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2024-07-08

小学语文教材梳理(通用6篇)

篇1: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下年级教材梳理

为了更好的让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更好的理解本教材,特组织了各位老师共同探讨研究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材的梳理工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下年级教材分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教材的基本结构;

2、教材的特点;

3、教学特点及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后面还有8篇选学课文。生字表1——不要求会写;生字表2——要求会写;词语表——要求会认、会写、大部分会用,了解这些词的意思。

二、教材的特点:

继续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2、5单元),大量更新课文,安排精读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要求仔细研读,咬文嚼字,吸取各方面的营养,要下大力气,学会习作方法、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粗枝大叶即可,能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上即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学习的三步式:①提出要求②学生带着要求自己理解阅读③检查阅读效果,必要时加以引导,补充的8篇选学课文也可穿插与中间学习。

三、教学特点及注意的问题。(注意三年级的年龄特征。)

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2、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与低年级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3、书面语言逐渐发展,逐渐赶上口头语言。

4、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5、感情的稳定性、可控性、丰富性、深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识字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低年级——不提独立;中年级——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高年级——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不多,但是老师可以从这样的安排中受到启示,这一类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做一做。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五、阅读教学:

1、要指导学生理解内容,掌握语言规律、语言的表现形式、遣词造句、写作方法、语文知识„„要重视默读,低年级开始学习,中年级初步学会,高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4、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美好的、细腻的、细致入微的感情)

六、作文教学

1、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性质:基础性、综合性、阶段性、连续性、实践性

2、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初始乍练,要求不高:文从字顺、过程清楚即可,不讲修辞,把话说清楚,比较言之有物,比较言之有理即可,不要以成人眼光或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标准看待。

3、培养作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本册的八次习作训练分别为:

1、家乡的景物;○

2、环境保护;○

3、自我介绍;○

4、学会一个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

5、父母的爱;○

6、想象作文——未来的XX;○

7、自由习作;○

8、想象作文——神话

七、口语交际

全册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介绍家乡景物”“我们能做点什么”“说说我自己”“教你学一招”“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丰富多彩的世界”“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部分。如,语文园地二中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和语文园地五中的“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两个口语交际,都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年段性要求。

八、我的发现:

由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与方法,发展到发现词和句子的规律与现象。

1、了解由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2、认识比喻句;

3、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句型;

4、辨析同音字;

5、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

6、辨析多音字的意思;

7、了解成语前面两个字重叠的形式;

8、辨析形近字。这些都是从本单元或课文中生发出来的,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九、日积月累,共编有三部分内容

1、“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内容。园地一安排的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园地二是描写动物的古诗佳句,园地三是涉及思想方法的谚语,园地四是关于勤奋、专心等内容的成语;园地五是古诗《游子吟》,园地六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园地七是描写关爱、友谊等内容的古诗名句,园地八是歇后语。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学时,教师不必做过多讲解。学生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主要是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多积累。

2、“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语文园地二、五、六、七中安排了四次集中识字的内容,园地二是反义词,园地五是关于植物的儿歌,园地六是关于调料的俗语,园地七是形近字组词。这四组识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采用熟字去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式引导学生集中识一些字。到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如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归类识字、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识字的乐趣。

3、“我会填”和“读读记记”。为了加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教材在语文园地一、三、四、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园地一是量词填空;园地三是比喻句练习;园地四是定状补词语填空;园地八是不同形式的成语。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检测,也是对词句现象的一些规律性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读一读,记一记,有的可以做一做。不要求归纳出语法点。

十、继续编排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等新的栏目。

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4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

1、“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四安排了看图说成语,在语文园地七安排了词的趣话“说言”。教学时应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增强趣味性。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教材共安排两个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是寓言故事,《画龙点睛》是传说故事,分别安排在语文园地三和语文园地八。它们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又能让学生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或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受到的启发。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3、“宽带网”,主要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如,语文园地一结合本组观察大自然景物这一专题,列举了一些中外名家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要求随手记录、做成卡片;语文园地六要求关心科技新闻,把有用的资料做成剪报和卡片。这样的安排,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宽带网一般有“资料补充”和“拓展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的角度看,“资料补充”部分只需学生阅读就可以了,“拓展活动”部分则体现了一定的弹性,可以先布置资料收集,再交流收集所得。因“宽带网”的内容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宽带网”教学主要是进行资料的交流。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根据教材中提示的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一些收集资料、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的活动。

4、“展示台”,是结合两次综合性学习而安排的。园地二展示了保护环境的标语牌、建议书、手抄报;园地五展示了给妈妈做的贺卡、和爸爸一起做的航模、全家的照片和写的小诗。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一种提倡、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例子,教师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展示相应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每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

《燕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古诗二首》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荷

花》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珍珠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

《翠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燕子专列》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路旁的橡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第三单元

《寓言两则》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画杨桃》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第四单元

《和时间赛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启示,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检阅》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本课编写的目的

课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争吵》本课意图是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这一点,同《检阅》一课有相似之处。

《绝招》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懂得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注意阅读课文不用面面俱到,抓住主要展开教学。如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第五单元

《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妈妈的帐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学习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配合综合性学习,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六单元 《太阳》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文章写的是上网经历,语言亲切。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引起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同时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的重点是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果园机器人》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第七单元

《太阳是大家的》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卖木雕的少年》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八单元

《西门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学习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女娲补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篇2: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一、全册教材概貌:

汉语拼音教学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同时认识70个常用汉字,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从识字

(一)开始学习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写的难度小,但要认的比原来大大增加。课标对低年级识字和写字是这样说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少写,体现了减轻负担,有利于把识字、写字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有一个弊端,即识、写不能同步。

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比如,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习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这种“识、写不同步”的情况只在一年级上册出现。如P48,上面是要认的12个字,写的三个字中只有“木”、“禾”却不是这课的,而是前一课P45的。有可能写的不是这课的,在教学的时候怎么办?可以这样:教写的时候先复习前课的这个字,再写。不好解决的是字义,可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复习。

每课课后的练习呈现形式,采取的不是序号,而是图标的形式。这是这册书中的一个改革,体现了课标中的一个新的理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得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看了之后就觉得非常亲切,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但这些图标,有的没有提出要求让你做什么,如P91,只有图标,没有题干。我们可以从小女孩说的“一朵花”分析出,这个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用量词来说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二、入学教育:

