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2024-07-09

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

篇1: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设计思路:

喜欢动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表情丰富、体态可爱的动物,选材上我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入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此我提供了表情、动作丰富的人物和动物的图片供孩子自由选择、大胆创作,运用粘贴、添画的方法来吸引孩子,让孩子体会艺术创作的多彩,感受创作带来的的乐趣。

活动名称:《奇妙的想象之旅》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粘贴、添画,充实画面。2.通过观察人或动物的表情、动作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3.愿意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各类图案(动物、人物)、彩笔、绘画纸、纸篓、纸团、线条。活动重点:

发挥想象力大胆添画、充实画面。活动难点:

能用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神秘导入,激发兴趣。

以神秘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请出第一位吧!)

基础部分

二、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

(1)师:它是谁?它是什么样的表情?它做了什么动作? 以变魔术形式把老虎从PPT上变下来,增加神秘感。(引导孩子大胆想象,想一想它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根据孩子的想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在图画纸上。(2)依次出示PPT2、3,进行提问,幼儿观察。师:两只小花猫碰到了一起,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都很奇妙,接下来请你们把自己奇妙的想象画出来。

教师小结: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首先选择喜欢的图案,观察这个人或这个小动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想象它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把图案粘贴在画纸上,进行添画。

三、幼儿粘贴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1.选择图案,仔细观察,想好要画什么,再在想好的位置进行粘贴。

2.注意桌面的卫生,大胆想象。

教师提醒幼儿自主选择图案并进行想象添画。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别人添画的不一样。

结束部分

四、分享想象,欣赏作品。

1.幼儿将完成的作品悬挂展示,互相交流。2.将幼儿作品拍照展示在PPT上,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想象。

3、将幼儿作品运用会声会影的制作,像放电影的形式一样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

延伸部分

引导孩子知道今天的图案是从一些废旧的图书和杂志书上面剪下来的,回到家里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剪一剪、粘一粘、想一想、画一画。(主要引导孩子学会废物利用)。

篇2: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1、了解曲折线、波浪线、弹簧线等几种常见线条的名称及绘画技巧。

2、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积极参与活动。

3、感受色彩的美丽,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油画棒人手一盒。

2、各色颜料、毛笔。

活动过程:1、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出示作品让幼儿自由欣赏。

(2)提问:“作品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你认识哪些线条宝宝?”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示范不同线条的画法。

(4)幼儿跟教师徒手练习画不同的线条宝宝。

2、教师示范完整作画。

(1)用自己喜欢的蜡笔画不同颜色的线条宝宝

(2)强调使用颜料的时候先让刷子先生喝点水,舔舔毛,从一头刷向另一头。

3、幼儿作画,家长适当参与。

4、评价作品

(1)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

篇3: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一花哨的公开课

2003年我参加了深圳市龙岗区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 期间龙岗区教研室在龙岗区某学校安排了几节探索新课程标准的美术公开课。那个时候, 美术课能上成那样让我惊讶, 因为它与以前的美术课有很大的不同。这几节美术课以美术新课标为理念,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提倡模糊学科门类界线, 提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 为一体,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提倡探究性学习, 重过程轻结果等。同时新课标对不同阶段的小学生提出了不同标准, 并且明确地写在课程标准里。这些理念的贯彻使得新课标下的美术课一片生机, 好不热闹。

