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2024-05-12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共8篇)

篇1: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承诺书

本单位(单位名称)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遵守相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特郑重做出如下承诺: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相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行消防安全义务,落实各项防火安全职责和措施。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三、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建筑物防火间距、安全疏散、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四、电气敷设、防爆灯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五、在生产、储存、经营活动中,严禁带入明火。

六、定期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排查火灾隐患,做到每天有记录。

七、按照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规定,配置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做好消防器材的维护保养,保证器材完整好用。

以上系我单位做出的保证,我单位将信守承诺,若有违反上述保证内容,我单位将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消防法规规定的相关法律责任。

单位名称(公章):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此消防安全承诺书一式两份,一份由签订单位留存,一份由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篇2: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DB37 东

DB 37/ T 654—2012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201210发布 201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65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对DB37/T 654-2006《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亓延军、张元祥、王忠、张少见、王林静、闫宏、陈亮、秦璇。

I

DB37/ T 654—2012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消防安全组织制度、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等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检查指导。消防安全组织及职责

2.1 建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a)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b)将消防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c)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d)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e)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f)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g)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2.2 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履行下列职责:

a)拟定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b)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 c)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 d)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e)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f)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 g)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h)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3 明确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确定专职或者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4 实行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2.5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接受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的指导,并符合下列要求:

a)配备充足的灭火、防毒、堵漏、破拆等车辆、装备和器材,按需配备专职消防队员; b)积极开展防火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并负责训练志愿消防队;

DB37/ T 654—2012 c)加强技战术训练,制定灭火应急预案并进行实地演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战斗能力; d)随时作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爆炸事故,及时有效处置。

2.6 按规定不需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装备。3 规章制度

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下列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公布实施: a)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b)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c)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e)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f)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g)火警处置程序;

h)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安全管理制度; i)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j)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k)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l)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4 消防安全布局及消防车通道

4.1 易燃易爆场所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路等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4.2 易燃易爆场所储存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4.3 严禁占用防火间距。

4.4 易燃易爆场所应按照规范要求在生产区、储罐区、装卸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并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需要。5 消防设施器材

5.1 按要求配置灭火器、灭火毯、灭火砂、消防桶、消防锨等器材;灭火器选型准确,配置数量充足,放置位置合理,便于取用。

5.2 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配齐扳手、水带、水枪、泡沫管枪等器材。5.3 按要求设置防雷、防静电、火灾报警等装置。

5.4 储罐区、生产装置区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冷却装置,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干粉、泡沫液等灭火药剂。

5.5 消防设施、器材应确定专人负责,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要委托具有维护保养资格的企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5.6 单位应建立消防设施配置及维护保养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时间等有关情况。6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DB37/ T 654—2012 6.1 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6.2 单位应在公共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6.3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对在岗人员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

a)有关消防法规、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d)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6.4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a)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b)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c)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d)重点岗位从业人员。

6.5 消防安全教育应使员工达到“四懂四会”。即: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6.6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7 用火用电

7.1 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动用明火。因设备检修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焊割等明火作业的,应落实下列措施:

a)办理动火许可手续,动火操作人员具备动火资格,指定专人到场监护,灭火器材配置到位; b)动火地点区域内不得放置易燃、可燃物品; c)焊具、燃气、氧气瓶放置地点符合规定; d)电焊电源、接地点符合防火要求; e)落实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

7.2 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区域,严禁在禁火区内吸烟、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

7.3 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作业时应当着防静电服,不穿带钉子的鞋,不使用产生火花的操作工具。7.4 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佩戴火星熄灭器。

7.5 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的电气线路、开关、灯具、电器设备等应达到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在危险区域临时用电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消防安全。8 防火巡查

8.1 易燃易爆场所应当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a)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b)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及履行职责情况;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d)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e)管道、容器阀门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f)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DB37/ T 654—2012 g)库房储存物品外包装是否完整; h)泄压设施有无异常; i)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8.2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基本技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岗位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c)消火栓、灭火器、逃生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d)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各种工艺指标是否正常; e)设备、管道、阀门及连接处有无跑、冒、滴、漏; f)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8.3 防火巡查应按照规定的巡查路线和时间进行,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巡查记录上签名。9 消防安全检查

