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供电技术复习总结

2024-06-22

现代供电技术复习总结(共6篇)

篇1:现代供电技术复习总结

1.电能的质量指标:电压的波动及偏移<+-5% ;频率波动及偏移<+-0.2%;波形畸变率<+-0.5%;三相不对称度<+-2%

2.电压的调整措施:选择合适的线缆面积以减小电压的损失;采用无功的功率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调整变压器的一次接线。

3.电压波动的抑制:对冲击性负荷采用专用的变压器,专线供电;增大供电系统的容量,减小系统的阻抗,减小负荷对电压的影响;加静止型的无功补偿装置,减小无功冲击。

4.电网谐波的抑制:变压器采用Td-Dy连接方式,可以消除三次及3的倍数次谐波的影响;增加整流器的相数,使整流波形的脉波数越多谐波越少;装分流的滤波器,吸收高次谐波。

5.供电系统的设计步骤:负荷的统计以及设计计算负荷;短路电流的计算;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及校验;电力线路的选择以及检验;保护装置的选择及检验 6.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线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高压系统)TN,(TN-S

TN-C ,TN-C-S),TT,IT(低压)。7.变压器的主接线方式:1,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接线简单,使用的设备少,基建投资省,但是供电的可靠性差,多用于二三级负荷。2桥式接线:全桥的接线适应性强,对线路变压器的操作均方便,运行灵活,但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大。外侨对变压器的切换比较方便,继电保护简单,易于过度到全桥和单母段分段接线投资少,占地少,但倒换线路是操作部方便,变电所的一侧无线路保护,适用于进线短而倒闸的次数少的变电所。或变压器采取经济运行需要经常切换的终端变电所,以及可能发展为有穿越负荷的变电所。内桥的接线一次侧可设线路保护,倒换线路时操作方便,设备的投资和占地面积均比全桥的接线少,但操作变压器和扩展成全桥接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不如外侨的接线方便,使用于进线距离长变压器切换少的终端变电所。

3单母线分段式接线:多用于具有一二级的负荷且进出线较多的变电所,但当其中的一段母线出现故障时,接于该段母线的所有进出线的所有设备均停止工作,但设备少,系统简单、经济、操作安全。

4.双母线接线:可靠性高,运行灵活,但设备的投资多,接线复杂,操作的安全性较差,适用于负荷容量大。可靠性要求高,进出线回路多的重要变电所。8.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一个假象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的负荷Pmax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同Tmax表示,是反应企业的电力负荷是否均匀的一个指标。

9.需要系数:Kd表示,是用电设备组实际从电网吸收的最大负荷与该用电设备组的额定总容量的比值。10.计算负荷;按发热条件选择导体和电气设备时所使用的一个假象负荷,计算负荷持续运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与按实际变动负荷持续运行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是设计阶段经计算得到的一个稳定的负荷,它等效了实际变动负荷和最大半小时平均负荷Pmax 1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降低网络中的功率损耗;减少网络中的电压损失,提高供电的质量;减低电能的成本。

12.负荷计算的目的:可以正确的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与无功补偿装置,选择电气设备与导线,以及继电保护的整定。

13.无功补偿的方式:并联电力电容器组;采用同步调相机;采用可控硅静止无功补偿器;采用进相机

14.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环境条件;按电网的额定电压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按最大长时负荷电流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

15.常用的灭弧方式:利用介质灭弧;利用气体或油吹动电弧;采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做灭弧触头;电磁吹弧;狭缝灭弧;将长弧分割成短弧;采用多端口灭弧;提高断路器的触头分离速度。(速拉灭弧、冷却灭弧、吹弧灭弧、长弧切短灭弧、多端口灭弧、狭缝灭弧、真空灭弧、六氟化硫灭弧)。16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操作顺寻:合闸:先隔离后断路,分闸:先断路隔离 17.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与注意事项;1三相完全星形接线(大接地系统)2两相两继电器不完全星形接线(小电流系统)3两相差接4单相接线5两相三继电器完全星形接线注意:电流互感器在接线时应注意同名端;二次绕组及外壳均应接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准开路或接熔断器。

