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2024-07-08

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共11篇)

篇1: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课件的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一、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 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二、课件特点:

本课件是用Powerpoint2003制作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整个课件以学习活动和任务贯穿教学过程,强调数学学习中“输入”和“输出”的互动关系,力求把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究能力放在首位。

2)教学活动设计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有引导性又有延展性,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3)课件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针对教材本身的教学模块又有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而超越课本设置的模块(如让学生说出假分数的意义),为教学提供多种选择。4)操作简便,5)文字说明简洁明了,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三、使用方法。

双击“真分数和假分数.ppt”文件即可演示。如果返回可以单击右键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上一张或用键盘的上下键操作。退出时可以单击结束放映或键盘的Esc键。

四、版权:

课件可以免费拷贝。如果有问题,请与本人联系。

化雨镇电网小学 制作人:袁常赞

篇2: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一、课件的设计特点:

1.集历史基础知识、训练和声音、图片、视频欣赏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课件,适合课堂教学和课堂自学。

2.课件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以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依据,以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为基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坚持直观性、灵活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3.课件是利用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2000制作的,特点是内容充实、丰富,同时又能把握课时,即适时;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即适用;具备通用课件的优化设计,又符合学生的特点,既适性。能够进行课堂教学效果测评,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4.课件的运行要求 软件:适用win9x、win2000等环境。硬件:CPU/C300、内存32M以上、100M以上硬盘剩余空间。

二、使用说明

1、点击首页“帆船旗帜”进入主画面。

2、主画面分四部分:(1)帆船热键----触摸历史(2)海鸥热键----历史回

眸(3)白云热键----史海探究(4)礁石热键----精工舍

3、点击触摸历史键,随即出现三朵浪花。浪花1:郑和画像;浪花2:戚继光画像;浪花3:澳门标志性建筑物。每朵浪花点击后都可打开,随即进入下一页。

4、点击每朵浪花画面上方按钮即可进入学习。按钮依次为:追寻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影院、历史在线。

篇3:论网络教学课件特点及设计

1.1 网络教学课件容量小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刚刚兴起的时候, 一节课教学课件的容量一般在1MB左右。而如今老师制作的一节课教学课件的容量突破了10M, 更有甚者达到了上百兆, 使学校的存储设备不堪重负。容量大还带来相互交流复制困难、网上传输太慢等一系列问题。而网络教学课件因为采用的是Internet模式, 图像、动画甚至视频等素材都是经过高效压缩的, 信息容量大大减少。同时对素材使用不是直接嵌入在课件软件中, 而是通过一个语句进行调用的, 这就使得在课件中的不同地方要求多次调用同一素材时, 只需一个素材文件就可以了, 大大减少了多余的信息占用。当然如果学校已建设好教学资源库, 那么老师在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时, 只要通过一个逻辑链接即可方便调用各种素材, 而不需要象以往制作教学课件时的嵌入式直接引用。这种基于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教学课件, 学校对不同的素材只需有一份就可以了, 使学校有限的存储设备可以保存更多的教学资料, 大大提高学校存储设备的使用效率。

1.2 网络教学课件生命周期长

以往的教学课件, 由于制作技术较复杂, 老师一般制作完成后, 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对该课件进行修改。这使得该课件在进行了一次课堂教学后, 也就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了。因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课件若不方便进行修改, 也就失去了再利用的价值;同时作为有个性的教师, 往往不喜欢被他人的教学课件所束缚, 因此也不太可能来利用他人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这时该课件唯一的用处就是拿到某处去评个什么奖而已。而网络教学课件由于制作修改都很方便, 在网上共享利用也很容易。因此利用网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后, 可以将该教学课件挂接到校园网上, 或放在教研组的页面上, 或放在教师个人专辑的页面上。除了上课调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很方便外, 学生课后调用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很方便, 使得网络教学课件, 在进行完教学后其生命还在延续。尤其是, 制作该网络教学课件的老师, 在下一轮讲授该内容时, 只要将自己对该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部分进行加工, 就可以继续使用,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使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当然, 对于用网页制作而成的课件, 好的教学素材也更容易被他人下载, 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

1.3 网络教学课件通用性广

网络教学课件均是由网页面构成的, 设计好一个教学课件页面的框架界面后, 其它的页面均可套用, 只是把不同的教学内容放到相应的页面中就可以了。在网页面中可以方便地插入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 特别是教师们非常喜欢的Flash动画, 使网络教学课件更加精彩动人。另外, 不同页面的链接又是网页制作的特长, 制作交互性的教学课件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所化的时间将大大被节省。网络教学课件在使用时, 只要有网页浏览器, 就可以方便地展现教学的内容。这与前一时期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 不同的老师喜欢用不同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 如Author ware、Director、方正奥思等, 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在异地教学时, 最怕没有相应的多媒体工具支撑, 以至于不能正常地开展教学。虽然后来这些多媒体工具软件都增加了“打包”功能, 可以脱离开发环境直接运行教学课件, 但还是出现许多老师在异地上公开课时, 背着自己的电脑来上课现象。而网络教学课件的使用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因为目前的操作系统都带浏览器, 异地开展教学无任何技术障碍, 其通用性非常广。

