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2024-07-23

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精选7篇)

篇1: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聚焦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 精细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

------陕县二高附中高效课堂经验交流 我们陕县二高附中共有22个教学班,885名学生,65名专任教师。从2010年11月份,启动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首两年的教改历程,我们的体会是,唯有聚焦课堂才能深化课程改革,唯有精细管理方能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是依靠,“三常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改的具体实施者,教改的成败决定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改执行力。我校主要通过“三常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改执行力。

(1)研课磨课常态化

一是以落实教研活动“中心发言人制度”和集研活动“主备共备制度”为抓手,以每周观课评课、人人上好研讨课、同课异构赛讲等活动为途径,使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研讨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力促全员“研课”,找不足,学长处,促实践,上水平。二是开放教学“磨课”,利用兄弟学校来我校观课交流的机会,实行全员“推门听课”制度,每节课都在“练兵”,提高“实战”水平。三是精心研磨教学设计(“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制订了集体研究备课的制度和流程,主备教师提出备课和两单设计思路,集研组成员重点围绕学情分析、教材特点,集体讨论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两单内容,设计出符合学情、操作性强的导学案和两单,共同研讨、精雕细刻,把备过程、备学生、备方法、备拓展、备时间的“五备”要求落实在多元研讨备课之中。(2)教学反思常态化

“反思三年成名师”。我校坚持“反思即成长”,出台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交流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导学案复备反思、同课异构同伴反思、课后即时反思和每周教学反思,教务处及时检查、通报、评优。我们把关于课堂的体会、学习延伸到网络,每名教师每周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到学校网站,拓宽了反思交流的范围,提高了反思交流的质量,构建了及时互动的“高效课堂”开放交流体系,大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反思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现在,全校累计上传反思已超过3000多篇,其中不乏有深度、有见解的精品。浏览日志、发表反思、网上学习已成为深受老师们欢迎的常态化交流形式,收效良好。

(3)课题研究常态化

我校确立了以“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为主课题,以“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德育新途径研究”“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模式研究”等课题为子课题,以“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为小课题的研究目标。把课题研究任务细分到每个教研组、每个集研组、每个教师身上。每期给每位教师配发校本研训手册和成长档案盒,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做好记载和资料积累,促使实践向理论的升华。

我们以落实“中心发言人”校本教研制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抓手,以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教研活动、集研活动为途径,强调“问题即是课题、把课题研究融入教学实践之中”的研究观点,以课题研究促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论证研究课题,促使教师实现理论、实践水平的双提高。本学年,要求校级课题每位教师一个,县级课题每个教研组一个,市级课题每个学科一个。

2、落实是关键,借“三力”扎实推进高效课堂(1)大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发现、树立优秀、尊重、培养优秀。我们把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参与积极、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教师纳入表彰奖励、绩效加分、提拔重用的范畴,并优先给予出外学习深造、做课培训的机会。两年来,先后选派课改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30人次,选派骨干教师先后赴上海、重庆、衡水、郑州、新乡、漯河、永威、卢氏、灵宝等地学习考察高效课堂改革经验,以树立典型,带动全体。

两年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锻造出了一批教学骨干,也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我们让校内专家、课改先进在“高效课堂”论坛上做专题讲座,介绍经验心得、进行课改培训。在示范引领、创先争优的推动和影响下,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完全胜任“高效课堂”教学,一些教改典型已经走出校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教改实验的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年来,我校先后有10人次到外校进行了培训和做课交流,7名教师在全省第四届优秀教学设计交流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省级奖励,11名老师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省市级奖励。

我们通过树立表率,把榜样引领的作用涵盖到全体学生身上。坚持每周在升旗集会上对上周评出的合作学习标兵、合作学习标兵小组进行表彰,由学校领导颁发“标兵小组”奖牌,并给“合作学习标兵”佩戴标兵胸牌。对于在科技创新、电脑制作、征文比赛、学科竞赛、特长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必须在全校集会上隆重表彰奖励,并将获奖名单和作品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展示,以激励学生、带动全体。(2)强力抓好工作制度落实

工作的收效关键在于落实的力度。我校先后制订了《理论学习制度》《观课、评课、导课制度》《集体备课课制度》等20余种规章制度。为了促进制度落实,实现精细管理,做到优化细节,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精细管理抓落实”活动,强力狠抓、确保实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抓好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听课及反思制度的落实,采取课后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二是坚持每天日清抽查、每周周清抽查。教务处每天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七八九年级,每级抽两个班,每班抽1-2科学科抽查日清情况,每周一下午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抽查周清情况,每班随机抽5名学生,每个学生抽2各学科,并公布通报检查情况。三是每月进行教学统查。把导学案设计、二次复备、教后记、听课评价作为教学检查的重点,并在教师会上对统查结果进行通报,存在问题由教务处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四是将行管人员的值班检查、教师的值周检查与学生的值周检查、小组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查、教师查、班级查、小组查的交叉式、立体式检查网络合无缝隙管理。五是夯实管理责任,做到各类检查结果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并且纳入班级和教师的考评序列。

