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设计

2024-07-23

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设计(共9篇)

篇1: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设计

优秀教案设计: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骚扰、小憩、庸碌、糟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词语。

⑵ 摘录、体会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鉴赏本文珍爱生命的人文美。

⑵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⑶ 培养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的精细阅读习惯。

3、德育目标:

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和三点思考的侧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选取三个寻常事例,抒发对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反复朗读,用心领会文意,感悟生命的意义。

2、自读点拨法:

本文为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比较法。

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品评比较,培养赏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课堂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抓文章主题词,理解文意。合作探究,领会写作意图。比较阅读,培养赏析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因此,礼赞生命也就成为一个不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对生命价值的`参悟和颂扬。让我们在与作品对话中,接受生命的洗礼。

设计(二)

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病痛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观照寻常的生命现象,抒发的感悟便多了几分亲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这样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歌。

二、诵读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标示出各语段序号,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投影:

⑴ 给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 辜(gū)负 骚(sāo)扰 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 糟蹋(tà)

⑵ 释义: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应许:答应。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速读全文,画出各语段的主题词,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从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三个寻常事例中引发出的。

读一篇或一段文章,要善于抓关键词或主题词,从而抓住中心,抓住精神。如课文第一段都是围绕“生之欲望”一语展开的。课文各语段主题词示例: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4、学生着重诵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强烈呼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举例子要切合课文内容,如雷锋虽然只活了22岁,但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

三、精细研读,品味鉴赏

1、听读课文录音,勾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有哲理的语句。并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合作研讨:

⑴ 对文章开头写小飞蛾的事例,有两种看法: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一是一切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你认为哪一种更切合文意?

⑵ 课文写了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⑷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研讨、回答,教师点拨:

⑴ 从全文看,写的不是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二种理解更切合文意。

⑵ 第一个事例写小飞蛾,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是说一粒香瓜子在几乎没有生长条件的环境下,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以生命的诞生说明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是写作者倾听自己的心脏的律动,产生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进而严肃地思考人生。这样,从动物、植物写到万物之灵的人,由生的欲望、生命力的强大写到对人生的思考,层层拓展而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举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呼唤人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⑶ 小瓜苗虽然仅仅活了几天,但是掉进墙角砖缝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也没有泥土的情况下,冲破坚硬的外壳,成长为小瓜苗。从这个角度上说,小瓜苗确实具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至于小瓜苗仅活了几天,那是由它自身的营养机制决定的:养分消耗尽了,又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⑷ 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了。“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3、比较延伸:

阅读课本第13页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一文,试与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提示: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小飞蛾的事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以三个事例中引出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课文形象描写与理性结合,而沃森的同题文则文学色彩强烈。

4、语言运用与积累:补写一句话:

投影:

⑴ 一只_____不停地在_____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⑵ _____在_____小憩。

⑶ ________令我震惊。

⑷ ________令我肃然起敬。

⑸ _______昂然挺立______。

⑹ 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⑺ 我可以______也可以______。

⑻ ________庸碌一生。

⑼ 我应许____________。

⑽ ________遇福遇祸,或喜或忧,________。

篇2:生命生命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阅读课文时,能手脑并用,及时划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由事悟理”的写作思路。

3、了解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比较是最好的鉴赏”。

4、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相机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建议抓住以下两点:①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设计这一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②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克伦・沃森一文的比较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面对的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比较阅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比较”的切入点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如果能对比较阅读有所了解,能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发表自圆其说的观点,那么,应视为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学法

1、掌握一些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2、通过划、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3、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完整。

三、教学过程设计

以两教时安排本课教学。第一教时侧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教时侧重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文章的比较阅读。

(一) 导入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一件事、一种物、一个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加咀嚼、品味,说不定能有一种别样的感悟。比如,人体自身坚硬的牙齿,往往早早掉下,于是制造假牙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行业,而柔软的舌头却能与人的生命共始终。这看来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人却因此引出了对“刚”与“柔”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发出“至柔者至刚”的感慨。

