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

2024-07-30

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精选8篇)

篇1: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核心,以养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关键。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成为学校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充满职业成就感、幸福感。

二、主要内容

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德育自主管理”与“学习自主管理”两个方面。

实施学生“德育自主管理”要以制度约束为基础,变规章制度为学生共识和舆论;以政教处领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载体推进自主管理;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自主管理内涵;以文化引领为策略,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实施“学习自主管理”要以“导学案”编制为载体,把教案变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建设为助推器,将小组建设成没有围墙的小班,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以环节把握为催化剂,在自主学习上落实,在讨论展示上放手,在检测反馈上强化;以年级差异为调节器,不同年级灵活运用“双向三步三查”模式,充分发挥教师课改的创造性。

三、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结构示意图(见附表)

四、机构建设及要求

(一)“德育自主管理”

学生“德育自主管理”机构包括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班委会、小组管理三个层面。

1、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秘书处、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管理委员会。

(1)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成员组成及职责:

由学校分管管理副校长、团委书记、政教主任、若干名学生代表组成。全面负责规划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及评价标准,召开不同层面管理工作会议,指导学生会、社团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负责日、周、学期、学年管理工作汇总,并及时按日、周、学期、学年及时将管理工作汇总上交政教处,计入班级量化,协调配合学校组织各项活动等。

(2)学生会成员组成及职责:

学生会设学习部、卫生部、生活部、纪检部、宣传部、巡查部等部门,各部门由1名部长和若干名干事组成。负责检查学校年级、班级日常学习、卫生、纪律、两操、就餐、就寝及校园巡查工作,以一日一表反馈给主席团。

(3)社团管理委员成员组成及职责:

社团管理委员会包括主席团与社团组织两个层面。主席团由各社团团长组成,设主席、副主席各一名,在各社团团长范围内由明主选举产生。社团管理委员会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秘书处指导下,负责组织学校双休日及节假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计划制定、活动安排及协调工作,定期召开社团会议,规范社团管理。各社团组织是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自愿结合而成,自主推选团长1名,社团成员不少于3名,在主席团的管理下按规定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社团活动。

2、学生自主管理班委会

常设班长1名、班委会成员7名。全面负责班级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及班级各类优秀学生工作。

(1)班长每学期开学根据校历安排好值周班长(班委会成员),并与值周班长安排好值日班长(班级学生轮流担当);配合班主任召开好主题班会,搞好一周总结;负责班委会各方面工作的分工及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值日班长搞好整改。

(2)值周班长安排每天的值日班长,组织协调好一周七个值日班长的整体安排和交接;召开下周七个值日班长会议,布置一周主要工作;搞好值日班长之间的衔接,检查班级日志填写;督促值周内班级工作,填好值周记录;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开好周六班会。

(3)值日班长具体负责班级一天的常规管理,做好每天的班级管理记录,负责真实填写班级日志。每月学校定期对各个班级的班级日志进行评比,公布优秀班级日志,并对优秀日志进行表彰展示。

3、小组管理

(1)学习小组

每个班级分成若干个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民主推选小组组长1名,负责经常召开小组会议,负责小组学习任务分工及小组交流展示安排工作;组织并协调小组成员与其他小组开展竞争活动。其他组员分别担任一门或几门学科学习小组长的工作。

(2)公寓楼管理

每间宿舍设舍长1名,负责室内值日安排、就寝秩序及公物安全,带领室员团结奋进、共同提高。

公寓楼每层设公寓楼管理小组,由不同班级若干名学生组成,负责监督楼层卫生,维持本层所有宿舍就寝纪律;各楼层管理小组成员要把破坏公物、乱扔垃圾及不按时就寝等情况及时报政教处并在公寓通报栏公示;负责组织本楼层一周、学期、学年最佳舍长、优秀舍员、最佳宿舍的评选工作

(二)学习自主管理

学生“学习自主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及“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

1、自主合作学习小组

(1)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原则

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小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座位应调整为aabbcc相邻、相向。每学期可以根据学情变化进行2~3次的适当微调。要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2)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职责

