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2024-07-13

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精选14篇)

篇1: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当然不是。

实习期就是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毕业的同学在公司上班。

试用期是你毕业后,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需要看你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规定的试用期。

本质区别: 是!否!毕!业!

没有毕业签订实习协议,你就是实习生;

毕业签订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你也是员工。

篇2: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实习公司给我的实习工资只有50/天,合理吗?

法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从事有收入劳动的在校学生,不属于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范围,他们的实习收入可以不适用最低工资的有关规定。

简单说就是没有最低标准,反正还年轻吧,能学到东西,为毕业后正式工作积累经验,有合适的实习,还是多多益善。

篇3:试用期与实习期的区别

一、当事人的身份不同

处于试用期中的自然人一方只能是劳动者;而处于实习期间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学生。

二、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 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 不承担无过错责任, 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三、主体间的关系依据不同

劳动合同期限在个月以内的, 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3年以内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四、当事人的目的不同

篇4: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的概念最早是由舒尔曼(Shulman)于1986年提出来的。在这一定义中, PCK包含有四种主要成分:教师关于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内容组织的知识;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如何让实习生尽快适应真实的学校体育教学,成为一位基本合格的体育教师?这个问题是体育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笔者近三年带教实习教师12名,根据带教中的观察与访谈,笔者以为,让实习生获得体育学科教学知识(PCK)是重中之重。

本文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

实习教师:实习教师是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实习的各级师范学校高年级学生,实习学校所给之称谓。为了便于材料收集,实习教师(共四人,分别以S1、S2、S3、S4为代号)为一组研究对象,其中S1、S2来自省属重点师范院校,S3、S4来自地方师范学院。

经验教师:笔者未能找到关于“经验教师”的严格定义,本文选择的“经验教师”是指教龄满15年以上并且已经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体育教师。本文以所在学校体育组2名符合“经验教师”条件的人选作为另一组研究对象(以J1、J2为代号)。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文本分析、录像带分析、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体育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的区别

1.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的区别

体育与健康观的调查主要是从体育与健康的本质、体育与健康的价值、对“竞技体育与健康体育”的认识这几个方面着手,以问卷调查为主。在分析调查问卷时发现:实习教师和经验教师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运动技能的作用基本持相同观点。在体育与健康的本质上,J1老师和J2老师略有分歧,四位实习教师回答趋向一致,基本接近《课程标准》的陈述。认可本学科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J1老师与实习教师观点接近,而J2老师对竞技体育的训练有一定的偏好,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体育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保证。

实习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比经验教师更接近《课程标准》,大约可以做以下推测:(1)实习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学习;(2)经验教师对《课程标准》没有认真学习,或者对这一标准并不认可。但笔者与实习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学科性质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文件的字面理解上,而两位经验教师虽然表述不如实习教师准确,但很明显的是,他们对学科性质的理解并不拘泥于字面意思的表达,他们更看重学科内容向学生传授的两次转化过程。第一次是把学科内容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设计,第二次转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由静态的教学设计向动态的课堂教学转换,转换过程往往熟练、自如,不着痕迹——这也许是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存在的一个区别。

2.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

教师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对特定课题的理解的知识,主要指教师知道学生对于这一课题,已经具有的知识理解是什么,理解的层次是什么,典型的误解是什么……二是对于一节具体课的理解,具体表现在: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否建立在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教学策略是否体现了学生可能的理解方式、运动的策略以及失误,是否把运动技能以及运动量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笔者对实习教师和经验教师均采用了录像带观察来分析教师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主要看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组织和实施情况,以此来推断任务与学生理解的匹配程度。

初一双杠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双杠支撑分腿坐前进。初一学生对于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初次接触双杆器械,存在畏惧心理。

四位实习教师在上课时很少讲解,他们不断的向学生示范动作——他们身体运动素质明显优于经验教师,把双杆技术展示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们是按照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因而领悟能力或者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进步很快,中等以下的学生往往无法领会,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两位经验教师在教学时都没有直接让学生在杠上练习,他们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J1老师在学生上杠前在软垫上分腿坐前进(10次×2组),行进间前踢腿跑(15米×2组);J2老师让学生在软垫上分腿坐前进(10次×2组),俯卧撑练习(10个×2组),两人都让学生在杠上做支撑摆动练习(10次×2组)。教师也有动作示范,但并不多做,而是发挥体育委员和班上体育骨干的作用,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完成练习内容。