9.1 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根据重大节日、季节变更的需要适时组织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每周应开展一次防火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2 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依法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情况; b)各部门(车间)、班组逐级岗位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及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d)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e)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f)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g)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设置及完好情况;

h)消防水源情况,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各类灭火用药剂、材料、油料等是否齐备充足;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自动消防系统、储罐冷却系统等维修保养是否到位,运行是否正常;

i)电气线路、设备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有无违章使用情况等;

j)压力容器、管道、工艺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设施是否完好有效,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措施落实情况;

k)工艺装置和管道的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完好、醒目,各种设备、管道、阀门及连接处有无跑、冒、滴、漏;

l)水泵房、配电室、各种机房、易燃易爆物品库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m)专职(义务)消防队是否配备相应的器材、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使用和完好有效情况; n)有无违章动火情况;

o)各项消防工作记录是否齐全; p)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9.3 消防安全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10 火灾隐患整改

DB37/ T 654—2012 10.1 巡查、检查发现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

a)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b)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c)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d)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e)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f)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10.2 巡查、检查发现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者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分工,责成督促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对涉及资金投入及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通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人。

10.3 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10.4 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人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保障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上级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通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整改情况并申请复查。10.5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11.1 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演练,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要求。

11.2 根据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组建消防应急处置的第一、二梯队,各类工作人员不足50人的可成立一个梯队。

11.3 灭火演练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a)灭火行动组人员要熟知消防设施、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位置、使用方法、要求及各部位火灾的危险性;

b)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通过无线对讲系统或单位内部电话等方式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查看人员及其他员工确认(发现)火情后,要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等通讯方式向消防控制室反馈(报告)信息; c)现场人员向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反馈信息的同时组织第一梯队灭火行动组佩带个人防护装备器材,在30秒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有秩序地灭火;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接警后立即启动消防设施,并通过单位内部电话、无线对讲系统或广播、警铃等有效方式,发出火警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赶赴现场,并向企业专职消防队或公安消防队报警;

d)第二梯队灭火行动组接到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形成第二灭火力量,实施增援灭火;

e)通讯联络组应搜集火场信息,保持灭火行动组与疏散引导组之间,第一、二梯队之间,各组与指挥机构(消防控制室)之间,单位与公安消防队之间的联络畅通。

11.4 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和要求如下:

a)疏散引导组人员要熟知消防疏散装备、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明了火灾时各人分工负责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DB37/ T 654—2012 b)火灾确认后,要及时启动应急广播或通过喊话、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c)d)e)f)g)正确方式、沿正确路线、有序逃生,并提醒火场人员疏散时不要恐慌,要互帮互助,提高疏散效率;

发生火灾时,应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人员疏散,并视情适时通知所有人员疏散; 第二梯队疏散引导组接到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实施增援;

疏散引导组要保持与指挥机构(控制室)、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的即时联系,随时根据火场现状调整疏散路线;

疏散引导组应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消防档案

12.1 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能够反映出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内容详实,更新及时,并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12.2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b)建筑物或者场所施工、使用前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消防安全检查文件、资料; c)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d)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e)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

f)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g)与消防安全有关的重点工种人员情况; h)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i)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12.3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公安消防部门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b)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的记录; c)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d)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e)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雷、防静电)等记录资料; f)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g)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h)火灾情况记录; i)消防奖惩情况记录。13 监督检查

13.1 公安消防部门依据本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13.2 检查发现单位组织制度、档案建设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3日内进行修订和完善。13.3 检查发现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或拘留等处罚。

13.4 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

DB37/ T 654—2012 间距;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等违法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

13.5 检查发现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13.6 检查发现未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要督促单位限期建立,并按规定配备消防车辆、器材和装备。

13.7 检查发现易燃易爆场所与居民生活区防火间距或贮罐区内防火间距不符合要求、消防通道严重不畅、灭火药剂和消防供水严重缺乏的,要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彻底整改。