在新课标实行了近十年的今天, 开始有许多不同声音质疑新课标引导下的小学美术课堂。首先, 不少人认为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 特别是公开课, 十分花哨、做作。很多美术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美术功底并没有表现出什么, 反倒是盛行美术教师又唱又演。也有很多老师反映, 公开课听多了, 就不想再看了。我看这里有一个主要问题, 就是“假”, 假得让人反感。偶尔在一个家长的博客空间里看到:看得出老师对这个公开课是用了心的, 每个小朋友什么时候应回答什么都是提前经过演习了的。不过这种感觉很明显是为了应付家长的检查。当然其他老师的公开课也都是提前演习过了的——看, 家长都知道公开课是假的。课前, 美其名曰是观摩课——教师把该说的每一句话, 该做的每一个小动作和表情都导演好了, 连学生背的台词也一齐教好了。课堂上, 教师十八般武艺全搬上了讲台, 学生的学习看似积极主动, 具有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影子, 但实际上是走马观花, 没学到什么东西。谁都知道这么“变态”的课是“演”给“同行们”看的。公开课欣赏的主体是听课的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公开课是教师为实现自己的一个梦而设置的一个擂台——追求教学过程完美的自我陶醉。公开课上得好不好就看谁的“演”功好不好。

其实教师的“演”,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小学生, 是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感知教师“演”的良苦用心的。私下与一个美术教师探讨时, 他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也深有体会) :在平时上课甚至在上公开课时, 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前面的导入根本没耐心倾听, 他们已经坐在下面唠叨:“老师怎么还不开始画画呢?”“你讲那么多干什么!”, 真的, 学生根本没有在倾听, 根本没心思去倾听, 他们的心早已直接飞到了课本画画的主题, 他们早已被期待已久的“画画”占据了整个心灵。他们的想法就是老师你快点发纸让我们早点开始画画吧, 这时任何的导入都显得多余。学生期望直接获得知识、获得体验, 而我们的老师却生怕学生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不全面、不具体、不开放, 绕了一个圈“设计”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导入。而偏偏低年级段的美术课堂这个“引子”显得尤为长而花哨。这个“导入”是教师按照“新课标下的教案思维”给学生强加的一个规范化的程序, 是对“新课标”的定势思维。

另外, 值得质疑的还有, 教师花了几个星期准备, 累得“半死”, 终于把公开课上完了, 但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公开课成了表演课, 它对平时的美术课堂并没有改善和提高。这样的公开课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

花哨的公开课应给小学教师一个反思:教师不是演员, 上课不是为了演戏。课堂具有一次生成的性质, 并不像拍戏, 可以“咔嚓”重来一遍。我们应尊重教师职业的特性, 多做些真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公开课探索, 而不是为了同行们看得“过瘾”而上的假课。当然我们不能一下子否定教师的“演”功, “演”功在当下的小学阶段还是很重要。但不是为了表演而演, 而应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作的一个有意义的、真实的情感传递。

二回归常态课

在这么多“高投入低收入”的对比下, 有许多老师开始喜欢常态课、实在课、朴实课。他们认为不完美才是一堂真正的课, 完美了就是表演。因而, 2011年3月初, 东莞市美术骨干班学员在广州市海珠区参加同课异构的观摩研讨活动观摩金碧小学朱学贤的三年级设计应用课“汽车博览会”时, 朱老师上课的朴实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赞同。有些同学直接说:“看到自己上课的影子。虽然有很多的不足, 但是看得出来这是一堂原生态的、朴实的课。”偶尔到岭南少儿美术网页看看, 发现尹少淳教授写的《美术“好课”之我见 (摘要) 》里面提到一堂好课要达到的一个要求, 即常态性。可见“编写新课标的高层”对公开课的常态性也是持赞同意见的。但什么原因导致公开课偏离常态呢?本人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什么都讲究示范性, 美术 (艺术) 课也不例外。或无数的新课标下的美术示范课给大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定势思维:这样才是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公开课的最大的好处是让来听课的老师很快就懂得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应怎么上。它具有很强的示范传递性, 这是公开课的优点, 也是公开课给美术课堂带来的“毒瘤”。

回归常态美术课, 教师们应反思:原来“不常态”的课现在看来可能是新的常态课。常态的概念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什么样的常态, 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呢?现在的常态哪些是值得教师们继续发扬, 哪些需要摒弃的呢?哪些公认的常态的不好成分应该得到抑制呢?这是教师们应注意和思考的, 别让常态成为随意的代名词。

