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2024-07-16

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共8篇)

篇1: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三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川心小学黄莲

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既重视学习的过程,又渗透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总之,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断闪现思维碰撞的火花.教材分析:

《三兄弟》这篇课文是西师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全用用拟人的手法和简洁明了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电视机的荧光屏、扬声器、接收器这三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把儿童原本不易接受的有关电视机的知识轻松而巧妙地作了介绍。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三兄弟分别是谁以及他们各自的作用;第二自然段写 人们总是称赞老大,老二一起为人们服务.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电器知识的兴趣.学生分析:

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都存在着差别.一些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强,而有一些学生只能初步感知一些浅显的内容,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中,还应更多第关注个体差别,关注他们不同的需求,以利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兄弟分别指谁,各自由何功能.2.写好生字:功 休视信接五个生字.3.在课外去了解更多有关电视机或其他电器的知识,有主动搜集信息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三兄弟的功能。

教学难点:

学生对电视机各部件功能及相互联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电视机资料,了解有关知识.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1.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对,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那我们来摘苹果好吗?出示生字词。大家还认识它们吗?板书课题.开火车认读,2.再来摘梨子吧.出示单个生字.生齐读.师:孩子们真能干,与这么多生字词语成为了好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摘苹果,梨子的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细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三兄弟叫什么名字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们的名字圈起来.2.抽生回答.板书:荧光屏,扬声器接收器.齐读

3.再读第一自然,勾画出三兄弟各自的作用.(老大用波浪线,老二用单横线,老三用双横线)

4.抽生回答。

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A.用换词法理解”浑身” “漂亮极了”的意思.师:荧光屏发出的色彩漂亮极了,怎么让别人听出有这种漂亮极了的感觉呢?谁来读给我们听听.抽生读,师范读,再齐读.B.师:老大荧光屏的作用是能发出色彩明丽的光,真能干,那么大二扬声器又是做什么的呢?抽生读老二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老二是扬声器,他说起话来,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哪位小朋友能读出好听极了的感觉.抽生读,齐读。

C.课件出示老三的句子,生齐读.5.增强对三兄弟的认识,师生对答课文内容.(刚才我们知道了三兄弟各自的作用,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老师说出名字,你们回答出它的作用.)

6.你们觉得这三兄弟能干吗?你们想不想扮演一下他们,来帮它们做个自我介绍呢?自我介绍说出名字,作用,当然能加上表情和动作就好了.抽两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表演。

(设计意图:课堂上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目的,力求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说说,演一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呢你,鼓励学生把自身的感受和体会,自由发挥自身的朗读技巧.)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兄弟的名字以及它们的作用.那么请大家自读2,3自然段.你又从文中知道些什么呢?

2.生自读课文.老师相机与个别学生交流指导.3.抽生交流回答.4.出示句子:瞧,这台电视机色彩多好,声音多美妙!这句话称赞的是谁?(老大,老二)指导朗读:色彩好是称赞谁,声音美妙称赞谁,的确他们两个很能干,我们也来这样赞赞他们好吗?抽生读句子,齐读句子。

5.人们赞老三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6.那么接收器有什么功劳呢?哪个句子告诉了我们接收器的功劳可大了。(不行啊,我一休息,电视信号就断了,你们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7.师播放音乐动画视频,感受荧光屏和扬声器的作用,然后再拔掉信号。

师:看,电视信号断了,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了吧。所以,当老大老二叫老三休息时,接收器摇头说-----生读句子。

8指导用一-----就------说话。(你们一回到家,就做什么?生补充。提示:我一来到花园,就看到什么?生独立完成句子。)

9.孩子们,你们再读读三自然,从中感受这是怎样的三兄弟呢?从哪里读出来的?(哥哥关心弟弟,弟弟为哥哥们着想。板书:团结合作的好兄弟)

10.说说平时你与谁团结合作过什么事?(如大扫除,表演节目)

11.孩子们,三兄弟团结合作让我们收看到了很多精彩的节目,下面我们也来分角色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吧。,相信我们也能合作得非常精彩的.(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及交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三.拓展.1.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彩电里的三兄弟,增长了不少知识吧.大彩电是家用电器.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家用电器呢?(洗衣机,电脑,电冰箱,电饭锅空调-----)

2.是的,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了,各种各样的电器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连我们上课都用上了多媒体教学,我们生活在这样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时代,真是太幸运了.让我们一起来赞赞这些美好的事物吧.课件出示句子(课后第三题 的句子).生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说电器,感悟生活的美好,科技的高速发展,激励孩子热爱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激发他们课外去了解更多有关电视机或其他电器的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四.作业:完成六个生字的书写