案例分析:两位经验教师采用垫上分腿坐前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熟悉分腿坐前进的动作,有利于杠上动作的完成,俯卧撑练习可以为双杠的支撑动作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内改进、提高多项技术、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实习教师的运动技能虽然很突出,但课堂效果并不好,这说明:当个人的体育运动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高超的运动技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大。S1、S2两位实习生还因为学生学习缓慢而迁怒于学生,以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而,笔者以为,师范院校的理论学习方式也许不应该仅仅是静态的书面呈现,将理论转化成可以操作的学科教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也许是一个难题,但却应该是一个方向。

3.关于课程内容组织的知识

对于特定的课题,教师需要对作为教学科目的学科结构进行分析,在分析中确认与该课题相联系的课题,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确认学生己经学了什么,将来还要学什么,从而确定关于该课题需要教什么,把与该课题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适宜的整合。

当前,体育教学大多以田径、球类、体操等现代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较少考虑学生——尤其是女生是否喜欢这些内容,如何让学生接受、喜欢这些内容是教师课程内容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

四位实习教师在初二进行篮球和中长跑教学时,面对学生,尤其是女生的不配合几乎是一筹莫展。但J2老师却把这些教学内容用一个小小的三门球揉合在一起。三门球融合了篮球、手球、足球等球类运动的特点,是一项集奔跑、跳跃、投掷等多种运动形式和能力于一身的运动项目。J2老师让男女生随机配对,进行攻防小比赛,学生热情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位实习教师尽管一再告知学生,田径运动是开展其他运动的基础,可这些说教并不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2老师的办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应该跳出单纯田径教学这个圈子,在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寻找、挖掘那些含有田径特性的内容,再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使其两种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这样可以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男女生随机配对比赛,也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实习教师这方面的PCK知识则远逊于经验教师。

4.关于特定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四位实习教师中,S1、S2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写教学方法,S3、S4略有涉及。J1、J2老师都考虑了讲练结合、动作示范以及出现的时间学生练习的动作延搁等等。有趣的是,S3、S4在他们的教案(教学设计)中,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出现。访谈时发现:他们对自己写的术语理解并不正确,甚至是误解的。笔者以为,在高校的相关课程中,不需要在一些尚不成熟,或者有争议的名词术语上过度纠缠,这容易导致实习教师出现职前与职后概念系统的混乱,对他们今后PCK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课堂教学之后,实习教师,都没有教学反馈以及教学后记,J1、J2老师都简练地写下他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这是教师教学知识增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三、体育实习教师培养的相关建议

本文虽然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实习教师与经验教师PCK的区别,但实践中,这四个方面很难给予明确的切割、分离。目前,体育学科“教师教育”实际上是分成两块,一是职前的“师范教育”,一是职后的“继续教育”,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体育师范生的“实习”过程,恰恰是由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现实习生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反馈给高校及其本人,对他们PCK的发展无疑是有重要帮助的。但目前来看,师范院校要求的实习评价还比较空泛,没有要求带教老师对实习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予定量的分析,甚至也没有要求进行定性的描述——这也许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减轻带教老师的任务;二是,目前体育带教老师的定量分析或者定性描述能力也不强。在目前这种现实条件下,笔者建议:

1.师范院校的职前教育中,需要加强案例教学,分析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从中概括得出作为公共知识的、普适性的特定课题的PCK,把这些PCK积累起来,做成PCK知识库。

2.中小学带教老师则针对实习生各自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或采用行动教育模式,促使实习生从每一节课的细小改变中逐渐积累,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教学知识。

篇5: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我试用期工资5000,转正工资8000,合理吗?

不仅不合理,而且是违法的,试用期工资最低应该是8000*80%=6400

记住:试用期工资不低于劳动合同工资的80%。

篇6:试用期、实习期和见习期的区别

一、试用期: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关于试用期的定义: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是约定而不是法定的,也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关系建立的必备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利在劳动法的规定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实用的试用期管

理制度。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

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

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实习期

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

关于实习,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

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可以雇佣关系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由学校基于与单位之

间的实习合同的相关约定主张权利。

实习期只适用于在校学生。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保险或最低工资的限制,故意与符合劳动者资格的非在校学生签订实习协议,这是违法的也是无效的。实际上即便签订实习协议,用人单位和非在校学

