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2024-07-25

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通用9篇)

篇1: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引言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富民创业的具体情况,贯彻落实富民创业的政策,我们部门也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做了总结,并针对我市富民创业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做以下汇报,希望能通过理论来指导今后我们的工作,并扶持芜湖市创业者走上富民的道路。

众所周知,富民创业是我市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它不仅吹响了我市富民的号角,也奏响了强市的锣鼓。我市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不仅降低了准入门槛,放宽了各类人士从事民营经济的范围,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措施,同时也加大了扶持和奖励的力度,完善了我们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功能。也正是在这一系列政策与办法出台后,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如井喷之势,一些想创业的有机会、能创业的人有舞台、创成业的人有地位的舆论导向,这些都推动了我市的经济发展,全市形成了“敢创业、想创业、长大业”的浓烈氛围,就我窗口每天咨询的人数都能达到曾经咨询人数的十倍之多。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富民创业这根主线,不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1~7月份,全市新增私营企业510家,同比增长25%;民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5.89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增个体工商户2484户,同比增长70%;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资本8442万元,同比增长73%。累计利用引进民资21.63亿元,占年计划的72.1%,其中:18个镇及经济开发区利用民资18.38亿元,市级机关部门引进民资3.25亿元;一产利用民资2996万元,二产利用民资18.69亿元,三产利用民资2.64亿元;500万元以下的民资项目591项,当年累计投资额7.93亿元,500~1000万元的项目102项,当年累计投资额3.87亿元,1000~3000万元的项目83项,当年累计投资额6.02亿元,3000万元以上项目18项,投资额3.81亿元。截止7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3408家,注册资本30.19亿元,个体工商户24179户,注册资本5.72亿元。

二、主要工作

1、强化行政推动,优化创业环境。全市富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切实加强民营经济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富民创业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地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充实了富民创业的领导力量。各级各部门以优化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大富民创业的推进力度。一是营造舆论氛围。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举行富民创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富民创业的认识。特别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带头富、带领富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市经发局、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环保局、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电视向全市承诺,保证为富民创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参与富民创业的热情高涨,富民创业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二是优化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富民创业为先,旗帜鲜明地为创业者撑腰,为民营经济保驾。大多数镇成立了行政服务代理中心,为创业者代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帮助创业者办理相关手续。各有关部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富民创业服务。农业局多次举办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民及农民经纪人进行培训;劳动保障局多次举办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90名具有创业优势的失业人员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对925名失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金融部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推行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累计为53人发放贷款89万元。

2、强化政策促动,加大扶持力度。为进一步加快富民创业进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完善了支持富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四大政策体系。一是放开政策。在从业人员上,只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直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在经营领域上,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的经营范围,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放开经营,除涉及国家安全、人民身体健康、国家专营专控的商品、行业外,创业者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有资产转让工作,组织推介了88个公有资产转让项目,拓宽富民创业的发展空间,涉及办公类项目16项、建筑类项目7项、农业类项目2项、工业类项目13项、服务类项目42项、教育类

项目5项、基础设施类项目3项。二是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机关及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愿离岗创业、在岗兼业或辞职从事民营经济。离岗创业期限为5年。离岗创业人员每年接受经营业绩考核,对创业业绩突出的,给予必要奖励。三是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有16条扶持政策,主要从减免新办企业的各项规费、减免新办企业所得税、新办企业实施国家、省级技改项目和火炬、星火计划项目贴息以及国产设备投资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产业政策。主要是培育产业特色,发展板块经济。

3、强化典型带动,激发创业热情。在富民创业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双带一促”活动为抓手,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做富民创业的模范,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通过带头富、带领富,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参与富民创业的人数已达9706人,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503家,产值达到47.8亿元。同时我市为了创业富民特成立了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例会制度,召开部分职能部门工作部署会议,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在政府网站、街道社区电子显示屏上宣传、报道创业富民政策、载体建设进展情况和滚动播放创业富民宣传标语等,向辖区居民上门散发宣传单;制定了全区创业基地建设规划和镜湖区服务业发展规划,5个创业基地中的皖江金融大厦、皖江电子商务中心目前已有19家企业落户经营;区政府投资1亿元的允诚担保公司正在办理手续;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2256户,万人拥有个体、私营企业300户。

其中市我局也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宣传统计、创业帮扶等工作机构;及时召开人社系统贯彻、动员会议,分解落实了工作任务;联合财政、地税部门制定了《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发放补助资金的操作办法》,为企业提供特定政策补助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首批认定37户企业,发放补贴资金2566.13万元;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通知》,统一在街道(镇)、社区(村)创业帮扶机构,进一步延伸创业服务;开展了以“弘扬创业精神、书写创业历程”为主题的创业故事征文活动;协调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策划、组织实施“创业富民宣传月”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创业富民宣传及政策解读等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富民创业政策的落实。

三、富民创业工作建议

1、园区带动式

引导大学生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建创业园;鼓励大学生创办项目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对接,进行产学研合作,兴建“校外园”、“院外园”;引导开明的种养园区业主,吸收大学生参股、合作建设创业园;整合镇(区)级工业集中区的资源发展园中园、区中区,创设创业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努力让他们通过创业园这一载体,既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又将创业园中的经验、信息带到所在村(社区),带领村民致富。

2、专家引领式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创业成功人士作用,组建创业专家服务团,通过有针对性地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系列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帮助做大做强。通过举办创业村官联谊会、创业者沙龙、创业培训班以及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专家现场释疑、学员互动问策,进一步拓宽创业视野,提高创业能力。引导企业家通过全额资助、注资、参股或项目包装,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增强富民实效。

3、基地辐射式

积极打造“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业联合体,通过建立“创业实践锻炼基

地”,以镇(区)为单位组建创业合作社,实现服务互助、信息共享、风险共御、发展同步。让所有创业者都在实践基地中接受锻炼。充分发挥优秀创业者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引导他们兼任镇、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建立种养殖基地,通过吸纳能人大户、当地群众入股投资,聘请能人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技术顾问,不断放大富民效应。

四、总结

如今我市的创业富民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好进一步把创业富民的工作落到实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拓宽创业渠道,培养创业群体,创新创业方式,激发创业活力,全体提升创业富民的规模和效果,推进我市创意富民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篇2: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工作