13.8 因安全布局不合理而严重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易燃易爆场所,应当提请政府纳入城市搬迁规划,并采取限期搬迁、改变使用性质、限制生产或储存化学物品种类和数量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14 企业的上级业务(行业)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指导。

篇3: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抚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 km,南与本溪相望,北与铁岭毗邻。雷暴是抚顺地区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年雷暴日34 d,属多雷暴地区。雷暴的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击毁供电通信设备,引起火灾,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1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地质及土壤概况

1.1 场地土质类型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建筑场地表层为盐碱地,下层为砂壤土。经现场测试5点,土壤电阻率平均为800Ω·m。

1.2 建筑物特征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地处抚顺西部会元化工产业园区,海拔432 m,属抚顺高海拔区域,主要储存、生产油品、乙烯类易燃易爆物质,其周边300 m内环绕多家易燃易爆化工场所,厂区内主要以罐区及生产设备区为主。厂区内罐区共有储罐10个,单个储罐高7 m,直径3 m,整体罐区长30 m,宽20 m。设备区距离罐区15 m处,生产区长25 m、宽20 m,最高处10 m,平均高度8.5 m。

2 雷电风险评估

现阶段对各类场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根据IEC62305、GB/T21714—2008等标准[1,2,3,4],但这些标准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如文中所提到的非建筑类的设备区,主流方向为利用IEC62305、GB/T21714—2008等规范,将非建筑物的设备区,模拟为建筑物,按照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式,对此模拟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5,6,7]。根据现场情况,将厂区内罐区与设备区看作1个区域,因此将化工厂模拟成长70 m、宽20 m、高10 m的建筑物。

2.1 评估依据

IEC62305-4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3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害和生命危害;IEC62305-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03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IEC61024建筑物防雷;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IEC61643低压供电系统中的过电压保护器。

2.2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本模拟建筑的L=70 m,W=20 m,H=10 m,有效截收面积:

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有效截收面积:

因入户线缆全部埋地引入,雷击服务设施的截收面积:

雷击服务设施附近的有效截收面积:

土壤电阻率为800Ω·m,模拟建筑物与第1节点间的服务设施绕路的长度取Lc=1 000 m,连接到服务设施a端的建筑物高度为Ha=0 m,连接到服务设施b端的建筑物高度Hb=15 m。

2.3 建筑物年预计雷电闪击次数

年雷击大地密度: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位于西部会元化工产业园区,海拔432 m,属抚顺高海拔区域,且处于本区域内1座孤立山丘顶部,附近无其他建筑物或树木,属“小山顶或山丘上孤立的建筑物”,其建筑物的位置因子Cd=2,取变压器因子Ct=1。

雷击模拟建筑物的闪击次数为:

雷击模拟建筑物附近的雷击次数为:

雷击服务设施的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

2.4 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计算

根据该公司的特点,需要考虑直接雷击引起的模拟建筑物风险分量RA、RB、RU、RV,RA为在建筑物外距离建筑物3 m范围内,因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人畜伤害的风险分量;RB为与建筑物内因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或爆炸引起的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此类损害还可能危害环境;RU为雷电流沿入户线路侵入建筑物内因接触电压造成人畜伤害的风险分量;RV为因雷电流沿入户设施侵入建筑物,在入口处入户设施与其他金属部件产生危险火花放电而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因此,损失的风险如下:

从表1的计算中可以得知,危险来源于分量RU和RV,而导致RU和RV的值过高的因子为ru和RV。通过降低这些因子的值可以有效降低雷击风险。

从表2中计算的可以得知,危险来源于未对建筑物的入户线路、电源、以及建筑物本身进行雷电防护建设,为了解决这些风险因子,应为模拟建筑物配电安装电源SPD;设立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且设独立接地装置;凸起金属物、管道、设备金属外壳均设置等电位处理。

3 防雷设计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属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系建筑物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场所。根据GB50057—2010的规定,需设立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且设独立接地装置。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30 m。根据本化工厂的风险评估方案,设计矩形布置的4支等高接闪杆(图1)。

