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26

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9月份以来,厂党委为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促进我厂和谐企业建设,推动我厂又好又快发展,根据gdjthbgs党组要求,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依法治企专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段时期的活动和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首先,我认为,这次活动开展的非常好非常及时,在我厂现在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这一活动很重要也很必要。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xx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社会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监督更加公开透明,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办事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依法治企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管理企业的基本方针。依法治企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建立防范风险的依法治理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途径,是21世纪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厂正处于拆迁旧小机组、建设新大机组的关键时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资产处置问题、劳资纠纷问题、人员安置问题等都需要依照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如果我们的有关承办部门和人员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不按法办理和处置,将会给企业和个人组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这次活动不论是对于我们厂的改革发展、前途命运,还是对于我们厂的每一位员工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活动。

其次,通过这次活动和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对一些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法治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依法经营、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我现在在jxgslsxmb,除协助jl干好生产工作外,主要负责xmb的党工工作,我们项目部现有43名员工,其中女员工一名,党员5名,承揽着gdlsdcts设备和厂前区水暖电等设备的维修任务,大家出门在外,安全是头等大事,这其中就包括不违法不违规,我们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各种方式,经常教育大家,在厂要做好工人,在社会要做好公民,两年来,大家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凭借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圆满完成了各项检修和维护任务,得到了ld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好评和认可。

另外,通过这次活动和学习,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相信我厂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希望我厂多开展这方面的学习活动,并使其常态化,采取措施促进大家自觉学习法律、自觉依法决策、自觉依法经营、自觉依法办事、自觉依法管理,为我厂的发展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一、坚持领导带头,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 国企既是法律法规的重要实施者,也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必须在依法治国中树形象、做表率,对外依法经营,对内依法治理,大力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努力夯实法治社会基础。依法治企,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带头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带头严明政治纪律,做到言行一致、令行禁止;带头执行党纪党规,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带头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做表率、做示范。在做到五个带头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思维、法治方式、法律手段,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依法依规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依法依规解决职工矛盾和利益诉求的能力。

二、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依法与创新相结合。创新的重点在于推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进程,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加速企业发展,促使企业行为尽可能贴近法律、法规。面对依法治企与创新发展的新课题,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观念和思维,深刻理解依法与创新的内涵,理清依法基础上创新的思路,做到“创新理念科学,创新基础扎实,创新手段可行,创新目标现实”.“创新理念科学”,就是要遵循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敢于对原有的法规、规章和执法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基础扎实”,就是突出创新发展与依法治企的紧密结合,创造性的运用法律于管理之中,把企业的全部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快速发展;“创新方式可行”,就是依照法律、法规的原则和规定,创新依法决策机制,创新依法经营形式,创新依法保护方式,创新依法维权手段;“创新目标现实”,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最充分的发挥各行各业资源的优势,尽可能的规避经营风险,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三、坚持依法办事,促进决策法制化。法律法规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企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法律及规章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强化企业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以法律人、以法管事、以法运营。要重新梳理旧有的企业运营管理思维、模式、手段和制度、机制,使之更符合“依法治国”、“依宪治国”顶层设计的国家思路。企业的决策必须纳入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一是决策立项要科学。防止盲目立项,短视和急功近利,使每项重大决策能够立项科学、依据可靠、实际可行。二是广泛听取意见,体现决策民主化。始终坚持重大问题决策前,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领导干部和职工能够上下互动,充分交流,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讲真话,说实情。三是组织专家学者论证,实现决策科学化。在重大决策前,认真听取专家的论证结论,决策中切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四是依照程序决策,做到决策法制化。首先要始终坚持出台的政策、规定、文件,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其次要建立决策机制,彻底摒弃一言堂、领导一言九鼎的作风,所有决策必须按规定程序办,在机制内运行,未经法定程序做出的决定无效,无论哪一级干部,谁也没有超越程序的特权。

篇3: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顺应,改革发展,潮流,扎实推进,依法治企

1 前言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一个系统工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都在制度的调整、规范和引导下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最终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国有企业作为承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而依法治企是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国有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实现依法治企的总体目标。当前,从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来看,推行依法治企是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就外部环境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受到工商、行政、税务、审计、物价等政府部门的执法监督,在法律上要受到《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约束;就企业内部而言,由于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必须面对来自员工群体的工伤、劳动保护、劳动用工等方面的诉求及诉讼。由此可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面临来自内外部等各种法律风险的挑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破解企业发展进程的障碍,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潮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依法治企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机制,扎实推进依法治企工作,才能实现安全发展的总体目标。

