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2024-07-18

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通用6篇)

篇1: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探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申,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有条件的学校,教案要采用电脑输入,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实效。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

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如果我们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国家的利益。

第二,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教育方向,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5、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

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新课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是让学生去被动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民主、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运用热爱和尊重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7、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1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怎样的学习方式? 第一、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第二、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为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第三、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新课程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写作能力搭建舞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让学生通过参与式的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篇2: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8、二、单选题:

1、B

2、B

3、D

三、简答题:

1、(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略。

四、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略。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的学习态度,使获得()与()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和()。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的()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教育。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和(),使数学教育(),实现(),()()。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个部分,分别是()、()、()、()。

7、《标准》指出:“()、()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判断题:

1、教师即课程。()

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裨是交往。()

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三、简答题:

1、怎么认识数学?

2、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

3、一所学校期末考试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题目。

(1)二年级:计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三年级:读出下面各数:①3004000 ②130040000

(3)五年级:①125×32×25,②5330÷205,③

(4)六年级: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以上命题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请具体说明。

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积极主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综合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代表、党的教育、推进素质

4、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

6、四、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7、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简答题:

1、《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二年级命题中④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三年级命题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五年级命题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②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③中分数混合运算不包含带分数。

六年级命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而此题超过三步。

4、(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简答:

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

一、联糸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数学意识

二、重创造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应用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技能。

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两则

摩托加油与函数教学 福建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潘振南

2004年2月25日上午,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到一所农村初中校听“推门课”,进教室后我刚坐下,上课的铃声随即响起,但任课老师还没有进教室,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教师什么原因迟到呢?”、“今天他(她)要上什么内容的课呢?”,我开始琢磨着。过了大约两分钟,教师才匆忙进教室,他的开场白是:对不起,我迟到了,大家一定想知道我迟到的原因吧,那是因为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发现我所骑的摩托车没有汽油了,于是就到路边的一个电脑加油站加油了,在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的草图),如3.18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油量会发生变化,油量变化了,金额就跟着改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华东师大版教材)“第17章的17.1变量与函数”,单价3.18元/升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我们把它叫做“常量”,油量和金额会发生变化,所以把它们叫做“变量”,又因为油量先发生变化,金额才跟着变化,所以油量叫做“自变量”,金额叫做“因变量”,“因变量”也叫做“自变量的函数”,所以,金额就是油量的函数。如果所加的油量设为x升,要付的金额为y元,那么y与x的关系如何表示?(生答:y=3.18x)这个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我的摩托车油箱最多能装10升汽油,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答:0≤x≤10)

„„

我听课前的两个问题已无需再琢磨了,迟到原因的真假性也不重要了。“函数”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引入、如何讲解历来困扰着我们数学老师,而刘老师这节课所创设的引入问题情境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和感悟了。在传统教学中,对“函数”概念的引入都是采用“直接告诉式”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冗长、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设置“迟到”——“加油”——“函数”的导入过程,引人入胜。

“学生迟到”与“图形旋转”

福建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潘振南

2004年9月7日上午,我们教研室的全体教研员到南安市霞溪中学听“常态课”。听课前,在教务处提供的课程表中,我随机挑选了第二节——初二年4班的数学课(华东师大版教材)。走进教室时,第二节课还未开始,但我注意到了任教的陈老师已来到教室,正与一些学生交谈着,其他学生也正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上课铃响了,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到场,陈老师边点名边等待着,我作为听课老师为他着急,并琢磨着:本节课要上什么内容呢?我翻开教材寻找着。约摸两分钟后,第一组第一排的小个男孩终于最后一个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我为这个小男孩担心着:“这个小男孩迟到了,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会不会受到处罚?”上课伊始,陈老师真的向这个小男孩发问了:“你迟到了,有什么感觉啊?”小男孩胆怯地回答:“害怕”。老师追问:“除了害怕,还有其它什么感觉吗?”小男孩无语了,不敢说话了。老师转向全班学生:“大家发现他除了害怕外,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现象?”我纳闷着:上课时间已经拖延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赶快讲课,还要浪费时间与这个小男孩“纠缠不休”呢?是不是真的要来一场“暴风骤雨”?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发现他满头大汗”。老师接过话题:“是啊,发生迟到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既要跑步又要爬楼梯(该班教室在楼上)会很辛苦的,所以满头大汗是很正常的现象,那就请把教室里的电风扇开大一点吧”。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本已慢慢转动的电风扇。老师趁机道:“大家看见电风扇时,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议论了,有一个学生答“电风扇在转动”。陈老师接着说:“对啦!电风扇在转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十一章的第2节图形的旋转(教师板书)”。“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旋转的实例吗?”学生沉思片刻,接着不断有学生举例回答:钟表的秒针、玩具的陀螺、汽车的方向盘、池塘的水车、自行车的车轮、飞机上的螺旋桨„„。陈老师趁热打铁:“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两个数学问题:(1)这些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旋转是由那些要素决定的?大家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篇3: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下试题考查的基础