(3)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必须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才会做到导向明确、有的放矢。我们一是提出了课堂高效行为十条标准: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二是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上,我们构建了“二维十一要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从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导学情况两个维度,学生学习情况从主体、兴趣、交往、思考、生成五个要素,教师导学情况从目标、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评价六个要素进行全方位评价,激励师生从二维度、十一要素中找方向,建构自己的高效课堂。三是在学生评价上,我们以“五星”评价为基准,制订了《学生多元评价制度》《合作小组评价细则》《学生课堂评价细则》,实施了具体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记载办法,即时记载学生每周反思、每节课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等情况,汇总结果作为自主学习星、合作互助星、展示创新星、训练评价星、质量优异星等五星学生和学习小组的评选依据。全新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促使学生能够全员、投入地参与到高效学习之中。

三、发展是目的,“三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德育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反思中的思考:改革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班会课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抓手,是德育的主阵地。传统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唱独角戏,把班会课变成了说教课、事务课、批评课。面对传统班会课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德育工作无法与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相衔接、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状况,我校下决心以改革班会课为突破口,把德育改革贯穿到教改之中,建立起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的德育管理新体系。让德育也高效起来,与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态势,努力构建素质型的育人机制,力图构建以“高效课堂”为主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全面育人模式,真正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在实处,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2、思考中的实践:建构德育“三自”新体系。

我校开展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德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主持型主题班会为突破口,以“1390”德育序列主题为载体,以学习小组和学生社团为抓手,与高效课堂改革相衔接的德育工作途径。实施一年来,学生主持型主题班会、校园之声广播、电脑制作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版块,与高效课堂改革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共同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当代中学生服务。

3、实践中的收获:德育收到切实效果。

“三自”德育体系的构建,德育新形式的探索,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纪律意识、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已经逐渐养成,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这些收获与高效课堂改革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有力地推动教改向纵深发展。

四、春种秋获,教改实验初见成效

耕耘教改虽劳苦,天道酬勤自觉甜。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收效。

1、校本模式形成,校际交流已成常态。

我校初步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以“三四五”行动策略为核心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熟练运用,学生主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推门听课”教学开放活动的常态开展,大大加深了我校与兄弟学校教学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2、家长、社会认同,赞许已成舆论主调。

教改初期,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甚至业内人士对高效课堂心存疑虑,高效课堂逐渐显露出来的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学生逐渐显露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学校逐渐显露出来的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使家长、社会接受、认可高效课堂并对其赞许有加。原来流失的学生纷纷倒流,重新回到二高校园,县教体局到我校调研后,对我校的课改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二高的教改已经初步规范。

3、质量稳步提升,优质已成教改主流。

“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生动写照。在焕发着生命智慧的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个性张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成为现实,学生素质明显提升。2013年我校中考升学率达到了55.8%,高中升学率两年内翻了一番多,被县教育体育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篇2: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以来,在教育局、学校的各级领导下,经过寒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以及向外出学习新课改的老师的学习,使我们对新课改有了很大认识,虽现在仍在摸索、探索中,但是也有颇多的感受和体会,现将我们的思想和活动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吉安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以“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检测、重点讲评、拓展延伸、总结反馈”的“二十四字”作为基本结构模式进行试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二、学习借鉴

最近我们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等学校的几节教学视频,我们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老师们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不学习就会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篇3:聚焦物流行业深化企业变革

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这是一个物流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更是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携手共赢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 中国经济深度转型, 网络信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 我国物流业步入了关键的转型升级阶段, 充满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现代物流的产业价值明显提升。全球及国内经济的放缓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深远, 与许多的行业一样, 物流业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问题开始显现, 粗放的运行方式难以为继, 传统物流企业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 经济下行的压力正转化为物流产业升级的动力。在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过程中, 物流业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是变革中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首先, 经济结构的调整给物流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增长机会:以城镇化为代表的内需增加;对外投资的增加, 去年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对外的投资国, 预计未来3年我国海外投资总额将超过吸引外资的总额;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促动效应非常明显, 电商也进一步拉动物流业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 经济下行导致边界利润递减, 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采用3PL来实现第三利润来源。国际投资机构预测, 未来5年中国3PL市场将保持15%左右较快的增长速度。此外, 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西迁、内迁带来供应链的延伸, 为跨区域的物流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所以, 无论全球经济形势如何复杂, 我国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流通模式如何变革, 社会对物流的需求始终是刚性的。

当前, 物流业亟待深度融合。一是市场的高度分散和恶性竞争, 不仅制约服务水平的提升, 也是对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利于科学健康的发展, 所以我国物流业需要深度融合, 进一步提升市场秩序;二是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运行质量也需进一步的提升;三是一体化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信息投资相对薄弱, 各种运输方式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突出。这些都是物流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并在今后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化重组与改革调整

