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2024-07-26

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通用8篇)

篇1: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

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健全组织体系。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推行区域化党建,可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也可以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络,组建网络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训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引导他们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分级

负责、分类培训,用2至3年时间,把各领域党组书记轮训一遍。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配强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党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培训工作,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促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加快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开展服务。

构建服务格局。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体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篇2: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作者:kzgril 于 2014-07-16 12:03 发表 只看该作者

(1)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2)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连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4)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5)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1)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2)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连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4)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5)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篇3: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一、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1945 年6 月11 日中国共产党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 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在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凡党员均有下列义务: (三) 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样, 党的七大就第一次正式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 全党上下仍然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 坚定服务意识,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如果党员干部不践行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就会背离党的宗旨, 就会失去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而践行党的宗旨, 归根结底的落脚点放在服务上。在民办高校, 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服务教职员工和服务学生两方面工作。高校的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要围绕这三项基本的职能来展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特别强调了对党员的服务和权利的维护,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同时给创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了直接理论根据。

二、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如同是党的基本细胞组织, 肩负着与群众血肉联系的使命和责任。基层组织直面群众, 与群众接触密切, 代表着党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而, 全面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要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就必须利用基层党组织与群众接触密切的特点, 发挥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 坚持服务群众, 创先争优, 以一些典型的基层模范人物来影响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党章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史, 党之所以从一个只有50 多人的小党, 发展成为如今有着8000 万党员的执政党, 并且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成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归根结底, 是由于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坚持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在民办高校中, 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就要紧密结合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项具体工作, 围绕学院的中心任务, 凝心聚力, 为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同时, 要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 引导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三、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符合群众对党的热切期望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关键是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要有所转变, 把自身的功能定位转到服务上来。服务的对象是群众, 服务的内容是关乎群众的民生、发展各个方面, 服务的要求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新时期, 以前以管理为主要功能的基层党组织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和群众的期盼。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仅仅传达上级精神的基层党组织, 而是对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创建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 由于民办院校青年教师居多, 一般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另外, 由于青年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 有着诸如工作经验不足, 工作压力大的普遍特点。根据这一现实, 基层党组织要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 将其作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只有教师身心健康, 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除了服务于教师, 基层党组织另一个重点是服务学生, 充分发挥班导师和辅导员的思想教育作用, 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给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传递社会正能量。特别是思政课堂中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的引导。

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 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服务不是盲目服从, 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服务。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根据不同的教师学生, 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法。二是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 将服务师生做到实处。要做到这两个要求,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就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善于总结。这样才能既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又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进而提高领导力, 完成上级党组织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四、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近日在广西调研时强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事业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就要重视基层、强基固本,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 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2014年以来, 全面从严治党已经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词, 正式进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当中。“全面”二字表明, 从严治党是对全党上下每名党员、各级组织的统一要求。而作为战斗堡垒的基层党组织, 更是要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基层党组织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 要从服务二字上做文章。十八大以来的“八项规定”和“清除四风”, 已经为基层党组织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 深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只有立足于服务, 扎根于群众, 基层党组织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量, 才能抵制四风等问题的侵蚀, 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民办高校, 广大师生党员, 不因应成为党员而沾沾自喜, 认为入党就是终点。而应以成为党员为新的起点, 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 深化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

五、推进民办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全面贯彻三严三实的实践前提

2014 年3 月9 日,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严三实”, 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成为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从严治党之后又一条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准则。

“三严三实”中, “严”与全面从严治党互为呼应, 既要求党员干部贯彻“权为民所赋, 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又强调党纪国法并非一纸空文, 广大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实”遵循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做人、处事、创业都落到实处。

在民办高校, 基层党组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重实干、办实事、求实绩, 做到以严砺德、以实成才, 成为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又符合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新的要求。因此, 全面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民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然也要紧紧围绕服务推进建设。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服务校园里的广大师生, 同时又要服务于与学校息息相关的社会群众。因此, 全面推进民办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委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应成为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委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党建有着新的要求。十八大以来, 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成为党建的目标之一。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地提出, 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继续发扬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和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有着新的要求和更为突出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民办高校,服务型党组织

参考文献

[1]柴媛媛.着力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4 (02) .