2、强化政策促动,加大扶持力度。为进一步加快富民创业进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完善了支持富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四大政策体系。一是放开政策。在从业人员上,只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直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在经营领域上,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的经营范围,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放开经营,除涉及国家安全、人民身体健康、国家专营专控的商品、行业外,创业者可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有资产转让工作,组织推介了88个公有资产转让项目,拓宽富民创业的发展空间,涉及办公类项目16项、建筑类项目7项、农业类项目2项、工业类项目13项、服务类项目42项、教育类项目5项、基础设施类项目3项。二是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机关及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愿离岗创业、在岗兼业或辞职从事民营经济。离岗创业期限为5年。离岗创业人员每年接受经营业绩考核,对创业业绩突出的,给予必要奖励。三是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有16条扶持政策,主要从减免新办企业的各项规费、减免新办企业所得税、新办企业实施国家、省级技改项目和火炬、星火计划项目贴息以及国产设备投资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产业政策。主要是培育产业特色,发展板块经济。娄庄镇的纺织、波纹管两大特色产业,到年底纺织服装企业将达60家,纳税销售达到3亿元,占全镇纳税销售额的40%以上,波纹管企业将达到70家,纳税销售达到2亿元,占全镇纳税销售总额的28%。溱潼、兴泰的不锈钢产业,里华、罡杨、**镇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的特色也较明显。

篇3: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一、蓬莱金融部门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主要做法

1. 加强协调引导。

为切实做好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 人行蓬莱支行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指导意见》, 并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和金融支持“村官”创业、干事座谈会, 协调沟通、引导金融行业做好“大学生村官”贷款营销工作, 扩大贷款支持范围, 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行动。

2. 完善服务措施。

指导农村信用社制定《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管理办法》, 规范业务操作, 配备专门人员, 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的调查, 建立他们的信贷、信用档案, 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推进;开通绿色通道, 简化申请流程,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项目3个工作日办结审批手续, 资金到账。

3. 实施优惠政策。

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 利率下浮一档。实行“单户贷款的大学生村官可由其他暂不创业的两名大学生村官担保”的措施, 有效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截至2012年6月末, 累计向辖内大学生村官发放贷款786万元, 余额73万元, 扶持创业项目12个, 吸纳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就业, 带领近100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二、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取得的成效

1. 大学生“村官”带领基层农民致富促进了现代农业家庭手工业等科技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2010年以来, 蓬莱市为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10多次, 培训农民700多人 (次) ;并向农民发放农业科技资料1000余份。成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组织6个, 累计向农户提供种植、养殖信息90多条, 引进和种植新品种10多个, 养殖新品种7多个。

2. 大学生村官创业, 吸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增加了农民收入。

大学生创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 增加和带动了社会就业机会, 2010年以来, 大学生村官共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组织12个, 创办各类创业项目8个, 吸纳农村和社会劳动力300余人, 减轻了农民工本地就业压力。蓬莱市北沟镇刘家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王刚到村工作后, 发挥自身思路活、信息灵、点子多等优势, 用自己的所学所长, 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刘家村有一个占地70亩、含大型宴会厅和宾馆的园区, 由于历史原因闲置多年。为充分利用园区的基础设施, 盘活集体资产, 他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的基础上, 起草了生态园酒店项目计划书, 以大型宴会厅为主体, 以几十亩林地为依托, 打造一个集餐饮婚庆、园林采摘和生态养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酒店。目前, 该项目已启动, 园林采摘区和生态养殖区已投入使用, 试养的头三批山鸡现已出栏, 今年6月份宴会大厅已开张营业, 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多万元。在顺利启动生态园酒店项目后, 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村里的荒山上, 刘家村有丰富的山林资源, 一大片山地由于缺水一直荒芜着。经过实地考察, 在信用社及村两委的支持下, 他开始筹划荒山开发项目, 提出了发展金银花种植增加群众收入的致富计划, 并在村内生态园区进行试验种植, 目前金银花种苗试验田已初具规模, 计划明年将第一批种苗引种上山, 每年可为种植户增加收入5000多元。潮水镇黄家店村温轲, 在农村信用社支持下建立蚂蚱养殖大棚33个, 承包山地50多亩, 并成立潮水镇黄家店村蚂蚱养殖销售协会, 现有蚂蚱养殖户30多户, 年收入100多万元。

3. 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构建了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新机制。

蓬莱市制定出台了《蓬莱市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了督导调度、检查考核、交流汇报等配套制度, 并具体实施了“工作日记、月实地督查、年终评价考核”的全程跟踪管理模式, 取得了明细成果, 收到了农民的一直好评

三、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 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据调查, 目前蓬莱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最大的难点是创业资金短缺, 他们有热情、有信心、有项目、有技术, 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已启动的创业项目中, 创业启动资金70%为自筹。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风险较大, 贷款额度低, 上级行授信审批严格, 支行权限不足等。目前, 蓬莱市只有农村信用社启动了金融支持大学生创业计划, 并辅助实施。但其他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大学生村官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务, 大学生村官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 政策支持不到位。

虽然“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政策支持, 但落实到基层仍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银办发[2010]5号) 指出, 各金融机构对财政应出资设立专门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直接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贴息的, 要高效率做好信贷服务和配套金融支持。但据调查, 目前县级财政仍未出资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直接资金支持或贷款担保贴息, 致使金融部门缺乏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四、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阻滞因素分析

1. 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经验、创业能力普遍较低, 向这些“村官”发放贷款, 金融机构不甘心。

我们现在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 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来自农村的也比较多, 但是, 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农村, 对农村的一些具体情况了解很少, 尽管他们的观念比较新, 掌握一定技术、技能, 理论比较多, 但实践很少, 他们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农村艰苦的环境, 再加上大部分大学生专业也不对口, 很多人不能胜任或适应“村官”这个岗位。据蓬莱市组织部门反映, 其选派的1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 能充分发挥村官作用的仅有一至两名。

2. 扎根农村意识欠缺, 把“村官”当做跳板, 向这些“村官”发放贷款, 金融机构不安心。

据调查, 2011年, 蓬莱市的大学生村官中有8人考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离开了村官队伍。到2012年6月末, 该市仅剩下4名大学生村官。

3. 国家政策、体制不完善限制了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壮大, 向这样的“村官”发放贷款, 金融机构不放心。

从现有的制度看, 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也不是领导干部, 这些人的身份很尴尬。目前大多数市县都积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上级行的工作要求, 制定了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各项制度规定。