18.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和注意事项:1单项电压互感器2V型接线3 Ydnd接线4 三相三绕组五柱式电压互感器注意:电压互a感器的一次额定电压Un1不小于电网的额定电压UN;电压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压Un2应该按规定选择;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值不小于所接仪表的准确值;电压互感器的额定容量不小于二次侧负荷的容量。

18.电缆的分类:铠装电缆;橡胶电缆;塑料电缆19.导线截面的选择原则:1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2按允许载流量选择3按正常运行允许的电压损失选择4按机械强度条件选择(对于电缆应按短路电流检验电缆的热稳定性)

20,架空线的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按长时允许电流;按允许电压损失 21.单相接地保护的原理及特点: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点

故障相电压为0,未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的√ 3 倍,即等于线电压;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仍然保持;各相对地电压发生变化。对于中心点不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的系统,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大小等于本线路的接地电容电流,其电容性的无功功率由母线指向线路;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大小等于所有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之和,也就是所有非线路的接地电容电流之和,其电容性的无功功率由线路指向母线。

对于经消弧圈接地的系统当欠补偿时,故障线路的对地电容电流变小,相对零序电压的基波相位差并没有变化,而当过补偿时,故障点电流就呈感性电流,基波相位与非故障线路相位相同。其零序电流的5次谐波并没有被补偿,通过5次谐波的相位和突变量来判别故障线路。对于经消弧圈并接电阻接地的系统,故障线路计算出来的零序电流基波和零序电压基波的相对角度可能在补偿情况不同的情况下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欠补偿时零序电流基波滞后零序电压基波90~180度,全补偿时180度,过补偿时零序电流基波超前零序电压基波90~180度。

22.低压架空导线的选择;1按长时允许的电流2按允许的电压损失3按机械强度 23.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选择性2快速性3灵敏性4可靠性

24.断路器的信号:1位置信号合闸(红灯)分闸(绿灯)2事故信号,自动合闸(红灯闪烁)自动跳闸(绿灯闪烁)3预告信号光子牌和蜂鸣器

25.变电所的防雷措施:1防直击雷室内或大型建筑避雷保护范围内可不用防雷,否则加避雷针。2防雷电入侵波(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防止雷电波沿高压线路或低压线路入侵)高压侧装阀型避雷器低压侧设有阀型避雷器和保护间隙。

26.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和重复接地的作用,1重复接地:对采用接零保护的电气设备,当其带电部分碰壳时,短路电流经过相线和零线形成回路。此时设备的对地电压等于中性点对地电压和单相短路电流在零线中产生的电压降的相量和。显然,零线阻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对地电压,而这个电压往往比安全电压高出很多。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在设备接零处再加一接地装置,可以降低设备碰壳时的对地电压。这个系统就叫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当零线断裂时减轻触电危险。

重复接地还带来其它的好处:1。能使设备碰壳时短路电流增大,以加速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2。降低零线中的电压损失。

2保护接零:保护接零适合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是将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线N(N线直接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连接起来,并且保护接零要有至少两处的重复接地。保护接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线路的短路保护装置能否在“碰壳”故障发生后灵敏的动作,迅速切断电源。

在同一个系统中,不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混用。若混用的话,当有一台设备发生故障后,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全都带有危险的电压。

3保护接地:接地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在电力系统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接地的功用除了将一些无用的电流或是噪声干扰导入大地外,最大功用为保护使用者不被电击,以 UPS 而言,有些 UPS 会将零线与地线间的电压标示出来,确保产品不会造成对人体的电击伤害。

27.为什么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不允许接地?