本册入学教育一共有四幅图,第一幅是跨页图,介绍这幅图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学校的实际。让学生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了解一下学校的一些常规。在看图的时候,老师们要提示观察两个孩子的活动:操场上的一个女生在浇花,一个在扫校园,这是编者特意设计的,要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学校,要为学校和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体现了课标中情感方面的一个教育。第二幅图,这是上语文课的情景,可以叫《学习语文很快乐》。这里既有图、又有拼音、又有汉字。这里体现了这样的编辑意图:语文课要做什么,我们学拼音,是为了识字,识字了,就可以看课外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这幅图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第三、四幅图,是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可叫:《良好的读写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图上的小朋友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了解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三、汉语拼音:

教材采取入学之初集中来学习汉语拼音,这样做的原因:

1、认为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识字,便于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2、汉语拼音具有正音的功能,有利于学习普通话。

1、内容(四项内容):

(一)拼音的内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音方法。

(二)识汉字。在汉语拼音部分安排了70个要认的汉字。在把握时注意,不要求写,只要求认,不教笔画、偏旁名称,让学生整体识记。如果不这样,教学时间不够,学生负担也重了。

(三)借助拼音读一些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放手让学生拼读,因为声母、韵母都是学过的。

(四)安排了儿歌。这些儿歌老师在教学时要掌握一个原则: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些儿歌中好多音节是没有学过的,老师要带着学生读。这样安排,一是想通过儿歌再现字母和音节(尽管有的没学过),达到复习的目的;二是想借助儿歌发展学生的语言。因为孩子入学前语言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却因学一个月拼音给割裂了。三是增加趣味性。四是渗透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

学儿歌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标红的音节,这些标红的音节都与我们学过的字母有关联,再从中找出学过的音节复习一下,可跟着老师读,也可鼓励学生背一背,但背诵不做硬性要求。

2、拼音教学重点(两个重点):学拼音和识汉字,其中学拼音是重中之重。

3、拼音这部分要达到(三个目标):

通过教学能让学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只抄写,不默写。能借助汉语拼音,借助汉字,学习普通话。提示:汉语拼音检测学习效果时,不要出默写字母和音节的题目,一定不要考查学生标声调的方法,不要给生字来注音。可以采用给图和音节连线等形式考查认识否。

4、“汉语拼音”部分的特点:本册汉语拼音的编排采取由易到难,有规律可循的编排原则。

以“读词读句”这项内容为例,“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在: P11、P13:单音节词语;(爸爸、妈妈、我)P17:一些双音节词语;(荷花)

P27:出现句子。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也出来了。(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P29已有三个短句了;(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P31:由短句过渡到比较长的句子,读起来不容易,比前面的三个短句要难多了。(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P36:图下面的两句话可称为一段小韵文。(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

P39:一段话,句群,由四句话组成。(老师教我们用计算机画画。小文画了一朵红花。小青画了一只白鹅。我画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这些内容体现了本册教材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有规律可循”体现在:

P8-9:上面是三个单韵母,下面两个大字母是声母的Y、W。就大的字母来说,韵母用红色,声母用蓝色,整体认读音节都用紫色框框起来。

另外,汉语拼音在内容上的组织更加科学。例一:教材中,把“y、w”提前到韵母“¡、u、ü”一块儿学,减少了头绪,节省了教学程序。这样安排,因为“y、w”与韵母“¡、u”同音。例二:P20,拼读的呈现形式有变化。ze、zu、zuo,摆出来的是结果,不再是过程。但这并不是让你去直呼,而是要模仿上面的拼读方法去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拼读结果多次让学生见面,有利于学生以后用音节来识字,以后识字学生看到的是音节,是拼的结果,而不是拼的过程,以此来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

5、所选的儿歌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如:P13的儿歌读起来轻快有趣,其中渗透了环保意识; 《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P19的儿歌结合jqx的教学,体现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精神。P23的儿歌反映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等等。

这些儿歌既着眼于上口有趣,又突出了人文精神。关于这一点,大家看教材即可,就不再更多举例了。

6、加强了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中所选的儿歌、句子等都是儿童一读就懂的。有利于使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拼读以后脑子里就能反映出音节表示的意思。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密切语文学习跟语文生活实际的联系。

7、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的结合。

在汉语拼音中加入了识字、儿歌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拼音学习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很多能力的发展都蕴含在拼音教学中。

8、复习巩固的形式多样。

(1)有区分形近、音近字母的题目;

(2)有联系生活实际复习汉语拼音的题目; 例如:P24下面有一个小题标“我会想”: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字母?(3)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

如P25中间读读连连带有不同色块的音节、词语。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培养善于发现,善于动脑筋的习惯。(4)动手做一做的题目; P24中间“我会摆”,又如P33下面“读读拼拼”,(5)与语言表达训练相结合的题目。

P41,我会讲:这就是让孩子借助图画,复习汉语拼音,来编故事。图上有两个词语,一个是学校,一个是独木桥。又复习了汉语拼音,又解决了观察的难点。在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像、编故事,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要给与肯定。

四、识字教学:全册400个生字,这400个字是最常用的,据说学了这400个字,学生就能马上读一些低幼读物,能够覆盖50%左右,能够马上进入阅读。

生字表

(二)中要写的100个字,是从400字中抽取笔画简单、好写的字来写的。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就认识很多字,但不一定会写,所以对学生来说,写字是难点。教材在排列上注重规律性。

例:识字

(一)第1课、第2课:每课只写三个字“一、二、三”、“

十、木、禾”; 第3课、第4课:每课只安排了四个字“上、下、土、个”“

八、入、大、天”。一则注意这些字,字形有联系;二则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画,把“撇、捺”写好。

1、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指单编的8课)

主要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兼顾学习语言、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提示:

(一)P44《1 一去二三里》 要借助图画整体感知短文;

要借助图画了解文意,掌握汉字的读音;

要认识“里”字,在课文中表示路程,一里、二里的“里”,要告诉孩子这也是“里外、家里”的里。

(二)(P46-48)《2 口耳目》

这一课是学习象形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四类。教学时可让学生判断字形和事物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如果这时不强调这一点,那么P48“我会连”这个练习学生就不会做。这个练习,目的是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了象形字和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字之间的联系。