五、对策建议

1. 制定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国家政策, 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的改革创新精神, 加大领导和统筹调控力度, 在资金上、土地使用权上优惠, 荡除一切限制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为他们创业干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信用环境和信息环境。鼓励和提倡他们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通过创新改革, 包括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等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激发创业热情。 (1) 首先是思想引导。最大限度地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宣传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大意义, 更好地引导他们把农村基层当成自己创业的舞台。 (2) 其次要抓好典型引导。树立他们的信心, 先建设一批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创业示范基地。把大学生“村官”榜样选出来加强大力宣传。 (3) 再是要制定好相应的激励机制。创业成绩明显的大学生“村官”在评优、评先、培养使用上优先考虑。

3. 制定完善的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机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各部门要积极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精神, 认真落实地方财政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 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挪用。

4. 完善信贷管理模式,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基层人民银行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模式, 合理下放管理权限,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及时满足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项目多元化融资的需求。

摘要:通过蓬莱市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金融支持现状, 进行调查研究, 从中发现尽管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存在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①不断完善国家政策, 以便更好地为他们创业提供较好的政策服务。②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高涨。③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降低银行信贷风险。④完善信贷管理模式, 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组厅字[2009]39号[Z].2009.

[2]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银办发[2010]5号) [Z].2010.

篇4: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按照省委贯彻中央“两会”精神的要求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最近省人大就业工作视察组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骆德春等陪同下,在长春、吉林等地进行视察和调研。总的看,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还比较好。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舒兰市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把促就业与抓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和鼓励部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舒兰市城市属于资源(煤炭)枯竭型城市,农村地处半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条件和经济基础都不是很好,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舒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真正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3530个,城镇新增就业10048人。劳务输出1553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47%;实现劳务输出总收入12.89亿元,全市人均增收196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大大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舒兰市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除了和全省各地一样大张旗鼓上项目安排就业和再就业外,我觉得最突出的是在继续搞好传统的“送出去”(劳务输出)的同时,大力开展“请回来”返乡创业活动,推动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

在“请回来”方面,舒兰市针对一部分输出人员在务工致富后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的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变返乡潮为返乡创业潮。2008年共动员379名返乡创业人员采取独资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方式创办了317家企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4亿元,带动3177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舒兰市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事机构,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返乡创业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和部门。二是政策扶持。制定了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金融等服务政策5个方面16条的《舒兰市关于推进返乡创业的若干规定》,另外还制定了返乡创业的项目支持制度、培训制度和用工制度。共计为112户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税费28.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6万元,培训有关人员586人次。三是宣传发动。编写了《创业成功项目汇编》,召开了全市返乡创业现场交流会,对10户返乡创业明星企业和30名返乡创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邀请80余位域外创业成功人士代表返回家乡,组织召开乡情恳谈会,当场有12人签订投资协议。四是把惠普援助项目培训与返乡创业相结合,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舒兰市采取“请回来”的办法,鼓励本市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招商引资成本低。近年来,各地为了引进域外资金、项目和人才,采取各种办法招商引资,想尽千方百计,出动千军万马,跑遍千山万水,费尽千言万语。舒兰市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做法是有的放矢招商,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解决了后发展地区资金不足和项目难找等问题。二是投资创业成功率高。这些返乡创业人士,对外了解市场,掌握技术;对内熟悉家乡,热爱家乡,既不会脱离市场上项目,也不会“水土不服”。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返乡创业者大多是劳务输出的农民,他们返乡投资创业不但可以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非农产业就业,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外出打工。四是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返乡创业者在城镇兴办各类企业和项目,就地就近把部分农民吸纳进城,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城镇税收,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方向性措施,是解决竞相发展时期资金不足、项目匮乏、人才少、市场信息不灵的有效办法。舒兰市是全省中等县份,如果全省都能达到舒兰市的返乡创业水平,就可以新兴办1.9万个企业或项目,增加项目投资164.4亿元,安置19万人就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各地要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抓发展、上项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化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引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返乡创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也要享受各地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一些暂时不能给国内外企业的政策给返乡创业者。三是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融资担保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四是各地要进一步挖掘和树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篇5: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Xxx街道成立于2005年7月,辖17个农村社区(村)、10个城区居委会,总面积35平方公里,5.1万人,以管件管材、精细化工、电子通讯、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是庆云县最年轻、区位最特殊、居民结构最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乡镇。成立五年来,两税收入每年递增600万,规模以上企业每年递增4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每年递增30万,取得荣誉每年超10项,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乡镇之一,科学发展综合排名始终位居庆云前列,2009、2010连续两年荣获xx县综合考核第一名。2009年8月,五名大学生顺利通过山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成为大学生村官,并服从上级组织安排,到xxx街道下属社区担任社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截至目前,已有一名大学生村官考取本地事业编,两名大学生村官考取其他县市公务员,另有两名大学生村官选择了留任。两年以来,五位大学生村官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社会、发展农业,确立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坚定决心,从一名农业‚门外汉‛变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这一批大学生‚村官‛响应政府政策积极投身农村工作中,充分起到‚三大‛联络员的作用:为农民链接政府、为小农经济链接专业技术、为农产品链接销路。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社区村民干好事,干实事。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通过网络这条特殊纽带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社会市场需求相链接。及时为农村养殖户提供致富信息,打开-1-

农副产品的外销途径,开拓市场。依托县里经济大发展的‚东风‛,为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11年,xxx社区支部书记助理xx因为业绩突出,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村官‛,这项荣誉的获得,得益于他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闲暇时间,xx就自学理论知识,还会定期给村干部们‚上课‛,教大家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自从小李来到我们社区,我们这些‘土八路’长了不少见识。‛社区党支部书记xxx对这名大学生村官提出了表扬。

xx今年25岁,毕业于xxxx大学,2009年8月通过山东省大学生村官计划被安排到xxx社区任书记助理,而xxx今年51岁,是一名担任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长达8年的‚xx县红旗党支部书记‛,年龄和经历的差距没有让他们产生隔阂,‚村官‛这个共同的称谓把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一、适应新的环境,全心投入工作

刚到社区工作的时候,xx心里很打怵,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报、上网。后来,x书记在一次社区干部碰头会上,严厉地要求他‚脚踏实地、扎实工作‛。Xxx的批评让xx‚心有余悸‛,每次见了xxx都恭恭敬敬地喊一声‚x书记‛。这让xxx心里很不是滋味,便经常带着xx找乡亲们聊天,渐渐消除了xx的畏惧情绪。