生也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作为用人单位,应该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协议,或与实习生、实习生所在的学校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工作时间、实习费、实习内容等细节。同时用人单位可以为实习生购买商业保险,避免实习过程中发生因工受伤后产生经济赔偿纠纷。

三、见习期

见习期是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分配派遣到用人单位后的一种考核制度。即用人单位对刚刚接收来的毕业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和了解,进而在思想、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制度。《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第25条规定:“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实行一年见习的制度。见习期满后,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的转正定级。考核不合格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延长见习期仍不合格的,按定级工资标准低一级待遇”。见习期一般为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专业实际工

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

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已经不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制度,因此原来的见习期制度已基本不适用。高校毕业生(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市场招聘等双向选择而建立的劳动关系,则其行为受现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障政策调整,见习期制度明确只适用于国家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而不适用通过双向选择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当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毕业生就业政策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如仍以实行见习期为名要求通过市场招聘形式而录用的毕业生实行长达1年的试用期,是混淆概念、变相延长试用期的违法行为。

篇7: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关于学徒期与试用期,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的规定,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和学徒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试用期、学徒期、见习期、实习期

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职工熟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这一培训方式仍应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登记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关于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和学徒期可以同时约定,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半年,见习期和试用期也可以同时约定。综上所述,见习期、试用期和学徒期各有其不同的含义,王小姐在不超过试用期期限的见习期内随时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但在已经超出了试用期的见习期剩余期限内,因自己的原因提出辞职则不适用上述规定,构成违约,是否要交违约金以及数额的多少,需要根据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具体约定而确定。

见习期是在原有的固定工制度下,我国针对应届毕业生(包括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及技校毕业生等)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人事制度下的做法。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

依据:

1、国家教委、计委、人事局于1981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第25条

2、国家人事部与1991年发布的《干部调配工作规定》(人调发【1991】4号)第8条

3、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5号)第4条

(更多的是相对于干部来讲)

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收上述毕业生后,原则上都要安排见习,期限为一年,期间实行见习工资,不能调动工作;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见习期满如果合格,则对该职工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为其评定专业职称,聘任相应职务,确定工作岗位;如果见习期满,达不到见习要求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或者降低工资标准,表现特别不好的,可予以辞退。

可见,见习期具有固定工制度的明显特征,即人员能进不能出。虽然见习期尚未被明令废止,但是随着毕业分配制度的变革,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特别是公务员试用期和聘用合同试用期的推广,实践中见习期制度已经不多见,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实习期是国家针对学生(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等)实行的一种培训教育制度。

依据: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加强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劳总培字【1982】6号)

根据相关规定,实习一般是由学校与对口的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由用人单位为学员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条件,是建立劳动关系之前的一种上岗培训。目前这种实习培训的做法已在实际生活中扩大了范围,通过学校安排介绍、本人自找或由其他途径进入实习单位工作,通过完成一定任务来熟悉工作,深化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为尽快适应并参与实际工作打基础。

相对于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相互考察的磨合期,实习期更多是为了提高实习学生的自身素质,完成学业目的,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

因此,用人单位与实习生签订的协议,主要由学校根据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由学校、实习者、实习单位三者进行约定,实习期间的自然人一方是在校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一种民事性质的合同。学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劳动者。

实践要点:

观点:用人单位雇佣学生进行生产业务往来,不应简单认定为非劳动关系。

1、学生需给用人单位提交自荐信,信中应明确注明“不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字样,而是以完善操作技能、勤工俭学为出发点,所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

2、所支付的也绝非是工资,而是劳务报酬。或者可以由单位或学校发放实际补贴。双方在协议中应注明,风险防范,双方责任划分,应享受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

3、实习协议应设置紧急联系人及学校相应负责人联系方式。

4、如果本人无故不来,实习报告(即使没有报告,没有学校这第三方牵制,通过该协议也能规避相应责任,减少不必要成本)上肯定会落下“违纪”字样,由此产生后果一切由本人负责。同时,将该情况告知学校,以免后顾之忧。

篇8: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如题,试用期、见习期、实习期、合同期、服务期的区别

[试用期、见习期、实习期、合同期、服务期的区别]

篇9: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标题: 协议书与劳动合同, 试用期见习期与实习期 的区别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2006年05月05日13:08:30 星期五)

