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2024-07-13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通用10篇)

篇1: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第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观察烈日,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在马路旁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

第二,积极参加活动,努力创造素材。

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创造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如

“六·一”国际儿童节、元旦的游园活动或文艺晚会,及各种节日开展的“献爱心”等演讲或活动,在庆典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秋天,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秋游,留心周围事物,用心记下所见; 科技活动开展的科技制作竞赛,说话课开展得到诗歌朗诵或故事演讲比赛,写字课开展的书法比赛,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拼音拼读比赛、成语比赛等,在各种活动中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第三,坚持多读书,吸取素材。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而且,我们可以把语句、片段摘录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选”。它将为学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指导。总之,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及时记录。

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写成日记、随笔等形式,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篇2: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阅读经验出发,去积累作文材料,走出不知写什么、怎么写的困境,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看书、看好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前人彼时彼地生活的客观反映。我们阅读书籍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它们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就拿《 红楼梦》来说吧,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但我们的学生却对它敬而远之,原因是 “闷”“看不懂”。怎样引导他们正确的,有目的去读书是我的责任,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原则,还因为很多学生都喜欢看电视,有一段时间电视正好热播《红楼梦》,下课常听一些学生议论里面的一些情节,我就决定从电视剧《红楼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让看过的学生讲情节、谈看法和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理清最基本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几节课下来引起了很多同学们的兴趣,我就趁机提出要求,周记都要联系《红楼梦》来写,且每次的角度都不同,很多同学发愁了,哪有那么多的内容来写?我又和同学们一起从最感兴趣的爱情主题入手,分析主人公爱情的起因、发展和表现,推导她们爱情的结果;你喜欢剧中的哪些人,如果你是剧中人,你会怎样处理身边的情爱关系;辨别班上曾经出现的某些现象是友情还是爱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再对比《神雕侠侣》《简爱》里的爱情故事,憧憬一下自己将来的爱情;我也趁此机会印发一些青春期的参考资料,还请每个同学去采访一位20岁以上的成年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经历和对爱情的看法,想一想,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经过多次联系实际的讨论、比较分析,同学们明确了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界限,多了几分成熟和理智,写出的周记有了自己的看法,还颇有深度呢!

有一个学生在讲到宝玉挨打时,我们还在课堂上讨论了一个问题:贾政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并由此深入挖掘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假如我是宝玉,挨打时我有什么感受?爸爸打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下手如此之重?假如我是贾政,打儿子时我有什么感受?我打儿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下手如此之重?通过讨论,我们要以宝玉的身份给打过自己的爸爸写一封信。这封信每个人都有话可写,而且情真意切呢!因为每个作者都有真情实感。

通过这样引导,再给学生举一些名人成长与名著有关的例子,如冰心在七岁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于丹六岁就在父亲的引导下读《论语》;《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从小就靠借读了大量的书等等。然后再把一些名著推荐给学生,或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好书或文章。这样水到渠成许多学生就会自觉的去阅读,由被动读名著变为主动读,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也丰富了写作的语言和素材。

第二把米: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信息爆炸、文字密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怎样筛选信息,认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过时了,做读书笔记,以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现在还是吗?笔者任教初二的两个班时曾做了一个实验:其中一个班布置每天写200字的作业,可以是日记随笔,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练字。不管成绩如何,态度怎样,一定要每天完成200字的语文作业。刚开始有部分同学有抵触情绪,有些同学觉得挺麻烦,还有些同学坚持不下去,我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由于抓得较为落实,如每个星期由组长检查数量,老师检查质量;把优秀作业展示出来;哪位同学作文写得好,我们还从他的笔记中找依据;哪位同学的作文有进步有亮点,我们就请她介绍经验。同学们尝到甜头后,作业就更认真了。有的做成名著缩写本,有的是抄一抄,写一写,有的抄一些名言名句,优秀作文之类的。另一个班就布置常规的预习复习和一课一练,因为写的东西不多,学生是否完成作业是个模糊概念,所以也无法抓落实。每天写200字的这个班虽然平时不做练习,也不规定预习复习,但在期末考试时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是年级第一,且遥遥领先,而那个对比班则与其他兄弟班差不多。