譬如, 有同学提出朱老师的示范太随意, 没有起到示范作用。这其实是说, 常态过了头。公开课毕竟是有很多老师来听的课, 教师应对教学过程及教具等有一定的设计, 美术课教师基本功的示范等常规项目应重视, 不能太随意, 要起到示范的目的。

三原生态的公开课

我想表演性的公开课在今天, 应有一个共同的心声, 那就是尽量少上。对那些花哨的课堂行为应该逐渐减少, 用真实的情感感动学生、感动同行。当然, 为了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如通过公开课提炼教师的语言、动作, 教师示范的有效性、对课堂纪律的调控等在小学阶段带有“演”性质的行为, 以及那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为应继续做好、做扎实。看来, 想不上那种“假”课,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基本功才行。否则, 公开课将很难打动“专家”。上美术课, 美术教师 (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往往缺的不是美术专业基本功, 而是教学的技能技巧。

篇4:对美术公开课教学的思考

首先,从总体上讲参加这种比赛一定要精心准备这是大前提,包括语言、服装、教案、教具、课件等元素的准备,但我认为最关键是上课时教师要有一种气势,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这种气势我个人理解为是一种累加,需要教师厚积薄发,他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对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美术史融会贯通。其次,上课时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用词再准确一点也就是教者要有激情,要让激情贯穿课堂的始终,要给听课的教师、学生带来心灵上震撼和艺术上的享受。下面就《时间的“表情”》这节课具体谈几点感受:

一、视听结合,导入新课

导课很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有新意,时间要快,不能拖泥带水,我采用视听结合,导入课题。就是利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加上新颖独特的声响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感知时间的存在。

【片段1】

上课开始,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几组声音。(点击课件)

然后提问学生听到了哪些声音?他们都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有公鸡的打鸣声、教堂的钟声、布谷鸟的报时声。他们都和时间有关。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时间就是生命、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通过片段一让学生聆听几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时间的概念。

【片段2】

提问:同学们平时都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时间的呢?

生答:看手表、教室墙上的挂钟、听学校的铃声等。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些计时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人是怎样计时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吧。(播放时钟的发展史)

视听结合中的第二元素“视”粉墨登场。利用鲜活的视觉图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历史,深深的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教师再从侧面点拨一下,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人的计时工具都很原始,计时不够精确而且携带也不方便,而今天的设计师已经能够制造出计时精确、携带方便的钟表,而且设计师还给他们添加了许多美丽而又有趣的“表情”。然后正式导入课题《时间的“表情”》。

二、巧用、会用、用好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21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学生。这次比赛大部分教师都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还有少数动画课件。可以这么说,多媒体的正确使用扩大了教学效果,它直观的表现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片段3】

首先,多媒体展示几组时钟设计的图片。这几组图片都是有针对性的选出。分别从时钟设计的几个要素挑选(外形设计、指针设计、钟面设计)然后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款?

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多媒体的使用也与听课的老师产生了共鸣。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生答:我喜欢这一款,因为她有着天使般的外形,非常可爱。(外形设计)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张图表,图片和文字都是精心设计,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图表的展示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人,美中育人。

三、重视多元评价

师评很重要,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也可以促进课后学生持续关注美术。道理很简单,学生认为我的作业连老师都赞叹不已,肯定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这个学生肯定在这方面会多留意,假以时日说不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在巡视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个学生的作业很特别。刚开始我很奇怪,时钟的指针在哪里?后来我仔细观察,感觉很棒。在课堂上我对这个学生大加赞赏。这是一个直升机造型的时钟。这款时钟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指针,设计独具匠心,他用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作为指针,很有创意!

