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2024-07-23

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共12篇)

篇1: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急诊科医护人员

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为加强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意识,提高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及急诊急救的能力,特制定急诊急救知识培训的考核方案。

一、急诊急救知识集中培训学习。

1、急诊科组织实施,地点安排在急诊科、培训要求为人人过关。

2、内容:心肺复苏、喉面罩插管、除颤仪使用等知识。

3、参加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

二、医务科组织操作考核。

1、时间:2013年11月15日下午17:302、内容:心肺复苏、除颤机、使用喉面罩插管、各型休克的抢救程 序等急诊急救知识考试。

3、参加人员: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

附:医护人员名单

医师:岳斌、何春艳、袁金龙、贾璐

护士:罗小会蒲红英、杨玲、杨建梅、孙丽华

医务科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日

篇2: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急诊医学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有其不同于其他各专科的特殊性和业务要求。患者病情多为危重、急,病情变化快,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要适应急救任务的需要,积极参加院科制定的培训、考核计划。1.培训目的

⑴ 了解、熟悉急救和急诊医疗体系的运作程序和特殊的工作性质。⑵ 系统学习急诊急救医学知识,熟悉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⑶ 承担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在职医务人员急诊急救医学教学和业务指导。2.培训内容 ⑴ 综合素质的培训。

⑵ 急诊急救医学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3.培训要求

⑴ 到急诊科轮转工作的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要进行过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训,在上岗时应进行岗前培训。

⑵ 一直在急救岗位工作的急诊科医生,二年进行业务学习、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和考核。⑶平时急诊科内部也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的训练。4.急诊急救人员培训的方式

⑴不断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以及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急救技术的规范化培训,结合新观念、新理论,全面提升医护的急救能力。

⑵ 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每月至少一次,采取专题讲座、病历讨论等形式,提高专业水平。⑶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医师参加各种急诊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4)积极鼓励青年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5)健全培训奖惩制度,定期考核,计入科室个人档案,与职称聘任挂钩。(6)每年对轮转急诊的医师进行急诊危重症抢救及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考核2次。5.急诊急救人员培训的具体范围 ⑴ 急诊急救医学基本知识(附件一)⑵ 急诊、急救基本技术(附件二)

6.考核方式

考核应同时采用笔试和具体操作的面试两种形式。医院和科室对考核成绩应有一定的奖惩规定,对不合格者要重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附件一:

1.急诊急救医学基本知识

(1)院前急救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运作程序和方法。

(2)了解、熟悉急诊科、院前急救的工作程序和特殊的工作性质。

(3)了解流行病和烈性传染病的疫报制度和疫报程序。

(4)心跳呼吸骤停的快速诊断和处理程序。

(5)初级生命支持(现场心肺复苏)和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6)初级创伤生命支持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方法。

(7)严重多发伤和复合伤的处理。

(8)初级脑复苏。

(9)常见的有机磷中毒、CO中毒、安定类药物中毒和重症中暑的特点、处理原则和治疗方法。

(10)其他各种意外伤害如电击伤、烧伤、自杀、淹溺、毒蛇(虫)咬(螯)伤等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11)紧急手术的围手术处理原则。

(12)各种休克、ARDS、DIC和MODS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13)急性昏迷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4)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急诊处理。

(16)严重急性过敏反应的处理。

(17)各种急性大出血的急诊、急救处理。

(18)全身各主要脏器的急性功能不全或慢性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的处理。

(19)一些虽属各专科、却十分紧急和危重的病症的急诊处理,如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危象,糖尿病急诊(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和低血糖昏迷),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大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头、胸、腹的严重创伤以及严重的骨折等。

附件二:

2.急诊、急救基本技术

(1)现场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畅通气道与人工呼吸)。

(2)心肺脑复苏中的药物应用。

(3)心肺复苏中的特殊设备(如心肺复苏机)的使用。

(4)心脏电除颤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

(5)气管内插管。

(6)面罩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7)呼吸器的使用。

(8)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9)抢救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手法。

(10)止血。

(11)包扎。

(12)骨折固定。

(13)搬运、转运伤患者的原则和方法。

(14)批量创伤患者的初级评估、分检和初步处理的程序以及方法。

(15)深静脉穿刺和插管(包括套管针的使用)。

(16)动脉穿刺和插管。

(17)微量注射泵和输液泵的使用。

(18)膀胱留置导尿术。

(19)胸腔穿刺。

(20)腹腔穿刺术。

(21)清创术,包括毒蛇(虫)咬(螯)伤的伤口处理。

(22)外周血氧饱和仪和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的使用。

(23)洗胃术。

篇3: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1 对象

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共21人 (其中护士15人, 为女性;医生6人, 为男性) 。

2 方法

采用急诊科自行设计的问卷, 发出问卷21份, 收回21份。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 见表1、表2.

