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方法

2024-07-14

博弈论方法(精选6篇)

篇1:博弈论方法

无人机攻防对抗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研究

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为基础,无人机攻防对抗问题为背景,建立无人机攻防对抗问题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针对博弈树的求解问题,设计免疫进化算法,求解问题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解,得到无人机的最优策略序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的应用于无人机攻放对抗问题当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 者:惠一楠 朱华勇 沈林成 HUI Yi-nan ZHU Hua-yong SHEN Lin-cheng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院,湖南,长沙,410073刊 名:兵工自动化 ISTIC英文刊名: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年,卷(期):28(1)分类号:V279 O225关键词:攻防对抗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免疫进化算法 贝叶斯纳什均衡

篇2:博弈论方法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091 姓名:李军

学号:0907010170

2010年12月21日

一、背景:

目前能源行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最终似乎都可以归结为能源价格问题。能源价格是能源市场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能源价格包含了外部因素,竞争性定价机制将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途径。分析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结构现状,研究我国能源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为我国完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引言:

能源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价格包括煤炭、石油、电力等产品的价格。能源的价格政策可促进生产,鼓励节约,使能源尽可能地获得充分合理、最有效的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格体系的合理性。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的价格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能源价格偏低。价格偏低,导致了能源需求强劲,而能源供应紧张,由此产生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矛盾日益加剧,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我国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价格偏低也不利于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廉价的能源的消耗。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2005 年底,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1.1 亿吨标准煤,每万元GDP 所消耗能量比“十五”计划指标上升了27%,比“九五”期末上升了7%。其次,能源比价不合理。我国能源比价是很不合理的,国际上按热值计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比为1:1.5:1.3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为1:4:3。比价不合理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耗结构。如今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太重。而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其它能源而言,它的价格偏低。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能源价格体系改革。

现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我国的能源定价问题,试图通过博弈形成较为合理的价格结构体系。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一)建模前提假设

假设,有n 个厂商生产不同的n 种能源。Pi 为第i 个厂商的战略,它是能源i 的价格,于是第i 个厂商生产的能源i 的需求函数为:Qi=ai-biPi+n(k≠i)

k = 1 Σ λikPk(i=1,2,„,n)(1)其中0<λik<1,表示第k 种能源对第i 种能源的替代系数,ai,bi都是大于零的常数,ai,bi,λik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推算出来。

假设厂商无固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为Ci。厂商同时做出决策,于是各厂商的支付为:Ui(P1,P2,„Pn)=PiQi-CiQi(2)

(二)模型建立

Di 为用C 代替D 中的第i 列所得的行列式。

(三)纳什均衡分析

由纳什均衡的定义可知,P*i就是纳什均衡的定价决策。

(四)结论

能源i 的定价与厂商i 自身的生产成本、其它能源生产厂商的定价、其它能源对它的替代系数有关。当其它参数不变时,可以得出:(1)当其它能源价格Pk变化时,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Pi的同方向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比前者小。如目前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电价的小幅度上涨。当其它能源的定价很低时,能源的定价也会较低,于是能源整体处于廉价水平。这也符合目前我国能源价格总体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

(2)当能源i 的生产成本变化时也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但是成本变化程度△Ci大于价格变化程度△Ci/2。例如目前我国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引起国内成品油价的上涨,但前者幅度更大。

(3)当能源i 的替代系数增大时,能源i 的价格也上升。也就是说如果扩大能源i 的应用范围,可以使得能源i 的价格上涨。由此如果着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可以是新能源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更具动力和活力。

三、政策分析

以上能源价格的博弈论分析,分析了能源定价的原理,为我国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要通过采取健全储备体系等措施,增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在价格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垄断行业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价格大幅波动、供应形势偏紧等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应尽快建立主要初级产品的储备制度,包括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商业储备制度,形成储备体系;同时,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要明确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各方面要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此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增强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合理利用进出口贸易手段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对于增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很重要。

二要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减轻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要研究运用特别收益金等从资源性产品获得的收入,建立相应产品的价格调节基金,当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时,启用基金用于补贴生产企业和特定群体。

三要“小步快跑”地理顺价格关系。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价格关系没有理顺所累积的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定价机制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小幅度地进行调整、逐步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靠拢,并针对特定群体同步采取补贴措施。制定提价方案时,充分考虑提价的频率和每次提价的幅度,尽量避免引起上述问题。