很快xx也体会到了怎样才叫‚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为了做好白蛾防治工作,去年9月份,全社区上下一起上阵,喷洒农药、减除网幕,足足忙活了20多天。第一天下来xx就累得想打退堂鼓,但看到50多岁的xxx依然在带领乡亲们埋头苦干,xx咬牙坚持了下来。去年10月的一天,xxx安排xx走村串户办理新农合业务。当时雾挺大,xxx便提前到村口买了口罩让xx戴上,还一再叮嘱他雾有毒,要注意身体。虽然是一件小事,但留给xx的印象很深,不知不觉就不叫‚书记‛而叫‚叔‛了。

二、发挥自身特长,为群众谋利益

通过深入的了解,xx发现,xxx社区的养鸡业挺红火,但不少农户因为缺乏资金搞不了养殖。Xx便建议农户贷款搞养殖,当时只有8户村民勉强同意了委托xx帮忙办理贷款。但xx没有气馁,他和县农村信用社取得联系,为乡亲们申请了大联保业务,光办手续、核实材料他就骑电动车跑了10多趟县城,终于把贷款的事情跑了下来。这让村民们向这个‚学生村官‛竖起了大拇指,纷纷加入了贷款的行列。

正当xx看着养鸡大棚一个个拔地而起而欢欣鼓舞的时候,xxx找到了他,告诉他现在养殖户们虽然解决了资金问题,可是遇到技术难题时大多停留在靠经验处理的状态,技术瓶颈成为养殖户们头上的‚紧箍咒‛,xx当即表示愿意承担起这项重担。为了尽快掌握养殖技术,xx一头扎进了网络和书本上的养殖知识海洋,经常忍着难闻的气味钻到养鸡棚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还拜县畜牧局的技术专家为师,学习养鸡技术。很快xx便成为了一名深受养殖户信赖的‚免费技术员‛。

三、做好配合工作,推进民生建设

Xx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社区支部书记,两个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成为了一对‚黄金搭档‛。在xx的建议下,一条横贯社区的柏油路拆迁工作已于去年顺利完成,在施工阶段时,xx

每天在路上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为工人们做饭、打下手,晚上就和村干部一起住村委会办公室,公路的建成极大程度的方便了社区群众的出行,将村级公路逐步贯通成网,提高农村公路通达度和服务功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社区的文化大院更给了xx用武之地,远程教育网络、种养殖技术指导、文化活动这些工作李靖都干得有声有色。Xxx社区投资三万余元够买了11台电脑,以宽带网络和远程教育为平台,建设了县首个电子阅览室,xx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计算机‚专家‛,及时向村民们讲解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为村民们免费搭起了‚致富桥‛。

篇6:关于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起步较早。自1993年“悦达股份” 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后,1997年“江淮动力”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至去年底,我市共有上市企业6家,分别是悦达投资、江淮动力、悦达控股、中大国际、裕廊化工、东豪化工,总融资额22亿元。最近,联化科技又成功上市。目前正在运作上市的企业有5家,其中,2家企业上市材料已报中国证监会待审;3家企业已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定了上市合作协议,正在进行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各地均有一批企业表示较强的上市意愿,有的已着手做前期工作准备。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去年7月份,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对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作出了部署。有关部门对企业上市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思想动态,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挖掘并储备上市资源,分析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我市下一阶段企业上市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市政府将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自去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陆续行动起来,有的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丰市专门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东台、建湖、盐都等县(市、区)陆续组织部分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有关专业培训;有近40家企业开始谋划企业上市工作,有的已多次与券商、中介机构进行沟通联系。我市目前的企业上市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抢抓机遇,迎头赶上,知难而进,企业上市工作一定能打开新的局面。

近年来,虽然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认识的程度、工作的力度、上市的速度,都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影响企业上市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有的企业仍心存疑虑,对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仍不熟悉、不习惯,怕上市风险;有的企业认为上市成本高、程序繁,在反复琢磨眼前利益中失去了上市机遇;有的企业受家族式管理的影响,怕上市后规范制约多、社会监督多。二是政策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上市不仅能够直接融资、募集资金,更有利于实施重大项目、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各地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需从推动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大局出发,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三是组织协调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各有关方面。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企业上市工作科学规划,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办法,共同推动企业上市工作。

下一阶段,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发行一批”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培植上市资源,蓄积新的上市力量,做大做强企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梯队;通过行政推动和政策激励双轮驱动,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统筹规划,境内和境外上市同步推进,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协同并举等多种措施,使上市公司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支撑,成为重大项目推进的重要载体,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融资平台。具体目标是:今年力争有2?3户企业成功上市,5?6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7?8户企业启动上市工作;到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10户以上。具体措施是: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政府将成立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处理企业上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里成立市金融与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企业上市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重大问题的督查督办,企业上市目标责任制的制订与考核奖惩,对拟上市企业和已上市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服务、上下沟通联系等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应相应建立企业上市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工作网络,确保上下联系畅通。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列入拟上市范围的企业,建立若干联系点,定期检查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动态。

(二)出台鼓励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因上市需要进行资产并购重组、改制或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所涉及的变更过户费用等,在地方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实行优惠处理。企业直接上市且所募资金用于本市投资发展的,对企业及相关有功人员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另外,对拟上市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入机关服务的“绿色通道”。

(三)认真制订企业上市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要求,合理制订全市企业上市规划,同时,对拟上市的后备企业逐户制订工作计划,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明确时序进度,明确工作重点,明确人员分工。按照计划要求,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逐级检查考核。为使企业上市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计划将企业上市工作实绩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年度“三个文明”考核的内容。

(四)着力搞好拟上市企业的分类指导工作。当前,对上市材料已报会的2户企业和已与中介机构签订上市合作协议的3户企业,责成市及相关县(市、区)政府的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规、政策精神及券商、中介机构的要求,全力以赴地做好配合、协调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上市申报前的各种难题,力争尽快报会通过。

(五)切实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建设。对现有规模企业进行逐一摸底排队,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有上市意向的企业作为上市后备队伍,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后备企业在企业改制重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设置、财务处理、资产负债结构、产品结构、经营模式、遗留问题处置、土地、环保、安全等方面实施超前指导,做到有障碍提前排除、有问题提前解决。