1.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找出关键笔画.2.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要点。“功”字注意撇要穿插到提的下面。

板书:8.三兄弟

老大 荧光屏

老二 扬声器团结合作的好兄弟

老三接收器

篇2: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

教学目标: 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话题导入,了解乡思

1.看图片,说节日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 师:(出示重阳节的图片。)这一张图片是哪一个节日?对,这就是重阳节。重阳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

3.揭诗题,解题意

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再读诗题,注意停顿。(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吟诵古诗,初感乡思

1.读古诗

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解读古诗,理解乡思

1.前两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杭州,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杭州是——异乡,我们是——异客。

师:身处他乡的诗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吗?不是,而是——独自一人。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板书:孤独)想象一下,诗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孤独?

师: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

(2)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所以,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师: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

师: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

师: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一起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后两句

师: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师: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

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描述

师: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写兄弟,由自己想到兄弟,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思念。

学习至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诗人重阳思乡的感情,你能结合板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首诗的画面吗?

4.吟诗

师:同学们,这就是简单的古诗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啊!当我们学习了这些的时候再来吟诗,我们就要注意把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用声音表现出来。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吟诗的声音传达我们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吧。

5.作者 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我们打开了思乡的,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出示: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结合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十七岁的王维就是用这种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念。

四、拓展艺术,升华乡思(7分钟)

1.思乡诗

师: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师:乡思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宋代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了近代,余光中先生也有一首《乡愁》,将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亲的思念。

2.思乡歌

师:除了诗歌,人们也把乡思之情谱进了歌曲中,就像这首《明月千里寄相思》中唱的那样——(出示歌词,播放音乐)请明月代问候,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3.思乡情

师:说乡思,道乡思,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浓浓的乡思之情呢?

师:是啊,因为远离家乡,因为远离亲人,因为漂泊,因为孤独,所以才会深深地思念啊!而这种思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五、回归生活,回味乡思

师: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也可能远离家乡,那时候我们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当重阳来临,我们也会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诗人——王维。会想到他的那首关于重阳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会这样轻轻地吟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就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思念,去消遣独在异乡的孤独吧!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n

孤独

篇3: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小学水平二 (三年级) 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注重实践体验和自我感受, 对新鲜事物好奇,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 且处于发展的敏感期, 在体育活动中存在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等现象。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各种姿势的滚动, 具备完成前滚翻基本技术的能力, 学生可通过已有的小组合作经验及自身活动的能力水平, 按照运动要求, 指导自身活动, 从而掌握后滚翻成跪撑技能的知识与技术方法,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使滚翻运动技能得以有效提高。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动作图解, 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动作的步骤、动作要领和动作方法, 起到精讲的作用。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 自由选择适合自已的练习内容, 可采用斜坡滚动下的辅助性练习, 也可采用平地的完整动作练习, 使不同领域的学生都得以提高。运用圆形物体与方形物体的滚动演示, 提出问题, 突破滚翻团身像个球的重难点。将动作分步骤讲解与练习, 最后过渡到完整动作练习, 使学习内容层层深入、逐步掌握。

2.教学组织策略。通过分组练习, 互相观察,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通过教师示范,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有个性发展空间, 并通过评价, 学习他人, 包容他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受益。

3.教学管理策略。教师确定小组长,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 同时采用帮教的方法, 让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 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完成。

三、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见下图。

四、教学评价设计

点评:

李定琛老师的《后滚翻成跪撑》一课, 在教材选择上能根据3年级学生年龄的身心特征进行选择, 并有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和现在状态进行教学设计, 有的放矢, 对学生体能、技能及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学生加强灵敏协调、果敢自信、友爱互助等身心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在教学目标上, 制订的准确、合理, 通过后滚翻成跪撑的完整动作, 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和协调性, 从而提高滚翻的运动技能。