2 岩滩水电公司的基本情况与依法治企成果

岩滩水电公司目前总装机容量为181万kW,是广西境内仅次于龙滩水电厂的特大型电力生产企业。成立建制20年来,它从一个电厂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到进入上市公司的行列,见证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变迁和发展。1995年,广西岩滩水电厂从原广西大化水力发电总厂划出独立建制,成为当时广西电力工业局的直属电厂。2002年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理,成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直属发电厂。2007年进行公司化改制,成为大唐集团公司直属的大唐岩滩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岩滩水电公司的资产注入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下属的发电企业。长期以来,岩滩水电公司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体制改革的洗礼,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进入上市公司以来,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监督,每年都要经受来自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和会计、职工、审计的监督以及公开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债权人监督、政府监督、市场体系监督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监督。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确保企业和各利益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岩滩水电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进行积极和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事务工作机构及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水石文化”体系,获得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并通过制度法规建设取得了四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荣誉称号。

3 岩滩水电公司依法治企的实践与体会

依法治企工作是一个博大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必须追求和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手段。岩滩水电公司在依法治企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成绩,是顺应改革发展潮流、扎实推进依法治企的结果和有效尝试。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

岩滩水电公司根据工作要求和企业管理的层次制定出年度的普法工作计划,特别是注重对公司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普法知识教育;建立了企业“普法网站”和充分利用企业的局域网、宣传橱窗等媒体和阵地广泛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企业、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感性认识;全力组织开展普法知识培训,通过邀请律师、法律顾问到企业开展普法讲座,同时鼓励职工参加法律专业成人教育,或者购置相关法律书籍发放给职工学习参考;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一些以法律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征文等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为企业推进依法治企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有法可依的目标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推行“依法治企”的基本前提。企业要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不断建立和健全法制管理体系,必须结合行业的情况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化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制度建设以标准化的形式外化为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外化为涵盖生产经营等各个层面的企业管理工作程序和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等令行禁止限制性规定。多年来,岩滩水电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各种标准1 751个,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2014年顺利通过了认证,成为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系统唯一的四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为实现企业管理提升和推进“依法治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坚持从严管理,建立依法治企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现有的制度都没有执行好,再搞新的制度可以预言也会是白搭。所以,我说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九分力气要花在这上面。”可见,在推进依法治企的工作上,不仅要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抓好管理、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一直以来,岩滩水电公司将依法治企工作作为企业“一把手”工程来推动,成立了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坚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制定和实施了《依法治企工作规划》。在管理和抓落实方面,首先是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将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工作标准化、作业程序化流程化的管理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确保公司标准化体系全面上线运行,通过嵌入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确保工作流、信息流及其控制要求与标准流程和标准要求完全一致,实现对标准体系运行的在线管理。着力抓好以生产经营业务标准为主线的七大住处系统管理,使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全面上线运行,促进企业标准与行为规范的无缝对接,确保了企业标准的有效贯彻执行。其次是开展以安全监察部为主要职能的标准化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督察工作。平时安排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在生产区域和管辖的范围进行巡查,随时监督整治各种违规作业问题和违反制度纪律执行的现象,并利用公司相关的会议和平台进行通报和曝光,及时封堵各种习惯性违章的通道。再次是开展以监察审计部门为主要职能的规章制度专项监察工作。结合公司年度各时段的主要任务,着重围绕“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八项规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劳动纪律执行方面,严格查处企业标准制度落实执行情况存在的偏差。