1.4 网络教学课件活变性强

以往的教学课件, 是支持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课件的内容相对稳定, 顺序或交互式展现教师已准备好的教学内容, 辅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网络教学课件也能很好地支持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同时比以往的教学课件能更好更方便地辅助教学的实施。网络教学课件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就是能很好地支持以学生主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支持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网络教学课件, 可以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而变化, 包括不断加入到网络教学课件中的教师支持材料、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学生研究学习的内容等等。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教学课件, 不再是固定地以一节课为单位, 而是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 其内容可能是反映一节课、一周课, 甚至是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课。在网络教学课件中教师通过单元计划, 给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可及时在网络教学课件中加入教师支持材料, 给学生以帮助;当学生有初步的学习成果时, 可及时将这些成果加入到网络教学课件中, 展示给每一位学习者, 供大家交流;当然还可在网络教学课件中不断加入学生各学习阶段的学习评价, 使学生对比评价标准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因此支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课件, 其内容不再是固定的, 而是根据教学的进展在不断地变化。通俗地说, 网络教学课件具有活变性。

2 网络教学课件设计的内容

2.1 素材的设计

素材是网络教学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网络教学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 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视频、文本和声音等。素材的设计包括素材的搜索, 素材的选用, 素材的编辑。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 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 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 用话筒输入语音, 或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素材, 如果找不到相应的素材或者是找到相近的素材, 就要用相对应的软件制作或者对素材进行处理或编辑。

2.2 教学的设计

教学的设计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设计的核心环节, 它包含课件的教学顺序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顺序的基本类型有纵向发展式、横向发展式和层次发展式等。例如:电磁感应课件遵循人们认识思考问题的程序和规律, 采用层次式, 从简单到复杂, 由浅到深, 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说明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阐明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渗透学法指导方针、合理设置反馈以及适时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常用的有设问法、诱导法、倒叙法、侧重法、剖析法、诱导法、对比法、启示法以及归纳法。例如:电磁感应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设问法、诱导法、启示法以及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地进行设问, 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诱导, 最后进行归纳。

2.3 系统结构的设计

系统结构的设计包括设计课件的封面与导言、确定课件的菜单组成与形式、划分教学单元并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构成, 设计屏幕向主菜单的返回以及确定屏幕向结束的跳转关系。例如:电磁感应课件没有设计封面和导言, 采用了网络课件中常用的框架式网页结构 (横幅与目录) , 操作步骤是:打开Frontpage2000, 文件→新建→网页, 在网页模板中选择框架网页标签, 在这个标签下选择横幅与目录。网页的横幅是课件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点, 它由引言、实验、定律、习题以及网络论坛五大模块组成, 屏幕的风格设计比较简单, 每个框架网页都有一个网状背景, 右边框架为主框架, 它由课件所需的各种素材组成, 虽然没有确定屏幕内各要素的跳转关系和屏幕向结束的跳转关系, 但是通过左边框架网页各小标题以及各主框架网页的超链接, 确定屏幕与屏幕之间的跳转关系, 即确定与屏幕之间的跳转关系, 亦即确定各网页之间的跳转关系以及屏幕向主菜单或子菜单的返回。

2.4 界面的设计

课件的使用者怎样使用本课件, 课件与运行环境如何相接, 界面设计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管理输入设备 (鼠标、键盘) , 确认用户输入;处理错误和显示错误消息;提供输入反馈 (如输入自动回声) ;提供提示和帮助 (规定符号和提供帮助内容) 、窗口、域的显示, 重叠和内容滚展;提供和应用程序的接口;界面管理功能和应用程序隔离;允许用户制界面。例如:因为电磁感应的课件是用FrontPage制作的, 所以制作后, 其界面是IE或其他的浏览器, 界面比较友好, 课件中网络论坛是用ASP程序编写的, 能够管理输入设备, 确认用户输入, 处理错误和显示错误消息, 提供输入反馈, 提供提示和帮助, 提供窗口、域的显示, 重叠和内容的滚展。只要安装了PWS或IIS, 在控制面板中设置连接数据库的数据源, 就提供与数据库进行连接的接口。

2.5 交互性的设计

交互性设计又分为按钮的交互、菜单的交互以及条件的交互。例如:电磁感应课件在交互性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文字的链接和表单上的按钮进行交互, 点击不同的文字, 就会链接到不同的网页, 点击表单上的按钮, 就会有不同的响应。而要实现这些表单上的交互, 只需在Flash制作时, 在按钮上增加一个Action动作, 利用Goto语句实现相互间的链接。

2.6 课件脚本的设计

脚本设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 的开发制作看, 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字稿本时, 应根据主题的需要, 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 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 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以完善教学内容。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 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 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 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

3 网络教学课件设计的原则

3.1 易操作性原则

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体, 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异, 根据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低, 因此在设计网络教学课件时, 一是操作步骤不要太繁琐, 课件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预备知识, 最好都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 使学生既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 也可以下载使用;二是操作界面不要晦涩难懂, 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 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不能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如何操作上。

3.2 形象化原则

良好的课件界面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记忆率时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对同样的学习材料, 单用听觉, 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 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 三小时后能保持70%, 三天后下降为40%;如果视觉、听觉并用, 三小时后能保持90%, 三天后可保持75%。正因为如此, 在进行网络教学课件设计时, 应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 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但在强调形象化的同时, 必须突出“教为学”的思想, 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 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 从而喧宾夺主, 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3 模块化原则