作为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其主要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相互结合, 以促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 这一指导思想的落实更为突出。在新的教育时代的背景下, 对于知识要求的层次和高度都比较高, 同时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是当前教育践行过程中最为注重的问题和要求。新课程标准中, 增加了几何证明、定积分、三视图等重要知识, 同时包括了对数学知识技能应用的相关内容。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作为终身教育, 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同样也会在今后的高考中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两项基础要求。目前, 高考数学命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要求, 并在内容上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能力应用的考查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具体来说, 把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作为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制订的数学试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高度, 同时对于创新性内容的要求也是比较的高。通过这样的设定, 借助高考对人才进行选拔, 将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新课程标准下高考数学试题中, 基于三视图进行立体几何试题的考查, 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生能力的基础, 而知识与技能作为考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通过有效的结合, 可对高考考生的综合知识进行全面的考查, 而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命题的基本内容, 同时也是促使中学数学教育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下试题对数学思想的强化要求

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必须借助数学的知识及体系思想, 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与数学相关的各项活动和内容。学习数学的根本要义就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进行训练和培养。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 能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囊括, 所以数学思想的强化尤为关键。这也是新课程数学高考命题坚持的重要目标。数学学习, 是人们通过数学工具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数学的教育至关重要。借助对数学思想的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和逻辑形式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解决, 并对所要了解的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实际上, 数学学习, 学生普遍存在着抵触情绪,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根本没有得到快乐, 而没有愉悦感地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还要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就有一定的难度。对此, 教师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 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 通过身心的深刻体会去学习数学、认识数学, 将是数学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教师在这其中, 必须不断学习, 丰富自身知识技能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 促使教学水平有效提升。

三、知识交汇是促使命题创新的重要内容

高考考试内容对“知识交汇”的强调非常突出。学科内有联系的知识和内容, 通过一定程度的整合使其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出现在考试内容的设计和命题当中, 而当中形成的网络交汇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

事实上, 以知识交汇处设定命题, 也就是通过有限的内容, 对学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考查。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创新”一直是人们注重的问题。高考命题的设定也应注重这一原则。同样, 新课程标准对内容的创新具有较高要求, 其中笔试的内容对于创新水平的注重是非常显著的。当然, 试题需要创新, 就需要拥有推动创新的环境, 而“创新”的平台可以通过“知识交汇”的形式来提供。在命题中, 创新的应用具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 命题手法上的创新;其二, 命题背景及内容的创新。将两个方面进行结合, 就要通过“知识交汇”来实现。为了促使新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就会有所增加。另外, 通过知识的不断增加, 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也会更为丰富。而这也就进一步说明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 学生只有在全面的知识学习中, 对重要基础内容进行概括, 才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 去面对高考及问题处理。

四、理解数学概念, 促使应用意识的提高

数学学科体系的要素是由概念组成的, 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够灵活, 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就会有困难。同时, 概念作为整个数学逻辑系统的基础, 整个试题中都存在对概念理解的考查。由此可知, 进行数学学习, 其必要条件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其中对于知识的具体实践和应用则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数学的高考试卷中, 对知识应用的考查非常普遍。对于学生而言, 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运用。所以, 知识考查就是对一道试题进行解决, 同时通过基础概念的应用, 对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解决, 即理解和计算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这一点看待数学试题的制订, 可以得知概念的应用与知识交汇同样重要。