(六)积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通过企业上市工作会议、新闻媒体、学者论坛、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企业上市的目的意义,着力营造企业上市氛围,提高企业对上市的认识。聘请业内专家及上市成功人士,分期分批地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具体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了解企业上市的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帮助解决如何上市以及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应注意哪些事项等实务操作问题。

篇7:关于全市富民创业情况的报告

根据市政协2016年工作要点安排,为全面掌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着力破解工作推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探讨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成了一个视察组,于9月19日至21日由陈玉旭副主席带队,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和市政协各相关委室负责人,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视察。视察组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并就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议意见。现就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认真按照中央、省、州决策部署,采取“十对比八排除”的方法,对贫困户进行了多轮“回头看”,建立了“六有”数据库。经过反复识别,最终确定了全市29个贫困村、841户、2951人为脱贫对象。并确立了“三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提前一年脱贫”的工作思路、时间步骤和脱贫摘帽攻坚战的奋斗目标。今年计划实现脱贫退出13个贫困村,405户、1433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59%降至4.42%。

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按照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依据中央、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脱贫标准,结合本市实际,进一步将贫困户、贫困村的脱贫标准分别细化为“一上线、两不愁、三保障、六有、两无”和“一下线、五通、两无、七有、五到位、五加强”等39项指标,并切实围绕这些指标补缺补短。先后制定了《关于凝心聚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9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贫困户脱贫实施计划;出台了市产业扶贫政策,市助学基金管理办法,“两线合一”低保兜底等政策;设立了特殊医疗救助基金;主动对接17个脱贫专项计划;建立了驻村帮扶机制,将“5+1”帮扶力量落实到村到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主动对接17个脱贫专项计划。目前,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21284.06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2496.11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住房保障易地搬迁任务17户、52人已建成2户、在建15户,开工率100%;教育保障市本级财政年预算安排150万元资金,设立了助学基金,惠及所有农村籍、城镇籍贫困家庭全日制本专科(含高中职)在读学生;医疗保障市本级财政年预算安排50万元资金,设立特殊医疗救助基金,使贫困户在市属医疗机构就诊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以内;社会保障工作按照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政策,认真落实好了低保兜底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的99人纳入低保和大骨节病救助,146人按每月16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就业创业工作分别制定了贷款贴息等资金扶持政策,通过培训、扶持等工作的扎实开展,今年已帮助14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210个,重点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通畅、通达、安全要求,已完成通村路建设69.71公里,安保工程134公里,协调督促通信企业计划投资771万元,扩大3G、4G覆盖范围,并实现13个脱贫退出村通宽带,目前,已投资326万元完成9个贫困村的通信网络建设,其他4个村正在加快推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各级已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在此次视察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推进不理想。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尚未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干”和“我要脱贫”的意识,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存在“市乡干部干、贫困对象看”的现象,给项目推进带来一定难度。同时还要部分村村民因受不科学宗教思想影响,导致很多养殖业产业发展受阻。

二是政策理解不透彻宣传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个别乡村干部、部门负责人、驻村工作组、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等对实施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到位,相关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政策理解不透彻,导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的帮扶措施不够准、不够细,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易地搬迁建房面积普遍存在超标现象。由于我市大多数贫困户建房均是利用6月农闲时期,找亲戚朋友帮忙自建,而此时上级关于建房标准的政策还未出台,因此到下半年政策正式出台时(人均不超出25平方米),大多数建房户都存在超标的现象。

三、建议意见

(一)加强宣传教育,坚定脱贫攻坚信心。要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政策和中央、省、州、市委有关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加强思想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冲破安于现状的观念,摒弃“等靠要”和消极宗教观念等思想,把政府主导作用引领与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二)修订完善规划,强力助推脱贫攻坚。建议县政府根据各镇(街道办)村不同的贫困程度、自然条件、发展现状,明确工作重点,采取先易后难、分批次脱贫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镇、整村脱贫规划。一定要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在镇村规划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制定好行业脱贫规划,确保脱贫攻坚每一项规划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合理调配力量,切实增强包扶实效。建议一是改变重叠包扶现状。已有中、省、市包联的贫困村,原则上县上不再安排包联单位,充分用足用好包扶力量。二是合理调配包扶部门。根据各镇、村贫困户数量、贫困程度、脱贫任务,尽快合理调整包扶部门,特别要加强对南部片区镇村的包扶力量,调整干部力量相对强的部门进行包扶。三是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加强驻村工作队干部力量。

(四)加大产业培育,筑牢脱贫产业基础。建议:一是各镇(街道办)、村要结合地域资源特点和贫困户家庭实际,对症下药,既要下功夫发展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又要注重培育中长期的支柱产业。要认真逐户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号准“脉搏”,找准“症结”,开好“药方”。二是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合作社+贫困农户”、“党员+贫困农户”和“产业大户+贫困农户”等帮扶模式,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党员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生产,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通过采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入股分红、能人带动、就近务工等措施,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促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好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扶持政策,全面推行以奖代补方式,激发贫困户的致富愿望和信心。四是要逐步实现贫困村互助协会资金全覆盖,借助财政脱贫资金的杠杆功能,提高现有贫困村互助资金管理、使用水平,加速资金流动发放频次,增强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活力。五是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艰战的资金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六是农业技术单位要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和防疫工作,提高贫困户掌握运用科技能力。总之,要抓住产业脱贫资金投放量大的历史机遇,打造我县中药材、乌鸡、干果、食用菌主导产业自主品牌,形成规模效应。

(五)灵活安置方式,破解易地搬迁难题。建议:一是针对立地条件差,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难以实行集中安置的贫困村,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算好搬迁成本帐,实施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如白雀寺镇木匣沟村)。二是对贫困面大、立地条件差的镇分散安置比例提高到30%以上,将10户以上相对集中的搬迁安置纳入集中安置范围。三是制定出台差异化安置政策,对在县城、集镇投亲靠友、买房安置和在村内集中安置的贫困户,分别给予额度不等的补助。四是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设立移民搬迁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切实优化审批程序,有效缩短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为后期建设留足时间。五是以镇(街道办)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各镇(街道办)搬迁任务将项目资金切块到镇、落实到点、补助到户,由各镇(街道办)自主决定项目建设方式、资金筹集办法,并负责工程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等,县上主要负责政策制定、项目审核、工作指导、资金监管、审计验收等。