(1)中性点接地容易造成人身触电的直接回路;

(2)容易引起相间、单相短路;

(3)中性点不接地,触电时无回路;

(4)可以适当调节系统绝缘,使职员接触的带电设备或者电源电流量能节制在安全数据之内。

篇2:现代供电技术复习总结

选择(填空)题

1.由发电厂、电力网与电能用户所组成的整体叫电力系统。它的任务是生产、变换、输送、分配与消费电能。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核心。

2.电力网是是联系发电厂和电能用户的中间环节。电力网分为低压(1kv以下)、高压(3-330kv)、超高压(330-1000kv)、特高压(1000kv以上)电网四种。

3.一次系统:电力系统中发电、输变电与供配电等环节。二次系统包括继电保护、测量和调度等环节,是为一次系统服务的。

4.对用电量较大的企业我国采用深入负荷中心的方式进行供电,用110kv直接供电。对小型电力用户一般采用10kv标准供电。

5.变电所的主要设备有变压器T母线WB断路器高压QF隔离开关QS等,其他的还有保护和测量装置以及所有电操作电源等设备。高压开关设备有高压断路器QF高压隔离开关QS高压熔断器FU和高压负荷开关QL等。

6.用户对供电的基本要求:1,保证供电安全可靠;2,保证电能质量;3,保证供电系统的经济性。

7.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按网络接线布置方式,可分为放射式、干线式、环式及两端供电式等接线系统。

8.在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接线方式:第一种是中性点不接地式,又称中性点绝缘式;第二种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第三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前两种可合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属小接地电流系统。后一种称为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属大接地电流系统。

9.按国家标准规定,凡含有中性线的三相系统,统称为三相四线制系统,即“TN”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共用一根线——保护中性线,则称为“TN-C”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完全分开,备用一根导线,则称为“TN-S”系统;若中性线与保护线在前段共用 一根导线,而在后段又全部或部分分开,则称为“TN-C-S”系统。

10.表示电力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形叫做负荷曲线。最重要的负荷曲线是日有功负荷曲线和年有功负荷曲线。

11.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线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需用系数法对各种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尤其对用电设备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其应用最为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大的场合;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12.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13.提高功率因数的关键是:尽量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所需用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荷从电网中取用的无功功率。

14.具有相同容量的三个单相电容器组,采用三角形接法时的补偿容量是采用星形接法的3倍。(单相接地的电容电流是正常运行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15.短路是指供电系统中不等点位旳导体在电气上被短接。主要的短路种类有四种: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其中在供电系统中出现单相短路故障的几率最大,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三相短路。

16.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有名制法和标么制法。在标么制法计算时,为了表示方便通常取100MVA为基准容量,取线路平均额定电压为基准电压

17.供电系统的负荷主要是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当系统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电网电压急剧下降,当运行的电动机距短路点较近时,可使正在运行的电动机的反向电动势大于电网电压,电动机变为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成为附加电源,向短路点馈送电流。18.短路电流通过导体和电气设备时,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大量的热,称为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

19.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是正常运行时安全可靠、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时不至损坏,因此,电气设备必须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按短路条件进行校验。

20.断路器切断通有电流的回路时,只要电源电压大于10-20v,电流大于80-100mA,在动、静触头分开的瞬间,触头间隙就会产生电弧。

21.电弧的形成:强电场发射是触头间隙最初产生电子的主要原因。电弧产生是碰撞游离所致。热游离足以维持电弧的燃烧。电弧的熄灭:去游离大于游离。去游离的主要形式是复合与扩散。

22.支柱绝缘子对母线起着支持、固定和绝缘等作用。母线穿过建筑物或其他的物体时,必须用套管绝缘子绝缘。

23.架空线路是将导线悬挂在杆塔上,电缆线路是将电缆敷设在地下、水底、电缆沟、电缆桥架或电缆隧道中。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和金具(包括避雷线)等组成。电缆线路的结构主要是由电缆、电缆接头与封端头、电缆支架与电缆夹等组成。24.经济电缆密度是指年运行费用最低时,导线单位面积上通过电流的大小。

25.继电保护装置是由测量部分(传感器)、逻辑部分(继电器)、执行部分(断路器)所组成的电气装置。

26.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选择设计继电保护的依据,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矛盾,故在选用、设计继电保护的时候应从全局出发,统一考虑。

27.一切对电气设备绝缘有危害的电压升高,统称为过电压。在供电系统中,过电压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通常分为两类:内部过电压与大气过电压。28.雷击的三个过程:雷电先导,雷电的主放电阶段和余辉阶段。

29.防雷保护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避雷针的作用是保护电气设备、线路及建筑物等免遭直击雷的危害。一般独立的避雷针主要有接闪器,杆塔,接地引下线和接地极组成。

