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2024-08-23

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共8篇)

篇1: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一、企业档案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科研、生其最大的价值。

(一)企业档案作为信息依据

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企业档案是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汇总,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建设企业档案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档案作为传承历史的载体,真实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发展的记忆,这些历史的记忆,作为实事凭科研成果、组织管理及财务状况等,不仅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计划制定、决策结果、生产状况和研发情况等,而且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

(二)企业档案提升外延服务

为档案文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明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取得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内部人员查阅资料提供相关的服务,企业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档案文件材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经营和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把“死档案”用活,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在坚持做好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和维护的基础上,加强对档案文件材料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上下功夫。档案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具有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双重特性,并属于知识形态上产生的生产力,对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体现在档案的服务利用过程中。当档案被再次利用于新的科研、生产、建设活动时,其档案的外延服务价值被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企业档案维护企业利益

为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影响力笔者所在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船舶企业,企业管理工作相当庞杂,而系统管理的档案工作却能为企业管理者理清脉络,梳理头绪。例如:在当前船市并不景气的市场中,接船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成为当前各大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往往是企业在困境中首选的方法。于是,企业开发改造新船型,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与船东合理谈判,以期获得更好的协议条件;以及合理降低造船成本,进行综合性技术改进等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唯有以翔实、客观的数据、图纸和文字资料等作保障,才能确保企业经营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档案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成果,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知识资本。企业档案真实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内容、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档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只有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谨慎、细致、完整地保存好企业档案,才能在经济纠纷中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地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一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工作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对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各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中重视档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完善企业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添砖加瓦。

二、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成果的集成,企业文化,化人成物;档案文化,化物于文。企业档案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档案文化融入并支持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和积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档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相辅相成的,做好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对丰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特点

档案文化建设具有真实权威、记忆存史、神秘感和原始记录性的特点。1.真实权威: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法律的认可、社会的共识是档案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2.记忆存史: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功能,档案文化不仅是记忆文化、存史文化,还能延伸记忆、延续历史、延续科学技术与积累知识。3.神秘感:档案的机密性决定了其神秘感,神秘感与权威性是档案与群众互动的有力条件,能有效激发群众的探知欲。4.原始记录性: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属性,真实权威性和记忆存史性都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

1.丰富的馆藏

馆藏作为一切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特别对于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丰富多样和高质量的馆藏资源为基础。但馆藏档案数量的庞大不等于高质量的馆藏,馆藏档案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妨碍了档案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档案部门应当积极调整档案馆藏结构,丰富充实各类档案资源,包括有关个人经历和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历史进程的各种人文、人本档案文献材料,从满足长远的利用需求着眼,努力使档案部门成为一个能代表企业时代特点和文化记忆的场所。

2.人才的培养

加大企业档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是抓好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档案工作队伍,并稳定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的各级专兼职档案人员,每年组织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档案业务培训或档案文化建设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三、新时代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档案文化建设需要有新的理念,开拓思路才能使档案文化建设事业得到创新发展。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宣传与交流是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档案部门要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档案宣传工作,在普及档案基本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档案的起源、档案载体形态、档案功能作用、档案文化价值等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及制度规范,增强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文化意识,促进档案文化理念的广泛认同。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

,上海地区中船工业企业借6月9日“国际档案宣传日”活动之机,开展了“船舶发展档案同行”上海船舶工业档案图片展览活动。该活动由中船工业上海公司组织,各下属企业挖掘了各类人文、人本档案,以“红色记忆”“家国情怀”“服务民生”“时代先锋”“兰台风采”五个主要板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档案工作宣传。在“船舶发展档案同行”图片展的开幕式上,邀请了各企业代表座谈档案利用的体会。宣传展板在各下属企业进行了巡展,宣传内容也在各企业OA网上以电子版的形式进行滚动播放,整个六月各企业都沉浸在浓厚的档案文化建设氛围之中,受众达13万余人。当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们船舶民族工业是如何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如何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如何励精图治、蓬勃发展的同时,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影像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让大家都充满自豪,共同注视过去,期待未来,展望未来。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船舶发展档案同行”上海船舶工业档案图片展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档案文化建设实例,曾经以为我们完成不了那么大的项目,但是完成之后的影响力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由此可见,档案文化建设在档案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中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是成功,也是鞭策,档案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辩证取舍的态度。必须以服务民生为主导,以主动记忆的意识、“无中生有”的魄力,在思维上要多角度、放得开,同时要与专家合作扩大影响,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积极发挥档案的职能作用,以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等为平台,开展理论文章、珍贵档案文献、专题档案数据库、媒体档案专栏、门户网站、公益性档案等服务项目,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实现档案文化建设的再丰富、再发展。档案是文化的产物,是凝固的文化,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将日益明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文化建设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不仅能为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等各项活动提供服务,更具有现实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尽管档案文化建设往往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是客观存在并得到有关各方认可的。此外,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增强了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促进了档案文件材料的积累和归档,为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把档案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使企业员工从中获得认同感,为企业凝心聚力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篇2: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发布时间:2010-10-25 浏览次数:98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实现高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求实现高校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求实现高校档案信息高度共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和阻碍。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不尽合理