(六)强力整合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一是县政府尽快印发《1+19行业部门实施脱贫攻坚方案》,加大整合资金力度,对全县贫困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电改造、通讯网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项目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建设时限、落实包抓责任、严明考核奖惩。二是尽快下达脱贫资金,并实行涉农资金镇(街道办)管村用,行业部门监督审计制度,切实提高脱贫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运行。

(七)加大劳务输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建议:一是县上制定出台企业用工优惠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员进企业务工,对聘用贫困人员务工较多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二是充分发挥劳动服务就业中介机构的推动作用,加大整体劳务输出力度,并积极鼓励、引导、协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进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家庭经济收入,尽快改善家庭条件。三是对全县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培训。

篇8:“农机达人”的“创业富民梦”

殷怀学是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为了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摆脱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他潜心研究技术,终于成为“农机达人”。他创业伊始便怀揣富民梦,把公司作为社会化公益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与6000多户青年民兵农机户结成精准扶贫对子,成为农村青年民兵致富领路人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油坊店乡贺寨村的青年民兵殷怀学,被当地群众戏称为“农机迷”,他高中毕业外出打工,期间学会了农机铸造技术。之后,他返乡创业,一门心思扑在农业机械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工作上,经过10多年的创新拼搏成功探索出一条“公司+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户”的农机产业化经营路子,建立了一家集农机制造、设备研发、技术推广、生产销售、供给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机械制造销售公司,最终实现了创业富民的梦想。

心怀梦想 刻苦钻研

1988年,殷怀学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县里的号召,参加了正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机推广专业的学习,几年后,他不仅拿到了证书,还与同班学员贺晓争结成“农机鸳鸯”。结婚时,晓争带来了“嫁妆”——400多册农机图书。后来,殷怀学又订阅了15份科技报刊,投资3万元创办了一间民兵农机书屋。

通过勤奋学习,殷怀学小两口拓宽了视野,看到当地父老乡亲种地仍然是采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作方式——操劳一生却只能换来温饱,二人心中便有了创业富民的想法,农民想致富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业机械化,不如现在趁年轻学点机械制造技术。

有了妻子的支持,殷怀学婚后不久就随本村劳务大军到山东济南一家农机铸造厂打工。他经常对工友们说:“打工挖不掉咱们的穷根,只有先做徒弟后做老板,掌握住真正的本领才能返乡创业致富。”

白天只要一有空闲,殷怀学就如饥似渴地攻读农机具维修及电焊、气焊、切割等技术方面的图书;到了夜晚,工棚里早已鼾声大作,他依然在路灯的陪伴下埋头苦学。凭着这股毅力,殷怀学硬是把农机及企业管理方面的远程职业教育课程给啃了下来,2002年他成了农机铸造厂的焊接能手和车床钳工操作技艺标兵。到了年底,27岁的殷怀学便怀揣上技术返乡创业。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殷怀学用打工所得租赁承包了正阳县金种子农机修造厂,自此,他一边进行小型农机具的改造生产,一边与县农机局合作开展新型农机的制造研究,安置了180名本村青年就业,殷怀学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农机达人”。

变身创客 创新求变

在经营创业的过程中,殷怀学从未忘记创业富民的梦想。要实现这一梦想,不仅要把企业发展好,更要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

2005年春季,殷怀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农村小型农机具市场逐渐冷清,而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花生种植的出路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正阳团县委、县人武部和县信用联合社的帮扶下,殷怀学拿出注册资金1000万元,将正阳县金种子农机修造厂改为正阳县拓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转变了经营方向。

“科技就是发展生产力,品牌就是销售金钥匙。”这是殷怀学的经营理念,他坚持把科技创新与品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他把研制开发大型花生铺膜播种机、收获机、摘果机作为创新的驱动力,研发出来的机械设备先在合作社农机户中实验示范,再按“订单农机”生产,统一使用拓垦牌商标,直接配送到农机户手中,建起一个“公司+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户”的经营新机制。

殷怀学在乡里建立万亩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后,又在贺寨村农机合作社建立50户民兵农机科技示范户,并聘请农机专家做顾问,组成一个有5名高级农机工程师、25名青年民兵农机手组成的农机科研开发团队。殷怀学的团队先后研发出60多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公司年生产设备6600多台,年创产值4600万元,20种产品被纳入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其中3种还获得国家技术专利,荣获国家、河南省农机科技成果奖。2012年,公司被正阳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农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殷怀学也被选为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

饮水思源 热心慈善

殷怀学创业成功后,非常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县政协领导说他是“爱心播撒一路,善果结满枝头”。殷怀学经常说:“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是公司的社会责任,乐于助人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他将慈善行动融入企业文化体系,带动拓垦人投入慈善事业潮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俺们作为农机企业应该走在社会化公益服务的前面。”殷怀学对员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带领下,拓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成为社会化公益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农机产业链与农户利益链紧密相连,他在公司设立拓垦农机服务咨询台,开通农机售后服务热线,采取“企村对接”和“企社对接”的办法,先后建立“企村共建”美丽新农村和农机安全村对子20个,帮扶农机合作社60个,与6000多农机户结成精准扶贫帮扶对子。公司每年为农机合作社融资担保贷款200多万元,为社员赊销各种农业机械800多台,义务开展农机维修、保养及全程机械化跟踪服务,使全县5000家农机户依靠借“机”生财脱贫致富。

篇9:关于全市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市卫生局

为全面掌握全市卫生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卫生事业上水平、上台阶,近期,市卫生局组成调研组,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市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医疗机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1处。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4处,镇街卫生院13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处,村卫生室404处,其它医疗卫生机构66处。

2、医疗队伍。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在编人员2115人,其中市直单位1125人,占53.2%;镇街卫生院990人,占46.8%。按学历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3人,占2.5%;大学本科849人,占40.1%;大学专科677人,占32%;中专及以下学历536人,占25.4%。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09人,占5.2%;中级职称615人,占29.1%;初级职称1188人,占56.1%;其他人员203人,占9.6%。按年龄分,35岁以下656人,占31%;36-50岁1100人,占52 %;51岁以上359人,占17%。按岗位分,行政管理岗位46人,占2.2%;临床医疗岗位870人,占41.1%;护