四、基于模型的思考与管理对策

(一)长期建议:

(1)煤炭。要继续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原则,推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逐步与市场价格接轨。要逐步提高煤炭开采的准入门槛,建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促进煤炭企业间有效竞争。要建立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确保企业通过公开竞争获得资源。要逐步提高煤炭资源税标准,最终实现煤炭资源超额利润全额上缴。

(2)原油。要放开原油进口,允许国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进口原油。要积极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通过建设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3)成品油。要尽快放开成品油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领域,将国内原油开采和成品油加工销售环节分开,允许符合产业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成品油的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尽快研究从消费端开征燃油税,通过制定差别税率,调节消费结构;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补贴。参照别国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以税收调节成品油价格的机制。

(4)天然气。要尽快放开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进口,允许符合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天然气的进口贸易。参考沿海地区LNG到岸价格,计入LNG的储存、管输等成本,作为城市门站价格;

(5)电力。要按照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实行政府按照成本定价的改革目标,稳步推进电价改革。要全面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可再生电力加价,严格清理取消对高耗电产业的优惠电价。要继续推行分时电价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煤电价格联动。要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逐步将按用电用途分类改为按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分类,使各类用户价格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减少交叉补贴。

总的来讲,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目标是,无论上游价格还是终端价格,均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二)价格改革

关于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时机问题,改革目前已经刻不容缓。目前矛盾已经发展到政府的价格政策处在两难境地、十分被动的局面,若再不改革、政府继续保持制定价格的权利,在高价格时代,不仅政府要承担通过干预价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承担为能源生产企业补贴的义务,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通过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企业从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则很可能错过转型的历史机遇;再者,从价格改革自身来讲,如果未来国际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改革本身的难度也会更大。从以上几方面来讲,长痛不如短痛,当前亟待启动价格改革。

(1)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逐步放松政府对价格的直接管制,引入竞争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对部分不能形成竞争的领域,政府制定价格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供求状况。

(2)要落实污染者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还原真实成本。无论是能源生产者还是能源消费者,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要缴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等各种费用。

(3)要合理设定资源税费标准,真正体现资源稀缺性。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应当通过资源税费代表全体人民获得相应收益,并以资源税费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手段。要调整完善现行资源税政策,将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使资源税征收额度与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进而和资源开采收益联系起来。要逐步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最终使得因资源开发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即资源性产品价格中的资源价格部分全部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保证全体人民作为所有者的权益。

在具体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为解决能源价格改革可能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冲击、以及可能给高耗能产业带来冲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在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前提下,一方面能源价格改革要和财税改革相配套,不再以直接干预价格、而以财税政策作为主要手段进行能源价格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被高耗能产业主导有复杂的原因,单靠推动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不能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问题,而且可能导致经济减速等新问题

因此,从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问题的角度来看,要毫不犹豫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要与财税、金融、垄断行业、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领域改革相互配套,只有相关措施综合配套加以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方式平稳地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五、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周志明, 陈敏《博弈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志勇, 林勇《统计数据失真蔓延的进化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胡洁 高俊 费立明《客户经理开展信贷业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顾巧论《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伟《电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钟师鹏 谢霖铨《基于博弈论的能源价格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陈其安《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魏震波《博弈论在上网竞价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廖虎昌《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水量定价模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崔萍《博弈论在企业薪酬决策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琨《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辉《从博弈论看统计数据质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永胜《互利共赢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房正义《无线网络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昶伶《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过琥岗《“固定薪酬”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邹宇《国际商务谈判的博弈论议价模型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婷《对“最低价格承诺”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徐品锋《博弈论在薪酬体系的运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叶德磊《日常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博弈论”》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于皓瑾《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岳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博弈论分析》 书籍: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建模》 书籍: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篇3: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

新闻传播学比之其他社会人文学科, 方法论的研究尚未深入, 本文所要论及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博弈论方法, 就表现得比较典型。

