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程复习题

2024-07-11

美学教程复习题(共4篇)

篇1:美学教程复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关于美学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诞生,其时间是在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人类雕塑艺术的开端;“史前西斯廷教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

3.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美学思想的第一次黄金时期出现在先秦(春秋战国),而西方美学思想首先的辉煌归属于古希腊(轴心时代)

4.原始艺术的特点:实用性(实用性和功利性)和巫术性(审美性和精神性)5.人的心理三个部分:知、意、情 6.德国美学家费希纳开创实验美学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 1.西方美学经过了四个阶段:①本体论阶段——世界是什么?→②认识论阶段——人如何认识世界?→③语言论阶段——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④文化论阶段:新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等。

2.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 3.影响艺术的三因素说:时代、种族、环境 第三节、中国美学的发展

1.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子学(先秦)—经学(汉代)—玄学(魏晋)—佛学(隋唐)—程朱理学(宋代)—陆王心学(明代)—朴学(清代)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1.“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行为的总和,是人类的高级的后发性的精神性活动

2.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

①从学科性质上看。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以人类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门类,而审美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是精神活动高级而复杂的形式,人文关怀向度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所以,美学应当以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②从研究基础和研究材料上看。把美学研究对象定位于审美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物化或物态化形式(如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

③从逻辑上看。审美活动内含真与善的因素,既符合客观规律,又最契合人的精神需要;不仅使人获得自由,也使对象自由地存在。

④从研究广度和研究的科学性上看。审美活动涵括一切审美现象,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能避免其他研究方法的片面性。3.为什么要以艺术为研究重点?

①从美学研究的逻辑根据(前提、出发点)看: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故美学必然且当然要去研究。②从美学研究的理论目的(发现美、总结美)看:艺术美比其他一切美都更典范更有感染力,故艺术美比其他一切美更利于我们了解美的真相,发现美的规律。

③从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看:美学要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精神内涵,进而提高人们审美能力,而艺术活动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让我们在其中领略到更充分的精神力量。

④从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研究方法)看:通过艺术来把握审美观念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也是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4.美学学科性质:

1、是一门尚在发展的学科。

2、是一门理论学科和哲学的分支学科。

3、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或跨学科性)的学科。

4、是一门人文学科。5.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1、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全面的人的养成。

2、美学从事“精神”的事业,传播、培育人文关怀的种子。第四章、审美存在(上)第一节、自然美

1.自然美的概念:狭义的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原生态(未经人直接改造)的具有审美潜质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有自然山水的美、自然事物的美、质朴的人体美,等等。广义的自然美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事物的美,如花圃、园林、行道树的美。与人类实践水平、主观需要和社会文化语境相一致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某种奇特形式的自然事物,一般就被称为自然美。简单地说,自然美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融合)或“异质同构”。

2.在西方,人对自然美的审美自觉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代表是彼特拉克。17世纪荷兰风景画派已经表示自然审美的成熟。中国自觉的自然审美最先开始于魏晋时期,标志是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出现

3.自然美的种类:

1、天体气象之美;

2、无机物之美;

3、水域之美;

4、植物之美;

5、动物之美。

4.自然美的特点:

1、自然美重在形式(形、色、声等)

2、自然美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3、自然美富有寓意和象征性

5.自然美的主要审美风格:雄、秀、险、奇、幽、奥、旷 第二节、人的美

1.社会美的概念:社会美就是人所直接创造、符合社会规范和发展规律并对人类有益的文化现象。如得体的行为、生动的语言、美观的产品等。广义的社会美包括艺术美。2.社会美的特征:①社会美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产物,是自然的人化 ②社会美与“善”有直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③社会美重在内容

3.科学美的特点①:真理性;②深奥性;③抽象性;④简洁性。因何而美:第一,因真而美。第二,因理性而美。第三,因形式而美。第四,因智慧而美。

4.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包括形体美(体型、骨骼、线条)、容貌美、体态美、行为美、风度美、语言美。内在美包括:思想美,情操美,性格美,学识美。5.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

外在美与内在美都是人的美的必要组成部分

2、二者之间有时存在矛盾

3、内在美对于大多数外在美具有决定作用,能够增强、弥补外在美

4、总体而言,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第三节、形式美

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是指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等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可能性。

2.形式美分为两种类型:单体形式美和组合形式美。3.形式美的特征:

1、抽象性

2、装饰性

3、表意性 4.形式美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色彩、声音等 5.形式美的组合原则:①整一与参差②对称均衡③比例尺度④节奏韵律⑤主次关系⑥对比关系

第七章、艺术(下)

1.从艺术的时空存在状态而言可分为: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如雕塑、绘画;时空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戏剧。其次,从对艺术的审美感觉而言可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舞蹈;听觉艺术,如音乐;视听艺术,如戏剧、电视散文、MTV等。再次,从艺术的对象而言则分为:表现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再现艺术,如绘画、雕塑、戏剧、小说、叙事诗等。再其次,从艺术形象本身的展现而言可分为:动态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静态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按照艺术的功能、存在方式、表现形式及其内容特性将艺术分为5类:第一是实用艺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有建筑、园林、书法、实用工艺等;第二是造型艺术,有绘画、雕塑、摄影等;第三是表情艺术或表演艺术,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和表演、演奏、演唱等直接表现情感而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有音乐舞蹈;第四是语言艺术,指文学;第五是综合艺术,有戏剧、戏曲、影视、互联网艺术等。第一节、实用艺术

1.园林艺术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2.世界园林存在三体系,即东方式园林(以中国式园林为代表)、欧洲式园林(法国式园林为代表)、阿拉伯式园林。

3.中国园林的审美特征:巧、宜、精、雅

4.中国古代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另说扬州个园)5.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表情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形式的艺术。

