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2024-06-24

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精选7篇)

篇1: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1.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2.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伤及真皮层,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用);

3.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指导意见:

分级处置原则

1.I级暴露: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接触史”不能确认时,建议参照下述Ⅱ级暴露进行处置。

2.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无明确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参照III级暴露处置。

3.I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篇2: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

理化特性:狂犬病病毒(RV)对温度的抵抗力很弱,在高温下很不稳定。在pH 7.4-8.0较为稳定,若pH超过7-9的范围,则病毒易灭活。甲醛、乙醚、升汞、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季胺类化合物(如本扎溴铵)等化学药品对RV都有杀伤作用。

感染特点:一般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的。在侵入部位一般不增生,也不侵入血液,故无病毒血症。RV从侵入局部进入周围神经组织内,沿着神经向心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病毒运行、扩散过程的长短与潜伏期有关,一般为20-60天或更长或更短,这与病毒侵入部位和数量有关。在此过程中,若对机体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则可预防发病。

传染源:家畜:狂犬、猫、猪和牛、马等 ;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欧美国家)传播途径 :

1、带毒动物咬伤(最主要途径)

2、带毒犬的唾液舔舐伤口

3、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

4、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小)

5、组织(如角膜)、器官移植手术

6、病人咬人或通过唾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健康人的伤口 临床表现:狂犬病分为狂躁型、麻痹型两种临床类型:

狂躁型:病理损伤主要在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水、怕风,病程进展迅速而凶险。(我国多见)

麻痹型:病理损害主要在脊髓和延髓。无兴奋期和恐水、吞咽困难等症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 级: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

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污染。

分级处置原则

第四条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第五条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第六条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七条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水)洗净伤口,用无菌脱脂棉吸尽残留液。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2-3%碘酒(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第八条:缝合原则 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被动免疫制剂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第九条: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口腔: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而造成窒息。

外生殖器或肛门部粘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粘膜。

以上特殊部位伤口较大时建议采用一期缝合(在手术后或者创伤后的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以便功能恢复。

第十条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肌内注射法:

5剂程序(1965年开始):于0、3、7、14、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

2-1-1程序(1992年开始):于0天2剂,7、28天各1剂,共4剂

第十二条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第十三条

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第十四条

狂犬病病死率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禁忌症。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发现接种者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可更换另一种狂犬病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第十五条

冻干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第十六条

被动免疫制剂严格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一次性足量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第十七条

注射部位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当按照计算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所有伤口无论大小均应当进行浸润注射。

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时,应当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狂犬病疫苗接种于对侧。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

第十八条

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第十九条

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当将被动免疫制剂滴/涂在粘膜上。如果解剖学结构允许,也可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参照前述方法进行肌肉注射。

第二十条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过敏试验。第二十一条

再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

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第二十四条

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等。

第二十五条

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量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针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针次。【不良反应】

狂犬病疫苗:个别人接种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疼痛、红肿、硬结等);皮疹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发热或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

抗狂犬病血清:个别人注射后可能出现血清病、皮疹、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异常反应。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注意事项】

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疫苗。接种后留观30分钟,如出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特殊情况可电话咨询接种单位,必要时可赴医院诊治。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临床表现:少数受种者可于接种灭活疫苗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出现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日,很少>3日以上。接种活疫苗的反应可能出现稍迟,但消退也快。部分人可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一般持续1~2天;也可能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于接种当天发生,很少有持续2~3日。

处理原则:一般局部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就可以恢复正常。但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一般全身反应轻者不需处理,适当休息和保暖,多饮开水等。如果反应较重则可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异常反应

一、非特异性反应 硬结及无菌性脓肿 热性惊厥

治疗原则: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min左右),形成脓肿者破溃前忌切开排脓,如自行破溃或发生潜行型脓肿而有空腔,则需切开排脓,必要时需扩创及使用抗生素。总结各地预防经验——(1)疫苗要防止冻结;(2)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

(3)菌苗还凉应用手握住,直至与手温相近;(4)注射剂量准确,不要过量;