我们在制作网络教学课件时, 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 统筹计划, 整体考虑。但在具体设计时, 则要分步、分块实施, 也就是把每个教学科目分解成数个模块进行设计、制作, 尔后再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做具有两点好处:一是便于分工协作, 既能提高课件的制作质量, 又能加快课件的制作速度, 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完成课件的总体制作;二是便于课件的维护、修改、扩充, 因为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要想保证课件适应教学的需要, 就必须经常更新。如对课件进行模块化设计, 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 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课件不断更新所带来的麻烦。

3.4 小型化原则

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教学信息、答疑解惑, 网络的带宽和传输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在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 网络教学课件的大小对教学将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课件体积过大, 传输速度就慢, 势必影响浏览与下载。为此, 在设计网络教学课件时, 一方面要减小课件体积, 对课件的容量加以规定, 使每一个课件都不超过规定的大小;另一方面, 对较大的课件可以分割成若干小的模块, 分块设计并建立链接, 以此减小课件的体积。

3.5 网络化原则

网络化是指各网络教学课件不能仅仅局限于独立使用和完成某一单一的任务, 而应该连成一个整体, 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 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首先, 各教学科目之间要进行链接, 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之间自由转换, 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要在每一学科内各知识点与资料库之间建立链接, 使学生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时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 有利于从多个角度理解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2]相万让.教学软件制作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3]万成建, 卢雷.软件系统结构的原理、组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4]陈明.软件工程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5]朱燕红.网络课件设计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5) .

篇4: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一、课件制作主要步骤

1.筹划与构思,对课件制作的过程做出计划。这部分是一个总的规划,要对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水平有良好的把握,对课件制作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前做好准备。

2.内容选题,根据教学重点与教学目的确定课件的题目。不宜把所有教学内容都设计成课件,应该对教学内容中抽象、枯燥、难度大,且易造成概念模糊的部分设计成课件,以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

3.稿本设计与脚本设计。这是课件质量的关键,就像影视剧的剧本。设计时应根据教学规律创作稿本,设计思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向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内容设计是稿本设计的核心,是课件的实体,课件内容必须符合现行教学大纲,与学生的教材紧密结合,选择所需的媒体必须具有易控制,操作简单,能生动形象表现教学内容,并设计出所选信息媒体的播放顺序。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依据,是一项烦琐而又细致的工作,设计脚本就是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编写成思路清晰、内容精练、重点难点突出、易于计算机表达的脚本。对于文本,凡能标明字形、字色的内容都应尽量标明;图形要尽量注明线型、线色,对于动画,要绘制出动画的初始状态,包括背景在内,对每个动画要画出它的典型位置,还要考虑课件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艺术性设计要求。

4.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制作步骤如下:

(1)文本制作:文本输入较简单,但在编辑时应考虑字体的大小、颜色,是否加框,背景的填充色等,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应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来表示。

(2)图形图象制作:色彩美丽的图形、图象是多媒体课件具有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平时注意从报章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去购买、或者在因特网上收集。图片可通过扫描仪扫入、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摄像机捕获图象再输入计算机。还可利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aintShop、CorelDraw等对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如图像的翻转、旋转、颜色的调整和一些特殊效果等。

(3)音频制作:多媒体课间一般都会用到大量的音频信息,如背景音乐、解说等,音频的使用不仅能起视觉体验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交互性。例如在播放实验时配以柔和的音乐、必要的解说等。计算机中的音频信息是通过声卡实现的,它能记录来自话筒、电子器乐、自然界的声音。

(4)动画制作: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及课本中不能演示的实验,如晶体结构、有机立体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电解中电子的运动方向、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等。计算机动画软件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如Flash、nimator、3DS等等,用来做一些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生动有趣。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利用Flash制作并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揭示原电池的形成过程。

(5)视频制作:视频信息可以大大丰富课件的内容,利用视频捕获卡等硬件设备可方便地对视频信号数字化,并进行编辑处理。在现有各种软件中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素材。要用的照片、图片、声音、动画、背景音乐、解说词等素材,未搜集到的自己制作。课件素材制作要用到Photoshop、Flash、3DMax等软件。

5.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集成课件。即将各种素材用Authorware等工具软件将素材制成课件。其中灵活运用交互图标是关键。

6.调试。课件集成后,应由教师、制作人员共同实行效果验收,根据需要进行调试,并进行修改加工。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有如下特征:课件符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知识的准确性;图、声、文的交互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兼容性,课件打包后,在不同操作平台都能运行。

7.课件成品。将调试好的课件编译运行,文件打包,形成完整的课件成品。

二、课件特点与使用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降低难度,符合学生认知心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举例如下:

1.展示分子结构及反应。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如CH3COOH、C2H5OH等分子结构,可通过3DS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Authorware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如苯的硝化及溴代、羧酸与醇的酯化等反应的断键部位及新键的形成。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练的规律归纳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模拟工业生产流程。教材中有些生产流程的内容,如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石油的炼制及合成氨工业等,仅靠挂图及教师讲解,效果不理想。恰当地利用动态模拟,能使学生对主要生产设备内的反应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书本上冗长文字所造成的呆板、枯燥。

3.模拟实验及视频播放实验录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是必做的,不能用计算机来代替。但常规实验受到条件限制有某些不足,比如反应时间过长、反应重现性较差、反应有一定危险性、反应后污染较重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播放等手段来弥补。如浓H2SO4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宜用实验来演示的。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如采用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三、总结

有关实验证实,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描述可节省12至34的时间,既直观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化学教学现代化,有利于“发现学习”和扩展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想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还必须与传统教学作最佳结合。从生理学及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图、音、动画虽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应注意不可喧宾夺主,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教学活动如果进行过快,学生记笔记与消化吸收时间就得不到有效保证。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起源与基础,一切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问题就绝不能脱离实验。鉴于实验教学的功能是任何手段替代不了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的锻炼培养,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锻炼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因此,不能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而削弱实验教学,即要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l] 段纪东,赵桂贞,苏桂田,陈庆阳.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有机化学反应历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11).