3 结果分析

3.1 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知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 医护人员对患者所处环境应消毒以及接触、诊疗患者时要戴口罩、洗手的知晓率达100%.对隔离措施的内容认知欠缺。由此了解到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的内涵和基本特点解读不够深刻。

3.2 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处理方法执行效果尚佳, 与怕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传染疾病有关, 但对针头的去除方法直接用手去除令人担忧。可以看出全科医护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不强, 存在侥幸心理。

4 防范措施

4.1 加强培训, 树立职业防护安全意识

急诊科作为高危科室, 面临的疾病具有不可预料性。急诊科就诊患者的病情危急重笃, 医护人员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 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 而且交通事故、自杀、他杀、暴力斗殴等恶性事件的抢救在时间上不允许医护人员先进行自我保护。为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管理者要对其进行医院感染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知识强化培训, 重点讲授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知识, 并及时传达、学习相关新条令、条例、法规, 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经常用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案例教育全体医护人员, 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 增强防护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通过培训使每位医护人员掌握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内容。

4.2 改善洗手设施, 提高洗手依从性

4.2.1 明确洗手目的, 改变错误认识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 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保持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医院感染大部分为接触性传染, 医务工作者手传播病菌所致感染发病率为30%[1].调查表中显示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对每位医护人员的口头调查, 多数医生认为:洗手麻烦, 与临床医疗质量无关, 不会对患者的疾病造成太大威胁;工作服擦手方便。多数护士认为:患者多, 顾不上洗手;频繁洗手消毒会损伤皮肤, 引起皮肤干燥;戴手套可避免污染, 不用洗手。所有医护人员都知道操作前后、接触患者要洗手, 但急诊工作量大, 医护人员由于时间的限制, 不可能完全遵从洗手的规定。冬季天寒水冷, 护士洗手次数更少。一部分护士采取戴一次性手套来代替洗手, 但手套仍可能出现微小的破损或者是表面受到污染, 所以只戴手套而不洗手并不能防止细菌的传播。

4.2.2 改善洗手措施, 掌握洗手方法

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要求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我科在洗手池旁贴有醒目的六步洗手法示意图, 并配备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洗手液, 备有一次性干手纸巾和护手霜, 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对洗手依从性差的医护人员配备了便携、高效、快速的手消毒剂, 可大大减少洗手时间, 且除菌率较高。抢救室安装了热水箱, 方便冬季洗手和患者暖手。正确的洗手方法要求认真搓手不低于15 s, 可使手上的细菌减少103 cfu/cm2[2].认真洗手,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双向保护, 可减少医院内发生交叉感染。

4.3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提高防护技能

4.3.1 加强锐器损伤感染的认识

锐器损伤中针刺伤传播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 (皮肤、黏膜) , 约占80%[3].目前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血液性传染病是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艾滋病 (HIV) 等。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由于自己不慎而感染传染病的危害性。通过学习标准预防的具体内容, 使医护人员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降到最低。

4.3.2 规范操作行为, 减少锐器损伤

急诊医护人员对各种锐利器械如刀片、玻璃安瓿、针头、缝合针等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抢救患者时要沉着冷静, 各种锐器用后要及时放到专用容器内。医护人员处理针头应沉稳细心:手持针头时, 不要以锐利面对着他人;给不合作的患者进行注射时, 为避免针刺伤, 应取得他人的协助;针头用过后及时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 切勿将针头留在治疗车、床旁和桌上, 以免刺伤他人;不可双手回套针帽, 如果必须回套针帽, 需单手操作;掉在地上或混入医疗废物袋中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不能徒手去捡, 要用专用钳子去夹取。

4.3.3 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

锐器损伤后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可将感染HBV等的危险降到最低。一旦被锐器损伤, 医护人员应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 待干后用无菌敷贴包好, 并应确认损伤锐器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以便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4.4 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BV感染[4], 其有效率为96%~99%.科室管理者给全科医护人员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并复查是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产生。复查无抗体产生者重新接种疫苗, 直至产生抗体, 抗体产生后2年给予加强1针乙肝疫苗。注射疫苗后其保护性抗体可维持3年~5年, 使医护人员可以避免被刺伤后的不良后果, 从而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4.5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每位医护人员要按标准和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科室内准备有足够的一次性塑料手套、无菌橡胶手套、医用口罩、隔离衣和护目镜, 随时供给医护人员使用, 从而达到自我防护目的。

4.6 标准预防隔离措施的落实

急诊科患者的疾病复杂多样, 不论其是否具有传染病, 医护人员均要采取初级防护措施, 即戴口罩和戴手套。对可重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仪器等, 在每位患者使用后均须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急救患者如果需要复苏时, 用简易呼吸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防止口对口直接接触传染疾病。

4.7 合法处理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医护人员应该做到将医用垃圾按规定分类收集, 妥善保管, 认真交接, 做好登记, 谨防丢失。

总之, 医院是病原体集中的场所, 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标准预防的重要性, 切实将每一项措施认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做好自身防护, 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 降低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游建萍, 黄庆, 府伟灵, 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426-428.

[2]肖晓玲, 吴克艳.医务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3) :699.

[3]李江玲, 陈向东, 付银敏, 等.临床护理人员锐器损伤调查[J].护理研究, 2006, 20 (4B) :967-968.