(5)注射部位必须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外侧,不可过浅;(6)肥胖儿童注射应较深;

(7)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适当的指力按压针眼处至少5 分钟,以防药液随针眼渗入皮内;

(8)多喝水,避免感冒,6个小内不要洗澡;

(9)在接种24 h后用干净毛巾、40~50℃的温水对注射部位进行湿热敷(若24h内出现红肿,冰敷,减少渗出),每日3 次,每次15 min~30 min,连续热敷3 d~5 d;(10)接种时边推疫苗边缓慢将针梗拨出,针梗暴露2/3时注入完毕;(11)脓肿发生后,一般不再进行下一针的注射

有报道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硬结发生率减少94.76% 治疗:

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止痉:如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

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

二、特异性反应——变态反应

Ⅰ型:IgE抗体介导,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寻麻疹、哮喘等 Ⅱ型: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Ⅲ型:Arthus反应(局部过敏性反应)、肾小球肾炎、血管炎。Ⅳ型:变态反应性神经炎、脑脊髓炎

(Ⅰ型~ Ⅲ型属体液免疫,抗组织胺药物有效; Ⅳ型为细胞免疫,抗组织胺药物无效,主要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处理原则:对症治疗

报告方式和时限(向行政部门报告)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责任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方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AEFI,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报告方式和时限(网络直报)

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有帐号的接种单位在网络上报告,没有帐号(今后新成立的接种单位)向县级疾控机构填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对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在2小时内填报“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篇3: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狂犬病 (rabies) 又名恐水症 (hydrophobia) , 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为急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病死率几乎可达100%[1]。因此, 狂犬病是只可预防, 不可治疗的疾病, 对于狂犬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主要是狗, 其次是猫、猪、牛等。近年来, 随着家庭饲养宠物数量的增加, 门诊因狗咬伤及猫抓伤而就诊的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加, 据报道, 我国近年狂犬病发病数开始持续快速上升。为了更好地指导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处理及预防接种, 从而更好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病, 我们对我院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患者进行了观察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患者患者691例, 其中女性331例, 男性360例, 平均年龄33.2岁。

1.2 伤口处理:

按照2009版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3]中狂犬病暴露后局部伤口处理要求进行, 即用20%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 具体操作如下:

1.2.1 伤口清洗:

首先, 使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水及20%的肥皂水, 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 对伤口进行清洗, 重复以上两步骤, 每次至少15 min, 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后, 用无菌脱脂棉吸尽残留液。对较深的伤口可进行灌注清洗, 将注射器或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

1.2.2 伤口消毒:

彻底冲洗伤口后, 用0.5%的碘伏对伤口进行涂擦, 但应避免使用75%酒精, 因其可引起剧烈疼痛。若碎烂组织多, 应先对其进行清除, 再消毒处理。

1.2.3 消毒后的处理:

未伤及大血管时, 狂犬病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 利于病毒的排出。如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确需缝合的, 清创消毒后应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在伤口周围做浸润注射, 数小时后 (不低于2 h) 再缝合、包扎。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应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 应用抗生素, 以防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1.3 狂犬病疫苗接种

1.3.1 接种程序:

于咬伤的第0天 (注射当天) 、3、7、14、28 d各注射狂犬疫苗1剂, 接种全程应注射5剂。

1.3.2 注射部位:

通常的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肌肉处, 2岁以下婴儿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禁止臀部注射, 是由于臀部的脂肪较为厚实, 导致狂犬病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

1.4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1.4.1 应用人群:

三级暴露者;二级暴露且免疫功能低下者;二级暴露但头面部暴露, 且高度怀疑致伤动物有感染时。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3], 以接触方式及暴露程度为依据, 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度。Ⅰ度:接触或喂养动物, 或完好皮肤被舔;Ⅱ度:裸露皮肤被轻咬, 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Ⅲ度:单处或多处发生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或破损皮肤被舔, 或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

1.4.2 被动免疫制剂种类:

包括两种: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临床上常用的为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1.4.3 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

