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优质课

2024-07-10

时分秒的认识优质课(精选4篇)

篇1:时分秒的认识优质课

《时分秒的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数学要尽可能要把学习内容置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理解,感受,变书本数学为生活中的数学。本 节课李老师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数学课上是初步认识时间单位,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 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老师在本堂课中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钟面,使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认识时间:时和分,知道 1 小时 =60 分。

三、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学生初看钟表,往往会顾此失彼,尤其是认读几时几分,更容易出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李老师在教学例题前,先引发学生认真仔细观察钟 面,着重让学生明确、弄清时针、分针走动的方向,明确时针刚走过的数是几,就是“几时多”,从而为后面认读“几时几分”做了有力的铺垫。在数小格时,启发 学生感悟用已学过的乘法迅速而正确地进行计算,从而为认识“多了多少分”奠定基础。并且在“认读几时几分”中也分了 3 个层次。

四、掌握时间的写法,使学生能用这两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包括对不到 10 分的“ 0 ”的处理方法。

在整堂课层次清晰,成功地实现了了两个转变: 一是转变教学设计中的观念,变备为设

新课标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的知识点很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强调较多,教师在上课前如果按以前的方法上课,有些知识点无法渗 透,对教材的把握也不一定准确。要求学生通过钟面的时针、分针的位置而会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由过去的重结果变为了现在的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教学 设计时,我们就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钟面,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认钟面的时间,我认为,先确定时针的位置,再确定分针的位置的方法去认钟面的时间。在教学 中既要着眼于教材,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设计教学过程。

二是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观念,变教为导

在 过去,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机械的学习,而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转变过去以教学生为主、以导学生学习为主。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主动学习知识。由过去的偏重结果变为现在的偏重学习方法。这时,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在“认识钟表”一课 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然后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让他们观察简单的钟面上有什么,怎样记住时针、分针等,让他们成 为课堂的主人。值得一提的是,充分尊重学生这一极具人文色彩的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生活化”作用,妥善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中提升数学理解的质量。

但在这一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运用还不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有所设计。

篇2:时分秒的认识优质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时分秒的认识》,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简析:

一、教材分析

《时分秒的认识》是西师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钟表和解决问题两部分,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认识钟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之后,进一步安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本小节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1时=60分,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感受1时、1分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构建起时间观念。它是学生学习本单元“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时记时的认知基础。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作为背景,引出认识钟表的学习,例1是认识钟面和认识“1时=60分”。例2是认识1分,体验1分时间有多长。例3是认识1时,体验1时有多长。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 =60 分。初步建立 相应的时间观念。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充分感知1分和1时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 : 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参与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有关北京申办奥运的知识,关心社会,关心时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变“静”为动。

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谜语,逛钟表店,欣赏了多姿多彩的钟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教学情景图 “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倒记时()天()时()分,谈谈奥运会在我们祖国北京举行有什么感想。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供材料、合作探究

在构建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从认识钟面 ——认识时分及关系,体验时和分的长短。在教学中我层层设疑、分层递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促思益智,以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一环节:钟面结构认识

提供一个残缺的钟面,让孩子们帮助它找亲人,让学生观察钟表,给学生一个自我学习、交流的机会,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具体学习钟面上的知识作了一个良好的辅垫。课件上分别闪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标注出名称,让孩子们一目了然,很清楚的认识了什么是时针,什么是分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在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钟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第二环节:认识分、认识时[课件演示] 有些学生虽然能机械地记忆某时某刻,例如7:40到校,但对钟面上的数学信息点并不十分了解,我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分针、时针的行走规律,学生对30分以后的数一数可能不够准确或速度很慢,所以,我在钟面旁加上了5、10、15??60,为学习几时几分做了铺垫,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 1 时= 60 分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拨动钟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 1 时= 60 分的道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环节:体验1分的时间,“动”、“静”结合。

我在课上,为了使这帮小娃娃们真切体会到 1 分钟到底有多长,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亲身感受的环节。利用课件播放 1 分钟优美动听的音乐,先让学生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再让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分别做 1 分钟口算,跳 1 分钟绳,写一分钟字,数一分钟数。通过两次动静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应该可以体会出 1 分钟的实际涵义。

(抽象的数学知识,综合了音乐的欣赏,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

(三)课后拓展,延伸和应用知识。

先让孩子们填写一组反义词:()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通过“勤快”和“懒惰”这一组对比鲜明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

最后在拓展部分,由老师提供空白设计模版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符合自己成长和学习需求的作息时间表。