篇4: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关键词】医护人员;精神科;急诊科;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84-02

精神科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病患者。急诊科医护人员要诊病种复杂,病情凶险的急症患者,不但应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从容不迫的進行抢救与护理工作。精神科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的都是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进行治疗护理工作。

一、医护人员在精神科的心理状态分析

(1)精神科医护人员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精神科的病患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很有可能会出现对医护人员的言语伤害和身体伤害,甚至是精神病患者打伤医护人员的情况。病患多,医护人员相对较少,精神科病患还可能出现与患者之间的互相伤害、自伤等情况。精神科的医护人员面对特殊的患者,大脑和心里是保持随时警惕性的,经常倒夜班,收入和社会地位比其他科的同行低很 ,职业风险也较大。因此,容易造成精神科医护人员情绪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生物钟紊乱,精神萎靡、疲倦、失眠等躯体不适;对工作缺乏积极的态度,有时甚至出现互相埋怨、推委的状况,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调查

1、对象:随机抽取某医院在职医护人员100名,其中医生40人,护士60人,年龄范围在26至56岁之间。

2、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式调查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不记姓名。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 %.

3、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40%的医护人员曾受到过病患的辱骂,25%的医护人员受到过病人的威胁, 35%的医护人员有被咬伤、抓伤的经历,调查结果为90%以上的医护人员心理状况不佳,出现抑郁、消极的心理。

4、讨论: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较高,很容易使临床医护人员产生工作疲惫感,导致医护质量下降。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也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保护和调整其心理素质。

二、医护人员在急诊科的心理状态分析

(1)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急诊科是抢救工作的最前线,随时接收急性创伤或是病情危急、突变的患者工作繁重并经常处理急症病例、危急情况和未明确诊断患者。急诊科斗殴、交通事故、酗酒、吸毒等现象非常多见,工作环境复杂,而且24小时全天开放。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医护人员数量较少,工作长期超负荷;急诊工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无规律性,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急诊科患者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和环境不了解,情绪反应强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些急诊科患者及家属对缺乏礼貌、不合作,导致医(护)患关系紧张。以上所述原因,导致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急诊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压抑的心理状况和身体不适。

(2)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调查

1、对象:随机抽查某市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150人,年龄在23至56岁之间,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94.6%。

2、方法、发放调查问卷,1人l卷,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单独填写,当场进行回收。

3、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急诊科医护人员中有不良心理反应者有129人,占95.68%,常见的心理症状,以抑郁、焦虑、躯体不适和强迫为主。

4、讨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经常面对急危重病人,要对病人的病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应对精神科及急诊科医护人员不良状况的方法

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中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病人意外事件多,人身安全感差。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直接体现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对急诊医护人员能否对急诊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

社会和人们应该对精神科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多理解、支持,希望可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价值,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应当提高精神科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待遇,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精神科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自己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学会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感受。要更加合理、正确地面对精神科患者和急诊科病患,进行最为完善的治疗护理工作,管理层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精神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失衡,达到保持健康的心理目标。

四、结语

精神科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和标准预防,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期更好的提高医护工作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李艳红,连卓.接触伴HIV(+)和(或)AIDS精神病患者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306-2307.

[2]郝立峰,朱昭红.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应激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54.

[3]秦红.精神科职业性伤害事件后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的变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19.

[4]于青,李遵清.护理文化建设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4-427.

篇5:急诊急救培训方案

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计划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卫生应急人员及应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应急能力,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以“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为保证活动切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提高所有医务人员急救应急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法、科学应对紧急事件;积极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急救成功率。

二、成立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

组长:陈世华

副组长:徐荣伟王良英

成员:冯西荣徐朝云饶友翼孙林扬王敏蒋林明刘银华田红艳胡金梅姚华杨湘许晟慧张康苏小芳郑艳詹子琳陈红杜丽亚张小倩李茂珍饶祥英肖阳王绍方胡江霞胡兰杨维罗应芝谢继竹徐晓兰

三、院科两级要强化职责、明确分工

1、卫生应急大练兵领导小组负责本项活动的整体领导工作,组织协调医疗、医技、护理等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大练兵,并督促 1

落实。

2、院办公室负责制定我院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并负责编制紧急医学救援技术等相关知识题库。

3、院组织开展医疗、医技、护理相关技术人员的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培训工作。

4、各科主任是科室这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按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安排好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四、活动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12年11月15日,成立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卫生应急救援知识题库和学习培训资料。

(二)培训阶段

2012年11月16日在本院各系统内进行急救知识、专科技能、应急能力、应急素质培训。

五、活动内容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主要内容

1、临床医师(包括内、外科系统医师)。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病历书写;医疗查房,病例讨论;各种检验检查报告的判读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的调节;医患沟通技巧、知情同意等。2010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除颤仪的使用,开放性伤口的止血,脊柱损伤搬运,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等基本技能。

2、急诊专业医师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2)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4)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5)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6)能掌握2010版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7)熟练使用呼吸机,各种监护仪等;

3、医学影像专业医师

放射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超声影像学基础和相关设备操作、阅读(审阅)影像、报告单书写、告知义务的履行等;

4、麻醉专业医师

气管插管、呼吸机和麻醉机使用、不同麻醉方式操作等基本技能,麻醉前准备、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麻醉恢复期间的监测和术后镇痛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5、病理专业医师