在做试卷分析时,我发现两个班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作文上,平均分相差3分多,感觉有积累的同学能自然迁移,把积累的东西转化为作文内容,且语句通顺,错字病句少,文章格式也规范多了。我又趁热打铁,请实验班的同学说说体会,总结积累的好处。有的说养成了主动看课外书的好习惯,做笔记时安静了许多,没有以前浮躁了;有的说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理性,学会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对不感兴趣的书也能看下去;有的说写读书笔记可以为我们做人、写作文积累材料;有的说在积累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如抄写一句格言时,会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对自己有什么帮助,用什么故事来证明这句格言是正确的。

第三把米:采撷生活浪花

生活中具体的吃饭穿衣,举止言谈,鸡毛蒜皮都是作文的材料,可惜很多人都视而不见,不会“拿来”,即使“拿来”,也只拿一点皮毛,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还不够,不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不会在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启示与波澜,归根到底是我们教师没有教会她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其实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过程。例如我曾布置一篇作文《躲雨》,多数同学花气力进行环境描写,把雨描写得很精彩,躲雨的过程也记叙得清楚,但心理描写精彩的人

不多,作文讲评时我就重点讲心理描写。先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表达躲雨时的心情,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后悔、痛苦、害怕、喜悦、祈祷、焦急、孤独。再挖掘心理变化的过程,比如说喜悦,喜悦的过程肯定是发展变化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归纳出来,回答的速度还是很快。第三步,把变化的过程具体描写出来,要写成一段,这可有难度,得追忆经过和细节,思考变化原因,感悟人生哲理,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呢?好在有生活体验,大多数同学能写出过程来。大家真正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缺少的是一颗感悟美的心,只要打开心灵的窗户,张开明亮的双眼,就会发现平凡的事物中有美丽的色彩,简单的事件中有复杂的过程。

为了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我强调写周记,唯一的写作要求是说真话抒真情。刚开始时,我给出一系列标题:如《朋友》《我们宿舍》《给老师的一封信》《战胜自我》,还可根据自己心情的变化、天气变化观察写片断作文,如《悟》《内心的希望》《寂寞》《月亮》《风的联想》等;促使同学们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周记的训练,使同学们从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使一些学生从不会观察到初步学会观察,从只会用眼睛观察到学会用其他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乃至学习全面地、多角度细致地观察,甚至做到用心看、用心听、也就是用心来观察;从熟视无睹到积极思考,成为一个有心人。有了平时的练笔,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更练就了挖掘素材的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有米下锅了。

篇3:如何从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观察,写作素材,创设情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最大困扰莫过于素材的缺乏,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 尤其对于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消除学生讨厌写作的畏难心理, 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写作特点, 提出针对性的要求, 注重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积累写作素材, 如家乡的风景、生活中的事物等, 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鉴于这种原因, 我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力求表达真情实感, 克服讨厌写作情绪。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和做法。

一、从生活中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意识。在此基础上,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强调学生要关注周围事物, 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所见所闻, 还要珍重爱惜自己的感受。可见,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叶老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一名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就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 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环境, 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去开发、去观察生活, 利用学生周围的现有资源, 培养其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 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周围的事物本来就丰富多彩, 只是学生熟视无睹, 没有留心观察。因此,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自己独有而别人没有的感受, 积累自己最具创新意识的感受, 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我在上科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黄山云海》这一课时, 就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和作者的感受。上完了《黄山云海》这课后, 我在上作文课时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说:“黄山很美。你们知道我们县的北部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吗?那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人杰地灵, 南汉时还出了个梁嵩状元, 那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那就是———鹏山。这一节课, 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美丽的鹏山风光吧。”说完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鹏山风光》视频短片, 观赏后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接着我就挂出鹏山第一高峰———阿婆揽孙的图片,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观察鹏山第一高峰———阿婆揽孙。我说:“这座山位于我县大鹏镇高坪村力山尾, 和金秀大瑶山交界, 海拨1581米, 属平南第一高峰, 是广西大瑶山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座山的形状、景象, 山中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课堂活跃起来,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有的说:“这座山的形状像一位老人, 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子”;有的说:“周围是一遍石峰群, 云雾绕在山间”;有的说:“高山中有瀑布, 山中流水清澈甘甜”……我说:“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想象也很丰富, 是的, 这就是我们平南县的八景之一———阿婆揽孙。我们鹏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澳门的同胞来投资开发, 未来的鹏山一定会更秀美。现在, 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仿照《黄山云海》的写法赞一赞秀丽的鹏山风光吧﹗”同学们立刻动起手来, 大家写得很认真, 因为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了。