将博弈论与新闻传播学相交叉的思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科学方法论讨论最热烈的时候, 新闻理论界尚无人提到。后来新闻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心理学、新闻学与美学、新闻学与社会学等的研究, 开始陆续出现。但新闻理论界在新闻交叉边缘学科研究过程中, 一直没有很好地重视新闻传播博弈学的研究。作者在1997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一段时间, 涉猎了一些有关博弈论的论著, 产生了新闻学、传播学与博弈论之间关系的简单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对新闻文化学建构来讲的, 从新闻文化的外延角度来看, 新闻传播的竞争生态研究, 不能缺少博弈论的思想。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 有关博弈论的书籍开始增多, 后来出现了普及性的博弈论读物, 这些书籍大都将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历史经验等方面内容, 与各种博弈类型相类比, 说明博弈论的道理, 但也带来某些副作用, 即博弈论的庸俗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博弈”一词在新闻报刊、文章论著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闻传播与博弈的关系, 真正被新闻传播理论界重视, 是在2004年第八次传播学研讨会上, 会上提出“传播即博弈”的观点, 并存在争议。2008年10月, 孙光海、陈立生的《传媒博弈论》由三联书店出版, 有论者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把博弈论引入传媒领域的成功力作。

从新闻传播理论界涉及新闻传播与博弈论关系的话题, 或在文章论著中有意识地使用“博弈”概念来看,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狭义基础上的理解。仅仅从传媒市场竞争的角度, 来研究新闻传播的博弈。如《传媒博弈论》一书, “将四大主流门户网站、两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 对各大媒体平时新闻报道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进行分析, 从新闻到版面到受众再到发行, 通过大量案例剖析与实战推演, 总结出各大媒体在不同环境下, 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 从而制定最佳策略。内容包括网络媒体博弈、都市报博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热点新闻与冷门新闻、大新闻与小新闻博弈等”。当然, 从最严格意义上来看, 该书许多内容还停留在下文所提及的第三种认识上。但就分析比较到位的有关传媒博弈的内容来看, 完全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体之间竞争策略着眼, 探求媒体的生存之道。

二是广义基础上的理解。从博弈论的广义思想出发, 来探讨新闻传播领域中, 如何把握新闻活动的规律, 有学者称之为“大博弈的思维观”。实事求是地说, 新闻传播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论述还较少。人们由于对博弈论的跨学科性质意义尚不十分了解, 所以对这种广义理解还持较为消极的态度。传播与博弈是两个概念, 但并不意味着传播不能用博弈观点去研究。小约翰将博弈论研究归入人际传播理论, 说明他已经把博弈论纳入到传播学视野了, 不存在谨慎与否的问题。小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的前面部分特别提到传播学的学科边界问题, 即所有社会科学理论都存在传播的问题, 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 恰好说明了与博弈论的紧密联系。另一位讨论者强调:“用博弈论解释一般传播现象的做法不可取。”这是基于“传播即博弈”这一命题而得出的观点。应该说“传播即博弈”是不对的, 但“传播之中有博弈”, “博弈之中有传播”, 在一般的传播现象中存在部分博弈现象, 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 我们注意到, 在正常的新闻传播过程中, 传受双方理性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的。那种强调博弈论研究对象必须是理性的, 从而认定传播学一般现象无法以博弈论进行解释, 不尽妥当。我们知道, 传播模式研究的前提, 也要求理性的状态。

三是日常通俗语义基础上的理解。一般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或传统哲学所说的作用与反作用意义层面, 来使用“博弈”概念。诚然, 博弈论研究确实离不开这些因素, 但所有事物间的这些因素, 不一定都是博弈论所讲的博弈。也有在互动反馈意义层面, 来理解博弈的, 比起前者进了一层, 然而也不十分确切。如诸多文章中的“不同文化与黄色新闻的博弈”、“媒体道德与新闻价值的博弈”、“新闻规律与媒体利益的博弈”、“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博弈”、“政府与新闻界的博弈”、“博弈海量信息”等。其中有些文章也道出了某些新闻传播博弈行为, 但存在将博弈论泛化的情况。如有论者把主观上的意识与客观上的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 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念或做法与某一具体的观念或行为看做一组博弈现象, 这都是与博弈论不相契合的。我们只能说是直觉地使用了博弈这一名词, 而没有从博弈论的理论角度去进行规范的研究。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专门提倡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博弈论方法, 而是力图客观地思考博弈论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 究竟能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 起到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建构作用, 甚至形成新闻传播博弈论这一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博弈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可能性