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病理切片、各种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及各种诊断报告书写。

6、药学人员

药品调剂、采购、入出库管理等,临床药师查房、药物治疗方案设计等。

7、技术人员

开展影像、检验、病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岗位训练等的培训内容。

六、活动要求

1、强化责任,认真落实:院科两级要高度重视、明确分工,把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2、加强检查,积极改进:急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本次活动的进展情况,各科室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并组织全院性的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3、发现典型、树立标兵:各科室要对青年职工做为这次培训的重点,要求青年职工除参加院科两级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外,更要坚持自学和训练,以达到知识牢固、技术熟练,各科推荐一名本科急救技术标兵,参加全院知识竞赛,在全院竞赛中评选出优秀人员。

篇6: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操作手册》内容之一

16.急诊及门诊部各科医护人员医保工作职责与流程

为规范我院医生的诊疗行为,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权益,根据社保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职责。

1.凡持《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或《劳动保障卡》或《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就诊的参保人,门急诊医生(包括医技)有义务严格按照《就医核卡制度》核查参保人的社保卡,严禁冒用、借用,必须做到人卡相符,杜绝为持他人社保卡的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2.门急诊医生从挂号单内容可以分辨持社保卡的人员参保的类型:①综合医保体现“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显示有余额;②住院医保体现“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无余额;③农民工医保体现“农民工医保”,个人账户无余额;④少儿医保体现“少儿医保”,个人账户无余额;⑤工伤患者在院期间和出院后,在门诊的治疗开药与工伤无关的按医保类型处理,而在门诊治疗开药与工伤有关的则按自费记账,医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记入“农民工医保、住院医保、少儿医保门诊统筹基金”。

3.少儿医保就医门诊记账有两条途径:1)已成功在上月19日前绑定我院门诊部,就医时刷孩子社保卡;2)父母综合医保社保卡的余额超过市上在岗职工1个月工资的,可用于其子女非绑定我院门诊就医时使用,即刷父母社保卡记账。

4.医生核对人卡相符,所有社会保险处方单必须记录患者社保卡号或电脑号、单位、电话、完整诊断名称等信息,在缴费类型上勾划医保,选择正确参保类型章,在处方左上角处盖章,社会保险处方均应加盖带有医生工号的签章或签名后书写医生工号。

5.医生核对人卡相符,各类申请单内容必须记录患者社保电脑号、单位、电话,在参保类型上勾划患者属于何种医保,选择正确参保类型章,在处方左上角处盖章。记录患者完整病史摘要或临床表现、查体、辅助检查或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等信息,完整初步诊断名称,探查部位或申请目的,同时对检查项目按检查系统勾划,申请医生签字并盖代码章。

6.符合医疗保险外伤住院条件的参保人住院,首诊医生应在病历记录中客观记录参保人受伤的时间、地点及原因,描述受伤过程,同时必要附社会医疗保险受伤证明书(见附16-6)。

7.参保患者委托他人代开药的,首诊医生要求被委托人出具参保患者的社会保障卡和门诊病历本,同时将核对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并填写在所开具处方的背面,详细记录该委托人的身份证号、签名、联系电话。

8.该患者确因病情需要选择《医保目录》外的药物时,必须征得参保 1

人同意,其中①综合医保必须在医保处方背面亲笔签字同意;②农保和住院保的患者必须在医生工作日志签字同意,以备查验。除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外,在缴费类型上须勾划自费,无需记录社保卡号(切记),收费人员则按“自费通道”记账。

9.应当严格执行《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1)为参保人用药,对“限制使用范围”一栏有临床适应症、医疗机构级别、医师级别或科别具体规定的,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该药品。

(2)用药要选择疗效好、价格合理的普通药,严格掌握使用贵重药、进口药。

(3)不滥用辅助药。

(4)严格掌握药量,门诊急性病一般不超过三日量,慢性病一般不超过七日量,如因特殊病情需要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必须在门诊病历和处方的右上角注明理由),不得开大处方、人情方、点名方。

(5)为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提供医疗服务时,应严格遵循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不得故意分解处方、不对症用药、听凭参保人点名开处方。

(6)因病情需要选择抗生素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使用,不滥用抗生素。

10.凡参加综合医保、住院医保均具备生育医保险种。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一切医疗费用,以及未婚患者的流产、引产、保胎、宫外孕、分娩等费用,医疗保险不予偿付。

(1)生育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围产期检查、分娩住院、产后访视、计划生育手术的基本医疗费用(不含婴儿费用)由生育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2)门诊产前检查、计划生育手术项目,由妇产科医师在检查单或手术项目治疗单上加盖“生育保险专用章”并填写社保卡号和医师签章。收费员按“生育医保通道”记账。

(3)为生育保险参保人提供产前检查等服务时,产科医生应严格按照社保部门规定的生育医疗保险检查程序进行,核对生育医保所具备社保卡、身份证、结婚证、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具体见附16-4

(4)已参加综合医保、住院医保的生育医保却未办理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患者进行计划生育项目的门诊,先自费,在本次生产期间办齐相关证明后再补记账;而住院先自费+挂帐,再结算。具体见附16-5