二、从活动中观察, 挖掘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活动空间, 去捕捉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如:组织学生观察田园风光、参观人民广场、游览城皇岭公园等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活动能力, 增强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 让学生头脑里贮存的素材多起来。同时, 我也注重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能力增强, 头脑里贮存的素材增多, 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具体内容可写, 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情景中观察, 发现写作素材

情景是指导学生快乐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记得在一次作文课上, 我创设了一个找“图钉”的情境。上课了, 我从教室后门走进教室, 一到讲台, 我故意慌张地说:“哎呀, 我的一枚图钉掉了, 为了大家的安全, 请同学们赶快找一找!”学生们一听, 立刻围过来找开了, 不到二分钟, 学生找到了图钉。于是我就因势利导, 请学生将“找图钉”的过程及寻找过程中的心情说一说。班长站起来说:“我低着头认真地望着地面, 但还是没看见图钉, 我叫同学们小心找, 仔细找。”有的学生说:“我蹲着移动着脚步, 目不转睛地望着地面、课桌脚、椅脚找, 找得特别仔细, 生怕哪个地方没找到, 生怕同学踩到。”又有学生说:“我心里默默地说, 图钉快出来吧!求你快出来吧!我心里想, 要是我能找到多好啊, 同学会感谢我, 老师会表扬我。”课堂一阵哄笑, 我鼓励学生继续说。另一个学生说:“我心里想图钉那么尖, 滚到哪了?我把椅子搬开, 不小心碰到了脚, 好痛啊!我用手揉揉被碰痛的脚, 眼睛却盯着地面, 心里又气又急, 又担心找不到图钉会被同学踩到。”……我说:“同学们的发言很好, 有的说找图钉的动作是怎样的, 有的说找图钉过程中自已的心情是怎样, 今天我们就以‘找图钉’为题写一篇作文。”我提示大家要从“图钉”是怎样掉的?大家在找图钉的过程中, 从动作、心理活动、神情这几方面来写。同学们都经历了找“图钉”的整个过程, 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比较真实生动。

这节课, 我实际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培养学生写记实作文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记实作文, 就是记录真实的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长期观察过的、精心研究过的、猛然感悟到的”如实写下来。找“图钉”情景的创设, 目的就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营造学生真实感情、真实想法, 能够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使作文教学达到“自我表达, 写出内心, 张扬自我”的境界。

四年级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家乡的特产, 写出自己对家乡特产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介绍家乡的特产,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有石硖龙眼、茶叶、肉桂、八角……”接着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大红八角放在讲台上, 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我先让学生说说对八角的总体印象, 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八角的形状:叶子、角尖、颜色、大小、肉质, 再让学生品尝味道, 最后讲解八角的保健作用及药用价值。因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 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观察得很认真。我让学生将观察到的、自己说的和同学说的用文字写出来。通过这节课学习, 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较好地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写了出来。

篇4: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拓宽取材范围,为作文服务。

1.鼓励学生干农活、做家务。

如割谷子、小饲养、种花、扫地等活儿,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期在班上举行“夸夸我的好日记”活动,由学生读,大家评,老师参谋意见,然后整理成有内容的片段文章。