简答题

1.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的要求

答: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后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级。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应视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的;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时。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会同时受到损坏。一级电源除了双重电源供电外,还需要增加应急电源。符合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视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的。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路供电,两回路供电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或母线段。不属于一级、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

2.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做法及方法

答;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的做法就是采用供应无功功率的设备来就地补偿用电设备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以减少线路中的无功输送。一般有四种方法:并联电容器组;采用同步调相机;采用可控硅静止无功补偿器;采用进相机改善功率因数。3.短路的主要原因

答:产生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的载流部分绝缘损坏所致;运行人员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者检修后未拆除接地线就送电等误操作;鸟兽在裸露的导体上跨越以及风雪等自然灾害。

4.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和有限大容量供电系统

答:所谓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指电源内阻抗为零,在短路过程中电源端电压恒定不变,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恒定不变的供电系统。事实上,真正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不存在的,通常将电源内阻抗小于短路回路总阻抗10%的电源看做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所谓的有限大容量供电系统是指电源的内阻抗不能忽略,且是变化的,在短路过程中电源的端电压是衰减的,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幅值是衰减的供电系统。通常将内阻抗大于短路回路总阻抗10%的供电系统称为有限大供电系统。5 灭弧的基本方法

答:灭弧的基本方法就是加强去游离提高弧间隙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或者改变电路参数降低弧间隙电压的恢复过程。目前开关电器的主要灭弧方式有以下8种:利用介质灭弧;利用气体或油吹动电弧;利用特殊的金属材料做灭弧触头;电磁吹弧;使电弧在固体的金属狭缝中运动;将长弧分割成短弧;采用多端口灭弧;提高断路器触头的分离速度。

互感器在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电流互感器在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1,电流互感器在接线的时候,注意接线端子的极性;2,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及外壳均应接地;3,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准开路或接熔断器。电压互感器在运行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1,在接线时应接线端子的极性同名端;2,在运行时,二次侧不应短路;3,二次绕组的一端及外壳应接地。

计算题

篇3:现代供电技术复习总结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产生的新名词,是我国特有的称法,其定义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本 人比较认 同的定义 是狭义的定义,即手段、方法说。这种 观点认为,现代教育 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 应用于教 育、教学实践 的现代教 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 包括以下 几方面:(1)教育、教学应用的现代技 术手段,即现代教 育媒体;(2)应用现代教育媒体 进行教育、教 学活动的 方法,即媒传教 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本文所论的是狭义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学科复习中运用的问题。

二、政治学科的高考要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3年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 国统一考 试大纲的 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政治科部分。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 断整合的 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其重要性。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 和目的。要把 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功底。而知识点多,课堂时间有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政治复习课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的 不断提高,国家财政的不断投入,各地的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新课改 后,很多学校 在教室都 安装了多 媒体,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政治高考复习课的效率具有可能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政治高考复习课的一些尝试

(一)利用现代技术解决政治高考复习课堂上的 针对性问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学生的紧张心理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暂时的失忆。这个时 候,他们急需教师给他们做一个更为系统的知识构建,点出高考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的措施。由此可见总复习课特别是最后一节复习课的重要性,及其知识、内容的庞大性,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就能够大大提高复习课效率。

在高考复习中,展示历年高考题,点出出题 的方向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仅仅知道高考题中大概有哪些题型,其他的了解不多。虽然他们平时也会看高考题型,但他们看的仅仅是题目问什么,然后答案是什么,而没有与往年试题进行比较和总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强调出题人的意图,思考问题的方向。如近几年考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 哲学中的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比较常考,哪些知识点没有考过,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就能心中有数。另外,在分析历年高考题时,贯穿答题方法。这些内容非常的多,如果利用 传统教学方式,在上课时才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话,效率非常的低。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存在这样的 问题,它可以高效地完成。当然,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许多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示这些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分析这些内容。

如历年高考主观题考查知识———回顾和品味。

1.政治学

2010年:(1)政府的原则和职能;(2)政府的责任与具体职能。

2011年:(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2)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力和全国人大的职权。