人源免疫球蛋白20 IU/kg, 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 若常规剂量不足以浸润至伤口周围, 可用生理盐水稀释, 达到足够体积后, 再进行浸润注射。

1.4.4 注射方法和要求:

首先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 距伤口边缘0.5~1 cm处进针, 至伤口基底部边注射边退针。应尽量避免在多处重复进针。所有伤口均应进行浸润注射。

2 结果

691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中, 年龄分布:0~14岁119例, 15~29岁191例, 30~44岁152例, 45~59岁183例, 60岁以上46例。狗致伤626例, 猫致伤57例, 其他致伤8例。2级暴露38例, 3级暴露368例。进行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者46例, 3级暴露者经处理后, 无伤口感染及患破伤风。691例患者均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自愿接种被动免疫制剂者27例。接种狂犬疫苗注射两周后自愿化验抗狂犬病抗体者53例, 化验结果抗体呈阳性者为100%, 无患者发生狂犬病。

3 讨论

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100%, 因此, 狂犬病是只可预防不可治愈的疾病, 对于狂犬病的控制重在预防。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 动物的唾液中的病毒首先在伤口周围繁殖, 并侵入周围神经组织, 然后沿外围神经系统进犯,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而发病[1]。因此, 当被狗、猫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时, 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疫苗, 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本研究对我院691例狂犬病暴露患者通过正确的的伤口处理及进行及时的预防接种, 无1例暴露者发生狂犬病, 与张爱菊[4]的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狂犬病虽病死率高, 但通过对暴露者的正确处理, 可以进行很好地预防, 狂犬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

狂犬病暴露后的伤口应彻底冲洗, 并进行相应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令人遗憾是狂犬病暴露者, 在动物致伤后能够正确处理伤口的人较少, 如王凤琳[5]的调查结果, 只有部分复诊患者了解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 多数患者不会正确处理伤口, 对于狂犬病防治的知识相当贫乏。因此, 对于饲养宠物的家庭及可能被动物物的人群, 有必要进行狂犬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 这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接种疫苗无禁忌证、即使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新生儿也不例外。被咬伤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接种时必须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否则疗效欠佳, 医务人员应告知就诊者。各接种门诊应对所有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动物致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伤口, 足量接种狂犬疫苗, 严重者应联合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6]。狂犬病暴露后的几个误区: (1) 在被动物咬伤后抱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应该不会发病, 因此不到医院去注射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2) 知道伤口需要清洗, 但清洗不彻底, 用肥皂水大体洗洗。 (3) 在动物咬伤后在清洗伤口的时候用力挤压伤口, 认为从伤口处挤压出血有好处。 (4) 即使进行了正确地处理过后也还是心存疑虑, 担心患上狂犬病。 (5) 认为被动物咬伤后只需注射狂犬疫苗就可以了, 没必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 每次被动物咬伤后均要进行狂犬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根据以上患者存在的几个误区我们应该向患者做进一步的健康知识宣传, 以使更多的人正确了解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1) 一旦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按照本文所说的方法进行伤口处理及药物注射, 侥幸心理要不得。 (2) 伤口清洗15 min以上才能达到清洗效果, 时间不够就不能彻底的清除伤口上的狂犬病毒从而达不到清洗的目的。 (3) 由于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 如果进行伤口的挤压会促进狂犬病病毒与神经的接触。 (4) 只要对伤口进行正确的处理, 并按要求进行狂犬疫苗及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后不用有心理负担。 (5) 狂犬疫苗注射后从第一针算起, 大约需要14 d左右的时间才可产生抗狂犬病抗体, 有的患者在没有注射完狂犬病疫苗的时候就发病了, 因此, 三级暴露及二级暴露的头面部受伤患者及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非常必要的。 (6) 过去曾全程足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今后再不需要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狂犬疫苗后半年内又被动物咬伤的不需要再注射狂犬疫苗, 半年后1年内被咬伤的只需注射2针狂犬疫苗。1年后, 3年内的需注射3针狂犬疫苗, 超过3年的全程注射。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

[2]昊晓明, 林汉.1990~2006年全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8) :3492-3493.