2.留心观察生活的动态和静态。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观察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冬天寒风凛冽,感受气候变化;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观察鱼虾的安闲游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观察人们的繁忙景象……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素材就会多起来,作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在兴趣中积累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用泥土捏他们所喜欢的“大公鸡、小汽车、手枪”,只要他们捏得像、有造诣,我都大加鼓励,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广大,“玩出水平”,“玩”出成绩来。春游、秋游、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野炊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如开展野炊活动,在活动之前讲清活动的意图及要求,然后背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开向风景秀丽的地方。首先让学生浏览壮丽的山色、白云深处的人家、山壑里的农田,然后开展故事、演讲、歌咏等活动,接着分小组野炊,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拾柴抬水,切菜烧锅,那场面无处不存在儿童的稚趣,积淀了作文素材。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采博取、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选的篇目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真所谓是“就地取材”。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课外积累的方式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名著及有益书目积累写作素材。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大量的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二是从报刊杂志上剪贴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贴在准备好的资料上,说明资料的出处、时间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资源,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四、在写作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写出来的,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使之思如泉涌,就必须勤“磨”笔杆,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一组组的作文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会更留心,对如何将作文写细致、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慢慢摸到一点门道来。

只要我们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博览群书、勤思多练,素材会越积越多,文章会越写越好。

篇5:如何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都少不了“怕”字,是何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材料写,绞尽脑汁还是“老鼠咬龟,无从入手”。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是我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积存有各种生活画面,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感受。为此,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参观旅游,做有趣的游戏、集体劳动,班与班体育活动比赛等,让学生去接触自然,体会集体生活的乐趣,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毛病,使作文教学处于各种实际生活之中,如我在教学第六册第七组的作文《写一个有趣的游戏》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添鼻子”游戏。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把在游戏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实地运用语言文字在文章中反映出来,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较好,让人看了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这证明了写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二、留心观察、捕捉材料

生活中许多事情是很平凡的,并不引人注意,有些良好的作文素材,如不是有意识地去注意,认真去思考,那即使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也会感到没什么好写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何愁没材料写呢?如在教学第六册第五单元中“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时,我将在一次大扫除的劳动中,林国威主动挑艰巨的任务——擦风扇来干这件事告诉了学生,不少同学以“关心集体的同学”为题,将林国威同学关心集体的事写了出来。因此,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有作文的材料。

三、抓住特点描写

观察事物除了要按一定的顺序外,还要抓住特点,如写水果要注意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人要注意观察人的外貌、神情、推测心理等。如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作文,写“你喜欢的水果”时,就指导学生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为例,让学生把水果带回学校,抓住你喜爱的水果的形状、颜色的特点观察其水果,再尝尝水果的滋味。然后按从外致内的顺序说说其水果的形、色、味及其吃法。有个同学是这样写西瓜的:西瓜有的像个墨绿色的皮球,有的像个淡绿色的冬瓜。切开西瓜,熟透的瓜瓤红红的、鲜红的汁水„„熟透的西瓜甜滋滋的,吃到嘴里沙甜可口,叫人吃了还想吃。这位同学抓住了西瓜的特点具体地写出来,让人清楚地了解其水果。

篇6:如何有效的积累写作素材

可以写些日记。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点滴,而且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文笔。日记是不拘形式的写作方式,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抄录一些名人名言。我们如果在自己的写作中引入一些名人名言,那么会使得文章更加富有文彩。

可以浏览网络内容。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一些新闻媒体材料。阅读书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散文、小说这类的书籍,这样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写些读书笔记。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来写作读书笔记。笔记的文字可长可短,主要是阅读后的感想和思考。

2作文素材如何积累

首先,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内书本上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名人名句,优美语句等等,此时你就要把它们抄写下来,抄写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写上你的感悟感想等等。这样不仅积累了一些写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而且还锻炼了你的写做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其次,有灵感时就要及时写下来: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比较少,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对生活毫无感觉,有时侯或许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写作时的素材。因此,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哪怕有一点点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时写下来,抓住写作的灵感。宋代的欧阳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而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也随身带着口袋想到好的诗句时就随时记下来。

篇7:高中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针对高中生学业特点,写作素材的积累可参考从如下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教材。实际上我们学习的教材本身就精选了大量各种体裁的篇章,其中古典诗词,古代文言名篇很多。如果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单纯为完成背诵任务去识记,而是自觉地积累,把它们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做到融会贯通,作文的`写作内容会丰富很多。

2、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比如我们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时候,就可以联系苏轼的生平背景,将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等脍炙人口的词都积累下来。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积累了很多素材。同样,由作品当中的一个人物,我们也可以延伸开来,理解积累与他有关的历史或诗词,比如刘邦、项羽等为同学们所喜爱的人物。