来自暨南大学的就业指南: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为了确定录用或就业关系,依法协商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就业协议书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制定,是进行毕业生派遣的根据,是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证。就业协议书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劳动合同内容有重合之处。就业协议书是意向性确认文件,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即失去效力。劳动合同自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一般指上班报到之日起,就应当签订;是规范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有效、规范文件,自上班之日起生效,内容详细,依据《劳动法》,法律效力高于部门规章,如果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的内容有冲突之处,往往以劳动合同为准。

就业协议书是学生在校时就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或者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是学生报到、工作以后签订的,而户口则是在报到以前就迁出学校的,如果不能顺利报到,户口有空挂的危险。

企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由《劳动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调节,但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劳动关系并不归属《劳动法》调节。其中公务员的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暂行条例》及相关法规调节,而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尚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

试用期:据《劳动法》和相关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可以”意味着试用期不是必需的程序,可以没有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先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是错误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试用期的目的是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有时间进一步相互了解,以最终确认是否需要继续劳动关系。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设试用期;满3个月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满1年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个月;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日前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试用期时间做了明确规定,“非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技术性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高级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这一规定改变了试用期无法可依的情形,显然有利于劳动者维护自己的权益。

见习期:见习期是计划经济时期,人事和教育部门专门针对刚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转为国家干部编制之前,制定的考核时间,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人事制度下的一种做法。见习期对毕业生有约束力,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所独有的问题。见习期一般不超过1年,见习期满合格转正。

见习期是教育部门在计划经济年代的规定,与原劳动部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合和矛盾,比如见习期与试用期就存在时间上的重合。但鉴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特殊性,1996年1月16日原劳动部明确表示见习期不废止,可以与试用期共同使用。

共2页 第1页

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及时修订有关规定,见习期制度至今仍然在一些单位沿用,有的程序,如见习期满转正定级确认干部身份等仍然在做。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为了延长毕业生找工作、保留户口档案的期限,也为了强调地方政府承担就业责任,人事部门开始重新强调毕业生见习制度,但为避免与试用期的时限冲突,做出了时间一般为半年的规定。日前,人事部决定,将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见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最高不超过1年,期间可享受保险和基本生活补助。

实习期:实习期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言的。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

--

-简单生活简单爱~!

※ 来源:·武汉白云黄鹤站 bbs.whnet.edu.cn·

篇10:实习与试用区别

根据法律规定,实习和试用是有本质区别的,直接涉及应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实习是指学生通过学校安排介绍、本人自找或其他途径进入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提供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指派专人传授技能进行指导,实习生通过完成一定任务来熟悉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可以无劳动报酬,期限可长可短,主要由学校、实习者、实习单位三者约定。但少数用人单位却将录用前的试用称之为实习,以规避法律,降低用人成本。《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其实,所谓“实习期”就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正式录用前的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试用期应届毕业生的双向考察。这时,试用期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且起始时间为用工之日。因而应适用试用期的有关规定,即《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因此,试用期超过六

个月的所谓“正式录用前实习”的做法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指出,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正式录用前实习”应当给予报酬,并依法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篇11: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如题,杭州试用期五险一金跟合同期个人上交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杭州试用期五险一金跟合同期个人上交的比例的区别]

篇12:实习医生试用期的实习总结

我来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临床技能得到了提高,以前降压药、降糖药、心电图对我来说陌生而遥远,在三甲医院规培期间,对于不是本科室的疾病一般都是直接请相关科室会诊开药即可,自己科室只管本科疾病。规培也只是系统学习,而不知道如何开具每一种降压药、降糖药,带教老师也没有系统讲解。心电图反复学习反复忘记,因为用到的时候比较少。我的带教老师白瑞瑞医生给我重新讲解,我重新学习,方才有了些眉目。在全科工作对我来说是锻炼也是考验,使我能够有机会实践自己所学西医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全科所涉及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外伤、皮肤等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相关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与治疗,督促我不断回顾教材基础知识,准确掌握药物选择与用量。熟悉急救药品,掌握急救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当前社会突发急性事件增多,自己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给予患者急救。当然,中医知识也不能丢,在原来所学基础上更加深入、提高,增加临床经验。XX中心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每周组织多次业务学习,不放弃每一个人,要求人人参加,并且邀请外院专家来社区授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我想,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事。世间固然像大海,可是每一个人应该给大海添上自己的一勺水”。团队是由每一个整体构成的,只有人人积极向上,团队才能更强。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很珍惜,来到这里,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上班要准时,杜院长说,如果每个人上班都迟到,那企业要如何管理?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年底入职,经历了医院最繁忙的阶段,有安贞医院考核,中日医联体考核,同事们的岗位练兵考核,朝阳区卫健委考核工作,医院的领导及同事们,团结一心携手应对,顺利通过。

