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学校证件检验制度

2024-07-02

进出学校证件检验制度(精选4篇)

篇1:进出学校证件检验制度

收当、续当、赎当检验证件(照)制度

一、办理收当、续当、赎当,典当人均应出具有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没有有效身份证的不予受理,身份证不能辨别真伪的也不予受理。

二、当户为单位的经办人员应当出具单位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定代

表人身份证、正本原件,单位的介绍信或证明,经办人的有效身份证。

三、委托典当中,受托人应当出具公证机关公证的典当委托书,本人和委托人的有效身

份证件。委托书要求签字并加盖手印。

四、典当人必须提供当物的相关证明,当物为一般民品,当物需提供发票正件。当物为

车辆的,要求提供车辆行驶证,当物为不动产的要求提供产权证明,当物为有价票据的,要求提供票据原出具单位证明。

五、典当行不得收当如下财务:

1、依法被查封、扣押或者已经被被采取其他保全措施的财产。

2、赃物和来源不明的物品。

3、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

4、管制刀具、枪支、弹药、军、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器械;

5、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及其管理的财务;

6、当户没有所有权或者未能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财产;

7、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禁止流通的自然资源或者其他财务;

六、办理续当和赎当时,典当人必须再次提供有效身份证证明证照,对照收当时的复印

存档,如不符则不得办理续当和赎当业务。

七、办理赎当后,当物的有效身份证照和文件资料必须复印存档。

八、当票是当物的有效物权凭证,典当人在办理续当和赎当时,必须与公司留存的当票

联认真核对,放伪造变造。

篇2:进出学校证件检验制度

【摘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上入关出关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保证了国贸内生产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社会利益,也维护国家利益、信誉和国家安全。但是各国却总是把进出口检验检疫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并且作为一种有正当理由存在的制度使得自由贸易又陷入了一种僵局„„

【关键词】进出口检验检疫制度技术性壁垒中国进出口贸易

【前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科技飞跃式进步,加之新行业的不断涌现,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自由贸易主义的盛行下,各国各地区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无论是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都在自己的贸易圈内不断完善、扩大。自由贸易是一种公民权的替代,便宜的进口商品维护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但与此同时,保护贸易主义又是各个国家一直以来无法舍弃的贸易手段。虽然世贸组织的建立、欧盟的建立、各种体系、各种协议的制定在表面上一直维护着自由贸易的主张,但是关税的下降带来的并不是世界贸易价格的平稳,而带来更多的是其他非关说贸易壁垒的使用。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

自中国加入WTO后,在享受各种优惠待遇的同时同样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鉴于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对世贸成员的歧视或构成不正当竞争,WTO制订了一系列协议,以便规范各国非关税措施的使用,包括《贸易的技术性壁垒协议》、《动植物卫生安全检疫协议》及《原产地规则协议》。

其中《动植物卫生安全检疫协议》涉及食品及动植物的卫生安全规章。协议承认政府有权采取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鼓励成员国将他们的相关建议措施建立在现存相应的国际标准、指导方针及建议的基础上。但是有科学理由或经适当的风险评估符合要求的,更成员国可以保持或引入导致更高标准的措施。

合理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程序是对一国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证,是对对贸易合法权益和正常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维护,是对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能够保障国内生产安全和国民身体健康,严防疫病传入或传出,维护公共社会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和信誉,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

二、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及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的一种,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合理性

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而且其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制定和颁布的,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如果是为了实现本国规定的合理目标,是可以采取适宜的壁垒措施的,如限制或禁止濒危动植物贸易,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2、灵活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措施名目繁多。WOT规定,各国国内的法律、法规、标准、程序等,都可以被各国做为限制进口的理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蓄意地灵活改变商品的进口标准,致使国外厂商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对方进口商品的所有技术要求,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3、隐蔽性

一般来说,各国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都是极其隐蔽的,其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程序,往往是打着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或生态环境的旗号,以不符合安全或卫生标准为由,把技术法规、标准作为一种贸易壁垒。因此,在传统的关税壁垒和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逐渐弱化和取消之后,看似最客观、最平和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等必然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4、复杂性

技术壁垒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所以它远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复杂。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标准。

5、广泛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含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科技含量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覆盖了工业农业领域,金融、电信等服务领域和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三、技术性壁垒事件