2012年:政府的职能、作用、宗旨和原则。

201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要注意人大、政协、公民、民主建设、国际关系。

2.哲学

2010年:(1)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2)联系观;(3)规律、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1年:(1)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12年: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否定。

2013年: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注意:唯物论、辩证法、发展观、矛盾观、认识论、价值观。

3.经济学

2010年:(1)节能灯(企业怎么做);(2)粮食(农业)。

2011年:(1)财政的作用;(2)产业经济。

2012年:个人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

2013年:经济效益。

4.文化生活

2010年:(1)文化的功能 ;(2)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2011年:(1)文化对人的影响;(2)如何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

2012年: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和决定因素,知识传播的途径。

2013年:文化的发展。

这样展示之后,学生就能很清楚接下来的复习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抓好哪些内容了。教师展示一两张幻灯片比讲一两个小时学生收获还要大,效率还要高。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政治高考复习课堂 上展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综合复习课要统筹框与框、节与节、课与 课之间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复习的话,进度不仅很慢,而且效率很低。

而多媒体教学可 以突破这 个限制,扩大学生 的视野,充实复习内容,丰富感性材料,有助于跨越式复习教学,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因此,在教学时 间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存储量大、速度快、直观性强等特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复习课教学过程更为紧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对哲学的复习。

在哲学的复习中,很多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难以区分,在高考中也较容易失分。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幻灯片就能把哲学的有关内容集中展示出来。如上图,整个哲学体系只用两张幻灯片就能够展示完。把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展示,学生不仅明确了整个哲学的体系和考点,也更好地把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区别开来,在答题中就能减少失误,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学生学完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后,往往不记 得前面学了什么,或者把前后的知识点都混淆在一起。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把整个单元或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整理出来,理清知识结构,区分易错点,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学过的内容。如很多学生反映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凌乱,内容重重复复,答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为此,我们可以把整课书或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如:

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之后,学生很快 就明白,整个文化生活模块是从大到小,由一般到个别来介绍的。先从文化的一般知识到传统的文化,最后落脚点是我国的中华文化。这样整个模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政治高考复习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复习兴趣,改变传统课枯燥乏味的状况

多媒体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 封闭模式。现 代教学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为情感的激发与思维的开拓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它不仅可以使思维与情感得到同步发展,而且可以使思维与情感活动图音化、简明化和流程化。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雾霾天气的有关视频,学生看过后就知道雾霾天气的特点、成因、危害等,“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就已植入学生的心中。另外,教师可以在播放视频前先告知学生问题,如对北京的雾霾天气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政府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看视频,不仅注意力集中,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关注高考政治复习中的 热点,迁移知识,使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培养自主能力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创建出适合复习课的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政治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理论 性、时事性很 强。大部分政治主观题都是结合当时社会热点来展开的,材料长,阅读量大,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单靠教师读出来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材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合作的基 础上阅读 材料,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 材料。如用幻灯片展示以下材料。

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电价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有必要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

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家发改委在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经验,并广泛听取专家学者、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消费者协会以及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电力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拟订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国家发改委将同有关部门,根据本次征求意见情况,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后,印发指导各地。各地阶梯电价具体实施方案,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指导意见确定。

中国整体电价改革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很难期望大范围的电价改革。有明确针对性的居民递增式阶梯电价应当是下一步居民电价改革的重点,用经济手段来鼓励全社会节约用电,是居民电价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另外,阶梯电价令家电使用成本增加,电越用越贵,消费者会更加留意产品耗电量,节电家电渐成主流,电磁炉、电热水器等耗电产品可能受冲击。

材料展示完毕后,让学生分小组讨 论:你能根据 材料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计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由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通过这种“小组讨论—探讨问题—设计问题”的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够使学生主动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并设计问题,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高考政治复习难题,提高高考政治复习课的效率,已经是一种共识。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考政治复习更有效地整合,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仍然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政治学科高考备考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复习针对性、形象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展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时政热点。

篇4: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专题复习

学习本专题,一要理清一条基本线索: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认识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差异;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三要形成两个观点: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逐步结合,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对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物理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都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主要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三、重点解析

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文艺复兴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发现了落体定律,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从而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7世纪后期,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19世纪中叶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生物学领域终于迎来了革命性变化。