6.唐四家: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米芾 7.实用工艺是指在造型和外观方面具有审美价值,又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实用工艺是工艺美术的一种,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实用性空间造型艺术。

8.蜀绣、苏绣、粤绣、湘绣四大名绣

9.四大名砚——端砚、歙(夕音)砚、洮(照音)砚、澄(邓音)泥砚 10.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11.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建筑讲究实用至上,兼顾审美。其次,建筑属于巨型立体造型艺术。再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又次,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最后,建筑也具有抽象性与象征性。

12.古罗马的维特卢威提出了经典的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13.中西的建筑的区别:首先,从建筑材质上说,有木与石的区别,即中国建筑多用木材,而西方多用石材。其次,从建筑布局上看,有群体式与单体式之别。再次,从建筑所传达的观念看,有祖宗崇拜与神灵(宗教)崇拜的区别。最后,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看,有和谐与对立的不同。第二节、造型艺术

1.雕塑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是三维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甚至可以视为一种触觉艺术。雕塑类型从制作方法来分,主要有雕刻(减法)和塑造(加法)两种,故合称为雕塑。从雕的具体手法又分为圆雕(浑雕)、浮雕(半立体,又名凸雕)和透雕(介乎圆雕与浮雕之间,是在浮雕基础上将其背景部分镂空)。2.雕塑的审美特征: 其一,雕塑是小型的立体造型艺术,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具有实际的高度、宽度、深度(长度),反映现实或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其二,雕塑是材质美、形式美与技巧美的结合。其三,雕塑是凝固的舞蹈。

其四,雕塑强调装饰性与环境依托性的统一。

3.绘画是一种平面艺术,指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符号,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4.中国画主要分壁画和卷轴画两种

5.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的一幅最早的山水画,堪称国宝。6.东晋顾恺之、南朝梁人张僧繇和宋人陆探微,这三人号称“六朝三杰” 7.绘画的审美特征:

首先,绘画有一种平面直观的造型美,同时具有比雕塑更灵活的反映生活的能力。其次,绘画是瞬间的艺术,强调画面的精炼性和表现力。

最后,绘画是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蕴藏着深远的意味。8.国画在创作和风格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第一,用特制的毛笔、墨和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第二,构图不是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

第三,国画与诗文题款、书法篆刻结合在一起。第四,重视空白的运用,主张“留白”、“计白当黑”,追求含蓄空灵、虚实相生的效果。第五,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而不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内在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情趣、意境、神韵。

9.中西绘画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别:

第一,国画尚意、尚神,西画尚形,有写意与写实之别。第二,国画重线条,西画重光、色与团块造型,在艺术符号的侧重与造型手段上体现出区别。第三,国画重散点透视,西画重焦点透视,严格遵守时空界限。第四,国画从临摹开始,西画从写生开始。第五,中画较概括,多浓缩,多省略,是减法的;西画较具体,多铺陈,多展开,是加法的。第三节、表演艺术

1.音乐是指通过乐音在时间中的流动来创造音乐形象表达内在感情的一种表演性时间艺术。2.音乐的类型:从发音体来说,可分为声乐与器乐两种。

器乐方面:①弦乐,中国有二胡、板胡、高胡、低胡等,西方有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等;②管乐,中国有笛子、箫、笙、管、唢呐等,西方管乐又分为两类,即木管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以及铜管乐器,包括圆号、小号、大号、长号;③弹拨乐,中国有琵琶、柳琴、月琴、三弦、扬琴、阮、筝,西方有竖琴、吉他、曼陀林;④打击乐,中国有锣、鼓、钹、板,西方有定音鼓、大鼓、小军鼓、三角铁;⑤键盘乐,有钢琴、手风琴、管风琴,这是西方独有的乐器。西方乐器中,钢琴和小提琴是最重要的两种器乐,前者号称“乐器之王”,后者则被叫做“乐器皇后”。中国乐器中,古筝分三派: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是河南筝派。一般认为浙江筝派曲调最为优美。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又把琴称作“瑶琴”。

3.音乐的审美特征:其一,音乐是抒情的艺术,或者说是情感的艺术。其二,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和再创作的艺术。其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准确说,音乐是悦耳的声音艺术。其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即音乐的音响所塑造的形象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流动才能被完成,音乐本身的美也必须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来得以体现。4.五音:宫、商、角、徵、羽

5.琴、铮起源古远,故称古琴、古筝。琴铮在古代号称国乐双壁。6.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7.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贝多芬 8.最伟大的乐曲当属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9.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奠基人 10.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是给天下有情人最好的礼物

11.法国的柏辽兹是浪漫派中的怪才,常被列为世界10大音乐家之中,但据说不会演奏钢琴 12.舒曼,浪漫主义音乐顶峰时期的代表,“小品大王”,擅长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还被称为“诗人音乐家”。

13.从李斯特开始,钢琴可以独自统帅舞台

14.浪漫派的后期代表是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

15.威尔第是歌剧中最伟大的古典大师,据说世界上没有不演出威尔第歌剧的歌剧院,也没有不演奏不歌唱威尔第歌剧曲调的地方,代表作是《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这“三大浪漫主义歌剧”

16.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 17.音乐的当代新变:

第一是噪音元素堂而皇之地进入音乐家族。

第二是室内个人演出变为歌手与大众之间的广场狂欢式互动。第三是模式和模仿的流行。第四是欲望式演出。

18.舞蹈是指以精炼的人体动作为媒介,利用节奏、身段、舞步、表情、造型、力度等基本元素,塑造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连贯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19.舞蹈的审美特征:首先,以人体为物质基础。其次,以抒情为主要目的。再次,是动态的形式化的形体美,同时又有表演的规范化与程序化。最后,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第四节、综合艺术