(三)(P49)《3 在家里》

在这一课的学习里,老师们要注意:此课除了重点、难点,还有“悟点”。这课的悟点在最后“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为什么我也会笑,他们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会思考,为今后理解句子打下基础。(P51)说一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不是让学生说图中的五个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四)(P52)《4 操场上》

1、引导学生了解下面一行词语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动作都与手、足有关,因此都带有提手旁、足字旁。

2、P54田字格中要写的字,要注意区分“

八、入”“大、天”的字形。

P53“真热闹”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P54“放风筝”也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

关于这一点,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征求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大家认为标出本音对正音来说很有好处,但缺点是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不太有利,但对北京的孩子来说没这个问题。

(五):(P89)《比一比》

引导学生发现图下词语排列的规律。上一行都是动物名称,下一行都是果子的名称。

P91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少、小”的第一笔笔画不同。还要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量词,还要注意在口头运用。

(六)(P92)《自选商场》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图下的第一排词语与食品有关,第二排词语与生活用品有关,第三排词语与学习用品有关。

短文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

课前可布置学生随家长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

品的名称。(下面还要举这课的例子。

(七)(P94)《菜园里》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找找课文中的几种蔬菜。图中没有辣椒和豆角,教师可以找来实物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指导学生写好“心”“风”这两个字。

写“心”字,要整体观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卧勾是新笔画,范写时,注意讲清要领:起笔要轻,运笔渐重,钩前要顿一顿再钩。写“风”字,也要让学生整体观察,写风字框时要注意宽度要适当。“风”字的第二笔叫“横斜勾”,以前叫“横折弯勾的变形”。

(八)(P97)《日月明》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的小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结合这课的学习,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课后练习中“读读想想”中的四个字,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成韵文;也可以在引导学生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编成儿歌,还可以讲讲有趣的汉字故事。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自选商场》,教师就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商品的商标,开展认读商标的实践活动。又如,《菜园里》,教师可以用课件打出菜园,也可以把菜园里的蔬菜搬到教室来。教师边拿出要用的蔬菜,边出示一些词语卡片,让学生反复识认,学生会很感兴趣的。

(2)对那些已经认识的字,不要过分分析字形,没有意义还浪费时间。比如“蓝天”的“蓝”字,引着学生分析就是无意义的,学生最多知道一个草字头,中间部分不好记,如把一个字拆碎了,还不如整体去记。但这并不等于这一册中所有的字全都不用教字形。比如,教了“羊”字,再教“样”字时,就可以问学生,看看今天学的“样”字和原来学的哪个字有点像?这样做不叫过细分析字型。(3)加强生字的复现,复习和巩固。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识过的字的复现。据有经验的老师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创造有趣的方法不断复现这些生字。这“复现”可以体现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虽然本册有400个字,但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争取突破这个量。学生在课外识字,对课内的学习也是一个复习和巩固。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引导,把生活变成一个大课堂。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不认识的字能够相互教。要引导孩子注意我们身边的字,如字牌、路牌、食品包装上的字等等。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认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指导学生写字方面,除了坐姿、握笔等,特别要注意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这样有益于记忆这个字。另外,要加强书写的指导,不好写的笔画和易错的笔顺,教师要范写、带着写。写字要注意进行写字的评价。一般先描红,先写一个字,师巡视后,利用实投展示评一评,以表扬为主,再独立写。

五、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目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一

册来说,重点是正确、流利,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愿与别人交流阅读感受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借助图画了解事物,借助图画了解故事的内容,借助图画读通句子和文章。在标点方面,认识:。,:!? “

” “、”可以先不认。这些标点符号只是认识,不考给句子加标点。

2、课文简介:

全册共有20课,有如下特点: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如《平平搭积木》,讲的是:平平搭了四间房子,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那么,还有一间呢?最后一句“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注入了关爱他人的教育。又如《自己去吧》,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妈妈说“小溪水不深,自己去游吧”,于是,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看,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于是,小鹰学会了飞翔。这样的内容,着眼于鼓励现在的孩子自己学习生活的本领,具有现实的意义。又如《借生日》,讲的是: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小布熊,她问妈妈为什么总不过生日,妈妈说忘了。于是,小云把小布熊偷偷放进妈妈的包里,当妈妈发现后,小云说:“这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说明孩子很懂事,教育孩子不能只接受别人的爱,也要懂得关爱别人。再如《小熊住山洞》,讲的是: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熊爸爸想造一间木头房子。春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夏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秋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又没舍得砍;冬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有许多鸟儿,还是舍不得砍。于是,小熊一家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中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最后两篇课文《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和前面相比,全文没有注音,也反映了编者的一个意图,就是要体现课标的精神。课标中要求我们低年级的孩子要借助图画阅读,这两课是连环画式的课文。教学的时候,适宜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能把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读下来。

3、阅读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重点就是培养朗读能力,即了解词义、句子的能力。在课文教学当中,不要忽视识字和写字。

4、教学提示:

P60,注意“火”字的笔顺,要按照教材的方法来写,这是有依据的,几年前,国家语委出了一本《汉字笔顺规范》一书,从那时起,大家的写法都按这本书为准,很多以前两种写法的,现在都规范成了一种。P60,反义词,还可适当扩展。P61,《四季》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夏天叫夏季,冬天叫冬季,一年有四季。P64,《小小竹排画中游》文中的第四行,“绿油油”注的是二声,但在课文中要读一声,又如“明晃晃”、“火辣辣”都读一声,但少数不变,如“白茫茫”。P69《爷爷和小树》,谈谈阅读感受,学了课文你喜欢谁呀?喜欢爷爷还是喜欢小树?学生说的会不一样。

P78《阳光》是一篇散文,建议不要提问题了,如“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还宝贵呀?”这就太难了!要通过读来感受课文的美。