根据作图法,确定接闪杆高度h为22.5 m,保护范围最低点的高度h0为:

式(12)中:hr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D3为矩形布阵的四支等高接闪杆的宽边距离;h为举行布阵的4支等高接闪杆的高度;由公式得出h0=13.1 m,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为易燃易爆场所,其特点在于受雷击后所引发的伤害巨大,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力极大。文中不仅考虑其场所特点,而且结合其生产性质,利用模拟建筑的方法对化工厂制定较全面的雷电风险评估方案,根据方案合理、经济的完成对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罐区、设备区的雷电防护设计。通过执行本方案,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将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对日后相似化工厂的雷电风险评估以及雷电防护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以抚顺市某化工有限公司为例,阐述易燃易爆类场所设备区雷电风险评估的大致方法,以IEC62305、GB/T21714—2008为基础,GB50057—2010为参考,通过将非建筑物区域合理划分为模拟建筑物的方法,对非建筑物式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区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关键词:易燃易爆场所,设备区,雷电,风险评估,辽宁抚顺

参考文献

[1]胡定,陆小丽.普通居民住宅楼防雷设计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3):64-65,71.

[2]陈先路,刘渝根,黄勇.接地[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范鸣,毛阗.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3,4(11):43-45.

[4]朱林根.21世纪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6]张晓琳,张学庆.建筑工程防雷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178.

篇4:浅析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关键词】消防;易燃易爆;火灾原因;对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带来了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场所很大增加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场所有着影响火灾扑救的火灾载荷大的问题,导致很大损失,再由于不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基础设施因素存在,显示出我国易燃易爆场所比较严峻的火灾形势。所以,就必须对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及爆炸事故的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原因分析

1.1电气点火源

电火花和静电火花是造成电气点火源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因为不具备防爆措施的电气设备本身,加上接地装置也采用等原因,很容易有电火花产生将火灾爆炸事故引发。而且设备、物体和人体上也能积累静电,当其放电时易燃蒸气、粉尘和纤维也易引燃而产生火灾爆炸后果。

1.2化学作用

当出现化工生产的控制失灵或化学物质与其它物质发生作用的时候,或者非稳定的化合物进行分解等原因,都能导致过多的化学热产生,也会出现起火问题。

1.3摩擦生热起火

摩擦起火所产生的原因,有着发热的轴承、失调或已损坏的部件、原料堵塞或卡住等等,也有着动力驱动装置和传输装置的不良配合的诸多原因。

1.4人为原因

当处于易燃易爆场所的生产规程中,发生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的原因在于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用火不慎等。同时容易引起火灾的还有在禁火区玩火、在生产场所用放火方式所做的破坏性行为等等。

1.5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还有不健全的制度、有缺陷的工艺设计和技术、缺乏设备检查和维修保养以及不恰当的化学危险品处理等等。

2.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燃烧的发生需要的前提是点火源、可燃物和氧气要达到一定浓度作为条件。因此,消防防火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隔离开三者,或者让氧气不能达到点燃所需的浓度、在点火范围内控制点火源的点火。

2.1控制易燃易爆物质

首先,要做好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通过以燃烧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燃烧爆炸危险性大的物质的方法进行。其次,对可燃物料泄漏提前预防。因为易燃易爆场所中有些液态物料具有流动性、气态物料和粉尘具有扩散性等特性,所以必须设法预防其由于此密封不好或误操作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再是要做好密闭和通风措施的工作。密闭是为了防止易燃气体、蒸汽或可燃粉尘泄漏与空气形成可燃体系而对设备采取措施。对于那些无法密闭的装置可通过良好的通风除尘装置的设置,来使空气中可燃物的含量有效降低。另外,还要加强保护惰性介质。通过将惰性气体加入到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系统、场所之中,使可燃气及氧气的浓度降低,以达到燃烧爆炸危险性的降低或消除。