近年来, 中国外运长航不断深化重组与改革调整, 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 外运集团和长航集团两家重组成立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合并后既有物流服务又有航运业务, 还有造船业务。

首先, 我们明确主攻方向就是综合物流, 确立了以物流为核心产业, 航运为重要支柱的发展定位, 集团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在资源配置上将进一步向物流业务集中, 目标是要做中国物流行业的领头羊。

二是深化资源整合, 打造一体化物流经营平台。今年以来, 我们全面启动物流资源的整合工作, 通过资产收购、托管等方式, 目前所有的物流资源已经整合进入我们的上市公司, 实现综合物流服务的统一管理, 打造一体化物流经营平台。

篇4:聚焦常态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

编者按:2002年,洛阳市孟津县成为我省首批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经过随后几年的实践探索,孟津的改革实践使全县基础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可是当改革的高潮过去以后,课改渐渐趋于沉寂。2006年,县里在对课改进行全面调研普查后发现,新课改又重复着以前改革轰轰烈烈后的“归始”怪圈。经过一番理智的分析后,孟津县提出了“聚焦常态课堂,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路,把深化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环节上。经过近两年多来的实践,孟津县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学生动、课堂活、效果好”的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4月初,记者在孟津县采访时,恰逢洛阳市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该县双语实验学校举行。全市的教研活动放在孟津县进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孟津县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洛阳当地有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此番大家也想探个究竟,看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如何推进的。

一、聚焦课堂,找到课程改革的中心

观点

新课程改革的中心在课堂教学,教育的一切功能也都必须通过课堂来实现。所以,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在每个教育者的心中植入课堂中心意识。孟津县教育局提出“课堂论”的观点,就是以课堂的质量来衡量其他工作的好坏,其他工作从属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工作是无效的工作。

措施

县教育局机关人员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为了把课堂中心意识根植于机关人员的心中,县教育局提出了“促进论”,就是从促进课堂教学工作来思考自己分担的工作,评价工作的好坏就是以自己分担的工作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度、作用大小来判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工作。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县教育局要求机关每个股室分包一个乡镇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为了避免出现瞎指挥现象,县教育局要求全体同志:第一,学习课程改革理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理论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局长与其进行诫免谈话;第二,每个星期一全体例会,教研室同志要结合当时工作重点做半个小时的课改专题宣讲;第三,乡镇召开大型的教学活动,包乡镇的同志必须参加。目的是要全体同志对课程改革由淡漠到关注,由外行到内行。在此基础上,局机关每个同志必须做到“五个一”:每周最少听一节课,每月为课堂教学工作做一件好事,每季为课堂教学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每学期为所包乡镇的教学工作做一次总结,每学年写一篇关于课堂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此外,教育局为每位同志建立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档案,定期展示评比,并与活工资挂钩。

教研员是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做而不研”的现状,县教育局提出“探索论”,要求教研员教研中心下移,包科蹲校管片,做到“十个一”。即掌握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研究一本课改理论专著,抓好一所课改实验学校,承担一项课改科研课题,培养一批课改优秀教师,上好一节课改示范课,举办一次高质量的课改研讨会,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课改教学论文,推广一项先进的教学经验,编制一套高质量的课改评价试卷。教研员探索的重点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参与式调研,及时了解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评价教研员的标准是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探索效果不好的教研员要自动到学校锻炼,提高能力。

学校领导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要从指导思想、行动路线、实施措施、教师培训、评价机制、奖罚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策划,拿出自己的独有特色,显出自己的个性亮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县教育局设立了每月一次的领导论坛,让每个校长“亮招”,亮出校长策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招,形式有撰文、演讲、展示、辩论,达到全县深化改革互通有无、共享共进。另外,每学期还要进行一次校长课改策划考察,局里组成考察组对每个校长全面考察,给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考察分四部分:要校长述招、让教师亮招、向学生问效、作实绩考量。考察组据此填写量化表,写出考察报告。此外,每学年召开一次学校课改特色展示会,每所学校设立自己的展位,进行开放性展示,局里成立专家组进行考评,为其定性、定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这一点不可置疑。但教师在实际的改革当中,往往异化课堂教学改革,表现有:装饰化,精心编制几节样板课拿出来陈列展示;被动化,上课改课不是出自事业心,而是迫于压力;功利化,上课改课为了谋取优质课证书,晋职评级;迷藏化,与领导、检查捉迷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县教育局提出了“实施论”,目前采取的措施是:第一,让教学活动成为智者幸福生活的有机部分。第二,通过快乐读书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第三,开展每学期优秀课数过半比赛。第四,开办教学故事赛讲会。第五,设立教学案例讲坛。第六,确定星期五为优质教法推荐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消除了教师们的积弊,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插上了双翼。

案例

孟津县双语实验学校倡导智者幸福工作观,“全心以赴”比“全力以赴”更重要,“快乐工作”比“满负荷工作”更有效,为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学校开展“阳光课堂文化”活动。他们通过个别交谈、心语沙龙、校长茶座、专题沟通、送温暖等形式给教师以关爱,扭转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心态,学会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享受工作中智者的乐趣,从而以自己的阳光心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