1.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动作、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2.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3.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历史剧《亨利四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以及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4.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5.湖北的汉调又与徽调继续融合,形成了皮黄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剧 6.中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京剧、越剧、豫剧、评剧、粤剧

7.戏曲的审美特征:第一,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第二,戏曲是程序化的艺术。第三,戏曲具有虚拟性。第四,戏曲具有写意性,强调形式美。

8.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并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工厂的大门》

9.影视的审美特征:首先,它们是博采众艺的综合艺术。其次,它们最基本的艺术语言是蒙太奇。再次,影视形象是动态的直观形象。最后,影视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相结合的艺术。第五章、审美存在(下)

1.审美风格(也可叫审美类型、审美形态或审美风貌)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交往”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或境界。第一节崇高与优美 1.崇高是人与对象之间一种由对立冲突而最终趋于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其中人经由恐惧感、挫折感或敬畏感而获得精神快感,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得以显现或提高。崇高既指对象的“巨大”存在,又是审美主体之精神的胜利。崇高的事物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的

2.崇高的特征:1)崇高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气势。2)崇高在形式表现上多具有怪诞性或震撼性,所以历史上“崇高”有时被划归为“丑”。3)崇高在精神领域常具有宗教的圣洁性、历史的进步性和道德的高尚性;其内核在于抗争、正义和大我。4)崇高是冲突后的和谐,痛感后的快感,是自我精神的胜利。

3.优美的概念:优美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易于适应、和谐共存的审美关系,其中客体具有怡人的形式,能直接适应和肯定主体,主体则获得持续而稳定的精神快感。第二节、悲剧

1.悲剧是正面主人公在对强大敌对力量进行抗争之后却遭到失败或毁灭的审美形态。

2.西方悲剧意识的演变:1)古希腊:命运悲剧2)文艺复兴:性格悲剧3)19世纪:社会悲剧4)20世纪:日常悲剧 3.悲剧的审美特征:

①从情境言,悲剧冲突是正面质量与反面力量的对立,是敌对势力与主体抗争之间的矛盾。②从人物言,悲剧主人公常常是正面人物,要么是英雄,要么是有正当合理要求的小人物。③从结局言,悲剧是抗争而未能取胜,通俗地说,悲剧是丑“暂时地”、“表面地”打败美。④从价值言,悲剧虽有肉体的毁灭、抗争的失效,但抗争和控诉本身见证精神的崇高,具有启迪和引人深思、激人变革的社会效应。

⑤从接受心理言,接受者心理轨迹总是从“痛感”转入审美快感。第三节、喜剧

1.喜剧是以反常、轻松或机智等形式出现并能令人发笑的审美现象。2.喜剧观点:

1、德国康德:“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

2、德国柏格森:生命的机械化说。

3、奥地利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4.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 4.喜剧手法

①倒错(倒置、颠倒、错位)。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②夸张变形。1)一女同学黑了些,她男友又太白了些,有天宿舍里的毒舌天后突然对她冒出一句:“你们这样不行,你们会生出斑马来的”。

③机械。如面具和小丑表演;又如:一位姓朱的科长管理着机房,某一天,他接到这样一个电话:鸡(机)科长,你在猪(朱)房吗? ④误会巧合。⑤巧借、化用。

巧借(有意模仿、借用或化用等):爱因斯坦钦佩卓别林,在一封信中他说:你有电影《摩登时代》(1936年),世上每一个人都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卓别林回信说:我更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懂,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了。

化用:1)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路也没用了。2)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互联网时代的人与人)3)鸳鸳相抱何时了,鸯在一边看热闹。4)纯,属虚构,乱,是佳人。5)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6)春色满园关不住,我拉红杏出墙来。⑥雷同(如一模一样的双胞胎)。⑦对比(如巨人和侏儒的并立)。1)没钱,恨女人俗气;有钱,恨不得女人俗气。⑧谐音

⑨故作正经、自我解嘲。⑩化大为小(“大材小用”,如“大爷,美国怎么走啊?”“我身在江湖,江湖里却没有我的传说。”)或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或“雷声大雨点小”的艺术化:形式庞大而内容空无)。5.喜剧的审美特征:

1、从情境言,喜剧是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本质与现象等等方面的倒置、错位或对立。

2、从效果言,喜剧是笑,是轻松愉快而非严肃凝重。

3、从人物言,喜剧人物一般是小人物,分为两类:主要的一类是被嘲笑或讽刺的否定性人物,如阿巴贡、夏洛克;另一类是巧妙、乐观地对待生活(尤其是其中的反面力量)的正面人物,如中国喜剧中的丑角徐九经(朱世慧饰演)之类。

4、从结局言,如果说悲剧是丑在表面上打败美,喜剧则是美轻易地战胜丑或人类美的一面的机智表现。第四节、荒诞与丑

1.丑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否定性关系,从客体来说是偏离常规或对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否定性的感性形式(如社会丑和艺术丑),从主体来说是一种对客体的否定性判断。2.“丑”可分为三类:自然丑、社会丑与艺术丑。

3.丑的主要审美内涵:1)丑是恶的形式。2)丑是假的形式。3)丑是怪的形式。

4.丑的美学意义: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其价值之一体现为可以衬托美。同时,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动力性因素。另外,生活丑是艺术的表现对象,构成艺术王国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第二章、美的本质

第一节、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客观方面:①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②美是完整:亚拉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③美是一种神圣的比例:达·芬奇④何加兹:蛇形线最美⑤美在客观的理式:柏拉图、黑格尔;从主观方面:①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休谟②美事快乐或舒适:马歇尔③美是性本能的升华:弗洛伊德④自卑与超越:阿德勒⑤内模仿说:谷鲁斯⑥心理距离说:布洛⑦闵斯特堡

