挥员工的能量, 提高员工积极性, 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争相创新的良好氛围。

5.正确运用人本管理, 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积极性。

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本管理既强调物质激励的作用, 又强调精神激励作用, 二者并重。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后勤人本管理既要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以提高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激励员工不断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又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健全工资福利体系, 继续推行后勤分配制度改革, 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

总之, 要正确、有效地运用高校后勤人本管理, 就必须领会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深刻内涵, 掌握高校后勤人本管理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剖析高校后勤人本管理在运用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才能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后勤管理

引言

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以数字化作为核心技术,在高校中的各个层面得到了应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中,信息互联的作用下,就能将各后勤部门的信息交换高效完成,在管理工作的效率上得到了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正常化运行是管理效率的决定因素,所以在网络下就要加强后勤管理的科学性,让后勤管理成为保障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

1.网络环境概述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的通信技术的结合就为人类创造出了新的信息环境,而网络环境的发展在用户和信息资源以及系统方面得到了融合,为人们的信息传递以及资源联结等服务也有了提供。这样就能够使得分散的信息资源科不受地域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人们的获取利用。网络环境自身的优越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网络使得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1]。另外在电子政务层面的推广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电子政务来对高校后勤办公信息工作实施管理,就能在办公自动化目标上得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对高校的未来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只有重视网络环境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建设,才能保障高校后勤的健康发展。

2.网络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后勤管理过程和以往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管理工作中是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存在的,主要能够通过多形式的网上交流功能来实现具体的工作事宜交流沟通,在交互性的特征上体现的较为显著。具体的交流工具可通过电子邮件以及讨论组和网络会议等形式呈现,师生通过对网络中特定栏目的了解对学生日常运行情况能够得到更深的认识。在管理中的信息主要有后勤电子商务系统,主要就是进行实施网上订餐以及二手市场和网上订房所用[2]。

另外还有后勤远程办公系统以及服务监督系统等,后勤管理中的信息工作网络化模式的应用是和以往的管理模式有着全新改变的,能够提供诸多智能化后勤服务设施设备,例如在电子燃气以及电子电表和食堂售饭设备等方面也有着呈现。例如在用水计量以及用点击量的电子水电表,就对以往的上门查抄表收费的管理方式得到了优化发展,只需要登录到高校的信息化网站,对相应的页面输入登录就能网上进行付费。

3.相关建议探讨

3.1加强信息化管理。对高校的后勤管理在网络化的实现下,其系统主要是几种比较重要的体系结构,其中在网络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下,作为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结构多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模式实施的多层体系结构,这一结构也是通过WEB应用程序方式所提供的,在客户端软件方面主要是采用的因特网浏览器软件,在这一多层结构的模式应用上是当前比较广泛的。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转变工作职能,建立新型的高校后勤网络平台,要能走出以往的工作误区,对后勤工作管理方式进行创新,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并向着高效管理的效率追求,着眼于长期的发展,将网络信息化的管理规划工作做好[3]。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将网络化的管理内容得到有效充实,在技术和思维方式上加强整合,并将其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除此之外,要能在信息化管理中能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深化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意识,从而为高校后勤网络信息化的推动创造良好氛围。这就需要对高校后勤的领导干部在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上进行强化,在多种后勤媒体的应用下,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加强宣传的力度。另外在信息支撑平台的重视程度方面也要能得到加强,将后勤办公的效率有效提升。

3.2提升网络安全。对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采用网络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在网络的安全层面得到有效提升,在WEB系统的运行下,为能够将数据库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避免数据信息的破坏,就要能够对数据信息实施备份处理。信息化发展越深入,保障网络安全就越重要,保障网络安全需要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和制定严密的安全制度,更需要提升高校后勤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素养。加大网络安全的宣传以及拓展宣传途径,使宣传效果实现最大化[4]。同时,网络安全宣传要在长效上下工夫,不能局限于“宣传周”期间,要经常性地组织宣传团队到各后勤部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后勤部门人员感受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掌握保障网络安全的技能,维护好高校后勤部门的网络秩序的良好运行。

3.3加强专业人员培养。高校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建设要能进一步强化,将整体管理队伍水平和专业素养得以提升,高校在后勤部门管理人才的聘任和选拔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应用和培训,使其具备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后勤部门。网络化的办公和常规办公有着很大的区别,需要人员在硬件知识以及软件知识上有更多的了解,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技能也要达到相应要求,所以对办公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的加强和技能培训就有着其必要性[5]。同时,高校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能充分,让培训工作顺利的实施。

4.结语

总而言之,保障高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后勤层面得到了完善发展,才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需求。在网络化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就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要迎难而上积极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此次主要对网络下高校后勤管理特征和策略实施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徐建涛.创建高校后勤文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J].高校后勤研究.2013(05)

[2]陈永莉.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07)

[3]赵力海.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

[4]龚守相,张国安.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

[5]邱友媚.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内生和外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篇5: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题目: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后勤资产运营与管理

一、引言

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说起,高校的国有资产其中的后勤资产 后勤资产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二、高校后勤资产的运营与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资产运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增强资产运营与管理意识。

2、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

3、必须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对后勤资产的管理监督。

4、应用现代管理技术。

5、运营与管理模式以及机制上的建议

这也是高校后勤改革的首要问题。

篇6: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各行各业的业务模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临着重大挑战。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效率较低,在追求高效率的今天,这种管理方式显然是会被淘汰的。因此,在高校后期管理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文章对大学后勤中信息化的应用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信息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早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化的应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高校后勤管理所涉及的工作非常复杂庞大,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会造成处理事务的效率非常低下,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作为辅助的话,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如何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合理运用信息化工具,是每个业界内人士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一篇:大班语言有双小脏手教案及反思下一篇:东莞长安镇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