3、关注生活。我们身边人,身边的事很多很多,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素材也就会很多。过去了,但过去的一年发生的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雪灾、地震、奥运让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三鹿奶粉事件,也为我们敲起了警钟。

篇8: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重视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先生指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阅读对于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为我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与写作经验, 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等;写作对阅读也有一定的影响, 即写出的作品要符合阅读心理, 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双剑合璧”, 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阅读水平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 大量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的创作生涯中, 阅读同样贯穿始末。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这主要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部分。

1. 课内阅读。

主要是要运用好教材。教材在文章的选取与编排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阅读水平, 可以说篇篇经典, 都是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最好范本。我们要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优美文章, 让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在学习时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讲解分析式阅读, 不仅要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 还要有阅读的空间。对此,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主观意愿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判断, 而是要为学生搭建桥梁, 带领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让学生能够将文字与所描写的人物、景象、场景等联系起来, 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深刻见解与感悟, 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2. 课外阅读。

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这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开放式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明确的规定。我们要在搞好课外阅读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有着内容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的阅读材料。我们除了要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之外, 还要发动学生, 让学生来推荐自己所读过的好书籍, 在学生之间进行书籍的交换阅读, 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手中的课外书籍。

(二) 学会鉴赏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至关重要,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阅读的数量并不能直接决定着写作水平的高低。我们要读好书, 好读书。阅读不是盲目的, 而是要有选择的, 要学会鉴赏, 掌握阅读方法。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也就是说阅读不仅要有量的保证, 更要有质的保证。要让学生掌握方法, 学会鉴赏, 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要了解好在哪里, 何处存在不足。这样通过鉴赏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才能积累丰富而有效的教学素材, 在写作时, 才能得心应手。

二、留心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作不是闭门造车, 不是远离生活的无病呻吟, 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 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等皆可入文。为此, 我们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总结, 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 观察

我们要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上学放学的路上、与他人的交流等, 我们都可以从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日记来记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通用文字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从而能够于一般中见特殊, 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其神, 写作时才能形神兼备。还可以建立班级日记, 记录班级情况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直接经验与直观信息, 更加利于学生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从而在写作时能够真正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融入其中, 这样才能写出能够打动读者的优秀作品。

(二) 体验

篇9:细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杨柳岸,晓风残月——关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己的素材

写作就是用文字来抒写自己的心灵,而心灵的舞动,往往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从现在起,你要做的就是捕捉并记录这些“晓风残月”的美丽瞬间。那么,怎么去做呢?

(一)用心体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的点滴是最真最美的素材。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首小诗吧:

那一天,

校园里一丛雏菊悄悄地开放。

真的好想妈妈,好想家。

那一天,

夜风吹进了自习的教室。

奋斗中的相守真的好融洽。

那一天,

惶恐地发现了一个青春的秘密。

在你悄悄靠近时我刻意保持了距离。

那一天,

老师说时间应该珍惜。

我看见红绿灯交替的瞬间夕阳已经落下。

(二)善于思考,发现物外之致。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会闪烁着理性的光辉,会触动心灵的某个角落,在捕捉、记录这些事物时,同时抒写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的素材才称之为素材。

(三)勤于练笔,持之以恒。因为生活中很多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都是一闪即逝的,只有及时记录才能保存下来。日常练笔可采用随笔、诗歌等短小、随意而又便于抒情的文体。

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青春偶也“无厘头”

老师经常告诫我们:“青春要像丝瓜开花一样,花开得越高,将来结的果实越好……”我们虽然调皮但也谨遵师命,班里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正如丝瓜开花般节节高升、花团锦簇。当然,奋斗中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无厘头”调味剂。

镜头一:好,往下走

教室里,曹老师正在起劲地给同学们讲解微机试卷:

“CPU,中央处理器。‘粘贴’快捷键是……”

