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水龙吟

2024-07-25

苏轼 水龙吟(精选6篇)

篇1:苏轼 水龙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1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苏轼的《水龙吟》。

2、了解苏轼生平、作品以及他的“豪放词”。

3、品味文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涵并背诵本词。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盘点:

1、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关于宋词你了解多少?(从流派上)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宏沉雄,气势豪纵,成就颇高。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特点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清新绮丽之美。内容比较窄狭,主要侧重儿女风情。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qí)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可以说是对于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和生动说明。

2、我们学过的宋词你还记得哪些?

3、我所知道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魅力。他的词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绘画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官阶)检校水部员外郎(加号)。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在工作之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二、预习自测: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2

1、读准字音。

也无人惜从教(使)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愁思)

萦(缠绕)损柔肠,困酣(困倦极了),娇眼(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叶)落红(花)难缀(连缀)

2、苏词的题目中提到一个人名,与下一首词有什么联系?

苏轼的这首词是用章楶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填写的。(见课下注解)

附章质夫《水龙吟》: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译文:燕儿忙筑巢,莺儿懒啼唱,繁花凋残,正暮春,大堤上柳花飘坠。柳花轻飞乱舞,点缀着树林,像是全无才华和情思。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悄悄荡入深深的庭院,春日渐长,院门紧闭。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进入闺房,却又被阵风吹起。

兰帐中美人才睡醒,正惊怪春衣被雪沾琼花缀。绣床上被落絮铺满,结成无数香球,才滚圆却又破碎。时时见着蜂儿粘花粉,鱼儿戏池水。望着长安路遥远,郎跨着金鞍游章台,眼中涌满盈盈泪。)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苏轼词的大体意思。

上阕:人们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她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人们说她无情,细细思量,情思绵长的不正是她!那轻盈的身姿回旋转侧,宛如美人愁断的寸寸柔肠,又如困倦的娇眼欲开还闭。她的梦魂,随风万里,苦苦寻觅梦中的情郎,却无端又被,莺啼惊醒。

下阕:我原本不恨杨花飞尽,只恨西园落红满地,愁苦花事就此消歇。清晨,宿雨初停,只见满池细碎的浮萍,哪里还有杨花的踪迹?我不禁暗暗疑心哎!春色原只剩三分了,二分昨夜已零落尘土,一分如今又跟随流水。怎不让人怅然若失!我寻寻觅觅、细细察量,忽然间开始明白了,那飞坠的哪里是杨花,漂浮的又哪里是浮萍!一夜宿雨,飞絮化成萍,那千点万点,全都是离人的眼泪啊!

三、词作赏析:

(一)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品读诗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以及喜欢的理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惜,怜惜。从教坠,任凭坠落。意思是说,杨花像花又不像花。因为她“似非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一个“惜”字,是全篇之“眼”。“无人惜”,反衬作者独“惜”,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又因为她“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请看下面六句。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思亲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花人合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3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

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

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花人合一,相比章质夫的原词,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后片写杨花的归宿,先把意思推开一层,说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不恨”是表情婉曲,不恨即恨,是不仅恨的意思。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萍碎:相传杨花入水化为浮萍。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

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

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2、春色何以分成几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

四、拓展提升:

苏轼和章楶的两首词都是描写杨花的,相较而言你觉得哪一首在描摹事物方面的技巧更胜一筹?(找出直接描写杨花的句子)

章词咏杨花,以形写神,风姿秀逸。上阕写杨花飘坠轻飞,极富动态神韵,特别是歇拍“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几句,将杨花在“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后的轻飞之态,写得至为灵动,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下阕仍以摹写杨花物态为主,不惟拟人,且略微渗入人情。

苏轼的和韵之作在咏杨花方面既不模写差远,也不体认太真,而是在不即不离中,将自己的感情隐寓其中,亦杨花亦东坡,上阙侧重写芳华幽独之悲,下阙侧重写惜春伤逝之感。深寓生命之孤独、漂泊、失落、不能自主、无可奈何之悲伤。

对于章词原作和苏轼和作的高下,朱弁认为章词能曲尽杨花妙处,故章词好;张炎认为苏词直是言情,非复咏物,是借咏物来抒情,故苏词好;许昂霄则以为二词各有千秋,各胜擅场。章词从各个方面来写杨花,开头写春末飘杨花;次写杨花飞到各处,飞到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看到蜂儿、鱼儿,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得很细腻。就描绘杨花说,做到了曲尽其妙。苏词在写杨花,也在写人。苏词就咏物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就写人说,苏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既不成,春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词。苏词能在曲尽事物。