篇5:美术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三原色,三间色的基本概念。

2、进行用三原色调配的三间色的练习。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

三、教学难点:如何调配出漂亮的色彩,并进行应用。

四、课前准备:

教师:着三原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两张),涂上三间色的圆纸片(每色各一张),液体三原色,玻璃杯三个。

学生:常规水彩画用具,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

1、引入魔术,揭示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将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混合,颜色会起什么变化,教师可提出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实验:

(1)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有三种颜色是最基本的,它们不能用调出来,却能调出其他许多的颜色,这三种颜色是“红、黄、蓝”,合称三原色。

(依次将“红黄蓝”纸片贴于黑板,请学生找出相应的颜料)

(2)将其中的两种混合,就可以得出另外三种颜色了。教师用液体三原色在玻璃杯中调配,并用圆色片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关系式。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所调出的橙、绿、紫三种颜色,合称“三间色”。

3、学生作业 :

(1)用“油画棒”画出“美丽的彩虹。要求彩虹可以画小些,也可以加上蓝天白云等。可参照老师的范图。

(2)用颜色涂色:色彩要“均匀、鲜艳”(三间色要三原色调配)。

4、作业评讲:

篇6: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1、在画过格画的基础上,在相同的方法放大图像,知道格的大小不同,画出的图案的大小也不同。

2、通过找点、连线的方法,合作画花园,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画好的小房子图片人手一张。

2、花园的范画,和分割好的`花园的图片,大格纸人手2张。

3、勾线笔、蜡笔人手一份。

4、展示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房子”图片,根据已有经验导入。

1、师:我们以前呀帮助矮人设计师设计了很多一模一样的小房子,今天矮人设计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么多一模一样的小房子的。

2、师:我们用格数格子、找点、连线的方法画出了这些小房子,我替矮人村的村民们谢谢你们。

3、师:巨人村的巨人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也想建一些房子。

二、引出“巨人”,引导幼儿在放大的大格纸上画出“大房子”。

1、师:今天呀,巨人国的设计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张图纸,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它们的格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张格子大,一张格子小)

师:眼睛真亮呀!那有相同的地方吗?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横的竖的都一样)

:这两张格纸呀排列的方式一样,它们的数量也一样,那跟我们以前画小房子的格子一样多吗?我们来数一数。哦,这三张格纸它们的大小不同,但是格子的排列方法和数量都一样。

2、师:如果我们用原来画小房子的方法来给巨人画房子,你觉得哪张图纸比较合适呢?(第三张)

师:好的,那我们就用原来画小房子的方法给大图纸画上房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画好后贴在展示板上。)

4、师:老师拿小图纸也画了了一间房子,我们一看。哇,跟你们的房子比起来太小了,放在一起看一看。真的很小啊!

:房子图可以放大和缩小,格纸格子小,线条就短,画出来的图案就变小了,格纸的格子大,线条就长,画出来的图案就放大了。

三、给巨人国设计“花园”,提升经验。

1、师:矮人国的设计师又给矮人村设计了一个美丽的花园,你们看,漂亮吗?

师:这幅画上有什么?(蓝天,白云,小鸟,小池塘,小鱼,大树,小花小草)这么美得画真好看呀!巨人村的设计师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也想建造一个这样的花园,可是呀,这个花园太小了,怎么办呢?(把它放大)

2、师:每一组有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一些分割好的花园的图片。我把它分割成了16份,请你们每人选一份,把你的一份画在大格纸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3、幼儿操作

四、拼成花园,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孩子们,画好了就把你们的一份设计图贴到TK板上来。

篇7:公开课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图画,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体验作画的乐趣。

2.在装饰图画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萌发爱美的情趣。3.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进一步体验作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公鸡图片。

2.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油画棒、勾线笔、彩色笔。

3、事先将需要的材料投放好。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1.以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我们来玩个手指游戏,手指操:小手握一握,小手搓一搓,小手转一转,小手举一举,小手握好啦!2.以猜谜语的形式,引人课题。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客人,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来猜猜他是谁? “头上顶着大红冠,身穿五彩花花衣,每天早晨要唱歌,人人听了忙穿衣。”是谁啊? ⑴请个别幼儿回答。⑵集体回答。(公鸡)小朋友都猜出来了,真棒!二.引导 幼儿学习作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出示范图。