高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高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有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存储器等及其他必备的组件。有了这些才能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产生以后,如果高校档案机构没有接受和处理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那么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又从何谈起?所以,硬件设施的具备是基础。软件方面,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目前,高校档案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一是有的高校档案部门软硬件搭配完整,有的仅仅是摆设几台电脑,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二是有的高校档案部门在软硬件配置时,不管是否需要,统统购置,造成了财力的浪费;三是有的高校档案部门软硬件买了,也安装了,但就是不用,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高校档案信息化缺少配套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不健全。当今情况下,关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及档案信息化标准方面,虽然有《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

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但不是很全面,关于电子档案真实性界定等法律法规仍然没有或者不尽完善。这些制度与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将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漫长而坎坷。

3.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够

一些高校档案人员年纪较大,学历较低,他们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相对比较保守。面对信息化趋势,他们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接受的,有些人习惯于用传统的思想

和方法来进行档案工作,还有一些人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准确,认为只要购置和使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就代表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了。其实,我们不能够否定他们的认识,只能说他们对高校档案信息化认识存在片面性,还不够全面。因为高校档案信息化,不仅仅要求具备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不断学习提高的综合素质。这些方面,高校档案人员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很多,很迫切。

4.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滞后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评估的基础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工作应是学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

一。”高校档案是集党群、行政、教学、科研、财务、基建、出版、设备等众多门类档

案为一体的综合档案体系。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档案信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高校档案馆(室)中的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教学、科研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高校档案部门在研究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方面与社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存在着不对称的状况。一是在日常的档案工作中,档案整理以及被动地提供咨询、查询等占其业务的绝大部分,而在档案数据库的开发,以及档案网站建设方面他们做的工作偏少;二是高校档案大多数是反映各部门工作的文书档案,学校办学趋势、学科特点、师资力量、管理建设、自身优势等档案涉猎较少;三是高校重组后档案不能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被忽视,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对流动性档案缺乏同步和及时地归档。

二、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开展,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领导部门一定要重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只有领导重视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开展下去。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这也是关键。只有重视而没有实际的财力援助,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付诸实践。所以,相关部门的财力投入,可以保证高校档案机构能够有效的购买和配置档案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此以来,高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更加均衡合理。

2.政府相关部门要实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制度层面上来说,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也是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合理合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保障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档案人员的权益。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也是法制的年代。倘若没有法制的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化

建设必将混乱和危机重重。尤其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背景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凭证性是电子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电子档案的鉴定标准以及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法是不可或缺的。

3.开展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优化档案人才队伍

面对档案信息化,高校档案部门的领导人员首先应该积极鼓励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的需要。高校档案部门可以聘请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专家来给员工进行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培训。开展业务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如座谈会、沙龙、专家辅导讲座等等,同时要鼓励档案人员自我学习。在日常的档案工作中,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高校档案文化。针对高校档案部门档案人员年龄偏大和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的问题,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档案人力资源的更新和绩效考评来调整既然是高校档案机构,在人才储备和运用上应有很大的优势,因为高校本身是教育机构,它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广泛,而且有的学校还开有档案学专业,这样高校档案机构可以挑选的档案人才就会很多。问题是档案机构应该有一套具有吸引力的方案让优秀年轻的档案人才愿意留在高校档案机构,从而为高校档案工作服务,选聘档案人员的时候,档案机构也不能够把招聘人员锁定在档案学专业人才上,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甚至销售、统计方面的人才也都是档案部门需要的。这样不仅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潮流,还能够在机遇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有利于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建立高校数字