第二节、中国当代对美的定义

1.李泽厚的美学观点:

1、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美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自由的形式。

3、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三节、美的本质追问

1.为什么说美的历史起点在于实践? ①实践创造了审美的主体条件。②实践创造了审美的客体对象,为审美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③实践提炼创造了各种艺术语言(艺术符号),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创造和欣赏的媒介。④实践总结和提供了审美标准和审美规范,为后来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尺度和依据 2.自由是美的价值的最高体现 第四节、美的基本特征

1.审美客体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感染性、多样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个性化)第六章、艺术(上)

1.六大传统艺术品类: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

2.从艺术起源角度来定义:

1、模仿说。主要代表是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模仿自然和现实的活动,模仿是人的本能,在人类的模仿行为中出现了再现自然和现实的艺术。摹仿说从基本的经验事实出发,正确地指出了艺术内容的源泉就是自然和现实,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但是这一定义忽视了艺术同时也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高,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2、游戏说。这是一种由康德提出,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加以完善的学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游戏与艺术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自由;艺术是自由的,游戏也是自由的,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活动。游戏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指出了艺术的自由本质,但也是片面的,把艺术和审美活动完全归因于游戏,是有局限性的,忽视了艺术起源的社会原因,3、巫术说。重要代表是英国两个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故又称泰勒-弗雷泽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巫术是原始社会的主要活动形式,人类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带有巫术的痕迹,巫术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审美因素和艺术意味,最早的艺术比如音乐、舞蹈、绘画、诗歌等都具有巫术的性质,是萌发于巫术活动之中的,因此艺术起源于巫术。总体而言,巫术是艺术的重要起源因素。但是,巫术不是艺术起源的唯一因素。

4、劳动说。代表是普列汉诺夫。这种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是艺术和审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劳动是艺术起源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艺术是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一切人类活动,除了劳动之外,其他活动像巫术、战争、爱情、生殖等,都在艺术的起源过程中发挥过不同的作用。

5、集体无意识说。集体无意识这个概念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人心中的集体无意识,文学艺术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从艺术本质角度来定义:表现说、符号说、形式说 第二节、艺术的存在

1.“接受”对艺术的重要意义是:

其一,作品只有在“接受”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被称作“现实的作品”。其二,“接受”不仅理解意义,也创造意义;读者即作者,阅读即写作。其三,“接受”也影响创作,可能对创作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可能发挥消极的束缚作用。2.艺术品的概念:艺术品是指反映外在世界(自然与社会)和内在世界(精神)的一种特殊的符号性存在。艺术符号的特殊主要体现在生动性、情感性、想象性等方面。

3.艺术品的涵义与特点:①艺术品首先是可直接感知的物化产品。②艺术品是人工产品而非自然现成之物。③艺术品都是精神性的产品。④艺术品主要是形象思维而非抽象思维的成果。4.艺术品一般具有物质性、人工性、精神性和形象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5.艺术品尤其是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言(符号)——象(意象)——意(意蕴)。艺术品的美体现在它的四个层次结构上:

1、物质材料层,即艺术品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与媒介

2、符号形式层。如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语言等。它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

3、意象世界层。意象是符号构造出来的,可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等

4、内在意蕴层。内在意蕴是意象世界所包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与人生意味,甚至包括我们从意象世界中阐发出来的新的意义

6.艺术的功能:艺术活动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艺术不仅可以认识客观生活,也可以体察主观生活即人的内心世界。艺术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清醒认识、反思现实生活的舞台。艺术也是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培育和提供一种人类发展的未来意识和美好蓝图。第三节、艺术的创造

1.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形象思维。特点: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 2.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①在创作态度上,现实主义强调直面现实,取材于现实,而不是回避现实。②在创作理想上,现实主义强调逼真性和典型性。③在创作手法上,现实主义坚持写实。

3.浪漫主义主要特点:①主观性和抒情性。②理想性。③虚幻性。④想象性、偏离性。4.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一,从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走向主观真实,从“镜”走向“非镜”。

第二,从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抒情走向虚无化的情绪发泄,从“灯”走向“非灯”。第三,从传统的理性主义走向全面的非理性主义,从人走向“非人”。

第四,从过去的艺术成规走向多样奇特的形式实验,从艺术走向“非艺术”,从美走向“非美”。

5.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①批量复制②迎合受众③追求流行、重蹈模式④感性世俗 6.后现代主义的特征:①意义平面化②主体零散化③文本拼贴式 7.灵感是指创作中思维突然活跃、思路豁然开朗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8.灵感的特点:突然性、短暂性、偶然性、一次性 第三章、审美活动

第一节、审美活动发生的主体条件

1.审美活动是指人与对象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过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而特殊的人生实践活动,是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也是人类在满足生存需要之后产生的一种高级的“奢侈的”精神性活动。

2.说审美活动是“特殊的”人生实践,原因在于: ①审美活动是后发性的人类实践活动。②审美活动不是物质功利性的活动,即它的动机不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生存问题,不是出于现实的利害关系的考虑,也很难解决我们在物质生存方面的实际难题。

③审美活动是“奢侈性”的精神活动,能使人获得情感愉悦与精神净化,拥有一种自由和超越。

3.审美活动的基本内涵:现实生成性、动态性、体验性

4.审美态度是一种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必需而又具有特殊性的主观立场和心理倾向,即对于对象不作现实的利害关系和逻辑的因果关系的考虑,而只拟超脱地静观对象。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心理因素

1.审美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在对象的形式和个别属性的审美把握。

2.审美直觉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经明显的理性思维过程,而仅靠感知来直接获得情感愉悦、把握对象意蕴内涵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