现在我们把公鸡请出来?(教师出示第一张图画)它是一只公鸡,它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吗?(没有)是的,它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设计师,为公鸡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我们学了很多的线条,有横线,竖线,曲线,螺旋形,波浪线,斜线等等,我们还学哪些形状呢?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环形、爱心形等等。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线条和形状来帮公鸡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吧!”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你们要设计出跟老师不一样的衣服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画,请幼儿欣赏。

2.教师示范讲解,交代画画和涂色的要求。

3、装饰要求:“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画到黑线的外面,拿勾线笔的时候,不能太重,在涂色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油画棒是像老师这样拿的,颜色不能涂到线的外面,要竖竖的、一笔一笔的图色,这样公鸡的衣服才会好看哦。

4、作画的要求:提醒幼儿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小嘴巴要闭闭紧哦,椅子轻轻的搬过去,每个人拿一张公鸡图片,用黑色的笔画出我们的线条和形状,再用油画棒和彩色笔涂色,喜欢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涂。画好后,收拾好彩色笔和油画棒,并将它们送回去放好,最后将公鸡送到动物园里,用夹子夹好。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分给幼儿公鸡图片,开始作画。

2.重点提醒幼儿在装饰的时候要大胆,不要跑到线外,方法到位。3.强调在用油画棒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搭配。涂色要均匀。四.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篇8: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新课程中, 重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在素养的形成过程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面向全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术术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那么对美术术语该作何处理呢?《美术课程标准》前言:“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学习活动方式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精密关联。”在现实教学中有两种方法处理“术语”问题, 把“术语”的落实当作美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力求术语落实, 二是把美术术语抛给学生。有这样的两堂小学美术课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案例

案例1:《形的渐变》浙美版五年级

师:今天, 老师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物品, 它叫俄罗斯套娃, 他有一个秘密, 谁能发现这个秘密? (出示:一套分开由大到小摆好的套娃。)

生1:它里面的娃娃越来越小。

生2:它在远处的是小的, 在近处的是大的。

生3:从前到后是由大到小, 从前到后是由小到大。有规律的。

师:它的变化从前到后由大到小, 从后到前由小到大, 这样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我们把它叫渐变。

板书:规律秩序变化

师:像这种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的渐变我们叫它大小渐变。生活中哪些东西有这种渐变。

生1:梯子

生2:屋上的瓦。生3:电视机的尺寸。生4:课桌的由近到远。

师:同学们都理解了大小渐变,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渐变呢?

生1:可以说出大小不同的物体。

生2:可以把大小不同的纸贴出一种渐变。

生3:可以用高矮不同的同学排队形成渐变。

幻灯出示:形状渐变图片 (略)

师:这是一种形状渐变。

师生共同分析形状渐变, 分辨大小渐变和形状渐变图。

案例2:《美丽的花边》三年级

……

师:这些花边放进去有什么作用?

生:好看。

生:漂亮。

师:装饰作用, 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

师:这些花边有什么特点?

生1:里面都是花。

生2:里面都是同样的东西。

师:这个花边里重复出现的我们叫它单独纹样。

……

出示:一朵花的衣服

师:这花我们叫它什么?

生:图案。

师:是单独纹样。

师:这一朵花能不能成为一个花边?

生:不能。

出示:带有一条花边的衣服

师:怎样才能成为花边?

生: (无答)