要求学生说说类似的体悟事

例,先小组交流,再推选代表课堂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走近作者。

先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语调应有从舒缓到略显高亢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再学生仿读,这既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圈划“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常常想”“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心跳”“给我极大的震憾”、“有意义的人生”、“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绝不……绝不……”等词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明确:呼唤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抒写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价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的人生感悟,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三) 品味课文,探究研讨,走进文本

分组品读课文,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共性问题后板书:

1、对待“骚扰”“我”的飞蛾,“我”由“原想弄死它”到“忍不住放了它”,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2、写小瓜苗是“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却“仅仅活了几天”,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二段文字中,“竟然”、“竟”、“仅仅”等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第三段中,“沉稳”一词能换成“沉重”或“稳重”?为什么?

5、概括三个事例并归纳其各自蕴含的意思。

6、三个事例中,其中两个都涉及小生命,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7、作者静听心脏的律动,引出了对生命的哪三点思考?这三点思考呈怎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讨,然后课堂发言,最后或由学生、或由教师归纳明确:

1、促成变化的关键在于“我”感受到了飞蛾的“生之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惜的,飞蛾如此,何况人呢?全文所写的是生命本身,作者开笔就扣住了题目。

2、这样写并不矛盾。这从小瓜苗恶劣的生存环境(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可找到答案。也正因为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小瓜苗却能生长出来,让人不能不被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3、“竟然”、“竟”的运用,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

4、这是一组近义词,以置换辨析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此时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听诊器传递的,因而用“沉稳”一词是准确的。也不能以“微弱”一词置换,除了声音由听诊器传递而已不能称“微弱”外,“微弱”如与心脏跳动对应使用,指的往往是生命重危的迹象。

5、本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个事例:小飞蛾的“生之欲望”感动了“我”;第二个事例:石缝中的小瓜苗的诞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使“我”陷入对生命、人生的沉思。

6、在人类眼中,小小的飞蛾实在不屑一顾,一粒瓜子,同样微不足道。飞蛾所表现出来的对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叶,这里“形体”与“精神”,“形体”与“力量”构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为震撼人们心灵的根本原因。作者这样安排,正反映了构思的巧妙。

7、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第二点思考回答了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已将信念付诸行动,为生命奋斗,“勇敢活下去”。这三点,呈层层递进关系。联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缠身,在长期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笔耕不辍,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这一番体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四) 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可以围绕以下若干问题展开:①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②我该怎样做,才算珍惜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上题①有:与第一点思考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在已经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仍旧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息影舞台,蓄须明志等。与第二点思考相应的例子:雷锋只活了22岁,却发挥了无价的生命价值;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

关于上题②,要求谈出真实感受是关键,努力避免套话,大话。

设计以上教学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设计这样的发言环节,也是为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本文所得提供了一个舞台。

(五) 比较阅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如果说前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理解性阅读”的话,那么本环节实质上已深入到“鉴赏性阅读”阶段,当然,由于鉴赏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因而,活动的展开必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相适应。

1、根据要求速读克伦・沃森一文;

①概括该文写了哪一件事?

②被“踩入沙土里的”蜜蜂,经历了怎样的奋斗过程?划出相关词句。

③“我”跪的动作,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感受?

2、两文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①教师提示:在思考“为什么”时,可从语言、构思、主题等多个角度入手,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比较,陈述理由。

②学生交流。侧重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发言,而将见解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发言的第二因素。另外,从学生个性兴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应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谈课文,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之处及其理由是:

1、强调朗读。读是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同时,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检测学生感知、感悟课文程度深浅的尺度之一。读的形式的单一甚至缺失,是相当长时期内语文教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读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略读训练是一种略去或绕过文章中的某些次要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技能的培养训练。本文教学设计反复要求学生通过圈划关键词句以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正是体现了略读训练的落脚点。

3、尝试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比较是最好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的鉴赏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文学鉴赏可以说还处在尚未入门的阶段,因此,如何确定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学设计将评价学生的鉴赏深浅程度放在次要的位置,也是基于激发兴趣的考虑。如果现在就将鉴赏的要求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视鉴赏为畏途而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则可谓“欲速则不达”了。

五、教学资源汇编

(一) 背景知识:见课文有关注释。

(二) 练习题设计及答案:

1、同桌两人课文朗读练习:

2、将自己对本文两篇文章的初步鉴赏所得写成文字,在课后作进一步交流;

3、搜集古今中外歌咏生命、礼赞生命、思考生命的文章或警句格言,办一期以“名人眼中的生命”为主题的墙报。

(三) 相关资源:

篇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 认识生字“扰”, 学习多音字“弹”, 理解“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 读通全文, 理清文章脉络, 感悟第一、二个小故事,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3)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懂得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读文, 领悟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两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故事中蕴含的意思, 懂得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引发生命之思索

(1) 同学们,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十二岁那年, 我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 渐渐地腿不能行, 肩不能举, 手不能抬, 腰不能转, 甚至连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 我心中悲苦万分。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 永远做一个废人吗?我告诉自己, 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 我就不要活了。

同学们, 从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2) 可是,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不仅在轮椅上生活了整整五十年, 最后还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让我们接着看——

出示:四十多年来, 她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 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 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做出了贡献。

在第二段文字中, 你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多了不起的人啊, 那就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 (出示:杏林子的图片) 看了杏林子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 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 是啊, 是什么让林杏子有了这样巨大的转变?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写的文章 (板书:生命生命) 让我们一起分享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自读文本, 初谈生命之感悟

(1)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要求: (1) 字字入目, 句句入心, 努力读正确, 读流利。 (2) 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例举了哪几个事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 课堂上最动听的就是琅琅的书声, 最精彩的就是同学们的回到。来告诉我, 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飞蛾、瓜苗、心跳)

三、研读事例, 品味生命之内涵

(一) 探究“飞蛾求生”

1. 谁愿意领着我们走进第一故事, 读读第2自然段呢?

2. 教学“骚扰”

(1) 读得字正腔圆, 连这段中的一个新词也读得准! (出示:骚扰) 你们会了吗? (教学读音) “扰”字不仅要会读, 还要会写, 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教师范写) 请赶紧翻到语文书第90页, 在生字表下写一个, 注意书写姿势。那“骚扰”你能理解吗?

(2) 谁骚扰了谁?这不由得让作者感到这只飞蛾非常的——

(3) 真是会读书啊!其实, 这段中还藏了一个多音字, 你发现了?

(4) 你的眼睛可真亮啊!还有一种读音念——, 你会选吗?出示:子弹 () 弹 () 琴弹 () 弓动弹 ()

3. 体会“脆弱”

来, 谁愿意把“动弹”这个词送到句子中, 带我们走进飞蛾的生命, 请你——? (指名读)

出示句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 它就不能动弹了。

大大的手掌, 小小的飞蛾, 只要——你想说什么?

是啊, 生命何其脆弱, 何其渺小, 据资料记载, 飞蛾的寿命有的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或几天, 最多也只有一个月而已, 来,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和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1) 但正是这渺小的飞蛾却让我们感受到了——, 请你用心的读读这句话, 看看哪些词或哪个标点深深地震憾着你, 能说上理由是最棒的。

(2) 是的, 飞蛾的一生是渺小的, 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 它决不放弃, 这就是—— (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即使面对危险、身陷绝境, 它也要极力鼓动、全力挣扎, 这就是—— (学生齐读:生命生命)

(二) 探究“瓜苗生长”

(1) 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 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话, 俗话说:“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 并在旁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写下你心中的感受。 (学生自学)

(2) 同学们, 已经在书中写下了许多闪烁智慧的文字, 留下了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悟, 来, 让我们来交流、分享。

(三) 学生交流: (预设)

(1) “竟然”、“竟”是什么意思? (出乎我的意料, 不可思议。) 是什么让人觉得出乎意料, 不可思议? (随机指导朗读)

(2) “冒”能给冒换一个词吗?那这里为什么选择冒, 一个“冒”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 说得真不错, 相信这道题是难不住你了, 来, 翻开《课堂作业本》第38页, 完成第一部分。 (交流反馈)

(4) 就是一粒香瓜子, 一粒不起眼的香瓜子, 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 (顽强的、它的努力向上、生长的……) (板书:生长的不屈)

(5) 对, 这就是不屈的生命, 这就是顽强的香瓜子, 那么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用朗读来分享彼此对它的感悟吧!谁来读这一段?