[2]徐杏根, 吴刚.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 (02) .

[3]杨江民.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党组织建设模式探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04) .

[4]彭配军.试论高校班级党组织建设[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 (09) .

篇4: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型

一、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概念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基层”是进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阵地,用以联系、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体现党服务于群众的功能。其次,“服务群众”是党的基层组织及全体党员通过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引导群众等群众工作,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再次,“服务型党组织”是制度机制,是开展群众工作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国有企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构建服务于群众和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关键是抓党建,而要实现企业的改革发展,关键是抓服务,因此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及核心内容是服务,国有企业可以借此契机改进自身的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树立党组织清廉务实为民的形象,不断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服务于基层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党员干部能主动、热情地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发展,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聚集强大的力量。

二、当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着服务意识低,服务能力弱,服务形式旧,服务基础虚等不足。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尚未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宣传力度不够,未做好深入地动员,企业职工对此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致使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明晰,缺乏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服务意识低下,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和口号。国有企业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工作的中心放在生产任务的完成上,而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党员的培训和教育,致使企业党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能力较弱。当前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没有及时转变服务的意识及观念,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在工作方式上存在惰性思维,习惯于沿用以往的发布命令、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来开展工作,服务的形式及载体较为传统陈旧,缺乏创新的精神,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毫无亮点和特色,致使活动开展成效低,企业职工参与度不高。此外,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较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不够通畅,打击了党员干部的服务工作积极主动性,致使其服务深度广度不足,服务效能低下。

三、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应提高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使企业职工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其以服务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基层为根本的理念,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其更好地企业的稳定发展服务,为企业职工服务。提高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认识,强化企业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真心为民”,将基层职工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走进基层,切实做到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所关心的事情,解决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民服务从而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作为切入点,通过诸如集中培训、名家授课、座谈交流、专家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以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及理论水平,加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此外,可采取脱产外培的形式,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基层党组织干部到党校参加教育培训,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的综合素质及其服务于基层工作的能力,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思想组织保障,确保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和落实。

(二)创新形式,丰富载体

创新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式,丰富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切实做到与时俱进,能提高企业职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开展效果。认真学习并贯彻党的最新方针及战略,创新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新思路,并进一步引导党组织干部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与践行,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发挥小组建设职能作用,便于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变化与述求,切实解决其实际问题,继而逐步统一企业员工有关爱岗敬业的企业中心工作的思想和行动,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丰富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载体,根据基层党组织内部的个体差异,分类设计载体,制定方案,并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工会等多个组织的作用,实现服务载体的多样化,搭建企业信息服务工作平台,用以传播党务信息和党建知识,汇集民意,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全、更多层次、更广领域的服务,以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度。

(三)健全机制,夯实基础

健全的机制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用,保证其正常运作,真正实现服务于职工群众的基础。国有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的党内服务机制,用以落实保障党员的权利,推进党内民主,实现党内的互相帮助,确保党员拥有通畅的意见表达渠道,有效解决党员的合理述求。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运行保障机制,落实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责任及督查,整合各项资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考评机制,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群众满意度指标的比重,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将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国有企业党员干部的基础阵地,并请基层职工直接参与对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把服务成效作为考评的核心要素,将考评的结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评先评优、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到绩效考核和岗位考评之中,以评选晋级直接挂钩。

参考文献:

[1]赖金贤.企业构建服务型党建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4.