[3]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S].

[4]张爱菊.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理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22) :303-304.

[5]王凤琳.狂犬病疫苗接种者伤口处理情况的临床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6) :1358.

篇4: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关键词】 狂犬病;流行特征;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512.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159-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1]。狂犬病毒的宿主有很多种,如蝙蝠,老鼠,狗等,多在脊椎动物中发生感染并流行,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犬类动物是导致狂犬病的主要原因[2],也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之一。目前该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犬类动物咬伤或抓伤人类后通过唾液感染人类,目前病死率为100%,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3]。其临床特征主要为恐水、怕光、怕风。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最少一个月,最长可达数年以上[4]。近几年来我区狂犬病暴露呈上升趋势,对群众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主要与动物管理滞后,暴露人群处置不规范有关。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掌握流行动态和规律,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对2012~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人口的狂犬病暴露进行了流行病的特征分析,以便对狂犬病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5],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 2012~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门诊监测管理系统,均证实为狂犬病暴露案例。

1.2 方法 按照要求对广州市花都区的狂犬病暴露案例进行调查,根据时间、地点、人群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了解患者受伤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以及治疗的情况,同时对2012~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各镇街、社区医院和各大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对免疫史、症状体征以及暴露的时间、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late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情况 广州市花都区2012~2014年共报告36260例狂犬病暴露病例,其中2012年11258例,占31.05%;2013年12088例,占33.34%;2014年12914例,占35.62%。广州市花都区狂犬病暴露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2 年龄和性别分布 广州市花都区人口狂犬病暴露的分布具有年龄、性别差异,在调查的患者中各阶段年龄患者均有,其中以15~45岁的患者最多,占46.75%;0~15岁患者最少,占25.27%;45岁以上患者占27.98%。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有20704例,女性有15556例,男女比例约为1.33∶1。

2.3 地区分布 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我区狂犬病门诊监测和疫苗管理部门,接诊人数居全区之冠,狮岭镇作为人口仅次于中心城镇的行政镇,暴露病例数排第二,其余各镇街及社区卫生院均有数量不等的狂犬病暴露报告病例。详见表1。

3 讨论

狂犬病暴露呈世界性分布,高发于亚洲。我国的狂犬病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狂犬病的暴露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季高发,可能与夏秋季气温较高有关[6],犬只容易发狂,伤人的事件比较多,再加上此季节人们穿着比较单薄,被咬被抓更容易受伤且病菌感染速度更快,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我区狂犬病暴露还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一是男性多于女性,可能由于男性较女性更多从事户外作业,与犬只接触更多有关。二是中青年人群较多,可能与经济能力、爱好兴趣有关,中青年人群具有相对成熟的经济承受能力,且兴趣、爱好也较广泛,为豢养犬只提供充分的条件。三是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7],农村养狗较多,且每家养犬多以放养为主,因此与犬只接触的机会更大,更容易受伤。同时农村人口对狂犬病的防范意识淡薄、危险意识不足,不知被犬咬伤或抓伤后应该及时诊治就医,存在侥幸心理。目前尚无针对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为100%,因此,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狂犬病危害很大,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疾病的影响也更为严重。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引起重视,全力配合,加强管理,明确职责。除此之外,更要规范养犬,从源头解决问题,对猫狗鼠等宿主动物管、免、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积极展开捕杀野犬、疯犬的行动,加强饲养犬只的登记管理工作,明确养犬人的责任,有效遏制狂犬病的发生。在控制源头的同时,应广泛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加大防范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对饲养的犬只及时注射疫苗,在受到伤害后第一时间进行伤口的规范处理。本次调查分析与杨千三等[8]人的调查结果相近,表明狂犬病的发生农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农村养狗不够规范,受伤后又不及时就医,防范意识不强等有关。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区狂犬病暴露较为多发,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防范,做好预防措施,宣传知识教育,密切监测疫情,使群众主动接种疫苗,使患者主动就医治疗。

参考文献

[1]柴良梅.狂犬病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J].医学信息,2014,(20):605.