德国著名数学家哥德尔1931年提出不完备性定理:第一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在内的形式系统中, 都存在一个命题, 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第二不完备性定理———任意一个包含算术系统的形式系统自身不能证明它本身的无矛盾性。这个定律虽然是针对数学来说的, 但是其革命意义远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 而这种情况也注定要影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诚然, 新闻传播研究中, 也不能将博弈论看做是无所不能的理论。我们研究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可能性, 目的主要是运用其基本思想, 扩展研究视域, 在新闻传播领域内最合适的地方, 找到双方的契合点, 从新的角度描述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规律, 调整我们的传播行为, 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博弈论最基本的思想, 其一, 在同一活动中, 某事物的行为效果如何, 有赖于它事物的行为。其二, 是均衡概念。其三, 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 指行动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进行决策选择策略的目的就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现实生活中, 人们在作决策时可能往往是有限理性。其四, 博弈论是竞争与合作的游戏, 一般有协议契约。根据以上的简单概括, 随之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 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过程中, 有没有相类似的情况?其一, 在同一新闻传播活动中, 双方各自的行为要视对方的行为而定?其二, 均衡概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实现?其三, 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不是理性的?情况允许的话, 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否是追求的目标?其四, 竞争与合作的契约关系,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否建立?答案是倾向积极的。

有了上述基本思考, 我们再从更大一些的方面来探讨运用博弈论的可能性:

哲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即经济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交往关系中的普遍性、基础性。虽然,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素,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 但归根结底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统一。博弈论之所以在经济领域呈现出活跃的情况, 人们之所以在各类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中发现博弈的因素, 是因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交往关系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 归根结底是由交往关系决定的。因此, 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 包括新闻传播业在内的文化产业, 亟须建立一套新型的适应这一体制状况的文化产业伦理。目前可以定义为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就和博弈论中核心理论之一的“均衡”概念相暗合。每一次新闻传播策划、新闻报道活动或具体的新闻传播行为, 都存在博弈论的问题, 因为在某一次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之间、传受之间等, 都有一个行为对策选择的问题, 在现实环境中不可能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不追求个体局部利益的最大化, 可能追求的就是整体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如我国文化产业的双赢策略, 即博弈论的“均衡”。公益与私利、赢利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一直存在, 博弈的均衡可达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社会科学理论范式也有一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问题。

方法论意义。我们知道, 博弈论最初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是运筹学下面的对策论。后来应用于经济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 作为西方经济学前沿领域的博弈论, 已逐渐变为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基本分析工具, 人们十分重视其方法论意义。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 经史子集中博弈的思想无处不在。过去曾有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 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数学, 而社会科学的基础可以是博弈论。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正确, 但是至少应该承认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从广义的角度看, 传播应用学派的传播模式研究, 实际上相当于博弈模型。在我国较为流行的英国人丹尼斯·麦奎尔、瑞典人斯文·温德尔合著的《大众传播模式论》中, 许多传播模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这种情况。该书第一版介绍了35个传播模式, 第二版介绍了66个传播模式。除了个别早期线性模式外, 在控制论的反馈概念出现之后, 传播模式越往后越具有博弈的性质, 甚至可以这样说, 研究当代传播模式离开了博弈的思维, 其研究是存在欠缺的, 虽然其模式可能并不能完完全全解决实际中的所有问题。

理论建构意义。新闻学、传播学以及中国化的新闻传播学, 从它们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 是建立在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日益融合的时代, 在需要破除自然与社会科学鸿沟的时代, 谁也不能断然否定新闻传播学领域可以不要博弈论的参与。作为与社会实践互动频繁、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一的新闻传播学, 从来不存在其他学科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由于受经济学的影响, 人们思考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运用时, 可能认为仅仅反映在传媒的经营管理上。这种狭义的理解, 导致产生了博弈论不适合一般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观点。作者认为, 新闻传播研究中重视运用博弈论, 并不是要求新闻传播理论“范式”像经济学那样转向博弈论, 并把它作为核心的理论分析工具, 而是在理论体系建构中, 对博弈论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将其中合理的内容, 吸纳到基础理论中来。更重要的是, 将博弈思维作为指导理论研究的一个窗口, 扩展新闻传播理论空间。当然, 也可以建立新闻传播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博弈理论”, 进行专门的新闻传播学新领域探索。