理岗位543人,占25.7%;药剂岗位200人,占9.5%;医技岗位161人,占7.5%;其他岗位295人,占14%。

全市18个医疗卫生单位自聘1473人。其中,市直1105人(市人民医院673人、中医院386人),占医务人员总数的49.6%;镇街368人,占镇街医务人员总数的27%。

3、乡村医生。注册乡村医生1747人。其中在岗在册的1533人,占注册乡村医生的87.7%;有证离岗的214人,占12.3%。60岁以上261人,占17%,45至59岁的490人,占32%,35至44岁的506人,占33%,35岁以下的276人,占18%。大专学历的150人,占9.8%,高中中专学历的966人,占6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17人,占27.2%。

4、业务收入。去年,全市门诊145.4万人次,住院84430人次,业务收入52540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5112万元。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2家(市人民医院2.6亿元、中医院1.3亿元);2000万元以上的2家(第二人民医院、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万元以上的镇街卫生院有9家;1000万元以下的3家(王庄、孙伯、潮泉卫生院),潮泉卫生院仅285万元。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全市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以市级医疗单位为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药物

制度的实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狠抓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抢抓卫生事业发展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先后铺开了市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市中医院门诊病房楼改扩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择址新建、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服务综合楼和6处镇街卫生院改造扩建等一大批卫生项目,就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开展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

2、强化措施,卫生管理规范有序。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镇村两级全覆盖,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9%,群众年可减轻就医负担3500多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铺开,“家庭医生式”服务和“乡村医生签约”工作正式启动。二是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制定了医疗机构千分制绩效考核意见,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考核指标,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管理逐步规范。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三好一满意”等活动,落实医疗质量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投诉管理,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

3、突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显著加强,没有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手足口病疫情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适龄儿童麻疹强化免疫率达

98%以上,抓好了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先后获得山东省慢病防控示范市、山东省白内障复明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以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为重点,集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全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4、严格管理,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从提高筹资水平、加强基金监管、扩大受益覆盖面等方面入手,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3年,全市参合人数670615人,参合率100%。住院报销比例较上年提高10%,住院封顶线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将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等纳入了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报销范围,实施了大病保险。2012年共有263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报销医药费2.1亿元。在**市率先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的服务模式,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5、持续用力,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为中心,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通过“百千万”问卷调查大走访、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医药购销集中整治、廉政建设“四个一”、“医疗服务万民评活动”和卫生文化建设活动等落实便民措施,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1、卫生人才总量不足。我市医疗机构定编3373名(市直2219名、镇街1154名),目前,空编较多,达到1258人。其中市直空编1094人,镇街空编164人。2006年以来,卫生系统共

招录261人(其中,市直217人,镇街44人),平均每年仅招录37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医技队伍素质不高。从学历结构看,全市卫技人员第一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仅有53人,占2.5 %。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人才占比少的现象在镇街中更为突出。全市14处镇街卫生院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只有36人,占镇街卫技人员的3.6%。从职称结构看,全市中高级职称的仅占34.2%,高级人才比重明显偏低。从年龄结构看,我市在编卫技人员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上,占69%。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更突出,如市人民医院,51岁以上人员达到116人,占在编人员的18.9%;市疾控中心51岁以上人员达到38人,占在编人员的45.8%,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

3、用人机制不优。进人渠道不活。我市医疗卫生单位进人的主要途径是“公开招考”和“人才引进”。在公开招考上,用人单位没有选人参与权与使用权,因有学历限制,一些稀缺学科不能及时充实。加之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参加笔试、卫生考生与其他考生使用同一套面试题目等因素,导致高学历的研究生录用比例低、考录的个别人员实用性不强。近3年来,新招录研究生44个,占新招考人员的28%。同时,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一般是在年底进行,许多优秀毕业生因招聘时间晚,已被其他地市县招录。在人才引进上,我市引进卫生人才门槛较高,要求被引进对象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和工作环境,导致实用人才引进困难重重。人才交流不畅。我

市卫技人员管理因涉及多个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无人财物管理的主动权,导致卫技人员交流基本冻结,医疗卫生人才在使用上死水一潭、活力不足,缺乏有序流动,用人机制不活影响了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自聘人员不稳定。多年来由于在编医务人员短缺,为满足医疗需求,各单位均自聘了数量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两处市直医院自聘人员就达到了1059人(市人民医院673人、中医院386人)。自聘人员为医疗业务的正常运转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与在编人员不能同工同酬,流动性很大,尤其是高学历和急需、紧缺人才不断流失。经统计,从2006年来,全市卫生自聘人员共流失151人。其中,市人民医院流失自聘硕士研究生27名(占该院自聘研究生总数的56.25%)、本科生23名。为留住培养了多年的自聘人员,医院也对部分骨干人才采取了同工同酬的措施,但因编制问题,效果不佳。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部分镇街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加之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新招录的大学生不报到、考研或辞职等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近年来,镇街卫生院共招聘大学生44人,报到35人,近几年考研、辞职等流失16人,目前,仅剩19人。学科带头人和核心领军人物缺乏。与全国先进县市区相比,我市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科”,缺少有影响力的“名医”。导致患者转诊量大,医疗资源流失,2012年,2个亿的新农合资金,流向市外医院的就达5600万元。

(二)财政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没有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重点学科、大型设备购臵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特别是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药品全部实行零加价,加之医务人员档案工资逐年提高,而财政补助执行的还是老标准,基本药物补偿资金未随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目前,保工资、保运转仍然是镇街卫生院首要任务。

(三)就医环境差成为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焦点

从近年社情民意调查结果看,就医环境成了群众关注的焦点。教育、卫生均是公益事业,但街镇卫生院建设远没有学校建设好、乡村卫生室建设远没有幼儿园建设好已经成为群众的普遍感受。

1、市级医院“人满为患”。以市人民医院为例,核定床位500张,每天住院病号超过1200人左右,是核定床位的240%,4-5个病号挤在一间病房,有时床位加在楼道。整个病房拥挤不堪,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院内感染,导致病人有意见,家属也有意见。

2、镇街卫生院“提心吊胆”。有的卫生院门诊楼和病房楼已成了危楼。如王庄卫生院,1973年建院,至今已有40年历史,当时建设门诊病房楼没有使用钢筋,现在连颗钉子都不敢安装,更不敢改换门窗,若改造必然造成楼倒屋塌。住院患者担心,医护人员更是整天提心吊胆。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潮泉、汶阳、湖