一是小组所有成员根据特长分别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小组长;二是小组所有成员根据班级日常事务分工分别担任小组纪律、卫生、作业等小组长;明确职责,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会收集、会思考、会讨论、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协作、会归纳、会评价等方面的素养。

(3)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基本学习形式

一是“同质互学”,即同一组内a与a、b与b、c与c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二是“异质帮学”,即同一组内a帮b、b帮c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和帮扶;三是“小组群学”,即在组长的共同带领下,就共性的重点问题组织小组成员穷尽智慧,分析讨论,研究解决。

(4)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培训

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培训方式有三种。一是“统一培训”,即学期开始前由年级组、班主任有计划的开展小组成员的统一培训,逐步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敢于表达、乐于展示、勇于合作的精神;二是“优生培训”,即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培养优生成为小组的学习领袖,从而有效带动全小组的学习;三是“待优生培养”,即班主任、科任教师必须有效实施待优生的培养。

(5)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

自主合作学习小组要以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为评价激励的主体。各年级要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各备课组制定学科考核评价办法、各班主任制定班务考核评价办法。坚持整体性评价与累积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评价激励的即时性与激励性。按周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等,在班级风采栏展出,各年级按月在公告栏展出,按半学期或学期进行表彰,并在年级橱窗展出。

2、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

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的学科带动和专业引领作用。

(1)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组建

成员由任课教师会同班主任结合学习成绩、品德等情况进行选拔组建,人数不超过班级学习小组数,保证每个学习小组有一名高效科研学习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管理

(2)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指导

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制定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组长、成员职责,采取定期与即时,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高效科研学习小组的指导和培养工作。

(3)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

各学科教师制定考核评价办法,由班主任、学科教师、班委会负责各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考核评价,并在班级学生量化考核和学科课堂表现中体现。按周评选出优秀学科高效科研学习小组和科研之星,在班级风采栏展示,各年级组按月汇总在年级公告栏展示,按半学期或学期进行表彰,并在年级橱窗展示。

篇2: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我市中小学的新课程教学于二〇〇二年秋季全面启动,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前,我市中小学的新课程教学已经进入新阶段,面临新要求,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新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主平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是我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加快提高我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效果与效率,对我市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深化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核心,以必须改革为前提,以效果和效率为主题,以创建教学模式为基本载体,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重点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建效果与效率和谐提高、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全面扎实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与习惯全面加强,发现、探究、建构知识能力全面提高,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扎实提高,发展全面协调。

3.创建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年级特点、班级特点的、有典型课例支撑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实现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

三、基本步骤

1.制定印发《兴城市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2.制定印发《兴城市中小学学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3.各校制定实施《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

四、保障措施

1.全面深刻激发改革的思想动力

运用动员会、总结会、研讨会、调研、考察等切实有力的方式,对照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与他地他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面反思本校本人课堂教学的状况,深刻认识差距及原因,树立课堂教学非改不可,唯改革是出路的强烈意识,为突破困境、实现跨越提供强大而持续的思想动力。

2.切实创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不千篇一律为基本原则,根据课程标准,根据兴城市中小学科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根据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作文课、实验课、自习课等基本课型的根本目的与基本特点,针对学校实际、学科实际、年级实际、班级实际,探究构建切合实际的基本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以不照搬照抄为基本原则,认真学习各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汲取切合学校、学科、年级、班级实际的成功因素,创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进一步深化与优化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要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化与优化,落实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展开、调整与生成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动与学生学习行动上,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落实在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提高上。

4.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

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深入研读任教学段、学年、学期的学科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写意图,准确把握学期学科教材单元(章)、篇(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纵横联系,不断提高教材教学化的能力水平。

5.加强课堂教学设计

要针对学生、教师、课标、教材、载体、流程、媒体等要素,实

现规范设计、有效设计、创造性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要根据课程标准、班级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要根据课标要求与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具有充分性、规范性、针对性、层级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

要高度重视教学流程的设计。要以实用与适用为基本原则,以效果与效率为终极目标,科学设计情境导入、揭示目标、出示提纲、独立自学、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深化探究、释疑点拨、达标检测、归纳提升等流程。