加拿大和欧盟关于沙丁鱼罐头标签的争议。根据欧盟的标签条例规定:标签上的内容必须与罐头里的内容物一致,而加拿大制造的贴有沙丁鱼标签的罐头,其内容物是鲱鱼,因此不符合欧盟的要求,被拒绝入境。

美国“易腐败食品条例”规定:对于易腐败的食品,在其检验结果未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可时,不允许通关放行。问题在于对于新鲜的水产品其检验时间之长,有可能超过食品的保藏期,最终导致产品的报废,对出口商造成损失。

法国和美国都对进口扇贝柱规定了其水分与蛋白质的比例,而没有考虑此比例会受季节的影响而变化。凡是不符合此标准的扇贝柱将被拒绝进口,这样的标准有违TBT/SPS原则。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禁止进口来自墨西哥的金枪鱼。因为根据美国的哺乳动物保护法案,墨西哥不能证明在其捕获金枪鱼同时没有兼捕海豚。

四、技术性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加速了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为了跨越TBT“栅栏”,我国积极吸引外资,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外贸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进一步深化了从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1990年的25.6%下降至2008年的6.4%;相应地工业制成品从74.4%上升到93.6%。工业制成品中,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的比重也在90年代出现大幅度增长。如果我国的出口企业能以保护生态、降低资源消耗为借鉴,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它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商品出口结构,使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这对开拓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局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2、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

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与健康而设定的,如电子产品的CE标识,农产品与食品的农药残留的严格限制,禁止纺织品使用偶氮染料,皮革中五氯苯酣残留量的限定,对包装的要求等等,这些规定对提高我国生产企业的消费者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应把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任何对消费者有伤害的产品,不管这种伤害是明显的还是潜在的都不能让它进入市场。

3、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扩大环保产品的出口

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TBT措施,有很大一部分与环境保护有关。如欧盟在保护臭氧层行动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控制温室气体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欧盟也对有害环境的产品通过制定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加以限制或禁止。欧盟这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对欧出口,但也激发了我国相关部门加速对环境友好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既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也促进了环保产品的出口,如海尔集团环保(绿色)冰箱的研制成功,并大量向欧洲出口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1、不同种类出口产品受影响情况

八大类出口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比例依次为:农产品、食品类,42.0%;化矿金属制品类,26.2%;车船航空器类,25.0%;木纸陶瓷类,25.0%。玩具家具类,23.6%;塑料橡胶类,22.4%;机械类,21.7%;纺织服装类21.5%;从上述受影响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农产品、食品遭受影响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产品。

2、出口到不同国别受影响情况

调查显示,在我国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合同中,有半数以上是出口到欧盟的,受影响的合同金额占受影响总金额的44.9%,这说明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最大,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妥善应对;其他依次为美国21.5%、日本10.9%。

3、国内不同省份出口受损情况

在各出口省份当中,广东省的直接损失额为94.8亿美元,位列全国各地区直接损失之首,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32.9%;浙江省的直接损失为47.7亿美元,占全国直接损失总额的16.6%。其它遭受直接损失估计值超过10亿美元的地区有北京、福建、江苏、山东和上海。

4、出口合同受影响金额及主要措施

在总额超过81.5亿美元的受影响合同金额中,受包括节能及产品回收在内的环保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金额在22.2亿美元以上,受工业品认证要求影响的出口合同价值超过12.3亿美元,这是对中国产品出口影响最大的两种措施。

5、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种类影响情况

中国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或地区遭受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受到工业品认证要求、标准要求、厂商注册要求、标签和标志要求、木质包装要求、特殊检验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工业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限制;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遭受的措施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所遭受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有相似之处,但欧盟环保要求对中国出口产品有极为突出的限制作用,受影响的合同总金额近21亿美元;在对日本的出口中,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作用最为明显。

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

(一)国际贸易的需要

张荣鼎、朱晓勤提出,技术壁垒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贸易障碍出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且在当时,各国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一般都是合理而严肃的,各国制定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国际贸易需求下的贸易壁垒并不是贸易障碍,形成障碍是在其他关税壁垒遭到禁止后的新手法。

(二)关税壁垒作用的相对减弱,要求非关税壁垒作用的加强。

胡松华认为,以跨国公司为主要代表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急剧扩大要求减少阻碍商品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的关税壁垒;美国为加紧控制国外市场,鼓吹贸易自由化,利诱他国减低关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需要,非关税壁垒得以发展。这些都是非关税壁垒发展的需求因素,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初诞生时的作用。