P80,练习中“写字”部分的“长、出”笔顺易错。

P85,“车”的笔顺,以前也有两种写法,车在做偏旁时,笔顺又不一样了。P107,上面要认的这些字,教这些字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学过的字来认。如学“清”联系“青草”的青,学“方”字,联系“房”,学“飘”联系“漂”。也可用编字谜的方式,如“大口套小口”是哪个字?等等,这不叫繁琐分析字形。P114《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文很长,准备下次修改时换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要在读课文方面多下功夫。把课文读顺。P115,这课出现了“再”,要与“在”加以区分,虽然不写,但要让孩子知道,这两个“再”字是不同的。P123,《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理解“青蛙在地里睡着了”,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冬眠了。这里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一定要抓重点,抓学生理解的难点。

5、注意的问题:

(1)重视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要有数。比如,就低年级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先借助生字读全文,再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再读一遍课文,读时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之后读某一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或是比较难理解的;再抓几个句子,这里有可能是长句,不易读通顺,或相对来说生字比较集中不好读,或需要理解的。

(2)朗读的形式要多样,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但要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课后遇到好词好句也要注意积累。

(5)古诗教学,重点就是读、背、识字、写字。教师一般不主动讲解诗的意思,对诗的意思可配插图大体感知就可以了。

(6)要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小雨点》这课,课后没有思考题,但教师拟出思考题:雨点还会落在哪儿,那里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

P58《有趣的游戏》要说自己做过的游戏,观察图用5分多钟就可以了,要占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这图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做游戏;第一幅图是在做贴鼻子游戏;第二幅图是在做丢手帕游戏。

P73交际的内容是讲自己画的画。图不是主要的。P88《这样做不好》这两幅图是说的主要媒介,第一步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第二步要通过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大姐姐、小弟弟等会怎么说?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最好是在第二步,想像、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一下。

P101,这幅图更是辅助性的内容,拼的这三个图形都是用圆拼成的,教学中可以用各种形状的纸拼出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师可以用20分钟的时间,分小组合作拼图,最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口语交际,评一评谁拼得好,说得好。

P119,《该怎么办》这三幅图是观察、说话的重点,交际的重点有两个:一要把图意看清楚、说清楚;二是帮小明来想办法。关于小明该怎么办,学生想法多样:可以请家长劝说爷爷,可以先把钱收下来,攒多了给老爷爷买个礼物,也有的说应该收,劳动了就该收。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可以不评判他的,可以让学生说说谁的办法好,引导学生。

P139《小兔运南瓜》是在原来旧教材上改造的。原来第二幅图不是空白的,现在弄成空白,主要是想引导孩子大胆想像,根据自己想的怎么说都行。可以是把它滚回家,也可以是别人帮它运。

篇3: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目前关于小学教材方面的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到的文献有11篇, 本文与前人在此研究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文对人音版音乐教材所编写的曲目进行表格式的分类比较后, 以数量比值对比分析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较理性的探讨。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的编写曲目总数为157首, 曲目的音乐风格与流派丰富多样, 音乐风格涉及中外多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外创作音乐等。从数量比例上来看, 中国作品占71%, 外国作品占29%, 这反映了教材的编写者们充分考虑了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国的小学生们, 熟悉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第一要务。

笔者对教材中的中国音乐作品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的比例进行了统计, 声乐作品占74%和器乐作品占26%, 反映了教材在的编排上较大的偏重了声乐作品。笔者认为,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在声乐和器乐作品的比例配比上有所失衡, 是否编者考虑到对于小学生来说, 有歌词的演唱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笔者仍然认为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平衡。

在教材中传统民歌占10%、戏曲占11%、曲艺5%、创作歌曲61%、影视歌曲7%、诗词歌曲6%, 其中所选的曲目不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但笔者认为编写者们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时的地方性问题, 如果能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地方性版本的教材可能更为妥当, 而不是一本教材通行天下。

笔者注意到, 在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和现代创作歌曲的数量比上, 创作歌曲的数量为传统作品的一倍以上, 笔者认为, 在流行音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对于学校教育第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而言, 更加要强调学生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认知, 从而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让这些信息化时代出生的学生们感受到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当务之急。

创作声乐作品中的许多歌曲的创作年代为上世纪50—90年代,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山歌》《大海啊, 故乡》《男儿当自强》等, 笔者认为这些歌曲虽然都是优秀的经典之作, 但距今已有20—60年的历史, 歌曲中所描绘的内容和现代小学生们平时接触的生活相去较远。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 小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小酒窝》《狮子座》等诸如此类的网络歌曲和流行歌曲, 若教材的编写者们能多加入一些内容和旋律“时尚”的歌曲, 是否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所学习的音乐产生共鸣, 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从器乐作品数量上看, 现代创作作品的比例为76%, 远远超过传统作品的24%。但笔者认为, 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角度出发, 应努力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 让更多优秀的传统器乐作品从小学阶段就能够被普及, 只有这样中华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逐渐被国人熟知, 否则最后只能成为“博物馆文化”。器乐创作作品的曲目比较多, 多为上世纪30-90年代的经典作品, 如《牧童短笛》《天山之春》《北京喜讯到边寨》《森林狂想曲》等。这些器乐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20-80年, 笔者认为在弘扬经典音乐作品的同时, 在教材曲目的编写上也应对中国21世纪当代作曲家的新音乐作品有所涉及, 如谭盾创作的电影配乐《卧虎藏龙》、郭文景创作的协奏曲《山之祭》、叶小纲创作的《长城交响曲》等, 如果教材可以编写这些具有中国人文情怀的21世纪作品, 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 让小学生了解当代器乐音乐, 也可以使教材丰富而全面。

教材中外国声乐作品有20首、器乐作品26首, 作品数量基本达到平衡。外国的声乐作品可谓异彩纷呈, 有创作歌曲如:《铃儿响叮当》《木瓜恰恰恰》等;一些国家的经典民歌, 如: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斯洛伐克民歌《牧童》等, 这些作品有助于小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貌与风土人情。此外, 风靡全球的经典影视歌曲在教材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雪绒花》等, 还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人声合唱《欢乐颂》、歌剧“卡门”的童声合唱《街头少年》、音乐剧“猫”中的《回忆》选段, 为教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外国器乐作品呈现风格的多样化, 20世纪创作的作品占主导地位, 而产生了大量西方经典作品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在外国音乐欣赏作品的编排上应以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为主导。