档案数据库,构建高校档案在线服务平台档案的利用一直是个焦点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在的档案用户利用高校档案情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高校档案机构在信息化过程中应该积极向用户提供主动的档案

服务。在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上,高校档案机构应借助现代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分析用户的需求,来评估利用的结果,这样能够为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目标支持和需求导向。

在高校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档案机构可以建立高校数字档案数据库,将数字档案集中存储于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中,高校的档案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权限分配来使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另外,在建立高校数字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高校档案信息网站,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为档案用户提供在线的档案利用服务,档案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档案服务。高校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和高校档案在线服务平台的构建,一方面简化了档案利用的手续,节约了档案机构的服务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了档案用户的利用,提高了高校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社会成本。

总之,高校档案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够简单的诠释高校档案信息化,我们要在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要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创新地开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篇3: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

一、深刻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的运用, 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 这些信息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运行状况, 是企业决策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 也是企业优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参考凭证, 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

2. 是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档案需求, 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是新时期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必须改变和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 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又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3. 是深度开发利用档案价值的要求。

档案价值的实现是要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处理、传递与广泛利用来实现的。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机构, 只有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处理自动化、存储数字化、采集实时化,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4. 是改变落后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途径。

随着企业的发展, 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部门频繁查阅初步设计、施工图、竣工图, 造成图纸的磨损, 给查阅者带来不便。因此, 将工程图纸扫描加工成电子版, 既方便查阅者直接从网上调阅, 也保护了图纸原件不受磨损。

二、正确理解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涵义

1. 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

长期以来, 企业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不过是文件资料的收集、登记、整理、保存和查阅, 把档案工作当成看门守摊的简单劳动。因此, 要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 企业必须更新档案管理的理念, 树立信息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效益意识, 通过档案信息服务带动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2. 档案信息服务观念要有新突破。

在计划经济环境中, 企业档案部门在考虑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时, 因受传统保密意识的影响, 档案服务对象仅局限在单位的领导和内部有关人员;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档案部门一定要突破界限, 考虑本单位、相关单位、全系统档案信息的需要, 在保证不泄密的前提下, 实现档案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3. 正确理解现代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因此, 绝不能简单地把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等同于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不畏艰难、不断学习更新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勇气, 需要相关方面的配合和资金、技术作保证, 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与现代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三、全面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行对策

1. 制定实施规划,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破除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认识误区, 坚持以利用为中心,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效用。要充分考虑档案利用需求与特点, 结合本单位信息化工作发展水平来开展。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 讲求实效, 追求投资效益, 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不能搞形式主义。

2. 加强组织协调, 明确职责分工, 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作为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工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设置高效率的工作机构来协调其工作的开展。其工作机构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等。其中, 组织管理机构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指挥者和组织实施者, 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策动力, 决定着网络建设工程的组织效率;网络系统设计建造机构是具体负责档案信息网络的规划、技术设计和工程建造的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是档案信息网络的实际运作者, 负责网络的运行维护和档案信息的组织、发布与更新。

3. 统一建设标准, 规范行为实践, 加强档案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和技术性标准规范。其中, 管理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整套规划, 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化确认标准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档案文件信息化处理的规范, 其范围包含电子文档的标准及管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是指电子文档数据存储、数据压缩、数据交换、数据加密、水印技术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规范等。

4. 增强保密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 构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形成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保密意识, 认真地对档案信息作出鉴定, 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同时, 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 有效地防止人为的干扰破坏, 注意防毒杀毒,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人员素质,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树立大人才观, 针对在具体管理中对人才的评价标准, 立足于“人人皆才”、“人人皆可才”的观念, 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 要依托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研究开发型人才;其次, 要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进行在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 使在职档案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掌握新技能、新方法, 探讨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 从而培养出适用型普及型的档案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启颖.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篇4: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档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独特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它给予后人无限的挖掘、展现、利用、研究的空间。高校中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和关注这一文化资源并与之深入融合,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铸造大学精神,这是高等学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重视和承担的重要使命。有效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其在地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的一项时代要求和迫切任务。