[2]庞伟,江灿芬,周珊珊,等.狂犬病防控现状及对策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110-111.

[3]邹联斌,孙向东,郑列丰,等.广西狂犬病危害识别[J].畜牧与兽医,2014,46(6):124-128.

[4]王凤玲.狂犬病现存问题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623-3624.

[5]左志刚,叶俊锋.东莞市茶山镇7516例狂犬病暴露情况及防治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39-540.

[6]赵瑞芹.犬咬伤分布的季节性和地域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013.

[7]刘娟,王俊.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2010-2012年犬、猫等致伤人群分布和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32-133,135.

[8]杨千三,田洪瑞,龙东洋,等.2007年南充市狂犬病疫情分析及控制策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9):758-760.

篇5: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安全及社会稳定, 因此做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伤口处理, 不断加强狂犬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2010年1 月至2010年3月其中131例狂犬病暴露人群伤口外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门诊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狂犬病暴露人群131例, 其中男性患者85例, 女性患者46例, 10岁以下的受伤人数为72例, 30~40岁受伤人数为43例, 40岁以上的受伤人数为16例, 城镇受伤人数为68例, 农村受伤人数为63例, 一级暴露28例, 二级暴露89例, 三级暴露14例。所有暴露人群均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 对猫、狗等动物咬伤后的伤口观察、处理及注意要点

2.1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 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判定为I级暴露者, 无需进行处置。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 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 或者破损皮肤被舔, 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另外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 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 按照Ⅲ级暴露处置。判定为Ⅲ级暴露者, 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针对人群差异性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家庭指导工作。

2.2 实行正确的伤口外理

目前我国狂犬病暴露后不规范外理的情况普遍存在, 它是狂犬病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3],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 (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 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min。然后用生理盐水 (也可用清水代替) 将伤口洗净, 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 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 做到全面彻底[4]。然后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伤口, 向患者解释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 以免病毒在局部扩散和暴露, 也不要随便在伤口上用药。

2.3

合理、安全注射狂犬疫苗及狂犬免疫球蛋白, 人被狂犬咬伤发病率是15%~30%, 及时处理伤口及接种后发病率为0.15%[5]因此全程足量注射疫苗是防止狂犬病发作最有效的方法[6], 具体方法如下

(1) 确立接种人群;根据暴露伤口程度, Ⅰ级暴露无需注射;Ⅱ级暴露应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应联合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2) 接种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婴幼儿上臂三角肌发育尚不完全, 无法注射疫苗时可在大腿中部外侧区肌肉注射, 禁止臀部注射, 以防止疫苗注射在脂肪层而产生硬结导致接种失败。 (3) 接种时间:最佳时间在伤口暴露3h内注射最佳, 或在24~48h内注射亦可, 如未及时接种亦应及时接种, 因为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是0.5~3个月, 只要在潜伏期内注射都会有效的, 接种时间要按0、3、7、14、28d全程注射, 如在1年内可不用接种, 5年内再次暴露的应重新接种5针。 (4) 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 因此暴露后无任何禁忌症的, 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应及时、全程注射疫苗。 (5) 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原则:越早越好, 最多7d内仍然有效, 及时彻底清创后, 于受伤部位用本品总剂量的1/2作皮下浸润注射, 余下1/2进行肌肉注射 (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 。WHO建议, 应尽可能多的在伤口部位注射, 如果没有足够量的本品可用生理盐水对本品稀释2~3倍后使用。注射剂量按2 0IU/KG体重计算 (或遵医嘱) , 一次注射, 如所需总剂量大于10mL, 可在1~2d内分次注射。随后可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 但2种制品的注射部位和器具应严格分开。 (6)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1d或者数天注射, 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2.4 接种疫苗的注意要点

(1) 告诫患者不应作剧烈运动, 不喝浓茶、酒、不吃辛辣食物, 同时应避免使用皮质醇类及免疫抑制剂。 (2) 贮存要求: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3) 如有异物或有摇不散的沉淀, 瓶体出现裂痕或过期失效等情况, 不得使用。