(三)技术水平差异

杨波通过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博弈模型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干预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重要步骤和外在因素,技术水平差异才是技术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具备技术和贸易两方面的优势,更倾向于主动采取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战略,而发展中国家目前则被迫采取亦步亦趋的跟从策略。

六、分析及总结

综上所述,正确的商品检验检疫制度是对一国的进出商品负责的表现,它带来的是国民消费的安全放心和国家安定。但过度检验并以其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则是破坏公平贸易的表现。虽然经济一直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起伏从来都是伴随着政治斗争,但是我们仍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问题。

篇3:进出学校证件检验制度

【摘 要】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法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结果应用不够合理、不合格处置执行难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需加快建立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从层级抽查、问题导向、结果运用和后续监管等方面对现行的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

《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自2003年2月1日施行以来,对强化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促进外贸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及信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法检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在具体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日渐凸显,其中部分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急需进行修改完善。

一、《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修改的必要性

1.深化法检制度改革的需要

质检总局深入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简政放权、促进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在2013年、2014年两次大幅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对一般工业品出口不再实行法定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实施出口商品检验的HS编码由2002年的2110个减少为2015年的384个,减少了81.80%。作为检验检疫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的重要规章,《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立法背景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在监督进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国家利益和信誉方面的地位更为显著。但由于《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在抽查计划制定、结果公布、不合格处置等方面尚不完善,检验检疫部门在实际履职时执行力度不足,不能适应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2.推进“管检分离”的需要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质检总局逐步实施“管检分离”,采信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验鉴定结果,将其作为商品质量合格评定的依据。从“管检一体”逐步转变为“管检分离”,是在新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法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广泛涉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明晰检验检疫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的关系,规定权责界限、业务模式、运作机制和经费预算等,从而保证抽查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修订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制度对检验检疫机构转变职能、提高监管效能、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意义。

3.外贸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货物总值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208亿美元,2014年达到了4303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664.06%。在贸易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边贸互市等新型贸易方式不断涌现,《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外贸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相应修订。

二、《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体现进出口商品的地域差异

根据《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第八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年度抽查检验计划的制定实行“全国一盘棋”,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差别和区域特征。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商品贸易状况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同一个省的不同地市、同一个市的不同县区,其主要进出口商品情况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用一个统一的抽查检验计划是不科学的,一方面会造成部分辖区年度抽查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本辖区的重点商品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抽查检验,检验检疫机构不能准确掌握辖区商品的整体质量状况。

2.抽查检验结果的应用不够合理

根据《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抽查检验结果由国家质检总局进行公布,其他机构不得擅自披露抽查检验结果,并且抽查检验结果的通报对象仅限于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单位。在现行的质量抽查信息披露机制下,普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不合格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都未能充分体现,既难以调动起广大消费者参与质量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难以体现检验检疫部门在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上的执法成效。

3.不合格结果处置难执行

根据《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经检验检疫机构抽查不合格的进口商品,签发抽查不合格通知单,对外索赔或换货、退货或者销毁处理;经检验检疫机构抽查不合格的,签发抽查不合格通知单,经技术处理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经技术处理后,重新检测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目录外出口产品属于非法检,检验检疫部门难以对不合格品的流向进行控制,后续监管缺少相应的手段,处置措施执行困难。

三、解决思路和建议

1.实施层级抽查,监督抽查分为全国性抽查检验和地方性抽查检验

为切实履行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全面掌握辖区进出口商品质量信息,建议将监督抽查分为全国性抽查检验和地方性抽查检验两大类。质检总局每年制定1-2次全国性的抽查检验,同时给予直属局和分支局一定的自主权限,增加地方性抽查检验。直属局或分支局可根据辖区实际设定不定期抽查的类别和频次。这样,就将原来的定向定量抽查转变为基于地区实际的动态管理,增强了基层部门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加符合各辖区的实际情况。

2.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进口消费品

实施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是为了按照动态评估的原则,将监测的重点放在高风险质量安全对象(产品和项目)上,进而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进出口商品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因此,在抽查检验的重点商品选取上,应以问题为导向,出口多抽查国外通报、下架退货等多发的商品,进口多抽查消费者投诉多、“C-RAPEX系统”上出现频次高的进口商品。随着法检目录的调整,检验检疫监管的重点向进口转移,作为目录外商品的抽查监督工作的重心也应向进口目录外商品转移,重点关注与大众关系密切的进口消费品。