3.审美直觉的特征:从思维发生时间来看具有直接性和即时性。从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看具有形象性。从思维的准确度看具有待证性和模糊性。从思维的方式来说直觉具有非理性和感悟性。

4.审美表象就是通过知觉活动的综合、概括而存在于大脑中的完整的形象。

5.审美想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与心理能力。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6.想象的特征:

其一,就想象的范围而言,审美的想象是自由的、超时空的。

其二,就想象的主体而言,审美的想象体现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个性。

第三,就想象的过程和成果而言,审美的想象是充满形象性的想象,最终是构造具有新颖性的形象。

其四,就想象的内涵而言,审美想象是包含着情感的想象。其五,就审美想象与其他想象的区别而言,审美的想象是非功利性的想象。

7.情感是人们在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第三节、审美活动与人的生存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过程:人与世界的交融

2、意义:富有精神效应因而是富有意义的价值性活动。

3、客观效果:(精神)功利性与非(物质)功利性的统一。怎样理解审美活动的功利性?

1)审美活动的功利性最主要地是指它具有精神的功利性:情感愉悦+精神净化

2)由此而来,审美活动也具有社会的功利性,即它有益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以上这两点是审美功利性的基本内涵。

3)审美活动的前提是不能有物质功利的考虑,否则审美就不纯粹;同时,审美一般没有物质功利性效果;但是,不能将问题绝对化,审美活动的效果,譬如审美设计,或者是人在审美中养成的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具有一定的物质功利性,带给人一定的实际利益。饮食美:用火,再加上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构成中国原始烹调的四块丰碑 三大饮食文明:一是西方式,以法国为代表;二是阿拉伯式,以土耳其为代表;三是东方式,以中国为代表。中国饮食美学的特点 1)历史悠久。

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形、器等。3)重视食疗。

4)方法独特。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

5)风味众多。最为人知晓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

6)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比如,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国家一直受中国的影响。豆腐、馒头的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中西饮食美学的比较

①食物来源:中国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西方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②烹饪方法:中国: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西方: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③饮食方式:中国:聚餐制——西方:分餐制。

④饮食重点:中国:经验、味道——西方:科学、营养。⑤饮食内容:中国:饮、食结合——西方:饮、食分开。饮食美之表现

①色②香③味④形⑤器⑥名⑦趣 饮食美之创造

原料;2)刀工;3)火候;4)配菜;5)调味。

外国名酒:①白兰地酒②威士忌酒③伏特加④朗姆酒⑤杜松子酒⑥龙舌兰酒 服装之审美意义体现在:①可以掩盖人的缺陷。②可以增加和突出人的美③张显人的个性和内在美

篇2:美学教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审美教育书简》☞ 是席勒所著的西方美学史上讨论美育的一本重要著作。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2、日常生活审美化☞ 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3、审美体验☞ 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它是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4、过失说☞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种由人的行为引起的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5、审美趣味☞ 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6、优美☞ 又称优美感,阴柔美,秀美或典雅美,是美感经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态。我们通常所体验的‚美‛就是这种优美感,所以优美又叫‚狭义的美‛。

7、透明错觉☞ 尼古拉·哈特曼提出的,在观察者面前某种属于深远内层的东西被虚构成为伟大而重要的事物,为的是最后化为某种无意义的东西。

8、自然美☞ 是情景交融,物我统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与契合,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9、丑感☞ 广义的美感之一,主要是一种痛感。

10、审美活动☞ 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我的存在。

11、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一种解释,他认为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进而使人得到净化。

12、荒诞感☞ 荒诞是一个被疏离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13、审美格调☞ 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又称审美品味。

二、简答题

1、谈谈你对审美活动的理解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手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意蕴

♀自然美的意蕴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物(自然景物)的互相沟通,互相契合的产物。/因而它必然受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必然受社会文化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便是同一自然物(如,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不同生活氛围中成为审美对象时,意蕴也不相同。

3、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

♀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4、如何理解荒诞感

♀荒诞感就是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一种生存的恐惧。/荒诞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离,一个是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体验类型,可概括为含有痛感色彩的焦虑。荒诞感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理智感而不是一种激情。/荒诞是反形式,这点和丑接近,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从内容上看,荒诞更接近于悲,是人与自然、社会最深的矛盾,他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感悟。

5、如何理解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美国的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提出。/休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经谁让你世界和文化世界,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生存。/休闲文化的核心是自由的、无功利的、无目的的‚玩‛。/休闲文化常包含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他所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旅游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日常生活的隔离和中断,体验使一切都成了美。

6、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

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7、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又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8、简答美感的主要特征

♀①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是美感最明显的特性,是美感的综合或总体效应。不同于、但可以包含某种生理快感,可以由某些生理快感转化或生化而来。通常 人们说的‚审美享受‛也指的是美感的愉悦性。

②无功利性: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直接的实用功利的考虑(康德)

③直觉性:是一种审美直觉,在审美直觉中包含理性成分,是情与理的结合。

④创造性: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不可重复

⑤超越性:是对主客二分和自我的超越

9、简述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的核心思想

♀他认为审美活动是自由的,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造就完整人性,使人进入自由王国。/强调审美教育对塑造自由的理性的人、人格完善而崇高的人以现实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席勒从人文教育角度,从寻求人的精神自由和人性的完满角度来讨论美和美育问题,对我们认识美育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而不是一般的、单纯的性格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主要是‚冲突说‛‚永恒正义说‛认为悲剧所表现得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认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认为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的‚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11、简述飘逸的审美特点

♀飘逸即道家的‚游‛,是精神的自由超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与天和‛的美感。/表现为: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阔大‛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2意气风发的美感,庄子的‚游‛,不受任何束缚,放达不羁的美感3清新自然的美感,庄子所说的‚物化‛境界,天真朴素的美感。