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创建公正、民主校园氛围的需要。道德和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时时处处按制度办事,上上下下受制度约束;同时,还要需要给师生创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环境。这就要对充分利用和吸收地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公开和开放,实现共公信息的资源共享,让师生及时获得地方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了解学校一个时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发展思路,进而通过推行和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民主管理和校务监督。

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塑造文明、向上校园风尚的需要。和谐校园离不开高雅的文化和进取的精神。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民风,都会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塑造自我,特别是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人文精神、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人格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地方不少名人义士,自古不乏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专业上的勤奋攻读、刻苦钻研,事业上的顽强拼搏、敢于创新,会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和敬业创业意志的培养产生深刻影响。大学是学术气氛浓厚的地方,地域文化档案里含有大量的成果数据和科研信息,教师们可以通过浏览比较,查取科研信息,端正学术风气,促使纵、横向成果联合,形成参与合作、双赢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发挥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作用,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1.要加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基础工作建设。档案基础工作的良性循环是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从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中进行征集与接收,并加以利用整理与保管,使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到更科学、更合理。这就是说,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征集与接收是地方整个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不进行合理的征集和接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木。因此,要做好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抓住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档案资料。

2.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可以把一些文化名人建立信息库,把他们的基本简介、家庭情况、历史情况、政绩等输入,让辅导员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管理和指导。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营造校园学术气氛。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地方学术水平的真实记录。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不仅体现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时也让高校师生感到对文化劳动成果被公认和重视,产生自豪感,体现人文价值,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声像资料,发挥档案的潜移默化功能,以其直观的优势展现在档案的舞台上,其中的照片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和当时的场景,是纸质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声像资料,可以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健康、高雅、奋进的环境,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3.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展馆建设。进一步拓宽编研领域,改变传统的档案编研方法,将编研内容延伸到馆藏之外。要围绕主题,主动开发。一方面扩大上网档案资料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档案资料上网的质量。在网络技术、特色服务、网上档案资源开发、网上档案室形象等方面实实在在下功夫。通过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优质服务阵地。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往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名人后代的支持,主动搜集当地的文化名人书稿或珍藏,把他们的事迹和作品,分类整理,或以展厅的方式,或以展馆的形式,向师生展出并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地方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师生从地方名人文化的土壤里汲取营养,摧我自新,不断进取,为和谐校园构建储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补充到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管理队伍中来,以提高对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立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和设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12).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3]谢凌奕.数字档案馆模式构建分析[J].北京档案,2002(3).

篇5: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对于广大社会企业而言,稳定的发展一直都是企业的重要追求目标。作为现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基础,企业档案建设的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对其积极的进行推进,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依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定发展,我们应该大力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因此,本文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普遍应用,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利用与支撑,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以推进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保企业档案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缺乏优良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条件

当前,我国很多的社会企业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设备设施支撑,信息资源缺乏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承载,企业档案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怎样用电子版信息资源取代常规性的印刷资料,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水平、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信息资源挖掘和开发的不足是我国企业推荐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对于广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自身思想认识的原因,他们不愿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致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缺乏,这也是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1.2 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缺乏

缺乏科学的组织和规划是我国企业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因此,为了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我们必须重视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工作,用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约束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但是,对于我国绝大部分社会企业来说,它们在档案管理中都没有进行过科学的规划,致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企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和规范的缺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进而会对企业预定目标的达成造成一定的干扰。

1.3 企业信息管理缺乏有效的衔接

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管理机制的相对落后,其与企业的各管理、生产环节的联系相对有限,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络,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其他环节的信息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1.4 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

尽管信息技术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但是,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文书处理与生产活动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为进行良好的结合,使得企业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非常有限,并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中的一大弊病。在这种背景下,一体化的文档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2.1 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信息化模式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据化和网络化,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社会广大企业必须强化自身设备设施的养护工作,加大对硬件设备建设工作的投入。尤其需要明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使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数据库。及时检查、更新自身的档案信息操作系统,逐渐改善印刷档案的弊病,通过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来促进自身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因此,必须强化多媒体的利用,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模式,优化处理自身的电子信息资源,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和具体内容分类进行处理。