结语

新闻传播研究对博弈论产生兴趣已有多年, 但是博弈论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被吸纳与运用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原因是新闻传播理论界对博弈论尚不太熟悉, 对博弈论的理解也参差不齐, 甚至还存在部分抵触心理, 致使研究成果的质与量不甚理想。新闻传播研究需要理论创新, 对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路径。研究新闻传播博弈论, 对理论研究者提出了知识更新的更高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内部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博弈论无论在广义、狭义还是方法应用上, 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肯尼斯·赫文[美]、托德·多纳著:《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施锡铨著:《博弈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罗伯特·吉本斯[美]著、高峰译:《博弈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篇4:博弈论方法

【摘要】社交网络能够为人们提供交友、购物、游戏等多种服务,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信息平台,可以保存人们的各类信息,因此需要采用样儿的访问控制模式,保障人们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改善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发展现状,描述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社交网络访问控制方法,以便提高社交安全性,改善社交服务水平。

【关键词】博弈论;社交网络;访问控制;SNS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云计算、多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和应用,已经诞生了QQ、微信、微博、BBS、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络平台,这些社交服务采用了SNS模式,可以为人们提供交友、购物、学习等多种服务,扩大了人们生活交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1]。社交网络发展过程中,访问控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论文基于笔者多年的研究,详细地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发展过程,探讨了基于博弈论的社交网络访问控制应用设计功能,构建完善的用户信任机制、损益机制和病毒防御机制,能够提高社交网络访问控制能力和成效。

2、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随着Web2.0的诞生,人们社交服务采用的SNS平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以人为本,具有真实化、个性化、互动性等多种特征,目前已经诞生了多种SNS网站,比如LinkedIn、微博、BBS等[2]。具体的社交网络应用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型SNS平台。高校SNS平台发展起步较早,一直走在社交网络的前言,目前常用的高校社交网络平台为人人网、BBS、Facebook等,扩展了高校学生交友、学习、就业渠道,丰富高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商务型SNS平台。商务交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商务活动是企业推广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任务,构建商务型SNS平台,可以为企业构建商务圈,为企业发展提供合作交流、洽谈渠道,目前最为常用的商务SNS平台为LinkedIn,该平台拥有将近7500万家企业入住,涉及电商、旅游、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随着SNS服务平台引入更加先进的推广技术,社交网络在各个领域如雨后春笋,诞生了饭否、美团、占座等多个平台,覆盖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促进了人们生活信息化、便捷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博弈论在社交网络访问控制中的应用设计

3.1构建完善的用户信任机制

目前,许多网络构建信任机制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网络节点操作记录,判定使用主体可信度[3]。社交网络用户信任可以利用博弈论的网络节点信任数值计算方法,确定用户的信任度,计算过程中利用的数据包括用户注册时间、发帖数量和朋友圈人数等,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1)用户驱动方法。用户驱动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关系、朋友圈确定用户信任度,比如用户和朋友圈的许多人都拥有一个共同好友,则该好友的可信度就判定为较高,比较符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2)机器驱动方法。机器驱动方法可以通过SNS平台的发现机制、推荐机制进行执行,平台可以搜集用户的详细信息,利用用户的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行为,统计计算用户的信任值,可以迅速、客观、简单地分类用户,具有自动推荐等特点。

(3)混合驱动方法。混合驱动方法在集成用户驱动、机器驱动等方法的优点,自动计算和确定用户信任度,为用户推荐朋友圈,并且通过用户判定之后方可建立信任机制,提高了信任可识别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2构建用户损益机制

社交网络用户损益是通过朋友圈人数进行确定的,朋友圈人数越多,收益越大,朋友圈人数越少,损失就越大。但是,用户朋友越多,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的概率就变大,为用户信息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构建用户损益机制,可以防止网络欺骗,鼓励用户之间真诚交流。基于博弈论的用户损益机制包括欺骗与非欺骗服务、诚实与拒绝服务等博弈策略。如果用户认为来访人员带来的损失超过收益,存在欺骗訪问行为,可以通过网络将举报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或管理员处,通过监管对访问人员进行惩罚;当系统认为收益超过损失,判定为诚实访问,将其列入到用户的朋友圈,扩展用户的朋友圈人数,提升用户收益。基于博弈论的用户损益机制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欺骗访问、诚实访问,强化欺骗访问的处罚力度,促使用户不能使用社交网络实施欺骗行为,减少欺骗用户数量,提高诚实访问用户数量,促进社交网络能够健康运行和发展。