五、再读本词,体悟词作之美。

六、作业:熟读成诵本词。附: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

篇2:苏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一: 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赏析二:

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萦损柔肠”三句写“思”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刚停而又被莺呼起。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下片则愈出愈奇。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杨花已尽,春色已尽。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此词遗 取神,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

这首词,一般以为作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其时,作者与章质夫同仕汴京。

题为“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次韵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不但要用原作的韵,而且次序也不能变。这就比和韵更难。弄得不好,往往以辞害意。所以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不多作。东坡这一次韵之作,一般以为比原作更好。这就不能不说与作者的才学有关了。

词一起,便把描写对象放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非常高明的。“似花还似非花”,可说是形象地概括了这类咏物词的艺术规律。似花在形,似非花在神。很好地处理形与神的关系,这就是咏物词在艺术上的要求。正因其似而不似,所以一般人就不知道珍惜而任其飘坠了。“抛家”句,承“坠”字而来。一抛,似无情;一傍,却有思。“无情”而“有思”,也就是“似花还是非花”。杜甫《白丝行》句:“落絮游丝亦有情”;韩愈《晚春》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较之章作全袭韩意自为高妙。“萦损”三句,以拟人语组合成句,状其温婉娇美,“无情有思”而又有情思,是由神似而至人化的过渡。“梦随”三句,取意于唐人金昌绪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里实际是暗写一位女子的无限幽怨。寓伤感于飘逸,已不是“无情有思”而是“有情有思”了。

换头而下,则从这个女子眼中写来。从“不恨”与“恨”之间见其深情远思。“此花飞尽”,一花之事也;“落红难缀”,一春之事也。杜甫《曲江》句:“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整个春天即将过去,而所思之人尚未归来。其思念之切可想而知。“晓来”三句,进一层写落红不但“难缀”,且遗迹也将为朝雨洗净,只剩下一池破碎的浮萍。“春色”三句,紧承“晓来”三句而来,三分春色,全部付之尘土与流水。“且看欲尽”,“莫厌伤多”(杜甫《曲江》),真不禁心灰意冷了。歇拍用唐人诗:“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曾季《艇斋诗话》以为“夺胎换骨”。词人之笔绕回到杨花身上,但它在离人眼中一点点都成了血泪。前面所谓“无人惜”者,似为花,实为人。而现在,则惜此花者,惟此离人;惜此离人者,亦惟此花,泪眼相看,情何能已!思何能已!故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以为歇拍“画龙点睛”,可谓别具兴眼。

综观全词,沈谦《填词杂说》谓为“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这是就其艺术效果说词已不止于赋物,而充分表达了作者欲言之情。我们不能理解为艺术上可以把言情与赋物分离开来乃至对立起来。问题在于如何处理物之形与神的关系,又如何处理之神与人之情的关系。刘熙载《艺概》以为起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于“不离不即”中求之,斯为探真之道。唐圭璋先生以为此词“咏杨花,遗貌取神,压倒古今”(见《唐宋词简释》),则明确主张从貌与神的关系的处理中求之,较之刘氏之说更进了一步。当然,“遗貌取神”必先由貌 入神,也不能把貌与神分离乃至对立起来。唐先生又谓“全篇皆一惜字生发”,也极精当。由“无人惜”而至有人惜,乃是贯串全篇的基本脉络。

赏析四

咏物词的创作素以为难。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亦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张、沈二人对咏物词所持观点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而如果咏物兼有和韵,则难度就更大了。而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且“和韵而似元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此词作年一般认为是元佑二年(1087)。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和朱祖谋《强村丛书》编年本《东坡乐府》均系于此年,此后基本为论家所采纳。因为此年苏轼与章质夫同官京城,且曾共在章府听弹琵琶;苏并有《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一词以纪其事,而此《水龙吟》词遂一并附录于此年。此说看似有理,实则不耐推敲。何则?盖苏轼此词乃和韵寄赠之作,若作于同官京师之时,则“寄”之一字便无从诠释了。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故元佑二年之说颇存疑问。信中提到的章质夫“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则与元丰四年(1081)四月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合。故定为元丰四年,或许更为合适。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水龙吟》词中的伤春身世之感,也可以与苏轼的这一段被贬谪的经历更容易挂起钩来。