11.参保人因病情需要做门诊“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按规定(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社保卡号码、单位、电话,申请单要求的内容)填写专用申请单:综合医保填写三联《深圳市医疗保险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审核、报告单》,同时还须填写普通申请单;工伤医保填写四联《深圳市工伤保险特殊检查治疗项目申请单》;而农民工医保和住

院医保一样全部填写医院普通申请单即可,注意事项与操作方法请按我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核准登记管理制度”执行。

12.门急诊医生应规范门急诊病历的如实书写,严格掌握住院标准,对可以在门诊检查治疗的参保人应首先在门诊治疗,防止轻病入院现象的出现,对不符合住院标准的不能收入住院,符合住院标准参保人,由门急诊主诊医生填写社保专用蓝字白底“入院通知书”,连同社保卡、身份证交导医带患者或家属到住院收费处办理住院手续。

13.若因门急诊医生把关不严,导致轻病住院或将打架、斗殴、酗酒、违法乱纪、犯罪行为、交通事故、因他人侵害行为造成伤害、故意自伤自残等收入医保住院,将与收治科室共同承担责任和处罚,按《医保奖惩制度》执行。

附16-1综合医保大型设备检查治疗申请单审批流程:填写三联《深圳市医疗保险大型设备检查治疗项目审核、报告单》+普通申请单---门诊部主任审批、登记、签章。

附16-2农民工医保、住院医保(少儿医保)大型设备检查治疗申请单审批流程:填写医院普通申请单---检查科室。

附16-3农民工医保、住院医保(少儿医保)大型设备检查治疗申请单审批流程:填写医院普通申请单---医保办审批、签章---检查科室(需要时启动)。

附16-4:关于生育医保待遇及就诊新要求

一、生育医疗保险项目:(请结合“关于妇科、产科办理医保手续新指南”)

1、产前检查包括以下基本项目:

第一次检查:(13周之前)建立《深圳市母子保健手册》;尿HCG,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查,血红蛋白电泳试验(地贫筛查);

第二次检查:(16—18周)产前检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三项(尿素氮、肌酐、尿酸),肝功能六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血糖,唐氏筛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雌三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第三次检查:(20—24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包括胎儿产前诊断项目),胎儿脐血监测和胎盘成熟度检测;

第四次检查:(24—28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血糖筛查;

第五次检查:(28—30周)产前检查,尿常规,ABO抗体检测;

第六次检查:(30—32周)产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 第七次检查:(32—34周)产前检查,尿常规;

第八次检查:(34—36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

第九次检查:(37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血常规,肾功能三项(尿素氮、肌酐、尿酸),肝功能六项(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胎心监测;

第十次检查:(38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

第十一次检查:(39周)产前检查,尿常规,超声常规检查、胎盘成熟度检测,胎心监测; 第十二次检查:(40周)产前检查,胎心监测,尿常规。

2、计划生育手术项目包括:

(1)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2)人工终止妊娠(流产术),包括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钳刮术)、中期妊娠引产术、药物终止妊娠;(3)放置、取出皮下埋植避孕剂;(4)输卵管绝育术、输精管绝育术;

(5)输卵管复通术、输精管复通术。

二、注意事项:(请按“关于妇科、产科办理医保手续新指南”进行医疗服务)

1、不属医保记账范围项目:

(一)各种不孕(育)症、性功能障碍、变性手术的诊疗项目费用;

(二)违反计划生育的一切医疗费用,以及未婚患者的流产、引产、保胎、宫外孕、分娩等费用;

(三)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农民工医保,涉及与生育医保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流产及后续治疗则全部自费。

(四)已参加综合医保/住院医保的生育医保却未办理深圳市计划生育证明的患者进行计划生育项目的门诊,先自费;则可在本次生产期间办齐相关证明后再补记账,而住院先自费+挂帐,再结算。

2、属于生育医保记账范围说明:

1)门诊:属生育医保的产前检查,首诊医生必须盖“已建册或生育保险专用章”蓝印(可建议孕妇将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粘贴在手册封后,便于医务人员核对),收费员给予记账;而保胎:按医保相关规定执行。

2)凡是与计划生育手术项目,14周及以下涉及人工终止妊娠,取环在享受生育医保待遇时,参保人在门诊交费必须出示:本人社保卡、身份证,结婚证原件;14周以上涉及产科或建册的孕妇,除前面要求的证件外,还必须出示深圳市统一版本“计划生育证明”,经主管医师和收费员验收后,按生育医保给予记账,否则自费;而属于生育医保范畴的项目,收费员不可刷个人账户。

3)临产的孕妇住院必须提供:本人社保卡原件、身份证原件,结婚证原件,深圳市统一版本“计划生育证明”原件(由院方办理住院的收费员留存,次月交医保办)。

3、参加住院医保的生育保险门诊费用:绑定与非绑定我院的具有生育医保参保人均可刷卡全额记账。

附16-5关于妇科、产科办理医保手续新指南

附16-6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受伤证明书(见附表)