[2] 段纪东,赵桂贞,苏桂田.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3] 朱爱光.多媒体CAI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4] 王永辉.循序渐进Photoshop6.0技巧与实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5] 黄智诚.新编Authorware5.0应用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6] 郑小军,王屺学.多媒体CAI的兴起、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广西高等教育研究,2001(6).

[7] 岳明.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 张金艳.王志军.有机化学多媒体CAI教学课件的制作.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

篇5:《四季》课件作品特点及运行说明

作品特点:

本课件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课文《四季》,结合特教学生的特点,运用FLASH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特教语文教学之中,既有教学内容的创意交互,又有动画内容,图文并茂,情景结合,可较好的满足特教学校低视力生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其中包括图片导入、有声朗读、我会读、我会写和领悟学习5个模块。让低视力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本篇课文。本课件的最大特点是交互多,动画多,可以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行说明: Flash8,CS4,播放软件macromedia flash player8.0

授课教师:张伟

篇6:《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及说明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和说明

依安县三兴镇中心小学 高国英

《黄山奇石》课件设计及说明

三兴镇中心小学 高国英

一、选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语文下册第一课。是写黄山美景,进而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课件设计理念

《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真正发挥课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步:课件引领,探究新知 第三步:小组交流,拓展延伸 第四步:借助板书,回顾体会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黄山吗?可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的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

神奇,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黄山有四种景象被称为黄山四绝,你知道是哪四绝吗?当同学们边看黄山风景的课件边发出赞叹时,我引导说:是啊,黄山的风景真的好美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地观赏黄山的四绝之一《黄山奇石》。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让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能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几道思考题吗?

老师这儿还有一组黄山奇石的图片。你们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再次理解词语“秀丽神奇”。

2、出示仙桃石的图片。孩子们,瞧瞧这块大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吧!

孩子们,你们的描述跟作者一样吗?指名读课文。

3、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看另外一块奇石,看看它像什么?读读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它的。

猴子是最爱动的动物,此时它凝神不动在做什么? 孩子们,谁能表演一下猴子观海的动作呢?

猴子的注意力都可以这样集中,那么我们上课时应该怎么做呢?

4、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美景。课件播放“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美景。老师想让你们自学,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这两幅图。

5、孩子们,我们已经欣赏了很多黄山美丽的石景,你想知道还有那些奇石吗?读最后一段。读过后,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三>拓展训练

想一想:除了课文讲到的这些奇石,你认为黄山还会有哪些美景呢?那么可不可以把你们想到的景色画出来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幅黄山的美景,让我们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孩子们,这短短的一节课,我们欣赏不完黄山美丽的景色。在我国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美景,等待你们去领略它们的风采!让我们为能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吧!<四>板书设计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节课都欣赏了那些奇石。(出示板书设计)<五>作业

黄山的这些石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愿意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请选择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背诵下来。

再用一个小本子积累本课的一些好词佳句,并能像小导游一样,把这些美景分享给爸爸妈妈。好吗?

四、课件创意说明

㈠谈话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黄山吗?你知道是什么吸引了中外游客对它赞叹不已吗?”这之后,教师马上播放黄山风景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环节利用课件,创设生动活泼、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黄山奇石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㈡制作风格突出黄山石“奇”的特点。

让学生看到图,想到文中所写的奇石拟物的特点。突出黄山石景“秀丽神奇”的特征。

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性强的作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是全课重点,学生看课件、读语句,加深理解。学生读文感知,看图体会,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教师顺势引导,激发情感,培养了学生热爱黄山,进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素材的获取及采用原因

采用自我制作和下载的方法,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尽可能使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六、技术实现

篇7: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1、通过信息技术理解关键词:如井沿、无边无际等。井沿一词通过先读课文,再出示图片并让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真正理解了词义,还拓展认识了桌沿、帽沿、河沿等词语,扩大了词汇量,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无边无际这一词我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风景优美的高山、波涛翻滚的江河等,了解了“边”和“际”,进一步理解了词语无边无际。

2、通过课件出示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训练孩子们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出示三次对话不仅有效的让学生认识了双引号,也初步了解了引号的作用,对以后学生自己造句、写话起到了铺垫作用。

3、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随问随堂练笔的欲望。随问随堂练笔是我校的语文课题。而高山、河流、城市、山野等美轮美奂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无边无际,并为后来《青蛙出井后》的续编,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伏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8: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1 第四代篦冷机设计特点