五、对知识难点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展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维护考核的同时将难度降低, 已经成为高考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某个省份的新课程高考, 其数学试卷的考核难度首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一方面, 考试试题要求对知识点的涉及范围要更为广泛, 增加的数量也比较多, 在加大复习范围的环境下, 试卷的难度就会有所平衡;另一方面, 部分被降低要求的内容不会在考试中出现或有所减少, 其难度也会进一步降低。对此, 依据难度适中、平稳过渡的重要原则, 新课程标准下试题的重点也会有所变化, 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识。

1. 数学学科作为一种逻辑系统, 是由命题和概念共同组成的, 其规律性比较强

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专题知识的总结和理解, 提高知识命题的前瞻性和精炼性。对此, 学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 借助对规律的认识, 对难题进行求解。

2. 重点章节的内容是命题的重点

对于支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被考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其中包括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在内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珍花.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体会[J].华章, 2011.

篇4: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关键字:化学 高考 对策

2011年是新疆实行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理综试卷的最大变化是分必答题和选答题,选做题是超量给题,限量答题,试题结构与2010年宁夏理综化学部分基本一致,总分为100分。高考化学试题严格按考试大纲命制,全卷没有繁、难、偏、怪的题,知识面广,得分点细,试题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客观题比较常规,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木技能的考查;主观题略有创新,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1)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性

主干知识仍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重点。新课程高考试题依然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内容上也是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溶液浓度、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反应热计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结构(常见官能团)与性质、重要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典型化学实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元素化合物推断等。

(2)经典中求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27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涉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等,加强了学生应用意识的考查,凸显了化学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的功能,有助于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道选考题中涉及的化学与生活、生产、材料的问题(纤维素、香豆素、新陶瓷材料),鲜明地突出了学科的时代性和实用性,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重视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第36题背景材料与化学知识考察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第38题是经典的有机推断题,考察反应类型、同分异构常规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新课标的特点(核磁共振氢谱)。

(3)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以教材实验为原型,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创新能力。试题常常以流程图、数据、图表、关系曲线和文字表述等方式呈现信息,符合考纲中提出的考查考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进而“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第26题以CuSO4晶体的分解实验为载体,让考生通过对信息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推出不同温度下的分解产物;同时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化学计算等知识,是综合程度较高的一道题。再如第28题侧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陌生的背景中(氢化钙的制备)考察熟悉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自选装置及药品,实验仪器,设计实验,用语言表述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体现了实验考查向实验设计的转型。

根据2011年新疆高考化学卷的特点,可以发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注重主干、强调综合”是未来几年课改实验区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向。基于此,对2012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研读考纲,琢磨真题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

2.重视双基,提升能力

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高三整个复习过程的前提。因此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变化,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测是不会变的。因此复习中要紧紧抓住学科的主干知识,把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当作重中之重。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另外,2011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知识难度不大、但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试题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区分度。这就给中学教学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平时的教学应以学科基本知识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教学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而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

3.重视实验,强化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要。从2011年安徽高考理综化学题来看,探究实验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卷中所占比例也相当大。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最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复习教学中,用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核心。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整体性,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解法提炼为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社会,重视综合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高考命题考查了化学对生活生产的作用,实践性很强,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还渗透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高考试题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的记忆、书写,重在应用,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通过真实的化学用语环境进行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应用的价值和乐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了解化学学科的新成果、新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还要注意化学学科内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5.规范训练,意志磨练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对于高三学生,只有充分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智力资源,提高其能力素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篇5: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卷及答案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比赛规则。

A、15条;

B、14条;

C、13条;

D、16条。

2、男子篮球于()奥运会上将男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48年第十四届; B、1952年第十五届;C、1936年第十一届; D、1940年第十二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应该依据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在组织教学上,教材教法和运动负荷安排上,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