师:单独花边重复排列的我们叫它花边。

……

三、案例反思

这两堂课都涉及到美术专业术语的落实问题, 一堂是理解大小渐变和形状渐变, 一堂是理解花边和单独纹样, 在年级段上看第一个是属于高年级, 第二个是属于中年级。而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 对事物的认识也是较具象的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美术术语的掌握上我认为能在具象的事物中了解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美术素养的形成不在于术语的掌握, 理论可以到专业学校里再学习, 学生只要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就可以了。第一个就运用了套娃这样的大小渐变, 然后具体如梯子, 屋上的瓦等等具象的例子来了解大小渐变这样的一个概念, 而形状渐变就用了一个图片来说明“象这样就是”轻轻松松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的解释针对高年级和最善于模仿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轻松, 而概念虽然比较模糊, 但效果不错。第二个虽然也运用了一些例子来增进了解概念, 在概括的时候用语专业、严密, 力求专业的落实。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为学生是低年级, 对抽象的语言表达比较难理解和记忆, 他们自己又概括不出这样的语句, 因此学生掌握的不是太好, 如果把概念给形象化和模糊化, 就说这样的就是花边, 或者说花边中的这个就是单独纹样, 让学生来指, 效果可能要好点。

美术是视觉艺术, 而视觉在人一出生就已经存在, 在人的生活中总是要看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东西, 那么就面临着两个问题, 何为美、何为丑?为何美?前者“何为美、何为丑?”是低层次的问题也是关键的问题。我们义务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人的素质中心就是真、善、美这些人文主义的问题。那么美术素养的中心也就是审美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对美的理解去审美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美术教学是素质的教学, 对于美术术语只要做个大概了解, 能针对术语用自己的话和想法去解释就可以了。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生知识习得的规律要求我们把美术术语形象化和朦胧化。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到抽象发展, 对事物的认识也是这样, 我们小学的学生认识偏重形象思维, 我们对美术术语的落实也可以按照这一规律, 用具象的例子来解释和用形象的比喻来落实, 对术语内涵的定义可以是模糊的、朦胧的, 不要求严密、明确。概念和术语的内涵会随着学生成长而不断的丰富和趋于严密和精确。

篇9:儿童美术公开课教案

关键词:新课程公开课评课资源

近几年来,由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对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地美术教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大胆改革,纷纷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了美的实践和体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的艺术观念大大增强。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两年,我有幸参加过多次地市级公开课、县级公开课等活动。听课后的感受很强烈,确实感到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面貌大为改观,课堂容量大,师生互动强烈,教学方法、思路有创新,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公开课结束后,往往要求听课人员进行评课,评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打分的,即每个听课者对执教者进行打分,每个人员在上课前就会领到一张评分表,要求从教学目标、方法、过程、效果等逐项打分,汇总分数后写下听课意见,最后签上大名。另一种方法是座谈会的形式,即由某负责人组织,将听课老师召集座谈,听课者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综合评价。总体而言,老师们大都以赞誉,少数则予以保留,很为谦虚到表达:学习收获较大,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思路有创新。有些观摩课是由部分专家组成评委团,由专家当场评分,听课后当场评奖,宣布获奖名单,不要求观摩的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最后是领导讲话,讲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宣布活动结束总的感觉是来看别人拿奖的,收获不是很多,仅仅带回一堆别人的教学案例。对于公开课,大多知名学校在经常开展,搞得有声有色,影响较大。但有些观摩课、公开课选送的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大市级公开课、观摩课,有的一天安排若干节,听课专家、老师感觉很是劳累,有些应接不暇。而其中,有少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明显不够合理,对教材把握不当,教法的处理不够灵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连专家、老师们都在课堂下面议论纷纷而表示不满。还有的授课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透彻,还是以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上课,更谈不上什么师生互动了,居然有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在读课本……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选送一些不如人意的“优质”课呢?既然是公开课、观摩课,就应该是代表本地区最好的课程,代表本地区的走在前沿的较高水平的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给听课老师们学习以启发的新课程,是准备不足,还是……?让人大惑不解。就正常地进行公开课或观摩课活动而言,这些活动应该开展,而且应该多开展,然开课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话题,大多数人经常参加培训、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可收获又有多少呢?就我个人而言,就美术公开课活动的开展及其活动之后做些什么,想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1.公开课要选送最精彩的教学案例。首先要选,而且要精选,不要流于形式,不需要一些专家出来为活动解围,说什么贵在参与之类的话语,而要宁缺毋滥,要么就等条件成熟些再开展这项活动。省得有人在背后说组织部门或组织者的不是。

2.不要让人有作秀之嫌。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在听公开课期间碰到的事情,实际上,一节课,事前上没上过,听课老师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允许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瑕疵,这样更能体现老师课堂的真实性,更能反映老师的教育机制。而有的课堂像表演似的,学生全部应对自如,老师上课游刃有余,简直让人无可挑剔。他平时的课到底是如何上的,真的会如此完美吗?