12、如何理解审美体验的性质

♀审美体验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连的直接的经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呈现一个本然 的生活世界。

13、简述优美的审美特征

♀○

1和谐感:整体感觉上的○2自由感:心里反应上是顺受反应○3纯粹的形式感:形式和内容相称,表现为和谐、光滑绚丽、整齐对称、合乎比例,呈现为舒缓雅致、精细圆润。特点是: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

14、丑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丑的审美价值是一种把丑作为美的对照和衬托,另一种是生活丑化为艺术美。形式上,丑的特点是不和谐。/丑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一个事物的个性特征。审丑主要就是体验一种痛感。

15、为什么说节日狂欢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节庆狂欢活动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这是纯粹的审美体验。/在狂欢中,由于超越了日常生活的严肃性和功利性,生活回到了自身,人回到了自身,‚回复到人类原来的样子‛,体验到自己是人,体验到人与世界是一体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狂欢节的生活是最具审美意义的生活。/当代德国学者约瑟夫·皮珀:‚以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共同体验一种和谐,并浑然沉醉其中,可以说正是‘节日庆典’的意义。‛

1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以他的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例,说明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这是命运的捉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17、如何理解美与美感的同一性

♀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

18、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三、论述题

1、以李白的创作为例,论述“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游‛有两个内容——一个是精神的超脱,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李白的诗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一种自然超脱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还可以从李白的诗中强烈的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情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取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的是一个自由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2)审美特点:飘逸的审美特点有三: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体现的就是宏伟的气势,令人惊心动魄。二是意气风发的美感,李白的《将进酒》给人的就是意气风发,放达不羁的美感,三是清新自然的美感,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的就是天真朴素,清新自然,没有丝毫的雕琢。

2、结合具体例证,论述悲剧的本质

♂①悲剧的本质是命运,是悲剧主人公所不能支配的必然性。②以希腊悲剧《俄底浦斯王》为例。俄底浦斯王的遭遇说明命运是不可抗拒的,而且有捉弄人的意味;在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有意识的为避免神渝的预言的实现而做出选择,但就是这些选择使神渝的预言实现;也即是正是人的‚知识‛造成了人的‚错误‛;俄底浦斯的本意并不想为恶,选择去避免为恶,结果却事与愿违,显示出了命运的残酷;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的‚恐惧‛和‘’怜悯‘,‚恐惧‛’在于命运不放过任何人,这也正是俄底浦斯岑参自主自决的品质在遭到命运捉弄后的感动人,震撼人的地方。所以说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就构成了悲剧。

3、以杜甫的创作为例,论述“浓郁”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1‚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也就是对人是藏散的深刻体验和对人间疾苦的深厚同情。○

2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都是‚沉郁‛的代表作。以‚三吏三别‛为例,写的是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新婚别》是写‚暮婚晨别‛的一夜夫妻,《垂老别》是写老翁被征去打仗,与老妻惜别,《无家别》是写士兵还乡后无家可归,重新又被征去打仗。从杜甫的诗可以看出‚沉郁‛就是儒家的‚仁‛,‚内涵表现为人类的同情心,人间的关爱之情。(2)审美特点:○1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杜甫诗的哀怨郁愤基调。由于这种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是出自内心深厚的同情感和人间关爱之情,所以这种沉郁的意象和风格就形成一种‚醇美‛。《春望》就是典型。○2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杜甫的诗也有这种苍凉感,如《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个沉郁的意象世界就体现出一种苍凉感。

4、结合具体例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5、结合作品,论述荒诞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荒诞是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古典文化间的断裂,荒诞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出现可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就是荒诞。○2荒诞粗暴地践踏美,鄙夷崇高,摧毁一切传统。在西方艺术

中,荒诞以讽刺和幽默形式出现,最重要的额题材就是对古典作品的亵渎。如给蒙娜丽莎画胡子,裸体的维纳斯穿上比基尼,让拾麦穗的农妇捡垃圾等,都是对荒诞中反叛品格的表现。(2)审美特点:○

1平面化:西方现代派艺术将完整的、立体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取消,存在的只是面。这种平面化首先从立体主义绘画开始,在小说中,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将时空压平。○

2平板化:时空深度的消失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的出现。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全书的发展永远是水平的,没有传统的高潮的影子。○

3价值削平:在荒诞艺术中,平板的一切都是等值的。因此,‚题材‛在西方现代派艺术中没有多大的意义或没有意义,极其贵重的画框中间仅仅可以是一条抹布。

6、以《安提戈涅》为例,论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认为悲剧白哦闲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的调解。○

2从个人来看,互相冲突的理想既是理想,就带有理性或伦理上的普遍性,都是正确的,代表这些类型的人物都有理由把他们时实践于行动。《安提戈涅》中揭示的就是两种理想国王。科瑞翁代表国家的安全和法律,安提戈涅代表亲属的爱,两个的理想是冲突的,但因为都有理由就各自付诸行动。○

3就世界来看,某一理想的实现就要和他的对立理想发生冲突,破坏他或损坏他,这是一种成全某一方就必牺牲其对立面的两难境地。安提戈涅与国王科瑞翁的理想是冲突的,在这种冲突中遭到毁灭或损害的,并不是理想本身,而是企图片面的实现这些理想的人物。

7、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对比沉郁和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1)文化内涵: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沉郁的典型代表是杜甫,飘逸的典型代表是李白。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一开头就描写战争使老百姓妻离子散‚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体现的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厚同情,这就是沉郁的文化内涵。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的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即庄子的‚游‛的境界。(2)审美特点:沉郁的审美特点是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如《兵车行》描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激起的杜甫的情感。另外一个特点是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历史的沧桑感。飘逸的审美特点一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如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的宏伟的气势,排山倒海的美感。另外一个是意气风发的美感,如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给人的就是意气风发,放荡不羁,逸兴飞扬。