有一位教师在心语沙龙中这样讲:起初,出于对新一届教学领导班子办学理念的不理解,我的消极思想极为严重,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每天除了累就是烦躁、抱怨、发脾气。也许是学校领导感觉到了这些,他们非但不从心里记恨,反而用桩桩看似不经意的小事来温暖我,感化我。慢慢地,我对领导也由排斥到接受,再到极力配合支持领导工作,我的心也从阴暗的角落回到了明媚的阳光之中。心态摆正了,干起活儿来也有劲了,每天的工作虽累却极有成就感。从备课、上课到辅导、批改作业,我可谓是踏踏实实。从不上一节没有精心准备的课,辅导学生做到人人过关,从认真批改作业中发现任何小问题……只要是工作时间我从不让自己闲着。别人问我:“累吗?值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也起着像阳光一样的作用。我发现自己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享受着收获:学生爱戴,家长好评,领导赏识。

二、瞄准常态,寻回课程改革的基础

观点

教育的价值取决于所有教师的全部课堂,而不是少数人的少量精品课。并不是精品课不好,而是在新课程改革中,精品课走入了以点代面的误区,形成了茂盛的荒芜,以畸形的优秀掩盖了众多问题,导致课堂问题越来越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瞄准常态课堂,瞄准所有教师的所有课堂。不以常态课堂为基准,课程改革就没了基础,就偏离了正道,就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措施

做好常态课堂内涵诠释。这是指常规状态下的课堂,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原生性,是每一位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预设、实施教学后生成的课堂,不为优质,不为公开,不为观摩评比,无刻意雕琢,无精心打磨,无名师指点,无听课者。二是普遍性,指某一区域的所有课堂,是百节课、千节课中的一节。三是长时性,指一个阶段内的所有课堂。

养成瞄准常态课堂的新思维。过去,大家瞄的大都是精品课堂,改革就是为了一些少量的精品课堂,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不少的探究,可结果是,精品课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深化课程改革,就是要把常态课作为思考的主体,来提高所有教师的所有课堂的质量,要能学、有用。

制定关注常态课堂的有效制度。为保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县教育局要求学校的所有规章都必须有利于常态课堂,服务于常态课堂教学。要求学校建立8项制度:(1)建立促进常态课堂教学的评价制度。(2)建立常态优质课评比规则。常态优质课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高质量的常态课。其特点:一是个性的,二是自然的,三是真实的,四是高效的。(3)摸索常态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4)制定常态课的数量及质量标准。(5)形成常态课教学教研法则。(6)监控常态课堂教学的措施。(7)常态课堂教学备课通则。(8)常态课堂学生的学习管理规定。

实施常态课堂教学的得力措施。县教育局规定: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60节,老师互相听课不少于30节;开放所有课堂,老师要接受随时听课;定期举行预先不通知的抽样常态课比赛;加大学生评价课堂作用的分量;教师备课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乡土资源进入常态课堂;加强常态课堂教学关键事件的研讨;丰富常态教研形式及内容(区别正式教研);定期举办常态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强化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常态课堂教学之中。

案例

平乐镇一中全方位开放课堂,首先是允许在预先不告知的情况下推门听课;其次是随时对外开放所有课堂,接受监督和评价。据此要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次,骨干教师课表与同学科教师不同,便于起到引领作用。开放课堂教学激发了教师的紧迫感、责任感,常反思,常改进,常学习,真正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也活跃了课堂,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改以前,王老师采用传统“灌”的方式授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绩提升极慢。课改伊始,因为对新方法操作不够得心应手,他担心、疑虑,不能适应,后来在领导的跟踪听课指导督促下,在骨干教师的引领帮助、现场示范下,他增强了信心,自讲的时间越来越短,学生自主展示的时间越来越长。更令他欣喜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越来越高,新颖的思路层出不穷,效果越来越好。一次年终考试,他所在的班级的教学平均成绩由原来的75分上升到89分,跃居全县第二。

三、着眼主动,抓住课程改革的根本

观点

改革常态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益“高”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情,主动地学习,大胆地发现、探究。学生动起来了,与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也都要跟着变革。改革就是要抓住这个龙头,以一变促万变,改革常态课堂,深化课程改革。

措施

县教育局只出台意见,不拿统一的方案。各学校要拿出有自己特色的行动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以开展多种活动促发展。