要高度重视预习、展示、检测的设计。要在内容的精心选择上用心思,在形式的创新设计上下功夫,保障预习、展示、检测的有机一体化。

要高度重视学习载体的设计。(学习载体是学生课堂学习中使用的材料,通常包括教材、习题书册、学案、试卷、实验器材、学具等)要充分重视学案的科学设计(学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载体,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适用与使用学案)。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唯一的设计角度,要切合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规律。学案的设计要以“习”为重心,以问题驱动为策略,为学生发现与扩张知识系统,加强与扩展能力结构提供实践载体。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适用于不同基础层次的所有学生。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层级性,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学案的设计要避免教案学案杂糅化,要避免教材教辅移植化。

6.科学监控课堂教学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是学生的“学堂”,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平台。教师要善于自觉自我监控,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要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讲解与行动的长度与深度适应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与精力的需求。教师要善于即时监控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与效率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最大化。学生的学习要真学习、深学习、广学习,要杜绝伪学习、浅学习、窄学习。学生的“学”要精要,“习”要充分,要杜绝“学”多“习”少,“学”重“习”轻的课堂学习。

7.深入探究、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系统

要全面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边缘态、交叉态知识点的适用范畴,准确把握知识点在自身所在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知识点的纵横联系与区别,准确把握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系统中相近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明的引导与点拨。

8.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以学生的学习为评价的根本视角,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的根本内容,以“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为评价的根本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9.切实发挥教研平台的作用,持续推进构建高效课堂的进程 充分发挥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同伴互助、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展评、引路课、示范课、创优课、微

型课、达标课、优质课、课堂教学竞赛、片区教研、校际交流、研讨会、观摩会等教研平台的作用,全力推进构建高效课堂的进程。

10.大力发现、培育、推广典型

篇3:强化学法指导 构建高效课堂

学法指导, 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 其含义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受教育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 从而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通俗地讲, 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际的应用, 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一种反馈控制。通过学法指导和教法改进,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乐学、愿学、会学, 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2009年12月3日在我校举行了“强化学法指导, 构建高效课堂”对外公开课活动, 笔者以《电能的输送》教学为例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以抛砖引玉。

一、课前热身——学习准备的指导

学法是按照一定的序列, 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螺旋上升、逐步实施的。因此, 教师不能总是把学生的头脑看成空白, 时时处处教之、灌之。我认为, 物理学习的过程, 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识过程, 是学生在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 形成、发展和优化自己物理认识结构的过程。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 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在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来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学习准备得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新的学习。让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跳起来”, “够一够”, 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发现新“途”, 迈出新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电能的输送》本节教学重点是解决减少交流电在输送过程中能量损失问题, 使学生懂得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少输电线上能量损失的道理, 并掌握有关计算。解决此问题所用物理知识较多, 如焦耳定律、电阻定律、变压器计算及能的转化规律等, 因此安排本节教学时, 我要求学生做预习题, 复习相关的知识。

【热身1】 输送10 kW的电功率, 采用400 V的电压输电, 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Ω, 问: (1) 输电线中的电流是多少? (2) 输电线上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是多少? (3) 用户得到的电压是多少? (4)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是多少? (5) 用户得到的功率是多少?

【热身2】 以下是一段关于输电线损失功率的推导。

将电能从发电站送到用户, 在输电线上会损失一部分功率。设输电电压为U,

则功率损失为 P损=UI (1)

而 U=Ir (2)

将 (2) 代入 (1) 式, 得到P损=U2r (3)

由 (3) 式可知, 要减小功率损失P损, 就应当用低压送电和增大输电线的电阻r。这段推导错在哪里?