A、直观性原则; B、从实际出发原则;C、循渐进原则; D、巩固提高性原则。

4、篮球教学中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学生掌握篮球理论、技术与技能的实际水平,促进学生勤学苦练,全面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A、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 B、合理地准确地评价; C、提高教学质量; D、加强课堂控制。

5、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击地点应在距离()的地方。

A、接球人三分之一; B、接球人一米左右;C、接球人四分之三; D、接球人三分之二。

6、防守无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位置上。A、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B、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C、站在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D、站在对手与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

7、当进攻队员掩护时,防守掩护的队员及时提醒同伴并主动后撤一步,让同伴及时从自己和掩护队员之间过去,以便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此配合是()。

A、挤过配合;

B、绕过配合;

C、穿过配合;

D、交换防守配合。

8、制止快攻发动的关健是()。

A、积极拼抢前场篮板球; B、防守快下队员;C、堵截快攻第一传和接应; D、控制对方的推进和少防多。

9、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10、快攻战术的三攻二配合中,防守队员平行站位时进攻应用()。

A、从两边线快速运球切入上篮; B、遇到防守时快速跳起远投。

C、快速传递超越防守到篮下攻击; D、从两个防守中间的中路运球突破,然后根据防守的堵位情况分球攻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 年成立,成员国从最初的 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 多个国家。

12、现代篮球运动仍然是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13、1954年至1955年,我国篮球界展开了有关篮球战术问题的讨论,确认了 和 是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提高我国篮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

14、篮球技术教学步骤是 ; ; 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15、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示范、讲解局部战术配合的方法和用途时,应包括、、和运用时机等。

16、从一个传球过程来分析,是由、和 三者所组成的。

17、投篮的用力是以准备姿势开始,用下肢,腰腹用力,手臂 伸直,手腕前屈或翻转,手指拨球全身 用力将 球投出。

18、篮球战术分为 与 和 三大部分。

19、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 和全体队员 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20、篮球运动竞赛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编排方法和名次的评定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

22、篮球组合技术:

23、篮球比赛中的攻守转换:

24、策应配合:

25、合法的防守位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同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28、简述编制篮球教学进度有那些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C;

2、C;

3、C;

4、B;

5、D;

6、D;

7、C;

8、C;

9、D;

10、D

二、填空题:(共10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11、1932,8,190

12、高超技巧,高速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

13、快攻战术,紧逼盯人,积极主动快速

14、掌握技术动作,掌握技术动作组合,在攻守对抗条件下

15、配合的位置,移动路线,配合时间

16、传球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传到的位置

17、蹬地发力,向上伸展,向前上方,综合协调

18、进攻,防守,攻守转换

19、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相互间协调配合 20、竞赛的组织工作,竞赛制度的确定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1、篮球教学是在明确教育目的的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22、篮球组合技术是指两个以上单个技术动作有机衔接、巧妙结合所形成的各种特殊的技术群的总称。

23、攻守转换是竞赛中双方对控制球权得与失的瞬息变化。失去球的队会奋力想尽办法夺回控球权,它是篮球竞赛争夺的焦点。

24、策应配合是指处在内线的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以他为枢纽,通过多种传球方式与其他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进攻机会的一种配合方法。

25、合法的防守位置是防守队员面对对手,双脚以正常的跨立姿势着地即是采取了合法的防守位置。两脚间的距离一般与身高成比例,不得采取不正常的跨立姿势。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篮球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和适量性原则应为:

(1)安排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体系进行教学,安排好教学进度和课时计划。要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从无对抗到有对抗,循序渐进。(2)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安排教学,注意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心理机制。从认知定向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到熟练程度阶段,都要按照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规律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注意教学的环节和层次,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体会和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3)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材性质及其相关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运动负荷的安排既有宏观控制的有序性,又有个别调整的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也符合全体学生的特点。

27、中学篮球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学篮球训练要注意教学与训练相结合。这是中学基础训练的特点决定的。要避免“少年训练成人化”的不科学的作法;要强调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循序渐进,学练结合,打好基础,着重质量,逐步提高。