3.4 坚持文化引领,开创依法治企工作新境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立足市场、面对竞争、以人务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它能够使整个企业去掉惰性,促使员工奋发向上、团结一致、敢为人先,使整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企业产生自主迎接挑战的信心和豪迈的勇气。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浓浓文化氛围内,企业和员工都会以知法守法为荣,如此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也会合乎法律的要求。岩滩水电公司历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把依法治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从2008年开始就着手总结提炼企业核心文化理念,通过两年的持续努力,最终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及地域特色的“水石文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提炼了安全文化、法律文化和廉洁文化三个子文化,2010年被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授予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成为了当时大唐广西分公司唯一一家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岩滩水电公司法律文化核心理念可以概括表述为“崇法尚理,守正致和”,这是指导该公司法律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多年来,岩滩水电公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大力推进文化落地,比如通过政工例会制度、领导接待日、党委工作信箱、民主管理信箱、纪检监察信箱等多种渠道,为有困难、有需求的员工提供法律援助。以企业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结合工作开展法律特色主题活动,检修维护部党支部开展“浪费检修材料、检修质量不合格就是对工作的另一种犯罪”,水工管理党支部开展“工作不认真,导致弃水现象发生,与盗取公司利益同罪”活动,机关党支部开展“风险防范意识不高,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与损害公司利益同罪”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从另一个层面大大提高了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水平和经营工作的全面提升。结合文化落地工作开展“三进三送”主题活动,在企业内部开展“法律进部门、进班组、进岗位”活动,通过明确不同层次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推进责任落实,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无盲区。结合移民问题开展“法律送库区、送合作方、送家庭”活动,通过活动给库区学校赠送法律书籍、开设法律讲座,通过库区学生的普法教育影响库区移民的思想,提高库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选择过年重要节日组织给库区和企业周边的群众家庭赠送普法对联和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为企业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在项目建设方面,公司主动给合作方提供法律咨询,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降低纠纷及风险度,投产发电以来,公司没有与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矛盾纠纷。

4 结语

篇4: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依法治企民营企业市场经济

一、当前民营企业在依法治企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相关机构不健全,依法治理企业的相关工作难以落实

我国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健全建立了依法治企的领导机构,机构有专门的人负责,具体的普法工作有专人负责落实,取得的效果较好。

而民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私营控股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不具有综合治理、保卫、普法、工会组织,当然更没有配备专职负责普法的专员。部分民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认为,我们是民营企业,只要按时足额向国家和政府缴纳税收和各种费用就可以了,至于诸如普法、综合治理等社会工作,我们可以少管或者不管,企业内部与此相关的机构由企业的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定,政府机关和普法主管部门无权干涉企业法人内部机构的设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之法人,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纯属企业意思自治的范畴。殊不知,企业作为企业法人,其自身负有一定的社会义务,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有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认识上村上盲区,对于普法工作认识不到位。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依法治企“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太重要,忙起来全都不要”,因此依法治企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存在无人问,无人管的情况。

2.管理不畅,责任不明

目前对民营企业的行业管理没有清晰的定位,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简称“个私协会”),是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组织和个人自愿组成,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的联合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本身是一个没有强制执行力的松散型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故此,依靠行政手段推进普法和“依法治企”存在障碍。

目前针对“依法治企”缺乏对应的法律及行政法规的支持。对于民营企业的“依法治企”没有明确的政府指令,也没有明确的任何一级考核办法,自然也缺乏有效的普法监督和法治引导。

3.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无法系统进行,法治的观念不够深入

不少民营企业家认为,对民营企业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侧重点应该是专业技术技能,因此很少安排或者不安排法律教育的内容。从抽烟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民企员工对于《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及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甚至缺乏基本的认知。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认为,自己为民营企业打工,在时间上具有短期性,从就业方式上来看具有流动性,学习专业技能就足够了,主要不犯法,学不学习法律显得不重要。

部分民营企业家认为,生产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在企业培训中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法律知识的培训上是不值得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把员工集中起来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很难做到,企业不愿意,员工也不愿意。甚至有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普法教育以及依法治企工作开展得过多了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和法律知识丰富之后,对于员工的管理将会变难,员工为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容易采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变得更加容易遭受到员工的集体诉讼。故此,企业负责人担心“依法治企”影响生产和经营,从而对依法治企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二、对依法治企的思索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几个切入点:

1.应明确依法治企的科学涵义,真正了解和懂得什么叫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中的所谓“依”,就是依据,即指应当把法律作为管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最高权威之意。企业管理千头万绪,但始终应当确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坚持以法律作为企业行为的基本依据。否则,长官意志、我行我素,违法乱纪,企业迟早都会陷入沼泽,难以自拔。

2.应不断提高对依法治企重要性的认识,让依法治企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理念

思想支配行动。企业能否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之路,企业老板的思想认识是否到位至关重要。企业老板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依法治企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行企业法律文化建设,努力培养自己和员工对法律的忠诚与信仰,让依法治企、按规则出牌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理念。这是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法轨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

3.应积极主动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让法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规避法律风险,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少企业家已经深深认识到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行动,如聘请法律人做经理人,对外文书坚持法律顾问先审制度,商务谈判和商务考察必让律师参与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伦理化运行。