【热身3】 把功率P=200 kW的电能用铝线输送到L=10 km以外的地方, 要使功率损耗为输电功率的10%, 用U=100 V的电压输电, 导线的截面积S约需多大? (ρ≈3×10-8Ω·m)

通过这样的预习题训练, 学生一方面复习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 为发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上感悟——学习过程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法指导是送给学生一根拐棍, 让他们自我历练, 迁移知识, 领悟规律, “跳一跳摘果子”。因此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上, 我的指导思想是“先学后教, 导引结合”, 其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展示导学问题和导学知识结构, 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教学目标, 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 自学教材, 尝试达标,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口、脑、眼、耳等感官全部调动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电能的输送》教学中, 我向学生展示了以下导学问题。

问题1: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输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 归纳总结。

通过课前热身1引发问题2:如何减少输电线上的电能的损失?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给出降低输电线的电能损失的两个途径。 (在课前热身1中学生计算得到用户用电效率只有37.5%, 而输电线上损失了62.5%, 显然违背常规, 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有了问题,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那些没有发现的问题)

通过课前热身2引发问题3:如何计算输电线上的电能的损失? (通过小组讨论,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参与性)

通过课前热身3引发问题4:如何减小输电线上的电阻?学生通过计算得知这种途径有限。 (让学生对刚才所总结的结论再加以讨论验证, 使道理越辩越明)

通过修改课前热身1和3中数据引发问题5:如何减小输电线上的电流?让学生从理论推导得到数据定量, 知道高压输电是减少电能损失行之有效的途径。

问题6:电压是不是越高越好?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找出答案。 (让学生理论的问题与现实相结合, 不仅有助于提高探究兴趣, 而且有助于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 也体现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问题7:一般地说, 发电厂发出的电只有几千伏, 不是很高, 可要进行几百公里的传输;而用户用的电压又不是很高。你能设计出一个远距离输电电路吗? (请你在图1上加以修改)

学生总结得到输送电能的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并作出其工作原理图。

在本节教学中自始至终采用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 让学生能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提高能力。但教师在学法指导中仍然起主导作用, 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指导, 条件给的越及时, 学生越能在“悟”中行, 巩固学习成效, 实现知识方法迁移。如在这堂课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2) 把握住讨论的中心议题; (3) 对讨论的内容作适当取舍, 得出明确的结论。分析过程所用到的旧知识 (包括有关公式) 要写在黑板上, 要根据输电的具体过程提出分析条件, 最后确认采用高压输电来减少输电线中的电流强度, 是减少输电线上能量损失的好办法。

三、课后优化——学习结束的指导

学习结束后我要求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来审视和思考自己的学习。通过反思, 学生才能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组织起来, 在头脑中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反思, 学生才能概括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并因时因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它们。如在学习了《电能的输送》这节课后, 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总结和反思。

(1) 学习重点:

叙述学习重点;判断自己对这些重点的掌握程度;掌握得好 (不好) 的原因是什么?

(2) 重点的延伸:

教科书在“科学漫步”栏目中介绍了“直流输电”和“超导电缆输电”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介绍, 不仅对于现代输电新技术有一个了解, 而且也能理论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

通过总结和反思,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反思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教师只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物理的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活动, 就不再是教师操纵下的机械动作, 而是学生自觉、自由、自知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意志行为, 是高水平的“自悟”和创造。在《电能的输送》这节课上, 学法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划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明确有效的操作。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需要, 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教育必须培养创造性人才, 毋庸置疑, 创造性人才必须是善于学习的人。作为教师,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就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乐意用学法, 会用学法, 优选学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终身学习, 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篇4: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气氛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重要性人人皆知,但遗憾的是,多数人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认为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深不可

测,致使很多学生把数学当成拦路虎、绊脚石。如果不是要应对考试,情愿不学数学。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

目前,由于教育机制的不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仍侧重技术性训练,培养的是应试能力,鼓励的是拿了奖的学生。不少原本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变成了做题机器。在数学领域,兴趣是成功的关键。要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将他们引领进数学大门。

二、扩大知识面,培养幽默感,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教师就要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注意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数学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在我与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到,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精彩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多向交流式的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不迷信自己和课本,更不迷信资料,敢向课本说“不”,敢向资料说“不”,敢向老师说“不”,把学习活动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活泼的求知增能活动。

四、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实践也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或用提问法,直接把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惊叹于结果的微妙而去寻找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错误原因等。

五、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应灵活多变。“变”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引起人的兴趣。年龄越小其注意力持续时间越短,一旦失去兴趣,就会产生疲劳感。因此,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不断地优化、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1]金振蓉.如何让数学走近公众.光明日报,2002-08-28.