(2)要注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根据训练任务,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运动训练的各种方法,提高训练的艺术性,使训练效果显著,学生想练、要练、争着练。

(3)要注意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与思想教育、作风和意识培养紧密结合,不要“单打一”。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次课要有侧重点,但要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8、编制篮球教学进度的基本要求有如下三条:

(1)教学进度的编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它与完成大纲任务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教师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体现。教学进度不是教材的内容简单分配,应力求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2)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攻与守的矛盾。在制定教学进度时,既要考虑攻守技术与战术本身纵向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因此,对内容的安排,既要主次分明,又要把新授内容和复习内容结合起来,把技术与战术结合起来,把攻与守和培养教学能力结合起来。

(3)篮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 技术与战术和基本技能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编制教学进度时应把它们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给予足够的时数,反复出现,确保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五、论述题:(1题,共20分)

29、为完成篮球战术的教学任务,篮球战术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建立战术概念,掌握战术方法。

a、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要了解战术体系、基本特点、战术运用目的以及攻守战术之间的矛盾关系。教师首先要对全队进攻或防守战术的落位队形、移动的基本路线、主要配合方法、顺序、时间、队员的职责和同伴的协同行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对所学战术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在讲解和演示时,可配合使用小黑板、图示、沙盘、录像等进行直观教学,然后再进行试做练习。试做时,可让学生在假设攻守的情况下,实际体会战术阵形、位置分工、移动路线和配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战术意识。

b、掌握局部战术配合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讲解分析,重点练习战术中的主要配合,并注意配合之间的衔接和变化。练习时,可在假 设攻守的条件下,掌握基础配合方法,使用立柱或其他标志物,假设对手 的位置,按配合方法有序地进行练习。然后,可在消极攻守的条件下,学会掌握配合时机,同伴的协调活动变化。采用二攻二守,三攻三守的半场或小半场、左右侧或内外线的练习方法,掌握局部的配合方法,进而在积极攻守对抗的条件下进练习,提高运用配合的能力。

c、掌握全队战术方法,全队战术方法的练习是在掌握局部战术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按照全队战术的队形布阵,以局部战术配合为基础,从消极对抗到积极对抗进行练习,熟悉全队战术的配合方法,明确局部与整体关系,逐步提高全队配合的质量。(2)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的能力。

篮球战术的教学中,在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全队攻守战术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攻守转换进行各种战术组合练习,掌握攻守节奏,提高攻守转换和战术综合运用能力。

在练习中,当进攻结束时,无论对方抢到篮板球或掷界外球,应立即封堵与退守,落位后调整防守阵式,迅速转入全场与半场防守;当防守结束时,获球后应立即反击,首先组织快攻,如快攻受阻,即落位组织阵地进攻,进行选位攻击。组织这些练习时,可以先从二攻二守,三攻三守,四攻四守等战术组合练习开始,再进行全队攻防转换的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按照竞赛规则或采取某种信号刺激,培养学生攻守转换的意识和提高攻守转换的速度。(3提高战术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战术教学中,应课内外结合,通过教学竞赛或课外篮球竞赛,让学生在竞赛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战术方法,根据竞赛对象情况,选择和运用战术 方法。教师应进行具体指导,提出要求,并布置作业,让学生拟订战术方案,并注意赛后的总结,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拟订方案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战术意识,提高战术的综合运用和应变能力。

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B)

一、选择题

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成立。

A、1930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4年。

2、女子篮球于()奥运会上将女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72年第二十届; B、1980年第二十二届;C、1976年第二十一届; D、1984年第二十三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看清示范动作,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法。篮球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4、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

A、静力性力量;

B、动力性力量; C、绝对力量;

D、快速力量。

5、滑步移动时,异侧脚向移动方向蹬地跨出,转移和控制身体重心,以便衔接奔跑或滑步动作,这个动作方法应是()。

A、攻击步;

B、侧滑步;

C、后撒步;

D、交叉步。

6、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离手的一刹那间应是()。

A、食指用力拨球; B、中指用力拨球; C、中指、食指用力拨球; D、五指同时拨球。

7、防守持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位置上。对手离篮远则离对手远些,离篮近则近些。