2.2控制着火源

控制或消除着火源是消除火灾和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有四种类型构成了易燃易爆场所中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发生的能源,也就是化学点火源(如明火、化学反应热)、电气点火源(如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高温点火源(如高温表面、热辐射)、冲击点火源(如摩擦撞击与绝热压缩)等等。可以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此类场所的火灾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2.3研究动火检修作业的相关安全措施

由于在检修场所中,可引起火灾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等很容易同时具备。所以,动火检修工作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有着很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经常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象。必须在易燃易爆场所开展的设备检修中的动火作业过程中,围绕如何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这个问题,必须加强研究,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

2.4防火防爆安全装置的设置

所谓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主要是为预防事故在生产系统中所设置的各种检测、控制、联锁、保护、报警等仪器、仪表、装置的概括。当前,有两种类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下简称“防爆型系统”)在我国防爆区得到了运用。其中一种为本质安全防爆型,包括系统的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于防爆区设置;在在防爆接口内安装本质安全回路中的安全栅,在安全区设置。而另一种系统的特点为,探测器的设计方式为本质安全和隔爆复合的防爆设计,在探测器的隔爆腔内安装本质安全回路中的安全栅,可直接挂接探测器到安全区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总线上;采用隔爆的防爆设计手动报警按钮,上述两者均于防爆区内设置。相比于第一种系统,防爆接口就接省了。对两种类型的防爆型系统进行比较。虽然前者成本不高但有着复杂的系统结构,有着比较大的现场布线、施工工作量;而后者虽然有着简单的系统结构,然而有着比较高的产品成本,总的投资也很大。

2.5强化消防管理

近年来,全国在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或爆炸发生的现实情况看,占据很大比例的是易燃易爆物品自燃、用火不慎、违章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火灾案例。其原因主要在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有很多漏洞存在,导致这样火灾的原因很多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所以,就要求易燃易爆物品及工作人员在消防管理人员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管理工作。

总之,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就应当深入分析相关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着火源、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加强消防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减少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发生方面,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于水军,潘荣锟,余明高等.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2]吴建龙.易燃易爆场所的隐形杀手[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9).

篇5: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为切实做好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按照河北省消防总队和沧州市消防支队《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沧县消防大队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警营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专项治理。现将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我沧县大队及时与县局领导协调,成立了“易燃易爆场所安全专项政治领导小组”,有沧县公安局主管消防工作的王春亮副书记任组长、沧县消防大队史树峰教导员任副组长、大队其他干部为成员,知道全县专项治理工作。

针对沧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实施方案提出的整治重点和整治要求,沧县大队分批、分时间段对全县加油站、加气站、石油库、鞭炮经营等易燃易爆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按照“严格监督、依法查处、从严治理”的原则,确保了此次专项整治取得实效。我沧县大队及派出所民警及时沟通,核对易燃易爆场所等级底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对于取缔非法经营企业、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取得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采取联合沧县公安局、安监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加强检查的工作力度。此次专项整治共检查单位场所35家次,发现隐患3处,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封停0

家,下发《处罚决定书》0份。

沧县消防大队按照严格依法整治、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三个结合”的工作要求,将此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净化了全县的消防安全环境,为十八大顺利召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012-09-05

篇6: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支队《关于开展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我大队从XX月XX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为期一个半月的易燃易爆化危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有效地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成立了易燃易爆化危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XXX副县长任组长,县公安局副局长XXX任副组长,大队长XXX、参谋XXX任成员,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县“黑加油点、黑液化气经营点”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强调各乡镇派出所要有效管理、有的放矢,做到标本兼治。组织各派出所召开专门会议,对工作进行详尽细致的安排部署,使专项治理活动各部门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工作同步,形成合力。

二、大力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整改隐患。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全县各加油站(点)、液化气站(点)、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加油点、液化气销售等其他生产、储存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场所底数和安全隐患情况,并将调查摸底情况进行登记造册,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为集中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村乡镇加油站(点)、液化气站(点)和其它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商店和门面,主要以当地派出所检查、监督整改为主,消防大队协助。全县各乡镇有加油点、液化气点等XXX余家,分布在各乡镇上,安全条件差,措施不力,管理较混乱。各地派出所监督管理方便,同时也符合对派出所的三级管理原则。各派出所根据县公安局的统一部署,易燃易爆管理抓得非常紧。通过此次专项治理共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XXX份,责令停产停业XX家,临时查封XX家,罚款XXXX万元。