[2]上官子木.让孩子玩得起数学.南方周末,2002-12-05.

篇5: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市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转变,课程实施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高耗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依据大连市普通高中高效课堂指导意见,提出高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实施建议。

一、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及要求

(一)地理新授课

地理新授课要实现高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堂流程和基本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和明确任务

精心研究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地理教科书,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通过多媒体、导学案或板书呈现和告知学生。需要指出的是学习目标的提出应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不具操作和测量的词语。

2.自主学习和适时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独立学习,如,学生独立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识记类的地理知识,独立记忆地理事实和地理数据、独立画图、列表、列关系式、独立计算、独立思考地理问题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学生自学进度、效果,要引导学生标注出疑难问题,提交组内讨论交流。

3.合作释疑和互助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进行组学,展示自学成果,围绕自学中的困惑进行交流研讨,要注意不是为交流而交流,要在交流中解决疑惑,形成收获,并集中归纳未解决的疑惑和新发现的问题,提交全班交流。

4.启发引导和点拨精讲

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疑惑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对于小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加以解决。对于重要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易错和易混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学科思想方法,进行点拨、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5.即时训练和整理提高

利用结对子办法展开测评与互评,如同桌之间对必须记忆的地理知识和必须熟练掌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相互提问,落实课堂学习效果。设计课堂即时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检测性题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整理地理学案和纠错本。

(二)区域地理学习

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映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区域地理的学习的一般流程和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区域空间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如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二是加强对重要国家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事物的记忆。

2.比较区域地理特征

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人口特征、城市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主导因素。

3.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

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

4.比较区域差异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运用比较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5.评价区域发展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全面、合理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条件、现状和发展。要引导学生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三)地理复习课

复习课(这里主要指高三地理复习)一般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系统巩固的第一轮复习,其主要目的是逐章、全面、系统复习《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并辅以相关地理单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载体强化知识应用与能力提升。复习流程及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复习要求,目的是引领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2.学案导学

将每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或问题式方案,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同桌提问、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主干知识设计成问题,以小组研究方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和展示,促成主干知识点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精炼讲解,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以适应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3.典题探析

设计一些符合高考要求的测试性题目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命题意图,确定解题思路,以获得解决测试性试题的体验。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解,让学生寻错析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

4.知识和方法整理

学生对做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对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利

于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一定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5.即时训练和评价

实施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以本节课的知识为主,编制即时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编写技能训练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试题应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便于学生自主检测与自我评价。

二、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学”的研究和设计

教师要把备课的重心从研究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如学生已经具备哪些地理知识与能力,一节课中哪些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学会的,哪些需要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才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了解学生对哪些地理内容感兴趣,乐于参与什么样的地理学习活动。二是依据目标和学情,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有一句格言说的好:“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设计支撑学生学习的活动,践行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理念,设计学生独立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设计学生反思活动等,形成活动化的地理课堂,反对“问答式”、“告知式” 的地理课堂。

2.设计具体的课时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拟定的在一课时内预期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前要思考:学生应从这节课中具体学到什么地理知识、技能、方法,怎样才能达到这些学习要求。一旦教师明确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列出课时教学目标。严格意义上的课时教学目标,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四个要素。①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 ”等描述教师的行为。②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如写出、说出、画出、辨别、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③陈述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如“运用地球仪或其它教具,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在水平面等压线图上,画出任一点的风向,比较说明不同地点的风速”。④说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即“做得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准确”、“多完整”等,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常常用“熟练地”、“准确地”、“全面地”、“独立”、“与他人合作”等行为表现水平的词汇,来描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只有准确规范设计课时目标,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学习而展开。