苏轼的这首《水龙吟》是和章质夫的《水龙吟》的同韵之作,虽然苏轼称章词“妙绝”,自己“本不敢继作”,继作之后,又嘱告对方“不以示人”,似并无机锋相摩之意。但后人还是往往将它们放在一起比勘品评,以决高下。因此在评说苏词之前,不妨先化一些笔墨来看看章词究竟。其传诵一时是浪得虚名还是确有身手,是须看过方能知晓的。章词全文如下: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章质夫的词,《全宋词》共录两首,即有一首声名远度,殊属不易。这首词咏杨花,以形写神,风姿秀逸。上阕写杨花飘坠轻飞,极富动态神韵,特别是歇拍“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几句,将杨花在“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后的轻飞之态,写得至为灵动。连首肯晁叔用以为质夫与东坡难以比肩的魏庆之,也不得不称说此数句“可谓曲尽杨花妙处”,并直言“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这比泛泛的苏、章优劣论要有说服力得多。下阕虽牵涉人事,但仍以摹写杨花物态为主,不惟拟人,且略微渗入了人的情韵。朱弁《曲洧旧闻》卷五称它“命意用事,清丽可喜”,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从总体上,章质夫赋咏杨花,便真的在杨花的物态风神方面化足了功夫,因此就状物生动而言,章质夫是曾无半点愧色的。

与章质夫的原唱相比,苏轼的和韵之作便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他在咏杨花方面既不模写差远,也不体认太真,而是在不即不离中,将自己的感情隐寓其中,亦杨花亦东坡,把传统的赋物境界和人格境界打通为一,“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但若要言及摹写杨花物态的精妙,则章质夫的地位仍难以动摇。苏轼只是在“使来者何以措词”的感叹之外,别开一新境界而已。有鉴于此,许昂霄《词综偶评》认为章、苏二作,“均是绝唱,不容妄为轩轾”。而王国维遽称苏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词“原唱而似和韵”,并归之为“才之不可强”(《人间词话》),似乎又只窥一端,未见其余,很难说是持平之论了。

苏轼和韵的是一首当时已称诵的名作,如果再在状物方面费尽思索,恐怕也难以逾越原唱,所以只能别开生面,把杨花拔高一筹,使之渲染上更强烈的主观色彩,更多地显示出人的性情品格。因此在苏词中,杨花同人的情感贴得更近了,而且这种贴近是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

起句“似花还似非花”,就典型地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意思。“似花”是“物物”,“还似非花”则已“不物于物”了。全词皆就此二端描画,故刘熙载说:“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艺概·词曲概》)“也无”两句续写“非花”之意。因为“非花”,所以无人对其坠落表示怜惜,任由它“抛家傍路”。这是宕开一层的写法,是欲扬先抑。“思量”两句则承“似花”而来,笔法与前陡转。花与人的情思往往有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如杜甫诗云:“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一般都是由花生情,由情到花的。故起句六字,用力颇足,涵盖到后面数句的文意。“萦损”三句是总写,兼及“似花”“非花”两方面。一方面传神地写出了柳絮翻飞的迷人姿态;另一方面用“萦损柔肠”四字,既写出了杨花对柳树的缱绻之情,又隐约写出了闺中女子因思念郁结、天气倦人而娇眼欲开还闭的神态,写物写人,浑不可分。歇拍三句化用了唐人金昌绪的《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虚虚实实中遁入梦境,把闺妇的心思委婉说出,但同时又与柳絮的自然形态结合无垠。把柳絮的随风飘荡,乍去又回,欲坠仍起,写得十分形象。