探索课展示。每周县里至少推出一节探索课公开展示,全县各学校自愿参加。

课堂日记。每位教师都要坚持写课堂日记,一个月展示一次。

名师讲座。在深化改革中,教师在某一个方面做得特别好,都要在全县开讲座,介绍做法。

联片交流。根据教研员发现的经验、问题,不定时在某一个片上召开课堂教学交流会,研究课例,解决问题,介绍经验。

专家会诊。不定期邀请县外的教学专家、高校专家到县里指导、听课,为全县深化改革把脉、会诊,提出问题,开出药方。

案例

为加强校际交流、整合推广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山区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由县直中学牵头,同3所农村学校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开展了“学用新课标体会与反思”研讨活动,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青年教师讲课、说课、评课活动,学校领导教学理念交流活动。联片交流不仅使山区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县直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在联片交流的3个学校中,其中1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管理最薄弱,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从未超过3人。针对这种情况,县直中学首先从学校管理和毕业班教学两方面开展研讨,分3批派7名骨干教师到这所学校为他们的教师和毕业班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中招复习进行指导。又邀请他们七、八年级学生到县直中学试听一星期课,亲身感受教学环境的差异。通过几年的相互交流,这所薄弱校的升学率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0多人。

篇5: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编者按:12月18日,省委领导同志对我市《聚焦破解五大难题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作出重要批示:“淄博市的做法很好,好就好在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上与中央、省委部署保持一致,下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注重落实及成效。请省委改革办总结这一做法,以适当方式加以推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相继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落实省委领导批示要求,再接再厉抓好我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并对全市奋斗在改革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感谢。现将《聚焦破解五大难题助力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全文刊发。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近年来,淄博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聚力学习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凝聚改革工作合力、激励基层首创、提升群众获得感五大关键问题,积极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淄博特色、有效破解改革难题、促进改革落地见效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在2015年省对市综合考核中,全面深化改革3项定性指标全部被评价为“好”,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7%,“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165天(同比增加31天,增幅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较上年提高7.92分、提升7个位次;今年1—11月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省前茅,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PM10等指标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代表山东多次接受中央、国务院督导组督察,均受到好评。

一、坚持第一议题传达上级深改会议精神,有效解决上级改革任务非传统方式部署的贯彻落实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省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安排,不同于其他工作层层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指导文件的传统工作部署方式,而是采取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出台具体改革方案,并对最近一个时期改革工作提出具体指导要求的形式进行。同时,不再专门下发领导讲话或会议纪要等文件,而是以新闻通稿作为会议精神传达学习的主要载体。这种方式减少了层层开会、传达落实的中间环节,提高了会议精神的传播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基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随机性强、不确定性大、规范性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种新情况、新变化,淄博市委确定把传达中央、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的首要议题,要求各级领导小组会必须原原本本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市委改革办对此进行重点督导、专门通报。全市各级在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后,全部做到了“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实质,第一时间传达宣传政策措施,第一时间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相应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实现了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市委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各级党委(党组)全覆盖,真正实现了改革推进与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步调一致,不脱节、不走样。去年以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会议15次,全市共出台各类改革文件223件。省委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出台的改革方案全部按要求出台落实到位。

二、坚持“五个一”督察调度通报排名制度,有效解决上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问题。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基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多以点式推进、线性推进为主,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督导推进落实办法,特别是普遍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管用、闭合运转的制度性安排,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淄博市在改革之初,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改革任务落实上,逐步探索实行了“五个一”督察调度通报排名制度,力求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性安排,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改革举措高质高效有序推进。“五个一”,即“一月一对接”,每月至少与省委改革办、省各专项小组、省重点改革任务承担部门以及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沟通对接一次,汇报情况、争取指导,了解情况、掌握进展;“一月一调度”,每月调度面上的改革工作情况,全面掌握全市改革工作进展;“一月一督导”,每月围绕区县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市及区县专项小组工作开展情况、领导小组审议出台方案贯彻落实情况、自主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情况等进行全面督导;“一月一排名”,每月按照考核方案确定的量化指标,对各区县、市各专项小组进行打分、排名;“一月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督导情况通报会,对各区县、各部门推进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指名道姓地点出来,并对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排名第一和排名最后的区县分别作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连续三次督导评价为“好”的市专项小组作典型发言。与此同时,主动适应改革督察工作范围逐步拓宽、要求逐步加严的新要求,在持续做好对区县督察的同时,逐步将督察范围扩展到市及区县两级专项小组、镇办、基层单位,督察内容包括领导小组出台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基础业务开展情况、改革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情况,实现了市、区县、镇办、基层单位四级改革督察全覆盖,推动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淄博市开展全面督导12次、专项督导7次,下发督导情况通报19次,召开督导通报会9次,下发督办件19件,督导基层镇办和涉及改革任务的相关基层单位220个。在此基础上,淄博市又把“五个一”督察机制延伸推广到全市面上重点工作。把全市工作重点梳理具化为“十个新突破”,相应建立了十个指挥部(办公室)和督导组,实行“六个一”督查机制,坚持每月一调度、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一宣传、一会诊,构建起针对全市各方面工作的大督查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改革工作整体水平,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将全面深化改革列入2017年全市“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举全市之力进行重点调度督导,确保各项改革真落地、见实效。