3.精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案,导学案的编写不要照

搬地理课本内容,要体现教师的再创造,要汇集教师集体的智慧。如由备课组长在两周前将内容详细分工到具体人员,然后在上课一周前进行集体备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对导学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使其不断完善,最后,形成适合本班实际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师编写导学案要有四个步骤,即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过程设计、达标测评问题。导学案中要突出体现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学习所学内容,以及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阅读地理教材时,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地理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阅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信息内容时,要明确读图的顺序和注意事项,以利于正确、有效的提取地理信息。

导学案一般要求按照教材知识结构设置问题,并标明和体现难易层次。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呈现知识点要少用填空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②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不宜太多、太碎;③语言叙述应有启发性、激励性,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这种地理现象你认为是怎样形成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心、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学案必须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知识的堆

砌,更不是习题集。教师需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编制导学案。4.认真进行课后反思

如果说教师课前行为主要是设计和准备,课中行为主要是组织和引导,而课后的行为则应是反思和改进。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组织是否有效,教师是否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激发、唤醒等。还要善于接受同事、专家和领导的评价和建议,并能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篇6: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

心得体会

平泉县县城学区南岭小学 吴限伟

今天学习了我县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相关文件。通过学习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对于我们农村的老师有了很大的帮助,并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第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7:高效课堂构建指导意见

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宗旨,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效益。

3、以学定教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4、方法优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5、手段多样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与开发已被广泛重视,因此,恰当地、充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课题,并将带来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手段的深刻变革,推进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

三、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2、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挑战性原则。

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5、差异性原则。

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研讨阶段(2009年9月)。一是认真学习研读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掌握其要领;二是做好结合文章,学习基本模式要和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及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起来,并做到灵活运用;三是加强对各学科基本操作模式的研讨,加强集体备课。组织优秀教师根据基本模式实施备课,设计教案,上示范课,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运用立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第一步,搭建平台,开展大比武活动。以级部、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进一步掌握其教学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技巧。第二步,倡树典型,培养学科标兵。要结合实际,把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选拔出来,作为学科带头人或培养对象,培养造就一批学科标兵,形成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三步,典型引路,实施专业引领。尽快树起典型,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本土专家,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1月—)。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或课堂教学本土专家的作用,通过举办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活动,推广他们的典型课例,使每位教师都能上出高水平的课。

五、具体要求

教师是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直接责任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研究学情,科学地组织教学。

1、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并在全校交流,总结规律,推广经验。

2、教师必须强化“向课堂要质量”的思想意识,有效组织教学。强调精讲精练。教师必须自己设计或精选课堂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5、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得失,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必须坚持“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的原则,突出巩固与拓展的目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7、完善“导师制”,严格落实“培优辅困”工作。教师在学期开学前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情,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

8、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无故迟到、中途擅自离岗、教学准备不充分、有严重的知识性错误、任意延长讲授时间、没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等课堂教学事故的发生。

六、领导与管理

1、成立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与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实践本《意见》,抓好主题式理论学习,科学引领本处室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

3、各学科骨干教师,要身先士卒,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广大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开放课堂,平等交流,创新实践,努力打造特色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4、各分管干部、教研组长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附活动安排。9月份:

1、传达会议精神

2、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3、各处室、教研组组织学习本《意见》

4、集体备课展评交流

5、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10月份:

1、召开学校教学工作会议

2、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11月份:

1、做好校级质量调研

2、表彰学习进步显著的班级、学科

3、开展优质课评选暨“教学能手”的评比

4、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12月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文评比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阶段总结

3、举办办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名师讲坛

4、表彰“教学标兵”、“优秀教师群体” 1月份:

1、教研组整理校本教研材料

2、收集整理“课堂教学效益年”典型材料

篇8:注重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

学法, 即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是自己总结的, 也可以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学法指导,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怎样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常用的学法指导有: (1)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学法:讨论法、阅读法、笔记法等。 (2)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学法:观察法、角色扮演法等。 (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学法:实操法、练习法等。 (4) 以探究发现为主的学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等。

那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呢?