篇7:急诊科医务人员培训计划

通过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培训,熟悉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和运用急救及重症监护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服务。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思维能力、应对重症患者、院前急救和突发事件的分析解决能力。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制定的急诊科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1、巩固专业思想,理解工作的本质,适应急诊角色的转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熟悉急诊科工作制度和工作环境。

2、掌握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理论、技能和仪器物品、药品的使用。

3、掌握“120”联动系统的调度工作和院前急救的各项技术。

4、掌握急诊患者心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5、熟练掌握急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指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工作。

6、熟悉急诊科及院前现场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

二、培训时间专人带教3个月巩固提高3—6个月。

三、培训方法

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安排专人带教,完成培训项目。

篇8: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关键词:乡镇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急诊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场所, 常集中全院急危重症患者, 成为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 急诊科的医护工作人员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 不但肩负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 而且还需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1]。为此本文将对中山市24所乡镇医院16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旨在分析特定医务人群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提出促进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并为其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中山市24所乡镇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共160名作为A组, 其中医生60人 (37.5%) , 护士100人 (62.5%) ;男55人 (34.4%) , 女105人 (65.6%) ;年龄20~45岁, 平均 (34.8±2.3) 岁。抽取非急诊科 (内外科) 医护人员160名作为B组, 其中医生60人 (37.5%) , 护士100人 (62.5%) ;男62人 (38.8%) , 女98人 (61.3%) ;年龄22~48岁, 平均 (36.2±2.5) 岁。另选择中国常模健康成人160例作为C组, 其中男70人, 女90人;年龄21~47岁, 平均 (35.9±2.2) 岁。三组研究对象均在知情下自愿作为调查对象, 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者, 组间工作岗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1.2.1 收集资料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从业时间、年龄、学历、有无烟酒及其他特殊嗜好、家庭状况、婚姻状况 (是否单身、离婚等) 、健康状况。

1.2.2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法

三组调查对象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SCL-90评分比较

在躯体不适、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观察项目上, 相较于常模C组, A组SCL-90评分最高, B组次之,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与B组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2.2 三组SDS和SAS评分比较

SDS和SAS评分比较中, A组均最高, 其次为B组, C组最低,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与B组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SCL-90是目前心理健康自我测评临床常用的评定工具, 此量表对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直至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具有容量大、反应症状丰富, 且能准确评定检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2]。SDS量表可广泛且直观地反映抑郁检测者的主观感受;SAS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检测者的主观感受[3]。本文研究中, 对乡镇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非急诊科 (内外科) 医护人员及常模健康成人采用上述三种测评工具, 结果发现, 急诊科医护人员和非急诊科医护人员在SCL-90各因子评分、SDS及SAS量表评分中, 均明显高于常模健康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 且急诊科医护人员各项心理健康评分高于非急诊科医护人员[4]。结果提示,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 分析可能与急诊科的特点等因素有关,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3.1 学科特点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患者及非急诊科 (内外科) 医护人员对急诊医学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 而急救科医护人员对该学科的事业发展前景尚不明确, 致使急诊科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工作, 且急诊科医护人员很难做到精通每一个治疗环节, 易增加医疗纠纷, 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思想负担较重[5]。

3.2 急诊科临床特点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工作的最前线, 随时接收急性创伤或是病情危急、突变的患者, 并经常处理急症病例、危急情况和未明确诊断患者, 工作充满风险性, 工作难度高, 工作和生活不规律, 且劳动强度大, 属于高风险科室, 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 与此同时, 急诊患者数量较多, 而乡镇基层综合医院人员配备相对较少, 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下, 且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进而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6]。

3.3 社会环境因素

急诊科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医院环境不了解, 渴望得到全面的救治, 然而患者数量基数较高, 急诊人员资源有限, 不能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得患者及家属易出现过激行为, 易产生医患矛盾, 且加上新闻媒体对医院的负面报道, 加剧医患关系紧张程度[7]。急诊科医护人员每日面对复杂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 致使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出现强迫、恐怖、躯体不适等心理症状[8]。

急诊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 并由此产生各种应激反应, 为此如何保护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当今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9]。首先应提高对急诊医学的认识, 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专业的特殊性, 改善急诊医护人员的待遇, 并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抚[10];其次急诊医护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最大限度满足临床需求, 避免医患纠纷, 并调整急诊科人力资源, 给予相应休假, 改善工作强度, 对已经出现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者, 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11];此外, 加强媒体正面宣传, 正确引导媒体对医疗事业的监督和舆论导向, 增加患者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信任[12]。

篇9:急诊科医护人员急诊急救知识培训考核方案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灾害医学教育,缺乏必要的灾害救援专业技能训练[1],应系统地进行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提高我国的灾害救援整体水平。

灾害医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必需重视灾害医学的学术理念,本文就加强基层急诊急救人员对灾害医学继续教育,提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水平,加速灾害医学队伍的建立和培训做简要综述。