1.1 冷却面积大

篦冷机冷却面积为131m2, 长32.8m, 宽4m, 比一线5 000t/d生产线的配套第三代充气梁篦冷机冷却面积大12m2。

1.2 自动调节风量的供风方式

每块篦板下面安装有一个STAF自动调节风阀, 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圆形常通风口, 一个扇形可人工调整风量的常通风口, 及三个不同直径沿立杆在垂直方向可自由活动的重锤式自动调节风阀。其工作原理为:圆形常通风口是基本风量, 是不可调节的;扇形通风口在调试时可以调整, 但在运行中不作调整;在篦冷机运行过程中当熟料层发生阻力变化时, 三个重锤式调节阀上下运动来自动调节风量, 当料层阻力变小时, 篦板下阻力减小, 重锤受压差增大而自动上升来关闭该篦板的通风量, 从而达到自动调节风量的目的, 反之亦然。

1.3 模块化设计

该篦冷机是模块化的设计结构, 即整体篦床是由若干标准模块组装而成, 每个模块是由若干篦板及一套STAF阀与四连杆传动机构组成, 组装简易灵活。

1.4 独特的运行方式

整台篦冷机有固定篦床和活动篦床组成, 固定篦床倾斜布置, 活动篦床水平布置, 运行方式为交错步进式运行。活动篦床结构为顺料流方向并列10根篦梁, 每根活动篦梁长约30m, 每根活动篦梁有10个活动四连杆式支撑, 在活动四连杆支撑下沿料流方向前后水平移动, 篦梁行程为300mm, 前、后行程由接近开关控制, 向前推进时为10根篦梁同时前进, 后退分为三步, 分别为:1、4、7、10四根篦梁同时后退到达后退限位时, 2、5、8三根篦梁再同时后退到达后退限位, 3、6、9三根篦梁再同时后退到达后退限位, 完成了一个行程。随后在PLC的控制下, 10根篦梁再同时向前推动进行下一个行程, 依此类推。该篦冷机活动篦床采用10根篦梁前后交错运行, 打破了传统篦冷机分三段运行的模式。

1.5 内置式液压缸

每根篦梁有两个液压缸同时驱动, 共计20个液压缸内置于两个低温区不同风室内, 两个同步液压缸由一趟油管进、回油来完成前进和后退。

1.6 采用迷宫式密封条

相邻两根篦梁上的篦板与篦板沿横向采用迷宫式密封, 由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相扣而成。密封条两端带卡槽、两边带压沿, 下密封条卡于一侧篦梁上, 上密封条反扣在下密封条上形成迷宫并卡于相邻另一侧篦梁上, 然后分别由该相邻两根篦梁上的两块篦板压在上、下密封条压沿上, 每块篦板用四条内六方螺栓固定在篦梁上, 防止密封条在前后运动中窜动。上密封条随一侧篦梁前后运动, 下密封条随另一侧篦梁前后运动, 这样, 篦板之间的相对运动, 变成了密封条之间的相对运动。同一篦梁上的前、后两个同种密封条顶端采用榫槽结构, 安装时成一直线以减少篦床运行阻力。熟料的漏料问题依靠风室下风的压力穿过迷宫式密封的缝隙来解决。侧墙上下密封条是分别固定在篦冷机侧墙壳体托板上。

1.7 采用凹槽阻力篦板

除了在固定段、第一室、第二室采用了耐热钢铸造的篦板外, 其余几室都使用普通材质的凹槽篦板。活动篦板尺寸为380mm×370mm, 母体采用厚5mm的钢板, 在钢板上冲压出四个通风孔, 每个孔长330mm、宽45mm, 在四个孔的周边用高20mm钢板围起来形成了四个通风区域, 在较长侧板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切割出10mm×20mm垛口形通风口, 每侧板10个, 四个通风区域共计80个通风口, 通风面积占整个篦板面积的11.4%。篦板正面用长340mm、宽70mm、高25mm矩形箱式凹槽反扣在垛口形通风口上, 与底板之间留3mm间隙, 宽度方向间隙保留作为通风用, 长度方向两侧满焊, 这样每块篦板有四个迷宫式通风区域作为冷却熟料通风口, 并防止向室下漏料。每块篦板两端有高55mm的立板, 每侧立板有两个Φ18孔穿过螺栓连接篦板之间的推料板和前、后篦板。篦板结构示意见图1。

1.8 室下无灰斗设计以及缩短斜拉链机

由于上述迷宫式密封和凹槽篦板迷宫式通风设计, 造成室下不漏熟料, 故该篦冷机采用室下无灰斗设计。

运送熟料的斜拉链机比第三代篦冷机缩短了约30m, 斜拉链机只须用90k W电动机驱动, 比一线斜拉链机驱动功率减少32k W。

1.9 保护篦板的输送方式

由于每块篦板两侧存在立板, 篦板之间的推料板又比立板高10mm, 另两侧迷宫式密封条与推料板高度基本持平, 这样篦板形成四面高、中间低的存料区域, 所以在每块篦板上面始终存着约80mm厚的冷熟料层, 在篦床运行过程中篦板上始终有冷熟料将热熟料和篦板之间隔开, 在保证冷却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篦板的烧损和磨损。