篇5: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三下乡”服务队走进苏区,服务基层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此,国家近日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若干意见》精神,在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一线中奉献青春,奉献力量,展示当代青年风采,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将军县”——兴国县开展“走进苏区,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挂职基层,开展政策宣讲活动

为努力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7月7日,实践队24名实践队员分别前往赣州兴国县高兴镇蒙山村、高湖村、长径村、樟坑村等地基层组织担任村长助理,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基层单位日常管理、业务实习、学习宣传和文化卫生建设等活动。

队员们根据本村情况,在当地的主要学校、村委会黑板上制作了“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相关政策,并与当地的基层干部共同学习习近平两年来国家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文化墙的内容汇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诠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工业、农业、交通多方面的生动案例等知识信息。通过队员的悉心介绍,和文化墙图文并茂地介绍相关政策知识,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关注。

同时,实践队队员们还携带“原中央苏区县的基础教育实施现状”、“原中央苏区收入分配政策及其效果调查研究”、“基层挂职锻炼在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三个课题走进当地百姓家中,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以期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行动路径。

体验民情,享受劳动最光荣

高湖村是远近文明的花果山庄,产业结构非常丰富,除传统的水稻种植外,还种植西甜瓜、百香果、葡萄,建有多个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学习基地,来到高湖村挂职的实践队员们一去便扎进了高湖村麒麟瓜产业种植基地开展生产劳动,队员大多都是第一次到田间地头实践劳动,很是新鲜。听取果农们讲解麒麟瓜的种植技巧,队员们跃跃欲试,在果农们的陪同下开始劳动。夏季瓜棚内的温度很高,一会儿功夫,队员们就挥汗如雨,但是热情却丝毫不减,干得热火朝天。队员张波儿说“看见我亲手采摘的西瓜,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处理村务,服务新农村建设

长迳村是有名的将军故里,全村总人口4211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7月10日,在没有空调的村委会办公室内,实践队员帮助村干部整理申请新农村示范点、民房普查资料,核算上半年村内粮、棉、经济作物等产量数据。实践队员本着务实肯干的精神,不怕任务繁琐,不嫌数据枯燥,相互分工合作,短短一个下午就完成了村委会所交待的任务,博得了村干部的好评。

下午,实践队队员更是在长迳村村干部的带领下,投入到当地的村容村貌整理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支援当地的新农村建设。队员们挨家挨户,将农户门前废旧的杂物、碎石、柴薪等搬至民房后划定的制定区域,使村镇杂乱的街道变得整洁。队员们在整个工作中不埋怨、不叫累、不放弃,一直坚持到晚上工作结束。一名实践队员表示:村里的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亲自投入到这项体力劳动中,对他们的触动和激励作用很大。他还表示自己要学习村里有关领导这种深入基层、身先士卒的带头精神,做人民的公仆。

深入基层,走村进户做问卷

前往蒙山村和樟坑挂职的队员还将针对赣南原苏区发展态势的调研带到了挂职地,在了解了基本的村情后,蒙山村的实践队员在村委领导的带领下,队员们带上事先准备好的问卷,深入田间地头,进到老百信的家中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获得调研所需的一手建议与意见,以期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行动路径。在调研途中,队员们看到当地村名在田里割稻谷,他们二话不说,就和村民一起加入到劳动中,实践队员曹枭龙说:“和村名们一同打稻子的一幕,心里满满都是丰收的喜悦。樟坑的实践队员们则来到当地的小学对当地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篇6: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一. 前言

‚你们现在是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国家已经决定,5年内还要招聘10万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当‘村官’。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像你们一样把理想付诸行动,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

为了解决、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可以更好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国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加入大学生村官的行列。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基层服务和就业现状,我对一位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以下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二.正文

(一)、就职原因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该大学生选择做村官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村官属于国家鼓励行业,做村官响应了国家号召;其次,该学生喜欢基层工作环境,想为村镇发展做贡献;最后,村官属于基层岗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

在我看来,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做村官主要是因为:

一、找工作难。近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不少高校毕业生将就业目光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特别是对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又

错过最佳招聘时间的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或许是他们跨入社会时的最后选择,3年合同期满后,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并可能落户城市。

二、待遇优惠的吸引。现在,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刚开始参加工作工资大约在2000到3000,虽然村官的工资也在这个范围内,但相比于普通公司,国家政府给予大学生的待遇更加优惠,各政府均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除工资以外的津贴、补贴、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三、在农村也能实现理想。调查中,该大学生‚村官‛表示,‚已做好吃苦准备,到农村锻炼三年,希望有所成绩。‛我相信,与其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村官‛并非少数,不少人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怀有感情。他们认为,只要肯干,农村照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不少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了做村官这一条出路。