在教学策略上, 李老师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法、分解法、示范法、分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教学难点逐个简化, 分层剖析, 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现的动作问题。本课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 通过使用合作、评价, 通过展示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 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提高思考表达能力, 体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学习历程, 培养学生自信、互爱、果敢等综合素质有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与评价也是本节课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抓住教材重点团身紧, 通过标志物夹于腹部反复进行滚动练习, 较好地改正了团身不紧的问题。另外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鼓励与教学后的对评、共评、自评等方法, 让学生客观有效地认识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比自身表现, 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表的设计也很生动有效, 如果能在课上课下将所有学生的评价都记录下来, 将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组织学生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保护、互为教师的方法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 在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不仅对本课学习内容掌握得快, 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途径, 克服困难、自信心等有很大帮助, 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地方能够做得更好, 如, 教师运用观察法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动作的展示更加直观, 将图解、小黑板换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 运用微课展示远比传统的教具更加直观, 再结合手机、DV的录像回放功能, 可以让一些典型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寻找正确动作的练习方法。在教案中的动作示意图中没有跪撑的环节, 虽然在单个照片中有一个跪撑的动作, 但与前面的动作照片没有任何连贯感, 建议运用正确图解或照片组合将完整的动作过程准确地表现出来。第三就是对本课的运动量预计:平均心率在145~160次/分, 我认为预计的不够准确, 因为在后滚翻教学时, 很难让学生的心率达到160次/分, 而且这个心率最高点应该出现在后面的身体素质练习“搭建平衡木”、“脚高手低”挑战赛当中, 即35分钟左右, “搭建平衡木”仅仅练习10秒, “脚高手低”也是只比一次, 所以运动负荷与心率最高点出现时间应该再严谨一些。

建议:学生各个练习的时间在表格教案中标出, 这样练习密度的数据来源就清晰了。

以上分析评价谨代表个人意见, 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谢谢。

篇4: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投掷是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三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投掷的方法,掌握基本动作。通过观察、尝试、学练、讨论、点评等,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团结协作能力及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器材并进行身体锻炼,了解单手投掷多种方法,知道与投掷相关的术语。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能夠做出原地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并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投掷与游戏活动,提高力量素质。

情感目标:能观察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体验到投掷与游戏活动时的快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创造探究练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做出单手抛打纸球的挥臂动作。教学难点是:抛球高度适中和打球准确有力。

四、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全身协调性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以诱导、启发为策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体验并创新。同时通过相互比赛、自主学习和讨论点评等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练习的密度,以及练习时的安全性。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适时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大胆体验、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体验来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学法设计上,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和分组练习相结合,同时组织游戏,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篇5:二年级黄莲三兄弟教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各种趣味小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讨、竞争中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脚内侧射门是水平二足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足球运动的基础性射门动作,具有触球面积大、可控性强、出球平稳准确的特点,是短距离射门的常用脚法。本课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脚内侧射门的动作。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射门的准确性,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比赛与练习中体验到足球运动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运动。男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女生稍差,在课堂中应不断地去鼓励女生,让她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从而从内心真正喜欢足球运动。通过尝试体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渐地掌握技术动作。

四、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见下图。

篇6:三影帝演活三兄弟

曹颖:看了,并且从天津、黑龙江、山东、湖北四大卫视,一直看到央视一套。其实,我开始是冲着张涵予、刘烨、黄渤三大金馬奖影帝才看的,没想到这部电视剧的快节奏和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让我看得是欲罢不能,剧中三兄弟的妈妈用济南话演得太生动了,演田三林的黄渤又用他的方言征服了观众的听觉,张涵予演的老大和刘烨演的老二说的又是地道北京话,三兄弟不光是长相对不上茬,说的语言也是“各自为战”,尽管如此,可我看着一点也不别扭,我们全家向来在电视遥控器上都“争夺”得比较厉害,就是在看《火线三兄弟》时,全家能统一。

记者评论:这也不奇怪,因为,《火线三兄弟》的包袱在整体架构上,讲述了三个兄弟离奇的抗日故事,而对这三个人的设计也真是各有特点,大林从硬气军人,到精神受创的幸存者,最后艰难克服心魔加入抗日锄奸团;而在二林的身上,加入了潜伏的元素,恰到好处地增加了谍战看点;三林在从被活埋到出人头地,每一部分都设计得惊心动魄,虽说剧中三兄弟的长相和语言有些大相径庭,但是,这些所谓的弱点却成了看点,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曹颖:尤其是二林与日军试探与反试探,身份即将被揭穿的悬念,加上传递情报时候的胆战心惊;大林如何和影子杀手周旋,二林怎么样能够摆脱怀疑,戏中所有的故事剧情都非常紧凑,看得有点让人透不过来气。虽然觉得大林这个人物戏有点过,但丝毫没影响我的兴趣。

记者评论: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中抗战剧风行,不少雷人桥段让观众不堪其烦。而《火线三兄弟》却出污泥而不染,赢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其故事以个人的成长经历展现战争的残酷,用朴素、接地气的手法来诠释宏大主题,让观众眼前一亮。是一部“另类”但不“雷人”的抗战剧,让观众看得很过瘾。导演管虎从三大影帝身上掘金,使三影帝演活了三兄弟。