(让课堂知识得到及时的拓展,让课堂教学延伸为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学校共同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体现了教学的多元化、社会化特点。)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街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畅言 师:你们学会认识钟表,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就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

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这种提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时、分、秒

分针 走1小格是1分钟 时针 走1大格是1小时 1小时=60分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篇3: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桌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是怎样按照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定时间单位时和分的,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丰富、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交流和实践,在活动中去主动建构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习惯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白班、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年级学习的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谈话:大家好!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还记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设计意图:回顾一年级学习的内容,能让学生体会到钟面上有大格和小格,并能够很自然的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质疑:这个钟面上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时针、分针)课件出示:时针、分针

请你们认真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课件出示:1-12的数字

2、讲述: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子,1到2之间也是一个大格子,你认为从几到几也是一个大格子,拿出自己的钟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子?(12个大格)

3、引导:学生在这12个大格子里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大格子,观察这个大格子里一共有几个小格子?(每个大格子里有5个小格子)

4、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吗?(课件演示:5、10、15。。出示数字,直到60)

(二)认识时

1、讲述:时针哥哥是用来计时的,分针弟弟是用来计分的。现在我们来看看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从1到2呢?(播放课件)

2、小结: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想知道时针走了几时,就看它从12起走了多少个大格。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时。

(三)认识分

1、提问:你知道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多长时间?

2、小结: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分针走1小格是1分。

3、提问:(1)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5分)想知道分针走了多少分,就看它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

(2)如果分针继续走,指到2时,分针一共走了多少分钟?(10分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一共走了10小格;一共走了2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3)那如果分针从12开始,我想它一共走20分钟,分针应该指向几?(4)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这里通过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会: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1)一分钟口算(2)一分钟写字(3)一分钟动画片(4)一分钟音乐

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谈谈感受。感受:一分钟很短,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1)一分钟跳绳 感受:一分钟有时也很长

5、联系实际: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介绍一分钟内工人能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能读180几个字。感受:一分钟很短却能完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四)探知时分的关系

1、提问:时针、分针还想一起考考你们呢!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时针哥哥和分针弟弟是怎么运动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老师让时针、分针同时从12出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小结:分针和时针一起走(同时走)分针走了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每个同学拨钟,要先让时针跟分针同时从12出发,而且要按指针转动的方向),使得分针转动一圈,看看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是不是走了一大格?

3、提问:你们说说时针走了多少路?(一大格)也是多少时间?(1小时)分针走了多少路?(一圈)就是多少格?(60)也就是多少时间?(60分钟)

师:刚才我们让时针、分针同时出发同时结束,结果时针走了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60分钟,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60分钟,看来1小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电脑作辅助手段,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四、自我评价、总结延伸

1、你知道我们一节课是多少分钟吗?(40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10分钟)(电脑出示题目)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60分钟.指名说一说

2、通过这节课的学生,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3、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已经结束了,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中说:洗手的时候时间从水盆中溜走了,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中溜走了,那么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时间就从我们的读书声中溜走了,写字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手边溜走了,跳绳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脚边溜走了,溜走的时间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1时=60分

课后反思: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以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导入新课,鼓励性的语言贯穿全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2)本节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活动中,认识时、分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学具钟,以及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新知 识,完成了教学目标。

(3)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让学生通过拨一拨学具钟验证“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刚好走了一大格”的环节前,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设计了让一名学生上台示范的环节。全班在看这名学生示范时,充分感悟如何正确拨钟,进而顺利完成实验。

(4)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4:《时分秒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时分秒的认识的.复习课,关于这节课,我欣赏以下几方面:

1、这节复习课教学流程清晰,从学生课下自己建构知识网络,上课交流知识网络,生上台展示知识网络,到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构建知识网络,再到后来的学生完善知识网络,而后进行练习。没有了新知识的趣味,学生常常会感到乏味。但是老师没有停留在烫剩饭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构建梳理,完善知识网络,让孩子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2、整节课,教师很重视呼唤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表扬,表扬几个榜样,带动大家学习。而且,大拇指的奖励机制,指挥语的及时调控,让课堂始终保持井然有序。

3、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上课不是单纯的上好这一节课,而是采用构建框架图的方法,首先让孩子回忆一下我们一起是如何对单位进行复习的,从单位,关系,工具,应用几个方面,比如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等,那本节课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整理与复习。教孩子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教孩子一种方法。

上一篇:身边的雷锋800七年级作文下一篇:安全监测仪器仪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