过片从杨花想到落花,又是宕开一层的写法。因为杨花“非花”,所以“不恨此花飞尽”;但杨花飞尽的季节却是春天将逝的季节。西园繁花落尽,如同杨花一样无可挽回了,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因而既一再说杨花不关我情,而写情之句又皆从杨花生出,不黏不脱之境,仿佛可见。接下笔法又转。从对春天的怜惜转而对杨花心生关怀,将自己对杨花貌似冷漠的心态直接揭穿。“晓来”三句自问自答,是借用了杨花化萍的传说。姚宽从植物生态的角度,认为苏轼引用传说,不免有误。他在《西溪丛话》中说:“杨、柳二种,杨树叶短,柳树叶长。花初发时,黄蕊子为飞絮。今絮中有小青子,著水泥沙滩上即生小青芽,乃柳之苗也。东坡谓絮化为浮萍,误矣。”姚宽的分析颇具科学意味,似不容不信。但苏轼此处只是借以言情,也不宜胶柱鼓瑟,以科学来代替诗情。苏轼为人既随意适性,他能就黄冈之赤壁而引发诗情喷涌之《念奴娇》(大江东去),虽与赤壁之战的故地了不相涉,但何妨其成为千古名作呢?故在诗词鉴赏领域,审美的感知有时比科学的考证,是要更为契合诗人的初衷的。

“春色三分”三句是假设之辞,但假想得超凡脱俗,让人拍案称奇。这种将春色数量分化的写作方法,苏轼曾多次使用,如《临江仙》之“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之“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等,都可看出他一贯的思维定势。当然从渊源上而言,也许唐代诗人徐凝的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才是此类写法的更早的源头。煞拍三句呼应上阕“萦损柔肠”之意,是点题之句。杨花之漫天飞舞,恰如游子与思妇的眼泪,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也只有游子和思妇,才会在这纷飞的泪水中苦度年华。语意沉痛,振动全篇,将全文的情感收束得异常饱满。

苏轼写杨花是用情感驱动的,所以它给人的印象不仅在于描摹对象的形神兼备,更在于随着对象的起转变化而引发的情感变化。在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中,将全词写得空灵飘忽,是苏轼豪放之外沾溉于传统的另外一种风格。朱弁《曲洧旧闻》引晁叔用的话说:“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东坡作词虽不十分措意,但这一首因系次韵,所以用足了才力。不仅音律精细,情感幽约,而且紧著题目,融化不涩,堪称是咏物之正法眼藏

赏析五

这是一首咏物词。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亦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且“和韵而似原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元丰四年(1081)四月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时苏轼“乌台诗案”贬官黄州。

苏轼这首《水龙吟》是和韵之作,章质夫《水龙吟》云: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词咏杨花,以形写神,风姿秀逸。上阕写杨花飘坠轻飞,极富动态神韵,特别是歇拍“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几句,将杨花在“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后的轻飞之态,写得至为灵动;可谓曲尽杨花妙处“,并直言”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下阕仍以摹写杨花物态为主,不惟拟人,且略微渗入人情。

苏轼的和韵之作在咏杨花方面既不模写差远,也不体认太真,而是在不即不离中,将自己的感情隐寓其中,亦杨花亦东坡,上阙侧重写芳华幽独之悲,下阙侧重写惜春伤逝之感。深寓生命之孤独、漂泊、失落、不能自主、无可奈何之悲伤。

篇3:苏轼 水龙吟

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能冲破一切束缚,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气势纵横, 意境深远。其词题材广阔, 除以感慨国事、指斥奸邪、自伤身世、怀念故土为主要内容外, 还以多彩多姿的画笔描绘农村景物和壮丽山河等。在艺术上, 既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 又长于白描。在语言上, 既能娴熟地化用经史诗文中书面语言, 精练而畅达, 又很注意学习民间口语, 形象而生动。词风虽以豪放为主, 但也不拘一格, 沉雄、飘逸、激越、妩媚, 兼而有之。总之, 他的词从内容到形式都较苏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关于这首《水龙吟》的写作时间, 目前有三说:一是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 ;二是乾道五年 (1169) , 辛弃疾时任建康府通判;三是淳熙元年 (1174) , 词人时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较其三说, 以第二说为是。这是因为, 这时他南归已经七年了, 眼看收复北方失地的愿望付诸东流, 感慨是很深的, 此其一;其二, 辛弃疾曾在乾道元年 (1165) 上《美芹十论》, 建议出兵北伐, 但未受重视。几年后又被授以建康府通判这一闲职, 其心绪不佳自可想见。这些情况也正合《水龙吟》词意。