3 防制对策

(1) 卫生防疫工作者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 使广大群众能够了解有关狂犬病的预防知识, 被动物咬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到防疫部门就诊。 (2) 积极对犬类免疫接种, 建议政府加大犬的管理力度, 对流浪犬应捕杀, 公安部门应加强养犬准入制度管理。 (3) 狂犬病暴露人群到门诊就诊后, 医务人员应正确处理伤口, 根据伤口暴露情况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联合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4) 按时检测狂犬抗体, 接种失败者要继续接种疫苗。

4 工作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饲养宠物或养犬防盗, 狂犬病处理门诊的医务人员能正确掌握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伤口处理方法, 为患者正确处理伤口, 安全注射疫苗或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 并能积极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131例狂犬病暴露人群在我们门诊就诊后都得到了及时正确的处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半年来未发生1例狂犬病。结论:动物致伤者以犬和猫致伤为主, 应加强犬和猫管理, 按规范处理伤口和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干预狂犬病的效果是可靠的。

摘要:目的 通过对狂犬病病因的探索, 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 使人们意识到一旦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 可阻断狂犬病的感染。方法 对于猫、狗咬伤的病人, 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 破损的皮肤被舔, 可规范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 只要出血, 就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并联合应用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及疫苗, 在伤口周围进行浸润注射, 抗狂犬病的免疫血清按40IU/KG, 免疫球蛋白按20IU/KG。结果 通过对门诊131例狂犬病暴露人群给予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 并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 未见1例出现狂犬病, 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狂犬病是可防不可治的, 只要认真做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伤口处理, 根据需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或联合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 可以有效地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关键词:狂犬病,传染病,病毒,进行性瘫痪,狂犬病暴露人群

参考文献

[1]俞晓晔, 沈强, 夏家骠.苏州市狂犬病防治对策初探[J].江苏预防医学, 2007, 18 (2) :23~24.

[2]相毅, 沈平.钦州市2003年至2005狂犬病流行病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300~301.

[3]李靖.我国狂犬病健康教育与暴露后处理现状[J].江苏卫生保健, 2007, 9 (6) :52.

[4]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5]周梅芳, 应萍.传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4.

篇6: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1 材料来源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鲁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收治的被家养食肉动物咬伤、抓伤的2618患者。

2 心理护理及防治知识宣教

针对不同患者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匮乏,对狂犬病的认识不够等问题,告知患者如果发现病犬或可疑病犬应及时处死,并将尸体焚烧或消毒后深埋地下;家养的犬、猫要带到兽医部门接种兽用狂犬疫苗,降低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机会;被犬咬伤后要最短的时间内到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预防处置和治疗。针对在心经济上有问题;被咬伤后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表现出不会有什么问题;不愿意接受严格的伤口处理;我们通过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开导,让患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暴露后规范处置重要性和必要性。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自觉接受预防处置与治疗[2]。

3 方法

对前来我中心计划免疫门诊就诊的犬伤人员,按家养食肉动物咬伤、抓伤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伤及程度分级,为下一步采取伤口护理和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用肉眼细心观察被犬或猫咬伤处的皮肤有无破损,特别是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等微小皮肤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用酒精75%擦拭暴露部位,患者出现疼痛感,证明已伤及真皮层,皮肤存在破损现象[2]。

4 伤口护理

被家养食肉动物咬伤后要控制狂犬病的发生,正确的伤口处理是第一要务,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也是避免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方法,对新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非破皮咬、抓伤,局部应彻底清洗消毒,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对身体任何部位的破皮咬、抓伤或被狗舔到的粘膜,必须遵循如下三步并重的原则予以处理:1.及时、彻底、正确处理伤口;2.正确使用抗狂犬病血清;3.按规定的免疫程序使用狂犬病疫苗[3]。