3.评课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观摩课之后,评课是很又必要的,通过评课活动,一是能够促进授课老师水平的提高。二是促进其他老师们相互间的交流,有所感悟、对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只有老师们才能够说出课堂教学中的要点,因为老师们是实践者,每天都在跟学生打交道,在执行新课程目标,他们最有发言权。

所以,这就要组织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评课氛围。让听课者主动参与进来,愿意讲出心里话,有一说一,最好能说出欠缺的地方,这是组织者着力挖掘的。最后,还要进行评课总结,有学科带头人或教学专家相关人员进行总结最好,他们的话,人们愿意去聆听,他们知道如何评课。从那些方面评课,不是只抓住枝叶末梢,根本性的东西没有谈到,更不是各个方面都好,不谈缺点。还有,发评分表的评课形式,评课者打的分数的高低,可能对你的教学都不会有什么帮助,也许是形式上的需要,也许是教务人员的抽查或学校开课的统一要求。如果没有真实的评课活动,对开课者无益,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无助,可能也不是开公开课的目的。

4.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无定法,有些个性化的教学值得推崇,别人想模仿,但是,又不能达到那种境界。好的教案、课件如果能够共享,对有些老师来讲,就会少花时间、少走弯路。现在都讲究集体备课,一节好课,需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材怎么处理、用什么方法讲、怎么互动等需要共同探讨。而大家共同认可的好课,为什么不能学习或模仿呢?但是,好的资源也不是直接的拿来,而是要进行借鉴。所以,对于他人的成果,要尽量多听取他人意见,有针对性地增加或删减,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教学素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篇10: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诗洞镇中心幼儿园 徐丽雯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保持画面的整洁,培养审美感。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一支。

3、教师操作示范画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从图形王国来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见见它们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准备好的图形)

2、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的形状给认出来了,所以这些图形宝宝们可开心了,他们决定找上一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3、师:(出示另一边的图形)可是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们到底会给我们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1、“三角形”宝宝出发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三角形,原来找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变出了一间漂亮的房子。

2、“长方形”宝宝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长方形”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三个三角形)。提问:“长方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能变出一棵圣诞树吗?

3、师:“三角形”宝宝又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三角形”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他找正方形,两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做朋友,变成了辆车。)

4、完成示范操作,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宝宝们可真奇妙!他们找来了不同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想玩么?(想)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继续播放拼好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操作)

1、要求。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图形宝宝等着和你们一起游戏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白色的纸,等一会儿你们就在这张白纸上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拼出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2、幼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1)先变好的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开火车,去欣赏别的小朋友变魔术。

篇11: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1.能根据武术动作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2.在欣赏武术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武术简笔画。

活动准备:

磁带、男儿当自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武术操今天,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武术动作编到我们的音乐里好吗?

要求幼儿听音乐节奏有力地做动作。

2.把动作画下来。

(1)上次我们学习了武术中的基本动作“马步冲拳”,谁愿意上来做一下,并把动作要领说出来。

(2)今天要给你们出个难题,谁愿意上来把这个动作画出来?要求只用简单的线条很快就画出来。

(3)幼儿自由绘画这个动作。

3.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你们觉得谁画得既简单又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做的什么动作。

4.设计我喜欢的武术动作线条人。

教师:请你来设计,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动作的武术线条人?先想好动作,并把它做出来,然后去创编。

5.展览幼儿作品。

篇12: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材料及环境创设材料:

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枣评价--延伸活动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篇13:《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 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 文题中“绿”指什么? (常春藤) 2. 题目为“囚绿记”,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请用两个字概括。 (寻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 3. 作者囚绿后放绿, 放绿后又怀绿, 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 (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 学习囚绿 (8—12段) , 齐读, 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 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 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 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 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 (装饰, 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 这里移用, 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 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 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 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 好像病了的孩子。) (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 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向往光明, 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一茎卷须, 都朝原来的方向”, 体味作者的用意。 (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 学习 (1—6段) , 自由诵读, 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 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 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 是什么原因呢? 2. 为什么如此爱绿呢? 3. 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 4. 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 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 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 它是希望, 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注意重音, 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 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暗示作者境遇不佳, 他的生活缺乏绿色, 缺乏希望, 缺乏慰安, 缺乏快乐, 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 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 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齐读5—6段。

(三) 学习 (13—14段) , 老师范读, 完成下面问题

1. 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 2.在绿枝条上, 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 (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 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 (自强不息向往自由向往光明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 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 作者怀念绿, 还怀念了什么? (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 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圣贤可以当之无愧。”1942年4月, 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 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 查封了书店, 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 敌宪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 “不赞成 !”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 年仅34岁。“文如其人, 人如其文”。陆蠡, 一介书生, 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 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 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 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 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 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 (托物言志) 。

(五) 课堂迁移

篇14:小班美术蜗牛公开课教案

1、喜欢并大胆参与粘贴活动,感受粘贴活动的乐趣。

2、能自己动手,运用抓、洒、按等方法进行美工活动。

活动准备

1、染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米,稻谷

2、贴好双面胶的蜗牛,示范用的蜗牛

活动过程

(一)小蜗牛来作客

1、小三班要来一群小客人呢,我们猜一猜是谁呢?

讲述谜语:没有手,没有脚,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幼儿猜测

3、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小蜗牛呀?

4、出示两只小蜗牛(一只装饰好的,一只没有装饰),进行比较,激发装饰的兴趣

(二)操作活动

1、小蜗牛的第一次变身

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教师示范,讲清楚如何变身,重点讲抓少点,洒均匀,用力按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集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4、请幼儿示范蜗牛的第二次变身,重点要洒均匀

5、幼儿第二次操作

(三)展示

1、带领幼儿集体欣赏作品

2、发现作品的优缺点,表扬好的作品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篇15:美术公开课教案 平行透视

授课教师:孙凯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通过对透视的基本法则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掌握平行透视的方法,能准确的表现物体的透视关系;

2.技能目的:通过对六面体的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来逐步深入的了解物体在自然界中的透视现象,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六面体的透视,加强学生对透视的理解;

3.情感目的:通过对透视现象的分析讨论提高同学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六面体的平行透视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平行透视的基本法则与绘制方法。教具准备:

1、教具: PowerPoint课件、粉笔盒、直尺、绘画工具材料等

2、学具: 绘画工具材料、笔记本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 课 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清点学生人数及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一个新知识,这个新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而且对于我们同学们学习绘画非常有帮助。大家在生活中一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师生双边活动:欣赏图片(见PPT)

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旗帜、树木、铁轨、房屋有什么规律?是不是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呢?近处大远处小呢?近宽远窄呢?这个知识是什么呢?这个知识就是透视!

教师提问:什么叫透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透视呢?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透视现象。

三、讲授新课

透视就是把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正确地表现在纸上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掌握了透视方法,就可以准确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景物的空间感。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习近平行透视。

(一)人们最初是怎样研究透视的?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二)、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展示粉笔盒)

(三)、平行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

(四)、平行透视图的画法(1)、先画一条视平线(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心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心点连接(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另外两条线(7)、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平行透视图

(五)、透视基本概念:

1、视平线:就是和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面)2 心 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位置

4、消失线:就是物体到消失点的连线

(六)、平行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师展示范画、四、学生课堂练习:

画立方体各个方位透视图,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指出问题作品的不足

上一篇:第一次离别作文下一篇:二○一二年秋教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