(3)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瓦特在此期间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把人类社会带人“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从而把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

(4)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的产生使人类开始跨入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和思维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产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

2.达尔文的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条件和原因:①思想文化基础: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遭受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思想更加开放。②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③理论基础:19世纪前期,德意志人施莱登和施旺相继提出和确立了细胞学说,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有些生物学家,如法国的拉马克确立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这为进化论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标志和内容:①标志: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②内容: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生物不是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异,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育后代,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而那些发生了有害变异的个体则将遭到淘汰。这个过程实际卜就是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微小的有利变异,通过世世代代的传递,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形成生物新种。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3)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①对欧洲思想界: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直刺神学的要害;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②对欧洲科学界和宗教界:它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和激烈争论。③对中国思想界:引起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进行积极的宣传和介绍,他们著书翻译,宣传进化论,唤醒国人,以免亡国灭种之灾。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4.中国未赶上或没有及时赶上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第一次明清时期:①自然经济限制生产力发展,不能对科技提出迫切要求(缺乏推动力);②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使之缺乏物质条件;⑧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不务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研究。

第二次19世纪中期:①民族资本虽有发展,但发展程度不高,不能对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迫切需求和提供基础;②列强侵略的加深,主权进一步丧失,帝国主义的掠夺,使重工业无从发展;③清政府的腐败,科技水平不高,不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科技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6.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兴起的原因

(1)社会对科学进步的需求。包括经济与生产技术方面的需求,国际竞争、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使用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2)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社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并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条件。

(4)整个社会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5)建立了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和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科学不可能孤立地产生,必须有相应的科学普及、有较高程度的科学教育才有可能产生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6)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保障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科学的方法。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B.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功

c.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

D.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促成了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2.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有

()

①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基础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②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坚实的基础③牛顿个人的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④同时代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

①相对论彻底否定了牛顿力学②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③相对论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④牛顿力学为相对论力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11.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4.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其传人中国

()

A.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B.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c.引起中国生物学的革命

D.使中国避免了亡国灭种之灾

5.下列事件中给基督教神学以重创的有

()

①文艺复兴②宗教改革③启蒙运动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纪初,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原因不包括

()

A.电提供的动力比蒸汽大得多

B.电力比蒸汽动力使用起来方便

c.电力适应更大规模工厂的建立

D.电力的应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轻

7.“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8.推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社会动力是

()

A.瓦特勤奋好学,且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B.早期蒸汽机存在着大量的弊端

c.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机器

D.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有浓厚的兴趣

9.首先将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0.下列两幅图中的发明都是

()

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1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它

()

A.将天体的运动与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同一理论之中

B.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c.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D.建立了一套实验观察和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12.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够确立对世界的统治,根本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改良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B.“电气时代”的来临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更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有利于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的进行

D.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13.使工厂开始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的发明是

()

A.纺纱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蒸汽机

14.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

()

A.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农业文明

B.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

C.知识经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D.“电气时代”——“蒸汽时代”——现代信息技术

二、非选择题

1.经济发展、交通工具进步等因素,决定着不同文明交流的范围和结果。结合史实,试从经济发展、交通工具进步、不同文明交流的范围和结果及其特征等方面,比较在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不同文明交流的表现。

2.“人们注意到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其实,世界科技文化重心又何尝不是如此。单是14世纪以来,意大利、英国和美、德就先后扮演过科技发明大本营的角色。”举出这些国家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分析它们各自成为科技发明大本营的原因,扼要指出科技发展对它们各自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是利弊得失共有之。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刃剑”的作用。

4.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宗教神学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B 5.D 6.D 7.C 8.C 9.A 10.B 11.D 12.A 13.D 14.B

二、非选择题

1.工业革命:经济:以寻求市场、原料为目的商品交流为主,进入“蒸汽时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交通工具:出现轮船、火车等。范围:以大陆内部各地之间和各大陆之间的沿海地区的交流为主。结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特征: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征服世界的单向交流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交流,进入“电气时代”,处于垄断帝国主义阶段。交通工具:出现汽车、飞机等。范围:扩展到各大陆的内陆地区。结果:政治交流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特征: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征服世界的单向交流为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交通工具:出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通信等交通和通信工具,世界成为“地球村”。范围: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结果:生产力高速发展,向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征:出现以社会主义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等为主的世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和谐共存的多向交流的特征。