(6) 香瓜子这一生虽然是短暂的,

但它用那生长的不屈告诉我们, 它决不退缩, 这就是—— (生齐读:生命生命)

即使环境恶劣, 生命短暂, 它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这就是—— (生齐读:生命生命)

四、联系生活, 丰富生命之体验

(1) 同学们, 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感悟和思索, 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 读着读着, 我们把作者的感悟读成了一首诗, 一首生命的小诗, 看出示: (出示表示生命的图片课件)

生命, 生命

女:生命, 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男:生命, 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女:生命, 是花儿盛开的笑脸!

男:生命, 是柳树吐出的新绿!

合:生命, 是天空绚丽的烟花!

生命, ……

(3) 在你的眼里, 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记忆的闸门, 想想多姿多彩的生活, 让我们也动笔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言。 (生练笔)

(4) 谁来展示一下?

(5) 听的出来, 学到这同学们对生命又多了一份认知, 一份感动, 一份思索, 如果把你们刚才写的都连起来, 就是一首美好的诗篇, 一曲生命的赞歌。金老师建议大家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和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在课外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哦!

(6) 这节课就学到这, 下节课我们继续聆听杏林子对生命的呼唤。

板书设计: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的欲望

篇4:《生命 生命》开放作业设计

但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但不排除过度渗透学习方法的现象,也就是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制约儿童的个性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开放式的作业设计,以使教学回归儿童的天性。

一、寻找童趣,突破作业形式局限

作为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作业又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大类。作业的设计形式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完成要求而定,纸质作为传统的完成作业形式,多被用于课后作业中,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亟待突破,连带的作业形式也需要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而课堂作业更多是以口头形式来完成的,作业形式相对变化较多,更能突破童趣。

以《生命 生命》一课为例,课堂作业的布置遵循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定,在作业形式上多以口头表达为主。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通过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三种自然生命朗读文中相应的内容,从而加快作业完成时间,提高作业设计的任务导向性。在阅读后,要求学生用一句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就是分别总结三个故事的大意,运用课堂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读思结合,既平添了作业的童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课后作业的设计,更需体现设计上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冲破“写”作业的思维局限,从形式上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比如以探讨生命意义为题,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形式自拟演讲稿,并在班级组织的专题演讲比赛中,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虽然作业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口头的,但实际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功都得到了锻炼。

二、体验童真,突破作业内容局限

作业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要突破桎梏,在内容上也需要冲破定势,尽量摆脱单纯的抄写、仿写、填词、造句等传统的、单一类型的任务模式束缚,转而向渗透新元素、多元化的创造型任务模式发展。

新元素的渗透,是作业设计与时代接轨、与学生思想动态相适应的结果。人的思维总是受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充满好奇心理的儿童阶段,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利用这一点,在作业设计中适当融入“新元素”,会大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思想桎梏。比如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关于生命意义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淡化作业内容的形而上学色彩,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探索的乐趣。

而多元化作业设计代表了当前的流行趋势。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往往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加之学生的先前经历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多采用问题讨论的作业内容,也就是不限定答案标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作业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上面的课文中,教师以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为题,要求学生融入个人的理解来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瓜苗“肃然起敬”?学生在作业内容中结合个人经历,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童真的一面,激发了学生塑造的个性成长。

三、放飞童心,突破完成方法局限

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训练中使学生熟悉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较为突出。

以上面的课文为例,教师为使学生充分感悟生命的意义,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知识累积等先前经历来探讨学生视角的“生命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法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展现动物之间不离不弃的感人画面;有的学生则运用长在峭壁上的树木的图片、并配以把人化的描写来展现生命的顽强;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体现了学生努力释放个性、放飞童心,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作业的思想。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在作业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纸质作业形式的局限,转而从童趣入手,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在完成作业的内容上,进一步体现出开放的设计特色,启发学生奇思妙想,尽量运用与众不同的答案;甚至鼓励学生表述自己完成作业的想法和步骤,通过探究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以提高自身作业的完成质量,提升内涵。通过开放式的作业设计,多元化的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回归儿童天性”。