这是下午第三节课,三楼的微机教室里光线昏暗,同学们都昏昏欲睡。这时,曹老师讲解完一道题后,随即说了一句:“好,往下走。”小杨同学一听,立马打起了精神,一把抓起卷子站起来就走。曹老师一脸茫然,全班同学呆若木鸡,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待我们弄清原委,都笑得连气也喘不过来了。原来,曹老师的意思是接着讲下一道题,而小杨同学却误以为老师要我们下楼回教室呢。这才出现了这么一个荒诞的插曲。

镜头二:他和我做得一样

某日,上数学课。冉老师在黑板上讲题。讲过三道有相当难度的作业题后,小周同学沾沾自喜地跟我说:“哈哈,我全做对啦。老师跟我做得一模一样。”我最讨厌他的这副张狂样,不屑一顾道:“哼,有本事你当着老师的面说呀!”碰巧冉老师走了过来。我还没张口,小周却抢先一步,指着我说:“老师,她说你和她做得一模一样!她还说这几道题太简单啦!”

“啊——”我顿时哑口无言、五雷轰顶。心里那个恨呀!好你个小周,竟然恶人先告状!

有朝一日,这个仇我一定报!但是,现在——

唉!我只好洗耳恭听冉老师对我语重心长的教导:“小谷呀,骄傲自满是不能有的……”

镜头三:我受不了啦

今儿排练集体诗歌朗诵。轮到小汤同学的个人朗诵了,他酝酿了一下感情,便开始朗诵悲壮的《过零丁洋》。这主持人小霍呀,也不闲着,在小汤面前挤眉弄眼,还一直阴阳怪气地笑。小汤则是一直拼命忍住笑,但他的脸色却一直在向油炸大虾的颜色靠拢,似乎在积蓄着某种力量。

终于,读到高潮时,他再也忍不住了,大笑排山倒海地迸发出来。这下子,全班同学跟着笑的是前仰后合,鼻涕眼泪一大把。那场面要让别人看见,准得吓得毛骨悚然!

哈哈,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在奋斗中寻找快乐,我们在快乐中渐渐成长,我们在成长中放飞自我!我们的青春偶尔“无厘头”!

点评:谁说中学生的生活平淡无奇?平凡的点滴同样可以折射太阳的光彩。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可以写出“活色生香”的好作文。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热爱读书,采集广泛的素材

上面一节我们讲的是积累自己的素材,偏重于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另外一种文章偏重于文化气息,这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爱好文学的中学生,也可以试着创作这样的作文,展示自己的才情。请看下面的学生习作:

倾听音乐

一次的心有灵犀,发现了音乐是心灵清泉的流淌。从此,我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静静的夜晚,在课桌上学习疲倦了的时候,我随手把一张古曲光盘塞进CD机,霎时间《春江花月夜》那如清风拂水般的旋律荡漾在整个屋子里。

泡上一杯茉莉花茶,叮叮咚咚的扬琴声和着悠扬婉转的洞箫声都溶入了这幽幽的茶香。我关上灯,坐在沙发上,微微闭上双眼,任窗外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洒落在我的身旁。神思渐渐轻灵了起来,仿佛畅游在淡如水、浓如墨的中国画里。此刻的我,时而如同一叶小舟漂漾在碧波上;时而像一条小鱼穿越月光的碎影;时而又变成灵巧的彩蝶翩翩起舞于百花丛中……

一切世俗的、物质的东西这时都已经不复存在,大千世界只剩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捧起一颗水晶的心,将自己也融入这水天一色的纯净之中,美得无牵无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人在这样的月夜曾低吟浅唱,唱生命如昙花一现、雪泥鸿爪。我说,何必执著,只要心中有爱,谁能说这一瞬间不能化为永恒?

听,是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桨声吗?看,清风徐来的夜晚是谁峨冠博带“驾一叶之扁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江春水中融入了多少喜乐哀愁,多少离合兴亡,都在今夜化作一片月朗风清…

一曲终了,我从梦幻中走出,神清气爽。灵感如同江水汩汩流出。完成这篇拙作,转身上床,一夜好梦。

点评:作文意境优美,立意高远,对人生的感悟如流水自然涌出。且本文引用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以及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显得内容充实、文采斐然。

可以看出作者是读过一些书的,有一定的积累。有句话叫做厚积薄发,意思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也逐渐得到提升,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文化品位,这正好可以弥补同学们由于阅历较浅而导致的作文中主题思想的肤浅。读书时,可以做一点摘记,也可以写一点读书札记,这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素材。