此词上片写登临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词人登高一望, 水远山长, 清秋无际: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上句从远处着笔, 写楚天之辽阔;下句从近处落墨, 将视线集中于不尽之江水, 渲染满目之秋色, 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秋天, 本是使人感伤的季节, 而词人当此际, 看到祖国半壁河山尚在金兵铁蹄之下;想到自己壮志未酬而时光虚掷, 更是感慨殊深。于是便借景抒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遥岑”, 远山。“远目”, 即远望。目, 这里用作动词, 看的意思。“玉簪螺髻”, 即碧玉簪、青螺髻。这里都是用来比喻山的形状。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 撒在明月中。”以上三句意谓, 举目远望, 山峰耸立, 好似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 但河山愈美愈能给人增添愁恨。这是因为词人一看到这锦绣的江山, 便想起沦陷区的国土, 所以不免引起惆怅。而眼前的景象更令人伤情: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楼头的落日, 渐沉西山, 这衰飒之景, 似乎象征江河日下的南宋王朝。“断鸿”, 失群的雁。这里是用来比喻离散的人民, 也有自喻之意。《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之子于征, 劬劳于野。”朱熹《诗集传》:“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 而作此歌也。”“江南游子”, 词人自谓。建康属江南东路, 而词人原籍山东, 所以自称“江南游子”。然而, 此时词人身为朝廷命官, 并非无职事之游民, 他之所以自谓“游子”, 显然有落拓不羁之感慨。

既然是“游子”, 便不能不时刻想到收复失地而还故乡, 但他此时的复杂心情别人是不理解的, 所以接着说: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吴钩”, 原是指春秋时吴地所产的弓形宝刀, 这里是泛指普通的佩刀。“看了”的“了”字, 和下句中的“遍”字同义, 是说看得很仔细。词人为什么这样细看宝刀呢?这当是有深意的。既然大好河山已经沦陷, 如今有家不能归, 所以词人便以收复失地为己任。而收复失地, 便不可须臾离开武器。并且, 这柄刀, 也许就是当年参加耿京起义军时曾用的刀, 它能勾起词人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也会引起许许多多的感慨。下一句“栏杆拍遍”, 也有相同的意思。然而, 这一切都是无人理解的, 词人的心情该是多么苦闷啊!

如果说上片主要是寄情于景的话, 那么下片则主要是借历史典故直接发表议论: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意谓自己不愿学张翰只顾个人口腹之欲而弃官归乡。“脍”, 把鱼、肉切细。这里用作动词。“季鹰”, 西晋时人张翰的字。《晋书·张翰传》: “翰因见秋风起, 乃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志,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以上几句 是紧承上 片而来。前言“无人会, 登临意”, 别人或以为词人因登高望远而生思乡之情, 于是这里便用“休说”二字加以否定。但既然想到了张翰一典, 毕竟流露了有家难归的乡思。所不同的是, 他的思乡决非如张翰之流贪图个人的“适志”, 而是想兴兵北伐, 收复失地。此为“登临意”其一。其二是:“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求田问舍”, 购买土地和房舍。“刘郎”, 即刘备。《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 表与备共论天下人, 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 豪气不除。’汜曰:‘昔遭乱过下邳, 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 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 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 今天下大乱, 帝主失所, 望君忧国忘家, 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 言无可采, 是元龙所讳也, 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 欲卧百尺楼上, 卧君于地, 何但上下床之间耳!’”词人引用此典, 意在说明, 此刻自己之所以登楼一望, 惆怅万端, 也并非因个人功名未就, 家资不丰, 而是如刘备所云“忧国忘家, 有救世之意。”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这是词人以树自比, 感叹岁月流逝, 时光空度, 徒怀壮志, 事业无成。此为“登临意”的第三层含义。“树犹如此”,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即桓温) 北征, 经金城, 见前为琅时种柳已皆十围, 慨然曰:‘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攀枝折条, 泫然流泪。”又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以上三句意谓, 可叹岁月匆匆, 自己的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去, 正像树木在凄风苦雨中衰老。

想到往事, 词人“忠愤气填膺”, 怎能不“有泪如倾”呢!所以词的最后说: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红巾翠袖”, 这

里指歌女。古时酒席宴前常有歌女劝饮。但词要请歌女来, 主要是因心情苦闷, 缺乏知音而寻找精神上的慰藉。“”, 擦拭。

综上所析, 这首词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写了词人恢复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同时抨击了某些一味“求田问舍”, 不关心国事的庸人;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这首词慷慨激昂, 气势纵横, 悲而不哀, 沉郁而豪放, 是辛词的代表作之一, 其特点是:

首先, 以写景入手, 意境开阔, 思与景谐。上片缘情写景, 情景交融,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既是写景, 也是写情。这阔大的意境, 寄托了词人豪放不羁的气势;这无边的秋景和不尽的秋水, 隐含着词人无限的哀愁。自古以来, 茫茫的江水和无际的“清秋”, 总是和离愁别绪连在一起的。因此, 在这些写景的句中都含蕴着山河破碎、无家可归的愁恨。又如“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也看似写景, 而实则写人, 这残照当楼的景象, 这哀哀的失群之雁, 既是举目所见的实景, 也是比况国家衰颓的局面和战火中离散的人民。可谓融情于景, 思与景谐。

其次, 通过历史典故, 层层推进, 自然而贴切, 深沉而含蓄。此词的下片是通过三个历史典故来抒情言志的。如用张翰思归的典, 不仅用得恰到好处, 而且表达了多层深婉的含义。词人既然想到了张季鹰“命驾”归乡一事, 就说明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弃官归隐的念头, 然而经过深思之后, 很快便否定了这种想法, 于是便以“休说”二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接着引用“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一典, 也是从反面衬托词人心志的。而桓温一事用得更为熨帖。桓温是在北伐中发出“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的今昔之感的, 而词人也正是在北伐的理想受阻之后, 才产生“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感叹的。从词人所表达的感情看, 这三个典故的含义是一层深似一层的, 最后逼出“英雄泪”。

篇4:郭江:预作《水龙吟》

郭江

慧聪网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获颁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并于2002年修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之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课程。1996年加盟慧聪网,出任销售经理,2005年末成为公司营运总监,负责管理有关hc360.com的运营。在此之前,郭江曾于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学院任职两年,出任主任助理。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这是辛弃疾为一位当朝先贤拜寿而作的一阕《水龙吟》中的名句,诗中表现的是稼轩先生众所周知的宏大政治抱负,借用此《水龙吟》之意象,熊召正先生在他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大作《张居正》中,书写了张居正获得首辅大臣之后10年间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尽管张居正的一生毁誉参半,但也正是他的改革为大明王朝延续了上百年的气数。且抛开张居正身上那些陈腐、贪婪和官僚化的人格缺陷不论,就他定国兴邦的大智慧来看,足以为后世之偶像。近年来兴起的明朝文化热,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之精英,反向历史寻找营养,以滋养自身、获得启发的一种努力。在今天逐渐形成的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商业帝国中间,其实不乏像张居正一样具有魄力和智慧的预再作《水龙吟》者,新任慧聪网CEO郭江便是其中之一。

减法求和

几乎是在郭江就任慧聪网CEO的同时,我们看到慧聪集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他们剥离了许多有慧聪衍生出来的业务机构,保留了慧聪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电子商务,慧聪的员工也从4,000多人直降到2,000人。用郭江自己的话说就是“给企业做减法”,这样的表述背后是郭江对企业发展的一种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也为慧聪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要理解这种减法的智慧,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他们身处的环境。

当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圈地、站位,然后找钱,做好一个壳子或者概念,把公司卖个好价钱,或者是快速上市套现,然后全身而退,再去做另外一个公司……如此周而复始,几乎成为中国高新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最常规也最有效的经营模式。若干成功的先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财富神化,把中国的创业者们撩拨得不再安分,更难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三五十年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个什么样子,也很少有人打算去经营一家百年老店。然而有着15年历史的互联网企业慧聪和它年仅36岁的年轻CEO郭江为我们讲述了另外一种可能。

每天都有互联网企业在诞生或死亡。慧聪做了这么多年,也遇到过挫折,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亏损之后,终于在2008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赢利,尽管赢利额度并不大,但终于还是回归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于这一天的到来,郭江期待已久,但却从来没有怀疑过会有这么一天。他说:“慧聪生命力很强。因为我们不是靠资本推动的,而是靠不断的捕捉机会和市场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捕捉机会的过程中,有些看得很清楚,比如在向纸媒体的转变中,研究得很透,很成功。但在从纸媒体向互联网转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的流程是很长的,无论服务于多少人,流程是不会减少的。所以,互联网是很复杂的行业。进入门槛低,成功门槛很高。慧聪进入互联网,就像水很好,但不一定会游泳,但还是勇敢地跳了进去。很多人没有搞明白互联网是什么、有多复杂,所以死了。慧聪现在已没有淹死的可能,因为这些年对于互联网的研究已经很深了。”