三、坚持推广推介基层创造、群众受益、可复制的自主创新改革经验,有效解决“上热下冷”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政策配套,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合力,最大限度调动地方、基层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基层的改革实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上热下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缺乏主动性,对于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的关系把握不准,等靠“顶层设计”的思想比较重,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高。二是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不够开阔,特别是对一些触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事项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缺乏行之有效的创新办法和破解手段。三是群众对中央部署的宏观性改革的期待程度与了解程度存在偏差,基层结合实际配套推出的具体改革举措又没有跟上,因而对某些领域的改革有片面认识或误解,影响了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针对这些问题,淄博市在严格落实顶层设计、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上级改革意图,从契合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要求、基层创造、群众受益、可推广可复制性强等几方面入手,在全市全面开展了自主改革创新经验推广推介活动,分时段、分批次、滚动式推广推介独创性强、群众认可、推广价值高的改革创新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基层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改革热情。今年1月份和7月份,分两批筛选确定了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动力提升工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跨区域污染治理、“时间银行”、“村官直审”等20项自主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市推广推介。这些创新经验既有改革的新思路,也有基层的新探索;既有推进工作的新办法,也有增进群众福祉的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淄博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全市改革的整体风貌,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标杆,且许多创新改革举措在中央和省级层面上得到推广。

推广推介活动由市委改革办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意见;分管市领导把关制定每项经验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全市专项推广推介会议;市直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督导落实;各区县具体负责本区域内推广推介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年底,市委改革办牵头组织对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推广推介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各区县也都参照市里的做法,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了区县级改革创新经验进行重点推广推介。活动开展一年来,全市各级共召开经验推广推介会议200余次;向上级推广推介改革创新经验1300余篇次,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在淄博召开工作现场会、经验座谈会60余次,极大地激发了各领域的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其中,“绿动力”提升工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国务院参事室专门听取了淄博市散煤治理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认可;刑责治污的“淄博模式”被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在修订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采纳;跨区域边界污染联合治理的“周村模式”得到最高检察院认可,并在周村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检查监督高端论坛”予以推广;全国社保卡推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等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里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上下一致反映,这一做法完全符合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有利于”的指示精神。明年1月份,淄博市将围绕贯彻落实“四个有利于”要求,再筛选一批重点改革创新经验进行推广推介,在全市形成压茬式、滚动式、常态化、长效化的自主创新改革经验推进推广推介机制。

四、坚持把专项小组工作纳入督察调度通报排名范围,有效解决改革合力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专项小组、改革办、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建好工作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专项小组作为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具体负责专项领域改革的研究、协调和推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枢纽。专项小组作用发挥得好坏,对改革工作推进、改革任务落实、部门积极性能动性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淄博市把充分发挥专项小组作用放在突出位置,以专项小组职能的发挥,调动各方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改革。一是高标配备工作力量。对所有改革任务,坚持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口把关,每个专项小组和市委改革办都有一名市委常委牵头,每个专项小组都有一名或几名分管副市长直接参与,并确定一名小组所在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作为联络员,明确一个具体科室承担相应改革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各位市领导亲自出题目、出思路,亲自组织开展调研,亲自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对各类改革方案亲自修改把关,亲自到一线督查落实,各联络员及工作人员积极协调联络、监督指导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高效顺畅运转。比如,在推广推介改革创新经验工作中,由市、区县分管领导分口把关、牵头负责推广推介的各项工作,市、区县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形成了齐心协力抓改革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市、区县专项小组均制定了《工作规则》,改革办与专项小组、各专项小组之间、市区县专项小组之间、牵头部门与参与部门之间均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改革办定期召开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及时通报相关改革信息和工作动态,及时帮助协调衔接相关工作,及时研究答复各专项小组提报的相关工作事宜,建立了“改革办—专项小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之间闭合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协同推进。将专项小组作为重要工作力量,纳入日常督察调度通报排名范围。每月由市委改革办联合有关市专项小组对市及区县专项改革任务进行督导调度,对发现的问题由专项小组提出专业具体的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了改革工作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市委改革办每月对市各专项小组的工作进行调度、督导,对各专项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赋分排名并予以通报。这些措施,有效调动了各专项小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专项小组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自觉把本领域改革任务放到全市大局中研究谋划,形成了全市一盘棋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和耦合效应。四是强化激励鞭策。研究出台专项小组《工作督导评价办法》,在2016年每月对各专项小组排名通报的基础上,从2017年1月份开始,对每月排名第一的专项小组和连续三个月排名最后的专项小组在督导通报会上分别作大会典型发言和表态发言,进一步激发各专项小组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坚持全媒体全时段统一开辟“深化改革惠民生”宣传专栏,有效解决提升群众知晓率和获得感问题。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对上级有关改革政策,往往是中央和省顶层设计出台的各项政策了解的更多一些,市、区县一级的具体落实政策由于接触渠道较少,反而不够了解,对具体改革事项的推进落实情况知晓率不高,获得感不强。

篇6: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邵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前半期总结