3.3构建网络病毒防御机制

随着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的普及,其在为人们带来高质量、信息化生活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造成人们的信息丢失,进而钱财、生命安全受到侵害,严重的损害了社交网络正常运行和发展。基于博弈论的网络病毒防御机制可以将用户进行分类,分别是合法用户、攻击威胁用户,这两种用户属于非合作性质的博弈,一方的损失必然伴随一方的获利,是一种非零和的博弈,两者之间的损失和收益是不对等的,并且博弈策略偏向维护合法用户,也就是收益时对合法用户影响较大,损失时对攻击威胁用户影响较大,这种策略可以阻止网络攻击,降低病毒对社交网络合法用户的侵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结束语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快速诞生,社交网络保存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因此亟需提高访问控制管理水平,以便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论文基于博弈论设计了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可以构建用户信任机制、损益机制和病毒防御机制,更加符合人们参与社交网络的应用背景,提高人们社交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宪佳,马建峰,王一川,等.面向社交网络中多背景的信任评估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49(4):73-77.

[2]陈庆丽,张志勇,向菲,等.面向多媒体社交网络的访问控制模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81-187.

[3]刘娜,叶春晓.线上社交网络访问控制模型综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4(5):1-7.

作者简介

郝宗波,男,汉,19770528,籍贯四川,副高级,研究方向:社交网络、软件工程。

基金项目

篇5:博弈论论文

生活中的博弈论

学院:

姓名:

学号:

生活中的博弈论

摘要:本文从实际生活入手,主要是把生活中所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选择用博弈论的思想进行分析。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其实深究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不能只看表面,要仔细分析每一个问题参与者的心理,做出多种情况的假设,才能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关键词:博弈,心理,生活,假设

一、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类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选择问题[1]。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称为完全信息;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

(4)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或者尽管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动态博弈:指双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行动者可以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

二、博弈例证

(一)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由于每个囚徒都发现供认是自己更好的选择,因此,博弈的稳定结果是两个囚徒都会选择供认。这就是博弈的纳什均衡。囚徒困境还适用于很多其他情况。单次多重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作为反复接近无限的数量,纳什均衡趋向于帕累托最优。主旨

囚徒们虽然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在资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缩短刑期),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但实际上,执法机构不可能设立如此情境来诱使所有囚徒招供,因为囚徒们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而无法完全以执法者所设立之利益(刑期)作考量[2]。

(二)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案例

博弈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在这里列举其中两个

1、支票交换

现在有一个盒子,其中装有四张支票,分别是价值1万、2万、3万、4万的支票。规则是甲和乙两个人一起在这个盒子中抽取一张支票,分别看过自己支票的价值,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交换。

甲抽到一张2万价值的支票,在看过价值后表示同意交换,乙看过自己的支票价值后也表示同意交换,试问甲获利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统计,甲抽到的支票是2万价值的,则还剩3张支票分别代表1完、3万、4万价值,则有乙抽得的支票价值共有三种可能情况,有3万和4万两种情况可能会比甲的2万支票价值高,由此可以得出甲获利的概率是三分之二。这是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存在很明显的漏洞,倘若乙抽到的是价值4万的支票,他可能同意交换吗?4万的支票是所有支票中价值最高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可能获利,所以这种情况要排除,乙抽到的必然不是是价值4万的支票。那么还剩下1万和3万两种可能,获利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这样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换位思考,乙抽到如果是价值3万的支票,那么获利的唯一可能就是甲抽到4万的支票,但甲抽到4万的支票同样是不可能同意交换的。所以最终可以得出结论,乙抽到的必然是价值1万的支票,甲获利的可能性为零。

2、三人分金

传统的两人分金的情况较为简单,只需要一个人分,另一个人进行挑选即可得到比较公平并且双方都没有异议的分配方案,现在来考虑一下更为复杂的三人分金的情况。

现有一堆金币,共100个,要分配给三个人,三个人依照抽签决定先后顺序,根据先后顺序逐个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提出一个方案后,让所有游戏参与者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价,如果方案不能获得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同,提方案的人就会出局并受到惩罚,再由下一个人提出方案。

表面上看起来最后一个人是最有优势的,只要否定前面所有人的方案就行了,前面的人都出局了,金币就都是他的了。道理看似简单,但结果真是如此吗?