(二)、是否长期从事该行业

大学生村官的职位一般的都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

助理。当三年工作期满后,他们将何去何从?我调查的该大学生村官有长期从事本行业的打算。

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我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在三年期满后,报考公务员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在有基层工作经验公务员岗位所占比重日趋增加的宏观背景下,3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在某中程度上增加了他们报考公务员的砝码,与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相比具备了无于伦比的优势;考研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条选择,继续深造为以后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或自主择业增加砝码;进入劳动市场自主择业,他们并不

具备优势,大部分企业招聘不会因为你在农村锻炼(服务)了3年,而优先录用你,企业会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选拔更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但大学生村官与一般毕业生相比,更加熟悉农村市场,对于那些想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来讲,村官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整体来说,3年工作期满后,报考公务员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

择,这些经过3年农村基层工作锻炼的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将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会更好的发挥服务和引导功能。

(三)、如何做好村官工作

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只有深刻了解

村居建设现状,认真分析村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才能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较好较快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才能做成有建树的村官。

我认为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应做到:

一、要立足社区,因地置

宜,创新思路,发展特色社区经济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联营合作。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为载体,以推动社区经济产业发展为目标,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和城中村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发展社区特色经济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二、全面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各社区都有针对不同项目形式,制定不同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形成纵向到底横抽到边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严格,不管企业或经济实体效益如何都能严格管理财务,做到收支平衡、专款专用,无乱帐现象。

三.结论

篇7: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摘 要: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应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各地顺应服务科学发展需要,努力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律,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大学生村官;作用

基金项目: 2013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3LKT46)及淮海工学院2014年党建暨思政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如何拓宽视野、自觉态度,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过多次指示,各级党委加强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规定,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其他村“两委”职务。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后能和村民快速的融入到一起和农民打成一片,只要大学生村官真正的将全身心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熔炉中,群众是非常认可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的。

1.大学生村官多元职业价值取向和从业动机,为基层党政储备高素质人才。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发展的力量,是可贵的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大学生村官都有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理想追求,实现大学生村官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决心。有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是为体现个人价值才选择这个职位,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为农民做点事情;只有小部分大学生认为选择大学生村官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和工资待遇不错。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是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并且确实能够最大的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理性选择和感性顺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有激情、有闯劲,政治素养高,为民服务意识强烈。正成长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支受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的新生力量。从政治面貌看,大学生村官加入了中共党员的比例非常大,表明大学生村官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愿望非常强烈,是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队伍。大学生村官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主动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从原来的怀疑、不信任到现在的普遍认可,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要求,从原来的可有可无到现在的重要依靠。

3.个性化培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大学生村官在村社一线得到锻炼提高,成为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许多大学生村官反映,经过在农村几年的摸爬滚打,经历了从象牙塔到农村基层、从天之骄子到农村知识青年、从握笔杆子到拿锄头、从大学生到小村官的转变,思想日趋成熟,能力不断提升,意志得到锤炼,敬业精神明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群众感情更加深厚,一大批优秀村官成长为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被选举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也得到了积极实践。各地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选拔力度,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镇领导干部。

4.拓宽渠道,为有志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中组部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主线,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等13个文件,协调中宣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十多个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各地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普遍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聘录用、管理考核、教育培训、培养使用、期满流动等配套制度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基本形成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机制。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大学生村官问题也成为了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社会积极配合,共同探索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思路。

1.价值取向错位,自我定位不准。一是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理解,认为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更多地是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来抓。二是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只是镀镀金,待不住也待不长,非长远之计,不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管理和服务也不到位。三是担心这支队伍将来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成为包袱,存在被动应付思想,甚至不敢选或者尽量少选。