三、桃源处处可耕田——休闲时也可以积累素材

要说起读书,有的同学还真是“赶鸭子上架”。但要说起看电视、电影和上网冲浪,只怕没有人不喜欢的。如果你在娱乐时,稍稍留点心,还可以顺便积累些写作素材呢。比如,很多同学对四大名著的了解,不是来自原著而是来自电视剧;中学生作文中新鲜个性的语言多半来自电影和网络;中学生写作题材的时尚化,如发掘明星身上的闪光点融入作文……此外电视和网络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提供给我们真实全面的社会素材。因此,很多中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写出了关注社会人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自己敏锐的眼光和超群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写出好的作文并不难,“我手写我心”而已。善于积累素材是基础,不可忽视。素材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大江奔流是由涓涓细水汇集而成的。希望同学们善于积累素材,写出血肉丰满的好作文。记住:采得百花方成蜜,淘尽黄沙始得金。

(李晓华 河北经贸大学附属中学 050061)

篇10:初中生写作素材如何实现强化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学生对写作素材积累的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其写作思维,从而最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一、发挥想象思维实现积累

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进行初中语文课文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及课外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其会积累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优秀素材的积累有利于学生进行写作表达,有利于以此为契机与基础,提升写作想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还应多鼓励初中生进行课外素材名人名言积累,同时教其将所思考内容运用到所写作的作文之中,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而由于素材积累在语文作文写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是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需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意识,进而引导学生养成想象的良好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也需在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及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其重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鼓励其记录内在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及写作的过程中,应教会其养成对不同的社会生活人物、对不同事物表达不同感受的习惯。

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充分发挥想象思维之外,还需擅用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启迪,以形成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素材积累对于写作而言是形成优秀的写作表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教师需擅于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引发其所写作文章的共鸣,进一步激发其情感的表达。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其运用想象力进行素材积累再升华的过程中,需在脑海中构建写作框架。学生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断提高积累素材的能力及写作的技巧,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写作素质能力。再者,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加强初中生对于所积累素材的运用能力,即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素材的创新化运用,使学生逐渐了解语文作文写作与素材积累及与社会人物、事物等发展的密切联系。

二、细致观察生活实现积累

结合真实情感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一篇优秀的文章需在情感上触及他人的灵魂,引起他人的共鸣。教师在初中写作素材积累的指导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擅于将与所写作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现实元素结合到文章中,从而既促进学生观察生活,也可使其结合自身真情实感表达文章主旨及理念。即教师需引导学生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擅于从现实中的某个人物、某个群体、某个故事中汲取灵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然后加之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创造出生动形象、质朴真诚的情感故事型写作文章。教师应持续关注初中生的素材收集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的综合能力。即在初中习作教学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的发展结合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全面认识写作的重要意因素,重视培养学生注重细致观察生活,并重视结合素材融入真情实感。

三、体验生活、感悟情感实现积累

通过培养学生擅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使其逐渐了解一些社会生活的大事小情,进而拓宽学生在生活中写作的表达途径。语文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写作时,也需擅于激发及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其自身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素材需要长期积累,写作能力及技巧也需长期积累,教师需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厚积薄发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积累习惯。如上所述,培养其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及情感,以此发展学生写作思路。此外,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逐渐养成记录生活并表达的良好习惯。

如,教师可通过为学生留课后任务的方式使其积累写作情感。教师可通过诸如要求学生“今晚放学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为其洗脚、观察他(她)们的白发”等课后任务活动,令学生观察父母的表现,并积累自身情感的变化,以使其充分明白与了解诸如《背影》这类如何通过一个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父母之爱。

在初中写作素材积累的教学阶段,教师应为初中生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这是培养其厚积薄发的关键所在。因此,素材积累是其语文写作中的重点及难点。教师需指导学生重视进行素材积累,培养学生发挥想象思维,擅用名人名言启迪,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结合素材融入真情实感,最终提升其写作能力。

上一篇:童话故事灰姑娘二年级读后感下一篇:Roger-企业管理常用缩写术语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