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并不是抽签顺序,而是你分配的方法。原本第一个人为了不出局,一定愿意放弃所有金币给后两个人。而第二个人人,同样因为决定权完全在第三个人,也只能放弃所有的金币给后者。因此,一般看来,第一人0枚金币,第二人0枚金币,第三人100枚金币是唯一的结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分配方案,第一人99枚金币,第二人1枚金币,第三人0枚金币。这个方案表面上看似不可能通过,多分点给后两人尚且可能不同意,这样应该更不可能。但第二个人何不设想一下,如果第一个人出局,只剩下两个人,在只剩下两个人的情况下,只要第三个不同意第二个人的方案,那就只能是出局的结果,就算第二个人愿意把所有的金币都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同样可以不同意这个方案,而且还不用担心被报复,比起那样,现在的这个方案,不仅不会被出局受到惩罚,而且还能拿到一枚金币,根本没有理由不接受,所以第二个人一定会同意这个方案。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同意了,第三个人是不是反对已经不重要了。很多情况,看似有利实则无利,看似劣势却是优势。

三、博弈论在电子信息领域的意义

其实在电子信息方面也包含有博弈的思想,就每个大学生都会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为例,一个笔记本电脑是由很多部分所组成,CPU、显卡、硬盘、内存等,每一项指标都有等级上的优劣之分,一般来说,各项配置越高,电脑就越好,但是要考虑的不能只是这一个方面,配置越高相应带来的是更高昂的成本,就会导致更高的售价,会影响销售情况。而且,配置越高,各个部分工作产生的热量也会越高,所需要的散热能力也会相应升高,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影响,就无法制作出一台好的笔记本电脑。

注释与参考文献:

篇6: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作业

班级:测控1302

姓名:钟 华 炜

学号:U201314514

2015.6.20 我所认识到的博弈

—测控1302 U201314514 钟华炜

从开始接触博弈论到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博弈论其实无时不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首先,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从来都不知道博弈论是一门学科(但是听说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更不知道博弈论的这些理论。我想大多数选了这门课的同学都会和我一样,首先就会问,什么是博弈论?其实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生活就犹如一个棋局,我们就是棋盘上星罗棋布的棋子,如何与对方棋子博弈,如何赢得棋局,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而这就是博弈,可见,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虽然之前对博弈论的理论没有了解。不过,生活中存在博弈,我想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的能够体会到一些。其实可以这样说,当我们面临纷杂的社会生活,面临着诸多的选择时,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卷入到一场场“博弈之战”中去,无论你愿不愿意,都无法逃避。所以,无论你留不留意,第一个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博弈。

首先,我突然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在选择了博弈论这门课作为我的专业选修课?这不就是一个博弈论问题吗?那么让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当初选课的情形: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013级本科生大二下专业选修课共有:

1.Java程序设计

40学时(含16学时上机)

上半学期 2.数据库技术

32学时(含8学时上机)

上半学期 3.互联网技术及应用

32学时

下半学期 4.博弈论

32学时

下半学期 以上4门课,按类别来讲,3门是属于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唯有一门博弈论除外。按上课课时来分,Java程序设计40个学时最长,其余均为32学时。然后从上课时间来说,前两门课安排在上半学期,其中结课。后两门课安排在下半学期,期末结课。另外,前两门课包含上机课,后两门课没有上机课。