通过对以上教材曲目的梳理与分析, 笔者认为音乐教材的编写在音乐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过程中,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以学唱声乐作品为主要部分, 其中创作儿歌占大多数, 题材内容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革命英雄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 如:《我们的田野》等作品, 这体现了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与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教材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曲艺、器乐作品纳入其中, 让小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美, 如《茉莉花》等。教材中还录用了许多外国作品, 如《卡普里岛》等, 这让新时代的小学生打开视野看世界, 认识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音乐风格, 感受到不同体裁与不同流派作品带来的特殊审美体验。

但此教材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在中国作品曲目数量的选择上声乐作品的数量大大多于器乐作品, 创作作品的数量大大多于传统作品, 笔者认为作为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应兼顾到古今中外各个层面,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欣赏和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的“美”, 这种“音乐的美”的教育才是音乐学习的“终极目标”, 进而让小学生们从“音乐的美”去感受“心灵的美”和“人性的美”。其次, 在教材的选曲方面, 大量的中国创作歌曲成为了教材的主体, 但其创作的年代较久远,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显得陌生而没有亲切感, 当然不能吸引他们, 如《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难忘今宵》《爱的奉献》《歌声与微笑》、《同一首歌》等歌曲, 虽然是上世纪的经典之作, 但在新世纪的小学生面前显得有些陈旧。笔者认为, 教材中的作品在选择经典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与时代接轨, 应选择适应新时代小学生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 2001.10.16.

[2]梁亚桥.中小学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弊大于利[J].中国音乐教育, 2009 (5) .

[3]韩勇.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化内容解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4]张谦.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音乐教育, 2004 (8) .

[5]朱黎娟.对小学音乐教材功能的审视[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6) .

[6]雷达、张玉榛.关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思考[J].

篇4: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摘 要】目前,衢州、金华、丽水地区小学数学教材选用北师大版,浙江省全省小学科学教材选用教科版。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点上,两学科有较多的相近点,但在教材安排、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两学科的知识点出现了教学时间衔接不合理、教学目标要求不清晰、学科教师相互不沟通等问题,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低效、学生学习低效现象。本文对小学数学、小学科学教材的相近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 相近知识点 问题 建议

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的教学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抽象思维等能力。在知识点分布上,两学科也有较多的相近点。但在教材安排上,我们发现两学科的知识点出现了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目标要求不清晰等方面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两个学科的教师相互不沟通、不交流等现象。由此导致两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了解不充分,对学科教学目标理解不清晰,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合理,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低效、学生学习低效现象。因此,有效合理地整合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的知识点,已成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特指衢州、金华、丽水地区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科版两个版本教材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梳理和教学建议。

一、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 两个教材中相近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

1. 同一知识点概念掌握要求不一致

相近知识点,在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表述、书写规范上不同,学生概念建立不清晰,存有干扰。

如科学四上教材中出现了柱状统计图概念(图表概念并无说明,而且要求学生会画柱状统计图);而类似的统计图表数学要在五下快期末时才出现,并且准确规范的命名为条形统计图。

2. 相近知识点学科目标要求不一致

(1)学科目标完全不同

如数学四上教材中有“温度”一课,科学三下教材中也有“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两节课都要围绕“温度”及“温度计”展开教学,但两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2)学科目标比较一致

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和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中,都围绕“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展开教学,虽然知识点分布在两学科的不同年段,但两学科教学目标相近。

(3)学科目标是延续的

如数学四下图形的分类,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科学六上的“做框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知识点教学时间安排上不协调

比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与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在好几个点上教学目标是比较一致的,但是科学要在五年级来讲数学二年级大部分已经感知的内容与现象,实在是浪费时间。

比如数学五下的条形统计图与科学四上的柱状统计图。

比如数学五上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及体积、容积单位,而科学却在三上就直接运用了体积、容积概念和体积与容积单位(学生难道真可以“无学自通”)。

(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科间相近知识点掌握严重欠缺

文章写作初期,我们曾对小学数学、科学教师作了一个关于学科相近知识点关注调查,情况如下表:

可见,两学科教师对相近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低得惊人。两学科教师平时教学基本不沟通、不交流,基本不关注相近知识点在其他学科的要求。

2. 有效利用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教学经验及策略不多

不少教师有课程整合意识,也能关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但对于如何把握相近知识点在两学科中的要求、如何合理调整两学科相近知识点的教学进度、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开创性主题式的教学等方面缺少方法与手段。在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国内整个教育界缺乏有效的课程整合教学策略、建议可供教师借鉴与参考。

3. 反复新授“旧知”,学习重复

在对衢州市实验学校、大成小学、航埠镇中心小学三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两个学科相近知识点也有所了解(尤其是在中高年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基础往往被两个学科的教师所忽略,普遍存在教师反复新授“旧知”,学生反复新学“旧知”的现象。

二、 教材知识点的梳理

我们以一至六年级北师大版新版(第四版)数学教材为主线,结合三至六年级教科版科学教材(科学教材三年级开始使用),进行两个学科教材相近知识点的梳理工作。并以知识点为主轴,结合学科、册次、教学目标,形成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知识点汇总(见表1)。

三、实际教学中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清晰

数学学科体现数学思维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科学学科注重实验技能、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强化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数学、小学科学两个学科的相近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比如“温度”一课的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主要是借助“温度”这一载体来初步理解相反意义的量(零上记为“+”,零下记为“-”)及负数的意义;从生活实际感知正数比负数大等(温度高热、温度低冷;横放的温度计就相当于一根数轴等),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教师如果以存银行为+200元,从银行拿出为-200元,来教学正数比负数大,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大小可能有困难)。数学课中“温度”的教学其实认识的重点不在温度,而是在于为下一节课认识“负数”及后续学习作铺垫。而科学课中“温度”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温度的作用、认识温度计的构造,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这类工具来进行测量,所以数学课无须将温度计的构造、功能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因此两课的教学目标根本不同。

又比如数学二下“一分钟有多长”和科学五下“时间在流逝”一课,都围绕“感受1分钟时间的长短”“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来展开教学。因此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对于利用生活实践(自然界现象等)估计1分钟长短等内容的教学要求则基本是一致的。

(二) 教学进度调整要合理科学

在小学数学、小学科学相近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倡导“学科多视角,教材巧运用”。对两科教材知识点衔接明显不合理的内容应进行调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形成一定序列,实现学科有效整合,以达成 “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点教学调整建议图表略)。