狂犬病毒从伤口侵入周围神经的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或更长。狂犬病毒进入伤口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穗状或鼓槌状突起与宿主细胞的受体接触而连接,粘附在敏感细胞的包膜上。及早用脂溶剂或弱洗涤剂(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既可起到冲洗作用,也能分解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和脂蛋白,使病毒失去感染力并易被洗脱。有资料证明,被疯动物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9—18倍。对于重度或多处被家养食肉动物咬伤者,咬伤后局部处理越早效果越好,最迟不宜超过3个小时;及时清创彻底后在局部使用1/2抗狂犬病血清浸润注射,余下的1/2进行肌肉注射和上臂三角肌注射狂犬疫苗对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可降低狂犬病发病的机率4~6.0倍[3]。

4.1 冲洗及消毒

被狗咬伤后,反复的伤口冲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试验证明用20%肥皂水或1/1000~1/500的新洁尔灭溶液处理效果较好,但应注意新洁尔灭属于季胺类药物,可中和肥皂而失效,故二者不可合用。先用20%肥皂水或1/1000—1/500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10—20分钟,再用大量清水清洗10分钟。对咬伤部位面积较大或多处被咬伤者,伤口冲洗彻底后在将抗狂犬病血清滴入伤口,并在伤口周围及底部作环形点状封闭注射,针尖朝向伤口底部,边进针边推注血清,直至伤口底部。对不需要在伤口使用抗狂犬病血清的患者,彻底冲洗结束后直接在伤口处涂上浓碘酒或75%的酒精消毒3—5次。

4.2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对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为避免感染向组织内扩散,伤口应尽可能保持敞开,只要没有伤及大血管,我们原则上不包扎、不缝合。只有当大片组织撕裂,造成功能障碍或较大血管破裂或脸部严重被咬伤者影响美容时,我们在彻底冲洗消毒伤口,滴入抗狂犬病血清并对伤口周围及底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后,才施行缝合。

5 饮食护理

为确保狂犬疫苗接种后的效果,避免不良饮食降低疫苗的作用和禁忌药物影响人体免疫应答,最大限度发挥疫苗预防疾病的目的。我们反复告知患者在接种疫苗期间,多吃清淡饮食,尽量不要吃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

6 预防接种与管理

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对一级暴露原则上尽量不接种狂犬疫苗,对不能确定的Ⅰ级暴露或流行病学使不详;暴露的皮肤轻微抓伤或擦伤,无出血现象;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家养食肉动物舔;与家养食肉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及其他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疫苗接种严格按说明书和疫苗接种程序要求执行,为避免局部注射反应的发生或减少注射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注射疫苗时尽量控制注射速度。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建立完善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光艳,张桂莲.196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处置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52.

[2]张秀英.狂犬病暴露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2):60.

篇7:狂犬病三级暴露的防治及处理原则

狂犬病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其主要通过病兽咬伤途径进行传播, 病死率为100%。临床研究表明, 狂犬病只能预防, 不可治疗, 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几年来, 狂犬病暴露者不断增加, 死亡率也持续升高, 且狂犬病潜伏期较长, 虽然狂犬病暴露症患者能够及时接种疫苗, 注射免疫球蛋白, 但是狂犬病暴露患者仍然存在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对患者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很大影响。若患者这些心理情绪未能得到缓解, 将引发心理应激反应, 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对患者病情造成严重影响。

2 狂犬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恐惧心理与紧张心理

狂犬病暴露症患者在被猫或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受到惊吓, 心理存在恐惧感与紧张感, 同时在伤口疼痛刺激作用下, 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从而使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再者, 有些患者对打针、吃药及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抵触感, 甚至不愿接种疫苗及免疫蛋白。

2.2 抑郁心理与焦虑心理

当患者狂犬病并发后, 其死亡率为100%, 同时发病后症状较为惨烈, 导致狂犬病暴露症患者出现过度焦虑、抑郁的心理, 担心自己随时发病。有些狂犬病暴露症患者认为疫苗接种程序复杂、接种时间过长, 因自身学习和工作而未能按时到预防门诊接种, 但是又担心会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而有些患者因皮肤严重受损, 对皮肤美观度过于担心和焦虑。