2 主要问题

从2008年4月26日投料运行, 到7月15日第一次技术改造时, 共停窑1 214.08h, 其中因为篦冷机原因停窑1 001.72h, 5月份除出窑熟料温度高外运行还算基本正常, 6月上旬、中旬故障率明显高于5月份, 6月下旬至7月15日由三天一大停、两天一小停, 慢慢发展到处理一个班开一个班, 被迫进行技术改造, 期间主要问题有:

2.1 篦床上存在大面积红河

整个篦床上处于大面积红河状态, 细料侧最为严重, 红河宽度占整个篦床宽度的1/3, 从热端至冷端一直不断, 篦床上熟料层处于平静状态, 根本看不见沸腾熟料存在。由于篦床上存在大面积红河, 熟料破碎机一直在红料中运行, 破碎机壳体用测温枪测试温度显示300℃左右, 在用轴流风机强制风冷的状态下破碎机轴承仍在90℃左右运行, 由于大量红料从破碎机篦条上通过, 造成铸造材质的篦条严重受热而发生变形, 所以每停一次需要校正或更换一部分破碎机篦条, 斜拉链机链斗变形严重, 给后道工序设备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熟料质量差

从窑内煤粉燃烧的速度来看, 黑火头较长, 窑内处于缺氧不完全燃烧状态, 还原气氛严重, 熟料质量差, 黄心料较多。

2.3 液压系统故障频繁发生

从篦床熟料沸腾状况来看, 证明整个篦床上熟料对篦床压力过大, 液压站经常在极限压力运行, 并造成以下严重后果:

1) 过滤器在油泵出油管路上形成正压过滤, 造成过滤器外壳裂缝漏油频繁。

2) 管路部分组合垫损坏频繁, 造成漏油。

3) 比例阀压盖螺栓频繁断裂, 造成漏油, 这只能等篦床进、回油管里边46号抗磨液压油全部漏完才能修复, 漏油量较大。

4) 内置式液压缸本体O型圈易损坏。

5) 内置液压缸底座螺栓易剪切断, 造成油缸脱落、活塞杆弯曲, 不得不频繁更换液压缸, 由于液压缸安装位置狭小, 所以更换一个液压缸需要2~3h。

6) 原液压站油箱自带的两台风冷式冷却器, 冷却面积小, 共计6m2, 冷却能力不足, 油箱温度可达60℃以上。

7) 由于漏油点多、且频繁, 运行二个半月共计加46号抗磨液压油32桶 (208L/桶) 。

8) 由于篦床传动压力过大, 所以只能在最高篦速 (6次/min) 运行, 不敢慢篦速操作, 造成操作被动。

2.4 密封条磨损严重

利用停窑机会对上、下密封条进行检查, 发现上、下密封条之间被熟料细粉塞满, 造成密封条错位, 密封条与密封条之间相互摩擦, 许多下密封条被磨成象刀刃一样, 每次停窑都要更换一部分以维持运行。

2.5 篦床推料板太高

篦板与篦板之间推料板高度为40mm, 由于推料板高度高造成篦床在前后运动推料过程中阻力大, 从而给篦冷机液压站安全运转造成很大隐患。

3 改造方案的确定

3.1 原配风机参数及运行标定结果

根据现场现象分析认为, 原配置风机风压过小, 导致熟料冷却不足, 是上述一系列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风室布置示意见图2, 原配置风机及参数见表1, 现场风机运行风压标定结果见表2。

Pa

注:窑投料量为360t/h。

标定结果分析:固定室因为篦板倾斜15°, 所以该风机运行动压略高于其它五室风机动压;后五室风机动压明显偏小, 大部分风机风压消耗在静压方面。经过对该新型篦板反复测量、计算, 最终将风机参数确定下来并进行技术改造, 其余改造也随之确定。现将技术改造方案的确定介绍如下。

3.2 风机参数的计算

3.2.1 透过熟料层风速Vi的确定[1]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当Vi≥2m/s时将熟料吹起来, 使熟料层形成空洞, 熟料和空气间热交换恶化, 再结合生产中在窑内掉窑皮和熟料KH低时固定篦板上易堆料的特点, 将固定室风速设定为1.8m/s, 由热端向冷端每个室递减0.1m/s, 依此类推各风室风速Vi。

3.2.2 各风室风量Qi的计算

依据公式Qi=3600×Bi×Li×Vi计算得出Qi的值, 式中Bi为篦下室篦床宽度, Li为篦下室占有篦床长度, 该两个尺寸见图2。

3.2.3 风机风压的确定

由前文可知, 篦板通风面积占整个篦板面积的百分比为11.4%, 则篦板通风口风速V通孔=Vi/11.4%。

料层阻力计算依据公式ΔP1=0.25Vi2×h, 式中h为篦床上熟料层厚度, 取700mm。

以上各参数计算结果见表3。

3.2.4 篦板阻力的计算

1) 第三代和第四代篦冷机篦板有关参数的比较

第四代篦冷机凹槽篦板通风形式和传统第三代篦冷机控制流篦板通风形式相比, 有很大的区别, 两者有关数据对比见表4。

2) 凹槽篦板阻力公式的选择

根据资料, 篦板阻力计算公式为ΔP2=V通孔2γ/ (2g) , 但第四代篦冷机篦板比第三代篦冷机篦板在风的流向上多一个340mm×3mm的90°方向上的缝隙结构, 安90°方形肘管考虑[2], 所以在公式选择上作者针对凹槽阻力篦板将传统篦板阻力计算公式在本次应用中修正为:ΔP2=V通孔2γ (1+λ) / (2g) , 式中γ为空气密度, 取1.2kg/m3;λ为局部阻力参数, 在该处应用时按90°方形肘管计算, , B=340mm, h=3mm, 即λ=11.7。