邵寨中学教导处 2011年4月28日

聚焦课堂深化课改,依托课改提升质量

——邵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前半期总结

邵寨中学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局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为途径,以“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中学先进经验,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加强学习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还课堂给学生,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率先行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课改探索工作。

一.深入学习培训,前瞻定位课改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学校上下联动,扎扎实实开展了“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课改意识”的学习培训活动。

一是开展了“学习名校经验,理解先进理念”的学习讨论活动。校长薛文军同志到洋思、杜郎口中学外出学习,带回了名校的课改先进经验,在学校班子会上多次讲解,更新了管理团队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理念和“不求一枝独秀,但求团结协作”管理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课改方向:以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

二是开展了“转变教学观念,打造高效课堂”的讲座培训活动。校长薛文军同志和其他班子成员积极撰写课改培训材料,赴平凉等地学习洋思教改经验的教师认真撰写学习体会报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辅导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习推广洋思、杜郎口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名校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名校经验中感悟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教学真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理念替代了传统教学观念,打破了传统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

三是开展了“观看名校教学实录,研究名校教学方法”的研讨交流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观看杜郎口中学、灵台三中课堂教学实录,学习名校经验材料,深入领会课改创新教学的思想实质,切实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思维要围着学生转,教师的教学方式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与学习的关系回归到“以人为本”、“焕发生命活力”的自在的境界中来。教师关注的

一是开展了“转变备课观念,切磋备课能力”的备课研讨活动。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交流,全体教师彻底转变了的备课观念,把学习洋思、杜郎口经验向本土化转移。导学案备写注重了学习目标定位、自学问题设计、自学提纲拟定、达标检测题的优化设计等,教学设计突出了学法指导、精讲点拨、课堂训练和教学反思。学科备课组充分发挥作用,展开了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同级同科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是开展了“感知学习理念,培养自学能力,转变学习方式”的学生教育引导活动。在课改实践探索中,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在校园、楼道、教室广泛宣传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师生名言、营造课改氛围;组织学生观看名校教学实录,感悟名校课堂学生学习热情,感知先进学习理念;通过班级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报告交流活动,接受新的学习理念,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的预习环节,教师发挥压力(督导自学,鼓励自学)、推力(肯定引导,体验成就,激发动机)、拉力(指导差生,鼓足勇气)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利用自学环节,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照顾自卑胆怯、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三是开展了“人人参与课改,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评赛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借鉴外校经验,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尝试构建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高效益高效率。通过“同上一节课”的同课异构课改教学评赛活动之中听评研讨,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更深入地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对名校经验的借鉴应用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

四是开展了“展示课改成果,催生课改典型”的优秀导学案、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以此为载体进行了深层次的课堂经验交流和教法探讨,推进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真正地加强。

三、制定具体规范,完善评价体系

在构建高效课堂探索研究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篇7:聚焦课堂教学 深化课程改革

【学思践悟】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 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

之一:定位准则责任清 2014年11月30日

之二:强化监督 严格执纪 严肃问责 2014年12月08日

之三:转方式 无止境 2014年12月15日

之四:转作风关键在敢担当2014年12月22日

● 转职能、转方式,必须靠优良的作风作保障。作风不转变,转职能、转方式就很难到位,成果也难以巩固。● 作风建设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离开了在具体事项上的点滴转变,一切“学习贯彻落实”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空喊口号。

● 改进作风的要害和关键在于责任担当。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敢于担当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 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纪检监察干部要做表率。中央要求全党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中央明令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

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之一 定位准则责任清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定位准才能责任清。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纪委的权力是党章赋予的,这决定了它的地位、责任和权威。党章第44条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是我们职责定位的根本依据。

这些年,纪律检查机关围绕党章规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也干了大量分外的事,该干的事却没集中力量干好。参加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把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热衷于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检查、考核、评比,有的还专挑旅游景点开会,以各种名义组织出国考察,滋生“四风”问题;对参与小金库、“三乱”专项治理等乐此不疲,揽了不少不该揽的事。省级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竟有4600多个,有的参加了200多个。一个领导小组哪怕一年就开一次会,纪委还有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吗?我们用了近两年时间,把省级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减少至460个,清理比例达90%。职责不清、工作发散,就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造成越位、缺位、错位。

权力意味责任,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清才能敢担当。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分清责任,聚焦主业,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如果只是把权力揽过来,结果却负不了责,等到责任追究时你就惨了,那还不如揽得少点、把该干的干得好点。说一千、道一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的主业,这方面干不好,别的工作干得再热闹也没用。

“三转”是中央要求、形势使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纠正“四风”、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亟待克服。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做到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担起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实。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改变惯性实属不易,但是必须转变。纪检监察机关要抠住党章规定的职责,聚焦聚焦再聚焦,不断深化“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之二