8、谈谈你对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的理解

♂美学家对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比较常见的是二分和三分,以三分为例来分析,可以分为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艺术品的物质材料层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如,油画的颜料和画布对油画的生成有重要影响;二是物质材料层面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如,大理石雕塑给人以沉重、粗糙,有质料感,使意象充满韵味。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如,《斗牛》画面充满动感和光感,是点和线的形式感;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如,毕加索《斗牛》组画使用极简洁的点和线,将惊险场景描绘生动。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个谜,带有一晕的宽泛性和不确定性。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

9、结合郑板桥的话,谈谈你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理解

♂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这个意象世界是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厚的灵境。郑板桥这段话最能说明这个意象世界:自然风景之所以能够使人感兴‚有情有味,历久弥新‛,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所谓‚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社会美和自然美一样,是意象世界,不同的是社会美见之于社会生活领域,而自然美见之于自然物和自然风景。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娱乐,旅游文化都是特殊的社会形态。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而浑然忘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

反对‚笼中养鸟‛,即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是同类和同伴,是平等的,故人应该把爱推广到万物。他指出‚各适其天‛‚各抒其性‛,认为万物都按照它们自己的自然本性获得生存,作为和万物同类的人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美感。这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多有体现,例如画家强调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生气‛,花鸟画的环境也都讲究和谐共融,文学作品追求人与自然万事万物的和谐共处。尤其是‚生态美‛所体现的‚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10、结合具体例子论述悲剧的美感

篇3:高等数学复习教程

第一讲函数、连续与极限

一、理论要求 1.函数概念与性质 2.极限

3.连续

二、题型与解法 A.极限的求法

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有界、奇偶、周期)几类常见函数(复合、分段、反、隐、初等函数)极限存在性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

会用等价无穷小和罗必达法则求极限

函数连续(左、右连续)与间断

理解并会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有界、介值)

(1)用定义求

(2)代入法(对连续函数,可用因式分解或有理化消除零因子)(3)变量替换法(4)两个重要极限法

(5)用夹逼定理和单调有界定理求(6)等价无穷小量替换法(7)洛必达法则与Taylor级数法

(8)其他(微积分性质,数列与级数的性质)1.(等价小量与洛必达)2.已知 解:

(洛必达)3.(重要极限)4.已知a、b为正常数,解:令(变量替换)5.解:令(变量替换)6.设连续,求

(洛必达与微积分性质)7.已知在x=0连续,求a 解:令

(连续性的概念)

三、补充习题(作业)1.(洛必达)

2.(洛必达或Taylor)3.(洛必达与微积分性质)

第二讲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一、理论要求 1.导数与微分

2.微分中值定理 3.应用

二、题型与解法 A.导数微分的计算

B.曲线切法线问题 C.导数应用问题

D.幂级数展开问题 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几何意义、物理意义

会求导(基本公式、四则、复合、高阶、隐、反、参数方程求导)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方程

理解Roll、Lagrange、Cauchy、Taylor定理 会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

会用导数求单调性与极最值、凹凸性、渐进线问题,能画简图 会计算曲率(半径)

基本公式、四则、复合、高阶、隐函数、参数方程求导 1.决定,求 2.决定,求

解:两边微分得x=0时,将x=0代入等式得y=1 3.决定,则

4.求对数螺线处切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解:

5.f(x)为周期为5的连续函数,它在x=1可导,在x=0的某邻域内满足f(1+sinx)-3f(1-sinx)=8x+o(x)。求f(x)在(6,f(6))处的切线方程。解:需求,等式取x->0的极限有:f(1)=0

6.已知,求点的性质。解:令,故为极小值点。

7.,求单调区间与极值、凹凸区间与拐点、渐进线。解:定义域

8.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渐进线。解:,9.或: 10.求 解: =

E.不等式的证明 11.设,证:1)令

2)令

F.中值定理问题 12.设函数具有三阶连续导数,且,求证:在(-1,1)上存在一点 证: 其中

将x=1,x=-1代入有 两式相减: 13.,求证:

证: 令 令

(关键:构造函数)

三、补充习题(作业)1.2.曲线 3.4.证明x>0时

证:令

第三讲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一、理论要求 1.不定积分 2.定积分 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线性、与微分的关系)会求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线性、凑微分、换元技巧、分部)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理解变上限定积分是其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求法 会求定积分、广义积分

会用定积分求几何问题(长、面、体)

会用定积分求物理问题(功、引力、压力)及函数平均值

二、题型与解法 A.积分计算 1.2.3.设,求 解: 4.B.积分性质 5.连续,,且,求并讨论在的连续性。解:

6.C.积分的应用 7.设在[0,1]连续,在(0,1)上,且,又与x=1,y=0所围面积S=2。求,且a=?时S绕x轴旋转体积最小。解:

8.曲线,过原点作曲线的切线,求曲线、切线与x轴所围图形绕x轴旋转的表面积。

解:切线绕x轴旋转的表面积为

曲线绕x轴旋转的表面积为

总表面积为

三、补充习题(作业)1.2.3.第四讲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理论要求 1.向量代数 理解向量的概念(单位向量、方向余弦、模)了解两个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 向量计算的几何意义与坐标表示

2.多元函数微分 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连续、极限概念,闭域性质 理解偏导数、全微分概念 能熟练求偏导数、全微分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 3.多元微分应用 4.空间解析几何 理解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会用Lagrange乘数法求极值 掌握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的求法 会求平面、直线方程与点线距离、点面距离