两个公式计算结果见表5。

3.2.5 两种风机风压的计算结果

依据公式P=1.5 (ΔP1+ΔP2)

式中:

P——风机风压, Pa;

ΔP1——料层阻力, Pa;

ΔP2——篦板阻力, Pa。

用前述两种公式计算, 风机风压见表6。

3.2.6 最终风机参数的确定

由表6可以看出, 原配置的风机风量和风压均偏小。如果再考虑第四代篦冷机篦板的特殊构造和风室下无灰斗不漏料设计, 及回转窑提产的需要, 我们认为, 选择修订公式计算的结果较合理。

3.2.7 风机参数最终选择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 另考虑到现场原配置风机的利用问题, 风机参数选择结果见表7。

4 改造过程的实施

为了保证技术改造的有效性, 决定将技术改造方案分两步进行。

4.1 第一次技术改造

4.1.1 改造内容

2008年7月15日至30日对篦冷机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

1) 按表7所选风机对固定室、第一室、第二室进行更换, 并对局部非标管道重新制作和改动。

2) 篦冷机液压站改造

(1) 将原液压站油箱安装在油泵上面的整体式油站改为油泵和油箱分体式液压站, 以方便检修或更换油泵零部件。

(2) 将原油箱冷却方式由风冷式改为水冷式, 增加循环油泵和板式散热器。

3) 篦冷机本体改造

(1) 篦板之间的推料板高度由40mm改为20mm, 以减少液压站传动压力。

(2) 将原耐热钢密封条改为铸钢密封条, 并增加厚度, 由于密封条厚度增加, 所以沿推料方向每块篦板两侧各切去约5mm以方便安装。

(3) 风室内20个液压缸全部更换。

4.1.2 改造效果

1) 2008年7月31日投料运行, 可以看到第一室、第二室熟料沸腾高度约有200~300mm, 由于熟料在热端得到急冷, 所以熟料冷却效果大大改善, 但偶尔还有红河现象。

2) 改善了篦冷机通风, 窑内煅烧恢复正常。

3) 篦冷机液压站传动压力由原来的6~22MPa下降到4~16MPa, 液压系统漏油明显减少, 窑的主运转率大大提高。

4.2 第二次技术改造

从2008年7月31日投料运行, 二线回转窑生产正常, 2008年10月11日利用定检的机会对篦冷机进行检修, 主要是对第一次改造效果作一个评估。通过对篦床上密封条检查, 发现第一室和第二室密封条基本没有磨损, 且第三室、第四室和第五室密封条磨损也比改造前大有减轻, 因为固定室、第一室和第二室这三个高压风室将细熟料粉吹到篦床上面, 减少了细熟料漏入后三室密封条内的几率。为完成2008年全年生产任务, 决定先将三、四、五这三个室的密封条全部更换以继续生产, 随之开始订购第二批改造所用的风机。公司于2008年12月30日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改造。第二次技术改造后, 篦床传动压力在3~12MPa运行, 彻底解决了篦冷机红河问题, 各项参数达到满意的效果。

5 两次技术改造效果

1) 热回收效率大大提高

熟料温度由改造前的300℃左右冷却至不戴手套可直接抓取正常结粒熟料, 熟料产量按230t/h计算, 煤平均发热量若按20 900k J/kg计算, 每小时因熟料热回收可节约煤粉2.1t。

2) 液压油用量明显减少

由于两次技术改造, 液压油用量明显减少, 液压站小故障时除偶尔补充一少部分外, 其余始终处于无故障运行状态。

6 第四代篦冷机使用体会

6.1 与第三代篦冷机简单比较

1) 风机装机容量

二线篦冷机改造后总装机容量为2 422k W, 比一线第三代篦冷机风机总装机容量增加了762k W, 但由于其整体冷却面积增加12m2, 给回转窑提产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我公司二线熟料产量平均比一线增加500t/d左右, 单从两者2009年上半年电耗统计分析, 熟料电耗均为65k Wh/t。

2) 篦板材质

二线篦冷机除固定室、第一室、第二室采用耐热钢材质篦板外, 其余各室篦板均采用Q235普通钢板制作的篦板, 五个活动室篦板均用δ=5mm不同材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 制作简单, 重量轻, 便于搬运更换, 而第三代篦冷机全部使用耐热钢铸造并需要再精加工, 重量大搬运更换均不方便, 并且成本较高。

3) 输送方式及篦板使用寿命

第三代篦冷机输送熟料是靠活动篦板与固定篦板相互交错运动来输送熟料, 篦板与篦板之间存在熟料相互摩擦而缩短篦板的使用寿命, 而第四代篦冷机输送熟料依靠篦板之间的推料板沿篦冷机长度方向随篦床作前后运动, 故只须换推料板即可, 推料板高度高于篦板平面50~60mm, 所以篦板始终有冷熟料保护篦板防止烧损和磨损, 因此第四代篦冷机篦板使用寿命比第三代篦冷机篦板大大延长, 2008年12月份换上篦板至2009年6月大修进行检查, 篦板上部分油漆依然存在。