强化监督 严格执纪 严肃问责

监督执纪从来都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责所在。早在1927年,面对白色恐怖,党中央就决定成立中央监委,开启了党内监督的组织创新,举起了监督执纪的大旗。从此,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强化监督执纪。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发展,取得重要成绩。如果没有几十年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届中央纪委的不懈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纪委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定位也就不会这么明确。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理论品质,党的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三转”恰恰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创新。把“三转”放到历史中去看就会发现,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任务必然要变化。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艰巨任务,我们就要有敢于监督、敢于红脸这份责任担当。

“三转”就是要往监督执纪问责上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我们要善于把握形势,根据现阶段的任务,把党章赋予纪委的职责具体化。监督执纪问责,这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浑然一体,体现了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纪委不能无所不管,必须紧紧咬住本职,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

并不是说聚焦了,事就少了,或者没事干了。恰恰相反,工作越聚焦,越深入,就越能抓出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明确职责定位,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调整内设机构,把更多的力量压到主业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执纪检查,增强党的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扭住“四风”不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发动人民群众和媒体参与监督,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紧扣“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巡视越来越聚焦,震慑作用越来越大。对反映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大起底,规范线索管理、分类处置,严格审查程序和审查纪律,提高质量和效率。这些都体现了“三转”要求,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纪委是监督纪律执行的,维护党的纪律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如果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守得住纪律,权力运行还会出大问题吗?我们必须攥紧拳头,把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担起来,不断健全和强化党内监督。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之三

转方式 无止境

转职能必然要求转方式,解决好走内涵发展还是外延发展、集约发展还是粗放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的工作发散有余、聚焦不足,外延不断扩张,管了大量不该管的事,而真正的本职和要害又没有守住。现在,必须根据中央要求、形势任务和实践需要,转变工作方式。

转方式首先要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过去有的干部开展工作,习惯于一抓到底、全面铺开,搞上下一般粗,一些工作最后难免不了了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我们坚决改变这种做法,先从省一级抓起,以上率下,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省一级的责任落实好了,市一级才能真正落实。没有问责,责任就是空转。开会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下一步,要突出问责。只有抓出几个典型,追责几个人,党委、纪委才能紧张起来,真正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下去。

转方式要善于抓细节、抓具体,一步步把工作做实做深。有的干部喜欢大呼隆、大场面,一把抓、抓一把,造成许多工作只有声势、少有实效。要把作风建设打造成为亮点和名片,就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中央制定八项规定以来,我们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看住公款送贺卡、月饼、烟花爆竹等一件件小事,以点带面、小中见大,推动作风整体转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动群众监督“四风”,加大执纪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后要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党纪审查重点,执纪监督、强化问责,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改革的本质是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只创新方式方法,不改革组织制度,方式方法就无法固化,最终必然又回到原点。实现巡视、派驻两个全覆盖,就要靠创新组织制度。中央一级巡视对象就有280多个。按老办法,10年也巡不完。我们聚焦中心任务,紧扣“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加快常规巡视节奏,探索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利剑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派驻监督也一样。中央纪委应派驻单位有140多家,已派驻的只有50多家。要实施单独派驻与归口派驻相结合,靠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派驻全覆盖。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紧密相连,转职能是核心,转方式是关键,转作风是保障。转职能需要转方式来支撑,转方式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职能转了,方式转了,最终还要体现到作风转变上。要深刻领会“三转”的内涵,更加科学有效地履行职责、担当责任。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三转之四

转作风关键在敢担当

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们队伍中也都会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经两年了,但是有的干部还是文风不改、作风不转、依然故我。有的干部不敢担当、不敢监督,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想干、不作为,怕得罪人;有的有泱泱大委的优越感,衙门习气、居高临下、口大气粗;有的作风漂浮、虚躁,抓工作不实,办理公文一转了事,调查研究不深入,得到的是二手、三手情况;有的不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汇报工作空泛表态,没有具体内容,研究问题不弄清来龙去脉,对问题的症结说不出子丑寅卯,工作计划缺乏实践支撑;有的领导不善于和干部群众谈心交心,不愿意倾听意见建议,掌握不了活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有的政绩观不正确,以办大案论英雄,不注重抓早抓小、日常监督,对典型案例缺乏深入剖析,不去查找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漏洞。作风上的问题,哪怕是一丁点,都会制约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作风建设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离开了在具体事项上的点滴转变,一切“学习贯彻落实”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空喊口号。改进作风要把自己摆进去,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切实改变文山会海,开短会、讲短话、不念稿、不空谈,加强基础工作,强化日常管理,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

改进作风的要害和关键在于责任担当。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敢于担当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纪委书记既要自身正、过得硬,又要在管理中严字当头、敢抓敢管,领好班子、带好队伍。决不能只知道要权力,却把自己的责任抛到九霄云外;不能把改进作风停留在讲话中,遇到问题不敢瞪眼、不敢挺身而出。在自己履行好职责的同时,要把责任压下去。出了问题就要追责,让每一个干部都把责任真正担当起来,坚决克服思想上的不想监督、不敢监督和作风上的不深不实等突出问题。

上一篇:近义词反义词练习下一篇:脑外科引流管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