三、开展安全教育,搞好消防宣传

篇7: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深刻吸取北京大兴“11.18”火灾、天津河西“12.1”火灾事故教训,贯彻落实园区《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行动方案》文件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保持高压态势,全面排查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推动“一岗双责”落实,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不在重要场所、重要节点发生有影响的火灾,不因监管不到位发生亡人火灾。

二、整治范围和内容

专项整治的范围:宿舍、食堂、危险品库、油化库、涂装车间、综合办公楼、各车间生活辅楼等。

专项整治的内容:

1.、易燃易爆场所是否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办公区内,是否存在“三合一、多合一”现象;

2、职工宿舍、办公楼、食堂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门是否向逃生方向常开,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是否完好,灭火器材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3、危化品作业场所、储存场所是否设置了泄露报警、静电导除、强制排风等安全设施,且处于有效状态;

4、消防设施是否定期进行全面检测,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定期组织检验、维修,是否完好有效;

5、是否在危险源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6、危险化学品作业现场是否设置了安全操作规程和危险化学品危害告知;

7、是否存在危险化学品跑冒滴漏现象;

8、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否存在超量、超品种、禁忌品种混存;

9、危化品场所动用明火作业是否有可靠安全措施,是否执行了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10、电器线路、燃气管路是否定期维护保养、检测;

11、、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防火分区设置是否符合规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12、是否贯彻落实各类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三、时间节点

第一阶段从即日起至20日为排查整治阶段;第二阶段从21日至25日为闭环整改再落实阶段;第三阶段从25日至月底为总结剖析回头看阶段。12月21日前,各单位必须隐患整改完毕,安技、保卫部门将集中验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本方案的工作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专项行动收到实效。

2、上下联动,统筹兼顾。要调动企业职能和消防安全员等力量,采取自查、互查、督查、联合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发现各类消防安全隐患。

3、依法查处,严格执法。严格按照“三个一律”的工作要求,加大查处力度,严厉制裁违法、违规、违章行为。

五、问责

1、这次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由安技、保卫部牵头,各部门认真实施,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

2、如工作不到位,工作不重视,隐患不整改,工作出现纰漏,一经发现将从下到上问责到部门领导。

3、若部门没有严格落实部署的工作,致使发生事故,将对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按“四不放过”原则予以责任追究。

篇8:易燃易爆场所消防监督

笔者从我国历年工业场所火灾统计数据出发, 根据火灾发生及损失情况, 选择使用易燃液体的工作场所的火灾风险作为研究对象, 以事件树分析方法为基础, 建立一种半定量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对在该类场所中发生易燃液体火灾事故时, 人员所面临的伤亡风险进行评价。

1 概 述

根据火灾爆炸事故的起火物质分类, 可以将火灾事故分为易燃液体火灾事故、易燃气体火灾事故及易燃固体火灾事故。根据历年来工业场所火灾统计, 由易燃固体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次数虽然不少于易燃液体、气体引发的火灾事故次数, 但火灾规模往往较小, 由其导致的伤害和经济损失也较少。因此, 笔者将主要对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的火灾事故进行统计分析。表1是根据《中国消防年鉴》 (2003~2006) 对2003~2006年易燃液体、气体火灾的相关项目进行统计的数据。

事故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易燃液体的火灾事故较之于易燃气体火灾事故呈现出高发的特征, 而在被统计的33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中, 有近80%为易燃液体火灾。从事故损失方面看, 易燃液体火灾事故的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易燃气体火灾事故。