身边同事乐于助人,平易近人,工作相互配合,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杜院长为人和善,对待患者有耐心,结合患者疾病症状表现,考虑疾病全面准确,能够准确给予患者用药及生活方式指导。科室主任及各位主管有自己的优点,分别负责不同的事项,包括病历书写、医保政策规定、公卫服务、医师诊疗比和药占比等。无论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上级医师是我的榜样,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20XX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席卷全国,波及国外,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人人戴口罩防护,关注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或许是因为人们肆食野味,但目前还不很明确。就像古代瘟疫袭来,人人戒备。历来讲人定胜天,事实证明,无论人类社会多么先进,科技如何发达,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医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作为医生,我们应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感谢院领导、科室主任、带教老师及同事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医院给我的工作机会,还提供了这么优秀的平台让我施展所学,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时刻以让患者满意的要求去激励自己,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13:试用期、实习期的区别

08年颁布了新的劳动法,里面并没有“见习期”一词,条文采用的是“试用期”,最长是六个月。

见习期是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转为国家干部编制前而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计划经济时期人事制度下的做法。但必须明确的是见习期制度只适用于国家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不适用通过双向选择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我们国家自50年代起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开始实行见习期制度。如1981年10月4日国家教委、计委、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其中的第26条规定:“毕业生分配到达工作岗位后,实行一年见习的制度。见习期满后,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的转正定级。考核不合格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延长见习期仍不合格的,按定级工资标准低一级待遇”。1987年7月22日发布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分配工作后,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基层见习。见习期为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有关实际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有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际锻炼,可以在见习期满后自行安排。”因此从性质上看,见习期也是一种试用期。国家规定,原为教龄在一年以上的民办教师;考取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仍从事教师工作的,可不实行见习期;原为工龄在一年以上的全民或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不含未转正的学徒工、练习生、试用人员以及临时工、合同工等),考取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可不实行见习期;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不实行见习期。见习期满如果合格,则为该毕业生填写《高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转为正式干部申报表》,向人事部门办理干部身份转正手续,确定行政级别,为其评定专业职称,聘任相应职务。如果见习期满,达不到见习要求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或者降低工资标准;表现特别不好的,可予以辞退,由学校重新分配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1997年3月24日国家教委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就业实行“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原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同时废止。有关原见习期制度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等已经失去了有效性。

事实上,由原国家教委和原劳动人事部制定的关于高校毕业生见习期的制度,明确针对的都是毕业后由国家或者政府分配工作的毕业生。原劳动部在1996年的复函也重申了见习期的问题,但针对的也是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明文废止见习期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的建立形式发生着变革,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已经基本消亡,因此高校毕业生见习期制度也失去了立足的根基,已形同虚设。在我国现阶段,已经不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制度,因此原来的见习期制度已基本不适用。高校毕业生(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市场招聘等双向选择而建立的劳动关系,则其行为受现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障政策调整,用人单位不应以见习期制度为由来设法规避劳动法(广义的)规定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当前许多的国有企业仍旧要求毕业生执行见习期制度,由于这类企业一路由计划经济时期走来,被计划经济时期政策的束缚也较多。但是不论如何,见习期制度明确只适用于国家分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而不适用通过双向选择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当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和毕业生就业政策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如仍以实行见习期为名要求通过市场招聘形式而录用的毕业生实行长达1年的试用期,是混淆概念、变相延长试用期的违法行为。

参考资料: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8年1月17日对见习期制度的答复性解释

篇14:实习期、见习期、试用期、转正期

二,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实行见习期的目的,是继续加强对毕业生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使用人部门(单位)全面了解、考察毕业生,以便合理地安排使用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后,原则上都要安排到基层见习。见习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对入学前已从事一年以上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免去见习期。见习期满,应及时办理转正手续,按期为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聘任相应工作职务,确定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服务政策中明确,毕业生见习期限一般为六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在见习期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见习期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单位接受进一步培养和教育,以及之后的确定岗位、评定职务等密切相关,一般只涉及高等学校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试用期三,根据《劳动法》和相关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目的是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定在劳动合同后,有时间进一步相互了解,以最终确认是否需要继续劳动关系。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六个月的,不得设试用期;满六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

上一篇:纠正作文中错别字的教学活动下一篇:学校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