3.强化后续监管,明确不诚信企业的处置措施

近年来,国外质量通报居高不下,进口商品质量问题与日俱增。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截获进口不合格货物11.60万批,出口不合格货物12.02万批,涉及玩具、服装、食品、化工品、动植物产品等多种商品。由于利益的原因,一些生产企业往往会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为自身的质量行为留下较多的投机空间,造成政府部门质量监管失灵。因此,建议在《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单独设立“法律责任”部分,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对擅自销售、使用或出口经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进出口商品进行处罚的条款,并按照部门规章的权限对不配合抽查检验、对经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进出口商品不整改等情况设立处罚条款。

4.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定期发布机制,提高抽查监管的威慑力

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的结果只有对外公布,才能有效震慑不法进出口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维护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因此,建议建立科学有效的结果反馈和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目录外进口商品抽查检验工作的结果,发布质量预警信息;及时向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通报进出口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将检验信息反馈给进出口商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对不合格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约谈制度;利用检验检疫部门的信息、检测技术优势指导帮助出口企业解决质量问题,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声誉。

参考文献:

[1]苗延忠.进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新模式初探[J].中国检验检疫,2014(1).

[2]李金甫.完善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疫,2013(7).

[3]刘淑敏.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3(4).

[4]马素香.我国商品低价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J].中国经贸,2012(4).

篇4:学校车辆进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维护校园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20xx〕87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所有进入学校,并在校园内通行、停放的车辆。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三条学校安全处为校内所有车辆交通及停放秩序的管理部门,负责车辆出入校园及校内动态、静态交通秩序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机动车辆的出入和停放管理

第四条车辆进出

1.无牌无证车辆、外来车辆(含教职工亲属、朋友的车辆)一律禁止进入校园(上级主管部门公务车辆除外)。

2.所有符合规定允许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进出校门时应主动接受门卫询查(本校教职员工的车辆凭“临沂一中机动车辆校园通行证”)。

3.凡参加校园内举办的各种会议或活动的外单位车辆,由主办单位提前向学校申请,经学校同意后通知门卫放行,并按要求停放。

3.特种车辆(公安、消防、救护、抢险等)进出校门门卫要主动进行疏导,确保安全通行。

第五条车辆行驶

1.车辆进入校园后,一律禁止鸣号。行驶时速不超过10公里/小时

2.严禁校园内无证驾车、练车和试车。严禁酒后驾驶,严禁超载

3.基建各类工程车必须到安全处办理相关手续批准后方可进出校园,且在工程区域内和指定线路上行驶。

第六条车辆停放

1.机动车辆必须停放在指定的停车位(学校根据校舍改造情况给各部门划分停车区域),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停放时,需拉紧手刹、关闭电路锁好门窗以保安全。车辆在校园内丢失(含车内财物丢失)或损坏,由车主自行负责。

3.爱护停车场地内的所有设施、装置及其他车辆,导致损坏的,导致损坏的肇事车主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4.不要在停车场乱扔垃圾,保持停放场地清洁卫生,禁止在停放场地内擅自维修,清洗车辆。

5.距离校门、路口、消防栓15米内禁止停放任何车辆,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

6.来参加会议或活动的外来车辆不得在校内停放过夜,特殊情况须经安全处批准。

第四章非机动车辆的管理

第七条进出校门的非机动车必须遵守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停放时必须按学校划定的停车区域内有序停放,停车落锁,严禁乱停乱放(学生车辆不准放在教师停车区域)。车辆在校园内丢失或损坏车主自行负责。

第八条学生不得在上课时间骑车出入校园,有特殊情况请家长接送或打车回家。

第九条校园内禁止骑车带人,不准双手脱把或手中持物骑车;不准扶身并骑、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第十条学生尽量不要骑一些高档山地车和电动自行车上学。

第五章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学校先与教职员工签订“校园机动车出入和停放安全责任书”,然后办理“临沂一中机动车辆校园通行证”。凭通行证进入校园(原来办理的通行证停止使用)。

第十二条进入校园的车辆,应自觉服从管理。违反本规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师生人身伤害或校园公共财产损害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由驾车者承担。

第十三条加强门卫查验和校园内巡逻督查,对违反规定行使和乱停乱放的车辆一律给以通报或扣留,由学校或上交相关部门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四条此办法由临沂一中安全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上级主管部门公务车辆出入和停放同样遵循本办法。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2014级学生英文朗诵比赛规程下一篇:如何做好企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