基层医疗机构灾害医学教育与救援技能现状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制还很不健全,医学院校的课程开设主要是医学理论和技能在临床各专业方向的教育。基层医务人员也未能接受灾害医学的继续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灾害医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仍然是空白。大部分临床医师缺乏灾难医学知识和灾难救援技能训练。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医疗资源配置失衡,涉及灾害医学救援方面的管理机制不畅,缺乏先进的救援装备,救援手段落后,缺少健全的法制体制,救援预案不完善和不配套,没有成立灾害应急救援医疗队。同时,社会性急救知识也未能够得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普及,面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时,能动员起来的社会上诸多方面救援力量,大多数都缺乏必要的救援理念和救援技能使得现场的救援效益不高。而作为现场医疗救治主体医务人员所掌握的灾害医学知识和救援技能非常有限,势必会影响救治效率,这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多灾环境下对救援工作的需要,难以及时应对一些区域性的灾害伤亡事故的发生。也很难做到灾害现场高水平、高效能,大救援的急救特征。

加强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及灾后医疗救护的新型学科。灾害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灾害救援有它的特殊性:①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临时性;②工作环境的危险性;③救援对象的复杂性;④救援工作的协同性;⑤灾害医学的社会性。其内容涵盖了医疗救治,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特殊的救援设备和技术,伤员分类输送,流动医院建设,疫情防控,公众心理危害等方面。医护人员工作性质是抢救生命,减少人员死亡和伤残,技术上要求熟練掌握输液、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抗休克、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解毒等急救技术,他们的表现对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伤残率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急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救援知识和过硬救援技能,方能胜任救援任务,必须加强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培训。

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是防灾救灾降低损害的根本保证,掌握灾害医学知识和救援技能是急救人员的必备条件。“救人”-“治病”的一种专业思路与对策。面对灾害群体时,要采用专业的救援理念和救援技能,快速检伤分类,使现场救援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救治更多的人。目前在我国灾害医学无论从认识还是到实践都尚属起步阶段,为适应当前及今后应急救援形势的需要,灾害医学继续教育与救援技能培训这一新课题,应尽快实施到实际工作上来,特别是在灾害多发的区域或基层的急诊急救人员显得尤为必要。

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及专业救援技能培训的建设与建议

加强灾害救援的法律法规建设;虽然,我国近年来颁布了许多突发事件应急法规和预案,但其系统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并不强。给予灾害医学立法,对我国灾害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有极重要意义,使得在紧急救援工作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更好地协同社会化救援。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完善灾害救援的各种规章制度,建全监管体系,规范紧急救援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是灾害医学事业的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

灾害救援队伍的建设;制定标准化、现代化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一套适宜本地区统一可行的灾害救援运作机制。高效的组织管理和统一可行的灾害救援运作机制,是能否实施有效救治的关键。平时也就需要有预见地制定相应的灾害急救计划。整合、优化区域性的卫生急救资源,加大资源配置,建立区域性灾害救援队伍,组建高效、现代的区域性应急救援医疗网络。高效的灾害医学救援组织管理需要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灾害指挥体系。建议在灾害发生的区域由当地政府牵头,调动公安、武警、消防、急救医护人员及可组织的社会上的人员成立救援队,统一指挥调度;成立搜救队、营救队、医疗队、转运队和后勤保障队等,各队伍要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协同作战,快速机动,善于攻坚等特点,目标是灾害现场救人。建立平战结合,专兼结合,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精准高效的灾害救援医疗体系,才能适应医疗救援的需要。才能对本地区域内各种重大灾害事件的发生进行紧急救援。

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急救医护人员对灾害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现场医疗救援的水平,建议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尽早开设灾害医学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尽快培养出实用人才,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要重视和加强急诊急救人员的灾害医学继续教育和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医学院校进行短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参加各级灾害医学专业知识的学术活动,了解学科的前沿进展。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医学院校的教授或上级医疗救援机构的专家到当地医院进行灾害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术讲座,建立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机制。同时依托多媒体网络中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建立地方灾害救援中心网络,实现信息源共享,开展灾害医学的远程网络教育[2]。组织人员到省级的专业救援中心进行短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模拟灾害现场实施对伤病员的救护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使急救人员更好地掌握预案的流程,使预案逐步完善,规范和科学,最终形成制度化。不去反复演练的预案那只是“纸上谈兵”。灾害救援工作需要全社会,多学科的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当地消防、交警、森警、矿工、通讯等单位举行灾害救援合练,提高彼此之间的协调能力。依托当地医院急诊科为培训基地主体,承担区域救援队伍的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院前、院内紧急救援联动、预警模式:即院前急救小组在现场收集到的伤员信息:①主要伤情;②对伤情的评分;③预计送达医院的时间;④院内必须准备的急救措施等现场信息,立即报告给院内救治组值班医师,确保伤员到达医院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实施针对性的救治。还要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医学急救知识,提高民众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自救互救认识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急救”[3],只有经常强化灾害救援意识,长期不懈地进行灾害医学知识学习和救援技能的培训与演练,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桥梁,才可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使广大基层急诊急救人员的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充实和提高,使救援队伍的工作效能达到灾前防灾,灾时救灾,灾后减灾的实际理想效果。

综合上述,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社会、学校及工作单位对灾害医学教育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灾害医学继续教育与专业救援技能的培训,才能提高基层急诊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救援水平,有效地保护和救治生命,也是适合我国当前及今后灾害救援形势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绵宁,李华强.灾害对医疗救援人员的素质要求[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12-14.