“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生命仍处于初期,还没有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人对互联网不是很依赖。到了很多人对互联网有依赖感的时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快速增长期。慧聪在互联网还有很多要做的。互联网刚才大而全到细分。还有很多机会,格局也未定。互联网是技术与产品推动的,与高科技一样,不可能某公司一直领先,有很多变化。一个人没有生存机会的时候很难再去全力以赴地捕捉机会。所以企业到八九年时候是一个坎。”现在慧聪已经走过了15年,迈过了很多道坎,但郭江依然不敢稍有懈怠,他的眼中已经看到了一个未来的慧聪,现在他要做的是,带领今天的慧聪去接近那个未来。

慧聪亏损了3年,这3年其实他们都在调整战略。调整战略的方式之一是对非主要业务的过滤,在给自己做减法,让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消失。郭江接任以后,该做的减法都已做完了,整个慧聪对他的期待是做主业上的加法,这是最本质的。在做减法的过程中,会清楚最终慧聪最擅长做什么,对于慧聪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捕捉新机会,而是保有原先的机会,这一点是他们最坚定的。

郭江说: “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成不了,哪怕做别的赚了,也没有价值,做其他所赚的钱对于我来说没有兴奋点,我在慧聪干了13年,慧聪挣的钱已经很多了,关键是我们是否能长期的为社会带来我们真正的价值。这是慧聪一直秉持的观点。慧聪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增长的机会,很多企业因为和我们的合作,在行业中做大了。在中国现在的阶段,信息对称还是一个大问题,包括这次地震中信息的对称性,我们并不了解灾区到底缺什么。所以我觉得,越发达的社会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而且大家在理性地做很多决策的时候更需要很多信息,所以我觉得慧聪还是需要很专注地在信息对称这个领域做得很好。包括我们可以提供浅度的信息和深度的信息,然后去完成电子商务的平台。”

垂直电子商务是慧聪的专长,在郭江的带领下仍会沿着这方向努力。但也会水平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努力,他说:“我们这个行业的模型是共生型的不是替代型的。并非有我无你。企业间应该是把市场做大。有计划合并一些垂直性的B2B,也希望有一天慧聪能做成水平性的。以后将保有现在的纸媒体并会一直做下去(行业杂志)并专注在互联网上。赢利才刚刚开始,增长是第一位的。但我们并不会安于这些赢利,希望在公司的良性发展下,市场的占有份额更大。”至此,郭江为慧聪做减法的理由已经格外分明,这不是创业道路上不堪重负的抛弃,也不是对最初创业伙伴的背叛,反而是一种理智的忠诚,对事业理想的忠诚,一种客观、冷静的判断,也是一种欲取得、先舍得的勇气,更是一种敢于反观自身,纠正错误决策的魄力,当然被减掉的部分也曾经倾注了郭江的心血, 这是在摸索中求得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一次成功的减法计算也必将给中国所有面临相同问题的企业以某种可贵的启发。

下一步运算

慧聪的减法完成了,下一步他们要做的是在主营业务上的加法。但他们与所有电子商务平台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而成功注定属于找对了道路并先行一步者。郭江很清楚“问题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解决,现在还是处于信息交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可以找到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供应商,使得有客户会开始在网上查

询,接下来才是整个的采购流程。就像百度一样,百度现在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查询,所以对于慧聪来说,重点还是在解决第一个环节。但也在思考从本质上能推动其他环节需求的。”

根据郭江对企业自身现状和行业问题的认识,他认为要先解决信息的问题,第二是要解决支付的问题,但支付存在的问题在于是否做第三方担保或信用担保,否则支付就变得没有价值。像居然之家一样先行赔付的担保,电子商务市场是否敢于这么做?房地产中介作为一个第三方就是解决了一个是先给钱还是先给产权的问题。所以没有信用基础的话,交易过程是无法实现的。“支付宝“的价值就在于此。因为额度比较大,任何企业都在评估自己的风险和收益,而很多企业行为是很不规范的,所以先收保证金并不是一个好办法,郭江的结论是卖场的形式是否能走到收交易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你的尊严我的收获