1 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上课时, 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 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 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 上课时要求学生做到情绪饱满, 精力集中;抓住重点, 弄清关键;主动参与, 思考分析。在专心听讲的同时, 还要动笔做简单记录。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 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 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出重要内容, 在书上记有关的关键语句, 课后再去整理, 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2 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法

教师通过设置任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读书, 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开口的。但如果突然让学生停下来说说所读的内容, 或问学生记住了什么, 学生却一脸茫然。认真观察这类学生读书的过程就会发现, 他们读书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是从头到尾泛泛而读, 结果什么也记不住。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在学生进行记忆活动之前, 教师要给学生规定明确的任务:读什么内容?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达到什么目标?是读熟, 还是要求背诵?只有目标明确, 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在给学生做学法指导时,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学习时间划分成小板块, 每一个单位时间内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当一个个小的目标完成后, 大的目标就能实现, 学生也能有成就感, 这样学习起来就有动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古文《礼记·四则》时, 就发现这种方法比较有效。第一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第二步要求在单位时间内背诵, 很多学生提前就能背诵, 初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三步进行精讲, 这时学生的思维是被动接受阶段;第四步要求学生默写, 同桌互相批改。这样, 整个教学活动都注意调动学生的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 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气氛活跃, 并没有因为古文的枯燥难懂而放弃学习。因此, 我们在进行学法指导时, 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1) 学生活动度。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应占课时的50%以上。

(2) 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要贯穿课堂始终。

(3) 学习合作度。合作学习丰富生动、形式多样, 并真实有效 (师生、生生、课内小组、课外小组的合作) 。

(4) 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感兴趣的程度。

(5) 开放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和创造空间。

(6) 生成度。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而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

3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有活动, 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用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在口语交际求职应聘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深深地被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所打动, 特别是在模拟考官提问的环节, 如果事先没有准备, 那么学生回答问题就会要么语无伦次, 要么简单无物。在学法指导时, 笔者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然后提出要求:考官还会从哪些方面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组讨论, 做好记录上交到学习委员处;最后要求学习委员汇总并向全班公布, 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准备。在这些教学活动中,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高, 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问题, 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在模拟求职应聘测试中, 效果较好。但是类似的教学内容, 笔者在语文口语交际中也进行过相应的训练, 效果都没有这么好。笔者认为, 这是作为将要去实习的班级, 意识到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因此, 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的缘故。

4 落实小组“合作互动探究”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 小组合作探究是常用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但是, 教师也要避免“搭便车效应”。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 常常需要进行分组训练, 有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当了旁观者和听众, 最后却坐享其成。不仅自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而且影响了小组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为避免“搭便车效应”, 就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在训练的每个阶段, 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 可以2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 一般的情况是4至6人为一组。这样可以使“搭便车”现象减少, 而且通过缩小规模可以减少惰化现象, 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如需分大组进行训练, 则需落实任务, 加强评估反馈。此外, 在分组活动开始后, 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5 科学记忆法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 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多, 学生常常苦恼很多知识记不住。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紧后松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观察这条遗忘曲线就会发现, 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 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减慢, 遗忘的数量也就会相应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 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 乙组不予复习, 一天后甲组记忆保持98%, 乙组记忆保持56%;一周后甲组记忆保持83%, 乙组记忆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因此, 记忆就应该先紧后松, 让学生及时复习。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有些专业课教师将学生要记忆的内容编成了口诀, 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 而且一次记住, 长时间不忘。

方法之三是关键词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就是通过选择关键词, 作为记忆时的桥梁和线索, 把主要内容进行简化记忆的一种方法, 所以它又称简化记忆法。要想记住大量的东西, 最好的办法是设法将记忆内容简化, 减轻大脑的负担。因此, 我们在指导学生记忆时, 首先是找到关键词, 记忆时围绕关键词, 按一定思路将所有附加知识点串联, 便可达到完整记忆。此外, 还有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图表法等。

实践证明, 注重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 帮助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会学,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注重学法的指导, 那么, 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就课堂中的学法指导, 结合教学实践, 帮助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会学,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发言稿下一篇:虎年新年贺词简短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