四门课,不同的情况,如何选择呢?如何使自己的选择最大程度的给自己带来最好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大大的博弈问题。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自身考虑,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博弈过程。多种因素互相影响着同学们的选择,很多人往往陷入矛盾中。例如,有的学霸级人物的同学对计算机语言非常感兴趣,无疑,Java程序设计是一个对胃口的选择。但是,在经历过C课设痛苦的煎熬后,对于编程产生的一丝恐惧感会不会影响到他的选择呢?还有,相对于其他课程,Java程序设计要多出8个学时,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学霸们来说会不会是一种时间上的极大损失?从前辈学长学姐口中道听途说而来的关于某某科整体成绩会给的比较高(低)的“经验”估计也会令每学期都要拼加权的拼到头破血流的学霸考虑再三。所以到最后是不是选择Java程序设计就很难说了。我自身的情况是这样的:首先,我对编程语言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很自然的我首先放弃了Java程序设计。而后,我原本是想选择数据库技术的。不过,由于我在学期初报名了汽车驾驶培训,因而上半学期的时间预计会比较紧张,如此恐怕很难调和时间。于是我又将数据库技术排除在外。这下便只剩下两门课候选了,正当我处于矛盾中时,一位同学希望我能和他一起选修互联网技术。而且,据说这门课的老师常给的分数也不会低。那么问题就来了,所谓的“经验之谈”到底只是个别人的臆断还是真的具有普遍性呢?互联网技术这门课是否真如前人所说的情况吗?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最终,我选择的是博弈论这门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班上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这门课,也就是所谓的“跟风”。其实我对博弈论没有丝毫的概念,之前也已经非常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技术了,而我最终却选择了跟风选博弈论。我认为,很多时候“跟风”并不是战略上缺乏主见的表现。很多情况下,主体所趋向的选择往往是最优的选择。在仅考虑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跟风”行为往往具有更大的概率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也有很多情况下这一理论并不成立。这是基于这一点,我最终选择了博弈论这门选修课。

一个简单的选课,现在想来就是实际中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博弈问题。

生活中的博弈论问题更是无处不在的。大到理财投资,小到菜市场买菜,我们都需要通过思考来寻找各类问题的最优解。这就是博弈论之于生活中的应用。

举个例子,打电话是我们每个人日常活中在平常不过的事了。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和家里通一次电话,一般这是由我妈给我打的。由于时间上的原因,我妈一般都只会在中午时分给我打电话。很不凑巧的是,常常这个时候由于我刚上完课,手机往往是出于静音状态,且由于处在公共场合中很难意识到来电。很多时候,当我刚刚回到寝室时就发现我妈一分钟前刚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我选择回拨,万一要是我妈同时再次拨打我的电话,那么我们就都无法打通电话。很显然,这里产生了一个博弈问题,我是否应拨电话过去,取决于我妈是否会拨过来。如果我们其中一方要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就最好是拨过去。因为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流逝。在通话过程中突然掉线也会产生这种情况而且尤为突出。

再比如说,公路塞车的时候,大家都遵守交规,一个人违规进入自行车道,得便宜,但如果每人都这样,则人人都吃亏。如每个人都守规矩,则一个不守规矩的就会获得好处,每个人都不守规矩,则人人都失利。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是从手机说起,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各自的营销方案以吸引跟多的客户,于是短期小范围内的价格战不断打响。然而终究我们消费者还是发现,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而已,整体来讲各大运营商的价格服务还是大同小异的,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待的价格大战。为什么?

在经济学上,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在他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于是公司之间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平衡。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基于这个理论,电信巨头们是万不会希望通过持久的价格战来抢占市场的。这一点于己于对方最终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消费者还是不要再寄希望于它们能够“干起来”而让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了。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们的精彩博弈。东汉三国期间,孙权不但“火烧赤壁”打败曹操,更在此后还长期承担了对抗曹操的主要任务。而刘备虽在赤壁之战中也出了力,但此后几年未与曹操打过大仗(也就是没有尽联盟义务)。倒是趁此机会扫荡地方势力,扩充地盘,直到占据两川,将曹操赶出汉中,不但取代了孙权原来的老二地位,甚至有可能击败曹操,成为新的老大。孙权地位跌落到老三,他的策略也随之改变。于是孙权趁关羽北伐后方空虚之机,与曹操合谋,夺取了荆州,杀死关羽。结果是同盟破裂,刘备兴兵报仇,又被孙权打败。蜀汉从此衰落,东吴也面临了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

从对策论来看,孙权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由于嫉妒,他过早和刘备翻脸,致使两败俱伤。虽然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没能抓住机会夹攻孙权,一举消灭这两个敌手,但蜀和吴此后已经没有可能打败魏国了。其实我认为,孙权的最优策略应该是让刘备去和曹操恶斗,自己扩张势力,养精蓄锐,随机应变。无论两者胜负,自己都能从中获得渔利。历史上由于博弈胜利或失败一统江山或是亡国覆朝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有时一个小小的博弈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历史。

上一篇:优秀学生干部材料下一篇:工商干部个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