郭江说他做一个企业家的目标很简单:让员工过得好,对社会负责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足够了。“最高兴的是听到员工说买了房子、车子了,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让员工富足就像是国家领导人让他的人民富足了是一样的,如果能够让员工提起在慧聪工作会感到荣耀,也具备真正的高水平的生活水准,那将是一个令我感到欣慰的收获。”除了员工,对慧聪投以信任并荣辱与共的还有持慧聪股票的股民,“我们这几年的亏损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其实公司的管理者也是公司最大的投资者,我们的利益和公司是一致的,和股民也是一致的。所以在未来的两三年,我们希望给股民带来更多的投资价值。让投资慧聪的股东能赚到钱。但首先还是要做到让客户满意,然后让员工满意,股东也才会满意。”对于其中的因果关系与先后次序,郭江看得格外清楚。

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掌舵人,郭江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来保持企业的生命力、曾给管理层的人写过《职业经理和职业球员》,因为两者是相像的,都有生命的黄金期,一个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斗力,如果你希望他在一个角色保持长期的战斗力很难。所以郭江更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让他最合适地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尊重大家的发展,并尽量给予积极的引导。郭江说:“我在慧聪就什么岗位都做过,是否能长期保持也在于自己长期的追求。人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才是能够走向更高点的内在动力。”

我非英雄

与很多成功企业家不同的是,郭江很少在媒体露面,也很少参与各种商业、社交类的活动。他说:“我很随便,也会偶尔去酒吧,但成为很多人认识的人这种乐趣就没了。我不想把自己做成名人,而是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员工好的人。炒作和真正做事情不是共同的。公司做大有几种方式,炒作因为社会也需要英雄。我只希望自己是有职业精神的经理。但离企业家还有距离。” 对于郭江来说企业家这个称谓是很高尚的,尽管它已经被滥用了,廉价地赐给了很多并不能够承受这个称谓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算企业家?郭江觉得这很难定义。他说他向往的生活在于不追求太多个人的东西。他最大的希望是把慧聪带到一个高度,希望自己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一个精神支柱。因为支柱倒了,企业也倒了。郭江希望能在自己精力体力不足的时候放心地交出位置。当然,目前来说,这个问题还很遥远,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反而是,郭江如此年轻,如何面对那些比自己年长、资格更老的员工。对此,郭江反而使很释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互联网组织是一个平行组织,需要多人协作。我不是给别人很多压力的人,只是希望大家朝一个目标走。慧聪在完成这新老的更新。并且互联网也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大家注重的是价值实现,所以公司气氛还是开放和轻松的。这是我们企业的文化,也是所有互联网从业者最基本的共识。其实,如果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年轻人的领导下,互联网这个行业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由谁来做。”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是如此。

薪火相传

篇5:苏轼 水龙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的内容并理解其咏物言情的内涵

技能目标:基本了解咏物词的特征

情感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婉约词

二、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三、教学简要思路

1、朗读导入

学生齐读,正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该词的风格:婉约派

简单介绍苏轼的婉约词:豪放的词人也有婉约的风致

3、请部分学生朗读词作,并请同学点评

注意朗读要点:通顺流畅、词的韵律、感情基调、情感声调的变化等

(设疑: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呢?)

4、词的内容探讨

(1)从题目入手,咏物词,咏杨花,突出杨花的特点(似花)提问

(2)咏物以言情:写思妇的情态(非花)分组讨论

拟人的修辞,象征的表现手法

(3)词的情感:杨花落尽的`怅惘若失--感伤

思妇怀人的缠绵--哀怨(感情基调)

(4)简要小结:花与人的融合,融情于物,赋予花人的情感

处处写花,却时时有人的情感

写人意态,却常含花的情态

(5)概括咏物词的特征

内容:托物言志或言情;表现手法:拟人(修辞)、象征、融情于物

5、请同学带着这样的感情基调再自由朗读词

并请数名同学尝试朗读,请同学点评,侧重情感的品读(平缓低沉略带感伤)

6、老师范读(当学生不能较好把握得时候),学生品味

7、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词中的情感

8、课后练习:(调节时间)

比较阅读两首《杨花词》可以介绍一下王国维、吴世昌的评价

篇6:苏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词作鉴赏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上一篇:绿色工业下一篇:工程建筑设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