A、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B、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C、对手与球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的; D、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8、当进攻队员进行掩护而即将到位时,防掩护的队员主动贴近对手,让同伴从自已();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

A、身前绕过; B、身后绕过; C、体侧绕过

D、侧身绕过。

9、决定快攻成败的关键是()。

A、快攻的意识; B、快攻结束阶段;C、发动与接应; D、快攻的推进。

10、战术基础配合是()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12、1981年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小打大、以快制胜、以巧打大的我国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和、、、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13、在移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抓住提高 和 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提高脚步动作的突然性和灵活性。

14、防守时必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把、、、,以及抢、打、断球技术结合起来,加以合理运用。

15、快攻最能体现篮球运动的 的特点,它对培养篮球运动员 的作风,对发展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技术,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6、人盯人防守战术的优点是以

、、;便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17、篮球战术教学步骤是

18、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发展。

19、篮球竞赛中违例是

的行为,罚则是

。20、篮球竞赛中循环制包括

、、三种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投篮:

22、篮球防守技术:

23、篮球进攻战术:

24、课外篮球活动:

25、篮球比赛中的犯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

28、简述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C;

3、B;

4、D;

5、D;

6、C;

7、B;

8、B;

9、B;

10、D

二、填空题:(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1、快速,灵活,全面,准确

12、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变化

13、防守姿势,位置站法,脚步移动,手臂动作

14、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积极主动勇猛顽强

15、盯人为主,分工明确,针对性强

16、先局部,再整体,最后在对抗中进行

17、提高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18、违反规则,该队失去控球权

19、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20、篮球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中,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21、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全体队员相互间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22、课外篮球活动是指在完成篮球课堂教学任务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篮球活动。

23、篮球比赛中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不道德的举止。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

24、篮球教学中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在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组织教法尽量简单易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讲求实效,达到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增强体质,提高能力的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抓好基本功及主要技术的教学,突出教材重点。篮球技术的手法、步法及其基本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掌握娴熟,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2)以练为主,精讲多练。讲解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多练习,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3)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讲求教学效果。每次课、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具体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关键,解决教学难点,对教学要不断进行检查与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5、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主要的任务是:(1)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战术方法,了解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初步学会打篮球,并运用篮球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3)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 馁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6、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表现为:

(1)兴趣浓厚,课外篮球活动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内开展篮球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篮球基础、学生的愿望和爱好。学生一旦确定参加,便会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进行活动和练习。这是课外篮球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2)目标明确,课外篮球活动的这个特点是同第一个特点相联系的。由于学生参加课外篮球活动是自己选择的,有深厚的兴趣,都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想借助增强体质;有的学生想通过活动,提高篮球专项水平。因此课外篮球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解决学生对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的特殊需要。

篇6: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留五个空,任意填。)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

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2、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

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3、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的实现宜通过三条途径:①贯穿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②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③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4、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

答:教学中的引导,主要是指教师要创设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经历提问、发现、验证、分析解释、交流等探究过程。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多媒体、演示实验引导;通过提问引导;通过有效的结构材料引导;通过一起写下来归类、分析引导;试图解释引导;展示资料引导;鼓励提问引导;鼓励验证引导;赞赏特别办法引导等等。(答题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灵活回答这个问题。)

三、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好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答题思路:

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C、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为什么学生需要规范的实验程序?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在《沉与浮》一课这一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教法部分参考书目

1、《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2、走近新课程丛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科学试题库

小学科学部分

(二)一、简答题

2、马铃薯、荸荠、蕃薯和萝卜,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为什么?