2.2 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也应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以确保自身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再者,为实现自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环节中技术和业务的有序衔接,企业也必须同步进行档案信息化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工作,规范自身的档案管理流程,为企业的坚持、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 注重团队素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中,综合性技术收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青睐。特别是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更是必须注重自身人员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的问题,强化信息化人才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将档案资源的“管理者”升级为档案资源的“开发者”,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企业必须注重自身文化氛围的创设,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创造更多的施展空间,提升自身的人才创新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研究探讨等方式对信息化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建立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水平较高、业务精良的专业管理团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

2.4 加强安全体系的信息化

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安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理应受到充分的关注。因而,为了保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工作。通常来讲,企业都是通过网络防火墙的安装来确保自身档案电子信息资料的安全的,但是,这并非是绝对的安全保障。为了提升自身数据资料额安全性,企业必须多措并举,采用多样化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对自身的计算机数据系统进行定期的防护和维护;对数字化档案实施加密防护等都是比较不错的信息安全体系手段。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现代扫描、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档案资源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其实质就是由以实体档案保管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以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随着企业自动化办公的持续推进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想要实现稳定、优良的发展,就必须对自身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利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一体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点和缺点形成充分的认识,意识到其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以很难满足企业档案管理的需求,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改变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会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以满足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客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企业还必须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档案资源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档案建设的信息化不但有利于自身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而且,还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更好的服务,进而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结语

社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它不但会涉及企业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而且还会涉及到法律建设、体制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应对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自身的进步,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傅露霞,路立龙.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10(03)

[2]吕萌,于静.对如何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

[3]张宇凡.基于.NET的昆明市公安局警员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孟庆琳.浅谈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源开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2)

[5]戚艳.试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篇6:简论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在辽宁电力科技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成果服务于企业建设。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带动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实现科技档案的管理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也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 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措施论文

★ 开发区信息化部门年度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

★ 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 档案管理论文

★ 档案管理规定

★ 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 地质工作总结

篇7: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从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

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统计是科技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对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监督,以计量化的管理,科技统计系统的所有报表均采取网上电子报表形式。对各类统计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统计工作标准化、实用化。基层单位可以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

篇8:刍议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设

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对我国的很多用人单位而言,是一个新生事务,应该如何着手建立和有效利用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我国公民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的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人事档案制度,为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到今天,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份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生活、求学和工作中的经历,收集了能够作为凭证的各种材料和数据。人事档案能够较好地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一直以来是用人单位考察和利用人才的主要依据。人事档案中记录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员工的个人信用,以此为基础,按照科学的方法增加员工职业信用记录的内容,就可以建立职业信用档案。通过对传统人事档案的有效利用,既可以激活人事档案的原有功能,又可以大大节省职业信用档案建立的时间和成本,一举两得。

2 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企业建立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2.1.1 员工招收门槛低、流动率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由于一些工作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加上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面临“用工荒”的问题,使得企业纷纷降低了人员招收的门槛,造成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此外,由于一些企业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范以及企业之间人才竞争激烈,造成从业人员流动率较高,人员在不同企业间不断流转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职业信用档案做保障,企业难以保证所招收员工的质量,很可能因为用人不当而遭受巨大损失。

2.1.2 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试图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信用意识。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各个层面推进和完善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层面,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能够督促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制度文化层面,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能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形成硬性的约束;行为文化层面,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能够规范员工的一言一行,不良的职业信用记录可能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物质文化层面,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员工向客户提供更优良的服务,展现良好的企业形象。由此可见,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完善企业文化的必要措施。

2.1.3 传统的人事档案工作问题重重

传统的人事档案虽然可以作为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立的基础,但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人事档案工作暴露出了大量问题,如记录造假严重,可信度低;内容陈旧、单一,和职业信用相关的内容较少;由于人才流动加快,档案流动跟不上人才流动造成“死档”现象;管理方式过于封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用工单位,无法及时查阅等。这些问题导致无法用人事档案简单代替职业信用档案,而必须在原有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单独建立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并以平台发布的方式始终伴随员工的职业生涯,以便随时随地查阅。

2.2 企业建立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可行性

2.2.1 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按照我国传统的人事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干部档案由组织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职工档案由单位的人事部门来进行管理,这些档案的流动和查阅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向整个社会开放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本无法实现。随着公务员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同系统内的干部档案实行了分类管理,人员流动的加快使得档案管理机构不断增加,除了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外,还出现了大量社会性的专业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就使得个人职业信用档案从人事档案中分离出来,进入社会公共信用体系成为可能。