4.应建立健全依法治企的管理制度,把依法治企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多而零散,要将其系统地归纳起来指导企业工作,规范企业行为,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部《办企章程》,由其统领企业管理。采用这种机制,可以强化企业的科学管理,有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企。此外,企业还应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各司其职。

篇5:依法治企培训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培训,近日,我深入思考了关于集体企业依法从严治企的问题。当前,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对集体企业的管控“渐入佳境”。在依法从严治企的背景下,集体企业要不要发展?有的认为继续观望等待指令,有人认为温饱即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作为xxx公司集体企业办公室主任,我认为集体企业在现阶段的时间坐标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现代市场体系更为透明、自由、公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依托主业获取市场份额的优势不再。集体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早已打破,集体企业“巨轮”在与私企“小船”的搏击中出现困境。无法用薪酬和待遇留人,导致集体企业成为了私企的“人才培养站”;坚持不参与市场潜规则,导致集体企业业务流失。外部监管也变得日趋严格,电监会、税务等部门的监管密度不断加大,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公开透明运营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内部环境看,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对集体企业的管理正朝着纵深推进、精益化发展,并逐渐向管理要效益、向规范要成果。

面对复杂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艰巨的内部改革发展任务,集体企业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下去。在我看来,唯有依法从严治企。实规范依法治企,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提升集体企业的整体水平,是集体企业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常态,集体企业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加快企业法治化进程,企业发展走法治化轨道势在必行。集体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经受市场环境的考验,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强化集体企业的依法治企工作,调整、维护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包括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实现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既是企业化解外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集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集体企业只有规范经营,依法治企,才能化解市场风险,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集体企业目前的管理中各种“发热点”“出血点”仍然存在,各种突破“红线”和“底线”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提高认识,坚定信念,自觉坚持依法治企,强化自我约束,将依法治企形成一种管理惯性、行为常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当然,罗马非一日建成。依法治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集体企业还需有针对性地强化依法治企工作。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法为治企之本,只有干部员工充分认识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才能够健康发展;强化规章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企业来说,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它的存在,使企业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合法化。只有建立健全公司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和进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构建“大监督”格局。只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全方位的监督,才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进步;强化“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落实,不断强化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的合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由审计部门对各类业务进行内部控制评审,并逐步开始风险管理的全面评审工作。建立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明晰各部门职责,保证专业间的相互制衡约束关系,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及时进行查处”的运转机制。

依法从严治企同时还是集体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影响集体企业干部队伍滋生腐败行为。分析近年来腐败案件的原因,突出表现在个别管理者思想认识有偏差、党性和组织纪律性不强、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能做到依法合规处理事务。所以,只有通过依法治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大局意识、廉政意识“两种意识”,奉献精神、开拓精神“两种精神”和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四种能力”,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才能促进各级管理者廉洁从业,提高管理者的依法治企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篇6:依法治企学习心得体会

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党和人民赋予阿克塞县供电公司的使命和责任。紧紧围绕使命和责任,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企业在法律事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法为治企之本,强企之基。今年以来,阿克塞县供电公司加大了依法从严治企的工作力度,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依法治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法治企必须要从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认识水平入手,通过加强学习法律法规,准确领会上级政策、把握工作方向,在学习中做到理解透彻、领会到位,充分认识到依法治企对企业发展的优越性,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紧迫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规范,从思想上把依法治企推上一个新高度。

当前,电力垄断企业因其垄断地位和较高的收入水平,正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头浪尖,社会各界用“放大镜”、“变色镜”、“透视镜”从各个方面审视电力企业,事实上阿克塞县供电公司职工收入水平并不高。随着优质服务的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的持续,电力监管机构监督力度的加大,社会及用户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期望更高;新技术、新服务的推出与实施还将有一个适应与接受的过程,加之媒体的参与、信息发布手段的多元化,都为我们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压力。今年以来,多家电力企业又因各类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对电力行业负面影响较大。这无疑成为了社会最关注、群众最热议、企业最头痛的事件。企业成长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如果每天都忙于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应付检查、对付舆论,那么何谈稳定、何谈发展,所以实施依法从严治企是企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依法治企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企业面貌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快速发展,我们的制度、标准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通过科学的规划,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做到与时俱进,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发展与进步。在保证有章可循的同时,要提高各类政策、各项工作的执行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走在前、作表率”,争当遵守制度、执行政策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职工形成依法做事、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