二、题型与解法

A.求偏导、全微分 1.有二阶连续偏导,满足,求

解: 2.3.,求

B.空间几何问题 4.求上任意点的切平面与三个坐标轴的截距之和。解:

5.曲面在点处的法线方程。

C.极值问题

三、补充习题(作业)1.2.3.6.设是由确定的函数,求的极值点与极值。

第五讲多元函数的积分

一、理论要求 1.重积分 2.曲线积分 熟悉二、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极、柱、球)

会用重积分解决简单几何物理问题(体积、曲面面积、重心、转动惯量)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关系,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

熟悉Green公式,会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3.曲面积分 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质量、通量)、关系 熟悉Gauss与Stokes公式,会计算两类曲面积分

二、题型与解法 A.重积分计算 1.为平面曲线绕z轴旋转一周与z=8的围域。解:

2.为与围域。(3.,求

(49/20)

B.曲线、曲面积分 4.解:令

5.,。

解:取包含(0,0)的正向,6.对空间x>0内任意光滑有向闭曲面S,且在x>0有连续一阶导数,,求。解:

第六讲常微分方程

一、理论要求 1.一阶方程 2.高阶方程 3.二阶线性常系数 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齐次、一阶线性、伯努利方程求法 会求(齐次)(非齐次)(非齐次)

二、题型与解法 A.微分方程求解 1.求通解。(2.利用代换化简并求通解。()

3.设是上凸连续曲线,处曲率为,且过处切线方程为y=x+1,求及其极值。解:

三、补充习题(作业)

1.已知函数在任意点处的增量。()2.求的通解。()3.求的通解。()4.求的特解。(第七讲无穷级数

一、理论要求 1.收敛性判别 级数敛散性质与必要条件

常数项级数、几何级数、p级数敛散条件 正项级数的比较、比值、根式判别法 交错级数判别法 2.幂级数 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与收敛域的求法

幂级数在收敛区间的基本性质(和函数连续、逐项微积分)Taylor与Maclaulin展开

3.Fourier级数 了解Fourier级数概念与Dirichlet收敛定理 会求的Fourier级数与正余弦级数

第八讲线性代数

一、理论要求 1.行列式 2.矩阵 会用按行(列)展开计算行列式

几种矩阵(单位、数量、对角、三角、对称、反对称、逆、伴随)矩阵加减、数乘、乘法、转置,方阵的幂、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 矩阵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等价

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与逆

理解并会计算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对角化的冲要条件 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3.向量 理解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

掌握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判别

理解并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 了解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公式、过渡矩阵、施密特方法 了解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与性质

4.线性方程组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条件 理解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

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5.二次型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矩阵与合同变换 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及惯性定理

掌握用正交变换、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了解二次型的对应矩阵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第九讲概率统计初步

一、理论要求 1.随机事件与概率 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会计算古典型概率与几何型概率

掌握概率的加减、乘、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2.随机变量与分布 理解随机变量与分布的概念 3.二维随机变量

4.数字特征 5.大数定理 6.数理统计概念

7.参数估计

8.假设检验

第十讲总结

1.极限求解

2.导数与微分

3.一元函数积分 理解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变量的概率密度

掌握0-

1、二项、超几何、泊松、均匀、正态、指数分布,会求分布函数

理解二维离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概念

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理解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

掌握常用分布函数的数字特征,会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了解切比雪夫、伯努利、辛钦大数定理 了解隶莫弗-Laplace定理与列维-林德伯格定理

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 了解分布、t分布、F分布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 了解正态分布的常用抽样分布

掌握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了解无偏性、有效性与一致性的概念,会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 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变量替换(作对数替换),洛必达法则,其他(重要极限,微积分性质,级数,等价小量替换)1.(几何级数)2.(对数替换)3.4.5.6.,求

复合函数、隐函数、参数方程求导 1.2.,求dy/dx 3.决定函数,求dy 4.已知,验证 5.,求

1.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0)2.3.4.5.6.4.多元函数微分 1.,求

2.由给出,求证:

3.求在O(0,0),A(1,1),B(4,2)的梯度。4.,求 6.证明满足 7.求内的最值。

5.多元函数积分 1.求证: 2.3.4.改变积分次序 5.围域。

6.常微分方程 1.求通解。2.求通解。3.求通解。4.求通解。5.求特解。6.求特解。

《高等数学考研题型分析》

填空题:极限(指数变换,罗必达)、求导(隐函数,切法线)、不定积分、二重积分、变上限定积分

选择题:等价小量概念,导数应用,函数性质,函数图形,多元极限

篇4:高校入党培训教程复习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示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揭示了资本主义起决定性社会作用的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847年6月,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推动下,在伦敦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组织,是无产阶级的雏形。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代表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标示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标示着中国现代化新的领导力量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在现阶段的三大历史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教材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党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四项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

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在特殊情况下,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党员资格,都应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极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中央委员会。

(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极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结合的制度。(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问答:

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指引正确的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

三、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形成思想动力;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军事保障。

二、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

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

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

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7.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

义哲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

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

宗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

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2.科学发

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

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

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

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基

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理所当然

地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为什么中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越过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直接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但是生产

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不能逾越,别国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我国的这段要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完成。

四、发扬党内民主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第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早在2005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强调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之后,党代会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了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从本质上讲,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正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所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则。

第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要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要完善民主讨论制度,营造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鼓励广大党员讲真话。二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通过集思广益,引导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参与党内决策。三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确保党内选举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真正选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又防止班子软弱涣散。五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从而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党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第四,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的民主状况,党内和谐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以扩大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第五,循序渐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循序渐进。我们在加快党内民主建设进程的同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自上而下的带动和自下而上的促进结合起来,使党内民主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融会贯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互相促进。

五、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2022年版下一篇:蛋糕店的创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