易燃液体火灾的高风险是由其燃烧特性以及高度的易流动扩散特性所决定的。因此, 笔者将以使用易燃液体的工作场所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易燃液体火灾的主要致因和安全措施对火灾事故后果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进而建立该类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 在该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 仅考虑了生产工艺中的防火措施而没有考虑通用的消防设施对火灾蔓延及火灾后果的影响。这是因为, 从一些典型火灾事故的分析情况中可以看出, 火灾爆炸事故中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发生在事故早期, 而伤亡人员多为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或危险设施的操作人员或者距离危险源很近的人员。一些研究认为, 通用的消防设施, 如灭火器、自动喷淋系统等, 主要用于控制事故的蔓延, 而在阻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小。笔者在对易燃液体火灾事故进行风险分析时, 也只考虑了火灾事故的直接影响而没有考虑事故扩大所带来的后果。

2 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

2.1 评价方法

笔者用事件树初步分析使用易燃液体的生产场所发生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见图1所示。

从事件树中可以看出, 在易燃液体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中, 人员所面临的风险是易燃液体泄漏的可能性、泄漏出的易燃液体被引燃的可能性和人员位于火灾事故范围内并发生伤亡的可能性三者的函数。根据事件树分析方法的计算原理, R=Prelease·Pignition·Pinjury, 这三种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又受到来自人员、管理、工艺、操作、物料、环境以及防护措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据此, 可以得出使用易燃液体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模型的框架, 如图2所示。

2.2 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典型事故及重、特大工业事故火灾进行危险分析和辨识, 可得出火灾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2。

根据图2所表示的评价模型框架, 可以将上述影响因素与火灾风险的关系表述如图3所示。

2.3 风险计算方法

2.3.1 易燃液体泄漏可能性

易燃液体发生泄漏的频次主要依赖于其使用情况, 也即表2中C项。如果采取了减少和控制易燃液体泄漏或暴露的措施, 则这种可能性就应该相应减少。在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中, 预防措施包括了表2中的D、F、G、H、I项。因此, 根据事件树分析的方法, 易燃液体泄漏的可能性计算见式 (1) :

Prelease=αC·αD·αF·αG·αH·αI (1)

式中:α表示相应事件的评价分值, α∈ (0, 1]。分值越大, 表示情况越偏向于危险或者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越差, 当预防措施完全无效时, 取值为1。

2.3.2 泄漏液体被引燃可能性

一旦易燃液体泄漏, 就存在被引燃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引燃可能在泄漏时立即发生, 也可能延迟发生 (泄漏一段时间后才遇到火源) 。因此, 根据事件树分析的思想, 易燃液体泄漏后被引燃的可能性见式 (2) :

Pignition=1- (1-Pimmediately) (1-Pdelayed) (2)

式中, Pignition为易燃液体泄漏后被引燃的可能性;Pimmediately为易燃液体泄漏后立即被引燃的可能性;Pdelayed为易燃液体泄漏后延迟引燃的可能性。

直接引燃的可能性通常由安全管理的状况决定, 可以认为Pimmediately=bG。

根据文献[9], 延迟引燃的可能性见式 (3) :

Pdelayed=1-eμV (3)

式中:μ表示火源的容积密度, V表示可燃蒸气云体积的大小。引火源密度由影响因素J、K、L、M确定。易燃蒸气的体积由影响因素A、B、E来确定。延迟引燃的可能性见式 (4) :

Pdelayed=1-e-2 (bJ+bK+bL+bM) bAbBbE (4)

因此, 有易燃液体泄漏后被引燃的可能性见式 (5) :

式中:b表示相应事件被评价的分值, b∈ (0, 1]。分值越大, 表示情况越偏向于危险或者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越差, 当预防措施完全无效时, 取值为1。

2.3.3 人员伤亡可能性

假定引燃情况出现, 伤害或致命的可能性依赖于被引燃的易燃蒸气体积、燃烧的严重性以及人员的接近程度。易燃蒸气云的大小通过影响因素A、B和E来描述。假定总是有一个人最接近事故, 这是由于多数事故发生时, 都有操作人员正在使用或处置易燃液体, 或者有人员在含有易燃蒸气的区域内产生了引火源。然而, 某些操作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人员, 或者事故影响范围内还有其他人员。因此, 人员数量通过影响因素N来确定。

伤害可能性可根据事件树分析原理计算, 见式 (6) :