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治企理念具体化为企业基本管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企业法制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法治企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党员干部必须把握依法治企的基本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能力建设,通过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觉地形成依法决策、依法维权的思维模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我们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从而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企业迎来了成长与发展的空前机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洪流中独占鳌头,是每一个电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断推进企业法制建设,严格实施依法治企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认识、落实行动,以卓有成效的管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和谐进步,面对纷繁复杂的经营环境,通过法律风险控制手段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重大法律风险的发生是进一步完善法律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必然要求。

今后阿克塞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法律风险预见和防范能力,将法律风险防范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稳定的管理流程,以更好地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妥善解决新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法律风险防范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有效应对机制,实现宝钢法律风险防范的规范化、系统化运作,使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阿克塞县供电公司

篇7:依法治企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成为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早在党的十五大,党中央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把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文明政治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到全党面前。而建设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是首要前提。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在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从工作层面上看,政府工作无论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还是社会服务,它涉及社会各领域、各层面,涉及到每一个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权利义务,事关国家、民族的进退兴衰。而行政权力运作总是主动的、单向的,是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的。如果不能全面依法行政,这种权力就可能被滥用,就可能出现盲目,专断、腐败,给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从法制层面看,经过近二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立法步伐加快、立法质量提高。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党的十六大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并在推进中实现自身由形式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型,是今后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三点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第二部分对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不断有所提高。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最后总结了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6条经验。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一是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二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三是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正文】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象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依法行政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一切活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保障。政府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政府的领导能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而多年来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国家的权威不是依赖于特定的人,而在于非人格化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保证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统一。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衡量行政管理是不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成为现代社会法制建设发展的大趋势。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

(四)依法行政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专属权力。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支配权,有强制力做保障,容易和获取私利相连系。正确行使,能给民众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满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但同时,权力对某些人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分配社会价值和资源过程中,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行政权的运用加以控制、规范和监督。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正是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良药妙方。只有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注①〕。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加大,保证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一口号的首次法律表述见著于1995年2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全民普法的重点向行政执法人员转移,对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和法制宣传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用法律手段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二是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三是注重政府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开始确立的开创性的标志。我国建立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自《法规规章备案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法规规章实现100%备案。

2.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克服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约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性弊端,由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几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从2000年开始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理,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二是1998年以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先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突出的效果。三是在连续几轮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正在积极进行。推行依法行政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行政监督网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系列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处罚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调阅抽查等制度。既有以综合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察等主要形式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外部监督〔注②〕。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把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和改革执法体制、机制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硬着子,努力营造最优效率环境、最佳执法环境和最好服务环境,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有所改善。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依法行政状况总体上已大为改观,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行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还远远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例如,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变成自觉行动,或者把法单纯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法被用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时能想起法的重要,当法被用来规范自身的决策和执行行为时又认为法束缚手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还保留较深的“人治”观念,习惯于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则,也有制度原因;既有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政机关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

2.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凭好恶盲目决策;决策监督不到位,干部对决策的失误很少承担责任。二是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河南邓州市几家执法部门曾召开会议,对向城区护城河倒垃圾的多家饭店下达了“关门搬迁”的通知,结果造成饭店效益受损,差点引起行政诉讼。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决策失误却使政府部门变主动为被动,教训很深。政令畅通也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经济社会事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仍有政令不畅通、职责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仍有不接受监督、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廉洁行政的行为存在,使得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形象。3.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不顺的问题,既有政企不分(行政管理部门办企业),政事不分(一些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又有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缺乏协作的问题,还有部门管理交叉过多,职责不消,甚至“利益型”(即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执法的问题。行政越轨,主要表现为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滥用行政权,乱施处罚,以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行政越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行政机关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现阶段已形成行政监督网络,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乏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生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民主党派的监督流于形式,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司法机关困惑较多,实施自满荆棘不少;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于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的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等〔注③〕。

(三)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经验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依法行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依据。一切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持依法行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进行。5.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

6.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素质的培育,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真正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学的行动。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1.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2.树立权利本位理念。当前我国行政现状中,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行政立法上主要问题是对不同权利主体设定了种种区别待遇,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具有义务本位、管理本位的倾向;行政执法上主要问题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任意侵犯相对人的权利。衡量良法与恶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权利本位要求,良法才能得到普遍的服从。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求政府在立法中,要制定有利于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法,在执法中要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成效,使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