篇7:米萨地雷“三兄弟”

SB-33地雷

该雷是一种爆破型防步兵地雷,用于杀伤人员目标。除人工布设外,也适合地面车辆或直升机布雷系统布撒。

从外形上看,该雷为小型雷,且形状不是很规则,呈扁圆形,雷体的上盖较大,上下雷壳均由热塑性塑料制成,下壳底的凹部有保险销。当保险销拔掉后,地雷即进入战斗状态,此时不管地雷是正放的还是倒放的,只要踩上它,达到一定压力,压发引信就作用,使击针滑块作横向移动,击针刺击雷管,雷管爆炸引爆雷体内主装药,靠爆轰波杀伤人员。

主要技术诸元:直径88mm,高度32mm,全质量140g,内装35g高能炸药,压发引信的动作压力98~117.6N,垂直放置时能炸穿5mm厚的钢板。

SB-81地雷

该雷是一种反坦克履带地雷,用于炸毁坦克履带和行驶车辆。除人工布设外,也适合直升机布雷系统布撒。

雷体的外形为扁圆形,上下雷壳均由热固性塑料制成,四周有加强筋,增加了雷壳强度。能防爆炸的冲击波诱爆。同时具有防水性能,在水中不漂浮。不需维修,具有10年的储存寿命。配用压发引信。当雷体护盖受到一定压力时,引信作用,击针下移刺击雷管,雷管引爆传爆药使主装药爆炸,靠爆轰波炸毁车辆履带。

除此型雷之外,还有两种变型雷:一种装了电子防排和自行失效装置;另一种装有电子防排和自毁装置。

其技术诸元:直径232mm,高度90mm,全质量3.2kg,雷壳内装2kg的B炸药,压发引信的动作压力1470~2978N,能炸毁履带,也能使30mm厚的钢板产生蝶形破片。

SB-MV/T地雷

该雷是一种反坦克两用地雷,既能毁坏坦克履带,也能击穿坦克底装甲。可由人工或机械车辆布设。最大埋设深度可达100mm。

雷体的外形为圆台形,雷壳由热固性塑料制成,四周带筋增加强度。采用自锻破片空心装药结构。雷体设有保险杆、机械延时器和保险电路等。使用时,将保险杆旋转90°,经机械延期后,保险电路接通,电池向电路供电,地雷进入战斗状态。此时,若坦克向地雷位置驶近,由坦克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首先被地雷引信内的震动传感器探测到,传感器输出信号经过电子放大器和信号识别电路,使引信中的磁感应传感器进入工作状态。当坦克从地雷上方通过时,引起的地磁场变化即被磁感应传感器拾取,经过放大和识别后传递到点火电路,如满足起爆条件,点火电路则发出信号,点燃电点火头,随后抛射药作用将地雷上部结构和覆土层掀掉,经过40ms的短延期后,雷管作用,引爆传爆药及主装药。主装药爆炸,使药形罩形成高温高速自锻破片流,击穿车底装甲并进入车内,杀伤内部人员和破坏设备。

技术诸元:直径236mm,高度101mm,全质量5kg,主装药为2.6kg的B炸药,电源为可更换的锂电池,采用震动-磁复合型引信,能击穿100mm厚的均质装甲,破甲后效好。◆

篇8:远离三兄弟

2011年11月18日,我国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的水平能见度低于50米,有的地方水平能见度仅在10米左右,1200余艘船舶停泊待航。造成能见度降低的原因是大雾。

你看到什么了?对,除了雾还是雾!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大啊!可有人说了,你们别以为白茫茫一片就是雾,其实它还有兄弟,分别叫霭和霾。

山城雾都

先看看为什么会产生雾,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

重庆一年中一百多天有雾,所以得了一个“雅号”叫“雾都”。它另一个雅号叫“山城”。凡是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那儿几乎没人骑自行车,因为路面高低起伏,仿佛上山下山,走路都相当吃力。再看看它们的房屋,在这边看是三层楼,转个弯看变成两层楼了——有一层成了地下室。这是因为好多房屋都是依山势而建,山高高低低,房屋的门在低处,窗就可能在山的高处了。不仅如此,重庆周围也是高山林立。这样的地形,使得大多数时间里,风到了这儿无用武之地,没有开阔的空间和通道让它们横冲直撞,风速小,风力微。

重庆不但有山,也有水。它位于长汀以及嘉陵江的汇合处,使得它有丰沛的水汽,空气相当潮湿——重庆火锅能名扬天下可不是没来由的,重庆人发明的一半辣一半不辣的鸳鸯火锅,那是为了照顾外地人想尝麻辣又怕麻辣,他们自己是绝对吃麻辣火锅的——要除潮气呀!