2.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工作能力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理论上在农村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农学专业仅有少部分,其他如理学和工学等自然学科类专业总的构成比例也比较低。有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村所需的农业技术、农村村务和农村组织建设等基本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在大学生村官工作过程中要多开展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履职能力。

3.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基层工作缺地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尽管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和基层的热情很高,但下到基层下到农村后,仍然会受到一些限制。很多的大学生村官直接从学校迈入社会,就下到人际关系和问题矛盾都错综复杂的农村,对村内的工作环境、风土民情都缺乏了解,人生地不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到村具体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大学生村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大学生村官是直接从校门跨进了农门,没有经过磨练缺乏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建议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广大学生村官政策,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学生到村任职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1.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思想。一些地方存在认识不到位、不统一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原因。而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应提高思想认识,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认识,大学生村官不是官,也不是作为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村官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老百姓服务、深入基层彻底摸清村情民意、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为村居办实事、知识引领带领创业致富的生力军和先行者;另一方面是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党组织书记。这部分人承担着具体培养、管理、帮带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他们的思想认识直接决定着中央精神要求的落实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2.规范岗位职责。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要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可干、得到锻炼,必须根据不同的阶段相应明确工作职责。在三年的聘期中,第一年重点是了解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实现角色转变。如整理一套涉农政策,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建立一套村情档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学会不门实用技术,等等。第二年重点是全面参与村里工作,提升能力素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代理村民办事等。第三年重点是负责村里一方面或多方面工作,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3.严格管理考核。针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在聘期内,乡镇不得长期截留,县级以上部门不得借调使用。基层调研建议,可由县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集中性工作和到信访、拆迁、综治等岗位锻炼,但一年内累计不超过两个月。二是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办法,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分值比重;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采取考试加考核方式确定总成绩,考核权重不低于50%,树立起注重实干、群众公认的良好导向,避免“埋头工作的人由于顾不上复习考试吃亏”的现象。三是完善退出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主要是希望一些优秀的、有发展前途的继续在农村锻炼成长,将来进行重点培养,而不是把一些工作平平、表现一般、找不到其他出路的全部续聘留村。

4.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行以来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同志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工作和成长创造了条件。一是健全完善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机制。按照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培养链中的年轻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目标,建议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进入公务员队伍,进入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社会组织,自主创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深造。二是逐步改善待遇条件。在落实各项补贴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工作生活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明确服务期满后当选村“两委”主要干部、继续留村工作的,报酬按照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与本地同级村干部补贴之和的标准发放,同时享受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等政策。三是为长期担任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大学生村官解决事业编制。规定连续在村服务三个聘期、担任村“两委”副职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转为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根据需要仍可留存工作。五是鼓励各地探索完善其他激励保障政策。比如按照法律规定给自愿留存的大学生村官落实分地、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境外培训、解决大学生村官“专项事业编制”等政策措施,可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国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与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7).[2]李凌,李亮.深入思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个关键 [J].共产党员,2013(2).[3]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途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05-01

[4]殷殷.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以苏北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6).[5]王文举,范合君.北京市“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中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8(12).作者简介

篇8:大学生服务基层的意义

1 内涵

1.1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

东莞的镇、村级图书馆是指由市、镇、村三级文化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建设, 或由镇、村文化部门各自独资建设, 依托东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异服务的公益性图书馆。其管理模式为总分馆模式, 即通过各级财政支持向公众免费开放, 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 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这项服务。

1.2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指基层政府文化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公众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 向其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制度、系统的总称, 它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向基层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在东莞地区则是指镇、村级文化服务体系。

2 相互关系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构成,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2012年, 东莞已经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 590多个图书馆遍布全市各镇、村和社区。 (2)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丰富的馆藏资源, 这是其他信息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3)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比如集群管理系统、东莞移动图书馆、文化E管家等创新性技术。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样具有一致性, 主要包括: (1) 公共性。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是全民所有的, 其服务面向大众。 (2) 公益性。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所有基本服务都是免费的, 东莞所有图书馆都能做到这一点。 (3) 公平性。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为任何人提供的服务质量都一样。 (4) 均等性。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为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人群提供服务。图书馆的这些特性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特性是一致的, 因此, 其影响力也是正面的。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东莞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时, 镇、村级图书馆得到了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其的投入也逐年增多。因此, 随着图书馆地位的不断提高, 吸引了许多人才, 比如厚街、洪梅等镇街的图书馆中都有中山大学图书馆学毕业的人才。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了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对象。如今, 各级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等都已经成为了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最佳合作对象。比如各镇的儿童故事大王比赛与电视台合作后,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和作用