屯卫生院。

3、村卫生室“破旧不堪”。目前,全市607个行政村中仅有404个村设立了卫生室,还不能达到一村一室全覆盖。部分村卫生室房屋破旧、医疗用房面积狭小、医疗设备陈旧老化,群众有病不愿在村里就诊。如**园镇张里村卫生室是50年代夯打的危房,房顶漏雨,墙壁倾斜,仅靠几根水泥柱支撑,阴雨天不敢在卫生室,连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更不能发挥村卫生室应有的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的卫生室村镇不投一分钱,乡村医生个人贷款自建。据统计,全市个人投资建设或合建的村卫生室有133处,占32.9%,有的仅个人贷款就达70多万。

(四)乡村医生队伍境况堪忧

1、待遇低。乡村医生的收入达不到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基本药物实施后,乡村医生的收入明显降低,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服务人口少的村卫生室每月人均收入500—600元,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导致部分村医弃医打工。退休无保障。大部分乡村医生只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保险的仅35人,占1.6%,25%的乡村医生已经到了或超过了正常的退休年龄,有的已经耳聋眼花,但因退后没有任何待遇,生活没有保障,导致年龄大了也不敢退休。如**园镇桑杭村村医郭明金,从医50多年,年龄已到了75岁,仍从事村医工作。

2、水平低。随着农村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乡村医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由于大部分乡村医生只有中专文化水平,医学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一些新的医疗技术掌握不够,与需求产生了较大差距。

3、年龄大。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1533名乡村医生中,30岁以下74人,仅占乡村医生总数的4.8%,50岁以上乡村医生696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45.4%。由于收入低,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从事乡村医生职业,年龄大的乡村医生很无奈,一方面再从事其他职业不可能,另一方面他们希望有一天会像民办教师转正一样,实现身份的转变。同时,由于不能落实待遇,他们与民办教师攀比、与代课教师攀比,也已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统计代课教师情况,更引起了乡村医生的思想波动,部分乡村医生通过信件、网络及电话的形式,情绪激动地咨询乡村医生有无新政策。

(五)医疗消费水平与新农合筹资水平矛盾凸显

2012年,全市医疗消费近10个亿,而现有的新农合筹资总额可支配资金仅有2.17亿,按现有的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资金支付明显不足。为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防止超支、透支,从2010年起,我市实行门诊住院总额预付,将现有的可支配资金合理分配给定点医疗机构。为避免超支,一些医疗机构不得不做出选择,到了一定的节点就不敢再收病号,收了就超支挨罚,而不收又会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意,影响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医疗机构一直在矛盾中运行。

四、工作建议

(一)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

目前,我市镇街卫生院实行镇街、人社部门、卫生部门多重管理。建议借鉴其他县市区卫生系统和我市教育系统的做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财、物管理统一划归到市卫生局。这样做,既符合上级精神要求,也有利于对各镇街卫生院的统一规划和管理,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用好现有基础设施和卫技人才资源,让镇街卫生院在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和农村卫生保健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快全市医疗服务产业化进程。

(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改进招考模式。招考一直是我市进人的主渠道,招考模式决定着招录人员的综合素质。改进招考方式。我市医护人员招考一直与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招考一并进行。因医疗行业专业性较强,建议改变招考方式,参照教育系统现行单独的招考模式,实行“卫生行政部门主导,人社、纪检部门参与”的专项招考新模式,使公招人员在理论、技能和品德等方面符合医疗卫生人才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实际。增加招考人数。针对镇街卫生院招录难的实际,可适当放宽招考条件,增加招录人数,招聘一批道德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急需卫生专业人才充实到

镇街卫生人才队伍,弥补人才不足。提前招考时间。我市事业单位招考一般安排在11月份,建议将医护人员招录时间提前至6月底前,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简化招录程序。借鉴**市中心医院、宁阳、新泰、东平、泰山区的经验,对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采取校园招聘的方式,不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考察合格后录用,以留住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2、适当选聘部分优秀自聘人员。因历史原因,各单位都有较多数量的自聘人员。这部分人员在相应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有的甚至已成为本单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成了医疗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但因待遇、编制等问题,这支队伍相对不稳定,他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留住这部分培养成熟的人才,建议在公开招考时,可拿出一定的名额,面向自聘人员,突出实用操作技能,进行定向招考。这样做,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留住优秀人才,也为自聘人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畅通引进人才渠道。借鉴寿光市的做法,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上,简化手续,“因岗选人”,探索建立起引进高级人才的“绿色通道”,对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及时纳入编制管理。对一些偏冷门的岗位适当降低引进人才标准,以解决岗位人才紧缺现状。

(三)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 一是解决乡村医生后继乏人、人才断档问题。借鉴河北省做法,实施“大学生村医”行动计划,编制在卫生院,待遇同二级

医院,从政策上吸引大学生充实基层、强壮基层,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后继乏人问题。

二是合理制定乡村医生收入分配方案。在不改变乡村医生农民身份的前提下,建议设立乡村医生最低工资线,让他们生活上有希望,待遇上有保障。

三是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为消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组织乡村医生以灵活的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借鉴莒县经验,建议其集体缴纳部分由财政负担,个人部分从乡村医生应得报酬中支出。对于超过年龄不能加入养老保险的,建议界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从退休之日起,由财政负担,每月发放5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

(四)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精神,为突出公益性,将医院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重点学科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和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综合楼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建设资金难题,争取早日投入使用。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要求,保障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建设历史负债问题,力争用3年的时间,通过财政补助的方式逐步进行化解,彻底将街镇卫生院从建设和改造负债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健康服务。加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针对目前村卫生室现状,特别是部分村卫生室条件

较差的实际,建议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予以补助。达到一行政村(社区)一卫生室要求,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

(五)健全卫生管理机构

一是建议成立**市健康教育所。隶属市卫生局管理,既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健康教育所可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6—8人,负责组织、指导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定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评估标准,并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等。

二是建议成立**市红十字会。借鉴宁阳县、岱岳区经验,成立**市红十字会,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5人,隶属市卫生局管理。负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卫生救护培训、卫生知识宣传、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等工作。

三是建议成立**市卫生信息中心。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列入医改确定的工作重点,我市也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列入了十件实事。建议成立卫生信息中心,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定编8人,隶属市卫生局管理。卫生信息是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将现有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新农合、综合管理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

上一篇:老年人社会福利下一篇:抗疫平民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