(三)学科资源有效连接

数学和科学同属于理科,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有人说,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少不了数学的性质定理以及运算。可见数学和科学的联系之紧密。通过与两科任课教师的交流,他们也认为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可以感受到科学课与数学课的相通。两者不仅能够相互渗透,而且能彼此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有效整合两学科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简约化,知识概念的清晰化。

1. 有效整合相关知识

如小学科学中也有关于方向与位置的研究,通过学习指南针认识了八个方向,而这部分内容系统地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小学科学中还有很多的图表,如表格、韦恩图、各类统计图等,用在观察、实验后对现象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小学数学教材也非常重视图表的认识。可见,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的教学能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对这些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机整合,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造就学生一门通而门门通的技能。

2. 避免同知识点重复学习

不少知识点或概念在数学、科学中均有出现,由于教学时间前后不一,学生普遍在课堂上重复学习。学科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进行恰当运用,避免学生对同一知识点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种是数学在前、科学在后的情况,如数学中“一分钟有多长”在二下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度。而小学科学五上和五下教材中也要求对于“一分钟”“时间”的感受,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小学科学教师应发挥学生对“一分钟”的前概念,可以简化作为课前导读即可,不需占用课堂时间。

另一种是科学在前、数学在后的情况,如“体积、容积”在三上科学中,进行“比较水的多少”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比较方法有多种,在探究中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物体体积——量筒,同时认识“毫升”表示体积多少。在小学数学五上中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对“体积和容积”的认知,简化学生的实验过程,加强学生对体积容积的数学运用。

3. 排除混淆性知识负迁移

同一知识点在两个学科中的表述不一致,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如图表名称。科学在四上前半学期学了柱状统计图,而学生要在五下后半学期才学习条形统计图,很多学生就会将数学中的条形统计图表述为柱状统计图。由于科学教学在前,导致大量学生在数学教学“条形统计图”时,以“柱状统计图”表述更多,“条状”“柱状”混淆不清,概念纠正比较困难,负迁移影响教学效率。在组织两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涉及“相关概念和单位表述”等问题,因此,统一科学地表述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4.构建主题式拓展课程

针对小学数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尽相同,在相近知识点教学设计中,可融合两学科更多的学科课程特点,借助相近的思维,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构建主题式拓展课程(见表2)。

篇5: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专项部分 阅读

《海上日出》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我”在不同天气里观看日出的过程来记述的。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主要讲“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主要讲“我”在有云的情况下看到的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总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日出前后的发展顺序,抓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太阳颜色、形状上变化的特点进行描写。

2.作者是在经过多次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文章的。“有时候„„”说明了作者对日出进行了多次观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应。所以我们要细致地描写事物,必须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

3.全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具体性和形象性。例如比喻的修辞手法,“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把太阳初升时的样子比喻成小孩子的脸。“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把太阳升起时的样子形象地比拟成人负担重担时的样子,真是逼真形象。反问句的运用,“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增强了作者发出由衷赞叹,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全文运用词语准确、恰当。课文在讲云厚时的日出时,运用了“镶”、“透”、“染”,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有厚云时太阳、阳光的动态及颜色的变化。文中“亮光”、“光亮”、“光彩”、“光芒”只是词序上的颠倒或一字之差,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相同,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

《使至塞上》 写作特点:

1.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

作者写沙漠抓住“烟”“河”“日”三种典型事物加以刻画。刻画“烟”为“孤烟直”,xiaoxue.xuekeedu.com

刻画“河”与“日”为“长河落日圆”,形象地描述了大沙漠既单调,又雄浑的景象,勾勒出阔大、壮美的大沙漠中黄昏日落的景色。

2.叙事、写景、抒情交融。

前两句写作者出使,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这既是叙事,又是写景。后两句写大漠、烽烟、长河、落日,活现出一幅边塞图。读这两句诗,使人可以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凄苦。然而戍边将士正在这里浴血奋战,实在可歌可泣。“烟”虽“孤”,但却“直”,大有顶天立地之感。长河落日本极平常,但作者却有独特感受。说“长河落日圆”,流露出亲切、喜悦之情,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松花江上》 主要内容: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分段及段意:

这首歌词共21行,依内容与感情脉络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6行),怀念沦陷的故土。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层(第7~14行),诉说流亡的凄苦,有家难归。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层(第15~21行),呼唤光复。用感慨的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呼喊,渴望收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写作特点:

1、采用哭诉的形式表达了流亡之痛。

面对东北流亡者的悲惨遭遇,面对祖国大片土地的沦丧,作者义愤填膺。于是以流亡者的身份,发出悲怆的控诉。这种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显得真实、感人。流亡者控诉日军的罪恶,控诉流浪的凄苦,控诉蒋介石的不抵抗。这种内容感人的歌词,再配上以河北妇女哭亡夫的曲调为基调的旋律,词曲珠联璧合,使歌曲成为一首悲怆的哀歌。

2、反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精炼与情感浓烈是诗歌的重要特点。而必要又恰当的反复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这首歌词恰当地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格,比如,两次连用“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突显了怀恋家乡的情感。“九一八”反复用两次,表达了难忘国耻的情感。“流浪”反复三次,宣泄流浪之苦,以及心中的哀愁。“哪年哪月”反复两次,尽抒期盼回乡的情思,表达驱逐日寇的决心。最后反复两次“爹娘啊”,仿佛是流亡者大放悲声的哭诉,悲愤之情达到了高潮。反

xiaoxue.xuekeedu.com

复修辞格的使用,不仅强化了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使歌词的节奏感更为鲜明。《狼牙山五壮士》 主要内容 :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 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写作特点 :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五壮士接受任务,接着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然后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过程。课文的五个部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作者对“接受任务”的第1段和“引向绝路”的第3段内容,写得比较简略,而对“诱敌上山”的第2段、“峰顶歼敌”的第4段和“英勇跳崖”的第5段这三部分内容,都写得比较详细,从中可以学习到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安排材料的时候,要把更能够突出中心的部分写详细,其他有联系的部分就应该写得概括、简略。这是本课着重讲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捅了马蜂窝》 主要内容:

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记叙了“我”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我”7岁时,爷爷和爸爸带“我”去打野鸭。“我”趁大人去找小船时,受到了村里孩子的刺激与捉弄,受虚荣心理的驱使,冒险用长竿子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闯了大祸。文章写出了纯真的童趣和孩子好奇的心理,赞扬了儿童在做了错事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做法。

分段及段意:

文章是按事情发生、发展与结局的顺序记叙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鸭。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发现了马蜂窝。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过程。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教训。写作特点:

1.全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

作者是站在7岁孩童的角度来写本文的。文中写的事,是孩提时颇有趣味的事,而且是被马蜂蜇过这样终生难忘的事。作者开篇先从打野鸭这样的趣事开始,但第2段后却撇开打野鸭而专写捅马蜂窝。把捅马蜂窝的过程写得清晰有味道。先写因好奇去看其他小孩在马蜂窝前的怪异表现;再写其他小孩激“我”;接着写“我”在不知捅马蜂窝的厉害的情况下,冒险地捅了马蜂窝;最后写被蜇后的疼痛情形。由于作者有切身体验,又如同小孩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使文章童心毕现,童趣顿生,童情洋溢。

2.善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

文章主体部分多为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描写。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描写手法,目的是通过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去表现人物的个性与心理。首先,这些语言动作都符合孩童的年龄特点,有儿童的个性。其次,不同心理与不同人物又有不同的语言、动作。比如,“我”开始与村里孩子对话时,怀着来打猎而自诩的心情,说的话轻松自信。后来的对话就有逃避、逞强的味道。挎皮带小孩说话短快而直率,黄头发小孩的话则有尖刻逼人的味道。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渡河少年》 主要内容:

这篇记叙文以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倔强、勇敢、自信的少年形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执著向上的生活态度。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归纳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一个少年没钱却要渡河,摆渡老人不允许。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描述这个少年跳入河中,毅然自己游过河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作者后来知道少年考入对面中学,以后始终如一地这样渡河上学放学,居然成了名游泳健将,并写信感谢这个已经去世的摆渡老人。如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成两部分: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我”看到渡河少年游泳过河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我”后来知道的一些有关渡河少年的事情。写作特点: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优美。

1.通过作者的视角展示故事。

课文通过作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初没钱渡河而自己游过河的少年,后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游泳渡河,以至成为游泳健将的经历。故事充满了可读性。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作者写“少年”的意图是赞颂他的品格。作者不用抽象的鉴定式的概念或条文去直白地赞颂,而是艺术地用具体的事去塑造一个可爱的有美感的少年。作者抓住发生在少年身上的一个典型事件———不上船,偏要自己游过河,去诠释少年的美德。为塑造好这位少年,作者让他处在特定的环境中:要上学,必过河;要过河,必乘船;要乘船,必付钱。作者集中写了少年与老船工的矛盾:由过河而引起,由无钱而拒载,由同情而相邀,由倔强而拒乘,由此天天不乘船。少年就是在矛盾冲突中才尽显美的品格。

3.行文流畅,语言优美,修辞手法锦上添花。

这篇故事语言生动流畅,描写少年的形象、渡河的样子,老人焦急的神态语言,旁观者“我”的同情等,都刻画得生动具体,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故事锦上添花,更令人回味。如“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少年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少年泥鳅一般蹿上了河堤。”“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行无限延长的省略号。”可以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血染的实验报告》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的事。一天,卡尔·施密特在研究巨型毒蛇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他忍着剧痛,在5个小时里认真记录了被毒蛇咬伤后的生理反应,最后献出了生命。分段及段意:

本文共5个自然段,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卡尔·施密特作简要介绍。

xiaoxue.xuekeedu.com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完整地记叙卡尔·施密特所作报告的特殊时间、地点及起因。写作特点:

1.新颖的文题。

用短句或词语概括文章内容是拟题的常规方法。本文没有采取这个方法。一方面作者知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种包装,只有有创意,使标题新颖,才能具有吸引读者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文章在赞颂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老科学家临终的行为正是在搞科研,其对被蛇咬后的生理反应的记录不是朴素的科研报告,而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科研报告。所以,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比拟的办法去拟定标题。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巧妙地反映老科学家执著的品格,表达作者对老科学家的敬服、赞叹与纪念之情。

2.曲笔与直笔相互配合。

这也是作者艺术功力所在。曲笔,委婉地表达;直笔,直白地表达。曲笔与直笔有机交融,文章生动、耐读,也更能强烈地表情达意。比如,第1段直写卡尔·施密特的功绩,使读者一开篇便对老科学家的贡献有个概括的了解。“67岁高龄的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设置了一个悬念,既扣题目,又促人读文。第2段写蛇的凶猛,是曲笔,全段无一个词语直写蛇的凶猛,也没写明它是毒蛇,而是在具体描写蛇的颜色、体长、脑袋、舌头、眼睛中,让读者自己产生蛇是凶猛的毒蛇的认识。文章歌颂老科家至高至上的人品及对人类的贡献,是通过写老科学家在负伤后超常的表现让人们自己悟出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分段及段意:

课文一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讲小女孩死了。写作特点 :

1.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xiaoxue.xuekeedu.com

2.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一夜的工作》 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回来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十分激动。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把稿子送到了总理办公室。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我”在值班室睡觉。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我”在总理办公室陪总理审稿,一起喝茶。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情很激动。写作特点:

1、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贵的品质。如“高大建筑物”与室内陈设的简单等。

2、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周总理的夜宵,总理扶正小转椅,总理室内陈设,这些似乎和“一夜的工作”无多大关系的材料,正是最能表现周总理忘我工作的典型材料,看似很小,说服力却很强。

篇6:小学语文教材梳理

专项部分 阅读

《燕子》

一、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休息时的美丽姿态。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机,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光,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二、分段及段意: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3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4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景。

三、写作特点

1、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

2、本文在写法上动静结合,既有静态描摹,也有动态刻画。《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主要讲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第二部分(5):主要讲“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三、写作特点

1、文章叙议结合,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2、文章配有插图,便于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永远的白衣战士》

一、主要内容

xiaoxue.xuekeedu.com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已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二、分段及段意

课文共9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倒叙的手法写护士长叶欣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可是她的音容犹在。