篇5:生命生命的教案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学习难点与重点: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表达清楚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辨析正误)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

出示生字词语

动弹糟蹋

骚扰挣扎鼓动跃动

冒出冲破不屈茁壮

听诊器沉稳震撼糟蹋

1、学生自读词语,保留在自己的词语仓库里(背诵)

2、用三组词语串联,分别讲述三种生命现象。

师:看来串联词语,找到他们的联系点,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飞蛾求生瓜子抗争静听心跳

师:作者通过三个小小的生命现象,作者通过这三种生命现象表达作者珍爱生命。这是我们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学懂了的内容,这样的感受还是很薄很薄。怎样把课文读厚呢?(板书:厚薄)

二、品读赏析,言情共生

(一)品读飞蛾求生――走进作者内心

师:先请大家把第一组词语填进这一段话中。

出示: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是飞来飞去,着我。趁它偏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着,极力()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打开书本,细读第二自然段,把这些字眼圈一圈,透过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安静地读课文后进行反馈)

师:我们联系上下文体会得很不错。这是我们作为读者体会到了。文章的作者是杏林子,杏林子是怎样的人呢?

(出示:十二岁那年,杏林子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绝大部分关节坏死,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一直坐着.看到寿命只能活9天的飞蛾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不禁心潮澎湃:)

篇6:《生命生命》的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生命,生命》文章,本着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以及语文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指导。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人的生命细算却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跟这生命有关,题目是《生命 生命》(板书),文章的作者杏林子 12岁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读一下这篇文章,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杏林子对生命这个人最宝贵的东西有何感悟呢。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思考:是那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三、交流探讨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思考: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明确:

⑴ 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飞蛾:求生之欲望

香瓜子:生命之顽强

心跳:生命之可贵

⑵ 这些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要使生命有意义有价值不辜负生命意味着要为生命而奋斗。

2、其实,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下面,就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些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说说能引发那些思考?先分小组交流,再在组内推举一位讲得精彩的同学作全班交流。

3、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一定受益非浅。这里,老师也想说几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第一个:据说,人体的头盖骨是世界上最致密坚硬的东西,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把它剖开,后来,在里面植入一粒种子,奇迹发生了,种子发芽了,并冲开头盖骨长了出来。种子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哪。

第二个:九八抗洪救灾的日子里,大家都从电视里反复看到这样的镜头:解放军叔叔成冲锋舟救出被围困在洪水中,死死报住一棵大树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江珊,据说,它紧紧抱着那棵救命树,整整有十九个小时,而这,远远超出了人体力的极限。生命的潜能之强大令人震撼。

第三个:一次泥石流,冲毁了一个村庄,救援人员扒开一间灌满泥石流的屋子的屋顶,救出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已经不能说话的小孩却死活不愿离去,拼命指着他的身下。救援人员继续往下挖,挖出一个女的,已经没有呼吸,却保持了这样的姿势──身体直立,双手上举,象是托着什么。而此时,小孩还不罢休,救援人员继续往下挖,又挖出一个男的,保持了同样的姿势。他们是谁呢?他们的双手托着什么呢?对,他们是孩子父母,他们相继用自己的生命把孩子托出了泥石流。

第四个:某旅游胜地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一缆车车厢突然脱落从高空坠地,在坠地的一刹那,一对年轻的父母把他们的孩子高高托起,她俩双双遇难,而孩子的一幸存。著名歌手韩红从报纸看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收养了那个幸存的孩子,并且创作了那首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歌颂亲情和生命的.歌。

(播放《天亮了》)

四、教师结束语

老师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要从中挖掘什么深刻的意义,而是要大家明白关于生命的另外两点思考:第一点,生命是强大的,任何时候,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第二点,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任何时候,不可轻言放弃生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危险,要珍惜生命。

最后,老师想把汪国真的诗作《生命 生命》送给大家以共勉,愿同学们能在你有限的生命中搏出你无限的精彩!