3.1 定位

3.1.1 公益性定位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所有基本服务都是免费的, 尤其是各类培训、讲座、活动等。相关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创收”。

3.1.2 普及科学知识和终身教育定位

提高公众文化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镇、村级公共图书馆要承担起知识普及和终身教育的使命。图书馆是一座知识宝库, 其信息含量远远多于学校和其他机构, 是公众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场所, 是永不关门并不断发展的终身教育课堂。

3.1.3 保存文化遗产定位

东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各镇、村均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公众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 首先会想到去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了解, 因此, 图书馆要科学、妥善地保存文化遗产。

3.1.4 促进社会公平定位

如今, 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 特别是弱势群体, 他们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镇、村级公共图书馆应该以身作则, 引领社会公平正义之风, 要在图书馆内营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小社会, 尤其要尊重和关注少儿、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3.2 作用

3.2.1 保存和传递文献信息

东莞地区镇、村级公共图书馆均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献, 并按照每年10%的速度递增。正所谓“每本书有其读者”, 图书馆要通过各类活动把文献信息推送到公众的生活中。

3.2.2 开展社会教育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的培训、讲座和群众活动逐年增多, 群众的参与热情也逐渐高涨。比如, 谢岗镇黎村图书馆一年举办20多场活动;洪梅图书馆每逢暑假活动场场爆满。

3.2.3 推广社会阅读

公共图书馆具有馆藏资源丰富、阅读环境良好等优势,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推广阅读活动, 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选择健康的阅读内容, 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2.4 完善休闲娱乐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除了提供阅读休闲外, 还应兼顾其他休闲方式。尤其在农村, 音乐休闲、动漫休闲、影视休闲、网络休闲等往往更受欢迎。比如, 塘厦图书馆内就建有音乐图书馆, 而全市各镇、村级公共图书馆每月至少举办1次社区网络学堂活动。

4 镇、村级公共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的持续性得不到保障

在一些欠发达的镇、村, 由于经费不足, 导致部分活动和服务不能持续。其中, 大多都是一次性投入, 导致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4.2 人员流动性问题

图书馆的工资待遇低导致管理人员不稳定。管理人员一般经过市、镇图书馆统一培训后才能上岗, 而人员的频繁流失和补充则意味着会增加培训成本。有时不能及时招到管理人员, 也会给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4.3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每个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不同, 所以, 建设规模和质量也不同。虽然同在总分馆体系下为公众服务, 但是, 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进而造成了不同镇、村公众享受服务不平衡的状况。

4.4 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缺乏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法律依据, 地方法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 导致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管理体制和服务规范, 尤其是无法统一保障经费的使用。

5 发展对策和建议

5.1 加强合作, 争取社会捐助

要加强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合作, 争取社会人士的捐助。比如, 与各企业、公益性民间组织和各级文化部门合作, 争取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对其的关注和捐赠等。

5.2 加强沟通, 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

加强与镇、村相关部门的沟通, 说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 分析管理人员不稳定的原因, 阐明提高管理人员待遇的必要性。

5.3 完善制度

文化部门应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 以发文的方式执行, 确保图书馆事业有序发展。

5.4 加强培训和指导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并定期到现场指导, 及时改进工作中有待提高的地方。

6 结束语

从东莞市政府大力打造文化名城和创建全国领先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决心中可以看出, 未来镇、村级公共图书馆必然会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只要把握机遇、着力发展, 图书馆事业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静.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基层图书馆建设, 2010 (4) .

上一篇:生产组长转正报告范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