2杨学东,郑伟,李红玉.构建灾害医学教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62-365.

篇10:急诊科急救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1、急诊科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急诊、急救工作需要,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或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专业知识考试。

2、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题讲座,拓宽视野。

3、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急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学术会议,掌握急诊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吸纳运用新的急救知识。

4、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到相关科室轮训学习,学习气管插管、心电图等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5、开展岗位技能训练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急救队伍技术水平。

篇11:急诊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计划

护士分阶段培训计划

(一)、新毕业护士在半年内的培训

1、培训目标:帮助新护士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尽快胜任急诊护理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打下基础。

2、培训重点:加强三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了解新护士的需求,给予正确的指导。

1)完成岗前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必须在85分以上,培训考核合格才具有上岗资格。

2)仪表端正、举止大方、着装符合“阳光感动”服务规范要求,掌握本院护理理念并能初步运用。

3)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良好的医德风貌,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和科室规章,遵守医德规范。

4)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各班职责。

5)熟悉急诊护理基础理论、常规护理要点,掌握急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6)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无菌技术、各种注射(肌肉、皮下、皮内)、静脉输液、吸氧、简易呼吸囊、导尿、大量不保留灌肠、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熟悉专科护理操作。

7)熟悉掌握中医护理操作:刮痧、穴位注射、穴位按摩、中药湿敷、拔火罐、中药外敷、中药保留灌肠。

8)掌握抢救药物用法、作用、副作用。熟悉常用药物的用法、作用、副作用。

9)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练好基本功,完成成晚间护理,基础操作符合规程。

10)基本掌握病史采集方法,了解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培养新护士注意在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确保医护记录一致。

11)对急诊分诊、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演练,能迅速评估病情。基本熟悉重危病人的抢救配合工作,熟练掌握急诊各项抢救仪器的操作及保养。

12)做好安全护理,严格三查七对,护理措施得当,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发生。

13)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了解一定的沟通技巧,培养应急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14)入院半年内每季度上交护理部一篇学习心得。

3、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全院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

(1)、全院培训: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篇12:急诊科院感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医院感染:

灭菌:

感染性医疗废物:

二、单选题(共40分)

1、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

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A)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3、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5、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D)

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6、医院感染暴发是在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1例 B 3例 C 5例 D 10例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D)A 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B 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 C 不必处置 D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8、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C)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9、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C)

A手术器械 B 穿刺针 C 气管镜 D 腹腔镜 E 活检钳

10、下列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的(A)

A口表 B听诊器 C血压计 D痰盂 E床头柜

11、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是(B)

A 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 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收集

C 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带储存点 D 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1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C)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13、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

废物?(D)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14、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B)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5、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C)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1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B)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17、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A)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18、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9、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A)A 1.2米 B 1.1 米 C 1米D 0.9米

2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三、多选题(共40分)

1、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ABC)A 标准防护 B 严格消毒

C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 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E 保护易感人群

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

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4、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ABCDE)

A 防渗漏 B 防鼠、防蚊蝇、防蟑螂 C 防盗 D 防火 E 预防儿童接触

5、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

A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准 C 废弃的血液、血清 D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E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6、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E)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7、以下物品属于药物性废物有哪些?(ABCE)

A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B 废弃的免疫抑制剂 C 废弃的可疑致癌性药物 D 废弃的消毒液 E 废弃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

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化学性废物?(ABCE)

A 医学影像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B 废弃的过氧乙酸

C 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D 废弃的抗生素 E 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9、下列关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原则正确的有(BCDE)

A消毒处理后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报废时直接归于医疗废物范畴。B、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引产胎盘(非传染性)、胎体或残肢,若家属要求自行处理时,由家属签字带走。

D、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需报损时无需先消毒处理,后编号登记.E、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及时置于包装袋中双层密闭。

10、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11、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BCD)

A 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 洗手的每步顺序必须有先后

12、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13、仅能在无人条件下采取的空气净化方式包括下列哪些?(CE)A 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紫外线消毒 D 空气消毒器 E 化学消毒

1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净化空气,除了(AB)A 自然通风 B 机械通风 C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D 化学消毒 E 空气消毒器/

15、下列有关紫外线消毒正确的有(ACD)

A 适应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B 有人无人都可以 C 消毒灯管悬吊高度距地面高度1.8-2.2米 D 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E 消毒时不必关闭门诊

16、一般地面消毒采用的含有效氯的浓度错误的是(ABCD)

A 800 mg/L B 1000 mg/L C 1500 mg/L D 1000 mg/L-2000 mg/L E 400 mg/L-700 mg/L

17、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18、职业防护的用具包括(ABCDE)

A 口罩 B 帽子

C 手套

D 防水围裙

E防护靴

19、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20、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ABCDE)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判断题(共10分)

1、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高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消毒水平。(╳)

3、常见的空气消毒方法有: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法。(√)

4、空气消毒器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消毒室应关闭门窗。(√)

5、体温表、内窥镜(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

消毒要求并不同,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6、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7、盛放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为黑色,盛放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为黄色。(√)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 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代替洗手。(×)

10、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上一篇:人事管理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秋姑娘送给打的的礼物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