第二部分(2、3):概括介绍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三部分(4~7):这是课文的重点。具体描述了护士长叶欣放弃休息,身先士卒,临危不惧,不怕危险,不顾疲劳,舍生忘死,在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过程中,抢救患者,保护同事,不幸被感染的英雄事迹。

第四部分(8、9):告诉我们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三、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晰;重点描述人物的事迹,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倒叙的手法。

3、首尾呼应。《番茄太阳》

一、主要内容

本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

二、分段及段意

本文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一部分(1~4):叙述了“我”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艰难,心情灰暗无比。就在这人生的低谷时期,“我”认识了盲童“明明”。父亲教“明明”认水果时的情境让“我”觉得温暖。

第二部分(5~14):主要描写了明明是个美丽的女孩,通过和“明明”的进一步接触,“我”体会到了她的可爱与天真,并道出了“番茄太阳”的来由,“我”觉得“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

第三部分(15~17):记叙了明明得到好心人捐献的眼角膜,在接受治疗临走时,明明表示长大后要把腿给“我”,明明的天真与善良深深打动了“我”,她那美好的心灵是温暖我心的“番茄太阳”。

三、写作特点

1、本文与其他课文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双线(明暗线)结构,一条线索是“我”与小女孩明明的交往,另一条为“我”的心情变化(由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2、通过对人物的容貌和言行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情感。

3、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第一次抱母亲》

一、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部分(2、3):“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三部分(4、5):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三、写作特点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内容简洁,语言明快。《鸟语》

一、主要内容

课文是一篇颇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细致描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揭示了鸟儿与人类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二、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讲了生在摩纳哥村的“我”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第二部分(2、3):讲公冶长的故事吸引了“我”,“我”渴望自己能通晓鸟语。第三部分(4~7):讲了“我”与布谷鸟交谈,倾听喜鹊报喜以及从鸟儿丰富的语言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第四部分(8):总结全文,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三、写作特点

1、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

2、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

3、运用传说,增加情趣。公冶长的故事带有神话色彩,而这篇课文则充满童趣,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天鹅的故事》

一、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赞扬了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坚韧的品质,也写出了众天鹅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可贵精神。

二、分段及段意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xiaoxue.xuekeedu.com

第一部分(1):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做客。

第二部分(2~8):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这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

第2、3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

第4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5~7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

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三、写作特点

1、大故事中套小故事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天鹅的故事来自于斯杰潘老人的讲述。作者在讲述时采用了这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构篇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巧妙。

2、设置悬念,引出故事。

故事由一枝猎枪切入,斯杰潘老人的讲述一下子将时间推向30年前的一个初春,寒潮突然降临,北风呼啸,冰封湖面,一些候鸟无以为生,飞来又飞走。就在这一严峻时刻,一大群天鹅却飞来落在结冰的湖面上,在这冰冻的天地里,会发生什么事呢?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地心生悬念,期待阅读下面的文本。

3、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性格,深化主题。

4、选取了特写镜头,聚焦“破冰勇士”。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多么震撼人心的词句。高贵的天鹅此时在作者的笔下竟然变成了石头。为什么像石头呢?一是下落的重量之大,是重重地扑打的。为了让自己下落的力量很大,老天鹅腾空而

xiaoxue.xuekeedu.com

起、自己的重量再加上下落的冲力,重重地扑打着。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打,打坏的将是老天鹅的身体。然而,老天鹅为了群体的生存,选择了自我的牺牲。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二是意志之坚。明知自己的身体会受伤,然而老天鹅仍然选择了牺牲,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冰面撞开。这种无比坚决的意志让老天鹅像石头一样顽强。难怪众天鹅惊呆了,大概讲述故事的斯杰潘老人目睹这一镜头,也惊讶得目瞪口呆吧?因此,作者毫不吝惜地给予老天鹅“破冰勇士”的称号。

令人更为敬佩的是,这位“破冰勇士”扑打了一次,冰面只是轻轻地颤动了一下,也许是从这一颤之中老天鹅听出了希望,听出了生机,仍继续顽强地扑打着,“第二次,第三次„„”“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动作连续不断,裂缝越来越多,“终于”使得冰面塌陷,现出窟窿,而且慢慢扩大„„老天鹅的壮举“终于”显现了初步的成果,这是多么艰难的进程啊!老天鹅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甘愿献身的伟大精神,实在感天动地啊!

《生命的壮歌》

一、主要内容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二、分段及段意

“蚁国英雄”全文一个整段。可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第二层是写一群蚂蚁被火包围,情势危急;第三层写蚂蚁扭成蚁团突围,在肆虐的火海中,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肝胆俱裂也要保护里层的蚂蚁。第四层写蚁群突围成功,冲进了河流,滚向对岸。

“生命桥”全文共3个自然段,xiaoxue.xuekeedu.com

第1自然段写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一只老羚羊跟着一只年轻的羚羊向悬崖对面跃去;第2自然段写老羚羊用身体做支撑点,帮助年轻羚羊越过悬崖,自己却坠落山涧;第3自然段写试跳成功后,一队队羚羊照这样子秩序井然地快速飞跃悬崖,以老羚羊的死亡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悲壮神圣的场面惊得猎人们放下了猎枪。

三、写作特点

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云雀的心愿》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二、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部分(2~4):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

第三部分(5~10):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云雀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个“森林水库”。

第四部分(11~13):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第五部分(14、15):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

三、写作特点

1、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

2、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黄河的主人》

一、主要内容

xiaoxue.xuekeedu.com

课文通过对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以及艄公在黄河中沉着驾驶羊皮筏子,大胆破浪前行情形的描述,赞扬了艄公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

二、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有 8 个自然段,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描写了初次看到滚滚黄河上行驶着的羊皮筏子的情景。先写黄河的气势之大;接着写首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 一句点明了羊皮筏子之小;最后写羊皮筏子在河中行驶的情景。

第二部分(4~6):具体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况。先点明上文所描写的河中的东西就是羊皮筏子,然后写羊皮筏子上装载的情况,以及乘客和艄公在行驶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第三部分(7、8):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以及人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赞美。

三、写作特点

1、课文意蕴深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词汇丰富,语言流畅,富有激情,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感悟事理的好材料。

上一篇:母亲节五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会展企业客户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