Pinjury=0.5cAcBcE (1+cN) (6)

式中:c表示相应事件被评价的分值, c∈ (0, 1]。分值越大, 表示情况越偏向于危险或者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越差, 当预防措施完全无效时, 取值为1。

3 易燃液体火灾人员伤害风险评价

3.1 确定评价范围

上文中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及计算方法是针对使用易燃液体的场所提出的, 其评价单元的范围应当是独立的工序或工作场所, 与其他部分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 或者用防火墙、防护堤等与其他部分隔开。

3.2 风险计算及风险水平确定

根据上节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可以依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情况, 对影响火灾风险的各因素赋值, 并计算出一旦发生易燃液体火灾事故, 人员所面临风险的评价值R (R∈ (0, 1]) 。

在风险评价以及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通常将风险水平分为若干个域或等级, 较为常见的是将风险水平分为不容许的风险、重大风险、中度风险、可容许的风险和可忽略的风险, 并预先设定各风险水平对应的R值范围。这样, 评价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计算出的R值确定评价单元中的风险水平。

通过周期性的火灾风险评价活动及各时期风险值R的对比情况, 可以分析总结不同时期风险水平的变化情况, 从而反映事故风险控制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改进状况。

3.3 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

在风险评价模型中, 包含了很多种影响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对风险水平的贡献称之为重要度。

设模型中影响因素i (i∈{A, B, C, …, N}) 的实际评分值为xi, 目标得分值为yi, 保持其他影响因素的分值为实际评分值不变, 分别代入xi和yi, 计算实际风险值Rx和目标风险值Ry, 则影响因素i的重要度见式 (7) :

undefined (7)

利用式 (7) 可以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 以了解各影响因素对系统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此外, 可以通过比较目标风险值和实际风险值, 确定风险降低的需求, 进而指导系统安全控制措施的选用。

3.4 合理确定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资金配置使用最优化是安全投入的一个基本原则。为此, 在投入安全资金时, 需要将成本和效益结合起来考虑, 传统的做法是达到成本效益比的最优化。因此, 在识别重要影响因素, 制定降低风险水平的方案时, 应在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安全对策措施的难易程度、需要的资金投入量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技术可行、投入合理、效果明显”的原则确定安全对策措施。

4 结 论

笔者提出的火灾风险评价方法是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评价模型简单明了, 影响因素的评分可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评价结论清晰。既避免了常用定性方法无法给出量化的危险度, 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的不足, 也避免了指数类评价方法要求数据足够详尽充分, 且风险计算复杂的缺点。

该方法主要为满足两类人员的使用需求。一类是现场的安全人员, 他们使用评价方法的目的是评价工作场所的风险, 并制定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方案措施;第二类是风险分析人员在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时用于初步的风险分析, 模型的输出值能够表达出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和影响因素的重要度, 并可以据此确定需要进一步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的环节和部位。

该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各影响因素的得分情况主要基于有限数据集及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 若要模型更加可靠, 需要持续收集安全管理、技术的相关信息及事故数据;现有模型仅考虑了时间的直接影响导致的伤亡情况而没有考虑事件扩大的进一步后果, 没有考虑通用的消防设施的作用等。

摘要:从近年来我国工业场所火灾情况的实际出发, 以使用易燃液体的工作场所为评价对象, 以事件树分析为基础, 建立了半定量的火灾风险评价模型。从易燃液体泄漏的可能性、泄露液体被引燃的可能性和人员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三方面对火灾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建立了易燃液体火灾人员伤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介绍了风险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

关键词:事件树,易燃液体,半定量火灾危险性评价,危险化学品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6[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5[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4[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4]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3[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5]孙维生.易燃液体的危害及其防治[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4) :196-197.

[6]柏俊鹤.易燃易爆挥发性液体火灾危险性透析[J].皮革化工, 2003, 20 (2) :40-41.

[7]范维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8]林柏泉.安全系统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9]Spencer HS, RewPJ.Ignition probability of flammable gases[M].HSE Books, 1997.

上一篇:医药销售人员职责要求下一篇:人教版六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