风力微小湿度高,当太阳照射下来的时候,温度都聚集在地而,就像一个炉子在燃烧,把锅子里的水烧得不断蒸腾——使得空气中容纳了许多水汽。

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用1立方米的空气来比较,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水汽量是6.36克;气温在20℃时,能容纳17.30克。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叫达到了“饱和”,达到饱和了,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

到了晚上,特别在春季和秋冬季节,地面散热迅速,能容纳的水汽量要比白天少很多,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一部分水汽就凝结成很多小水滴或微小的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里,这就是雾。清晨气温最低,是雾最浓的时刻。如果雾升高离开地而,就变成了云。

标准的关于雾的定义就是:

大量微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水滴:悬浮于空气中的现象,它一股会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水汽不单纯

解剖了重庆这个“麻雀”,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形成雾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空气潮湿,二是迅速降温,三是风力微小。

可是,光凭水汽,就能遮天蔽日?

哦,空气中有许多悬浮的灰尘颗粒,水汽跟它们拥抱在一起,所以像乳白色幕布般从天上垂落下来。如果灰尘颗粒浓度高,那么“幕布”就会变成灰蒙蒙的,甚至带上了土黄色。

雾可以分为轻雾、雾、大雾和浓雾,这是根据水平能见度来划分的。轻雾的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雾在0.5千米~1千米,大雾在100~500米,浓雾则小于100米。

灰尘颗粒浓度高会使雾更浓,而雾越浓,遮天蔽日的本事越大。不仅如此,这样的雾天还会给人带来灾难。

英国的伦敦也是著名的雾都,平均算下来,大约每隔四天就会来一个雾天,而且常常好几天大雾不散。有一年的12月,一场大雾笼罩了伦敦长达四天,由煤烟和粉尘为主的灰尘颗粒大量排入空气之中无法散去,导致四千多人因为支气管炎以及心脏病和肺病而死去。后来,伦敦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治理环境,使得雾灭不再害人。

干湿两兄弟

为什么跳过“老二”雾,先来说“老三”霾?因为“老三”与“老大”的区别比较明显。

还是来看看它的定义:

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的颗粒,使空气混浊,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还记得形成雾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吗:空气潮湿,也就是水汽多。你看出兄弟俩的不同了吧?对,一湿一干!

细微颗粒中有大量的颗粒属于PM2.5,这个专业名词的意思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1厘米等于10毫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可见这个微米单位有多“小”!这么说吧,PM2.5细小到不及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因为太轻,它长期漂浮在空中,很难自然地沉降到地面上;因为细小,所以能钻入鼻孔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这些颗粒带着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引发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有专家经过多年的追踪后发现,如果当年发生严晕的霾,七年后就会出现肺癌高发的恶况。

在灰尘颗粒大量排放而风力微小的情况下,就形成了霾。霾还会使远处光亮的物俸带卜微微的黄色、红色,使黑暗的物体带上微微的蓝色,所以,这也是鉴别霾的一种标记。

当空气湿度增大、水汽凝结加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这些灰尘颗粒来自何方?餐饮的油烟尘、建筑的水泥尘、地面施工的粉尘、发电厂等工厂燃煤的烟尘,以及机动车尾气等的污染物排放,都脱不了干系。

避开三兄弟

这回直接看关于霭的定义: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湿的吸湿性微粒,它能使地而的水平能见度降低。

怪不得排行老二,它的特点就是介于“老大”和“老三”之间:雾是由悬浮的水滴形成,霾是由悬浮的干的微粒形成,霭是南微小水滴或湿的吸湿性微粒所形成的,可以说是从霾到雾的过渡阶段。

你知道了,雾、霭、霾,有的是自然现象,但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干脆就是人类活动引发的现象。除了霾以外,大量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等悬浮颗粒遇到了风小的天气,不易扩散,于是与水汽结合,形成“烟雾”,这种烟雾还特别不容易散去,就像当年伦敦的四天大雾。

伦敦经过治理,灰尘颗粒少了,雾天也少了许多,棕黄色的烟雾没了踪影。即使有雾,常常是薄薄的一层白色,“雾都”已经名不副实了。

上一篇:参观青岛石老人作文500字下一篇:初三英语二模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