4) 冷却效果

第三代充气梁篦冷机出窑熟料温度平均在90~100℃之间, 若出现不正常窑况熟料温度就会更高, 而第四代篦冷机真正达到了出窑熟料温度为环境温度+65℃的冷却效果。

5) 运转率

由于第三代、第四代篦冷机输送熟料方式不同, 第三代篦冷机存在部分细熟料粉漏入灰斗, 所以当部分篦板出现烧损或磨损后, 漏料量越来越大, 最后被迫停窑更换篦板或盲板而影响运转率, 另外, 随着服务年限的延长, 第三代篦冷机篦床会有一定的走斜变形, 故障率会有一定的提高。我公司二线从2009年3月19日至5月9日, 创造了连续运转51d没有停窑的公司历史最高记录, 并且产量在5 800~6 150 t/d, 最高6 200t/d。

6.2 第四代篦冷机存在的不足

1) 内置液压缸安装空间狭小

由于内置液压缸安在风室内, 液压缸底座安装空间狭小, 给更换液压缸造成困难, 所以一旦出现液压缸轻微漏油就得停窑更换, 并且工作时间长。

2) 干油润滑点多

四连杆机构共有1 500个润滑点, 每个润滑点均有一个黄干油管供油润滑, 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黄干油管脱落, 只能等到停车机会重新安装, 这样影响到四连杆滑动轴承润滑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3) 四连杆机构更换配件困难

每根篦梁均由10个同步四连杆机构支撑, 每个四连杆机构两侧有两个绞支座支撑, 每个四连杆滑动轴承联轴销和绞支座滑动轴承联轴销空间甚至不能抡下手锤, 并且一排20个绞支座均固定在一根横梁上, 给更换四连杆机构滑动轴承和绞支座滑动轴承造成较大的影响。

4) 清料较多

在检查或更换篦床上面零部件时, 篦床上最后熟料厚度虽然降到300mm左右, 但仍有大量熟料需要清理, 所以检修时更换篦板和密封条清料工作量大。

7 结束语

该篦冷机通过两次大的技术改造, 其运行性能已达到我们的理想要求, 具有运转率高、冷却效率高及篦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第四代篦冷机作为新一代机型仍有许多我们值得总结、摸索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熊会思.新法干法烧成水泥熟料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篇9: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摘 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作品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趋势,但当前的课件作品的制作及运用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课件作品的设计者们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未考虑到课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灵活性,还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能动性选择。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实用型课件作品 作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26-01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技术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压缩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课件作品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思维模式单一,缺乏现代的教学思想。

当前的多媒体课件仍是依照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设计,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同教材、录像资料等媒体一样,是按照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制作出来的。

2.重教学内容呈现,轻教学系统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部分课件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一进去就开始知识教学,没有给学习者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缺少一些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无法让学习者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讨论,从而解决问题。[1]

3.重学生的接受学习,轻教师的选择教学。

当前,大多数课件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的,片面的重视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教”。并且,课件设计者们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完全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的能动的选择余地太小,致使多媒体课件教学收效甚微。

4.重学生的课堂教学,轻教师的教学研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只是面向实际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用得大多是同一部课件,这样做很不利于教师进一步的教研活动。而且,课件的演示流程是既定的,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许多课件在界面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图片的使用、对象的逼真程度、配音的选择以及动画的运用上缺乏考虑。”[2]但课件一经完成,教师就难有修改或自行组织教学素材的空间,从而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障碍。

二、实用型课件作品的研究

尽管人们对于实用型课件作品定义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以下方面却达成了共识:首先,作为多媒体课件,它能很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它是教学研究的一个平台,可以面向教研活动,提供给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受众,甚至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可利用适当的评价体系反馈信息。

1.教学性

多媒体课件是指应用了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媒体)的新型课件,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一种教学软件。[3]

实用型课件作品本质上也是多媒体课件,所以它也应具备多媒体课件的一般特点:学术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

(1)学术性

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大量信息和知识融缩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它还能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普及给中小学生,用现代化的技术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出来。

(2)技术性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学习课件应该是通过程序将图像、动画、声音、音乐、文字动态地整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多方位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在研制和评价一个多媒体软件时,应将其是否具有这一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关键在于怎样把教学内容用较简单的技术手段给予充分的展示。

(3)艺术性

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在艺术性上下功夫。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屏幕的背景颜色和布局,文字的字体、字型、位置和色彩、图像、动画和录像的艺术质量和制作质量,按钮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个课件的风格相一致等方面。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艺术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运用艺术上。[4]

(4)创新性

许多课件只是将一堂课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甚至课件内容就是大段课本内容的翻版。或者是将原本用实验或实物演示更直观、更形象的教学内容,用效果并不是很好的课件来演示。

2.教学研究性

实用型课件作品必须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将其组合起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不仅涉及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还涉及对素材呈现方式的研究,为教师进一步研究提供平台。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实用型课件作品可谓是“实用于课件教学之课件”。一方面,它提供学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它提供教师教研活动的平台。它是对现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完善,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 璐.课件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251~253

2 李建升.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J].铁路职业技术学报,2004.16(3):71~72

篇10:课件设计特点及使用说明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板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篇11:植物的共同特点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上一篇: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下一篇:2024年浙江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要点