答:茎的特征是①有节和节间;②节上有叶或变态叶;③有芽。因此,在上述植物中,马铃薯和荸荠是茎,其中马铃薯是块茎,荸荠是球茎;

蕃薯和萝卜虽然形状与马铃薯和荸荠差不多,但由于它们没有节和节间之分,也没有芽。所以蕃薯和萝卜是根,且都属于变态根。

5、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答:要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要说清楚以下几个因素: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方向和快慢;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等。

6、简述冬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冬季星空主要的星座有仙后、英仙、金牛、御夫、双子、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冬季星空最为壮丽,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亮星最多的季节。

7、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 答:对物体,可以根据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结构、所用材料等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序;对材料,可以根据软硬程度、透明性、可溶性、吸水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韧性、隔音能力等进行分类或排序。

8、简述秋季的主要星座和星空特点。

答: 秋季星空出现的主要星座有:天琴、天鹅、仙女、飞马、仙后、天鹰、天蝎、人马、南鱼等星座。秋季的星空银河横跨天空,但亮星较少,像仙女座河外星系这样的深空天体却比比皆是。

二、辩别题:

9、病毒不具细胞形态,颗粒很小,远非光学显微镜所能显示,所以它的发现比细菌的发现要晚得多。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答:以上所述是对的。

病毒不具细胞形态,它由蛋白质(为外壳)和核酸(为核心)构成。它不能独立生活,却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进行生命的繁衍。

天花和狂犬病以及爱滋病等的病源都是病毒。

10、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东升西落运动有关吗?若有关,是什么关系?

答: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涨潮落)与月球的周日运动有关。

潮汐的涨落交替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是月球的引力以及较少程度的太阳引力引起的(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约为太阳对地球潮汐作用的2.2倍)。地球上海域、湖泊的水平面每天涨落两次,离月球较近的地面上的水域受月球拉力最大,水会朝向正对着月球的那一点聚集,而在地球的另一面,月球对地的拉力要比水的拉力大,因此水域在离月球最远的一点也形成凸点,这样地球上就有两个新的最高水域点。因此,当地球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转,几乎地球上的每一点都有过两次潮汐。

(以下是“大潮”、“小潮”的成因,可以不作答,供参考:任何一点最高的涨潮和最低的落潮都会发生在新月和满月,在那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同时作用向同一方向位,这就是“大潮”。当月球位于1/4位相时,太阳的引力刚好作用于月球的引力,就形成了最低的涨潮,称为“小潮”。)

11、请描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1)提出问题——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如“是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制定计划——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4)观察、实验、制作——观察和实验,是观察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及取证的探究活动。制作——动手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或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5)搜集整理信息——能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6)思考与结论——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7)表达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三、案例分析

18、某观测者注意到,这天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且与前几天相比,方位更偏北。请判断这天的大致公历日期,并描述这天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判断:这一天的日期大约在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因为太阳升起的方位在东北方,说明太阳的直射光照正移向北回归线。又因为这一天太阳升起比前几天更偏北,说明这天只能是夏至日或临近夏至日的日期,不可能是夏至以后的日期。所以判断这一天日期为临近夏至日——夏至日之间的日期。

2)描述:这天的太阳从东北方升起,然后慢慢向西偏南移动,逐渐移向北回归线上空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的上空,中午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稍偏南纬线),下午太阳逐渐向西偏北移动,傍晚从西北方落下。

20、某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渐变暗,一观测者看到月亮高挂在东南天空请描述此时的月相(月亮的形状),并判断这天的大致农历日期。

答:这一天大致在农历11—12日。月相为上凸月,即月亮西边大半部分亮,东边边缘暗。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试题及答案

(三)(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成像、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叶片、叶柄、叶脉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温度、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 温度计_。它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 过滤 消毒 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 风_。(二)、选择(10分,每题1分)

1、A

2、D

3、C

4、A

5、B

6、A

7、C

8、D

9、C

10、C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卷(四)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空气的组成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计算,空气里约含氮气百分之(79),氧气占百分之(21)。

2、人体共有(神经)、(循环)、(运动)、(泌尿)、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3、脑由(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组成。其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的运动。

4、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5、按顺序写出农历上半年的12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约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

8、地球是倾斜的,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3°26′)。

9、池塘中的植物中,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的植物称为(挺水型水生)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称为(浮叶型水生)植物,整个植株完全沉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沉水型水生)植物。

10、人的一生分为胚胎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几个阶段,人类快速生长的阶段有两个,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些植物的地上茎,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茎叫变态茎。如黄瓜上的(②),山楂上的(③),仙人掌上的(①)。