3.树立社会和市场自治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权力的界限,是规范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2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政治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取代市场、国家包办社会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趋于解体,市场取代政府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社会主体的经济自由和社会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家逐步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控制,正在实现由一个经营者向公共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和一个相对于国家的市民社会已初步形成。然而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过渡并未最终完成,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另一方面一些阻碍市场经济的因素尚未被清除,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过分干预社会、包办社会的局面,影响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扭转上述局面,树立市场、社会自治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府政治文明的建设。4.树立程序法治理念。程序法治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树立程序实体并重理念符合现代行政的发展趋势〔注④〕。当前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法典,仅有行政程序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只有少数几个执法领域有较为完善的程序规定如行政处罚领域,程序的缺乏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以外,最主要原因还是程序意识的谈化,过分强调实体的法治,忽视程序的法治。程序的缺位是目前法律实施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推进依法行政最有效、最直接、阻力最小的途径莫过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制定《行政程序法》,通过程序的公正透明最大程度地消解直至纠正实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行政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保障依法行政各项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反映和协调机制,使依法行政更贴近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最终使依法行政事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为法治和宪政达下良好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且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程序能够保证我们的依法行政获得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正当性,在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稳妥地、和平地实现相互对立的各种利益之间、实体目标和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应以实施这部规范政府行为的大法为突破口,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原则,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从法制、制度上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严格限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权限,自觉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2.坚持行政许可原则,加快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对需要由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内容〔注⑤〕。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政府信用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促使行为规范,办事效率提高,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合理配置行政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扯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严格行政许可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注⑥〕。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时限、步骤、形式、顺序作出行政行为,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复议机关及审判机关的支持。各行政机关要结合实际,对本机关实施的执法程序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分类细化,确保按程序作出行政决定。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1.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必须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置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执法单位要把法律的、行政的、群众的、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机制,综合性地加以运用,建立起监督的工作秩序,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治理违规执法现象〔注⑦〕。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行政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执法责任体系、目标任务体系和评议考核机制,彻底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机性、任意性,统一制定履行各执法项目时的法定程序,规范标准要求,建立制约机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败诉率。

3.落实错案追究制度。要坚持重证据、有错必究的原则,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减少和防止行政执法过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是采取规范性文件备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常规性的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手段强化政府法制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是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保障。要把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到人。要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杜绝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者、只考核不奖惩或者只奖优不罚劣。政府法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对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篇8:依法治企初探

一、依法治企的价值和作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企业行为只有符合法律的规定, 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因此, 依法治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 依法治企是法治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 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 必然要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下, 在国家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中生产经营, 企业自觉遵纪守法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的义务, 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是企业要依法成立;二是企业要依法生产经营;三是要依法纳税;四是要依法用工;五是要依法重组和依法破产、解散和清算。

2. 依法治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需要。

企业管理是一个涉及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流程和每个员工的体系, 与企业的利益、部门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如何理顺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关系, 如何提高企业流程的运行效率, 如何平衡企业员工间的利益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这些企业管理任务的完成, 离不开法律的支撑,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必然适用于企业管理的每一项活动之中, 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必然是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因此, 依法管理已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依法治企理所当然地成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加强企业管理离不开依法治企。

3. 依法治企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企业如何有效地落实法律的保护作用呢?我认为,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依法治企的企业管理制度, 让法律无时无刻地走进企业, 贴近企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无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那个环节, 遇到权益受损害的情形, 立即就会得到法律提供的保护。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体现了依法治企的管理思想, 而且发挥了依法治企的作用和价值, 更充分证明了依法治企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上重要意义。

4. 依法治企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提高, WTO框架下的世界贸易规则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行为规则, 如何在这样的贸易规则当中最大可能地获得利益, 就必须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 走依法治企的道路。一是通过依法治企, 可以让企业了解更多的法律规则, 知道市场所在国在法律对产品的限制幅度、限制范围和准入程序, 从而提前做好更多的准备, 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 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二是通过依法治企获得更多保护。依法治企的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构建纠纷处理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让企业在遇到贸易保护和贸易纠纷时, 及时启动法律程序,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现实当中, 这样的例子很多, 获得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二、中国企业在依法治企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依法治企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管理内容, 逐步受到了很多企业的追逐, 但实际的运行情况是问题很多, 希望也很大。主要表现是:

1. 对依法治企的认识有偏差。

很多企业管理者一提起依法治企, 就想到了用法律管制企业员工, 让企业员工严格遵纪守法。还有人认为依法治企就是依法通过诉讼手段处理企业纠纷。前一思想是很偏颇的, 事实上, 依法治企更多的关注点是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 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法律这一工具, 让企业管理者把握企业合法经营的正确方向和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合法手段, 绝不是简单地管制企业员工的行为。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引下, 依法治企就变成了严格执行企业纪律。后一种认识很狭窄, 依法处理企业各种纠纷固然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内容, 但依法治企的范畴很宽泛, 从企业的成立到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涉及的内容也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到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 提供售后服务的每一项活动。原因是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保护, 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因此, 依法治企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2. 缺乏依法治企的组织。

这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依法治企的相应机制。任何一项管理都不能缺少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其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按照管理学理论, 组织“一般包括五个要素, 即:人———包括管理的主题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 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 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1], 从组织要素的角度看, 中国很多企业在依法治企方面, 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 就是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 或者没有确立相应的依法治企目的。在这样的状态下, 要么依法治企连形式没有建立, 要么依法治企流于形式, 最终结果就是依法治企没有体现在企业管理中, 也发挥不出依法治企的应有作用。

3. 依法治企的运行模式不合理。

在中国有不少企业把依法治企纳入了企业管理体系, 也成立了依法治企的组织, 但依法治企的运行模式存在缺陷, 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的表现就是把依法治企仅仅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项工作, 没有把依法治企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来通盘设想, 例如:有不少企业就把依法治企放在企业法务部或者企管部进行运作, 这就降低了依法治企的运行基础, 会使依法治企的效能大打折扣。事实上依法治企是一项总的企业管理原则, 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 不论企业的上部决策层、中间管理层, 还是下面的执行层, 都要按照依法治企的内容来运行, 来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企, 达到依法治企的目的。

三、依法治企的设想

通过上述的分析, 依法治企在中国需要重新定位和构想。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理解和把握依法治企的精髓, 放弃对依法治企的种种错误认识。

这主要要做好企业全体员工法律教育, 法律的教育主要是对法律精神、法律理念和法律思维的传授, 绝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普及。法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教育, 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 尤其要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端正员工对依法治企的认识态度和认知程度, 达到全员自觉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这个法律教育过程中, 在企业科层中位置越高的人, 越要提高法律素质, 越要对依法治企持有正确的认识, 也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实施依法治企。

2. 建立合理的依法治企机制。

这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层次:一是依法治企的制度设置要合理。在依法治企的制度设置方面, 主要是要把依法治企思想纳入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当中, 并通过企业战略计划来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这样就会使每一项管理制度都具有了法律的精神, 具体地说, 就是按照充满法律精神的企业战略计划来进一步制定企业的设立制度、决策制度、生产制度、营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纳税制度、用工制度和解散企业制度等管理制度。由于这些制度内容涉及到多部法律法规, 尤其是涉及到《公司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法律, 在制定时还要注意各个制度之间的法律衔接和协调, 注意避免制度冲突。二是依法治企的组织要完整。这主要要打造好依法治企的载体, 不论在人员、机构、物和技术、信息还是目的, 都要配备完整, 不能存在缺失, 否则会极大地影响依法治企的运行。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 人员的配置很重要, 一定要把精通法律理念的人配置到机构中来, 保证依法治企的实际落实效果。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普遍设立的总法律顾问制度, 对企业的各种管理经营活动随时提出建议, 改善和加强依法治企的质量, 并协调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依法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责权关系。三是依法治企组织的运行要高效。这主要是要在企业管理流程中, 合理发挥依法治企的作用, 不论企业的那种行为, 都要做到合法有效, 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要受到相应的追究, 真正体现出疏而不漏的法律效能。

3. 依法行使企业合法权利, 依法履行企业应尽义务。

依法治企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合法行使权利, 合法维护权益。这主要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 要做到依法经营, 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做到企业决策、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财务、企业用工和企业缴税等各项活动都符合法律要求, 不存在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不法行为。同时, 要对企业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敢于用法律武器来保护, 敢于拒绝市场上的不法经营行为, 树立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秩序, 营造良好的企业法律环境,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真正体现依法治企的价值。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 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 因此,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依法治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从中国目前的企业管理现状来看, 依法治企还存在很多不足, 还需要对依法治企重新思考和设想, 按照这样的路径, 分别阐述了目前依法治企的价值、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依法治企的新设想。

关键词:依法治企,企业管理,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交通安宣传活动学习总结下一篇: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典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