2.3 侥幸心理与无谓心理

有些狂犬病暴露症患者由于对狂犬病及其防治知识了解甚少, 且狂犬病防护意识较弱, 或者由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 而狂犬病疫苗接种费用较高, 觉得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也不愿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蛋白。

3 狂犬病暴露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3.1 心理护理

(1) 认知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陈述与狂犬病暴露症相关的知识及预防的重要性, 让狂犬病暴露者能够正确认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当出现狂犬病暴露症状时, 应到正规医院及预防门诊进行处置, 并接种适宜的狂犬疫苗, 同时注射适量的免疫球蛋白, 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作用[1]。 (2) 心理疏导。当狂犬病暴露者就诊时, 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受伤情况, 同时给予患者语言上的关心和鼓励, 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惑, 同时告知患者狂犬病暴露处置的重要性, 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暴露处置工作[1]。 (3) 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在帮患者处理伤口或者注射狂犬疫苗时, 可以与患者进行交谈, 以达到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分散注意力, 缓解疼痛的效果。

3.2 健康教育

(1) 儿童群体。由于儿童常常与猫或狗等宠物玩耍, 容易被猫或狗抓伤和咬伤, 大大增加了狂犬病暴露发生率。同时由于儿童对狂犬病防护知识了解甚少, 被猫或狗抓伤或咬伤后, 未能及时告知家属, 也未对伤口进行有效处置和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蛋白。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 应叮嘱家长或者监护人要看护好孩子, 禁止与猫或狗等宠物睡觉, 不要随便触碰野猫或者野狗, 同时告知儿童被猫狗咬伤的危害性, 被猫或狗抓伤或咬伤, 要及时告知家长, 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及预防门诊进行处置治疗, 以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2) 喂养群体。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有养狗的风俗, 必须加大对猫狗喂养者的教育和宣传力度, 使喂养者能够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传播路径、狂犬病发作症状、狂犬病预防方法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叮嘱喂养者必须对自家喂养的猫狗进行严格看管, 并严格遵守政府预防接种要求, 定期到正规部门接种疫苗, 并取得相关的家犬免疫合格证。猫狗都应圈养, 以避免其误伤他人。不可让猫狗等动物舌舔伤口或者粘膜, 以避免伤口受到感染。当衣物被猫狗等动物的唾液污染后, 必须及时消毒, 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当被猫狗等宠物咬伤后, 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 并接种狂犬疫苗。 (3) 孕妇群体。临床研究表明, 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为100%, 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即使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仍然可以接种狂犬疫苗[2]。同时临床研究发现, 若孕妇接种正规的狂犬疫苗, 并不会对胎儿健康造成影响。首先, 若孕妇接种的狂犬疫苗属于灭活性的病毒疫苗, 能够避免灭活性病毒进入到胎盘屏障, 不会对胎儿生长发育及健康造成影响。其次, 临床研究尚未发现孕妇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早产、胎儿畸形或者流产等现象。 (4) 免疫接种。护理人员必须告知狂犬病暴露症患者狂犬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在对伤口进行有效处置后, 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同时在免疫接种期间,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疫苗接种的时间, 并确保患者要按时、按量、全程接种疫苗, 禁止出现中断接种疫苗的现象[3]。在疫苗接种期间,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硬结、红肿、肌注肢体酸痛不适等症状, 但通过后期可缓解, 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疫苗接种期间, 不可进食冰冷、辛辣等食物, 禁止喝酒、喝茶, 注意劳逸结合。

4 结语

通过给予狂犬病暴露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维持患者心理平衡,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 避免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同时能够使患者认识到狂犬病疫苗接种与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依从性, 积极配合进行疫苗接种, 注射免疫球蛋白, 以达到良好的狂犬病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小梅, 毛玲琼, 周祖木等.心理护理干预在狂犬病暴露人群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11 (06) :65~67.

[2]王玉英, 李尊艳, 王瑞江.狂犬病暴露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医学动物防制, 2011, 12 (03) :90~93.

上一篇:出纳作业处理准则下一篇:班级管理论文:班主任工作漫谈——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