①肉质茎 ②茎卷须 ③枝刺

2、玉米的花属(②),桃花属(①),桑树的花属(②)。①两性花 ②单性花

3、给下面动物分类:

①乌贼 ②蝗虫 ③蜗牛 ④蝼蛄 ⑤蚰蜒 ⑥蛞蝓 ⑦蚯蚓 ⑧虾 ⑨蜘蛛 ⑩蚂蝗

属昆虫的有(②④)

属环节动物的有(⑦⑩)

属软体动物的有(①③⑥)

属节肢动物的有(②④⑤⑧⑨)

4、下列各种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有(②④),是混和物的有(①③)。

①糖水 ②蒸馏水 ③空气 ④氧气

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③);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①);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②);

①升华 ②凝华 ③汽化

6、冬季南部天空最引人注目的是(④);春季是观察(②)的好时机;秋季是观察(①)的好时候;夏季南天最有名的是(③)。

①仙后座 ②狮子座 ③天蝎座 ④猎户座

7、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约是每秒(②)千米。①300 ②30 ③3

8、“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④)。①春节 ② 端午 ③重阳节 ④中秋

9、在图1中,闭合开关后,a.b.c.d四处的电流(①)。

①a和d处最大 ②b处最大 ③c处最大 ④d处最小

10、现有下列变化现象: a.冰融化成水;b.白磷自然;c.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色;d.海水经日晒后析出食盐晶体。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① ad ②ad ③bc ④cd

11、如图2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m/s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①)。①F甲 = F乙 = F丙 ②F甲〈 F乙〈 F丙 ③F乙 〉F甲 〉F丙 ④F丙 〉F甲 〉F乙

12、下列因素中,对电磁铁磁性强弱没有影响的是(②)。

① 电流的大小 ②电流的方向 ③是否带铁芯 ④线圈的匝数

13、图3所示的的“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填空:

(1)若选用的操作是①③⑤或①④⑤,可研究浮力大小与(①)的关系; ①液体的密度 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物体浸在液体的深浅

(2)若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可选用的操作是(①②③④)

16、在青春期,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男女体形出现明显差异。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①);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身体上还会产生其他的外形差异,称为(②)。①第一性征 ②第二性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为探究铁锈蚀的原因,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三枚无锈铁钉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如图4),数天后,只有试管Ⅰ中的铁钉在水面处生锈,其他两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发生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答: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既有水存在;又有氧气存在。

(2)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答: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1)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覆盖搪瓷、塑料等物质。(2)在钢铁制品表面用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3)用化学方法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2、绿色开花植物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组成,请写出哪些是属营养器官,哪些是属繁殖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菜豆的种子是双子叶,而玉米的种子是单子叶。它们的子叶有什么不同?

答: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而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子叶有2片而玉米种子有1片。

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哪些器官组成?

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5、计算:要把50克98﹪浓硫酸溶液稀释成20﹪硫酸溶液,应将这些浓硫酸加到多少克水中?

50克×98﹪÷20﹪-50克=195克

6、装有水的铝壶在火上烧,不会烧坏。如果不装水就会烧坏,为什么?

答: 因为铝壶和水之间会有热传递,水吸走了火的一部分热,铝壶和水之间会保持热平衡。水的沸点是100℃,铝壶和水的最高温度维持在100℃,没有达到熔点,所以壶不会坏。没加水的时候,没有热传递,当铝达到熔点的时候铝壶就会烧坏。

7、有人画了下面的关于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这个图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指出错误在哪里,并说明改正的方法。答:有错误。

错误一: 试管口向上倾斜。改正的方法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爆裂。

错误二:水槽里盛的水太多。当排水集气时,集气瓶里的水进入水槽会使水溢出。改正的方法是:水槽里盛的水减少到半槽。

错误三:加热的位置错误。改正的方法是:酒精灯的火焰应对准试管中放药品的位置加热。②实验完毕后,应该先移去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为什么?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考作业4答案下一篇:XXXX站房装修等维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