2.2.2 法律保障的不断完善

员工职业信用档案中记录了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其中涉及一些个人隐私,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条件下,职业信用档案很难建立并向社会公开。2002年12月23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规定了公民享有信用权。信用权是公民在经济上、道德上值得他人信赖的权利,在信用权的框架内,公民和法人有权查阅、复制和更正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信用资料,这就为企业建立员工职业信用档案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2.3 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

员工职业信用档案仅仅在企业内部建立是不够的,必须能够伴随员工流动并向社会公开,而且要及时更新,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以3G、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将内部的员工职业信用档案提供给权威的信用管理机构,员工本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查询、更新和更正职业信用档案中的记录,为职业信用档案的充分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2.2.4 社会信用意识的不断增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不完善的,人们对什么是信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信用不太了解。随着个人借贷业务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不断增强和完善。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成为可能,职业信用是个人信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员工在重视个人信用的同时,也必将重视和不断维护个人的职业信用,力图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3 完善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建设的措施

3.1 实施人事档案的分类和社会化管理

传统的人事档案是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设基础,在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过程中,要对传统的人事档案进行分类,并进行社会化的管理。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人事档案要进行单独管理,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来执行,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和使用遵循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中的非干部和非国有企业所有员工的人事档案可以进一步分类,其中与职业表现和信用有关的凭证和记录可以作为个人职业信用档案进入社会公共信用体系,由专门的信用机构建设并管理。另一类作为用人单位内部的考核档案,为单位的人事考核制度服务,仅限在内部使用,不向社会公开。

3.2 引入第三方进行职业信用评估

在社会化的公共信用体系没有建立之前,企业无法从权威的渠道得到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为了保障自身的权益,企业在招聘重要岗位的员工时,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应聘者的职业信用进行评估,建立其职业信用档案。在第三方机构的建立方面,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资信公司能够提供职业信用评估服务,有些地方的人才服务中心成立了专门的业绩档案部,可以对求职者的资料进行核实评估,建立业绩档案并向用人单位提供信用报告。这些第三方职业信用评估机构虽然存在信息重复建设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等问题,但总体的方向是正确的,其所搜集的职业信用资料将成为今后建立社会公共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

3.3 建立规范的职业信用档案流程

为了保证员工职业信用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在建设职业信用档案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和遵循规范的流程。这个流程一般由五个环节构成,分别是建立模型、征信、评价、信息查询、仲裁及监督。在建立模型环节,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确定职业信用指标模块,一般应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两方面内容,以此为依据建立应用模型,这是构建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前提和基础;征信环节是在应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搜集与职业信用有关的信息,这一工作通常由第三方机构来负责实施,如人事代理机构,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搜集信息,并在条件具备时向外界提供;评价环节是根据建立的模型和搜集到的信息对员工的职业信用给出评价结果,这一环节的重点工作是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要和具体的行为联系起来,便于比较;查询环节是指企业对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进行查询,这一环节要将信息公开和保护个人隐私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的查询是必要的而且不会将员工的信用资料泄露出去;仲裁及监督环节是指公众要对整个职业信用档案的建设和利用过程进行监督,并将出现的纠纷交由权威机构进行仲裁,这一环节是职业信用档案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3.4 构建职业信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针对企业员工流动率高以及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众多的问题,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统一的企业从业人员职业信用档案共享平台。所有企业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都保存在平台的数据库中并不断更新,员工本人可以随时查询自身的职业信用状况,企业则需要经过员工的同意和授权后才能查询。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职业信用档案的查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更新更及时。

摘要:了解员工的职业信用在保证用人单位人才质量和减少损失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很多企业来说,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员工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必要且可行的。企业可以在原有人事档案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和完善具有行业特点的员工职业信用档案体系。

关键词:企业员工,职业信用档案,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杜晓丹.论个人职业信用档案的建立[J].浙江档案,2004(2):2526.

[2]张春昕.论在我国建立职业信用档案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1):76-78.

上一篇:托班音乐教案《我的小宝宝》下一篇:一级建造师管理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