2.意大利(15、16世纪):伽利略和布鲁诺证实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影响:意大利成为欧洲的经济中心。

英国(17—19世纪中期):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电磁学理论的建立,近代化学、生物学的创立,瓦特改良蒸汽机等。原因:英国较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美、德(19世纪末以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创制、汽车和飞机的研制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德国经济居欧洲第一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3.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③政治上要求进一步民主化,使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垄断组织,部分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⑤科技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⑥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消极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造成当地的贫困与落后。②带来环境污染问题。③如果无限制发展工业,必然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解决好环境及协调发展问题,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4.(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球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答出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篇5:供电技术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确定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包括用电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及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

二、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电阻)接地。

三、决定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电压、频率、可靠性。

第二章用户供电系统一、计算负荷:包括计算负荷的概念及意义、怎样通过负荷曲线确定计算负荷、求计算负

荷时为何取半小时的时间间隔?

二、确定计算负荷的系数:需要系数Kd、利用系数Kx、形状系数Kz、年最大负荷利用小

时数Tmax

三、掌握用需要系数法求计算负荷的方法。

四、工厂供电系统功率因数的确定:掌握补偿前后平均功率因数的确定方法。

五、掌握电压损失的计算方法。

六、采用各种母线制的特点: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

七、总降压变电所各种主接线的特点:包括线路—变压器组、桥形接线。

八、导线截面的选择:掌握按电压损失选择导线截面的方法及按发热条件进行校验。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

一、短路的原因、危害。

二、掌握无穷大电源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重点掌握高压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三、掌握有关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方法。(重点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选择校验方法)

第四章 供电系统的保护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二、掌握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

三、单端供电网络的保护:掌握过电流保护及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第五章 供电系统的保护接地与防雷

篇6:现代供电技术心得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制后的县级供电企业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县级供电企业要打造“责任电网、和谐电网”的良好形象,最终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要服务于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的根本。加强对电力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娴熟的学习型和知识型员工队伍,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企业,以达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好务、供好电,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目的,这也是县级供电企业创建“和谐电网”的必由之路。

一、县级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教育培训体系,是确保提高员工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

县级供电企业自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展的“电力市场整顿、优质服务年”活动、“农村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班组建设年”活动、“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五项达标”等活动中,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县级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员工包括农电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要我学习”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习”,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按流程办事,按职责规范工作,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县级供电企业农村供电所的员工(包括农电工)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为此,要突破这一现状,迅速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必须从构建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入手。几年前,我公司就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即:建立了专门的教育培训管理部门,作为公司职能管理的二级部门,充实教育培训专职人员,制定企业周密的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如:公司—20 年教育培训规划)和每年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基层供电所、变电站、发电站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员工教育培训人员(内部兼职培训师),抓好每月、每周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各个班组(如:电力工程施工、检修)结合每天的工作内容抓好员工生产现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业务技术培训。通过企业教育培训体系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公司级—部门级—所站(班组)级]长期不懈的努力,公司员工队伍总体素质发生很大的变化,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县级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做到“三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激励机制。

作为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必须做到:一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包括(公司级)总体的教育培训规划、企业的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各职能部门、供电所、变电站、发电站要制定周密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按计划和培训项目流程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并由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对培训计划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例如:我公司严格按照“①培训需求—②制定计划—③组织实施—④总结、评估—⑤监督、检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二是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制度是落实和实施计划的可靠保证,要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例如:我公司制定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员工岗位培训制度、农村电工培训考核办法等等,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按规定接受培训的课程、课时,使培训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企业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学习活动,对认真参加学习培训并且所学科目考试优秀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对企业批准参加上级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函授培训学习的员工,要确保他们的学习时间,同时要制定其学习期间合理的报酬管理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组聘)上岗方面,上岗条件要对个人经过业务技术培训取得的合格证以及学历、职称等要有明确的要求,从而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事业心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上一篇:办公司英语笑话下一篇:校园景色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