(教师诗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 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五、布置作业

以由生命联想到为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并把你的这些感受写到你的《心灵小语》上去,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执教感言】

篇7:人教版《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戌街水桥完小 李红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起来走进一个人(课件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她叫杏林子,看着她满面的春风阳光般的笑容,我们绝对不会想到在她和同学们差不多大的时候,一个病魔光临了她美好的童年,她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她瘫痪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写作时要弯着背、弓着腰,比常人辛苦百倍。除了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更让她从此远离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用她所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第二张幻灯片)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另有作品《杏林小语》、《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杏林 1 子励志小品》等多部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第三张幻灯片)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是一双饱受病痛的折磨,几乎无法弯曲的手。杏林子正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

19、生命 生命》

二、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路径:

(一)课题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

(二)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三)(1)、读课题,理解课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3)、指名回答(课题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是不是更简洁?)并做适当的提示。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和新词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路径:

(一)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二)三个事例各是从什么角度对生命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思考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三)(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条学习路径。

(2)、小组代表交流,组内成员补充。

(3)、师指正(出示幻灯片)

(4)、师小结回扣课题: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飞蛾还在为了自由的飞翔激烈挣扎,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四、交流反馈: 出示学习路径:

(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

(二)“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三)“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肃然起敬”能不能换成“肃然”?

(四)(1)、自愿组成学习小组(6人以内),合作完成三条学习路径。

(2)、小组代表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3)、师出示幻灯片,总结回顾

五、巩固练习: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什么?

(三)欣赏有关生命的图片“生命,不屈的动力!冲破一切的力量”

(四)朗读有关生命的格言

六、板书设计

飞蛾 挣扎求生

震惊(动物)生命 香瓜子 不屈向上

敬佩(植物)

我 静听心跳

篇8:《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懂得珍爱生命, 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教学设计】

一、导语

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

的灿烂, 一条丑陋的毛毛虫, 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一句名言也是她对生命的感悟。

2. 揭题, 板书课题, 齐读。

3. 设疑, 进入课文:生命到底是什么?现在, 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课文, 一起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二、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1.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2. 这些事例, 哪个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三、检查自读

1. 生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瓜子长苗、倾听心跳。

2. 生谈自己感动的事例和原因。

四、品读, 体会情感

1. 指读第一自然段, 抓住“只要……就”、“挣扎”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2. 课件出示重点句, 齐读体会:你认为这是一只的飞蛾。

3. 小结: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短短的九天, 但就是这短短的九天, 它也要争取活下去, 结果, 它的努力没有白费, 它的挣扎感动了我, 它强烈的求生欲望感动了我, 我把它放了!

五、学习第二个事例

1. 默读第二个事例, 思考:香瓜子长苗, 让作者感悟到什么?

2. 读了这部分内容, 你想说什么?

3. 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4. 体会:一个“竟然”说明了什么?

5.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惊喜的语气)

6. 在这里作者为什么没有用“长出”而用“冒出”?它是在一种什么条件下生长的?

六、学习第三个事例

有一次, 作者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时, 她被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震撼了, 她深深地感受到:

出示大屏

生齐说:“这就是我的生命, 单单属于我的生命。”师说:“这单单属于我的生命, 我有多种选择。”生说:“我可以……也可以……”

师说:“这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但作者的选择是……生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出示句子齐读

师说:“这就是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七、出示课件, 简介作者

看了杏林子的介绍, 你想对她说什么?

八、感受自己的心跳

举例说说, 要怎样做才是对自己负责?怎样做是对自己生命的糟蹋?你能说一句有关珍惜生命的名言或举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物吗?

九、总结三个事例的启示

作者在课文开头, 提出了一个问题, 但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举了三个事例, 从三个事例中你找到答案了吗?

十、总结板书, 升华点题

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从三个事例中明白了生命是短暂的, 应该珍惜生命, 生命是有限的, 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这使我们感悟到———生命的可贵。

篇9:《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1)认识生字“扰”,学习多音字“弹”,理解“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读通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第一、二个小故事,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读文,领悟飞蛾求生,瓜苗生长两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故事中蕴含的意思,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引发生命之思索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十二岁那年,我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地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腰不能转,甚至连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我心中悲苦万分。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

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

(2)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不仅在轮椅上生活了整整五十年,最后还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活出了自己的价值,让我们接着看——

出示:四十多年来,她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做出了贡献。

在第二段文字中,你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多了不起的人啊,那就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出示:杏林子的图片)看了杏林子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4)是啊,是什么让林杏子有了这样巨大的转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写的文章(板书:生命 生命)让我们一起分享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自读文本,初谈生命之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要求:①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②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例举了哪几个事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课堂上最动听的就是琅琅的书声,最精彩的就是同学们的回到。来告诉我,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板书:飞蛾、瓜苗、心跳)

三、研读事例,品味生命之内涵

(一)探究“飞蛾求生”

1.谁愿意领着我们走进第一故事,读读第2自然段呢?

2.教学“骚扰”

(1)读得字正腔圆,连这段中的一个新词也读得准!(出示:骚扰)你们会了吗?(教学读音)“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写时应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请赶紧翻到语文书第90页,在生字表下写一个,注意书写姿势。那“骚扰”你能理解吗?

(2)谁骚扰了谁?这不由得让作者感到这只飞蛾非常的——

(3)真是会读书啊!其实,这段中还藏了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

(4)你的眼睛可真亮啊!还有一种读音念——,你会选吗?

出示:子弹( ) 弹( )琴 弹( )弓 动弹( )

3.体会“脆弱”

来,谁愿意把“动弹”这个词送到句子中,带我们走进飞蛾的生命,请你——?(指名读)

出示句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大大的手掌,小小的飞蛾,只要——你想说什么?

是啊,生命何其脆弱,何其渺小,据资料记载,飞蛾的寿命有的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或几天,最多也只有一个月而已,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和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1)但正是这渺小的飞蛾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请你用心的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些词或哪个标点深深地震憾着你,能说上理由是最棒的。

(2)是的,飞蛾的一生是渺小的,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它决不放弃,这就是——(学生齐读:生命 生命)

即使面对危险、身陷绝境,它也要极力鼓动、全力挣扎,这就是——(学生齐读:生命 生命)

(二)探究“瓜苗生长”

(1)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作者眼中的生命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3自然段话,俗话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找一找令你感动的句子、词语或标点符号,并在旁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下你心中的感受。(学生自学)

(2)同学们,已经在书中写下了许多闪烁智慧的文字,留下了自己心中最真的感悟,来,让我们来交流、分享。

(三)学生交流:(预设)

(1)“竟然”、“竟” 是什么意思?(出乎我的意料,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不可思议?(随机指导朗读)

(2)“冒”能给冒换一个词吗?那这里为什么选择冒,一个“冒”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说得真不错,相信这道题是难不住你了,来,翻开《课堂作业本》第38页,完成第一部分。(交流反馈)

(4)就是一粒香瓜子,一粒不起眼的香瓜子,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顽强的、它的努力向上、生长的……)(板书:生长的不屈)

(5)对,这就是不屈的生命,这就是顽强的香瓜子,那么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用朗读来分享彼此对它的感悟吧!谁来读这一段?

(6)香瓜子这一生虽然是短暂的,

但它用那生长的不屈告诉我们,它决不退缩,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即使环境恶劣,生命短暂,它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四、联系生活,丰富生命之体验

(1)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感悟和思索,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读着读着,我们把作者的感悟读成了一首诗,一首生命的小诗,看出示:(出示表示生命的图片课件)

生命,生命

女: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男: 生命,是瓜苗生长的不屈!

女: 生命,是花儿盛开的笑脸!

男: 生命,是柳树吐出的新绿!

合: 生命,是天空绚丽的烟花!

生命,……

(3)在你的眼里,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想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们也动笔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言。(生练笔)

(4)谁来展示一下?

(5)听的出来,学到这同学们对生命又多了一份认知,一份感动,一份思索,如果把你们刚才写的都连起来,就是一首美好的诗篇,一曲生命的赞歌。金老师建议大家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和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在课外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哦!

(6)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聆听杏林子对生命的呼唤。

板书设计:生命 生命

飞蛾 求生的欲望

上一篇:项目考核机制下一篇:商会会长年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